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薄伽梵(释迦牟尼)的历史、三次集结、教法传承及佛法住世的时期
薄伽梵最先發菩提心(15),在幾個阿僧企耶劫 (16)中修習破除二障(17)、聚齊二資糧(18),在兜率天宮(19)中化為聖者朵噶波。知調伏眾生之時機已到。《般若》(20)和《大乘莊嚴經論注釋》(21)則說是在兜率天修佛之時,別的經論則說是在兜率天轉生之時。此時已是鬥諍時(22),世人壽命為能活百歲。薄伽梵委託彌勒菩薩為兜率天的代理座主,自己投生為淨飯王和勒巴惹色王的公主摩耶夫人之子,生於春季最後一個月(23)的初八日,星星升起之時。按照阿底峽尊者的演算法(24),薄伽梵是陽木鼠年(甲子)投胎,陰木牛年(乙丑)誕生,陰土豬年(已亥)成佛,木陽猴年(甲申)滅寂。若按法王薩迦巴的演算法(25),薄伽梵是陰火兔年(丁卯)投胎,陽土龍年(戊辰)出生,水陽虎年(壬寅)成佛,陰火豬年(丁亥)滅寂。與薄伽梵同時,在中印度有四個國王的兒子出生,他們是舍衛城(26)的孜吉普爾敞敬王(梵授王)之子勝光王,遏邏闍姞利泗(27)(即王舍城)的白瑪欽波王的兒子影堅王,古香比那城(28)百軍王的兒子夏爾巴,烏仗那城的(29)穆居塔意王的兒子冬布惹朗。佛祖降生後七天,其生母死,轉生三十三天。王子娶紮真瑪,薩措瑪等妃子八萬四千人,二十九歲前居家(30),三十歲時出離(31),苦修六年(32)後,證得菩提(33),於氐宿月月望時(34)即十五日無垢光說是氏宿月十五日黎明黃昏時伏魔(35),半夜時寂定 (36),天明時分成佛。因娑婆主(37)大梵天的祈請,在波羅匿斯國(38)仙人居住的鹿野伽藍(39)等處為最初所度五比丘(40)和跋陀羅尊者等初級僧徒(41)大眾首轉四真諦法輪(42),歷時六年或七年。又在靈鷲山(43)等處為千百類菩薩、五萬或五千阿羅漢等二轉不共乘(44)無相法輪(45),歷時十二年,或說二十九年,或說三十年。又在秣刺耶山(46)、廣嚴城(47)等處為四部眾(在家出家男女弟子共為四部眾)、無數菩薩等三轉不共乘勝義真實諦(48)法輪。歷時九年,或說十二年,或說二十八年。至此,薄伽梵利眾事業完滿 (49),于八十歲時的秋季最後一個月(50)的八日在婆羅園(51)中示寂。釋迦牟尼示寂的次年,進行第一次結集(52),因慶喜尊者(53)(即阿難)得阿羅漢果,集經藏(54),優婆離尊者(55)集律藏(56),迦葉波尊者 (57)集論藏(58)。釋迦牟尼滅寂後一百一十年,由法王阿育王(59)任施主,在廣嚴城召集七百阿羅漢舉行第二次結集(60)。釋迦牟尼滅寂後三百年,在迦濕彌羅國(61)由迦膩色迦王(62)擔任施主,召集阿羅漢五百、菩薩五百、世間班智達六千,進行佛法第三次結集(63),這是小乘的結集。而大乘的結集據說是在王舍城南方的一座叫作畢瑪拉薩拔哇的山上聚集百萬佛子,由文殊結集論藏,由彌勒結集律藏,由金剛手菩薩結集經藏。依照釋迦牟尼歷次的授記,釋迦牟尼傳法(64)給迦葉波尊者,迦葉波傳給慶喜(Ananda),慶喜傳給麻衣(Sanakavasa),麻衣傳給小護按《楞伽經注釋》的說法,小護傳給有愧(Dhitika),有愧傳給黑色(bhi bhi ka),黑色傳給大善見(btsun pa Sudarsna),大善見傳給布達哈梅達,布達哈梅達傳給脅尊者,脅尊者傳給蘇那夏達,蘇那夏達傳給馬鳴,馬鳴傳給西巴,西巴傳給龍樹(65),龍樹傳給阿紮雅提婆(66),阿紮雅提婆傳給惹都那,惹都那傳給僧伽南底,僧伽南底傳給比丘阿羅漢,比丘阿羅漢傳給胡雅夏,胡雅夏傳給古瑪惹達,古瑪惹達傳給夏雅達,夏雅達傳給婆蘇盤豆,婆蘇盤豆傳給瑪勒達,瑪勒達傳給哈噶泥噶拉雅拉夏,哈噶泥噶拉雅拉夏傳給獅子比丘。此後龍樹、月稱(67)、無著(68)、世友(69)、陳那(70)、法稱(71),被稱為南贍部洲六莊嚴,加上功德光(72),釋迦光(73),合稱為八聖。此外,還有無數班智達以及國王恩紮布德(74)、莎樂和(75)、比爾哇巴(76)等獲大成就者八十人(77)相繼出世弘揚佛法依《奔德》一書記載。釋迦牟尼的教法住世五千年,按認為釋迦牟尼出生在龍年的薩迦派的演算法,水陽狗年(壬戍)帝師貢噶洛追堅贊貝桑波在藏地受比丘戒時,上距釋迦牟尼的生年已過三千四百五十五年,正在三千四百五十六年中,此時成就時期(78)的六個五百年和教顯時期(79)的四百五十五年已過,還剩教顯期的四十五年,教籍期、教律期、教名期(80)各五百年,總計還剩一千五百四十五年。以上這些記載由各種經典和各個賢哲所著的教法史中收集而來。
[ 本文最後由 不动如山 於 06-11-6 01:43 AM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