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幣
- 1265 元
- 文章
- 1872 篇
- 聲望
- 1461 枚
- 上次登入
- 16-7-31
- 精華
- 30
- 註冊時間
- 03-6-12
- UID
- 12090
|
戰列艦代表的是幾個世紀以來遠洋作戰艦船發展的頂點。戰列艦的三項基本能力指發起強力打擊的能力、承受打擊的耐久力和進入作戰區域以及在作戰區預之間運動的移動力,歸結起來為三點,即火力、防護力和速度。要把一艘艦設計成在三個方面都無可匹敵幾乎是不可能的。在二戰時期眾多的戰列艦型中,每一種艦型都有其優缺點,下面我們透過對其中較強的十余種艦型的綜合比較,來做一個排名。在這裡用的是對比方法,即以美國衣阿華級戰列艦作為標準,其他艦型與他的比較用百分比表示。
平衡性
戰列艦設計有的以三大能力中的某一項為重點,如安裝巨大口徑火炮,或加強裝甲,或提升速度。也有的設計以三大能力中的兩項作為設計基準。然而,要在三項能力之間取得平衡是非常困難的,尤其在條約限制下這樣做幾乎變得不可能。
每個國家的海軍都有其自己的設計傾向及設計哲學。英國皇家海軍就比較中意“戰列巡洋艦”的概念。戰列巡洋艦是指裝甲薄、速度快的戰列艦。
而另一方面,德國在一戰中的公海艦隊以及二戰中的德國海軍都比較喜歡重裝甲並具備高速度的艦只,但是火力就稍微弱一些。在40年代建造成功新型的“快速戰列艦”之前,美國也曾經以犧牲速度來贏得重裝甲和強火力。
下面我們將對各國使用過的較強的十余種戰列艦的設計性能做一仔細比較。
火力
火力強弱主要是與主炮的口徑成相對應的,因此裝備14英寸火炮的戰艦與裝備15英寸火炮的戰艦相比火力就稍微差些,然而影響火力的原素還有其他幾個方面。
第一、炮管口徑並不是唯一的決定原素。我們知道,各國海軍戰列艦在二戰中使用過幾種火炮口徑,大至18英寸,小至11英寸。總的來說,越晚生產的火炮其身管越長,因此具備更高的出膛速度。火炮身管的長度是相對口徑來說的。例如,45倍口徑的16英寸火炮身管長度就為16英寸的45倍,即大約60英尺,50倍口徑的16英寸火炮其身管就為67英尺。下面一個表格的數據體現了同口徑不同身管長度的火炮之間的性能差別。
不同身管長度火炮性能比較
16"/45倍口徑
16"/50倍口徑
砲彈重量
2700 磅因
2700磅因
出膛速度
2300 英尺/秒
2500英尺/秒
最大裝甲穿透力
30,000 碼
12.77英寸
14.97英寸
20,000碼
17.62英寸
20.04英寸
10,000碼
23.51英寸
26.16英寸
近距離直接射擊
29.74英寸
32.62英寸
顯而易見,加長身管之后的16寸火炮在艦對艦決斗中將獲得額外的2英寸左右的穿透力。
第二、影響總體火力性能的另一個原素是火炮射速。口徑小的火炮容易裝填,能更快地射擊。決定射速的原素除口徑大小外還有砲彈輸送裝置和裝填裝置的設計,以及作業員的技術熟練水準等。提升射速的一個通常的做法是增加主炮炮塔中的炮管數目,而炮管在炮塔中的排列模式也是影響射速的原素之一。很明顯, 12門火炮比8門火炮的命中機率要大。
第三、影響火力的最後一個原素是命中精度,這是和火控系統密切相關的,並且和作業員的技術水準也有很大關係。
總的來說,評價一艘戰列艦的火力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原素︰
1.裝甲穿透力(由火炮口徑和出膛速度決定)
2.射擊速率(由填充時間和火炮數目決定)
3.命中精度(由火控系統和作業員技術水準決定)
增加火炮口徑及火炮數量要經過權衡,而加強人員訓練卻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德國人就使用較小口徑但射速和精度都相當高的火炮配上訓練有素的人員對抗英軍的裝備大口徑火炮的戰艦。下面一個表格列出了一些從一戰到二戰著名戰艦的火力情況,其中PTC一欄是指和衣阿華級戰列艦的對比百分度。
火力性能對比
年代
國家
艦型
PCT
總得分
主炮口徑
倍口徑
數量
射速
1939
德國
俾斯麥
118%
16,920
15 英寸
52 8
3
1942
美國
衣阿華
100%
14,400
16英寸
50
9
2
1936
德國
沙恩霍斯特
95%
13,612
11英寸
55
9
2.5
1923
英國
尼爾森
90%
12,960
16英寸
45
9
2
1941
美國
南達科他
90%
12,960
16英寸
45
9
2
1919
美國
田納西
88%
12,600
14英寸
50
12
1.5
1939
英國
喬治五世
88%
12,600
14英寸
45
10
2
1940
日本
大和
86%
12,393
18英寸
45
9
1.75
1913
日本
扶桑
79%
11,340
14英寸
45
12
1.5
1913
英國
伊莉莎白女王
75%
10,080
15英寸
45
8
2
1915
德國
拜仁
75%
10,080
15英寸
45
8
2
1919
英國
胡德
75%
10,080
15英寸
45
8
2
1935
法蘭西
黎賽留
75%
10,080
15英寸
45
8
2
1935
義大利
維多利奧 維內托
61%
8,775
15英寸
50
9
1.3
1919
日本
長門
52%
7,200
16英寸
45
8
1.25
在上面的表格中,總得分是來源于火炮口徑、火炮數目、倍口徑、射速四項相乘的結果。可以看出,俾斯麥級戰列艦的高射速主炮使其火力傲視群雄,怪不得當年輕而易舉就干掉了胡德號。而大和級戰列艦由於射速和倍口徑均不高,所以只能屈居第8。值得一提的是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雖然其主炮口徑不高,但其炮管長度高達55倍口徑,使其火力名列第三。這樣評價火力雖然會有些牽強,但大致上代表了各艦的火力水準。
防護
在一般術語中,“防護”涉及了戰列艦的耐久力。戰列艦裝甲防護設計總的宗旨就是提供足夠承受相當于本艦主炮砲彈打擊的保護。例如,如果一艘戰列艦主炮發射的是16英寸砲彈,那它也應當能夠挨得住16英寸砲彈打擊。
戰艦的生命力和以下幾項原素有關︰
首先,是裝甲保護。裝甲是專門設計的用來保護戰艦承受砲彈打擊的經過硬化處理的鋼。戰艦設計史上有一個革命性的設計概念稱為“全保護或無保護”,這個設計概念指在戰艦的致命地帶安置最大可能的裝甲保護,而在其他非致命地帶不安裝裝甲。這樣,裝甲可以發揮其最大的效能。這種設計概念的出發點是︰如果砲彈打在戰艦的致命區域時,其裝甲可最大限度的地保障戰艦安全;而如果打在其他非致命地帶時,戰艦也無大礙。根據這種原則,大量的裝甲用在彈藥庫、炮塔等地帶,這就形成了一個個的‘裝甲盒’。另外一種用在新型艦只上的技術是斜角度裝甲,透過使裝甲傾斜一個角度,使得裝甲的實際濃度增加了。因此我們看到舊戰艦從外觀上看是簡單的平面裝甲居多,而新型戰艦上的裝甲帶則是呈錐形和傾斜的形狀。
另外一個戰列艦設計要考慮的重要原素是對于魚雷和水雷的防護。現代艦船在船體中有多層艙室,用來減少水下爆炸物體所造成的破壞。這些艙室可以分為‘干’的和‘濕’的,‘干’的艙室被設計成空的以緩沖水下爆炸物造成的衝擊波,保證船體的架構完整性。而‘濕’的艙室則被設計用來裝載淡水、油料甚至是海水。
在戰列艦設計中還有一個重要原素即損管設備,雖然有裝甲保護以及多艙室架構,但難免會受損,當艦只一側進水比另一側多很多時就有翻覆的危險,為防止翻覆有時需要往艙室裡注水或排水,這就需要大量的損管設備。新型戰列艦中常裝備有大型水幫浦以及滅火系統,而且船員都經過特殊的損管搶救訓練。要把一艘戰列艦打到它不能漂浮的程度是非常難的,在海戰中很多艦只實際上是由於一側進水的速度大于損管人員排水的速度而導致艦只翻覆。
裝甲防護性能比較
年代
國別
艦型
PCT
總分
炮塔
炮座
甲板
船舷
指揮塔
裝甲總重
1940
日本
大和
127%
93
26
22
9
16
20
23,852
1942
美國
衣阿華
100%
73
20
17
6
12
18
18,700
1941
美國
南達科他
95%
69
18
17
6
12
16
14,200
1935
法蘭西
黎賽留
92%
67
15
17
7
15
13
16,400
1919
美國
田納西
90%
66
18
14
4
14
16
8,000
1923
英國
尼爾森
88%
64
16
15
6
14
13
11,900
1915
德國
拜仁
84%
61
14
14
5
14
14
11,428
1936
德國
沙恩霍斯特
82%
60
14
14
4
14
14
14,006
1939
德國
俾斯麥
81%
59
14
13
5
13
14
17,256
1935
義大利
維多利奧 維內托
79%
58
15
13
6
14
10
13,331
1919
日本
長門
77%
56
14
12
3
12
15
13,678
1939
英國
喬治五世
77%
56
16
16
6
15
3
12,000
1913
英國
伊莉莎白女王
70%
51
13
10
4
13
11
8,250
1913
日本
扶桑
66%
48
12
8
2
12
14
8,588
1919
英國
胡德
63%
63
15
12
3
6
10
13,550
在上面的表格中,總分是把各項裝甲濃度相加得出。可以看出,大和級戰列艦的裝甲水準要遠遠高于其餘各艦。(在這裡沒有綜合考慮裝甲帶的覆蓋長度及寬度,如田納西級雖然只有8000公頓裝甲,卻排在17256公頓裝甲的俾斯麥級前面。 譯者注)
速度
速度在戰列艦設計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原素,不管是從戰略意義上來衡量還是從戰術意義上來衡量。戰略上來說,戰艦需要高速到達作戰地帶及臨近地區,或在交戰中迅速展幵。戰術上來說,速度使得戰艦在海戰中快速取得有力位置,並獲得選擇交戰或是退出的權利。戰艦設計中的一項總的宗旨就是設計出的戰艦要么應當比強于它的對手要快,要么就應當比快于它的對手要強﹗
正如前文所說,速度並不是最初美國戰列艦設計中的主要考慮原素。20年代以後,其他國家的許多戰列艦都能夠航行在24節航速以上,而美國的戰列艦僅勉強突破20節航速。隨著南卡羅萊納級戰列艦(最高28節)的建成服役,美國的戰列艦才幵始向高速化發展,衣阿華級甚至達到了33節,使得它們能夠配合航母群一起執行戰斗任務。衣阿華級戰列艦成為有史以來最快的戰列艦。
下面的表格列出了各戰列艦型的航速比較。
最高航速比較
年代
國別
艦型
PCT
最高航速
馬力
排水量
1942
美國
衣阿華
100%
33
212,000
52,000
1936
德國
沙恩霍斯特
97%
32
165,000
34,841
1919
英國
胡德
94%
31
144,000
36,300
1935
法蘭西
黎賽留
94%
31
150,000
43,000
1935
義大利
維多利奧 維內托
91%
30
130,000
44,000
1936
德國
俾斯麥
88%
29
138,000
36,300
1939
英國
喬治五世
85%
28
110,000
40,000
1941
美國
南達科他
85%
28
130,000
42,000
1919
日本
長門
82%
27
80,000
33,800
1940
日本
大和
82%
27
150,000
69,100
1913
英國
伊莉莎白女王
73%
24
75,000
27,500
1913
日本
扶桑
70%
23
40,000
30,600
1923
英國
尼爾森
70%
23
45,000
35,500
1915
德國
拜仁
67%
22
48,000
28,006
1919
美國
田納西
64%
21
30,000
32,300
(本人對以上某些數據持保留態度。 譯者注)
重量和尺寸
重量和尺寸是戰列艦設計中非常重要的考慮原素,重量要符合條約限制,而由於艦只要滿足某些運河的吃水要求以及進入船塢等等,也體現出尺寸設計的重要性。重量和尺寸都會誘使戰列艦設計師的設計進入惡性循環。一艘大型戰艦需要巨大的馬力去驅動艦只達到設計要求的航速,然后提供足夠馬力的機器佔用了大量空間,為了給這大量空間提供足夠的保護,大量的裝甲又被加進來,使得重量大大增加因此你又不得不採用更大的機器來提供足夠的馬力,然后增加裝甲……結果到頭來,就會搞得一團糟。
可以說,衣阿華級戰列艦的設計是相當成功的。不僅因為它快,而且它還有很好的防護及較強的武裝。難能可貴的是,它的排水量成功限制在45000公頓的級別。還有其他的優點,比如它的艦身狹長,剛好能透過巴拿馬運河,而大和級和俾斯麥級就不行。
總體性能比較
下面的圖表表示出了各型戰列艦的各項指數。由於在本文中衣阿華級被作為對比的標準,所以它的總百分比也就是300%。
20世紀已如過眼煙雲,戰列艦已經成為消失了的海軍艦種。實際上,美國一直使用至上世紀90年代的衣阿華級戰列艦透過現代化改裝,在海上根本就是難逢敵手,其高航速使其能夠與最快速的現代航母戰鬥群一同作戰,其退役的原因只有一個︰每年維持其戰鬥系統及人員的巨大財政花費。恐怕這是當年的設計者們所沒想到的。
(譯者附︰各型戰列艦基本參數)
1、胡德(胡德號)
排水量︰42100公頓(正常)/46200公頓(滿載)
尺度︰ 262.3×31.0×10.2(米)
武備︰
改裝前 8×381/42(4×2);12×140mm/50(12×1);4×100mm; 8×21”魚雷
改裝后 8×381mm/42(4×2);8×100mm(4×2);6×100mm(3×2);48 x 40mm (6 x 8);6×21”魚雷
2、伊莉莎白女王級(伊莉莎白女王號,阿金庫爾號、巴翰號、馬蘭亞號、勇敢者號、沃斯拜特號)
排水量 27500公頓/33020公頓
尺度 196.9×27.6×8.8(米)
武備 8門381毫米主炮;6門152毫米副炮;2門76毫米炮;4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3、尼爾森級(尼爾森號,羅德尼號)
排水量 33313公頓/ 41250公頓
尺度 216.4×32.3×8.6(米)
武備
9×406mm/45(3×3);12×152mm/50 (6×2);6×120mm/40 (6×1);
另有12門小口徑高速炮;2×24.5"魚雷
4、喬治五世級(喬治五世號,安森號,約克公爵號,霍爾號,威爾士親王號)
排水量 36727公頓/42076公頓
尺度 227.1×31.4×8.8(米)
武備
10×356mm/45(2×4;1×2);16×133mm/50(8×2);另有32門小口徑高速炮(4×8)
5、俾斯麥級(俾斯麥號,提爾皮茨號)
排水量︰45200公頓 / 50950公頓
尺度︰251.0×36.0×9.99(米)
武備︰8×381mm/52;12×150mm/55(6×2);16×105mm(8×2);16×37mm(8×2);12×20mm(12×1);8×21”魚雷
6、沙恩霍斯特級(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諾號)
排水量 34850公頓/38900公頓
尺度 改裝前229.8×30.0×8.7(米)
改裝后234.9×30.0×8.7(米)
武備
9× 281mm (3×3);12×150mm(6×2);6×21"魚雷;14×105mm (7×2);16×37mm (8×2)
7、拜仁級(拜仁號,巴登號,撒克遜號,伍森柏格號)
排水量 28330公頓/31950公頓
尺度 180.0×30.0×9.4(米)
武備
8×381mm(4×2);16×150mm (16×1);5×23.6"魚雷;4×88mm(4 x 1)
8、維多利奧 維內托級(維多利奧 維內托號,羅馬號,利托裡奧號,因帕羅號)
排水量 41377公頓/45752公頓
尺度 237.4×32.9×9.6(米)
武備
9×381mm(3×3);12×152mm(4×3);4×120mm;12×88mm;20×37mm (8×2, 4×1);16×20mm (6×2)
9、黎賽留級(黎賽留號,克萊蒙梭號,金男爵號,凱斯科因號)
排水量 38500公頓/ 43293公頓
尺度 247.8×33.0×9.9(米)
武備
8×381mm/45(2×4);9×152mm/55(3×3);12×100mm/45(6×2); 8×37mm (4×2);16×13.2mm(4×4)
10、大和級(大和號,武藏號)
排水量 63000公頓/71659公頓
尺度 262.9×36.9×10.4(米)
武備
9×460mm (3×3);6×155mm(2×3);24×127mm(12×2);150×25mm
11、扶桑級(扶桑號,山城號)
排水量 改裝前30600公頓/35900公頓
改裝后34700公頓/38530公頓
尺度 改裝前 202.4×28.6×8.7
改裝后 212.2×30.7×9.6
武備
改裝前 12×356mm(6 x 2);16×152mm(16 x 1);4×100mm; 6×21"魚雷
改裝后 12×356mm(6 x 2);14×152mm(14 x 1);8×127mm;26 x 25mm ;6 x 21"魚雷
12、長門級(長門號,陸奧號)
排水量 改裝前33800公頓/38500公頓,改裝后39120公頓/42753公頓
尺寸 改裝前210.0×28.5×9.3(米),改裝后221.4×32.4×9.6(米)
武備
改裝前 8×400mm(4×2);20×140mm(20×1);4×76mm(4×1);8×21”魚雷
改轉后 8×400mm(4×2);18×140mm(18×1);8×127mm(4×2);20×20mm
13、南達科他級(南達科他號,印第安那號,麻薩諸塞號,阿拉巴馬號)
排水量 35000公頓/46000公頓
尺度 207.3×33.0×8.9(米)
武備
9×406mm(3×3);16×127mm(8×2);35×20mm
14、衣阿華級(衣阿華號,偉玆康星號,新澤西號,密蘇裡號)
排水量 45000公頓/52000公頓
尺度 270.4×33.0×11.6(米)
武備
9 x 406mm/50(3×3);20×127mm/38;80×40mm;49×20mm
15、田納西級(田納西號,加利福尼亞號)
排水量 32300公頓/40,950公頓(1943)
尺寸 190.4 X 34.8 X 10.6(米)
武備 12×356mm(4×3);26座127毫米(5英寸)火炮
出自:軍事文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