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史載李林甫給人的印象是平易近人,和顏悅色,但卻"陰中傷之,不露辭色。"
他的政治權術已經耍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不僅一般人為之心驚,即便老奸巨猾者也望而生畏。  

尤其是他在外表上裝得對人極為友善,暗中卻加以中傷竟然一點也不露聲色,
世人謂之:"口有蜜,腹有劍"。

李林甫是唐朝初年長平肅王叔良的曾孫,也算是宗室子弟了,
可惜關係過於疏遠,世代承襲的爵位早已經沒有了。
不過也是因為這個關係,他得以進入宮廷禁衛軍中,
開始時只是個千牛直長,唐玄宗開元初年,升為"遷太子中允"。
他舅舅姜皎特別喜歡他,當時宰相源乾耀執政,和姜皎聯姻,
李林甫嫌官職太小,但又"無學術",不能登科入仕,便利用舅父的姻親關係,
巴結當朝侍中源乾曜的兒子源潔,通過源潔向其父代求司門郎中(相府中的辦事員)。
源乾耀卻看不起李林甫,認為郎中是既有才能又有聲望的人才能當的,而李林甫不是這塊材料。
不過人情難卻,還是安排他當了為東官"諭德"(主管規諫太子),繼而遷"國子司業"(國學中的行政事務官)。
李林甫自然不甘心管理一群學生,繼續鑽營。
開元十四年(726年),被御史中丞字文融引薦,"拜御史中丞",正式進入朝廷權力中心。

宇文融和宰相張說不合,李林甫為了打通向上的路途,自然願意清除佔據要津的人物。
於是追隨宇文融等合夥彈劾右宰相張說
張說開始時瞧不起這些人,不以為意,認為"鼠輩何能為"?結果卻被彈劾罷相。
狡猾的李林甫宇文融交換了這個籌碼以後,沒再附和宇文融等,
擺脫了宇文融的朋黨牽連,又鑽營進尚書省,歷任刑部,吏部侍郎。
吏部是選拔官吏的機構。李林甫鑽進吏部後,卻把它看成官場交易所。
開元初年,吏部在部堂懸掛"長名榜",上面寫著留任和放外的官員。
玄宗皇帝的哥哥寧王李憲私下見李林甫拿出十個人名單,要他考慮優先選補這些人入官。
李林甫不問優劣,一口應允,只對寧王提出一條要求,"願絀一人以示公平"。
發榜之日,李林甫選出一人,張榜宣佈:此人作風不正,托王講情,宣佈"放冬集"(留待下次冬選)。
李林甫的這套手法不但騙取了"公正"的美譽,而且滿足權貴的要求,
既為自己贏得了聲望,也趁勢巴結了權貴。

當時,"三千寵愛在一身"的貴妃還沒有進入宮中,
惠妃寵傾後宮,惠妃的兩個兒子壽王和盛王也因母寵而見愛於皇上。
皇太子李瑛卻漸被皇上疏遠。
李林甫探知內情,乘機通過宦官向惠妃表露:「願護壽王為萬歲計。」
這一著其實很冒險,稍有不慎便會被太子黨害死,
惠妃卻非常感激他,時常在唐玄宗面前讚揚李林甫,由此便"簡在帝心"。

李林甫還利用自己不正當的男女關係來做向上爬的階梯。
他曾經私通侍中裴光庭的夫人,原來是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的女兒,
武三思雖然已死,可是高力士卻出自武三思家。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裴光庭死,李林甫便想登上相位,他便求夫人去求高力士
夫人在高力士面前為李林甫苦苦哀求,高力士當時權傾朝野,對舊主人也不好一口拒絕。
但是高力士為人謹慎,況且又是選相的大事,他也不敢向唐玄宗提起,只有暗中等待機會。
唐玄宗要任用韓休為相,高力士在皇上身邊,第一個知道了這個消息,便告訴了夫人。
李林甫知道後馬上向皇上上奏,推薦韓休為相。
這自然是一推一個准,韓休當上宰相後,並不知道是皇上自己要用他,
還以為真是李林甫慧眼識英雄、大力推薦的結果,對李林甫異常感激。
便向玄宗皇帝"推薦李林甫可以出任宰相之職",一報還一報,李林甫做的卻是空頭買賣。
於是李林甫先被任命為黃門侍郎,隨後便升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再進兵部尚書,真的入閣拜相了。

當時宰相有三人,張九齡是唐朝有名的大詩人、大學者,侍中裴耀卿也是朝廷重臣,
只有李林甫資歷尚淺,又不學無術,只會迎合拍馬,因此對這兩人很是嫉妒。
尤其當他知道張九齡在玄宗準備任命他為宰相時,曾直諫勸阻說:
「陛下今日若以李林甫為相,他日恐怕國無寧日了!」更是懷恨在心。
張九齡"以才鑒見推",尤以文學為玄宗所重,李林甫雖然惱恨,但不得不"曲意事之"。
裴耀卿張九齡友善,李林甫也就把兩人一起視為眼中釘。
那時玄宗在位已久,怠於政事。
每逢商議政事,兩人事無鉅細都與皇上據理力爭。
狡猾的李林甫則利用各種機會,一面巧伺上意,一面尋端覓釁,準備排擠二相。

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十月,唐玄宗巡遊東都洛陽後,欲返回西京長安。
二相認為時值三秋農忙時節,皇上返駕,沿途接待的負擔很重,必將影響農忙,
因此提議到了冬天再返京師也不遲。
告退時,李林甫裝作腳疼的模樣,獨自落在後面。
玄宗問其故,李林甫獻媚道:
「臣下並沒有病痛,只是有事想單獨上奏。長安、洛陽就像是皇家的東宮和西宮,皇上御駕往來,難道還要等待什麼時機嗎?假使怕妨礙農事,那就特別恩准免除所經過地方的租賦也就是了。」
玄宗聞聽,龍顏大悅,"即駕而西"。
李林甫這個馬屁,可是拍得巧妙之至。


唐朝時大臣們所封的國公、郡公等爵位大多只是一種名譽稱號,並不是真的裂土封賞,就是說有爵無土。
朔方節度使牛仙客在邊庭帶兵理民都很有政績,唐玄宗很賞識他,準備給他實際的封賞。
張九齡李林甫說:「封賞要給有大功於國家的名臣,一個邊將工作做得好些,就能馬上封賞嗎?你要和我在皇上面前據理力爭。」
李林甫當面答應下來,上朝時張九齡言辭激烈,堅決反對,李林甫卻一言不發。
回去後又暗地裡把張九齡在皇上面前說的那些話告訴了牛仙客
牛仙客感到受了委屈,第二天入見唐玄宗,便哭著要求辭職。
唐玄宗也覺得自己臉上無光,越發堅持要封賞牛仙客
玄宗又欲擢牛仙客為相,張九齡固諫如初,
認為"牛仙客只是一個邊地的武臣,而且目不識丁,如若重用,恐怕有負眾望"。
玄宗對張九齡的固執很是惱火。
李林甫趁機上奏「只求有真本事,管它什麼文學辭章;皇上任用人材,難道還有什麼限制嗎﹖」
又說,牛仙客是塊當宰相的料,張九齡書生之見,根本"不達大體"。
玄宗聽後,就加封牛仙客為隴西縣公。
玄宗因此事認為李林甫並不專權,有薦賢之風,張九齡卻有拒賢固位的嫌疑,於是開始疏遠輕視張九齡了。

李林甫曾引薦蕭旻為戶部侍郎。
蕭旻不學無術,有一次在與中書侍郎嚴挺之"同行慶吊"時,
讀《禮記》中一句"蒸嘗伏臘(音"西")"為"伏獵"。
嚴挺之故意再問一次,蕭旻竟仍舊錯讀,
嚴挺之深感遺憾,就對張九齡說「朝中竟然有'伏獵侍郎'這等人物。」
張九齡以不學無術彈劾蕭旻,貶為歧州刺史。
李林甫怨恨嚴挺之,暗中尋釁,欲加陷害。
嚴挺之的前妻被休後嫁於蔚州刺史王元琰
王元琰貪贓犯法,進了大牢,嚴挺之卻設法營救他。
李林甫使人奏告玄宗,說嚴挺之私袒王元琰,應該連坐。
張九齡嚴挺之辯解,認為其中不應會有私情存在。
玄宗卻微笑道:「卿不知,雖離之,亦卻有私。」
張九齡不便再言,只好轉托裴耀卿代救嚴挺之
李林甫乘機上言:「耀卿九齡都是朋黨。」
玄宗早已疏薄張九齡,於是因朋黨之嫌而將兩人俱罷知政事,貶嚴挺之為洛州刺史。

二相既罷,李林甫怒目送二人離去,公卿大臣都知道這兩人是中了李林甫的暗算,個個都心驚膽顫。
唐玄宗還以為李林甫幫自己清除了朋黨,把他升為中書令,牛仙客升任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牛仙客知道自己全靠李林甫引薦自然對唯命是從。
監察御史周子諒,見林甫專權,仙客阿私,就彈劾牛仙客,結果反被處死。
李林甫又落井下石,對玄宗說周子諒張九齡所推薦的。
於是,又貶張九齡為荊州長史。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易官名,牛仙客為左相,李林甫為右相。
同年七月,牛仙客病逝。
八月,拜刑部尚書李適之為左相。
李適之是唐太宗的曾孫,以精明強幹著稱,"晝決公務,庭無留事",是李林甫的又一強勁對手。
李適之性格粗疏,與李林甫一起評論改事時,"多失大體"。
一次李林甫告訴李適之,華山有金礦開採出來可以大大增加國家的財富,皇上卻還不知道此事。
李適之以為很好,不加考慮就進奏玄宗。
玄宗大喜,又將此事徵詢李林甫的意見。
李林甫卻說:「為臣早已知道,然而華山是陛下本命王氣所在之所,不可穿鑿,故為臣不敢上言。」
玄宗聽了,覺得李林甫是一片忠心,而責怪李適之考慮問題太草率,
因此指示李適之奏事應事先與李林甫商議,不得自行主張,李適之從此不敢放手幹事。
後來李適之為求自保,索性辭去相位。
李適之罷相後,李林甫便引薦門下待郎、崇玄館大學土陳希烈為左相、同平章事。
李林甫深知陳希烈沒有什麼本事,"專用神仙符瑞取媚於上",遇事只會唯唯諾諾,所以引為同列。
從此,軍國機務都由李林甫在家中決策,由下吏把決策已定的文案遞交陳希烈簽署而已。
"妒賢嫉能,排抑勝己,以保其位"是李林甫久居相位的秘決。
天寶元年,玄宗大陳伎樂於勤政樓。
這時兵部待郎盧絢"重鞭按轡",風度翩翩地經過樓下,被玄宗看到,讚美不已。
由於李林甫平素常以金帛賄賂皇上左右,很快就知道此事。
他擔心盧絢被皇上重用,第二天就把盧絢的兒子召來對他說:
「你父親素有名望,皇上想委託他去管理交、廣兩州的事務,如果你父親害怕路途迢迢,那就該先去告老回鄉。」
盧絢怕遠行,只好上書奏言自己年老,不堪重用,結果被貶任華州刺史。
到任不久李林甫又"誣其有疾,州事不理",結果被委任了個太子員外詹事的閒職。
從此,盧絢這一競爭對手也就不足為慮了。

同年,玄宗想起了被貶的原中書侍郎嚴挺之,便向李林甫查詢:「嚴挺之現在何處﹖此人應該重用。」
李林甫即召嚴挺之的胞弟嚴損之到府"敘故",李林甫貌作親密狀對嚴損之以高官許願,
又進一步表示"皇上很惦念尊兄的近況,現在應作一計策,以求晉京覲見,必有重任。
當即授計嚴損之替兄寫一狀紙"奏稱風疾,求還京師就醫"。
嚴損之很感激地應允照辦。
李林甫拿著狀紙面奏玄宗:「嚴挺之年事已高,近來又患風疾,須授其閒職以便就醫。」
玄宗聞奏,嗟歎良久,只好授嚴挺之以員外詹事,到東都洛陽養病去了。

李林甫對付競爭對手,不僅慣設圈套加以陷害,而且還利用他人之間的矛盾以達到排斥異己的目的。
戶部尚書裴寬,素為皇上所重,李林甫恐怕他入相,內心忌之。
刑部尚書裴敦復立有軍功受到皇上的表彰,李林甫亦有忌憚。
二裴之間卻有矛盾,李林甫便趁勢挑撥,使二裴愈加不能並存。
李林甫慫恿裴敦復買通楊玉環的姐姐在皇上面前說裴寬壞話,致使裴寬被貶為睢陽大守。
李林甫另以明遷暗降的手法,任命裴敦復為嶺南五府經略等使。
裴敦復稍有遲疑,便被李林甫反奏一本,以逗留不到任為由,貶為淄州太守。
李林甫用計謀使二裴相繼被貶,阻止了他們入相的機會。

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下詔讓天下"通一藝"以上的士子都到長安來,他要親自面試然後授以官職。
李林甫害怕這些人在面試時會揭發自己貪權不法之事,便對玄宗說:
「這些人都是貧賤寒士,不知道忌諱,只能以狂妄的語言污濁聖上,還是讓尚書省長官考他們吧。」
便讓御史中丞擔任總考試官,結果沒有一人合格。
李林甫又到玄宗面前祝賀,說是政治清明,"野無遺賢",阻塞了天下言路。

李林甫為了獨掌相權,不僅注視京城朝廷百官遷徙的動向,
不斷加以控制,而且對於邊帥的防範也是不遺餘力的。
自唐興以來,都用名臣作節度使出鎮邊關,控制大將。
這些名臣往往從節度使的位子上直接入為宰相,所謂"出將入相"。
李林甫想杜絕出將入相的根源,來鞏固自己的相權。
天寶六年(公元747年),他向玄宗進奏「文臣為將,怯當矢石,不若用寒族胡人;胡人則勇決習戰,寒族則孤立無黨。陛下誠以恩洽其心,彼必能為朝廷盡死。」
這又是李林甫的一條奸計,少數民族將領不識漢字,
因此功勳再大也難以入朝拜相,這樣李林甫就可以從根本上杜絕邊帥入相的道路。
可惜玄宗看不透他的奸詐用心,竟照此辦理,致使諸道節度使盡用番將安祿山之流,
精兵強將集中在北方的邊境,從而遺患於天寶末年。
歷史學家認為:「祿山傾覆天下,皆出於林甫專寵固位之謀也。」

李林甫為了打擊政敵,在家中特設了一個專用廳堂,形如彎月,號稱"月堂"。
每當想要排斥陷害某位大臣,就住進"月堂",絞盡腦汁,想著害人的法子,
如果他欣喜若狂地從堂中出來,則肯定是有個政敵將要"家碎矣"。
李林甫出於陷害打擊異己的需要,還蓄意豢養了一批酷吏,充當幫兇。
他引用了曾被玄宗批評為"是一不良人,朕不用也"的吉溫和"為吏深刻"的羅希奭作為心腹打手。
兩人審理的獄案,完全按照李林甫的意旨進行,從而製造許多冤案。
凡是落入兩人之手的李林甫政敵,沒有一個能逃脫厄運,所以時人稱之為"網"。

李林甫長期的為所欲為,倒行逆施並沒有招致政敵們有力的反擊,
相反他卻能把持權柄直至終老相位,這與他"柔佞多狡數"、善"迎合上意"的政治權術有關。
李林甫為了刺探、揣測皇帝的心思,特意以厚賂收買了一批宦官和後宮嬪妃,
甚至皇宮的伙夫、使婢等包在收買利用之列。
李林甫為了自己能夠無所顧忌地行奸作佞,需要使皇上耳目不聰,下情的通達自然是不允許的。
為此李林甫採取指施,竭力做到"杜絕言路,掩蔽聰明,以成其奸"。
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李林甫召集朝廷所有的諫官,暗示威脅道:
「賢明的君主在上,群臣都將順從聖意,還需要什麼諫論?你們難道沒有看見那些用於儀仗隊列的馬匹?它們終日不作聲就有上等的糧草飼養,只要有一聲嘶鳴,就會立即被剔除出去。以後雖然還是不作聲,還能重新入選嗎?」
李林甫明目張膽地諷喻諫臣緘口,企圖在朝中形成萬馬齊喑的局面。
杜璡偏不理睬,堅持上書言政。
李林甫為了殺一儆百,當即將其貶為下令。
因此"諫官皆持祿養資,無敢正言者",再也沒有人去向皇帝諫爭了。
李林甫還"善養君欲"。
玄宗皇帝年事已高,怠於國事;將政務全部交託給李林甫
玄宗自武惠妃死後,霸佔了兒媳壽王妃楊玉環
李林甫身為首輔,卻緘口無言,任其所為。
當玄宗信奉道教以求長生之術時,李林甫又"舍宅為觀以祝聖壽",討取皇上的歡心。
李林甫為了保證玄宗的奢靡消耗,甚至不惜改變經濟法令,以增加賦稅的措施來聚財。
玄宗高興地對人說「朕不出長安近十年,天下無事,朕欲高居無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

李林甫作惡多端,雖然權高勢崇,卻也如同火堆上的木材,
他的兒子將軍監李岫看出了這一點,憂慮恐懼,一天陪李林甫游後花園,看到一個拉著重東西的下人。
李岫指著下人對李林甫說:「人久處鈞軸,怨仇滿天下,一朝禍至,欲比此人得乎!」
李林甫很不高興,說道:「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了,還能怎麼辦呢?」
李林甫也未必沒有感覺到危險,他卻想把惡做到極處,然後把危險轉化為安全,卻忘了惡貫滿盈這句話。

李林甫心裡非常清楚,他結怨甚眾,每每擔心遭刺客暗算。
所以,他一改先前宰相"騶從不過數人"的舊制,
而是"出則百餘人為左右翼,金吾靜街,前驅在數百步外,公卿走避"。
晚上在自己家裡睡覺,他的心裡也不踏實,弄得神出鬼沒,
「居則重關復壁,以石甕地,牆中置板,如防大敵。一夕屢徙床,雖家人莫知其處。」
李林甫甚至連家人都防範,其內心虛弱到了極點。

確實,李林甫已危機四伏。
首先是他的親信黨羽已在暗中活動,準備倒戈。
戶部郎中吉溫李林甫最得力的打手,吉溫安祿山深受寵幸,便依服之,並與其約為兄弟。
吉溫直言不諱地對安祿山說:「右丞相雖以時事親三兄,必不肯以兄為相;雖蒙驅使,終不得超擢。兄若薦於上,即奏兄堪大任,共排林甫出之,為相必矣。」
當初,李林甫以為容易制服而引以為相的陳希烈,也開始與李林甫為敵。
楊國忠李林甫更是針尖對麥芒。
不久,楊國忠狀告李林甫與番將阿布思有異謀。
陳希烈等從旁作證,玄宗"由是疏林甫"。
李林甫"時已有疾,憂懣不知所為"。
天寶十載(752年)十月,李林甫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翌年正月,李林甫尚未下葬,楊國忠安祿山合謀,告李林甫阿布思謀反,
安祿山還讓阿布思部的降將來朝作證說李林甫阿布思約為父子。
玄宗信而不疑,"下吏按問",李林甫的女婿諫議大夫楊齊宣怕受牽連,便按照楊國忠的意圖出了證言。
二月。玄宗決定:「制削林甫官爵;子孫有官者除名,流嶺南及黔中」,
並且還劈開李林甫的棺材,挖取含在口內的珠玉,剝下金紫朝服,另外用小棺按庶人的儀式埋葬。
惡貫滿盈的李林甫,終於落了個眾叛親離,死後亦難逃懲罰的下場。

遭逢之亂的唐玄宗逃到四川避難時,給事中裴士淹隨行,很得玄宗寵愛。
當時肅宗已經稱帝,奉玄宗為太上皇。
肅宗每任命宰相等重要大臣,總要派人向玄宗匯報。
玄宗無事便和裴士淹品談這些人物,逐漸談及以前的人。
當談到李林甫時,玄宗說:「是子妒賢嫉能,舉無比者。」
裴士淹問:「陛下誠知之,何任之久邪?」
玄宗沉默沒有回答。
李林甫不學無術,只會固寵市權,何以為相19年,並且深受恩寵,倍受重用呢﹖
固然,李林甫善於權術,尤善口蜜腹劍,求官保位有方。
但是,玄宗皇帝在天寶年間,"君王從此不早朝",恐怕是姑息養奸的直接原因吧!
 
我把思念
化成一串淚滴
藏在心底
只在雨裡
傳達給你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口蜜腹劍 - 李林甫

試著將文章中的人名加上"專名號"
不知道大家這樣會造成閱讀困擾或不習慣嗎?
(要是不習慣我刪掉吧^^)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12-17 07:20 , Processed in 0.02724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