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以下的文章全由當時報紙刊載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5080100079,00.html
2005.08.01  中國時報
飛彈危機十年 台海 世界火藥庫
張慧英

  十年前的此時,台灣正處於極度震驚與震撼中,解放軍自七月廿一日到廿八日對彭佳嶼附近公海進行飛彈試射,打破了台海數十年來的平靜。從此,台、美、中、亞太甚至全球,都被捲入一個新的時代。
「奇怪,都已經打過招呼了,怎麼還發那麼大的脾氣?」聽到消息後,李登輝總統曾經納悶地說。他不解的是,透過李、江秘密溝通管道,這邊早就跟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打了招呼,也說明演講內容不會涉及政治或鼓吹台獨。對方雖然不贊成,但仍繼續安排第二次辜汪會談。按說要反彈應該馬上就有動作,誰想到平靜一個月後,竟突然放起飛彈來 !


李登輝演講 刺激中共
  到底是怎麼回事?美國亞太助卿羅德怪李登輝在康乃爾講了十七次「中華民國」。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林碧炤則指羅德根本不該向中共承諾不會讓李登輝赴美,害得中共面子下不來。但消息人士透露,李登輝那篇演講,每個「中華民國」原稿都是「台灣」,後來才改的。但既然中共「一中一台」、「兩個中國」都反對,很難說那個用語殺傷力較大。
 
  李登輝方面的情報指向中共內鬥,之前被江澤民收走「小金庫」的軍系藉機給江難看,並且擴張對台灣政策的影響力。另一種說法是中共原先擔心美國暗地支持台獨,因此採取前所未有的動作宣示反獨決心。鎮不住的江澤民索性配合軍方,直到次年三月美國派出航母,中共軍方一看勢頭不對只好收場,江才又抓回了決策主導權。美中兩國並且開始「聯手管理」台灣問題,民國八十八年兩國論提出後台海一觸即發時,已經是江澤民拍的板了。
無論原因如何,十年前台海危機,帶來多項影響。
第一,經此震撼後,所有人的思維都被迫改變,必須把中共動武列入評估局勢及決策時的重要變數,台海成為世界新的火藥庫,維持台海安定的優先順位被提到前面。

美調整政策 向中傾斜
  第二,中共為自己創造了新的外交籌碼。時任外交部長的前監察院長錢復指出,那次給我們最大的警惕是,中共的飛彈已經幾乎可以瞄那裡就打那裡,我們必須加緊架構反飛彈防禦能力。而柯林頓總統採取了些與中共「配合」的作法,乃至有向中共傾斜的「新三不」,成為日後美國對台政策基調。
 
  第三,美國積極採行「預防性外交」,以避免台海局勢失控,美國也提高日本在亞太的軍事責任。
第四,兩岸關係急凍,兩會協商中斷,始終未能恢復正常,官方接觸陷入停擺,民間交流只能自求多福。李登輝在九月提出「戒急用忍」,拋棄之前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台灣自此在政策上主動放棄參與中國的經濟成長。
第五,台海危機之前兩岸交流熱絡,但十年前那波飛彈,瞬間打壞了台灣人民對中國的情感與信任,民間的統獨傾向此消彼長。
第六,台美開啟高層對話機制。為避免再有「意外」,美國在一九九六年三月要求與台灣進行政策溝通,李登輝派遣當時的國安會秘書長丁懋時出馬,自此制度化成兩國官方最高層次定期直接對話。
第七,經此教訓,中共醒悟對美工作不能只靠和行政部門打交道,開始倣效台灣的作法,全方位加強對美國國會的遊說工作,以及政治採購,對台灣開始形成反制壓力。
  當時擔任陸委會副主委的蘇起總結台海危機帶來的最大、最深遠變化,一是台海軍事化,中共從九五年起軍費一改連年減少之勢,轉而以兩位數成長率飛飆,而台灣平均所得卻從九五年至今沒增加過。二是台灣內部對大陸產生疏離,台灣認同增加、中國認同降低,內部政治產生變化,導致民進黨的崛起執政。

對中疏離 民進黨崛起
  回顧台海危機十年,台灣得到什麼教訓?前總統府高層官員強調,美方曾經在台美高層對話時表示,「你們不知道你們有多重要」,因為中共和美國對話時幾乎七成都在談台灣問題,所以美方希望台灣對自己的任何行動都要注意,而且不該常給美國「意外」。由此我們也須記取教訓,對國際形勢研判必須審慎,不要作沒有理由的挑釁。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5080100080,00.html
2005.08.01  中國時報

江八點發表後 部署飛彈瞄準台灣
呂昭隆
  一九九五年年初,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發表「江八點」後不久,我國參謀本部情報單位獲得一項重要情資,中共M族飛彈正運送在鷹廈鐵路上。
利用鐵路運動的衛星照片,軍方多次情報會議研判中共飛彈部署與用兵意圖。同年二月廿四日,參謀總長劉和謙上將在三軍大學演講,首度指出了「中共M族飛彈挺進福建,射程涵蓋台灣本島」。
台灣面對中共飛彈威脅,整整十年,劉和謙當日一席話,是最早起頭的引子。同年七月下旬,中共宣布飛彈演習,於廿一、廿二、廿六日三天,每次兩枚,自福建省南平縣,共發射六枚M族飛彈,落在台灣海峽,以恫嚇台灣。從劉和謙警語到中共飛彈真的落至台灣外海,這半年間,面對中共飛彈挺進部署的軍事威脅,國軍無力因應。

  事後檢討原因,前行政院長唐飛認為,在軍事層面上,建軍方向仍以陸軍主導的反登陸作戰為主,而陸軍認為「飛彈是佔領不了台灣的」。再者,軍方內部普遍認為台海有衝突,中共不會使用核子武器或飛彈對付台灣。因而,軍方雖意識到中共的飛彈威脅,卻並未積極因應。直到中共真的朝台海打了六枚飛彈,才敲醒許多軍人。


  這幾枚劃破夜空的M族飛彈,軍方沒有能力掌握,只能靠美國的「情報交換」,才知道發射時間、位置與落點。面對中共飛彈恫嚇的束手無策,這種無力又深沈的挫折,爾後十年,對建軍產生極深遠的影響。之後軍方朝兩個方面因應中共飛彈部署沿岸的威脅,一是建立反飛彈戰力,一是發展反制武器。

  在反飛彈戰力方面,軍方設立一個整體防空作戰的評估小組,並嘗試與美接觸參與TMD的可能性,只是美方初始極冷淡;同時爭取採購愛國者飛彈,並下令中科院以天弓飛彈為基礎,研製ATBM反飛彈能力。其次,在最高當局政策指示下,新上任的參謀總長羅本立上將,決定發展各型反制飛彈。
 
  只是,從零開始,軍方一切還在起步階段,加上與國際隔絕甚久,無論訓練或戰備,都已自成一格而與美軍脫軌。中共接著又於一九九六年三月、台灣首度總統民選之際,再度飛彈試射,又打了四枚M族飛彈,這次落點更近,直接落在高雄與基隆的外海。
  
  軍方有了上次的經驗,應付九六年的飛彈威脅,稍有經驗,在美方協助下,加上我方敵後情報與中科院長白雷達的配合,參謀本部終能於第一時間掌握中共飛彈發射時間、位置、彈道與落點。
  
  至今整整十年,台灣已建立起最低限度的反飛彈戰力,包括預警系統、聯合作戰的指管通情系統,以及極小的戰術反制能力。但中共也逐年增加飛彈威脅的強度,沿岸部署的M族飛彈年年增長。以兩岸軍力之成長差距來看,要防範下一波台海危機,軍方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5080100081,00.html
2005.08.01  中國時報
學到教訓 政策轉向 中共對美 遊說交涉
王銘義
  一九九五年六月間,李登輝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後,中共推遲第二次「辜汪會談」日程,進而全面中斷兩會談判,並從七月二十一日起對台實行導彈試射。大陸海協會前常務副會長唐樹備當年在會晤台北訪客時,無可奈何地說:「沒辦法,這涉及中共對台政策的根本問題;李登輝在康乃爾的演講,前後講了十幾遍『中華民國』,這分明是搞兩個中國嘛!這已經踩到中美關係最敏感的痛處。」
與其說是李登輝的康乃爾之行挑動了美中台的矛盾,不如說是美中台三組雙邊關係在動盪危機過程,呈現全新的互動思維,尤其,中共對台政策、軍事發展戰略與對美國會遊說等理念,在台海危機後均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台海形勢變化之際,採取的是「對台軍事鬥爭,對美外交交涉」為抗爭主軸的政策基調;意圖從「陸權大國」跨到「海權大國」的解放軍,在國家發展戰略推波助瀾下,成功對台發動導彈試射演習。當然,這波挑釁冒進行動,也為解放軍鑄刻了「中國威脅論」的鮮明形象,讓國際社會感受到中國崛起對國際安全的威脅。

  九五年解放軍在台海展現武力,意味著主張兩岸應持續談判的對台系統受到削弱,即使到九八年柯江會談完成「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辜振甫訪問京滬,會晤江澤民、汪道涵,但因北京不再信任李登輝,兩岸兩會協商功能完全廢棄,迄今仍無法重振。

  此外值得一提的,北京在以「對台軍事鬥爭」作為「對美外交交涉」後盾之際,也從台灣熟悉美國國會遊說的經驗,學習到不少與華府打交道的理念與操作。九六年之後,北京涉美單位與學術智庫,幾乎全數投入邀訪美國政商學界的工作,爭取美國社會對中國的好感。像王緝思、蘇格這批青壯「知美派」學者,在對美交流領域,即受到高度倚重。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5080100082,00.html
2005.08.01  中國時報
被老李出賣 美拒我元首往訪
劉屏
  九六年三月的台海危機,大家印象深刻,特別是當時美國派遣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前往台海附近,成為越戰結束後,美國在東亞最大的兵力集結,陣仗驚人。
  十年來,也有不少人問,如果重新來過,華府、台北、北京會怎麼做?例如紐約時報報導,柯林頓總統曾說,八年任內,有關中國問題,他犯下兩個最大錯誤,一是該做的沒做,就是沒有及時與到訪的中共總理朱鎔基簽署中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另一件事不該做的卻做了,就是同意給李登輝簽證。

最近訪問過台灣的前東亞副助卿薛瑞福認為,九五年的危機,美國的責任在於整個決策過程有問題,與北京、台北間的溝通成效也有問題,當時的府會關係也是重大因素。

  當時的白宮國安會中國主管陸士達說,美國的作法「令中方領導人有被出賣的感覺」。美國以為可以壓得住台北,結果李登輝不吃美國這一套。「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演說,被當時的東亞助卿羅德批評為「康乃爾之行的最大問題」,因為其中提了十七次「中華民國」,羅德的回憶是:「我們顯然被騙了」。
  康乃爾之行迄今十年,中華民國元首未能再以「私人訪問」名義踏上美國,倒是以「過境」名義,在美國西岸、東岸、南部等地多次駐足。但是這些動作的實質意義到底是什麼?台灣又從後來的危機中學到了什麼?或者如剛訪問台灣的美國前亞太副助卿薛瑞福說的,台灣拚命走出去,可是今天的處境卻是愈來愈孤立?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5080100083,00.html
2005.08.01  中國時報
美國航母 中共潛艦 一度對峙
張瑞昌

  根據國安系統透露,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發生時,美方除了派遣以獨立號、尼米茲號兩艘航空母艦為首的戰鬥群馳援之外,神盾艦邦克山號也奉命趕往高雄附近的小琉球海域偵測追蹤,中共則在廣東汕頭外海有三艘漢級潛艦備戰,雙方呈現對峙之勢。

  依照衛星定位圖,美方在台灣南北外海的兩支航母艦隊群,與中共導彈演習、漢級潛艦群形成「犄角」抗衡態勢,而首度進入台灣海峽的神盾艦,則前進到小琉球西南射擊落靶區。因為中共出動漢級核子動力潛艦,使得美方從波斯灣抽調越過麻六甲海峽的核子動力航空母艦尼米茲號,也僅在南海待命,沒有太靠近台灣本島,以避免引發衝突。而中共在九五、九六年兩次的台海危機中完成五階段「攻台模式」演練,包括發射導彈摧毀機場、制空演習、制海演習、登陸演習及城鎮山地戰。

  對於九五、九六年的台海危機,一位前國安高層認為,有時候「危機也是轉機」,美日安保同盟的運作,在歷經台海危機的衝擊之後,不僅有重新檢視、加速拴緊的趨勢,也體認到與台灣對話的重要性。

「對台灣的國軍而言,更是提供很好的反想定」,他表示,美方發現在九五年犯了大錯,形同鼓勵中共在九六年得寸進尺,因此才有集結航空母艦戰鬥群巡弋的行動,而邦克山號對中共試射飛彈的參數蒐集,「收穫之豐,前所未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feb/14/today-fo1.htm
自由時報2006年2月14日
當年導彈危機… 我決力戰 總統照選

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
  今年是一九九六年飛彈危機十週年,雖然當時政府以安定人心為重,但十年後細節陸續揭露,顯見當時台海確實走在戰爭邊緣。


東莒、烏坵戰火一觸即發
當年解放軍即將在平潭島演習前,台美軍方數度會談,美方原寄望台灣,萬一雙方在東莒或烏坵擦槍走火時不要開火,我方則告知底線為「若外島爆發局部武裝衝突,將抵抗到底,總統大選不會停止,雙方戰俘日後將透過海基、海協兩會模式遣返交換」。美方獲知我方非抵抗不可的決心後,憂心演變成兩岸全面戰爭,進而加速派遣第二個航艦戰鬥群到台海周邊。

  九六年三月八日到十五日中國在台灣周邊舉行導彈試射演習,演習結束後,台美多次會談討論「當前局勢」,當時美方曾提出二核心問題請台灣方面答覆,首先是中國彈道飛彈的精確發射位置,其次則是面對後續的解放軍地面部隊演習,「台灣的決心」為何?據了解,雖然美軍有高科技能力可在飛彈發射後,在最短的時間內獲悉,但當時衛星科技仍然無法提供最精確的發射地點,此一部分情報由我方敵後情報人員提供情資予以彌補再來,根據解放軍的集結,研判平潭島將舉行兩棲演習,由於該島距東、西莒二島與烏坵島都僅十浬,美方要求我方說明萬一發生武裝衝突的立場!


我拒絕美「打不還手」要求.
  據透露,美軍極不願見到雙方交火,曾暗示希望台灣屆時放棄抵抗,待敵軍撤離後將盡力協調把人員送回台灣;但參謀總長羅本立上將堅決反對,以軍人守土有責,不抵抗而喪失領土將使軍隊在國內無以立足為由,派人告知美方只要任何外島受攻擊,將全力反擊。後來美方亦提供衛星偵照,顯示解放軍有一個加強步兵師萬餘人與裝備都已上船在外海編隊,另有一個加強步兵師在平潭島上為第二梯隊。

  我方另展現破釜沈舟的決心,表示就算幾個外島被中國拿走,總統大選不會因此暫停,雙方因戰事出現的戰俘與傷患,戰後透過海基、海協的靖廬模式遣返,我方也向美方強調,「無意引發全面戰爭」。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feb/14/today-fo2.htm
自由時報2006年2月14日
中國軍演十個月 美航艦入台海

  九五年七月廿一到廿八日,中國在台灣北部彭佳嶼北方六十浬的海域首度實施飛彈試射;當年八月十五到廿五日,在距離台灣北部九十浬的海域舉行另一次飛彈試射;同時為影響我國十二月的國會改選,中國又在十一月十五到廿五日在東山島舉行海軍與兩棲軍事演習。但美國海軍尼米茲航艦戰鬥群在十二月十九日通過台灣海峽,意圖嚇阻中國

  九五年底中國宣佈九六年有一系列軍事演習,剛好針對台灣在九六年三月舉辦的首次總統直選,二月份解放軍調大軍進入福建,並在三月八到十五日進行另一波飛彈試射,演習海域離基隆港與高雄港僅廿五到卅五浬~
  八日零時過後約一小時,二砲從福建永安發射三枚東風十五型飛彈,第一、三枚命中高雄外海,第二枚命中基隆外海,當天美國立刻宣佈獨立號航艦戰鬥群部署到台灣東北海域;十三日清晨五至六時間發射第四枚東風十五,第三度命中高雄外海。


  十一日,美國宣佈尼米茲號航艦戰鬥群將部署台灣西南方公海;中國另有兩次大型軍事演習,一次是三月十二到廿日,在東山島與南澳外海進行海空聯合實彈演習,另一次是三月十八到廿五日在平潭島附近海域進行陸海空聯合演習。
  儘管中國以軍事演習恫嚇台灣,李登輝總統仍在三月廿三日以五成四的得票率,當選台灣首任民選總統。 (記者許紹軒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feb/14/today-fo3.htm
自由時報2006年2月14日
急擬500億軍購 美軍官登馬祖


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
  據指出,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時,我方曾向美國提出緊急軍購清單,總金額約五百億台幣,內容包括三軍作戰彈藥等,而美也對我承諾,若中國真的使用彈道飛彈攻擊,兩個由美軍退役士官兵操作的愛國者飛彈營會到台灣協防美軍軍官也到馬防部觀察防務,當時是台美斷交以來,首度有現役美軍到前線,據了解,由於局勢緊張,美軍向我方申請交換地圖並獲高層批准,此舉代表美軍已準備介入,雙方交換地圖以確保戰時使用相同的資訊基礎。
  當時經國號戰機已量產,配備的劍一短程空對空飛彈數量不足,不足以負擔可能的空中衝突,我國向美國提出要求,狀況一旦緊急,將優先採購空對空飛彈。

  另外就是因應兩棲登陸作戰,陸軍砲兵使用的雷射導引銅斑蛇砲彈數量也不夠,軍方認為這型彈藥屬於精準彈藥,雷射標定可用一發砲彈摧毀一艘登陸艦艇,足以擊退解放軍的企圖,這個要求也獲得美軍同意。
  
雖然我國事先準備約五百億元的緊急軍購清單,但在與美方溝通之後,由於現貨極多,金額最後降到二百億元,本打算以特別預算支應,後來因美軍兩航艦戰鬥群開赴台海而沒有執行

  危機發生時,台灣並無愛國者飛彈系統,美軍同意一旦需要將在短時間內在台部署二個飛彈營協防,裝備由被要求退役的美軍士兵操作,雖然裝備已準備好,但因危機解除而未實施。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6022700033,00.html
2006.02.27  中國時報
策反解放軍少將 破解飛彈危機 劉連昆 台海007 悲壯秘史解密
呂昭隆/調查採訪

   情報員是無名英雄,想要「留名」,建不朽之功業,勢必遊走方圓規矩之外,卻又註定得以悲劇收場。

   十年前的台海軍事危機,拚搏最巨,處處兇險的戰場,不在金馬外島,而是聲息全無的情報戰;兩岸過招,台灣略勝一籌,卻也付出慘烈代價,折損許多敵後情報菁英。其中,又以軍情局高級內線,前中共解放軍少將劉連昆遭中共槍決,最令軍情單位扼腕。

劉連昆任職中共軍械部長,是我軍情局歷來策反層級之最。劉連昆決替台灣蒐集情報之際,主動告訴軍情局,已想好化名,叫「劉明」,用意是想做點事「留名」,未料竟一語成讖。
在台灣,劉連昆是「情報烈士」,在大陸則是「叛徒」,其人事蹟,也僅限兩岸軍情單位流傳。即便是軍情局內部所設「忠烈祠」,劉連昆靈位也是擺在二樓角落處。
化名劉明 情報烈士「留名
   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廿五日,五十九歲的劉連昆,做了件生平最冒險的抉擇,於北京搭火車南下,三十六小時後,於廿七日凌晨五時抵穗,住進廣州「東方賓館」。

  同一時間,我軍情局派軍六處副處長王寶元上校(化名),以「王樹元」少將名義入陸,與劉連昆晤面。十一月廿七日上午十時,透過替軍情局工作年餘的解放軍大校邵正忠介紹,在「交通」張志鵬陪同下,劉王二人於越秀公園見面 劉連昆有備而來,主動告知王寶元,他已想好化名,叫「劉明」,取其「留名」音意。不過,軍情局於策反成功後所呈給參謀總長劉和謙上將與李前總統的大簽,劉連昆的正式化名是「高至明」,代號是「少康二號」。
 
  劉連昆待遇比照國軍少將,每月薪給三千五百美元,情報獎金另發,退休後由軍情局照顧生活與福利。這次晤面,軍情局給劉二萬美元做為見面禮,劉則「回贈」十二件中共軍委機密文件。自此,劉連昆成了軍情局最高級的內線。
劉連昆策反案,是軍情局首度打入中共軍委層級,而且是現役將領。以往內線,層級最高止於軍區,軍銜最高是大校。再者,劉連昆情蒐直接由台灣指揮,不必轉手;好比兩岸「直航」,無須經第三地轉飛。

  至於劉連昆參加軍情局的動機,事後分析是因「功高不賞」,劉對解放軍有所貢獻,卻升遷不順;其次,劉連昆即將退伍,金錢報酬也是誘因。劉連昆政治立場是反對台獨,由於「反獨」,工作期間曾數度動念退出,並轉知國安局長殷宗文。

一九九五年軍演 情報高峰期
  劉連昆開始給的情報,包括中共採購俄製S─3○○防空飛彈、中共潛艦於台海周遭潛伏等。劉連昆的內線情報,相當權威,無參考可查,也無需研整編情「加料」,軍情局上報幾乎都是「原汁原味」。事實上,劉連昆軍事素養極高,還能帶動情蒐方向,一般軍情幹部根本無法比,劉連昆既是軍情局「同志」,也扮演「指導老師」的角色
   八十三年,劉連昆退役後,少康專案走下坡。軍情局於是在同年十二月五日,二度派遺王寶元入陸與劉晤面。一是物色接班人選,一是建立戰略情蒐方向,並加強預警情報
   由於軍情局專案人員李志豪「背叛」,王寶元入陸即遭中共國安部門跟監,為擺脫盯梢,二人晤面還延遲一小時,見面後,王交給劉十萬美元支票,因為劉連昆在家翻拍文件照片,被妻子撞見,大吵一架,軍情局因而出資讓劉在北京另外置屋,專屬工作之用。

   邵正忠大校是八十年加入我軍情局工作,八十一年退役,介紹劉連昆少將給軍情局後退出工作;劉連昆八十三年退役,本想安排王寶元到北京,與一名解放軍現役將領晤面,唯王既遭跟監,在安全顧慮下,打消此舉。劉連昆無法比照邵正忠模式淡出,只得繼續披掛上陣,一九九五年起,適值中共即不斷軍演,台海最緊張局勢,劉的情報活動達到高峰。

這段期間劉連昆的情報,包括解放軍對台六大戰法、中央軍委十年建軍綱要等,連鄧小平死訊也是劉連昆的這條線最權威。劉有時來不及拍文件,都是錄音再交張志鵬帶出。


一九九六啞巴彈 第一手情資
一九九六年三月,中共發動飛彈試射等三波軍演,劉連昆於元月即反映「中共最大軍演即將實施內情」,包括飛彈係用「啞巴彈」等情報。這些情報的時效性,價值連城。台美情報交換,加上劉連昆這條內線,得以讓軍情單位於台海軍事危機中,精準提供中共軍事動態,讓政府決策者不致誤判對峙情勢。

台海危機之後,劉連昆仍供情報,直至八十八年三月被捕,八月槍決。介紹劉連昆給軍情局的邵正忠,也判刑槍決;劉連昆在國防大學受訓的兒子,洩漏對台作戰「想定」,亦判重刑;劉連昆的「交通」楊銘中判無期徒刑,僅張志鵬逃過一劫,中共則重懲其合夥人姚麗珍,也是無期徒刑

此外,軍情局長任內策反劉連昆的殷宗文,於劉槍決之年身患癌症,數年病逝;王寶元於八十三年二度與劉連昆晤面前,亦患血癌,等於判了「活死刑」。台海危機前後,更有不少「入陸」軍情幹部與介聘人員,因蒐集中共飛彈陣地情報被捕。
大浪濤濤,頓失所依。台海危機立功的情報員,儘管「留名」,卻無法「善終」,均落個悲劇收場。值台海危機十周年,政府雖不能公開承認並表揚劉連昆事蹟,亦當知所感念警惕。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6022700034,00.htmlr
2006.02.27  中國時報
高難度的策反 最奇特的諜戰組合
呂昭隆/調查報導

  情報工作沒有歷史,不留文字。如果情報員能著書立說,無論放諸「世界情報史」或是「台灣情報史」,軍情局參與劉連昆策反的創始成員,堪稱情報圈最奇特的組合,必佔史冊一頁。

   這組成員有年事逾七十的「交通」張志鵬、策反上司成功的解放軍大校邵正忠、個性如李敖般難纏的軍情局六處副處長王寶元(化名),以及搞起情報大開大闔的軍情局長殷宗文。這幫人風雲際會,人生剛好走到一處,創造出軍情局歷來最高級的策反案。如果另換組合,異地而處,或許劉連昆策反案,根本不會存在。

  策反上司或直屬長官,無論在東西方諜報活動,均屬罕見,因此,被情治界公認為極高難度的成就。
 
邵正忠 吸收上司完成不可能任務
人情常理,通常由反間者利用不知情,或脅迫下屬參與諜報活動較易;下屬身分想反過來吸收上司,讓直屬長官同意冒風險配合,在無權無勢的情況下,得真刀真槍的拿出本事,才能辦到。邵正忠竟能做成,僅此一舉,便屬非凡,也是軍情局機密檔案所未見之例。

邵正忠吸收上司劉連昆,首先冒的風險是讓自己身分曝光,致遭檢舉法辦,其次,既是上司,情報來源更具權威也更為深廣豐富,角色極易被取代,讓自己變得無足輕重。邵正忠當知後果,仍答應軍情局策反劉連昆,顯見他真的很想「退出江湖」離開大陸。
  
事實上,當邵正忠於八十一年一十月廿七日,首次安排劉連昆在廣東與我軍情人員王寶元晤面後,的確也退役並淡出情報活動。軍情局給他七萬美元,做為創業生活安置經費。

張志鵬 穿梭兩岸「交通」老神在在
   策反劉連昆這條高級內線的關鍵人物,「交通」張志鵬,則居次功,因為邵正忠是他吸收的。張志鵬當年年事已屆七十二,是軍情局有史以來最高齡的「交通」,放諸中外,亦屬奇聞。中共輕忽了這個「老人」,而張志鵬的「老」,讓人不防,形同保護色,使其能能幸運地於劉案中「全身而退」。

  「交通」,只是扮演傳遞情報的角色。張志鵬穿梭兩岸,卻能以「交通」身分發展出軍情局最大的策反案,實乃奇遇

   張志鵬一生複雜,生活是灰色的,既賭也包養女人,有點上海白相人的老派調調。當劉連昆交通後,常功高托大,操守也有問題,但是瑕不掩瑜,殷宗文對張志鵬極好,常召見他並給些精神與金錢的慰賞,把這個老人家「哄」得相當服貼。張志鵬還曾因案被板橋地方法院限制出境,「交通」不能出境,事情非同小可,也是軍情單位出面擺平的。

  值得一提的是,劉連昆歷時六年的情報生涯,軍情局前後派過兩個「交通」,先是張志鵬,後換楊銘中。楊銘中係涉江南案的軍情大角色陳虎門介紹的。楊銘中因案入獄,與前軍情局長汪希苓、陳虎門同監,楊銘中替他們做飯,因而結識。軍情局在安全等諸多因素考量下,用計強迫換掉張志鵬,找陳虎門推薦,陳銘中遂得「進場」。

  楊銘中很「入戲」,與劉連昆相處亦佳。所以劉連昆「失事」遭中共逮捕後,楊銘中在不知安全已出問題情況下「入陸」,遭中共「螳螂捕蟬」抓個正著,判處無期徒刑,反倒是張志鵬躲過一劫。
王寶元 軍情局入陸最高官員

  劉案遭中共破獲後,張志鵬是最早將此案內情公諸於世者,其後返台,揚言要告李前總統洩密致敵後人員受難,並要求國賠一億元,還說要營救同志,且去大陸向中共自首。這是後話,雖說爭議,然而其人膽識,可見一斑。
軍情局六處副處長王寶元,素有「軍情局的李敖」之封號,能文又有戰情涵養,除了心服殷宗文與尊敬丁渝洲外,幾任軍情局長都被其為文罵過。軍情局當權派視他為「叛徒」,因其違反「把秘密帶進棺材」的情治鐵律,而且還寫了下來。

  王寶元軍階是上校,在考慮對等尊重劉連昆少將軍銜的情況下,以少將名義,兩次「入陸」與劉連昆晤面,成為軍情局進入大陸地區最高階級者。王寶元第二次「入陸」在八十三年十二月,當時已患血癌,軍情局長胡家麒經三總醫生同意,並帶著三十天份抗生素,始允放行,入境後還遭中共國安部門跟監盯梢。
  劉連昆允諾當內線,王寶元化裝入陸,兩人都冒著同樣的風險,只要一方使詐,便是萬劫不復;二人惺惺相惜,常有往還,直到八十八年劉被捕的前一個月,還寫信關懷王寶元的健康與治療情況,此時王早已調至加拿大養病。劉王因工作而生的友誼,也算間諜情義版的「外一章」,實屬難得。殷宗文極賞識個性桀傲的王寶元。
  
儘管有國安密帳爭議與弊端,做為情報頭子,殷宗文大開大闔,敢花大錢,顧及部屬精神與物質的功賞,對遊戲規則出入自若的作風,或許才能成其大,替軍情局創造出策反劉連昆的空間,並於九六年台海危機派上用場,打了場「傷亡慘重」卻精采的情報戰。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回覆: @飛彈危機十年回顧~ 台灣海峽  世界火藥庫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6022700035,00.html

2006.02.27  中國時報
邵正忠 「轉介」居首功
呂昭隆

    解放軍大校邵正忠介紹劉連昆給軍情局,情治術語是「轉介」。邵正忠係八十年開始替軍情局工作,代號是「少康一號」,軍情局給的正式化名叫「宗正紹」。
    邵正忠於七十九年出差經過香港,即透過張志鵬向我表達投誠意願,張找一位退役陳姓上校幫忙連繫。這段秘辛,是劉案發展的源頭。殷宗文生前,每逢年節都會派人送禮給陳上校,整個劉連昆諜報網,陳上校只是過場,而且僅於開場上台亮相一回,殷仍年年不忘,可見劉連昆對情報界的貢獻。


    軍情局不想讓邵投誠,希望他能留在大陸工作,再安排他出境到第三國。邵正忠之所以願意聽軍情局安排,與情感有關。邵已有家室,卻與沈莉發生情感,想遠走高飛,遂請軍情局秘助出境管道,作為轉介直屬長官劉連昆的交換條件。邵正忠也兌現了承諾

   八十一年軍情局上校王寶元入陸任務之一,就是商談邵正忠撤離大陸及生活安置等事宜。軍情局幫邵正忠、沈莉兩人辦妥台灣護照與台胞證,但是台胞證假造的紅色印記,顏色不對,遂建議邵偷渡到台灣,再轉往其他國家較為安全,但因為持證件出境,有查核風險作罷。
    邵正忠考量不識水性,沒有答應。未幾邵正忠退伍,終未出境,並與沈莉分手,逐漸退出工作,經張志鵬安撫協調,由軍情局提供七萬美元給邵做為創業基金。

   「轉介」是情報工作「原罪」,中共自是不能放過,劉連昆被捕,邵正忠逃亡一段時日後自首,八十八年秋遭中共判刑槍決。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30100240,00.html
2006.03.01  中國時報
1996台海危機虛實
童振源
  最近中國時報報導中國解放軍劉連昆少將協助台灣化解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的悲壯密史,劉連昆提供台灣非常具有價值的機密情報:一九九六年的中國在台灣海域試射的飛彈乃是啞巴彈。這是相當重要的情報,但令人深思的是,中國在軍事演習前不斷對台灣恫嚇,但卻使用啞巴彈來嚇阻、威脅台灣,其真正用意為何?


   為回應李登輝總統訪美,北京從一九九五年七月到一九九六年三月發動了六輪針對台灣的軍事演習。特別是,為了影響台灣的總統選舉,一九九六年三月八至十八日,解放軍共發射了三枚導彈,試射地點就在高雄港基隆港附近幾十海里。三月十二至二十日,解放軍在台灣附近水域進行了海空實彈演習。三月十八至二十五日,解放軍在福建平潭島附近舉行了陸海空聯合軍事演習,該島離台灣實際控制的島嶼不足十海浬。
   在一九九六年年初以後,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不斷升級,甚至不少中國媒體放話,「中國人民將不惜鮮血和生命捍衛國家的主權與領土完整」,加上前一年台灣的一本暢銷書「一九九五年閏八月」預言中國將在一九九五年以武力收復台灣,使得台灣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台灣的股匯市受到相當大的衝擊。
   可以說,中國對台灣的恫嚇效果完全達到了。然而,劉連昆的情報卻給台灣政府吃了一顆定心丸,將中國的舉動視為「心理戰」,而不是對台動武的前奏。事實上,不僅台灣與美國擔心兩岸擦槍走火,中國更是謹慎小心,擔心軍事演習造成一連串的誤判而導致台美中三邊軍事衝突。     一九九六年二月,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得知,北京並不準備進攻台灣,但卻沒有被充分證實。在二月和三月,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後來的駐美大使)李肇星與中國國務院外事辦公室主任劉華秋一起前往美國華府,與美國國務院、國防部門和國家安全會議的官員舉行了一系列密集會議。在這些會議上,中國官員向美國鄭重保證了軍事和導彈演習在時間、規模和地點的有限性。他們向美國政府明確保證,解放軍不會進攻台灣,同時敦促美國不要插手海峽兩岸爭端。
  
  根據當時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的說法:中國已在全部的公開和私下的會談中告知美國,它不打算進攻台灣。甚至,解放軍前線司令部嚴令演習部隊避免任何「有害情況出現」,要將「意外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控制在最小程度。而且,中國對美國的保證是在一九九六年三月中國多次導彈演習以及美國派遣兩艘航空母艦前往台灣海峽附近水域之前所做出的承諾,其目的即是要防止美國對中國軍事演習的誤判。當然,美國從衛星空照圖也可以明顯發現中國的軍隊並沒有全面進行動員準備攻擊台灣。


  總體而言,中國採取的是戰爭邊緣政策,但卻又要避免誤判所導致的軍事衝突。北京的邏輯是:「(一)如台灣宣佈獨立,中國將不得不向台灣開戰;(二)軍事威脅會減少台灣宣佈獨立的可能性;(三)軍事威脅就減少了戰爭可能性。」最終,中國想要避免與台灣發生軍事衝突。wL
  在這過程當中,劉連昆的情報只是揭穿中國的戰爭邊緣政策面具,避免台灣對中國軍事演習的誤判而導致台海軍事衝突升級的可能性,以及避免台灣對中國做出不必要的讓步。
  作者為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r/5/today-fo6.htm
自由時報2006年3月5日報導
96年台海危機 我有31劇本應變

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

  十年前的三月五日,中國逕行宣布將在三月八日開始於台灣海域展開導彈試射軍事演習,揭起「九六台海危機」的序幕。據了解,當時政府內部極早即就中國可能的威脅研擬應變方案,李登輝前總統口中的「十八劇本」,最早有「三十一劇本」,其中連總統遭到中國特工暗殺都列入假想防範。

  時任總統幕僚的張榮豐回憶,九五年七月至八月,中國解放軍已經展開過一波軍演,因此在同年十月二日,李前總統召集幕僚商談時指出,「明年就要選舉了,不知道中國會怎樣?會不會再演習?我方又要如何因應

  張榮豐描述,幕僚告知李前總統,其實九二年呈報的一套劇本中就已經研判中國會伺機在台海軍力展示、試射飛彈、騷擾我外島的補給線。記憶已經模糊的李登輝指示將該報告調出詳看後甚感驚訝,決定由國安會開始準備九六年的應變計畫。

總統遭暗殺 列入假想防範

  他指出,所謂的劇本就是情境模擬,藉以做出綜合策略來應付危機;幕僚最早提出的草案共有三十一劇本,包括總統與其他各組候選人在選舉時遭暗殺都在劇本中,並分為死亡、重傷、輕傷不同的等級。
  對於最嚴重總統被暗殺身亡一節,劇本建議事發第一時間必須立刻安定民心,由副總統聯繫各政黨與社會聲望人士集會對民眾發表談話;同時政府要立刻與各候選人溝通,依據法律是否要繼續選舉。
  張榮豐表示,三十一劇本在國安會討論時,秘書長丁懋時認為太過忌諱,裁示不予正式列入,但國安執行單位必須據以加強總統與候選人的安全防衛。他說明,這就是當年總統大選時,國安局在維護總統與各候選人競選安全時長槍出籠的緣由。當時的國安局長殷宗文認為,鑒於社會黑槍氾濫,必須採取特殊手段,安全人員須由手槍改以長槍戒備,不但可收嚇阻之效,尤其對遠距離維安的監控更是需要。
  他認為,回憶十年前的台海危機,當年的肅殺一一在目,因此紀念十週年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記取中國威脅的始終存在與日益擴大,才能從而思考台灣的自立與應對之道。
應變計畫早擬妥 D-day…95年11月 我就料中
  
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

  九六年中國為了干擾台灣舉行首次總統大選,在台海進行導彈試射,據了解,當時政府在九五年十一月完成的應變計畫(劇本),已指出中國軍隊可能在九六年的三月五日宣布舉行軍事演習,且在三月八日會發射飛彈,預測完全命中。]

  九五年十月李登輝下令國安會研擬對策,時任總統幕僚的張榮豐透露,整個應變計畫於十一月上旬就已完成,在三十一套劇本中,主要設定中國演習是對台「心理戰」,因此研擬許多措施反制,第一要穩定股匯市等,其次在軍事層面避免擦槍走火,第三重點是加強國際聯繫,爭取協助。
  據指出,股匯市的部份由當時的經建會財務處長葉明峰與央行經研處長簡濟民各帶一個小組進行幕僚作業;軍事由參謀總長羅本立統籌,聯三作戰次長室助理次長傅慰孤負責防空部署。7Lu|1

  張榮豐表示,整套劇本以算出D-day為核心,研判三月五日對岸可能發布軍演後,應變計畫與情蒐指導就有了具體的方向。因此,外界曾猜測我方會預知三月五日是出自台灣策反的共軍少將劉連昆情報提供,事實上並不正確。

  至於當年中國發射的導彈是「啞巴彈」,知情人士強調,中國在此之前從未在台灣海峽的海域與空域試射飛彈,正式演習時一定會在彈頭裝設儀器以蒐集參數,具軍事專業者都能了解,劉連昆的情報則是晚期才進來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回覆: @飛彈危機十年回顧~ 台灣海峽  世界火藥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r/5/today-fo8.htm

自由時報2006年3月5日

那段驚心動魄的日子…

顧崇廉:軍方情資 不會真的開打
記者李明賢/專訪

  前海軍總司令顧崇廉回憶十年前台海危機,透露化解危機的第一手訊息。他說,儘管台海局勢緊張,但軍方一開始就研判兩岸不會真的開打,軍方情報顯示中國軍隊後勤整備「不像攻台的樣子」,尤其沒有動員民間力量,最後證實軍方研判正確。

  顧崇廉分析,演習與戰爭雖屬一線之隔,但兩者準備不同,演習只要八天、十天,戰爭準備完全不一樣,例如演習可以用便宜的啞巴彈,戰爭就要準備充足的實彈,台海危機過程「就是演習戰的證據」。

  不過,他也提到,中國演習區域影響外島烏坵航線,也有封鎖台海的企圖,讓台海局勢升高,成為國際注目焦點。對於當年因應台海危機的十八套劇本,顧崇廉解釋,國軍事前戰備準備,「什麼狀況用哪一號作戰計畫」,並無誇大。

  至於美方派兩艘航空母艦通過台海,外界視為化解台海危機的關鍵,顧崇廉則有不同看法。他說,太平洋艦隊航母戰鬥群每六個月通過台灣東岸海域,屬例行訓練,這次通過台灣海峽仍屬公海海域,「沒有特別的意義」。

  台海危機十年後,面對中國不斷的提升武器性能,外界評估台海軍力有失衡危機,但顧崇廉認為,軍力傾斜與軍人素質有關,武器質量只是部分因素,提振國軍士氣更為重要,讓官兵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才是關鍵。

記者羅添斌/專訪

  一九九六年中國軍隊對台進行飛彈射擊,震驚國際,媒體紛紛要求國防部提供第一手訊息,當時擔任國防部發言人的孔繁定少將面對各界壓力,在十年後還是堅定的說:「涉及情資的部分一定不能說,能公開的部分,則要『主動說、立即說、說清楚』」。


  從中國內部有跡象顯示即將展開軍演開始,軍方主管情報、作戰、發言的三大部門,就緊密結合如同有機體,為了讓國人不致對飛彈射擊產生錯誤印象而過度恐慌,經過評估,軍方首次召開公開的「飛彈常識簡介」說明會,直接由軍方主管情報部門官員說明飛彈落地後,可能的破壞損傷程度。「相關單位事前評估中國方面不會用其他彈頭,而且極有可能是遙測彈,也就是一般的啞彈,事後也印證就是如此」。

  孔繁定說,自國防部發布中國已發射第一枚導彈起,國內外媒體一再追問各項細節,但這些有部分涉及重要的情資管道,內部經過評估,決定「只說結果,不談過程」。也就是說,軍方當時對外發布的訊息,就只有「幾點幾分,中國向我方何處發射幾枚導彈」,其他的部分,因涉及情資,國防部堅持無法提供。

  他強調,「全世界都在關注台灣怎麼因應,中國當局更是緊盯著我們,如果洩漏出重要情資,後果絕對嚴重,尺度的拿捏極為重要」。

帥化民:烏坵若遭攻擊 我將報復

記者許紹軒/專訪

十年前的飛彈危機,我方除對美宣示絕不白白挨打之外,是否還有其他行動?時任聯三作戰次長室執行官的立委帥化民證實,國防部曾研擬備案,包括如果烏坵遭到攻擊,將在中國東南沿海領土「討回來」的報復攻擊

  至於用什麼打、打哪裡,他說,「尚未解密,不能公開」,僅強調我方有能力才敢做擬案。

  帥化民說,當時國防部不擔心打飛彈,畢竟飛彈無法佔領我國領土,反而是東山島與平潭島幾個大規模演習才是關注焦點;一開始情報渾沌時,以為中國可能發動全面戰爭,但後來發現中國內陸並無大規模動員跡象,才確認是局部行動。


  當時軍方初步排除戰火延燒到台灣的可能性,烏坵與東引等外島被攻擊的機會則很高;至於攻擊方式,圍困、佔領或打完就跑都有可能,因此我方很早就檢討外島的武器彈藥,即使被圍困至少可守半年,不過「大型戰爭的準備也在做」,但不到嚴峻關頭不會輕言發布戒嚴令與動員令。

  中國軍隊攻擊我外島如何因應,帥化民說,除了還擊沒別的選擇,但「若左臉被打了,會另外討回來」,當時參謀本部研擬過很多備案,包括報復攻擊中國東南沿海島嶼,或是在對方攻擊得手返航途中摧毀其部份兵力;但他說,攻勢方案並不見得每個長官都同意,不過相關準備卻不可少。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r/5/today-fo9.htm
自由時報2006年3月5日

當年中國若進犯…外島守軍打完為止 指揮官300萬安家費

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

  十年前台海危機發生時,外島局勢相對緊張,當時參謀總長羅本立下令部隊一旦遇到中國軍隊進犯,必須本著「穩準狠」原則接戰,任何被攻擊島嶼守軍的任務只有打完為止,與島共存亡。

  據指出,為振奮守軍士氣,所有金馬本島及外海小島都是少將以上指揮官進駐,並加緊從台灣運補新彈藥與儲糧,政府高層決議一旦有小島據點遭包圍或攻擊,每個指揮官將發至少三百萬元安家費


島上人心浮動
  我方外島從二月開始就在所有的小島據點增派少將指揮官,原本只有一個連的小島據點也照樣派少將登島,一直到當年七月才解除任務歸建,期間均難休假。
  
  至於士兵士氣如何?一位當年在島上服役的軍官表示,「兵隨將轉」,只要指揮官能夠沈住氣,士兵就會接受指揮。

  平常訓練挖散兵坑,阿兵哥通常挖到膝蓋深度就應付了事,但是當年就親眼見過一個士兵不但散兵坑挖兩米深,而且一個人還挖兩個,可見壓力確實能激發潛力。

  但也不是每個人的想法都一樣,曾有當年在金門的士兵退伍之後告訴友人,由於是通信兵,當時身上都帶著密碼本,為的就是希望萬一中國軍隊上島,密碼本可保不死,該名士兵後來雖遭朋友譴責,但也顯示當時人心浮動的狀況。

陸戰隊全天著防彈衣
  前線外島氣氛緊張,烏坵又是重中之重,當年全程留在島上的居民吳鳳英回憶說,最反常的是海面遍佈的中國漁船在那一個多月裡全部消失,每天海面空蕩蕩,對岸要打不打讓人很難受,我們的陸戰隊則是廿四小時背槍穿防彈衣,氣氛非常緊張。

  吳鳳英說,當時謠言滿天飛,平潭島演習期間,有一艘台灣定期開往烏坵的民間運補船天德輪,由於急著從烏坵返回台灣,風浪大又開得太快竟意外沉沒,雖然人員平安,但島上一度謠傳天德輪是被中國擊沉,讓人緊張好一陣子。


士兵哭著打電話回家

吳鳳英說,因為大家都沒經歷過戰火,很多士兵還是會害怕,雜貨店旁邊有具公共電話,她就看過一個士兵打電話回台灣邊講邊哭,可見壓力有多大。






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200603/20060307299449.html
共軍發射導彈十週年 國防部公佈當年概況

中央社記者林沂鋒台北七日電

  國防部今天公佈民國八十四年到八十五年共軍七波演習概況,並說明共軍江西樂平導彈司令部設施。由於時值終統論敏感時刻,國防部發言人劉志堅說,國防部在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中共發射導彈十週年前夕,說明當年實況,完全不考量政治因素。

  國防部上午公佈民國八十四年到八十五年共軍七波演習概況。第一波是在八十四年七月二十一日到二十八日,於江西鉛山試射東風十五型導彈六枚。第二波是在八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到二十五日舉行海上攻防演練。

  第三波是在八十四年九月十五日到十月二十日展示武力,共展示艦艇八十一艘,飛機六百一十架次。第四波是在八十四年十月三十一日至十一月二十三日舉行兩棲登陸作戰。

  第五波在八十五年三月八日到十五日,共發射四枚東風十五型導彈,三枚落於高雄,一枚落於基隆目標區。第六波是在三月十二日至二十日舉行戰術操演、編隊航行、火砲、飛彈射擊、海空聯訓。第七波是在三月十八日至二十五日舉行三棲登陸、空降及山地作戰演練。

  記者會中,國防部公佈共軍江西樂平導彈司令部設施圖,國防部情次室情研中心情研官陳章華表示,江西樂平導彈司令部包括:指揮部、教練場、車庫與行政大樓,部署東風十五型飛彈一百四十餘枚,是二砲最具有實戰經驗的單位。

  國防部公佈相關資料是否為總統陳水扁的終統案背書,劉志堅說,國防部在重要時點都會進行一系列說明與歷史回顧,希望詳盡說明當年歷史,在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中共試射導彈十週年前夕,國防部特別說明當年實況,完全不考量政治因素。





[URL="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2+112006030800037,00.html"]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2+112006030800037,00.html[/URL]
2006.03.08  中國時報
軍方大揭密 「忘了」提李登輝訪美 95台海危機 肇因連戰訪歐?
吳明杰/台北報導

    今天是台海危機十周年,國防部昨天對外公開一九九五、九六年中共對台試射導彈和軍演情資,其中包括兩次導彈試射和五波軍演。

    軍方特別強調,八十四年八月對台演習是因為前副總統連戰訪歐,中共認為具有台獨意涵;至於資料上註明同年七月試射導彈是針對李前總統訪美,中共解讀有台獨傾向,軍方則省略未提。對此軍事發言人劉志堅事後表示,「忘了」。


    國防部同時拿出衛星照片說明解放軍二砲短程部隊部署情況,情研中心情研官陳章華指出,中共在一九九三年於江西樂平組建第一個戰術飛彈旅,之後在福建永安、廣東梅州、江西贛州、浙江金華陸續組建四個戰術飛彈旅;另外中共地面部隊,也逐漸在福建仙遊組建第一個地面部隊戰術飛彈旅,六個導彈旅總共部署了東風十一和十五戰術飛彈共七百八十四枚。

    其中位於浙江金華、福建永安、廣東梅州、福建仙遊部署射程六百公里的東風十一飛彈,另在江西樂平、贛州部署射程八百公里的東風十五飛彈,兩種飛彈都可以全推到大陸東南沿海,射程涵蓋全台灣,準確度已從過去六百公尺提升至五十公尺內,飛彈已加裝延遲引信子母彈、高爆子母彈、石墨彈頭等特殊彈頭,可以對我發動多次、連續十小時的飽和攻擊,對我方機場跑道、變電所及後勤場庫等軍民設施實施飛彈攻擊。

    陳章華並以距台七百公里的江西樂平導彈司令旅設施衛星偵照圖說明,目前該戰術導彈旅部署東風十五飛彈一百四十餘枚,未來作戰時可藉由周邊的二○六公路接皖贛鐵路,再接鷹廈鐵路,前推部署到江西鉛山跟福建南平、永安等發射陣地,對我實施猝然攻擊。

    至於十年前共軍對台進行導彈試射,則是從江西的鉛山導彈基地發動,其中八十四年七月二十一至二十八日,在中共的江西鉛山導彈基地試射東風十五導彈六枚,目標區域是在富貴角北方約七十浬的目標區,六枚均命中目標
    另在隔年三月舉行外界所熟知的「聯合九六」導彈射擊演習,在三月八日至十五日,共發射四枚東風十五導彈,其中在八日零點至跟一點,由永安分別試射兩枚東風十五飛彈,落在高雄外海西南三十浬目標區;而同步時間前後不到十分鐘,又從南平發射一枚東風十五飛彈,落在基隆外海正東二十浬目標區。

   連續對台軍演 武嚇大選

   此外,共軍期間還陸續發動五波對台大規模軍演,其中八十四年八月在東引北方約二十八海浬處的海上攻防演練,共出動艦艇五十九艘,飛機一百九十二架次,其針對性是因為前副總統連戰的七月訪歐,中共認為具台獨意涵。
  
   其他還包括在山東青島以南海域展示武力、在東山島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操演,以及最後在平潭附近海域舉行的三軍聯合作戰演習,其目的則是企圖影響我總統大選及台灣未來政策走向。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2+112006030800039,00.html'2
2006.03.08  中國時報
96軍演 我曾考慮把事情搞大 逼國際介入
亓樂義/專題報導
     十年前的今天,中共三枚地對地戰術導彈,劃破長空,先後落至高雄和基隆外海,引爆一場台海危機。這是台灣首次面對中共「不對稱」作戰的威脅,兩岸軍力失衡由此開始。

    回顧這段歷史,國防部當年的許多作為,並不為人所知,留下國軍被動的負面印象。其實,中共三月五日宣布導彈試射後,國防部隨即成立「永固小組」,由當時的總長羅本立統籌,副總長兼執行官唐飛督導,由參謀本部聯三負責執行,成員包括陸軍助理次長兼執行官帥化民、空軍助理次長傅慰孤等。最近榮升陸軍司令的胡鎮埔,當時是作戰處長。
    「永固小組」成立後,各總部相應提出「永固專案」,全軍一夕動員,瀰漫一股緊張氣氛。永固小組當時除擔心導彈試射對民心士氣的衝擊,對於最可能造成的威脅,如共軍是否藉機攻占我外島據點,或中共戰機越過海峽中線等狀況尤感棘手。帥化民回憶說,聯三的最壞設想是共軍攻占或封鎖外島,解決難度很高,卻有因應方案。外島的作戰原則為「獨立固守」,國軍將適時反制,避開共軍擅長的「圍點打援」,讓對岸意想不到。

    萬一中共占據我外島,而國際反應冷淡時又該如何?當年參與策劃的參謀不便公開細節,但在所有因應方案之中,涵蓋若干積極而大膽的反制構想,不排除「把事情搞大」,逼國際社會正視台海安全,進而加入折衝,弭平戰火。

    在聯合防空方面,為能及時掌握空情,國防部衡山(前進)指揮所,臨時併入空軍作戰司令部,因應中共戰機可能的越界舉動。就傅慰孤記憶所及,當時總長下達二項指導原則︰一、避免衝突,不讓危機升高;二、不能示弱,要有應變措施。為此,聯合防空小組提出一套電子反制方案,內容大致如下︰

    先按台灣海峽遠近劃出幾道防線,當中共戰機飛離大陸十五至三十浬範圍時,我方先用地空飛彈的火控雷達鎖定目標,鎖定幾秒後脫手,反覆幾次,以示警告;敵機若無退意並飛進三十至四十五浬範圍時,我方將連續鎖定目標,提升警告;敵機若逼近海峽中線約六十浬範圍內,我方則用G波道警告對方,闖入我方之空靶區域,令其快速離開避免危險。萬一,敵機執意進入距我領空十五浬外緣時,我方將實施無線電干擾,使共軍飛行員收不到己方指令,在孤立下迫其返航。

     結果,敵機飛出大陸十五浬,並未越過海峽中線,顯示國軍的電子反制應發揮一定作用。經過這次危機,國軍加強內部改造,把原先分散於不同單位的電子監聽、干擾和電子反制等功能加以整合,始成「通信電子資訊局」,後改編為「通信電子資訊參謀次長室」,延用至今。因此,危機不見得是壞事,就看用什麼態度和作為面對。


   對於導彈防禦的問題,國軍當時確實束手無策,一方面是專業不足,同時亦無現成裝備或手段,因應中共彈道導彈的威脅。當中共三月八日首枚東風十五(M─九)導彈落至高雄外海五十五公里海域時,我方事前無從預警,事發後,才根據情資調動各種雷達進行後續導彈的追蹤和偵測。
  
     同一時間,美國邦克山號神盾(AEGIS)艦,在屏東小琉球附近海域蒐集到中共四枚導彈(第四枚發射時間為三月十三日)的飛行軌跡和相關參數。美方事後坦稱,美艦當時有能力追蹤導彈,卻無相應的反制手段。美軍況且如此,遑論國軍。危機過後,國軍開始研究「反導彈」問題,同時成立防空作戰評估小組,為日後採購愛國者飛彈系統提供理論依據。
     據了解,九六年台海危機期間,永固小組每天有戰情記錄和檢討,來自全軍相關單位的情資,也一併彙整成幾大箱的《永固專案紀實》,記錄當時我方掌握的情資和執行情形,內容鉅細靡遺,成為研究此一危機最佳的原始素材。可惜的是,危機過後,這些情資並未受到重視,軍方亦無
對此難得蒐集的情資進行通盤檢討,以致一堆資料束之高閣。






[URL="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2+112006030800040,00.html"]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2+112006030800040,00.html[/URL]
2006.03.08  中國時報
怕擦槍走火 美派艦曲折
亓樂義/特稿

    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美國派遣二艘航艦戰鬥群趕赴台海,決策過程曲折。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夏利,一度擔心加派航艦可能刺激中共,導致中(共)、美擦槍走火。

    可見,台灣的防衛既要人助,更要自助,因為危機來臨時,誰都不能保證美國要動用多少兵力協防台灣。
   九六年三月八日,中共向高雄和基隆外海試射三枚東風導彈。當晚,美方高層向來訪的中共副外長劉華秋抗議,力勸中共立即停止後續演習。中共則不予回應,美國衛星並發現共軍另有十二枚車載機動發射導彈準備就緒,使得原想利用外交途徑的國防部長培里失望透頂,決定在獨立號航艦趕赴台海後,另從波斯灣增派尼米茲號航艦助陣,展現美國關心台海絕非虛張聲勢。


    但身為總統最高軍事幕僚長的夏利,擔心增派航艦可能導致中共誤判,而用巡弋導彈攻擊美艦,美航艦指揮官為自衛,也可能先發制人,最後掀起戰禍。夏利甚至向培里表示,尼米茲號不太可能在台灣總統大選前(三月二十三日)趕至台海。總之,美國高層將領極不願增派航艦。直到培里不斷分析和勸說,以及國務院保證向海峽兩岸說明增派航艦之目的,絕非為作戰而來,才讓夏利態度軟化。
   

  時任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普里赫年前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透露,他當時奉命以「口頭」告知台灣,美國派艦前來不是給台灣一張空白支票,美方要阻止危機發生,但這不意味台灣可以為所欲為。經歷這段歷史,執政當局怎能不心生警惕。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r/8/today-fo2.htmm4
自由時報2006年3月8日

台海危機十週年前夕 國防部公布當年細節

解放軍江西導彈基地曝光
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

  國防部昨天公佈民國八十四年到八十五年解放軍七波演習概況,並公佈解放軍二砲江西樂平導彈司令部設施的衛星照片。至於外界好奇是否與「終統」有關,軍事發言人劉志堅
軍方說,前參謀總長羅本立當時要求部隊,採「穩、狠、忍」要訣,必須沉著顧大局(穩)、要能自制(忍),避免輕啟戰端,若中國膽敢進犯,以各種積極主動作為與手段全力殲滅敵人(狠)。

  因應危機亦成立永固專案小組,由副總長執行官唐飛任組長,納編三軍副總長及情報、作戰、通電等聯參、空作部、艦令部、飛指部、中科院等單位值班。


  國防部指出,基於外島戰備急需,當年檢討撥出三億三千七百餘萬元,改善外島設施、工事,並在八十四年底東北季風來臨前增派海運航次,往前線運送各項維修零附件、彈藥,增撥新型輕、重兵器。

  另外並調整部署,依照「離島優於外島、外島優於本島」之原則重點部署與調整,除將新武器裝備,優先配賦各外島外,加速向前線運送各類彈藥,以滿足戰備存量需求,並增派機甲部隊及防空兵力進駐外島。
  當時要求部隊,基於「不升高兩岸敵對情勢,不引起內部不安」之著眼,本外弛內張,以「不引發爭端;不升高衝突、減低敵對行為」為原則,審慎處理突發狀況並積極備戰,同時修訂台海防衛作戰的「固安」作戰計畫、國軍戰備規定與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


那一年…我曾對敵作電子戰
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

  軍方昨天公佈九六年台海危機的國軍因應作為,國防部證實,在中國部隊演習期間,我方電戰機與電戰部隊曾經接獲命令對敵實施電戰反制,同時軍管部加強城鎮戰訓練與準備後備部隊的擴編動員。
 
  軍方指出,解放軍集結與演習兩階段,國軍分別有不同作為;集結階段除了完成修訂應援外島作戰計畫,並派遣高階幹部進駐外、離島,同時離島的天弓及鷹式飛彈連於一九九六年三月五日前都提前擔負或恢復戰備,還整補外島短缺彈藥,防砲部隊三五快砲及四○砲提升警戒。


  等到解放軍開始演習,我各軍種都有所因應,空軍確保一整天都保持有戰機在空訓練,即使訓練機也攜掛空對空飛彈,以利臨時支援作戰;電戰部隊曾對特定中國目標或地區實施電子反制,運輸機待命支援空運任務。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6031000031,00.html
2006.03.10  中國時報
李文忠:台灣 應有攻擊能力
本報訊


   國內藍綠陣營對軍購案仍未達成共識之際,民進黨立委李文忠認為,台灣應發展一定程度的飛彈攻擊能力,藉此降低中國對台灣發動攻擊的可能性。
  
   李文忠昨天在「台海飛彈危機十周年回顧與展望」座談會中指出,民進黨會持續堅持台灣主權優先的道路,對此中國顯然無法接受,即使未來泛藍執政接受一中各表,中國也不會停止對台灣外交的牽制。在中國不斷對我內政、外交持續干預狀況下,找出兩岸穩定道路的可能性相當低,因此,台灣強化國防投資的作為勢不可免,如此才有逼迫中國選擇與我和解的可能。
   在強化國防建設方面,李文忠認為可以從制空(反飛彈)與制海(反登陸)兩方面著手。前者的選項包括愛國者三型飛彈,未來可能還要考慮價昂的中、高空反飛彈系統,此外最便宜的則是由台灣自行研發的戰術反飛彈系統「ATBM」,但由於中國與台灣軍力投資金額相距四倍,且假使中國投資飛彈攻擊系統一元,台灣投資反飛彈系統的金額就必須是三十五倍,因此,他認為,台灣應該發展有攻擊能力的中短程巡弋飛彈。

   李文忠也指出,台灣對中國雖然還有制空優勢,但這種優勢正逐漸喪失,除了幻象機、F16等二代戰機之外,台灣必須開始考慮第三代戰機;而在制海方面,匿蹤性強、戰時存活率高的潛艦,也是對中國採取經濟反封鎖的有效武器。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6031000032,00.html
2006.03.10  中國時報
楊志恆:現狀 已被中國改變
本報訊

    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教授楊志恆也認為,中國不斷強化軍隊戰力又無法合理解釋,唯一可行的解釋就是中國要改變東亞的安全環境,與一九九六相較,兩岸的「現狀」確實已經改變。

    楊志恆則從區域安全角度分析,中國正採取以經濟為前鋒、政治步步為營、加強軍事建設的戰略,逐步改變區域的安全情勢。他指出,中國二○○六年的國防預算約三百五十一億美元,比去年成長十四.七%,顯示已經加快腳步要成為東亞軍事大國,美國二月間公布的QDR報告,也已經把中國視為威脅美國的潛在軍事強權。

    他指出,十年前台海飛彈危機之時,中國二炮部隊針對台灣部屬的東風十一、東風十五飛彈約只有二百枚,現今根據美國國防部的資料, 兩種對台的飛彈數量為六百五十至七百卅枚,詹氏防衛週刊也報導,中國解放軍將在二○○九年前配合新型衛星系統,將東風十五、東風二十一裝配末端制導系統作為反艦飛彈,屆時中國飛彈對東亞地區安全環境的影響力勢必加大。


    由於中國在國際社會始終強調和平的安全觀,卻又無法合理解釋為何不斷強化軍隊戰力,以及在東亞地區進行軍事集結的理由,楊志恆推測,唯一可以解釋的理由就是中國要改變東亞的安全環境,因此與日美同盟強調的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環境,以及布希政府一再重申台海雙方不得改變現狀的要求相違背,因此「維持現狀」的內涵已經被改變,台灣如何保障自己的國家地位不被中國改變,是台灣人民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6031000033,00.html
2006.03.10  中國時報
台海問題 國際化 陳明通:終統 迫中國與扁政府談
本報訊
   陸委會前副主委、國立台灣大學教授陳明通在座談會上指出,陳水扁總統因不滿台海現狀愈來愈向中國傾鈄,被中國逼到牆角,所以提出「終統」主張,其最高的戰略目標就是要「make noise」,引起國際社會注意。

   陳明通透露,日前他在華府訪問時,華府智庫學者問他,台灣終統事件既然已達到了製造噪音的目的了,但其最終的目標到底要做什麼呢?陳明通說,就是要中國落實小布希總統與胡錦濤打電話時所說的,與台灣民選政府來談。

   陳明通表示,現在是民進黨執政,中國刻意繞過民進黨政府,是很不禮貌的作法,「現在是北京不願意談,不是我們不要談」。所以他總結,終統事件中最大的戰略目標,就是要中國與陳水扁政府打交道。

   陳明通去年到中國訪問時,一度被傳為是兩岸密使,昨天在座談會中他也以此調侃,表示自己是做過特使與密使的人。
   在談到台海危機十周年的回顧與展望時,他指出,如何界定台海危機,將主導整個事件的回顧,同時導引出對未來兩岸關係不同展望。

   陳明通說,最近有人認為是連戰去歐洲才會造成中共軍事演習,但是十年前,大家都還年輕力壯,記憶力也很好,好像沒有聽到這種論述,幸好後來國防部道歉了。

   陳明通認為,台海危機主要是北京當局不滿美方發給李總統赴美簽證,以及李總統在康乃爾大學的那一篇「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演講,其中提到了二十幾次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在台灣,所作出的強烈反應。至於有人認為是要影響台灣第一次總統直選,其實這只是北京當局所沒有預料到的副作用而已,並非原來本意。

   陳明通指出,北京所以做出強烈反應,主要目的是防止台灣問題國際化,因為在那個時候的北京當局思惟中,一直堅持台灣問題是內政問題,絕不容許其他國家說三道四。但是後來美國國防部長裴利迅速作出派遣兩艘航空母艦趕赴台海的重大決定,打破了北京當局的空思妄想,美國以軍事行動證明他是台海問題的主導者、平衡者,以及秩序的維護者。

   陳明通認為,飛彈危機十年來,進一步深化了台海問題的國際化,去年美日二加二部長會議,將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列為美日共同的戰略目標,而北京當局也不再阻擋這個趨勢,在某種程度上,反而認為從北京到台北最近的距離必須經過華府,最近剛發生的終統事件,北京不斷對華府施壓,想藉由小布希政府的力道壓迫我政府讓步,即為一明顯的例證。


   陳明通表示,以目前的國際權力結構而言,台灣問題的國際化尚稱對台灣有利,因為在「一超多強」的結構下,台灣與作為這一超強的美國仍有許多共同的利益,並非中美關係的改善所能夠取代,因此當務之急,我方應善用此時的國際權力結構,在國際社會的見證下,積極展開與中共的政治談判,構築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在這個架構下,任何政治議題都可以談,以確保台海不再有戰事發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r/24/today-p1.htm0]
自由時報2006年3月24日
打贏當英雄 打輸進忠烈祠
記者許紹軒/專訪


  十年前中國挑起台海危機,烏坵成為國際矚目焦點,現任海軍陸戰隊指揮官徐台生當年是烏坵指揮官,他回憶說,誰說台灣年輕人不能打仗?儘管局勢緊張,九六年的農曆新年假期,島上沒有任何士兵逾假歸營,是最令他感動的事情。

島上士兵 無人逾假歸營

  他當時對弟兄說:「這一仗打贏了,我們就是中華民國的英雄;但若打輸了,我陪大家進忠烈祠!」
  徐台生說,當時的感受是非打不可,烏坵孤懸海外,敵軍動態要加強掌握,除了國防部提供的情資之外,他透過友人傳真國內外媒體報導加強情蒐研判,發現烏坵常被提及,某期香港的週刊還訪問解放軍將領,受訪者說,如果烏坵不抵抗的話,解放軍將如何如何等話語,讓他心裡有底。

  當時國防部派陸戰學校校長周石珊少將駐點協助防務,為了讓烏坵所有武器都可使用,每天上午六時開始,各式口徑火砲就開始防護射擊「暖砲」,全部打完後各據點再輪流射擊,後勤科長張維製作多門四○與二○假砲欺敵,從海上看去根本無法分辨。

  
  當時妻子已懷孕三個多月的副營長林世雄,半年多沒回家,留下來加強烏坵防務,他每天背著步槍在海上看到什麼就開槍練打靶,是島上有名的神槍手要讓敵人 下得來走不開

  對於敵人的進犯,徐台生說,烏坵為岩岸,比較不擔心兩棲登陸,解放軍以直升機空中運兵攻擊則是心腹大患,十幾架直升機一次可以把將近一個營的空降兵送上島,威脅巨大,為此他特別從本島申請大量帶刺鐵絲網,佈滿在可能的降落地點,讓解放軍「下得來,走不開」。

  他說,二月十日他獲知當面集結大量兵力,卻未見解放軍宣布在烏坵附近演習,研判有可能對烏坵發動奇襲,尤其是二、三月海面上一艘中國漁船都沒有,氣氛相當詭譎,而在鄰近一向很少演習的南日島,島上解放軍也開始火砲射擊,整個緊張氣氛直到中國宣布平潭島演習才稍微解除。

戰雲密布 全員戎裝待命

徐台生說,解放軍要打烏坵,他盤算至少需要三千人以上,烏坵戰備六十年,他很有信心,同時為防止滲透,連海空軍的烏坵聯絡組人員都編入夜巡部隊,其中還有人抱怨彈匣只發一個太少,要求陸戰隊多給一點。



當年國防部下令… 解放軍打外島 戰機就炸福建
  
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

  十年前的三二三正好是台灣首度總統民選投票日,當年中國在平潭島演習集結大軍,企圖影響選舉,將台海逼近戰爭邊緣,由於外島風聲鶴唳,烏坵與莒光被謠傳是最可能遭到攻擊的外島,當時國防部下令,只要解放軍敢動外島,空軍戰機就升空攻擊福建沿海。

要讓地面部隊感受空軍存在
  據了解,當年二月開始,福建平潭島周遭就已集結大量兵力,但中國政府卻一直沒有任何在附近區域演習的公開宣布,反而是宣布試射導彈、或者是後來的東山島演習,加上情資顯示,中國軍方訂購大量屍袋進入演習區域,顯示正在進行戰爭準備,軍方擔心解放軍來個聲東擊西,也就是當所有外界注意焦點都在飛彈試射或東山島演習時,突然攻擊包括烏坵與莒光在內的我方外島。
  
  當時的參謀總長羅本立去過烏坵至少五次,馬祖各據點也經常去走動,由於局勢繃得非常緊,他下令空軍戰機在跑道頭加油掛彈隨時準備,只要解放軍敢動我方外島據點,就立刻起飛炸射福建沿海,要讓地面部隊感受到空軍的存在,絕對不會孤單。






[URL="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200604/20060408456122.html"]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200604/20060408456122.html[/URL]
台海危機十週年 丁渝洲:政府當年處理得宜
  
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八日電

  台海飛彈危機十周年,台灣戰略模擬學會榮譽理事長、前國安會秘書長丁渝洲今天表示,政府當年「處理得很好」,因為台灣舉行的首次總統民選,未受中國飛彈威脅影響,國人增加敵情意識,國際社會也非常支持台灣,整體而言具有正面意義。

  今年是台灣總統直選及台海飛彈危機十周年,台灣戰略模擬學會主辦「台海危機驚爆十九天之危機管理」研習營,邀請參與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幕僚工作的專家現身說法,討論國家安全與危機管理問題;並透過欣賞描述美國處理一九六二年古巴飛彈危機影片「驚爆十三天」,了解美國如何處理飛彈危機。

  對於當年政府如何處理台海危機,丁渝洲上午接受媒體訪問表示,政府處理得很好。他指出,台灣沒有因為在飛彈威脅之下,首次總統大選被影響,台海危機也增加國人敵情意識。

  他又說,台海危機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重視,反應都是同情和支持台灣;尤其對台灣第一次舉行總統直選、追求民主的決心,給予很高的評價。

  丁渝洲表示,從台海飛彈危機後,中共很少再有大規模武力威脅,因為這種威脅,很難他們達到希望的效果。

  如果把台海飛彈危機和「驚爆十三天」情境比較,丁渝洲認為,兩者「不太一樣」,因為根據蒐集的情報研判,中國不是真正要進犯台灣、採取武力行動,只是威脅性的行動,跟古巴飛彈危機不太一樣。他並強調,「當情報判斷很確實,處置方向就會很正確」







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200604/20060408457475.html
丁渝洲:若再爆台海危機 規模比九六年大
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八日電

  台海危機十周年,前國安會秘書長丁渝洲今天表示,一九九六年飛彈危機後,台海看起來比以往穩定,但大家的警覺心仍然不能懈怠,因為若真發生軍事行動,規模「絕對會超過九六年台海危機」。
  

  今年是台灣總統直選及台海飛彈危機十周年,台灣戰略模擬學會主辦「台海危機驚爆十九天之危機管理」研習營,邀請參與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幕僚工作的專家現身說法。
  
具有台灣戰略模擬學會榮譽理事長身分的丁渝洲,在研習營中表示,一九九六年三月五日中國對外宣布飛彈演習,三月二十三日台灣順利完成首次總統大選,所以稱這段期間為「台海危機驚爆十九天」。

  丁渝洲說,中國對台飛彈演習的背景是當時鄧小平身體狀況不好;軍方老將又對江澤民不滿,認為他處理台海問題過度軟弱。這次演習,中國達到四個目的,包括影響台灣總統大選、向國際宣示反獨決心、安撫高級將領情緒及考驗解放軍的做戰能力。
  

  他指出,台灣屬於被動狀況,當時的作為是全面加強戰備,重點擺在外島,嚴密海空偵情警戒,確保總統大選順利進行,同時安定民心,穩定金融。

  至於台海危機的影響,丁渝洲歸納表示,台灣問題國際化,這是中國最不希望看到的;台灣追求民主的決心,贏得國際肯定和支持;美國並非台灣要求才派航空母艦巡航台海,而是基於本身國家利益,展現維持台海穩定決心;台灣順利完成首次總統大選;中國的武力威脅,提高台灣人民憂患意識。^T
  

  他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一九九六年飛彈危機之後,台海表面上看起來比以往穩定,但任何一種威脅性的軍事行動,要持續保持效果,規模只會提高,不會越來越小;這種「長期的折磨」,當有一天真正再發生軍事行動,絕對會超過當年台海危機,這是台灣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坦誠交換意見的共同結論。    丁渝洲強調,大家不能沒有敵情觀念,警覺心不能有所懈怠,兩岸應盡量避免衝突;總統陳水扁也常講,「我們不要讓中共有藉口、政策要讓美國能接受、政策要贏得人民支持」,國家應在穩定中求改革、在安全中求發展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回覆: @飛彈危機十年回顧~ 台灣海峽  世界火藥庫

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200604/20060408457646.html
張榮豐:九六台海危機 事後未切實檢討      
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八日電

  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理事長、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今天表示,就危機管理標準作業程序而言,台海危機處理沒有做到「危機復原」,因為事後未召開檢討會議。他並透露,當時台灣曾試圖和中國當局溝通,但此事尚未解密,不便多談。
  今年是台灣總統直選及台海飛彈危機十周年,台灣戰略模擬學會主辦「台海危機驚爆十九天之危機管理」研習營,邀請參與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幕僚工作的專家現身說法。


  張榮豐在研習營中表示,分享十年前台海危機處理情況,「當年我是四十一歲,算是童子軍,沒有面臨過這種局面」,整個事件因非常緊急,處理過程「有高明的地方,也有失誤的地方」。

  他說,當時曾撰寫最壞「劇本」,包括模擬候選人被暗殺、總統被暗殺等情況;但當提到國安會時,長官認為太忌諱,所以這個劇本沒有送到前總統李登輝那裡。

  張榮豐指出,當年飛彈危機處置計畫的指導原則,包括軍事低調準備,避免擦槍走火;經濟上設立基金 (當時無國安基金);強化國際網路。在危機處理的「形象管理」上,對內表現勇敢堅定,對外強調「捍衛飛彈下的民主」。

  他透露,當時台灣方面也曾試圖和中國當局溝通,但此事的相關訊息尚未解密,不便多談。此外,當時國安高層到立法院舉行秘密會議,報告相關作為,遺憾的是,隨即就有立委向媒體透露。
  至於台海危機之後,如何進行「危機復原」,張榮豐表示,當時只有敘獎、頒勳章等,沒有召開檢討會議,雖然事後曾提出一份報告,但沒有切實檢討;相對的,中國在演習第二天就召開檢討會議。

  張榮豐說,中國在演習結束後,文宣設定兩個主調「演習遏止台獨勢力」及「解放軍在惡劣天候條件下英勇表現」,台灣卻竟然沒有任何反制,也沒有任何文宣作為鼓勵民心。

  另外,當被問到一九九九年的「兩國論」,是否曾引發台海危機?張榮豐回答,情資顯示,「當年沒有形成台海危機,很多反而是國內媒體造成的危機」。




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200604/20060408457785.html
葉明峰:九六台海危機 股市穩定基金奏效

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八日電

  台海飛彈危機十周年,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委葉明峰今天表示,台灣政經情勢特殊,如何建立金融危機處理機制非常重要;當年「股市穩定基金」成功奏效,主要是基金運作小組有憂患意識,且台灣經濟基本面尚屬健全今年是台灣總統直選及台海飛彈危機十周年,台灣戰略模擬學會主辦「台海危機驚爆十九天之危機管理」研習營,邀請參與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幕僚工作的專家現身說法,討論國家安全與危機管理問題。

  葉明峰在研習營中表示,台海危機時,政府為穩定股市採取的措施包括:成立「股市穩定基金」;勞退基金提高購買股票比例;開放外國自然人投資台灣股市;外國專業投資機構投資台灣額度,由兩億美元提高至四億美元;央行調降存款準備率等。


  他指出,股市穩定基金運作二十九天僅投入七百零二億元,只達規劃規模的三分之一,就已成功奏效,主要原因是基金運作小組成員有憂患意識,台灣經濟基本面尚屬健全,撐過非經濟因素影響,市場就可恢復活絡。
葉明峰說,台灣的政經情勢特殊,為因應偶發性變局,或國內外非經濟因素衝擊金融市場,如何建立金融危機處理機制,非常重要。政府在二○○○年二月立法通過「國家金融安定基金設置及管理條例」,正式建置「國安基金」,以因應金融危機,可說是將股市穩定基金的運作延伸及建制化。
  不過,葉明峰認為,國安基金是因應重大非經濟因素衝擊經濟及金融市場時備用工具,平時不宜輕易啟動,以免養成投資人依賴心理,台灣才能發展出成熟而現代化的資本市場。


  此外,他強調,政府仍應積極放寬外國專業投資機構投資台灣股市,並鼓勵國內退休基金等法人參與投資,提升法人投資人的比重;十年後的今天,雖然法人比重已超過兩成,但與歐美超過五、六成比較,仍有很大待努力的空間。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3253359.shtml
九六危機 曾模擬總統被暗殺
記者黃福其/台北報導

  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昨天透露,九六年台海危機發生時,我國曾試圖和中國當局溝通,但此事尚未解密,不便多談。他還表示,當年曾撰寫最壞的「劇本」,包括模擬總統候選人或總統被暗殺。4y

  張榮豐昨天在「台海危機驚爆十九天之危機管理」研習營,說明他十年前擔任前總統李登輝幕僚,參與處理台海危機的情形。

  他說,當時曾撰寫卅幾套「劇本」,並非只有十八套(李登輝說的),其中最壞的劇本包括模擬總統候選人被暗殺、總統被暗殺等情況,但提報國安會後,長官認為太忌諱,這個劇本最後沒有送給李前總統。

  他指出,當年飛彈危機處置計畫的指導原則,包括軍事低調準備,避免擦槍走火;經濟上設立基金(當時無國安基金);強化國際網路;在危機處理的「形象管理」上,對內表現勇敢堅定,對外強調「捍衛飛彈下的民主」。

  但張榮豐說,我國在危機過後的作為只有敘獎、頒勳章,沒有召開檢討會議,雖然事後曾提出一份報告,但沒有切實檢討,因此就危機管理標準作業程序而言,九六年危機處理並沒有做到「危機復原」,而中國在演習第二天就召開檢討會議。

  前國安會秘書長丁渝洲也警告,雖然台海危機後,中共發現這種威脅很難達到他們要的效果,此後很少再有大規模武力威脅,使得台海看似比以往穩定,但有一天再發生軍事行動時,規模絕對超過當年台海危機,這是台灣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坦誠交換意見的共同結論,大家的警覺心仍然不能鬆懈。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News/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NewsType=twapple&Loc=TP&showdate=20060409&Sec_ID=5&Art_ID=2526195&
九六台海危機 李斡旋失敗

郭敏政╱台北報導

  1996年台海危機,前總統李登輝曾說我方有「十八套劇本」,不過李的幕僚、國安會前副秘書長張榮豐昨說:「起碼三十幾套!」只是國安會認為「總統被暗殺」等劇本不妥,才刪成十幾套,但當時各組總統候選人隨扈都改配長槍防護。張並透露,台海危機前李曾派人試圖和中國溝通,結果失敗。
  張榮豐與國安會前秘書長丁渝洲昨參加「台海危機驚爆19天之危機管理」座談會時大爆內幕,丁說,1996年台海危機後,中國沒有更大規模軍演,他和美方戰略專家都認為,未來台海若再爆發軍事行動,危機將會大過1996年。


擬靠人踢炸彈迎戰
張榮豐透露,早在1995年10月李就找幕僚進行台海危機預判,空軍前副總司令傅慰孤說,軍方連載人的C119運輸機也準備放置炸彈,打算「用人踢的方式把炸彈踢下去」,同時在教練機架設機關槍來掃射準備登陸敵軍,十分克難。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News/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loc=TP&PageType=new&sec_id=5&NewsType=twapple&showdate=20060409&art_id=2526199hX
61砲誤打廈門 12年前險開戰

郭敏政、王烱華╱台北報導

  國安會前秘書長丁渝洲昨透露,1994年小金門火砲部隊曾因「心存僥倖」未依規就測試火砲,不慎將61枚砲彈發射向對岸廈門,當時廈門以為「兩岸要開戰了!」險釀成兩岸大戰,連美國都介入關心。


海基會賠錢了事
  據了解,1994年11月14日小金門前埔陣地四○高砲攻擊廈門,造成黃厝、搭頭村4名居民受傷,當時軍方的解釋是:「因氣流影響,將砲彈吹離彈道,而誤擊廈門。」由於造成中國4名居民受傷,海基會還特別前往善後,賠償了事。


  後來國防部將此案移送監察院調查、懲處,由於此案仍屬未開放的「機密」等級,只能獲知國防部遭監院糾正,並無法了解真正實情,丁渝洲昨還原當天情況。

  陸軍高層昨證實此事並強調,兩岸第一線的部隊在演訓過程中,因操作不慎,結果發生誤擊狀況,若這時第一線指揮官對狀況不了解,馬上下令反擊的話,本來是一個很單純的訓練意外事件,就會立即演變成雙方正式武裝衝突,這絕對不是雙方所樂見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回覆: @飛彈危機十年回顧~ 台灣海峽  世界火藥庫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4112200061,00.html
2004.11.22  中國時報
一九九六台海危機 普理赫:防衛台灣 不是空頭支票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時的美軍太平洋總司令普理赫(後接任美國駐中共大使),最近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首度透露了美國因應台海危機的全部過程。普理赫(見圖,路透)透露,美國在九六年台海危機時派出獨立號航母戰鬥群到台灣東部是由他決定的,後由於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佩里(台譯,裴利)認為,派遣一組航空母艦戰鬥群不足以向中國人傳達這個信息,還需要再派一組。所以,美國就又從波斯灣抽調了一組(航母戰鬥群)。同時,普理赫也透露,台海危機時,美國也向台灣傳達,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支持並不是一張空白支票,台灣也不可為所欲為。

   普理赫在接受訪問時說,「九六年發生的海峽危機很有意思。這裡顯示總司令應該怎樣與國防部長合作,可以作為政府如何運作課程的一個典型。當時,約翰.沙利卡什維利是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佩里任國防部長,我是派到夏威夷去工作的。當時是一九九六年。台灣大選定在三月二十二日舉行。選舉前夕,中國大陸在台灣海峽附近舉行了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我認為他們當時是想影響台灣大選。我覺得他們這樣做並不太高明。不是有這麼個說法嗎,要是你手上唯一的工具是把錘子,那每一個問題看上去就像是釘子。我覺得當時中國除了人口比台灣多以外,他們擁有的就是軍事優勢。所以就在軍事上大造聲勢。他們沒有用更好的方法來影響台灣選舉,而只是對台灣施加威脅。當然,美國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就是我們願意有一個和平的解決辦法。我們要防止台灣被中國壓倒,但是又想看到通過和平方式來解決問題。當時,兩岸之間的對話幾乎中斷,還沒有恢復,情況不好,而軍事演習又在進行。」


   「在華盛頓,你在看這個問題時不能不考慮到柯林頓總統當時的處境。柯林頓總統由於一些私人問題而遇到很多困擾,我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多說(編按,指醜聞案)。他和國會的關係不太好,那時,柯林頓總統還是做出了要接近中國大陸的姿態,但是國會中更為保守的人士對中國的軍事演習大做文章,認為中國威脅要侵略台灣。可是,我們的看法是,中國不是威脅要侵略台灣,他們是在舉行軍事演習,他們有一些舉動,但是他們的行動不會促使他們侵略台灣,他們不可能那樣做。」

   中共導彈威脅 美決反制

   普理赫說,解放軍當時進行軍事演習,但還沒有任何威脅台灣的舉動,他們在公海上演習,他們是可以那樣做的。所以,「我們也按兵不動,我當時的情報官是傑克.雅各比,他現在擔任國防情報局局長。我們密切注視著局勢,我們肯定中國不會侵犯台灣。」「但是,就在台灣大選前幾天,大概一個星期到十天的樣子,中國宣布封鎖兩個地區,一個在台北近海,一個靠近高雄」,中國說他們要向這兩個封鎖地區發射十二枚導彈,每個地區六枚。

   「一天我早上去上班的時候,這個消息已經在我辦公桌上。華盛頓的時間比夏威夷早六個小時,我上班早,沙利比我還早,我到辦公室的時候,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已經留言讓我盡快給他打電話。幾乎就在那時,我也看到了我的工作人員給我準備的信息,是前一天晚上收到的。我心想,不好,這會成為導火線。這不是侵略,但是也不是和平解決方案。我們得採取行動。」

   普理赫說,「我們一直在考慮該怎麼做。沙利給我打電話也是想商量這個。我們兩人都同意應該採取行動。我說,我們會拿出一個計畫來。當時他那裡是一點鐘。我說,三四個小時之內,在你下班前會給你一個方案,然後明天你上班的時候我們就會有一個更好的計畫。戰鬥指揮官的責任就是擬定計畫,然後把這些計畫送交華盛頓審議。」

   普理赫說,當時美國在菲律賓部署了一組「獨立號」戰艦,那天下午,「我們開始把這些戰艦向台灣東部移動,不是向中國大陸這邊,不是向台灣海峽,而是向台灣東部移動。」而這個決定是由他自己下的。在下令移動這組戰艦的同時,也打電話到華盛頓。不過普理赫強調,當時並不明瞭到底要做什麼,但是開始行動了。

   調動艦隊 實踐對台承諾

   「調動艦隊以後我們就開始思考我們該怎麼做?我們要有足夠實力來做這件事,而不會被看作是虛張聲勢,因為我們不是在虛張聲勢,我們是嚴肅認真的。我們一切就緒,可以行動了,我們並不想那麼做,但是我們希望得到最好的結果,同時也做最壞的打算。」

   普理赫說,美方考慮這個問題是從軍事角度出發的。「我們把艦隊派往那裡,我們考慮到政治、軍事、經濟,也有一點文化的成份,但是不多。怎麼去談判呢?對方是中國人,他們需要得到一個強有力的信號,讓他們知道他們的行動是不合適的,超越了界限。」

   另外,普理赫也反省說,「中國一九九五年在台灣附近也發射過導彈,我們當時沒有任何表示,因此,中國人可能以為他們這麼做不會有什麼問題。我認為我們九五年犯了錯,沒有對中國方面做出反應。所以,一九九六年,我們就必須對中國人說,這太過分了。與此同時,我們要用外交的方式對台灣說,我們這樣做並不是給你開空白支票。我們現在要阻止事態繼續發展,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就可以為所欲為。這個話傳達給了台灣人。然後再傳達給我們在亞太地區的盟國、朋友,我們在那裡的影響力很大,對台灣的承諾也極多,這是我們持續最久的承諾之一。所以,要是我們什麼也不做,或是做得不夠,那我們的盟國看了就會認為美國靠不住。我們要在解決這件事以後能繼續保持我們對這個地區盟友的影響力,做堅定可靠的合作夥伴。」

   此外,普理赫也透露台海危機時美國的國內政治狀況。普理赫透露,「這一事件除了中方以外,其他的所謂『觀眾』就是美國。美國人、國會議員也需要看到我們恪守承諾,採取正確行動。這些就是我們當時考慮的事。那時候,有人在華盛頓說,咱們派五艘航空母艦到台灣海峽,炸了他們的港口。那些不用承擔責任的人、講什麼都可以。」不過,普理赫也表示,聽話的時候也「要看說話人是誰。有時候說這些話的是很重要的人,可能是一位重要的參議員,或類似的人。那些話也不是無足輕重的,但是如果你按他們說的去做,他們會感到震驚,他們那些話是說給別人聽的。」

   與解放軍交手 了解不足

   普理赫認為,「在天安門事件以前,美國和中國的關係進展一直很好,也許好得過了頭。到發生了天安門事件,我們才突然意識到中國的情況並不像我們所想像的。不過,我們一直在慢慢地設法恢復和中國的關係,情況進展得也不錯。我們不想對他們做出太過頭的反應,以致使彼此的關係倒退十年或十五年。我不想對中國過分同情,只是從他們的角度來想,他們會想:我們去年發射了導彈,你們什麼也沒說,而現在,你們突然採取激烈行動,這是怎麼回事?我們也不想和你們談了。為了避免中國方面這麼想,我們試圖做出一個均衡的反應。從軍事上考慮,我們覺得派一組航空母艦就能表明我們的立場,可以通過軍事途徑來解決問題。當時佩里任國防部長,我現在和佩里共事,我非常敬重他。佩里和當時擔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沙利多年來關系很密切,他們都是很好的人。佩里國防部長當時說,派遣一組航空母艦還不夠,不足以向中國人傳達這個信息,還需要再派一組。所以,我們就又從波斯灣抽調了一組。尼米茲航空母艦戰鬥大隊從波斯灣被抽調過去,在那之前我們從來沒有兩個戰鬥大隊同時在那個地區。」

   普理赫表示,「我從這件事上得到的教訓就是,我們缺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間的交流。和其他每個國家,甚至包括馬來西亞,那不算是美國特別好的朋友,我們都和他們的軍方保持關係,能夠交談。美國和中國軍方沒有交談是因為天安門事件,在那之前和他們還有一些交流,但是關係從來都不是太好,因為他們是共產黨嘛。打個比方,要是我想就一個問題說服一些選民,和那些已經和你想法一致的人談當然感覺很好,但是這些人並不是你需要談的對象。中國就屬於這一類,我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任何聯繫或是交流,倒不是說我們非得做朋友,但是我們需要交談。」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21492058.html
九六年台海危機美派艦隊護台非柯林頓決定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二十一日專電)一九九六年中國在台灣大選前夕,對台灣南北海域進行導彈試射,意圖影響選情。美國派了「獨立號」和「尼米茲號」二支航空母艦戰鬥群,赴台灣東方海域向中國示威。一般都以為這是柯林頓總統下的指令,如今知道是美國太平洋軍區司令普理赫的決定,柯林頓只是沒有反對而已。

普理赫最近透露,九六年台海危機發生時,派航空母艦戰鬥群赴台灣東方海域,是他下的命令。他在下令艦隊向台灣海域靠近的同時,也以電話通知華府,「我們開始調動獨立號前往台灣東方海域」。

普理赫說,海軍有個術語叫「除非接到另外指令」。他說,他一向很喜歡他的部下用這個術語,也就是說,「我現在就要這麼做,除非你告訴我不要這麼做」,而不是一天到晚請示「我應該怎麼做」。因此,他也對華府說:「我現在就要派獨立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到台灣東方海域,除非接到另外指令」。普理赫並未接到柯林頓的「另外指令」。

這位後來被柯林頓任命為駐中國大使的四星海軍上將,日前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透露了他當初下令二支航空母艦戰鬥群嚇阻中國嚇台灣的秘辛。美國之音今天播出了專訪的部份內容。

以下是普理赫在接受專訪時的第一人稱談話:

「當時是一九九六年。臺灣大選定在三月二十二日舉行。選舉前夕,中國在臺灣海峽附近舉行了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我認為,他們當時是想影響臺灣大選。我覺得他們這樣做並不太高明。不是有這個說法嗎?--要是你手上唯一的工具是把錘子,那每一個問題看上去就像是釘子。我覺得當時中國大陸除了人口比臺灣多以外,他們擁有的就是軍事優勢。所以就在軍事上大造聲勢。他們沒有用更好的方法來影響臺灣選舉,而只是對臺灣施加威脅。」

「當然,美國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就是我們願意有一個和平的解決辦法。我們要防止臺灣被大陸壓倒,但是又想看到通過和平方式來解決問題。當時,兩岸之間的對話幾乎中斷,還沒有恢復,情況不好,而軍事演習又在進行。」

「在華盛頓,你在看這個問題時不能不考慮到柯林頓總統當時的處境。柯林頓總統由於一些私人問題而遇到很多困擾,我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多說。他和國會的關係不太好,那時,柯林頓總統還是做出了要接近中國的姿態,但是國會中保守派人士對中國的軍事演習大加撻伐,認為,中國威脅要侵略臺灣。」

「可是,我們的看法是,中國不是威脅要侵略臺灣,他們是在舉行軍事演習,他們有一些舉動,但是他們的行動不會促使他們侵略臺灣,他們不可能那樣做。」

「他們當時在進行軍事演習,但是還沒有任何威脅臺灣的舉動,他們在公海上進行演習,他們是可以那樣做的。所以,我們也按兵不動,我當時的情報官是雅各比,他現在擔任國防情報局局長。我們密切注視著局勢,我們肯定中國不會侵犯臺灣。」

「但是,就在臺灣大選前幾天,大概一個星期到十天的樣子,中國宣佈封鎖兩個地區,一個在臺北近海,一個靠近高雄,說是他們要對這兩個區域發射導彈。」

「一天我早上去上班的時候,這個消息已經在我辦公桌上。華盛頓的時間比夏威夷早六個小時,我上班早,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沙利比我還早,我到辦公室的時候,他已經留言要我儘快給他打電話。幾乎就在那時,我也看到了我的工作人員給我準備的資訊,是前一天晚上收到的。我心想,不好,這會成為導火線。這不是侵略,但是也不是和平解決方案。我們得採取行動。」

「我們一直在考慮該怎麼做。沙利打電話給我也是想商量這個。我們兩人都同意應該採取行動。我告訴他,我們會拿出一個計劃來。當時已經快中午了,我答應他,在三、四個小時之內,下班之前給他一個方案,然後明天上班的時候將有更詳細的計劃。」

「中國說他們要向南北兩個封鎖地區發射十二枚導彈,南北各六枚。他們是公開說的。」

「我們當時在菲律賓部署了獨立號戰鬥群,那天下午,我們開始把這些戰艦向臺灣東部移動,不是向中國大陸這邊,也不是向臺灣海峽,而是向臺灣東部移動。」

美國之音記者問:這個決定是怎麼做出的呢?是你一個人的決定嗎?

「我可以做這個決定。我當軍區司令,有當機立斷的能力。所以,我們就下令移動這個戰鬥群,但是同時我們也打電話到華盛頓。海軍裏有這樣一個術語,叫做「除非接到另外的指令」。我就喜歡手下的人這樣對我說:「我現在這樣做,除非你告訴我不要這麼做」,而不是來問我:「我應該怎麼做?」

「當然,我們要有足夠實力來做這件事,而不會被看作是虛張聲勢,因為我們不是在虛張聲勢,我們是嚴肅認真的。我們並不想那麼做,但是我們希望得到最好的結果,同時也做最壞的打算。」

「我們要讓他們得到強烈訊息,讓他們知道他們的行動是不合適的,超越了界限。」

一九九五年,中國在台灣附近也發射過導彈,我們當時沒有任何表示,因此,中國人可能以為他們這麼做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從我們的角度來看,現在這樣做是不可以的。我認為,我們九五年犯了錯誤,沒有對中國方面做出反應。所以,一九九六年,我們就必須對中國人說,「這太過份了」。同時,我們要用外交的方式對臺灣說,我們這樣做並不是給你開空白支票。我們現在要阻止事態繼續發展,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就可以為所欲為。」

「我們也把這些訊息傳給我們在亞太地區的盟國和朋友。我們對台灣有承諾,我們必須這樣做。要是我們什麼也不做,或是做得不夠,那我們的盟國看了就會認為美國靠不住。我們要在解決這件事以後,能繼續保持我們對這個地區盟友的影響力,做堅定可靠的合作夥伴。」

「還有,我們的美國人民、國會議員也在看我們是否恪守承諾,採取正確行動。這些就是我們當時考慮的事。」

「當然,中國會想,我們去年發射了導彈,你們什麼也沒說,而現在,你們突然採取激烈行動,這是怎麼回事?我們也不想和你們談了。為了避免中國方面這麼想,我們試圖做出一個均衡的反應。」

「從軍事上考慮,我們覺得派一艘航空母艦就能表明我們的立場,必要時可以通過軍事途徑來解決問題。當時培里擔任國防部長,我現在和培里共事,我非常敬重他。培里和當時擔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沙利多年來關係很密切,他們都是很好的人。培里當時認為,派遣一艘航空母艦還不夠,不足以向中國人傳達這個訊息,還需要再派一艘。所以,我們又從波斯灣抽調了一艘尼米茲號。」

「尼米茲航空母艦戰鬥群從波斯灣被抽調過去,在那之前我們從來沒有兩個戰鬥群同時在那個地區。」

「我從這件事上得到的教訓就是,我們缺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間的交流。和其他每個國家,甚至包括馬來西亞,那不算是美國特別好的朋友,我們都和他們的軍方保持關係,能夠交談。」

「我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任何聯繫或交流,這是不好的。倒不是說我們非得做朋友,但是我們需要交談,特別是有危機的時候。」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肖像被遮蔽

禁止發言

提示: 作者被封鎖或刪除 內容自動遮蔽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回覆: 飛彈危機十年回顧 台灣海峽  世界火藥庫

[quote=mmikezx19]好長~~~~眼睛好痛~~~~`終於看完了[/quote]

這是專欄~當然文章很長!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或許,這也是種國與國之間的手段,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吧!
 
在夢與詩中尋找,尋找一個在朦朧歲月裡的停泊處.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24 01:42 , Processed in 0.04462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