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八卦掌簡介

八卦掌原名轉掌,後稱八卦掌,亦稱八卦轉掌、游身八卦掌、揉身八卦掌、八卦連環掌。後世傳習者多以轉掌的走圈似循八卦八方位的連線,其技法講究縱橫交錯、隨走隨變,其擊法講究臨機應變,以變應變,合於《周易》中“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運動不息、變化不止之理,而慣稱之為“八卦掌”。關於此拳的起源,傳說不一。據考證罵清代河北文安朱家務董海川(約1813-1882 ),此拳係以極似道教“轉天尊”的繞圓走圈導引術和武術的攻防方法融合成基本運動形式,採用“易理”論述拳術運動規律,形成“以動為本、以變為法”的基本拳理。大約1866年,董海川在北京肅王府傳出八卦掌法後,其術很快盛傳京津冀,並不斷傳播各地。八卦掌的技術和理論體系也隨之迅速發展
        八卦掌以站椿和行步為基本功,以繞圓走轉為基本運動形式,以“擺扣步”、“淌泥步”為基本步法,走轉的足跡路線分為走陰陽魚、走八卦圖、走九宮等。八卦掌充分發揮掌恍拳和勾長的優勢,以代拳施捶打之能,以掌代勾行撥擄之巧,形成了該拳系手法幾乎全是掌法的特點。其掌型分為龍爪掌、牛舌掌。主要擊法有推、托、帶、領、搬、扣、攔、截、捉、拿、勾、打、封、閉、穿、點等。八卦掌基本掌法有:八大式(定勢八掌)、老八掌或稱八母掌(變勢八掌)、六十四掌;還有八卦暗腿、截腿和連腿等練法。單練套路有龍形八卦掌、連環八卦掌等。
        八卦掌動作姿勢要求順項提頂、鬆肩垂肘、暢胸實腹、立腰溜臀、縮胯掰膝、十趾抓地。八卦掌索以“滾鑽爭裹,奇正相生”為勁力法則,其運動特點表現為擰旋翻轉、縱橫連環、掌隨步換、隨走隨變。舊傳掌諺將之概括為:“行走如龍、回轉若猴、換勢似鷹、沉若虎坐”。八卦掌系以以動制靜、避正打斜、以正驅斜為技擊要訣,強調通過不停的走轉變招避開對手的正面攻擊,而以我的正面順勢,打擊敵手的斜面(背勢)。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八卦掌簡介

痾~~請問一下~~有圖形講解嗎~~??

以前就滿想學這招的耶~~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八卦掌簡介

八卦掌算是比較難懂的

手的柔軟要控制

真的想學的話

還是去給教練教會比較好

我幫你看看有沒有圖解

有的話就貼上來~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八卦掌簡介



易經為中華文化之遺產,由其理論而發展出之各種學術甚多,其中以易理為基礎所產生的武術─遊身連環八卦掌,在中華武壇上大放異彩,此藝本為道家鍊丹之士所修習之技法,向無外傳,至清季董公海川到南方習得此藝,八卦掌之名方在武林中公開並傳授,其特點是以走圓為主,變化在八方所練習之掌法,有技擊和養生兩大功效,與一般拳法不同,受到武林之推崇,而流傳甚廣,武林中享有盛名之八卦掌前輩,如尹福、程廷華、李存義、張兆東、史繼東、宋長榮、耿成性、劉德寬、劉鳳春、馬貴、孫祿堂、韓慕俠等人,皆為董公之直傳與再傳之弟子,皆擔負發揚八卦掌之責任,功不可抹,然董公授人,未曾明言師承,僅言訪友江皖,遇丹士傳八卦掌法,本篇根據高義盛師祖所傳之八卦掌資料,明其源流。
遊身連環八卦掌,原名周天術,自清代董海川揚名北京,世人方知有此武藝。董海川,直隸省順天府文安縣朱家務人,自幼愛好武藝,精多種拳械,性豪爽,尚俠義,喜好遊歷名山大澤,尋求奇俠異士,後往江皖一帶訪道,遇丹士,而傳八卦掌法,下山後往北京,技藝高超,名聲大躁,生平未逢敵手,傳徒多人,皆成名武術家,但其授人時,不言師承,晚年居其徒史繼東家中云:「在雪花山上時,兩鍊師,實為丹士之助教,不啻學友之間也。」故其弟子之著作中,皆作如此之稱。

本門師祖高義盛,號德源,字壽山,河北省天津縣楊村鎮人,初學八卦掌於董海川弟子宋長榮處,習技三年僅學單換掌一式,後改拜南城董海川弟子程廷華處深造,程為董公門下傳人最多的一位,高師祖隨程習技二年,習得八式,後因庚子拳亂,八國聯軍入侵,程以大義與德軍人衝突,不幸喪生,高師祖雖失良師,然猶與師兄周玉祥研究武藝達二十年之久,後師祖作客山東,在膠濟鐵路周村教授八卦掌法,其時已四十六歲某日授拳畢,忽有一老道,謂高雖習技多年,但未得真髓,且所學不全,高知其為八卦掌奇人,逐與子岐山同拜老道宋益仁為師,宋益仁稱其習技於江西廣華山之畢澄霞丹士,其門下有三人─宋益仁、應文天及董海川,且謂八卦掌原名周天術,其術有先天遊身掌與後天六十四纏連掌,有圓形與直線之練法,直線化並可化入圈中,以合易經方圓之理,高義盛得宋益仁之指導後,技藝大進,並習得全掌法,宋並留下周天術拳譜一冊,以證明本門之技藝,即離開雲遊他方。高祖即回天津,並在英租界之球場教授六十四式之八卦法,此全藝才得公開,其弟子有吳孟俠、張峻峰、吳兆峰、李元璋、邱鳳培、李壯飛、趙石川、何可才等人。

高師祖之弟子中武技精湛之吳孟俠,性好武技,尤其對內家拳術有深入的造詣,既是八卦掌已拜過十一位老師,其老師中有一位韓慕俠,本名韓金鏞,曾隨董海川弟子張兆東學習形意拳、八卦掌,成就不凡,技成後尤不自滿,乃漫遊南北,遇名家好手即互相研討,後至皖南一帶巧遇道士應文天,隨之習技,亦為八卦掌法,而造詣極深,故知應文天、宋益仁、董海川三人同師事畢澄霞丹士,當董入師門時,應、宋二道士己隨畢澄霞習技多年,故董學藝時,多為應、宋二人從旁指點,但董未習完即下山而去,應宋二人則得到畢澄霞之全藝。韓金鏞因得應文天之授,以應名俠、號文天,故取名慕俠,以示仰慕不忘之,並嘗赴當年董公習技之地拍照,登之於報紙。韓慕俠於民國七年,技服俄國大力士康爾泰而威名遠播,求拜其門下者甚眾,其中吳孟俠亦入門修習達七年,但韓慕俠只教出五十餘掌,故高義盛回天津後,教授六十四掌法,吳孟俠慕名求師入門五年方習得六十四掌全藝。
當吳孟俠在高義盛門下習藝之時,覺得高所教之掌法與韓所授之掌法完全相同,證明兩人之師必為同門,故吳孟俠有意使他們相見,但當時韓慕俠之名望遠在高義盛之上,況且二人個性不同,韓性高傲,高性平和,但喜好較藝,則二人是相同的,吳孟俠也知道二人相見,如有不服,則必然交手,但二人均是他的老師,任何一方有失,都是不幸之事,故吳孟俠時常在韓慕俠面前提起高義盛學技之經過與師承,韓慕俠聽到後,非常高興遇到同門,更稱讚高義盛為八卦門中之真傳人物,後經由吳孟俠之手,韓慕俠先投以名片,高義盛以名片回拜,一時傳為佳話,由於二人習藝之經過,證明二人之師為門,而宋益仁與應文天即董海川口中之兩鍊師,丹士者,即是畢澄霞祖師,畢之上為方外之人,則不得而考。
畢澄霞祖師,廣東省南海縣人,曾在廣東韶州府,仁儀縣治之天乙山設立道場,有畢澄霞詩集之問世,其晚年修道於江西省,廣豐縣治之廣華山上,其行立坐臥為修道之功法,靜功則有坐臥吐納之法,動功則有行立八卦之技,有八卦掌拳譜,名曰周天術,合乎易經八卦之理數,清末民初,宋益仁傳高義盛一本,畢澄霞年達一百二十餘歲而羽化,其書像清末存於廣東省之丹霞山,六祖堂上院座位,至今時遷歲移,是否還存有,則不得而知。
高義盛之真傳弟子張峻峰老師,山東省鄒平縣人,幼好武術,在天津經商之餘,到處拜訪名師學技習藝,對內家拳學習尤精,來台後,除經商外,更設易宗國術館,授人甚眾,因武技高超技服了不少探門之拳師,而皆拜在其門下習藝,並擔任各機關團體之武術老師,為早期來台之內家拳名師,張老師除了精習八卦掌之外,更兼通形意拳、太極拳及各種器械,而畢澄霞傳宋益仁再傳高義盛一支的八卦掌法,能傳到台灣,張老師實為最大功臣,故門生皆尊為台始易宗的宗師,實不為過。
易宗者,即以易理為宗法,依八卦所創造之武藝為門派,此技法不只是手搏腿擊之粗淺把式,其更含有崇高之哲理與深奧之武技,對人類之智慧與生理上有極大的功效,自道門之技藝,變為世人皆可學習之武術,其在中華武術史上,留下了寶貴的精華,更使八卦掌法永傳後世。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八卦掌簡介

王樹金八卦掌系統  WANG SUI JIN'S BAGUA ZHANG SYSTEM

[SIZE=-1]單換掌
[SIZE=-1]Single Change Palm

[SIZE=-1]王樹金演示八卦掌  Wang Sui Jin demonstrating BaguaZhang


[SIZE=-1]王樹金八卦掌樁法圖   Wang'S Bagua Stand Posture)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八卦掌簡介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八卦掌簡介

八卦掌
汝對八卦掌竟有如此認識

在下佩服

我的老師最擅長就是八卦掌
30秒之內,讓我和另一個人聯手攻擊之下
我倆有10次被打死的可能
我的拳擊差中國功夫太遠

加油好好練 八卦掌的功效是讓人意想不到的

火神兄
想練最好是 拜師
不然練來練去只是一場空
因為比樓主敘述難多了
我踩壞一堆磚頭都沒練成步法
短時間練不成的(更別提看看別人介紹就學的會)
如果住新竹的話
去找竹東高中
陳阿南我的老師他練了30多年八卦掌(還其他很多)
不過要小心老師是很強的
我被他分筋錯骨手玩的很慘
 
[URL="http://www.cmfu.com/readbook.asp?bl_id=14553"]不死傳說[/URL]很好看哦 [SIZE=3][URL="http://forum4.gamer.com.tw/C.php?bsn=03044&snA=39357&locked=F&tnum=224&subbsn=0&"]忘不了的2個月又5天[/URL][/SIZE]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24 06:27 , Processed in 0.02698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