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幣
- 1698 元
- 文章
- 397 篇
- 聲望
- 307 枚
- 上次登入
- 14-6-27
- 精華
- 1
- 註冊時間
- 05-5-24
- UID
- 162681
|
中國古典文學的分類, 大抵分為 "韻文" 和 "非韻文"二類
所謂的 "韻文", 即有韻之文學作品 : 句法講究押韻. 句型多齊整. 大概源於古典的歌謠
現存最早而可信的作品為 "詩經", "詩經" 以下, 楚辭. 賦. 樂府詩. 古詩. 近體詩. 詞. 曲. 戲曲都屬於韻文
賦雖是一種半詩半文的體裁, 戲曲雖是舞台搬演藝術; 但前者仍講究押韻, 後者所唱曲文仍是詩, 故皆列入"韻文" 一類
另外, 駢文不屬於韻文
詩經與楚辭之比較:
代表 句型 內容 風格
詩經 北方詩歌 四言為主 以表現先民社會. 生活. 情感為主 質樸而寫實
楚辭 南方楚國詩歌 帶"兮" 字的雜言 描寫個人情志與幻想 鋪張而浪漫
詩經:
特色:
為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韻文之祖. 北方文學代表
產生時代與作者:
收錄自西周初至春秋中晚期的周代詩篇, 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
篇數:
計三百二十一篇, 其中六篇有目無辭, 故今本實得三百零五篇, 統稱為 "詩三百"
詩之六義:
即 "風. 雅. 頌. 賦. 比. 興" 其中"風. 雅. 頌" 為詩經之體裁; "賦. 比. 興" 為詩經之做法
體裁:
風:
十五國風, 共一百零六篇, 為各國民間歌謠, 所詠之物為各地風土民情, 生活情狀, 樂調為地方腔調
雅:
二雅, 小雅七十四篇, 大雅三十一篇, 共一百零五篇
雅為士大夫所歌詠的樂歌, 是中原雅正之音
小雅多宴饗之樂歌, 大雅多朝會之樂歌
頌:
三頌, 周頌(三十一篇). 魯頌(四篇). 商頌(五篇), 共四十篇
為宗廟祭祀之舞曲
作法:
賦:
敷陳直敘, 即"直敘法"
比:
以彼比此, 或取物比人, 即"譬喻法"
興:
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詠之辭, 即"聯想法"
結構與風格:
1. 大抵每句以四言為主, 每篇多三章結構
四言為二二音節, 頓挫. 節奏俱極穩重, 行成了詩經莊穆質樸的"本色" 風格
2. 三章結構, 反覆訴說, 也形成了詩經特殊的唱歎風味
傳詩源流:
1. 此三百篇, 在孔子以前, 已流傳於魯國, 經孔子重編後, 遂為定本
2. 孔子傳詩給子夏, 傳子夏作詩序以明詩旨
3. 漢代傳詩有三家詩及毛詩, 秦火之後, 漢代傳詩者有魯(申培公). 齊(轅固生). 韓(韓嬰). 毛(毛亨)四家詩
魯. 齊. 韓三家為今文經, 均亡佚, 唯毛詩(古文經) 流傳
4. 南宋 朱熹作"詩集傳", 廢"詩序", 提出許多新創解, 為明. 清學者所宗
楚辭:
特色:
戰國時代南方文學代表, 中國辭賦之祖
產生時代與作者:
1. 屈原遭讒放逐, 先後作離騷, 以及九歌. 九章. 天問等作品
2. 屈原弟子宋玉及唐勒. 景差. 賈誼. 劉向等人皆有仿作
3. 西漢劉向取屈原所作離騷等二十五篇,
與宋玉. 景差. 賈誼. 東方朔之作及劉項自作之"九歎" 合編而成
4. 東漢王逸本西漢劉向所輯楚辭, 加上自作之"九思" 重編章句, 且為之注,
名曰"楚辭章句"
5. 南宋朱熹作"楚辭集注"
形式:
以六. 七言為多, 錯雜以八言. 五言. 四言, 句式參差,
並多帶有"兮" 字或"些" 字語氣辭
風格:
寫個人情志幻想, 文字鋪張華美, 有浪漫神秘氣息
價值與影響:
1. 開啟了中國古典詩歌最早的"個人" 文學, 樹立了詩歌個人言志. 抒情的典型
2. 用韻且長篇舖敘的形式, 直接影響漢風的體製
3. 大量運用香草. 美人的意向, 形成古典詩歌一種非常重要的"寄託" 式的書寫傳統
(香草暗喻擠身高潔;美人喻己眷顧不已的對象- 君王)
以上取自我上課的筆記&參考書
[ 本文最後由 cheese cake 於 07-2-2 01:22 PM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