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鑑於有提到三國演義內容,所以我很難得的在聊天版已外發了我在鐵傲中有史以來的第三篇文章,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附帶一提:在我高職的時候國文老師提到,四大奇書之中,唯有三國演義不是完全由羅貫中本身所著作,雖然傳說紅樓夢在完成之後,後面有一些文章因為意外而有所損毀,然後可能藉由後人所補完,但是畢竟是傳說,而三國演義卻是羅貫中東奔西走四處收集資料,然後重新修改、整編的集大成之作品,高中高職以上的在學學生可以請教國文老師這方面的問題。

轉貼來源:http://www.mfbmclct.edu.hk/~eca/reading/book.htm



[left][/left]
[left]三國演義 作者:羅貫中[/left]

[left]三國演義是我國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它是羅貫中吸取話本、戲曲中三國故事的精采內容,再參照三國志的歷史資料,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寫成的。[/left]
小說敘述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草莽英雄、州郡長官爭奪天下,戰鬥不已的情形。作者成功地塑造了當時的主要人物如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周瑜等的鮮明形象,成為民間評論人物的典範。所述故事,情節生動,富傳奇性,「赤壁之戰」、「失街亭」、「草船借箭」等,至今仍為廣大民眾所津津樂道,足見其影響力如何深遠。



[left]紅樓夢 作者:曹雪芹[/left]
[left]資料刪除(原因:非四大奇書內,應為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left]


[left][/left]

[left][/left]
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


[left][/left]
西遊記是一部流傳民間已經有相當的時間,同時也是家喻戶曉的傑作。西遊記,是神話、寓言,再加上喜劇小說的結晶。它的故事主要是描述一群人格化的動物,護送一名佛教的高僧到西印度取經的故事,所已也帶了一些童話的趣味。這些動物,都是具有法力的仙胎,為了護送取經者,周旋在神魔之間。
作者吳承恩筆下創造的這個幻想世界,在荒謬之中卻顯得栩栩如生,暗示人性的不同面貌。孫悟空原是一隻石猴,有猴子的靈巧與頑皮,法術高強,擅降妖伏魔,而豬八戒有豬笨重和憨直的性格象徵,時常出醜,製造了很多的笑料。由於取經人必須要通過八十一個難關,一一克服牛魔王、蜘蛛精、白骨精這些妖魔鬼怪的挑戰,才能夠完成取經的任務,這也象徵著每個人在追求理想的旅途當中,必須迎接各種困難與挑戰。
西遊記能夠受到古今讀者的喜愛,主要在角色塑造的成功,讀者除了可以從中享受到喜劇效果的趣味之外,更可以對人性和人生有深刻的體會。


[left]水滸傳 作者:施耐奄[/left]
《水滸傳》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水邊的故事」,又名《忠義水滸傳》,有說是由施耐庵或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化名所著的。
作者是以《宣和遺事》及有關的話本和故事為基礎,再創作而成此書。全書以描寫草莽英雄與腐敗朝廷之間的鬥爭為主要題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家喻戶曉的梁山英雄人物。
元十一世紀末,正當北宋末年,中國處於一個政治黑暗,外患頻仍,天災人禍不斷的混亂局面。為了改變社會上種種不合理的現象,在山東省的梁山泊,聚集了一百零八位好漢,展開了一段和官府對立的驚險好戲。這個故事早在宋代的時候就已經在民間廣泛地流傳了,它充份反映出平民百姓的心聲和社會的真相。特別是突出了男性之間的友情跟義氣。《水滸傳》故事情節曲析,語言生動有力,人物性格鮮明,具有高度的藝術成就

 

不寫情詞不寫詩,一番小品望君知

有許多的傷痕,總需要裝瘋賣傻來帶過!
只是卸下面具之後,又有誰敢直視那滿是傷痕的臉龐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三國演義

轉貼來源:http://www.wisknow.com/version/classic/02.htm


朝是中國小說最興盛的朝代,其中代表作品有所謂的四大奇書,這四大奇書分別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以及《金瓶梅》。這些小說都是由說話人的底本演化而來,再經由一些文人加以潤飾、考證、整理而成的。《三國演義》描寫三國時代戰爭英雄的風雲際會與囿均F《水滸傳》描寫北宋末年一百零八條好漢聚義梁山泊的故事;《西遊記》描寫孫行者師兄弟護送唐三藏到西天取經的過程;《金瓶梅》則取《水滸傳》中武氏兄弟與潘金蓮的故事加以敷衍而成。
  在這四大奇書之中,以《三國演義》最能深入民心,不論是書中人物或者故事情節,大家幾乎都能說上幾段。情節方面,例如「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火燒赤壁」、「關公五關斬六將」、以及「空城計」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至於三國人物方面,忠勇雙全的關公、神機妙算的孔明、以及亂世奸雄曹操,更是《三國演義》之中描寫得最成功的人物。

  當然,其他人物也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一想到張飛,他那圓睜環眼,倒豎虎鬚的形象就立刻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常山趙子龍單騎救主,手持青釭寶劍,在亂軍之中左衝右突的畫面,更是驚天地,泣鬼神。由此觀之,三國演義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其中有許多的情節不但為人所耳熟能詳,其所描寫的人物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談論話題。
[right][/right]




  關描寫三國的故事,早在唐朝以前就已開始流傳了,隋朝《大業拾遺記》曾記載隋煬帝觀看曹操譙溪擊蛟,以及劉備躍馬過檀溪的雜戲。到了唐初,劉知幾的《史通》又有「死諸葛能走生仲達」的故事,晚唐詩人李商隱《驕兒詩》亦有:「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的詩句。當時人們每每聽到劉備敗走,便蹙眉流涕,聞曹操敗,便喜,由此可見,以劉備為正統的三國故事在唐朝以前就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而且連孩童都在談論三國的人物。唐朝以後,「說話」的風氣逐漸盛行,三國的故事自然成為說話人最常用來發揮的題材。宋朝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有記載霍四究說三分之事。霍四究就是善說三國故事的人。   到了雜劇興盛之後,三國的故事更是大量出現,使其內容更為充實豐富。說話人為了使說話的內容更吸引人,便各自創作底本,以為說話時的大綱。只是當時說話人的底本並不在市面流通,因為他們都以自己的話本為商業機密,而且大都以說話人看得懂為原則,因此並沒有很完整的結構,文字也大多粗俗鄙陋,可觀者並不多。現存最早的三國話本,為元代建安虞氏刊刻的《全相三國志平話》。三國志平話分為上中下三卷,正文始於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終於諸葛亮病逝。此應為說話人的底本,雖然已具三國演義的雛型,然文字粗略,故事亦加上荒誕不經的傳說。例如:劉備、孫權、曹操各為漢初的英布、彭越、韓信所投胎,為報無辜被殺之仇,故將漢室瓜分。這顯然是說話人經由想像加油添醋的內容。

  至於三國演義的作者,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明代的高儒在《百川書志》中提到羅貫中在寫作三國演義時:「據正史,採小說,証文辭……陳敘百年,概括萬事。」由此可知,羅貫中根據長期以來累積的三國故事,並依據晉朝陳壽的正史《三國志》以及裴松之的注,加上自己的所學以及對生活的體驗,將有關三國的故事加以整理熔鑄,編成了這部歷史小說鉅著──《三國演義》。

  關於羅貫中的生平以及所留下的資料很少,賈仲名《錄鬼簿續編》中記載:「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予為忘年之交,遭時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所終。」賈仲名與羅貫中同時,並且與羅貫中為忘年之交,根據賈仲名的說法,羅貫中擅長作樂府及隱語,但奇怪的是,他並沒有提到羅貫中的小說著作。賈仲名既為羅貫中的好友,為何沒有提到他的著作中有小說一項。現今署名為羅貫中所作的小說計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另外還有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羅貫中有關小說的著作如此豐富,為何身為羅貫中忘年之交的賈仲名竟一字不提?基於此點,最近北京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張志和以大量的證據材料首次提出三國演義的作者不是羅貫中,推翻了幾百年來認定的說法。只是這種說法還未成能為學術界的公論。因此,目前關於《三國演義》的作者,仍然宜署名為羅貫中。

  根據傳說,羅貫中處於元末亂世,曾參加反元革命,並與當時的反元勢力張士誠接觸。明朝建立之後,羅貫中致力於通俗文學的創作。其中《三國演義》厥為羅貫中最有名的著作。

  至於現今通行的三國演義,大部分是依據毛宗崗本為底本,毛宗崗依據明代版本加以修訂成通行本,現在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國演義》,就是毛宗崗修訂的版本。由於毛本流傳已久,文字亦有許多優點,較便於一般大眾閱讀。因此成為目前最為通行的版本,儘管毛本亦有一些缺失,但是仍不減其影響力。


[right][/right]


  《三國演義》描寫東漢末年,桓靈二帝寵信宦官,致使朝綱大亂,政治腐敗,四方州牧乘機而起,國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其後在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成型,最後一統於晉。其中對於戰爭的場面、英雄與梟雄之間的鬥爭、以及各個政治勢力的勾心鬥角,都有十分精采的著墨。雖然《三國演義》有別於正史,所謂「七分寫實,三分虛構」,但其對民間的影響力卻遠遠超過了正史。人們對三國時代的認知,大部分來自《三國演義》,而非正史《三國志》,例如小說敘述關公溫酒斬華雄,神勇的形象深植人心,很少人會去探討,其實斬華雄的並非關公,而是孫堅。另外,有關孔明祭東風之事,正史並未記載,應為小說虛構的情節。其他虛構或者誇大的情節更是不可勝數。這固然是因為三國演義具有通俗性、娛樂性的特色,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它的文學特性。   有些學者批評三國演義虛構了一些情節,混淆了讀者的觀念,像清朝的章學誠在《丙辰雜記》中提到:「三國演義七實三虛,惑亂觀者。七分寫實,三分虛構,讓讀者迷惑,不知何者為真,何者為假。」然而我們也應該認清文學與史學的不同,所謂文學,「想像」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即使是以某一史料為基礎,也不必一字一句照實記錄,有時誇大更可收畫龍點睛之效,若真想了解史實,應研讀正史才是。

  《三國演義》的價值,至少可分為文學價值與實用價值。在實用價值方面,由於三國演義大量描寫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爾虞我詐,可說一字一句皆藏有玄機,因此有人將三國演義當作治世的兵書,商場競爭的寶典,熟讀三國,不僅可以增長對人對事的應對技巧,若能活用三國,更能讓人無往不利;涉世未深的青年讀之,可多一分處世的圓融。因此古人有所謂:「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的說法,因為三國到處都是謀略,老人的處世態度已然圓融,若再看了三國的謀略,將更加圓滑。這固然是凸顯三國演義的謀略,也是著眼於其實用價值。

  另外,《三國演義》是中國最早的歷史演義,歷史演義是中國文學的特色,說書人透過講史吸引聽眾,將歷史上發生過的事件加以發揮,加上一些誇大的想像,創造出虛實相參的故事。由於歷史演義非一時可以道盡,所以分成許多章回,一方面藉此吸引聽書人,一方面建立小說的結構。《三國演義》便是在這種情形下演化而成。其最精采的地方,在於成功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不論是英雄、梟雄、奸雄,都栩栩如生的呈現在讀者的腦海中;至於情節的安排,更是三國演義吸引人的地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赤壁之戰」,從諸葛亮舌戰群儒,到華容道關公義釋曹操,結構緊密,環環相扣,私毫無半點遲滯,可說是三國演義最具代表性的劇情。另外,空城計肇因於馬謖拒諫失街亭,致使司馬懿之兵蜂擁而至,孔明不得已而大擺空城計,生動的描寫孔明沈著冷靜,處變不驚的大將之風,更表現出司馬懿謹慎多疑的個性,令人拍案叫絕。其他精采之處無法一一列舉,就一本小說的角度而言,三國演義不論在結構的安排或人物的描寫都是十分傑出而且成功的。
[right][/right]




  時下有不少人誤將《三國志》與《三國演義》混為一談,也有人分不清歷史與演義的分際。其實歷史著重事實的考證,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屬於史學研究的範疇;演義雖然以歷史事件為基礎,卻加入了作者的想像以及結構的安排,其性質屬於歷史與文學的綜合體。正因為具有「七分寫實,三分虛構」的特性,讓我們在欣賞精采的情節之餘,還能發思古之悠情。蘇東坡《念奴嬌》中說道:「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雄姿英發,彈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在這一篇《念奴嬌》中,蘇東坡詞中羽扇綸巾的人應為周瑜,如果純就文學欣賞的角度而言,即使所敘之部分違背史實,只要適合文學欣賞,又何妨跳脫出歷史的窠臼?只要辭藻可觀,結構完整,意境深遠,即使違背史實,與其是否為文學作品無關。   文學的主觀成份較大,只要作品能與讀者產生共鳴,事實也就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以蘇東坡的《赤壁賦》為例,雖然我們都知道,當時蘇東坡所在的赤壁並非三國時的赤壁古戰場,但是透過蘇東坡生動的辭賦,以及豐富想像力,創作出一篇絕佳的作品││赤壁賦。至於是不是當年的赤壁便不是那麼重要了。《三國演義》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一向不是很受重視,可能是因為三國受限於歷史事實,使其自由度受到侷限,又因其為歷史小說,故難免會有文白夾雜的情形。但不可否認,三國演義是最深入民間的傳統小說,不論在戲劇、生活、宗教、甚至時下流行的漫畫及電子遊戲都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可見其歷久彌新的價值。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紅樓夢

[left]因為我查的另一個網站沒有相關資料,所以我去找了別的地方,希望幫的上忙~"~

轉貼來源:http://www.angelibrary.com/oldies/gold/jpm000gb.htm

作者:蘭陵笑笑生
  《金瓶梅》乃是天下第一奇書也!不幸長期以來,被冬烘先生和一小撮假道學家、偽君子們列為誨
淫穢書,橫加禁止。中國古典小說中,《水滸》以“誨盜”聞名,而《金瓶梅》卻是以“誨淫”而著稱
于世,二書均算得上是天下絕無僅有的奇觀了。而且特別有意思的是,《金瓶梅》作者明顯對《水滸》
中潘金蓮一節情有獨鐘,但他确乎有意要与施耐庵貫穿《水滸》全書中的“英雄主義”精神背道而馳,
有心著眼于描畫有血有肉的俗人俗事和世事的千奇百態,所以以致最后竟把《水滸》中的這段故事作為
開始,借來演繹出這部惊世駭俗的大作來。盡管這些關聯,但《水滸》一書的流傳相對卻要幸運一些。
恭逢一位以造反起家的“匪徒”天子,不以“盜賊”為恥,并專愛號召大眾造反有理,多少也還曾大力
出版發行《水滸》用于其權利政治的目的。對比之下,《金瓶梅》的運道就要慘點儿,假道學家毒害華
夏文明几百年以來,國人早已不自覺地被閹割成了談性色變、談淫為恥的精神上的“東亞病夫”,這部
千古奇書,卻因這“淫”諱,一直被禁、被封。便是在“改革開放”的“新紀元”以后,也只是限定在
國內少數研究者和海外才有發行。

  其實細考起來,《金瓶梅》原算不上是“誨淫”之書的。就象《西廂記》一劇,無非多了几句“柳
腰款擺,花心輕折,露滴牡丹開,蘸著些儿麻上來。”的情節,于是便被假道學家們目為“淫”了。
《金瓶梅》中,這類情節其實也遠遠不算多,作者為了情節需要和對人物、事件的表現,僅以白描直書
而已,并非刻意大肆渲染,也不是全書主旨。即便那些所謂“洁本”在“以下刪去若干字”以后,大体
上也不傷其作品原貌。更何況,就如金圣嘆在《西廂記》批本中所言--“細思此一事,何日無之,何
地無之?不成天地中間有此一事,便廢卻天地耶?細思此身自何而來,便廢卻此身耶?”以“淫”為穢
者、為罪者、為恥者、為羞者,若為真道學家,倒不如真去自廢其身,也讓世界干淨一些!其實,假如
有一天這世界上真沒有這“淫”事了,人類倒真也就“人將不人”了。“食、色”之為人性之根本,連
孔老二也自嘆未見有好“德”如好“色”之人,難道不是更說明問題了嗎?

  世人大力推崇《紅樓夢》,實際上只能說明世人沒几個讀過《金瓶梅》。除去文采的買弄上《紅樓
夢》略胜于《金瓶梅》以外(從這點講,《紅樓夢》也多少可以与《鏡花緣》一類的“假正經”之作為
伍),《金瓶梅》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悟性和見識遠在曹雪芹之上。讀《紅樓夢》,只能造就一些孤芳
自賞、酸文假醋、至多象賈寶玉那樣的自作多情的神經病和以此靠騙取丁點儿研究經費為生的几個可怜
虫“紅學家”而已。《金瓶梅》才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頂峰!也只有閱世深者,才能讀得懂《金瓶梅》并
能欣賞這樣的亙古無雙的大手筆和大徹大悟的境界。相對而言,《紅樓夢》只能算小儿科,也只配給一
些所謂的“才子佳人”們去讀。基本上算是古典小說中的瓊瑤小說而已。就拿現代的所謂“痞子文學家”
王朔為例吧,照他自己的說法,過去一直是极為推崇曹雪芹的,在他成了“大腕儿”以后,終于有了机
會仔仔細細讀了全本《金瓶梅》,這才大惊小怪地發現這《紅樓夢》竟是大抄《金瓶梅》,“不光是思
想抄,連細節也抄。”,至多算抄得較成功而已。其實,讀過《金瓶梅》的,特別是真正讀懂了《金瓶
梅》的,絕對沒有人會再把《紅樓夢》放在眼里。以《金瓶梅》這樣的小說史上的奇絕文字,多少年來
卻不為大眾所耳聞,只被少數學者、涉獵者所惊嘆,這不能怪世人之無目,蓋因偽君子們和假道學家們
的長期禁錮和封殺所致。(至于說到抄《金瓶梅》,譬如前几年的《妻妾成群》或《大紅燈籠高高挂》
的作者,不信你問問他,有沒有膽敢說他不是小抄了一段《金瓶梅》?而且恐怕還只是抄了點皮毛,借
几個情節來假正經一番而已。)

  此外,《金瓶梅》雖然算不得是“色情小說”,但讀者也別听信古人的胡謅,《金瓶梅》其實也不
能當“勸世、戒世”之作觀。比如象原序中的一些見解,未嘗不是東吳弄珠客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為這部
書不得不打的掩護而已。便是第一回開篇的“財色論”,至多只能算是《金瓶梅》編篡者的小說家筆法
罷了,作者的匠心,不能僅僅從書面上的文字上去理解。此外,讀者更不要輕信見識淺薄的評論者的誤
導。便是按《第五才子書》中潘金蓮偷漢一節的評語的手眼觀之,恐怕才高如金圣嘆者,亦未必解得
《金瓶梅》作者所表現的世事真諦,亦未必能領略得了這部奇書中的种种妙絕。

  此《繡像金瓶梅》電子版抄本,乃是以汝梅、齊煙會校之齊魯書社版為范打字輸入,此書為“崇禎
本”系統的全本,沒有任何刪節。原本為繁体,現輸入時改為簡体以利流行,原書中還有不少精采的夾
批眉批,因格式所限,暫不錄入。該書為盡量保持原刻本原貌,對原刻本中的絕大多數誤刻、錯字、借
字、异体字都未作更改,但在這電子版抄本中,輸入者在抄錄時都酌情予以更正和規范,這也包括因避
諱崇禎皇帝名而替代“由”、“檢”二字的借代字。凡國標碼表中所缺漢字,以“〔〕”注明。可嘆于
今假道學家依然泛濫猖獗,連“〔毛几〕〔毛八〕”(讀作j b )、“〔毛必〕”(讀作b )等
字盡在“精神污染”之列而清除于字典与基本漢字編碼之外,以為淫穢而极力使國人不談及,更有甚者,
當權者無不以“掃黃”為名,慘無人道地剝奪中國百姓正常欣賞色情与性事的基本人權。真讓人不得不
猜測,此等假道學家們對如此等所謂“淫穢字眼”的深惡痛絕、諱莫如深,只能說明他們原本是從屁眼
儿里給搞出來的吧!

  齊魯書社版卷前所附吉林大學王汝梅教授所作的介紹性《前言》,這里也一并抄上,作為想對《金
瓶梅》有進一步了解的讀者的參考。褐鏽為本電子版從万歷詞話本中錄入了“欣欣子序”和“廿公跋”,
雖然崇禎繡像本中不列此二篇文字,這里也一并收入,作為參考。

  最后請讀者注意,目前海外中文書店市面上有不少港、台版的所謂“真本”、“全本”《金瓶梅》濫
竽充數,對各類《金瓶梅》一書進行了极不負責的除“淫”和刪改后出版,卻仍然大言不慚地混淆讀者視
听,自稱是《金瓶梅》原本。甚至竟然使得不少人也人云亦云誤把“崇禎繡像本”《金瓶梅》當成是“洁
本”。本書是以真正的“淫本”《金瓶梅》為底輸入,所有“淫穢”之處絕不作任何刪節,以便讓世人能
夠同享一睹全豹之幸,不會因為未能完全領略這部亙古奇書而留下任何遺憾。特此說明。
[/left]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水滸傳

轉貼文章:http://www.wisknow.com/version/classic/03.htm




  《滸傳》是一部龐大而複雜的小說。不論其表達的思想或版本問題都相當值得探討。就思想而言,水滸傳的情節大致可分為兩大部分:前七十回以宋江、晁蓋為首,逐漸吸納四方豪傑上梁山。在這些好漢之中,有自願上山者;有被貪官污吏逼上梁山者;也有受到感召而上山者C不論如何,這些人聚集梁山的目的是替天行道,反抗腐敗的政治。直到一百零八條好漢齊聚忠義堂,排座次。這一階段中,梁山英雄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殺得貪官污吏心驚膽戰,令人大呼痛快,有藉此發洩對政治現實不滿的意味。

  後五十回,則描寫梁山好漢接受朝廷招安,為國家效力的過程。北征遼國、剿滅田虎、王慶,眾頭領盡皆無損,威震四方。南征方臘一役,卻使梁山泊英雄七損八傷,其生存者,並未因此而獲得合理的回報,反遭奸臣所害,梁山好漢幾乎沒有一個善終。表現出忠心為國的無奈。這兩個階段的作為與結局雖然大相逕庭,但是,全書所標舉的忠義思想卻未曾改變。有人認為前七十回和後五十回似乎有些矛盾,比較起前七十回的痛快,後五十回寫到受招安之後,這些好漢的作風顯得拘謹多了,但也由偏道走向正統,這也是宋江與其他三寇不同之處,並應了天書之正道。與其說他們向當朝低頭,不如說是為全大義而不得不然。因此,若以忠義思想而言,全篇一百二十回的思想應該是一致的。


[right]


[/right]



  滸傳的作者,一直以來,都認為是元朝的施耐庵;也有人說是羅貫中。但是最近,有愈來愈多的人認為施耐庵可能只是某位文學家的託名,而並非真有其人。之所以會有如此的論調,至少有二個原因:首先,我們對施耐庵的資料知之甚少,連水滸傳中署名施耐庵所做的序,也有人懷疑其真實性。甚至有人認為這篇序文根本是金聖歎所做的。

  其次就牽涉到水滸傳這部小說的性質了,由於水滸傳所描寫的內容,是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起而對抗腐敗朝廷的故事,最後以宋江魂聚蓼兒洼做為結局。多少反映了忠誠及正義之士的悲情與無奈。並且批露當時朝政腐敗的現象,或多或少都被當政者視為禁忌。水滸傳的作者為了避免遭受迫害,不以真實姓名傳世,是合理的推測。既然如此,施耐庵是否真有其人呢?清楊新所作的《故處士施公墓志銘》中,提到有關施耐庵的事蹟,其中說到施耐庵是元至順辛未年的進士,卻因志行高尚而不做官,明初,徵書下至,堅持不仕。但這是清朝人楊新的說法,距離元末已有數百年了,年代久遠,其真實性不高,而且族譜附會名人,也是常見的現象。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施耐庵的資料太少,而否定其創作水滸傳的說法。因此目前較常見的說法是,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

  講到版本的問題,要先談到水滸故事的源流,有關宋江等人的故事,從北宋末、南宋初年就已開始流傳,到元末明初寫定成書,只有短短幾百年的時間,相較於三國故事的成型時間要短得多。這要歸功於說話及雜劇的盛行。宋江厥起的時代正當說話藝術最盛行之際,有關宋江的事蹟雖亦見於史書,但份量並不多。由於有史實依據,再加上說書人加油添醬,使其結構日趨龐大,最後寫定成書。根據研究,水滸傳最初的版本應該是一百二十回本,後來金聖嘆將其腰斬為七十一回而以第一回為楔子,終於排座次,又以盧俊義的一場惡夢草草收場。假託為貫華堂古本,加上署名為施耐庵的序。即成了現今通行的七十回本。以上二種版本是水滸傳眾多版本之中最流行的二種。也許金聖歎將水滸傳截為七十回本,有其特殊用意,但也使其完整性受到影響。因此本社仍採用全傳本,亦即一百二十回本,使讀者能讀到較完整的水滸故事。


[right]


[/right]



  滸傳反映北宋末年的政治及社會亂相。書中處處可見官員行賄及壓迫百姓之事實,表現出當時百姓有苦無處伸張的現象。此時宋江等眾起而與當朝政府對抗,多少替百姓出了一口怨氣。再經由說話人誇大增飾,進而成為一部龐大的著作。官逼民反是本書的中心思想,它清楚的告訴為政者,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讓為政者知所借鏡。

  至於文學方面,雖然書中主要人物有一百多人,人物個性卻十分生動活潑,每個人物皆有其不同特性,其人物之言語、舉止皆與其身分、地位緊密配合。使讀者從書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感受他們的個性。這是非常不簡單的事,金聖嘆將其列為六才子書之一,在文學史上更位列明朝四大奇書之一。雖然史冊記載宋江等輩為盜匪,最後卻轉變成人民心目中的英雄,這並不是違背史實,而是讓人們看清那個時代不公平的現象。此外,水滸傳也是中國最早最完整的俠義小說,雖然其表現手法與現今的武俠小說略有不同,彰顯正義的精神卻是一致的,這就是水滸傳能歷久彌新的原因。自從司馬遷敘游俠,到當代的武俠小說這段過程中,水滸傳扮演了承先啟後的角色,並繼續在文學史上散發光芒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西遊記

轉貼來源:http://www.wisknow.com/version/classic/04.htm


  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洪流中,西遊記可說是神話小說的代表作品。不但名列明代四大奇書之一,更是中國人化小說中的魁首。魯迅先生將類似西遊記之類的小說稱為神魔小說。但其原意是指明代嘉靖以後,所有關於發揮「三教同源」思想的小說。後來則泛指明清通俗小說中述及神佛、妖魔、鬼怪故事的長篇小說。就小說的發展源流來說,神魔小說可謂源遠流長,早在六朝時期,中國就出現了大量的志怪小說。由於中國人向來對於神仙鬼怪之事特別有興趣,不僅一般老百姓喜歡談論神益之說,就連讀書仁也沾染了談玄論異的氣息。自從話本以及講唱藝術興盛之後,許多流傳在民間的神佛傳說自然也不落人後,很快就成為說書人及文人發揮的題材。其中以明朝中葉出現的西遊記最為經典。有了這層認知之後,我們就不難理解明清神魔小說盛行的原因了 。
[right]
[/right]

  西遊記雖然是一部捏造出來的小說,但也並非完全沒有根據,從西遊記的內容中,我們可以知道,它是以唐朝貞觀年間玄奘至天竺取經的史實加以想像而成。其中由玄奘口述,弟子辯護記錄的《大唐西域計》,和另外一位弟子所著之《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均為西遊記重要的參考資料。唐貞觀十九年(西元六四五),玄奘自印度帶回佛教經典六百五十七部。這不僅是中國佛教史上的大事,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偉大成就。此一壯舉,使佛學多年爭論不休的問題得到解答,也使得佛教界得以在中國境內發揚光大。因此引起不少讀書人的興趣,再加上宋元話本興盛,使得玄奘取經的故事得以發揮

  南宋時期刊印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記錄了許多寺院俗講的取經故事,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西遊記主要的結構及人物已大致完成。除了偷仙桃的猴行者之外,更出現了獅子林、鬼母子國、女人國等故事。取經詩話雖然已經具有西遊記的雛型,卻還談不上什麼文學價值。直到元末明初,《西遊記平話》的出現,取經故事才算接近完成。現存最早的百回本西遊記,是刊於明萬曆二十年的金陵世德堂本,其後還有萬曆三十一年的楊閩齊刊本,以及崇禎年間的李卓君評本。但上述刊本都無述及玄奘的身世,使其所歷經的八十一難少了前四難。直到康熙年間,汪象旭、黃周星才在第九回加入了「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兒復仇報本」。

  根據推論,西遊記是由一位位大的文學家作最後的整理工作。至於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是誰,一般都認為是吳承恩。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山陰人。善詩文,有秦少游之風,又擅長諧劇,著雜劇幾種,名震一時。吳承恩曾參加科考,但屢試不中,四十多歲才補為貢生。晚年歸居鄉里,貧老以終。著有《射陽先生傳》。一般認為,西遊記應是吳承恩晚年的作品。雖然各種刻本都沒署名作者,但由西遊記的結構觀之,絕對經過一位偉大文學家之手,並以其豐富的想像力與深厚的學問整理而成,吳承恩是較為大眾所接受的通說 。
[right]
[/right]

  《西遊記》是描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的故事。故事雖以西天取經為主軸,但其中的主人翁並非唐三藏,而是孫悟空。全書從石猴誕生開始,便充滿不凡的氣勢。「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並驚動玉皇大帝。人們讀到這裡,自然被這種不凡的氣勢所吸引。自孫悟空誕生之後,歷經拜師學藝,大鬧天宮,以至後來保護唐三藏到西天取經,終於得成正果。

  在這段期間,孫悟空上天下地,出生入死,唐僧歷經劫難,幾乎每次都靠他的智慧與本事而化險為夷,他代表積極勤奮與勇敢的角色;豬八戒正好相反,他代表的是好逸惡勞,膽小怕事,每當遇到困難時,總是第一個提議散夥,在他身上,我們可看到部分真實的人性,全書以孫悟空與豬八戒最具有鮮明的特色,他們之間的過招,也是西遊記一書中最有趣、最吸引人的部分。唐三藏在西遊記之中,變成一個軟弱且毫無主見的人,總是較偏袒豬八戒,但一心向佛的心志卻始終堅定如一。雖然胡適與魯迅都主張西遊記的內容純粹是趣味之作,並不是為某一宗教傳揚理念,也不是忠義孤憤之作。但我們除了領略其幽默的玩世主義之外,還是能從其間得到不少的啟發。西遊記具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馳騁於三教之中,卻不受羈絆,就像書中的主人翁——孫悟空一樣。
  此外,因為西遊記的內容有濃厚的三教合流色彩,這也使得各種宗教人士得以各取所需,皆視西遊記為自己教派的發揚者。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下,使西遊記在幽默風趣之中,又增添了熱鬧的氣氛。許多宗教傳說中的人物,更是附會之下的產物,若以通俗文學的角度觀之,西遊記對民間的影響力亦不亞於三國演義。再加上筆調極盡幽默風趣,更為一般大眾所接受,是一部相當成功的奇書。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中國四大奇書

痾.........先謝謝你分享這些資料!
但.....4大奇書有紅樓夢...而是金瓶梅!!
 
距離,不過是自己不敢跨步向前的證據。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中國四大奇書

整理完畢!

先跟大家說抱歉,一時間沒注意到資料錯誤~"~
(你居然還貼的很高興!?)

由於最頂樓的網站是XX寺某中學的網站,可能是怕金瓶梅的名聲不雅,所以丟了紅樓夢上去,我一時不察,就跟著給他貼上去了!

話說,除了金瓶梅以外的資料都再同一個地方找到的,但是裡面沒有金瓶梅的資料,所以只好另外找,希望可以幫的到大家~

不過剛剛在找金瓶梅的時候,我又順手重新找了四大奇書資料,發現蠻扯的一件事情是‧‧‧!

某小論文比賽第一名,竟然是這錯誤的『紅樓夢』‧‧‧

這讓我想到‧‧‧

現在的教育會這樣亂七八糟,不是沒有原因的= =||

內容如下:
資料來源:http://lib.tngs.tn.edu.tw/reply/%A4p%BD%D7%A4%E5/871116/messages/87.htm
一、篇名:《紅樓夢》研析--瀟湘仙子林黛玉
二、撰稿:隱藏,需要點選網址吧= =||
三、基本資料:
 
 1. 作品名稱:《紅樓夢》
 2. 著作人:曹雪芹
 3. 出版項: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四年/初版/台北市
 4. 頁數:四七O頁
 
四、前言
 
 中國浩浩五千年歷史,古往今來多少詩書名作,何以「紅樓夢」一
書被譽為「中國四大奇書」之一
?「西遊記」的神奇逗趣,「水滸傳
」的忠孝節義,「金瓶梅」的香豔激情,但都比不上「紅樓夢」的細
膩感人。「紅樓夢」的價值,有目共睹。古今中外研究「紅樓夢」之
學者,不計其數,其研究熱潮,歷久不衰,足以見「紅樓夢」在中國
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
[以下略]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中國四大奇書

古人認為~金瓶梅很淫阿....
那~現在的武俠小說~不就更淫了嗎= =?
金瓶梅還算小CASE
比網路小說還單純呢~"~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中國四大奇書

[QUOTE=|=翼風=|]古人認為~金瓶梅很淫阿....
那~現在的武俠小說~不就更淫了嗎= =?
金瓶梅還算小CASE
比網路小說還單純呢~"~[/QUOTE]
古人的觀念跟現在差了十萬八千里,我還記得小時候還聽的到牽手就會懷孕等等之類的事情,更何況是古人~

話說,古代女子是不能隨便拋頭露面的,所以會有「黃花閨女」等等名稱,例如楊玉環,李白就提到「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不難了解古代女子門禁之嚴,別說賣弄風騷,光是再稍微跟外面的男性聊個天都會惹來閒話~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3 21:03 , Processed in 0.02736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