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縱論拿破侖戰爭時代的各國名將

那個時代的將軍與現代不同,更講究個人的勇氣,品質,和騎士氣概。

先說法軍元帥。1804年拿破侖稱帝時封了18位帝國元帥,馬塞納,達武,缪拉,拉納,朱諾,奧熱羅,貝爾納多特,內依,蘇爾特,貝爾蒂埃,莫蒂埃,貝西埃爾等都是。還有幾位不屬於拿破侖的得力部將,但是在法軍中的資曆地位崇高,早年戰功卓著,也封榮譽元帥,比如克勒曼、塞律裏埃。在以後11年的戰事中陸續又封了一些元帥,象麥克唐納,烏迪諾,格魯西,聖西爾,波蘭的波尼亞托夫斯基親王等等,總共大約有26至27名元帥。

這些人中評家褒貶不一,大致獲贊揚較多的總有達武,馬塞納,拉納,缪拉。我個人欣賞達武,貝爾納多特和馬塞納。我評判的標準是拿破侖不在的時候獨立作戰的能力和戰績。因爲拿破侖是數百年不出的軍事天才,法軍將領大多數只要充分領會,積極執行他的意志就好打勝仗,拿破侖提拔將領也偏重聽話型的。因此能夠獨當一面的將領鳳毛麟角。

達武在拿破侖元帥之中獨占鳌頭。他34歲就受封元帥,是最年輕的法國元帥。最能體現他能力的是對普魯士一戰。奧斯特裏茨"三帝會戰"法軍大勝之後,普魯士對法宣戰,拿破侖麾兵分進合擊希望捕捉普軍主力擊破之。雙方都不清楚對方主力所在,結果是拿破侖"大軍團"主力在耶拿遭遇了普軍前鋒,誤以爲是普軍主力,各軍緊急收攏,從行進中投入戰鬥,痛快淋漓地吃掉對手,但法軍中獨獨缺了達武的第三軍。卻原來達武行進途中遭遇了真正的普軍主力和後衛5萬人,不但普王禦駕親征,而且總司令不倫瑞克公爵(1778年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中接替腓特烈大帝的弟弟亨利親王任西路軍團司令,法國大革命時指揮瓦爾密戰役)和布呂赫爾(他後來最終擊敗拿破侖)都在。達武把自己的3個師2萬9千人緊急展開(3個師長分別是古丁,弗裏安特,和莫南德),大戰的結果不但沒被普軍吃掉,而且以一個軍擊敗了普軍全軍,不倫瑞克公爵傷重而死。普軍還盼前鋒回援,結果聽到的是前鋒被拿破侖擊潰的消息,立時軍心渙散,兵敗如山倒。達武的軍也傷亡過重無力追擊,但拿破侖這時候已經聞報,立即全力以赴追擊。這就是耶拿-奧爾施泰特雙重會戰,結果是普魯士一戰崩潰,全境被法軍占領,向法國投降,連布呂赫爾也在逃到北海邊的呂卑克後作了法軍俘虜(6歲的毛奇當時住在這裏)。達武因這一戰而被晉封爲奧爾施泰特公爵。

1815年拿破侖複辟,達武沒有隨拿破侖出國作戰而任陸軍大臣在巴黎留守。有評家認爲沒有帶達武是拿破侖滑鐵盧敗因之一,如果那一戰分出去的法軍不是格魯西帶領而是達武的話,滑鐵盧當天不會被布呂赫爾甩開,讓布呂赫爾趕到戰場彙合英國惠靈頓公爵擊敗拿破侖了。說得有理,但我認爲拿破侖的部署是有原因的--他上次戰敗退位就是因爲後院起火,留守巴黎的將領投降,這次當然要選自己信任而且有獨立作戰能力的大將留守後方。事實證明也對:拿破侖雖然最終失敗,但達武不輕易認輸,威脅要繼續戰鬥,最終通過談判至少爲法軍將領爭取到了日後保留地位和兵權的條件。

其次是馬塞納。他資格老,1800年前就是北意大利軍團的資深師長(那時歐洲還沒有發明軍這一級編制,軍團下面就是師)。拿破侖離開北意大利遠征埃及後,先後擔任瑞士軍團和北意大利軍團司令,打過很多勝仗,也戰勝過俄國老將蘇沃洛夫。但他在意大利最終敵不過兵力和給養占優勢的聯軍,處境困難。這也怪不了他,那種情況下除了拿破侖曾經打過勝仗外,換誰也不行。拿破侖從埃及回巴黎經霧月政變任第一執政後組建"預備軍團"經略北意大利和奧地利,命令被圍在熱那亞的馬塞納堅守以牽制奧軍主力,馬塞納還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務,最後彈盡糧絕不得不向奧軍投降,但那時拿破侖已經率組建好的"預備軍團"出其不意的越阿爾卑斯山出現在奧軍背後。所以說馬塞納的苦鬥是拿破侖不久後馬倫哥大捷的基礎。馬塞納後來封帥,參加了拿破侖的各個勝仗,屢立戰功。但1810到1811年在西班牙戰場指揮作戰,敗於英將維爾斯利(後來的惠靈頓公爵),被解除職務,再加上年老體衰,去擔任軍區司令的閑職,所以後來沒有參與遠征俄國的戰局。

還有貝爾納多特,他是個傳奇人物,長期擔任"大軍團"第一軍司令,打仗不一定明顯強於其他元帥,但是個很有政治頭腦和戰略頭腦的人。他的妻子曾是拿破侖的情婦,但貝爾納多特認識妻子時拿破侖已經爲和約瑟芬(後來的皇後)結婚而和她分手了,沒有證據表明貝爾納多特利用這層關係爲自己謀過利益。貝爾納多特曾經深得拿破侖信任,當年霧月十八政變,沒有時任陸軍部長的貝爾納多特的支持,拿破侖也不可能這麽容易成功。但耶拿戰役前,貝爾納多特和達武因行軍路線問題起了很大爭執,堅持死板執行拿破侖前令,錯失戰機,受到拿破侖斥責,此後漸漸失寵。當時是達武接到拿破侖要他改變進軍路線的信,信裏提到"如果貝爾納多特軍和你在一起,你們可以一起行動",當時第1軍和第3軍正好在一起,達武親自去見貝爾納多特,甚至願意讓貝爾納多特統一指揮兩個軍,但是貝爾納多特沒有接到拿破侖的信,也有人說他是出於嫉妒達武,反正他拒絕了達武的建議,兩人不太愉快。擊敗普魯士以後,正好瑞典國王駕崩沒有子嗣,瑞典人選了他來作瑞典國王(他跟當時瑞典王室實際上沒有親屬關係),他就去了,先由老國王收爲義子,後來登基。所以到今天瑞典王室還是他的後代。"在其位某其政",他當了國王自然忠於瑞典,爲瑞典人謀福利,瑞典是北歐強國,不願意被拿破侖統治,他就保持中立,在拿破侖勢力達到頂峰,遠征俄國時也沒有幫助法國。拿破侖征俄戰敗,全歐洲反拿破侖,他也加入反法聯盟。這時候拿破侖困獸猶鬥,雖然戰略形勢絕望,但打起戰役來還是屢戰屢勝,聯軍將領都怕和他交戰。貝爾納多特這時出了關鍵的一個策略:他建議聯軍盡量避免和拿破侖交戰,而打擊孤立的其他法軍,甚至乘虛直搗巴黎。(這是他和法國前外長塔列朗聯合提出的)。不要認爲這個策略簡單,要知道歐洲兵學不同於中國兵學,不重權謀而重力戰,再加上那時崇尚騎士式正面沖突的社會風氣,能想出這一條來著實需要政治和戰略的大智慧。結果這被證明是盟軍勝利的關鍵,直接導致了拿破侖第一次退位。貝爾納多特這個人談不上忠,也不夠君子,但是個很好的政治家和戰略家,不但能自保,還能爲新的祖國謀福利,瑞典人實在是選對了國王。

還有缪拉值得一提,他是拿破侖的妹夫,論軍中資格,戰功,和地位,可以說是第一元帥。他長期擔任"大軍團"騎兵司令,是快速機動作戰的行家,並被拿破侖封爲那不勒斯國王。但他戰略眼光不佳,常受拿破侖斥責。拿破侖複辟並最終失敗時他沒有直接在麾下效力,而是自己向奧地利宣戰,最後在意大利被槍決。他指揮騎兵機動作戰的戰術才華還是很高的。

還有兩位著名元帥內伊,拉納都是執行命令,忠誠勇敢型的,除了驚人的勇敢和騎士氣概,沒有太多獨立戰績,可以從軍事的角度稱爲平庸。其實我個人從感情出發很欣賞拉納,也有評家也把他和達武,馬塞納並列,我想這很可能和他壯烈的死有關:他是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戰役率法軍騎兵沖鋒時被奧地利軍隊炮彈削斷雙腿,死在拿破侖懷裏的。當時法軍被奧軍半渡而擊,處境危急,那正是絕地反攻的時刻。經此次戰役和稍後的瓦格拉姆戰役,法軍終於還是擊敗奧軍,迫使奧地利又一次投降。順便說一下,滑鐵盧戰役中一柱擎天的內伊元帥,結局是在波旁王朝複辟後被槍決的。同是鐵杆忠於拿破侖,達武和內伊的結局何其不同!

蘇爾特元帥,指揮能力很強,但是拿破侖對作爲野戰軍指揮官的他相當信任:耶拿-奧爾施泰特會戰前,蘇爾特元帥是法軍右路軍團總指揮,統一指揮自己的第4軍,內伊元帥第6軍,和巴伐利亞軍,在拿破侖迂回普軍左翼的計劃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耶拿實戰中,擔任迂回的是中路軍團,而蘇爾特的第4軍是首先接敵的軍,僅在拉納元帥的第5軍之後。但是此人懶散,所以後來在拿破侖複辟時,尤其是滑鐵盧戰役時做總參謀長並不稱職。他更合適做野戰指揮官,只要有一個好的參謀長,是很有能力的。

還有一位貝爾蒂埃元帥值得一提。他不是戰將,長期擔任拿破侖的參謀長,善於司令部的組織工作。後來普魯士重整軍備時,沙恩霍斯特是以他爲藍本組建普魯士總參謀部的。而普魯士-德意志總參謀部是所有現代參謀部制度的典範。所以說貝爾蒂埃的工作通過普魯士-德意志間接影響了所有現代軍隊。後來1815年的拿破侖複辟戰局(尤其是滑鐵盧戰役),換了蘇爾特元帥是拿破侖的總參謀長。老參謀長貝爾蒂埃元帥站在波旁王朝一邊,拿破侖複辟時從樓上摔下來死了。不過蘇爾特當參謀長不太稱職,出過幾次纰漏。

最後評價一下拿破侖本人。從軍事上全面評價他要說的話可太多了。我只想說我最欣賞的拿破侖戰役還不是馬倫哥(戰略上聰明戰術上僥幸),或奧斯特裏茨(史家最欣賞此役),或博羅津諾(規模最大,雖擊敗俄軍但不具有決定性,一味硬打硬拼),而是早期的北意大利戰局和烏爾姆戰役。五戰北意大利,屯兵堅城之下而不克,卻以此爲誘餌,以弱勝強,將奧軍的援軍來一次全殲一次,我國解放戰爭中圍城打援有點類似,但難度遠遠不如拿破侖(都是一次設伏打伏擊戰),我個人認爲只有二次大戰中德軍曼施泰因元帥的1942年克裏米亞戰役才差相仿佛。而烏爾姆戰役(是奧斯特裏茨的前奏)則運用分進合擊,幾路大軍把機動運用到了極致,還沒開戰對手就敗了,作戰雖不激烈,但真正是在戰役指揮上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境界。

再來說說其他國的名將。

俄國的蘇沃洛夫嚴格講不算拿破侖戰爭的將領,他比拿破侖早一個時代。他輝煌是在拿破侖之前的俄國對土耳其作戰。他在北意大利擊敗法軍時拿破侖去了埃及,那是蘇沃洛夫生平最後一戰,之後就病死了。他和拿破侖從未交手。他的部下和學生庫圖佐夫是拿破侖的死敵。

庫圖佐夫的年紀比拿破侖大得多,可能是年紀和健康不佳的原因,也可能是得不到沙皇的完全信任,總之他的作戰總是小心有余,戰役戰術上沒有閃光點(博羅迪諾戰役後走梁贊大道的那一招機動讓拿破侖也摸不著頭腦,但那畢竟是走而不是戰)。但他的戰略見解深辟,又深深地了解俄羅斯民族,他知道打持久戰必勝,所以從不跟拿破侖硬碰,這有點象古羅馬的費邊,或抗戰中的毛澤東蔣介石。但他在拿破侖從莫斯科撤退後也不積極追擊,只是"禮送出境",也不主張俄國出境作戰(見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這就有點過份了,幸虧這個意見沒被沙皇采納。如果庫圖佐夫在拿破侖敗退的時候實施更堅決的作戰的話,拿破侖不僅會50萬大軍盡喪,還會不得生出俄國國境。總之我承認庫圖佐夫是戰略高手和俄羅斯民族的救星,但不贊成他被後人擡到一代天才名將的地位。套用"笑傲江湖"裏任我行的話,這是我"最不佩服的一個人",當然"讓我不佩服"也是要有點本事的。

巴格拉季昂公爵是當時俄國軍界享盛譽的少壯派將領,但他在博羅迪諾戰役中陣亡了,曆史沒有給他獨立指揮俄國全軍來證明自己的機會,如果以他作爲全軍中一個部分的指揮風格來看,莫斯科戰役之後,由他來指揮俄軍,可能比庫圖佐夫要好。但這只是我的臆測而已。

奧軍屢敗於拿破侖,將領乏善可陳,只有卡爾大公在阿斯佩恩-埃斯林戰役差點打敗了拿破侖,但隨即有瓦格拉姆大敗。施瓦岑貝格親王雖然是拿破侖第一次退位前的聯軍總司令,但那是因爲奧地利出兵最多,而且如果沒有普魯士的布呂赫爾力戰,瑞典國王貝爾納多特出謀,他一樣還是一籌莫展。要說奧軍名將,那得數歐根親王,但那是前一個世紀(法國路易14時代)的人。拿破侖戰爭時代奧地利實在是提不起來。

說到普魯士。布呂赫爾元帥無疑是第一名將。他的成長有個過程,早年也曾在耶拿戰役中吃過敗仗,還作過法軍俘虜。後來普魯士投降,臥薪嘗膽實行軍事改革,沙恩霍斯特和格耐森瑙創建參謀部制度。拿破侖征俄敗歸之後普魯士起而反法,布呂赫爾從此展露才華。他在各路聯軍中是戰力最強的,起了主心骨作用。雖然戰場上遇到拿破侖還是不免吃敗仗,但沒有拿破侖時他是聯軍法軍加在一起各將領中最強的。拿破侖第一次退位之後複辟,他的普軍和惠靈頓的英軍是擊敗拿破侖的主力。布呂赫爾先是小敗於拿破侖,但用巧妙的機動擺脫了來追的法軍格魯西元帥,及時趕到滑鐵盧戰場增援惠靈頓,給了拿破侖最後致命的一擊。(順便說一件逸事:1935年第一批被授予蘇聯元帥稱號的5人之一,也叫布呂赫爾,此人在中國北伐戰爭時期是孫中山的總軍事顧問,化名加侖將軍。斯大林大清洗時受迫害,審問他與100年前的普魯士著名元帥有什麽關係,是不是德國血統,他說他祖上是農奴出身,沒有姓名,主人特崇拜普魯士的布呂赫爾元帥,所以給奴隸起了這個姓) 。

還有沙恩霍斯特和格耐森瑙,他們是普魯士-德意志總參謀部制度的奠基人,對現代軍事制度影響至大,雖然不是戰將。沙恩霍斯特沒有作到元帥,死得早,格耐森瑙在拿破侖戰爭之後又活了40年,很長壽,作到了元帥。二次大戰中希特勒有兩艘戰列巡洋艦以他們的名字命名,一樣也是格耐森瑙比沙恩霍斯特長壽。

不能不提到"戰爭論"的作者克勞塞維茨。這位普魯士下級軍官在普魯士戰敗投降後不願當亡國奴,跑到俄軍中以少校的軍銜志願參軍繼續抗法。普魯士起而反法之後,回到普魯士軍隊作沙恩霍斯特的助手。後來做到戰爭學院院長,以少將軍銜退役,一心著述,總結和闡述拿破侖戰爭,遂成一代軍事理論大師留名後世。

最後說英國惠靈頓公爵。他是"拿破侖的終結者",滑鐵盧一戰定乾坤。後世軍事專家對他評價不高,尤其是法國人貶他。我倒很欣賞他。他在滑鐵盧之前和拿破侖從未交過手,但是拿破侖征俄之戰之前和之中的西班牙長期作戰他是參與的。那時拿破侖奪取西班牙王位授給自己哥哥約瑟夫波拿巴,引起西班牙舉國反抗,這就是成爲法國泥潭的西班牙戰爭。英國派維爾斯利子爵(即後來晉封的惠靈頓公爵)率軍支援西班牙葡萄牙。就在西班牙半島他擊敗一任又一任的法軍司令,包括大多數法軍最著名的元帥,如馬塞納等,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軍事才華。後來拿破侖複辟以後的滑鐵盧戰役,是他所擅長的防禦戰,也占有地利優勢,但不要忘了法軍人數占優,而且惠靈頓指揮的是各個同盟國臨時拼湊起來的雜牌軍,精銳的英國紅衣近衛軍只有一點點。這一戰如果沒有布呂赫爾的普魯士軍趕到,惠靈頓不會勝,但我也不認爲他會敗,應該是個不勝不敗的僵持局面。而如果是這樣,戰略上聯軍已經勝了,因爲時間不利於拿破侖。所以滑鐵盧戰役我給惠靈頓和拿破侖打的分是平分秋色。惠靈頓在軍事史上的地位當然不如拿破侖,但也可以稱一代名將。滑鐵盧天平的一頭是惠靈頓和布呂赫爾這兩位一流高手聯手,另一頭即使絕代天驕如拿破侖者也只好敗了。

此貼只涉及當時的陸軍將領,同時代英國海軍則出了一位不世出的天驕納爾遜,他在海軍史上的地位絕不次於陸軍史上的拿破侖,不過海軍不屬於本貼的範圍。有趣的是拿破侖的海上征戰都不成功,而納爾遜的陸戰也都很糟糕,還丟了一只眼睛。

主要參考資料:康沃爾"作爲軍事指揮官的拿破侖",王朝田、梁湖南的"從土倫到滑鐵盧:拿破侖戰爭評述",和軍事科學院謝國良主編的拿破侖戰爭評述。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縱論拿破侖戰爭時代的各國名將

我比较欣赏拉纳、马塞纳、内伊,讨厌贝尔纳多特。贝尔纳多特在上述的奥尔施泰特战役中,因为个人恩怨不救援达武,而且后来加入反法联盟,还出计让联盟军攻击拿破仑的元帅们,而不要攻击拿破仑本人,因为拿破仑难以战胜,而元帅们则不然,但元帅们失败了,拿破仑也胜不了,而此计在后来莱比锡、滑铁卢等战役中被普遍采用,也可算是拿破仑失败的原因之一。
而拉纳也是年轻有为,35岁受封元帅,在第四次对奥战役中战斗到双腿被打飞,不得不让人佩服,临死还劝谏了拿破仑。
内伊像个莽夫,但这正是他勇猛的体现,而且他的忠诚也是突出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回覆: 縱論拿破侖戰爭時代的各國名將

[quote=不动如山]我比较欣赏拉纳、马塞纳、内伊,讨厌贝尔纳多特。贝尔纳多特在上述的奥尔施泰特战役中,因为个人恩怨不救援达武,而且后来加入反法联盟,还出计让联盟军攻击拿破仑的元帅们,而不要攻击拿破仑本人,因为拿破仑难以战胜,而元帅们则不然,但元帅们失败了,拿破仑也胜不了,而此计在后来莱比锡、滑铁卢等战役中被普遍采用,也可算是拿破仑失败的原因之一。
而拉纳也是年轻有为,35岁受封元帅,在第四次对奥战役中战斗到双腿被打飞,不得不让人佩服,临死还劝谏了拿破仑。
内伊像个莽夫,但这正是他勇猛的体现,而且他的忠诚也是突出的。[/quote]
呵~不動如山前輩~又見面了~
在下最欣賞的是耶拿戰役這一篇!1806年10月14日~達武元帥只率領第三軍二.六萬人在奧厄施泰地區和普魯士主力六萬多人打了一場經典的遭遇戰其戰力比為三比一~此戰一打響不久普軍總司令布魯瑞克頭部中彈隕命~此戰能勝堪稱奇蹟呀~!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10 09:41 , Processed in 0.02117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