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互文法

[複製連結] 檢視: 2370|回覆: 0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互文的定義,依據唐代賈公彥解釋說:
  凡言互文者,是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故云互文。
  因此,互文是上下語句,各有省略,須參互補充的一種修辭格。
  依據互文的定義,所省略的可稱為「互文點」。

互文的特點,就是將原來的語句,省減重複的語詞,而省掉重複的語詞即用互文點表示。如果用公式表示如下(以ABCD代表句子或語詞):
    互文的句子是:ABCD
    原來的句子是:ABD,CBD
    互文點是:BD

互文與對偶的不同
對偶的定義,依據陳望道先生的解釋說:
  說話中凡是用字數相等,句法相似的兩句,成雙作對排列成功的,都叫做對偶辭。

例如: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
  以上兩句:兩詩上下句皆有五字,王詩皆是敘事句,<木蘭詩>皆是表態句,同時兩詩的詞性也都相同。這兩首詩皆完全合乎對偶的要求。
  不過,在意義方面,<登鸛雀樓>是表達因果關係的複句,上下句詞並沒有重複;而<木蘭詩>表達補充關係的複句,上下句有出現語詞重複,「將軍」、「壯士」是互文點。因此,<登鸛雀樓>不是互文,而<木蘭詩>是互文。
  可知互文與對偶要辨,可歸納兩點:第一,互文是要求意義方面,必須參互見義;對偶是要求語言的形式方面,須字數相等、句法相似等等要求。第二,依公式表示,互文是:AB,CD(原來的句子是ABD、CBD);對偶是ABCD(原來句子也是ABCD)。第三,互文的句子採用了對偶的形式,或者對偶表達互文的內容,那就是兩種兼用。例如: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詩>)
    岸芷汀蘭。(范仲淹<岳陽樓記>)
    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孫文<黃花岡烈士事略序>)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吳均<與宋元思書>)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15 20:27 , Processed in 0.02144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