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下佈武
[LEFT] 美濃國南方土地肥沃,屬於連接尾張的濃尾平原,北部則多高山丘陵,逐漸向北延伸,形成飛驒高地。戰國中期,這裏由齋藤氏統治,主城在長良川中遊南岸的稻葉山。
稻葉山城是著名的難攻不落的堅城。
齋藤氏的統治結構,屬於成長中的戰國大名體係,許多勢力強大的地方豪族,比如不破、稻葉、氏家等,並沒有被徹底滅亡,而只是臣服於齋藤氏,本身依舊保 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對這些豪族的拉攏和策反,就成爲織田信長能否奪取美濃國的關鍵所在。無論道三時代,還是義龍時代,這些豪族迫於來自稻葉山的強大軍事壓 力和政治影響力,都不敢有絲毫背離的念頭,但齋藤龍興上台後,形勢卻突然改變。對信長本人來說,這種態勢也是顯而易見的。義龍時代,他屢次北伐美濃,每每 鍛羽而歸,但到龍興時代,雖不能說勢如破竹,卻也贏得了不少的軍事勝利。
稻葉山榮光不再,齋藤氏氣數將盡,並非自欺欺人的妄語。
就在這種情況下,永祿七年(1564年)前後,發生了竹中重治奇襲稻葉山城的惡性事
件。
攻取稻葉山
竹中半兵衛重治,是美濃菩提山城主,在諸多大大小小的豪族中,屬於幾乎可忽略不計的小勢力,但他和鼎鼎大名「西美濃三人衆」之一的安藤氏結爲姻親,娶了安藤氏當主守就的女兒爲妻,找到了強大的靠山。
齋藤龍興暗弱無能,對麾下豪族的控制力逐日減弱,他的應對之策非常簡單,抓住安藤守就的錯處將其囚禁,希望殺雞儆猴,恢複自己的威信。得知岳父被囚以 後,竹中重治秘密潛入稻葉山,四處放火,引起騷動,然後趁亂救人。龍興倉促間不及追查,竟然放棄了這座世代本城,逃往鹑飼。
因此事件,後世將重治吹捧爲百年難遇的智將、天才軍師,但其實事件本身只暴露出齋藤龍興的政治力和控制力低下,以及美濃豪族的離心離德而已。在救出安 藤守就以後,竹中重治回歸菩提山,一方面聯絡周邊豪族,防備龍興大興問罪之師,一方面上書請罪,隱居求存。如果此時龍興以雷霆萬鈞之勢攻擊並滅亡竹中氏, 震懾安藤氏,大概威望會有所回升吧,但這家夥得以回歸本城稻葉山,就已經心滿意足了,竟然沒有及時懲罰竹中、安藤等人。
尾張方面,織田信長以墨俣爲前進據點,多次親自領兵侵入美濃。1561年六月,他更殺至稻葉山城下,放火燒毀了城下民居,但旋即遭到痛擊,被迫退兵。第二年(1562年),犬山城主織田信清連結齋藤龍興掀起反旗,使形勢一度有所逆轉。
織田十郎左衛門信清是織田信秀二弟信康之子,是信長的堂兄弟,鎮守與齋藤氏勢力接壤的重鎮犬山,同時,織田信安、信賢勢力依舊存在的時代,犬山也是南 北夾擊 岩倉的重要根據地。信秀死後,信清也加入到對信長不滿的家臣行列中,爲了拉攏他,信長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信清,但這並未能彌合兩人間的裂隙。信清的謀叛,使 信長大爲恐慌,因爲地處木曾川南岸的犬山城本是尾張東北部的門戶,如今卻變成齋藤軍可以隨意進出的橋頭堡,通過此城,可直接威脅到織田領的腹地。於是當年 六月,信長統領大軍討伐信清,進攻犬山的支城小口城。
小口城位於犬山西南約五公裏處,又名於久地城,是擁有二重壕溝的堅固堡壘。在嘗試調略守將中島豐後守失敗後,信長軍展開強攻,雖然一度突破城壁,殺入城中,但因爲損失過大,未能最終取勝就被迫撤兵了。
對應如此險峻的形勢,第二年(1563 年)二月,信長突然決定在二之宮山上築城,隨即把本城由清洲遷移到此處。清洲從織田廣信時代起就是尾張國的中心,交通發達,商業繁榮,突然聽到遷徙的命 令,居民亂作一團,不滿之聲此起彼伏。但信長這一行動,是有著積極的戰略意圖的,二之宮山在清洲東北方,基本位於清洲和犬山的中心點上,在此居高而望,可 以徹底監控犬山的動靜。這就是信長的第三座本城(第一是那古野,第二是清洲)小牧山城。
第二年八月,信長趁著竹中重治奇襲稻葉山,美濃方亂作一團的機會,再次發兵進攻犬山。此次,因爲丹羽五郎左衛門的努力,他擁有取勝的絕對自信。
丹羽氏本是尾張守護斯波氏的家臣,後來因爲同僚織田信秀勢力膨脹,而降格成爲信秀的家臣。1535年,當主丹羽長政生下兒子萬千代,成年後送到信長身邊擔任近習,取名丹羽五郎左衛門長秀。長秀比信長小一歲,性格嚴謹誠實,頗受器重。
桶 狹間合戰以後,除去宿老林秀貞和佐久間信盛外,信長最爲倚重的家臣就是柴田勝家和丹羽長秀,柴田精於戰陣,丹羽則負責內政、外交和調略等事務,因此人稱 「米之五郎左」。《信長公記》中記載了一則軼聞,據說信秀時代與齋藤道三交戰,齋藤方大將陰山掃部助的雙目爲箭所傷,他認爲這是所佩景清太刀引發的詛咒, 就把刀取下,供奉在牛尾山大日寺。不久此刀爲丹羽長秀所得,愛不釋手。但說來也奇怪,得到景清太刀後,長秀突患眼疾,幾乎不能視物,在同僚的勸說下,他前 往熱田神社參拜祈福,才使眼疾痊愈。
信長非常信任長秀,還把庶兄信廣的女兒嫁給他。在第二次進攻犬山以前,長秀成功策反了敵方於久地城主中島豐後守和黑田城主和田新助。於久地與黑田兩城 是犬山抵禦信長進攻的門戶,門戶盡失,不久後柴田、丹羽、佐久間等將又打破大道寺砦,織田信清眼看大勢已去,棄城逃往甲斐,犬山城遂被信長攻克。
1566年八月,尾張和美濃間爆發了河野島之戰,織田軍慘遭前所未有的大敗。痛定思痛的信長,又要麻煩「米之五郎左」出馬了。這次丹羽長秀把目標鎖定 爲「西美濃三人衆」。
郡上八藩城主稻葉良通(一鐵)、大垣城主氏家直元(蔔全)和岩村城主安藤守就。
此三人是美濃數一數二的大豪族,兵強馬壯,並且從來 同進同退,前此因爲齋藤龍興囚禁安藤守就事件,使得他們對稻葉山怨憤滿腹。竹中重治奇襲稻葉山,安藤守就才一脫困就召集兵馬,將城堡牢牢占據,只因自顧力 有不逮,才與龍興和談,主動退兵。終於,在丹羽長秀、木下藤吉郎等人的努力下,成功策反了稻葉、氏家、安藤這三個家族。1567年八月,織田信長率柴田、 丹羽、木下、村井等將,與這三家兵馬合流,再次逼至稻葉山城下。
在制壓了稻葉山城西南方的瑞龍山寺後,織田軍放火焚燒城下町,將城堡圍困得水泄不通。齋藤龍興向國內豪族求援,可惜應者寥寥。原來美濃國內許多豪族在 道三父子相爭之時,因爲盤根錯節的姻親關係,或者挂念舊日的香火情,都曾站在老子一邊,義龍輕易取勝,他們被迫降伏於新的稻葉山政權。義龍死後,龍興無法 再挽留這些豪族之心,他們在信長「爲岳丈報仇」的大義名分當頭轟擊下,本就已經猶豫不決,此刻看到連「西美濃三人衆」都歸降了織田家,於是紛紛轉變陣營, 倒戈來投。就在這種形勢下,稻葉山的圍城戰持續了整整一個月,彈盡援絕的龍興終於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以放自己一條生路爲條件,開城投降。信長進入稻葉山, 放這個份屬妻侄的傻瓜乘船逃往伊勢長島。
此時距齋藤道三戰死,已經整整十一個年頭了,富庶的美濃國終於降伏在織田信長腳下。
天下佈武
[LEFT]
織田信長進入稻葉山城後,很快就把本城從尾張的小牧山又遷移到此處。稻葉山不但高大堅固,並且美濃周邊環境也比尾張要好。美濃往東,是武田氏控制的信 濃 國,但兩國交界處多崇山峻嶺,軍行不易,相信一代枭雄武田信玄不會行此下策攻擊織田氏;美濃往北,是貧瘠險峻的飛驒國,根本不對自己構成威脅;美濃往南, 是故鄉尾張;美濃往西,就是環繞琵琶湖的近江國,經此可到京都。控制美濃國,可謂打開了通往京都的最後一道門戶。
掌握了濃、尾兩國的信長,實際控制區域雖然還不到整個本州島的二十分之一,在群雄紛爭的戰國時代,卻已經是威震一方的大大名了,足以與北條、武田、毛 利等強橫勢力一爭短長。信長遂改稻葉山城爲「岐阜」城,取周文王「鳳鳴岐山」之意,並爲自己定制了一方圖章,上刻「天下布武」四字。
「天下布武」,就是準備以武力來平定亂世,取得天下。對照岐阜的名稱,說明到此時候,織田信長已經擁有了天下之志,目光不再局促於自己領地和周邊領 土,甚至也 並不局促在畿內、京都,而放諸廣大的日本列島。這種眼光和氣魄,是當時各地豪強大名們所不具備的,也是織田信長從「尾張的風雲兒」成長爲全日本「革命家」 的開始。
織田信長所以産生奪取天下的雄心和志向,並不僅僅因爲吞並了美濃國,還因爲他得到了從天而降的大義名份。
這要從室町幕府第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說起。
足利尊氏所創建的室町幕府,是一個依靠各地豪強大名名義上臣服效忠所支撐起來的松散政權。這一政權在進入戰國時代以前,實際影響力就僅覆蓋半個日本, 「應仁之亂」以後,更是將軍權威難出近畿。到足利義輝就任將軍的時代,連近畿也陷入分裂和戰亂,幕府權柄落在了管領細川氏手中,而細川的實權則由其家臣三 好氏把持著。此時,出現了一個被稱爲「天下至惡」的松永彈正少弼久秀。
有關松永久秀的出身,衆說紛纭,很可能和齋藤道三一樣,來自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下級武士家庭。二十歲時,他成爲三好氏當主三好元長的家臣。元長受讒被主 家、管領細川晴元殺死後,久秀協助其子長慶,挾持幕府將軍足利義輝,擊敗細川晴元,另立細川氏綱爲新管領。因爲此事,三好長慶極爲信任久秀,任命他爲京都 奉行。久秀的勢力從此膨脹起來。1560年,他修築多聞山城,基本掌控整個大和國,不久後更自稱幕府執權,專橫跋扈,不可一世。幕府將軍要看三好長慶的臉 色,而長慶則必須看松永久秀的臉色才能存活下去。
1562年,三好長慶去世,不甘心被家臣玩弄的足利義輝開始活動,暗中聯絡各地有力大名殺上京都,擊敗三好氏,以恢複幕府往日的榮光。得知此消息的松 永久秀遂唆使「三好三人衆」(三好政康、三好長逸和岩成友通)攻入室町禦所,殺死了足利義輝。據說「強情公方」足利義輝精通劍術,在門前奮戰多時,終因寡 不敵衆,退歸 內室自焚而死。
足利義輝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兄弟,五歲出家,法名覺慶。他被義輝家臣細川藤孝、一色藤長等人救出興福寺一乘院,躲過松永久秀的追蹤,逃往豪族和田惟政 處。和田惟政從屬於近江南部的大諸侯六角義賢,1565年,覺慶移住近江,隱居在琵琶湖畔的矢島地方。
第二年,覺慶還俗,取名爲足利義秋,向朝廷上書說明自己才是室町幕府的合法繼承人(松永久秀擁立足利義榮爲第十四代幕府將軍)。他的這一舉動,使一向 與三好、松永和睦的六角義賢大爲不滿,於是三家聯兵相向。知道毫無勝算的義秋匆忙逃往若狹,不久又轉至越前。
早在還俗之初,義秋就向各地有力大名送去書信,要他們協助自己擊敗三好氏,就任室町幕府將軍,這其中,也包括因桶狹間之戰而聲名雀起的織田信長。可惜信長當時正和齋藤龍興打得難解難分,根本無力完成對方所期望的使命。
越前大名朝倉義景熱烈歡迎足利義秋的到來,但這基本上建構於義景與六角氏之間的矛盾,以及他對京都文化的熱愛基礎上,他並沒有意思也沒有實力幫助義秋。1568年夏,義秋元服,改名爲足利義昭,再次送信到尾張,請求信長的幫助。
已 經完成美濃攻略的織田信長,看到這件險些飛掉的活寶繞了個圈子又回到自己面前,不禁大喜過望。足利幕府雖然喪失了權柄,終究是名義上天下武士的共主,擁立 和扶持幕府將軍,和「挾天子以令諸侯」並無二致。於是信長致信義昭,殷切希望他離開越前到美濃來,許諾自己定會討伐惡賊松永和三好,送他回歸室町禦所。
1568年七月二十五日,足利義昭來到岐阜城,兩日後與信長會面。信長獻上錢千貫,以及太刀、鎧甲、馬匹等物,以表達對義昭的敬意。[/LEFT]
霸王進京
其實早在足利義昭來到岐阜城以前,信長就已經打定武力進京的主意了。爲了開辟西進通路,他與北部近江的割據勢力淺井家結爲姻親,把妹妹市姬嫁給了年輕的淺井當主長政。
近江國本有兩個守護,北部是京極氏,南部是出自名門佐佐木家的六角氏。後來淺井家篡奪了京極氏的實權,並曾一度臣服於六角。六角當主義賢還賜字給淺井當主久政的兒子,取名淺井賢政。
淺井家族的政治結構采取「重臣合議制」,磯野、海北等重臣兼麾下有力豪族商量定了的事情,連家主也無法違拗。對於淺井久政的臣服六角政策,重臣們一致 表示反對,主張聯合北方的朝倉氏以抗六角,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呼聲中,久政被迫下台隱居,讓位給兒子賢政。
淺井賢政繼位以後,立刻與六角義賢決裂,甚至剔除了自己名字中的「賢」字,改名爲淺井長政。1560年,長政在野良田合戰中重創六角氏,聲名雀起,並 且維護了家族的獨立地位。織田信長正是因此看重這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決定和他聯起手來,制壓畿內,以圖天下。
據 說市姬是一位絕色美人,而長政不但勇猛善戰,也是天下知名的美男子,這段婚姻表面上看來,真是郎才女貌,佳偶天成。然而夫婦二人雖然舉案齊眉,淺井氏諸多 重臣卻對此並不以爲然。在他們看來,織田家不過是一個來自鄉下的暴發戶,兩家聯姻,可以給織田臉上貼金,並且幫他打開上京的大門,對淺井家可並無好處。只 有長政看出信長並非庸碌之輩,暗中打定了與其攜手,共創大業的決心。
1568年九月,也即足利義昭來到岐阜後的第二個月,在利誘六角義賢失敗後,織田信長整備大軍,西進攻擊六角本城觀音寺。淺井對六角本就仇恨難消,重 臣們於是毫不阻撓地跟隨長政出兵,與織田軍合流。經過激戰,信長攻克觀音寺城,隨即與妹夫淺井長政並辔進入京都。十月,從朝廷請得旨意,補任足利義昭爲室 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
攻擊六角的時候,據說有一則軼聞,一個將來名揚天下的俊美少年出現在了信長面前,那就是六角重臣、日野江城主蒲生賢秀的兒子鶴千代。和最後進攻美濃時 一樣,信長也撒出衆多使者,招降六角麾下大小豪族,使者來到日野江,城主蒲生賢秀和他業已隱居的老子定秀惶惶不安。兩雄相爭,究竟誰會取勝呢?爲了家族的 延續,是應該繼續幫助六角,還是應該及時轉向,歸順織田呢?正在徘徊難決的時候,十三歲的鶴千代跳出來說:「請讓我作爲回使,去見織田上總介。」
就這樣,鶴千代來到信長面前,開口第一句話就是:「本家願爲大人進京的前驅,在下特來做示信的人質。」信長對這個孩子的氣度大爲讚賞,第二年 (1569年)就把自己十二歲的女兒嫁了給他。
鶴千代就是後來著名的武將,也是「利休七哲」之一的大茶人,蒲生氏鄉(忠三郎賦秀)。
包 括蒲生在內的衆多豪族都投靠到信長麾下,統治南部近江已曆四世的六角家因此全面崩潰,義賢與其子義治倉惶逃往伊賀國。其實在信長進京以前,三好氏擁立的將 軍足利義榮就已經病故了,松永久秀與「三好三人衆」爲了下一任將軍的繼承人選明爭暗鬥,自顧不暇。聽說信長已破六角,「三好三人衆」放棄京都,向西逃躥。 松永久秀一看大勢已去,慫恿三好當主義繼主動向信長表示臣服。
權傾一時的「幕府執權」松永久秀都拜服在自己腳下,信長志得意滿,認爲畿內已不足平也。足利義昭滿意之余,當然也對信長感激涕零,十月二十八日,他宴 請信長,觀看日本傳統藝能。能樂,席間希望信長就任幕府管領一職,在遭到婉拒後,幹脆開出一張「最大面額的支票」,說:「我封大人爲副將軍,如何?」
副將軍作爲正式職銜,是從來也不曾存在過的,但無論是副將軍,還是幕府管領,義昭的動機都很明顯,要將織田信長完全納入幕府管理體係,成爲自己恢複室 町榮光的左右臂膀。信長對此當然心知肚明,但他的志向是奪取天下,而不是幫助室町再興,義昭只是自己的工具,怎可以一躍成爲自己名正言順的上司?因此,他 也推辭了副將軍的職銜,並很快離開京都,回歸岐阜。
遭到拒絕的義昭大爲惶恐,他一方面在給信長的書信中稱其爲「禦父織田彈正忠殿」(信長新晉升爲彈正忠的官職),一方面以將軍的身份,開始大肆任命畿內守護:攝津守護由和田惟政、池田親正、
伊丹親興三人共任;河內守護是三好義繼和畠山高政;山城守護為細川藤孝;大和守護為松永久秀。這些人中,半數是跟隨他流浪四方的舊臣,半數是畿內降伏的大名、豪族。這些任命都沒有經過信長同意,當然會引起信長的極度不滿。
就這樣,織田信長和足利義昭互相利用的蜜月期,短短數月就結束了。
霸王與將軍的矛盾
織田信長回歸岐阜以後,把下一個攻擊目標鎖定爲尾張西南面的伊勢國,伊勢國群雄並立,名義上的統治者是國司、北畠氏當主具教。但還沒等他發兵,畿內先 自 亂作一團。1569 年一月五日晨,逃出畿內的「三好三人衆」聯合齋藤龍興等人,突然領兵殺回,包圍了足利義昭的住處、京都六條本國寺。義昭的親信,以及信長留下監視義昭舉動 的武士們,包括細川典廄藤賢、織田左近、明智十兵衛光秀、津田左馬丞、森彌五八等挺槍奮戰,仍因寡不敵衆而步步後退。
危急時刻,三好義繼、細川藤孝、池田勝正等義昭任命的守護們終於率兵趕到,與敵軍在京都桂川河畔展開激戰,「三好三人衆」不敵敗退。
消息六日傳到岐阜,信長十日就率十數騎冒雪回到了京都。爲了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他決定擴建和加固義昭的居所,自己奪取天下的工具,要是被別人搶走了可怎麽好啊!
於是命令村井貞勝和島田秀順爲監工,召集五畿和尾張、美濃、近江、伊勢、三河、若狹、丹後、丹波、播磨共十四國的工匠,齊集京都,在二條街道爲義昭興 建新的官邸。這官邸簡直是一座城堡,四面有高高的石牆,外挖壕溝,裏面到處是箭樓和武士木屋。日本的京都是仿照唐朝長安城的式樣建造的,街道縱橫,相當繁 華,卻並沒有多少抵抗外部攻擊的能力。當時日本只有京都這座真正意義上的「城」,而其余以城爲名的,都不過城堡罷了。經過兩個月的建設,信長把二條街道修 建成爲城中之城堡,故稱二條城。
義昭入住二條城後,信長向他獻上太刀和駿馬,以示恭賀。義昭大喜過望,也下賜金杯和禦劍。當然這種其樂融融的君臣禮儀,不過表面上文章而已,其實兩人 全都一肚密圈,各懷鬼胎。在修建二條城的時候,信長又順手翻新皇宮,這使他在朝廷心目中的地位也立刻變得高大起來。
日本天皇很久以前就失去了權柄,僅僅擁有祭祀權,好象全國最大的神官。幕政時代,幕府雖然對朝廷諸多約束,還基本保持這個空架子衣食無憂,等到幕府失 去權柄,朝廷也就跟著貧困下來,無數殿上公卿流離失所,就連天皇也一度靠販賣字畫求食。各地大名爲了取得更高的官職,或者爲自己塗抹「尊王」的大義色彩, 也往往向朝廷進獻貢品,但根本杯水車薪,無法填滿這個沒有生計來源的龐大官僚體係的無底洞。信長此番翻新皇宮,“尊王”之意令天皇大爲感動,於是在足利義 昭的慫恿下,天皇親自下诏,要冊封信長做副將軍。
信長再度推辭不受,並在第二年(1570 年)向義昭提出了《五條書》和《異見十七條》。這兩份文件的內容,是如同父親教導孩子一般,告訴義昭什麽事情可以做,什麽事情不能做,潛台詞很簡單:「你 只要乖乖聽話就好了,如敢胡作非爲,我定嚴懲不饒!」如此嚴格限制幕府將軍的權力,令義昭大爲惱火。他雖然早知信長野心很大,但前此還抱著萬一的希望,要 信長不僅名義上承認自己的主公地位,還要實際上賦予自己真正的將軍權柄。事情既然走到這一步,義昭徹底失望了,他開始如同被三好氏威脅時代一般,秘密寫信 給各地有力大名,要他們上京討伐信長,從水深火熱中拯救自己。
可惜信長也早料到他會有這樣一手,於是一方面大力拉攏義昭的親信,日益把將軍架空,一方面任命羽柴秀吉(即木下藤吉郎)等家臣滯留京都,隨時監視義昭的動向。就在這種情況下,先是明智光秀,然後是細川藤孝,都脫離義昭陣營,站到了信長一邊。
明智十兵衛光秀,傳統說法是美濃守護土岐氏的同族,幼年喪父,被叔父明智光安所收養。因爲明智光安的三女嫁與齋藤道三爲妾,因此光秀份屬織田信長的妻 舅。道三與其子義龍相爭,明智家因相助道三而導致滅亡,光秀遂被迫逃往越前,出仕於朝倉家。正是在越前,光秀遇見了流亡至此的足利義昭。
因爲在朝倉家的仕途並不如意,光秀幹脆辭職跟隨義昭,此後他幫助義昭聯絡各地諸侯,終於成功說服了織田信長,把義昭迎到岐阜居住。光秀文韬武略,無所 不精,頗受信長的贊賞,於是信長向義昭示意,想讓光秀成爲自己的直屬家臣。正有求於信長的義昭一口答應了。
就這樣,明智光秀出仕於織田信長,在信長攻入京都,擁立足利義昭爲征夷大將軍後,指派光秀和羽柴秀吉擔任京都奉行,負責京都的治安,以及與朝廷的交往和折沖。雖然擔任同樣職務,但血統高貴,學識淵博的光秀,明顯比鄉下出身的羽柴秀吉要稱職多了。
就這樣,光秀逐漸成長爲信長的左膀右臂,織田家一流將領。而至於他最終成爲殺害信長的劊子手,那是許多年以後的事情了。
細川藤孝(幽齋)本姓三淵,後來過繼給細川元常爲養子,成爲第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的直屬家臣,他是當時著名的詩人與學問家。義輝自殺後,藤孝等人保護足利義昭逃出興福寺一乘院,四處流浪,最終落腳在岐阜立政寺。
織田信長保護義昭進京,藤孝受封爲青龍城主、山城守護。因爲原本認爲困難重重的上京之路,信長僅短短兩個月時間就將其開通了,藤孝因此大爲敬畏信長,當足利義昭和信長決裂以後,藤孝果斷地放棄義昭,站到了信長一邊。
吞併北伊勢
從統一尾張、吞並美濃,到風光上京,織田信長麾下出身各異的家臣們也逐漸成長起來,他們中最有名也最富傳奇色彩的,是羽柴秀吉。
羽柴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封建時代有一種傳統,對於平步青雲的人物,官方記載中往往擡高其家世,往他身上塗抹並不存在的華麗色彩,民間傳說則往往壓低 其出身,使他更富傳奇性。羽柴秀吉也是如此,在他繼承織田信長的事業,成爲「天下人」以後,就故意放出謠言,說自己本是天皇和宮女的私生子,而民間傳說, 則認定他純粹出於農民家庭。然而實際上可信度最高的記載,他是織田信秀麾下低級武士木下彌右衛門的兒子。
藤吉郎十幾歲就侍奉織田信長,負責各種雜務工作,因爲開源節流搞得很好,受到信長破格任用。侵攻美濃時,信長奪取墨俣地區作爲橋頭堡壘,據說派了數名 重臣前往築砦,都因遭到齋藤軍的騷擾而無法成功,最後藤吉郎毛遂自薦,在得到附近豪族和土匪的幫助下,一夜之間將砦建成,被稱爲「墨俣一夜城」。
戰國時代作爲前哨基地或城堡外圍防護的砦子,在外不過一圈竹木柵欄、土溝,在內不過許多竹木箭樓和守軍木屋而已,其實並不難建。當然,藤吉郎能在敵人 的眼皮底下,快速搭起此砦,在當時也算奇跡了。此後,藤吉郎跟隨丹羽長秀策反美濃各地豪族,屢建奇功,逐漸晉升爲信長的得力部下。
和明智光秀並任京都奉行以後,藤吉郎從織田家兩大重臣,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氏中各取一字,改名爲羽柴秀吉。他非常了解信長心意,嚴密監視將軍足利義昭的一舉一動。義昭與各地大名暗通聲氣的陰謀,據說就是被秀吉揭破的(另說源自細川藤孝的告發)。
當然,信長當時最信任和倚重的臣子還是戰功赫赫的柴田勝家。柴田氏本是守護斯波氏的同族,後來臣服於新興的織田勢力。1522年,柴田權六勝家出生於 尾張國愛知郡,二十歲時參加第一次小豆坂合戰,因爲奮勇殺敵而受到織田信秀的器重。信秀死後,勝家侍奉織田信行,與織田信長爭奪家督之位。
稻 生合戰,以信長大獲全勝,信行敗北而告終。戰後,織田信行、林秀貞、柴田勝家三人剃光頭發,身穿黑色缁衣,在土井夫人的陪同下前往接見信長。缁衣是僧侶的 常服,特意打扮成和尚模樣,是向對方表示:「我已對過往罪愆懊惱不已,衷心忏悔,請允許我出家贖罪,青燈古佛了此殘生。」
然而信長不但並未懲罰三人,也不允許他們出家,他要信行閉門思過,也要秀貞、勝家等人繼續輔佐信行。如此寬容大度,使勝家感動不已,因此第二年信行又想掀起反旗,勇猛剛直的勝家卻不肯再做幫凶了,直接歸附到信長麾下。
此後的尾張統一戰、桶狹間合戰、美濃攻略戰,以及上洛之戰,柴田勝家都作爲重要軍事指揮官跟隨在信長身邊,屢建功勳,深爲信長所倚重。
織田信長在解決了畿內的危機以後,立刻轉向西南,發動對伊勢國的大規模進攻。其實遠在上洛以前,他就已經存有吞並此國,以保障尾張側背之心了。
在織田軍侵入伊勢以前,此地的政治版圖大致如下:北伊勢主要有三股勢力,最北面的桑名、員弁、朝明、三重四郡被號稱「北勢四十八家」的國人一揆勢力所 控制;神戶氏占有河曲、鈴鹿兩郡;長野氏占有奄藝、安濃兩郡;南伊勢志、飯高、飯野、多氣、度會五郡則由南北朝以來的世襲國司北畠家所支配。國司乃是朝廷 官職,不是幕政職位,當時挂名國司而依舊執有實權,並且成長爲戰國大名的,有伊勢北畠、土佐一條和飛驒姊小路三家,被稱爲「三國司」。
1567年八月,也即包圍稻葉山城的本月,織田軍首度進入伊勢,主將是瀧川一益。瀧川久助一益並非織田家的世襲家臣,他本出於甲賀忍者世家,精通兵 法,並擅長使用鐵砲。他很早就出仕織田信長,因爲屢建功勳,並未因出於他國而遭歧視,相反,受到家中臣僚一致認同,成爲與柴田勝家並駕齊驅的猛將。
瀧川一益先後攻克茂福、赤堀、楠等城,可謂勢如破竹,後因謠傳甲斐的武田信玄將奇襲美濃,才被迫後撤。第二年(1568年)二月,信長又命瀧川一益、 織田三十郎信包(信長弟)、津田掃部助一安等將領兵,進攻神戶氏配下山路紀伊守的高岡城。織田軍在城下縱火,大火燃燒了整整六天,集市、村鎮都化爲焦土, 高岡城就此陷落。
面 對氣勢洶洶的織田軍,伊勢衆豪族嚇破了膽,陸續獻城降伏。首先是神戶氏,其當主神戶友盛(具盛)答應收信長第三個兒子三七丸爲養子,並作爲家督的繼承人, 這就是後來的神戶(織田)信孝。其後長野、工藤、關氏等也紛紛請降,織田信包進入上野城,繼承了長野家。就這樣,信長上洛之前,北伊勢就已經基本平定 了
伊勢平定戰
織田信長共生七子八女。長女嫁於蒲生氏鄉,次女嫁於德川家康長男信康,其後就是長子奇妙丸、次子茶筅丸與三子三七丸。這三個最著名的兒子,奇妙丸與茶筅丸的母親都是生駒家的吉乃,相差不過一歲,三七丸是坂氏之女所出,與茶筅丸同年出生。因爲正室濃姬並未生下男孩,因此這年齡最大的三個庶子,就成爲織田家督 繼承人寶座的主要爭奪者。
信長行事往往出人意表,對於傳統重視的事務,經常會顯得漫不經心,參加父親的葬禮是如此,給兒子起名也是如此。據說他在得到長子以後,前往看顧嬰兒,脫口而出:「
呀,原來是這樣的呀,奇妙,真是奇妙!」
於是取名爲「
奇妙丸」
。對於次子,他也不知道怎麽一看,覺得嬰兒的腦袋好象茶筅,於是起名茶筅丸。奇奇怪怪的三七丸的名字,據說也是這麽隨口謅出來的。
奇妙丸元服後,起大名爲勘九郎信忠。信忠爲人聰敏而誠實,又是長子,是信長最屬意的繼承人選。爲了避免引起紛爭,信長決定把次子和三子都過繼出去做他人養子。戰國時代,以繼子做家族繼承人,並非罕見之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那是爲了表示自己徹底臣服於繼子來源的家族,從此兩家並爲一家,世代維持牢固的主從關係。因爲日本人從來重家係而輕血緣,只要家名不改,家族得以延續,傳位給非直係血親也是無礙的。
基於這一緣由,信長首先讓三男三七丸繼承神戶家族,即起大名爲神戶三七郎信孝。此後征服伊勢南部,又讓次子茶筅丸娶國司北畠具教之女,以女婿和養子的雙重身份繼承北畠家,起名北畠具豐,後改爲北畠(織田)三介信雄。
伊勢國司北畠具教是戰國時代著名的劍術高手,得到「
劍聖」
塚原蔔傳「
一之太刀」
的真傳,還曾擊敗過「
柳生新陰流」
的鼻祖柳生石舟齋宗嚴。他結合塚原蔔傳的「
新當流」
和上泉信綱的「
新陰流」
,自創名爲「
伊勢新刀流」
的劍術流派。此外,據說他還精通和歌,是文武雙全的名將。
幕府將軍足利義輝曾致書北畠具教,請他上洛討伐三好氏,具教因此展開伊勢統一戰,但在長野氏的頑強抵抗下铩羽而歸。1569
年八月,織田信長在征服長 野氏後大舉進攻南伊勢,北畠具教立刻召集各方兵馬,總數據說達到一萬六千,固守八田等城,嚴陣以待。
織田信長此戰志在必得,合並畿內、尾張和美濃各地兵馬,浩浩蕩蕩,號稱七萬。正當兩軍惡戰之際,北畠具教之弟木造具政卻突然掀起反旗,主動投降了信長。八月二十六日,信長與木造具政會商後,大軍挺進八田城。在進攻八田附近的阿坂城的時候,大將羽柴秀吉胯部中箭,幾乎喪命。
二十八日,織田軍繞過固守不降的數座敵城,直薄北畠本城大河內城(今松阪市大河內町)下,在桂瀨山設下本陣。此次攻守戰極其慘烈,延續了兩個月之久, 其間織田方大將池田恒興、丹羽長秀、稻葉一鐵等曾嘗試夜襲失敗,包括前來助陣的淺井軍全都損失慘重。
由於城內糧食充足,北畠重臣鳥屋尾石見守防備得法,織田軍智出百端也無法得手。最終信長只得假意和談以拖延時間,然後策反城內北畠重臣,才終於在十月二十七日迫使北畠軍開城投降。北畠具教被迫讓位給兒子具房並出家爲僧,還將女兒雪姬嫁於茶筅丸,立茶筅丸爲下一代繼承人。1572
年,茶筅丸元服,稱北畠三介具豐。至此,繼美濃後,織田信長又成功吞並了伊勢一國。
北畠氏的下場是極其悲慘的。平定伊勢後,織田信長安排叛降的原北畠家臣瀧川雄利、柘植三郎左衛門尉等人留下輔佐次子信雄,又讓瀧川一益、織田信包兩將鎮守南北伊勢。爲了贏得領民的擁戴,並發展商貿事業,他撤除了各豪族架設的重重關卡。這直接引發了各地豪族的不滿,伊勢國再無甯日,國人一揆此起彼伏。
1576
年十二月,在三介信雄的謀劃下,織田軍突襲三瀨禦所,在此隱居的北畠具教以劍斬殺十九人,重傷百余人後,終於跳上七尺高的石垣切腹自殺,享年四十九歲。接著信雄又襲擊北畠具房隱居的多氣禦所,除具房本人幸免於難外,北畠一族竟被屠殺殆盡。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