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幣
- 1009 元
- 文章
- 3590 篇
- 聲望
- 3779 枚
- 上次登入
- 11-4-21
- 精華
- 26
- 註冊時間
- 05-9-9
- UID
- 193762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
第四章 中國人試圖重建
當國民黨接管台灣時也面臨了很大困難. 台灣的工業已遭到盟軍有效的轟炸摧毀.許多城鎮的許多地區被炸毀, 其(余)則大致保持原樣.
被炸彈炸的坑坑窪窪的道路布滿了瓦(麗), 經常無法通行.
任何有重要性的大型建築都被摧毀, 其中包括醫院. 鐵路被嚴重損毀, 幾乎所有車站建築都受到或大或小的破壞, 有的甚至整個被炸平.
鐵路機車頭一直是盟軍空襲的主要目標, 殘存下來的機車頭則(契)需修理和維護.
此外, 在政權轉移的空窗期, 還發生了嚴重打劫現象.
因此很顯然的, 大量的重建工作必須進行, 而且必須迅速進行.
工廠的摧毀導致了失業, 除此之外, 中國人的到來加上他們的親戚朋友以及從海外被遣返的大約十萬名台灣人, 都再再加深了失業危機.
中國本身正處在內戰前夕, 中國的經濟也因此深受打擊, 因此沒有資金來重建和恢復.
事實上國民黨中國已經從台灣拿走了許多資金, 就好像根本不知道台灣也需要戰后重建一樣.
那些應該用來回復台灣工業和經濟生活的資金, 卻被國民黨當局用來支持中國大陸搖搖欲墜的經濟系統.
趕走日本人 ***
更有甚者, 中國人對日本的憎恨顯然超出了理性范圍, 因此全速把日本人遣送回日本.
這也使得中國人在台灣的工業上面臨巨大困難.
在過去, 台灣所有工業和有關部門的主要職位都控制在日本人手里, 然而, 雖然在企業主管和領導官員方面可以從中國大陸輕易找到同類人才, 但在技術領域中國就沒法充分提供了.
從中國大陸來的工程師都是年輕能干的, 但他們卻缺乏工業經濟重建並使之有效運轉所須的訓練和經驗.
如果那些日本技術人員被保証可以在台灣得到合理的生活條件及合理的遣返, 相信這些日本技術人員將很樂意承擔這項工作.
然后, 他們還可以順便在各自領域里訓練新來的中國技術人員, 到一定時候, 這些中國技術人員就可以負起全面責任了.
但相反的, 這些被中國人做法給激怒的日本人摧毀了有用的記錄和器材, 使得已經因為盟軍轟炸而陷入癱瘓的台灣工業更雪上加霜. 于是乎, 中國的技術人員就不得不面臨非常困難的工作.
他們必須重新制作, 有時候甚至必須重新設計他們非常外行機械.
舉例來說, 在一座化學工廠里, 化學工程師要設計並安裝精確的機械設備是非常困難的.
中國工業訓練的最根本弱點是, 大部分工程人員對實際操作和應用興趣缺缺.
他們顯然是很好的紙上談兵工程師.
我也曾經遇到過幾位例外, 但這些人全都在英國接受過訓練.
我特別記得一個例子是, 負責台灣鐵路運輸的一位中國工程師, 他在極端困難環境下做出了非常好的成績, 而他所說的英語就帶著牛津腔.
零部件 ***
另外一個很大困難是, 國民黨當局不準台灣和日本進行貿易.
因為台灣大部分的機械設備都是日本制造的, 因此禁止和日本貿易就等於不可能從日本制造廠購買修理零部件, 而要其他國家制造廠生產修理這些機器的零部件又幾乎同樣不可能.
我這里再舉鐵路作為例子.
新輪箍, 鍋爐管線, 西屋剎車等等當時都是急迫需要的零件, 但由於無法取得這些供應, 使得許多鐵路設備無法使用.
但盡管如此, 許多困難還是被臨時替代品給克服.
例如我曾經見過從舊鍋爐拆下來的每節長不到十八英寸的管線, 被全部焊接在一起使用.
電報和電話通訊也是難題.
在台北, 電話系統已完全自動化, 所有電話纜線都埋設在地下.
每個地下電纜的工人修理出入口都已經破損, 隨后又遭到濕氣入侵的破壞.
曾經是日本人控制的台灣工業現在則由國民黨中國人接手管理, 而且盡可能由政府壟斷.
台灣島由陳儀將軍指揮, 而陳儀在一九三四年到一九四一年任福建省主席時就以貪污腐敗濫殺無辜聞名於世.
除開他和蔣介石有特殊的私人關系外, 陳儀能出任台灣行政長官顯然也因為他和某些日本陸軍有力派系具有長久的關系.
這種關系在整個戰爭期間一直保持.
*** 致力展開政府壟斷 ***
陳儀在出任台灣行政長官后任命了他的公署成員, 其中包括礦業和工業方面的負責人, 財政金融方面的負責人, 民政方面的負責人, 交通運輸方面的負責人, 鐵路方面的負責人, 以及農業和森林方面的負責人.
工礦部門的負責人統轄了下面這些工業: 石油, 煉鋁, 金礦, 銅礦, 制糖, 造船, 發電, 電氣設備制造, 制堿, 水泥, 造紙, 肥料, 煤礦(只有大型煤礦), 鋼鐵廠, 油脂, 紡織纖維, 磁磚, 玻璃, 化學制品(包括橡膠, 香料等), 印刷, 建築工程, 以及工業設備和原料供應.
過去在日本統治下, 上述這這些工業里有很大一部分私人資金是台灣人的投資.
這些當然可以在新的管理之下繼續發揮工效.
至于交通運輸方面的負責人掌管的項目則包括了汽車, 港務局, 交通運輸.
農業和森林方面的負責人則處理有關農業生產, 家畜, 茶, 鳳梨, 漁業和木材生產.
每一負責人都可以制訂自己的規章, 這些規章往往可以形成政府壟斷, 如果在某一特別的機構里還沒有做到政府壟斷, 他們就會設法使更多台灣人擁有的企業無法運作.
幾乎任何一項企業經營都需要執照, 雖然也許不是所有執照都需要花錢繳費, 但如果你向有關官員送紅包, 自然也就可以避免 [不幸的延誤].
更有甚者, 國民黨中國在台當局還不準私人經營任何工業原料, 從銀行里也得不到任何貸款.
所有進出口都必須經由 [貿易局] 或 [公賣局] 進行. 貿易局控制了一些重要物資像工業原料, 棉花, 砂糖, 肥料, 汽車和煤炭. 專賣局則控制了鹽, 湮草, 酒類, 火柴和樟腦之類的物資.
這種刻意窒息私人企業的政策大大阻礙了台灣的重建. 事實上, 私人企業比大型政府機構更有彈性而且通常也更經濟, 舉例來說, 有一些私人擁有的制造機械工具的工廠, 這種機械工具不但在台灣非常需要, 在全世界也供不應求, 然而許多這類機械工具卻遲遲無法完工, 原因是, 不但這些產品的原材料在世界市場上短缺, 而且所有這些原料也都拿去給政府所屬的工廠.
*** 水泥短缺 ***
水泥工業也存在類似情況. 直到大約一九四七年八月以前, 私人工業根本得不到水泥分配.
毫無疑問的, 雖然政府當局聲稱嚴格管制, 但事實上這種在台灣由政府壟斷且嚴格控制進口的物品, 仍然可以在黑市以三倍價格購買得到. 而且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候卻給予政府工程巨大配額.
舉例來說, 有一次台灣最大水泥廠的一個半月全部產量就只分配給 [港務局], 數量是兩萬兩千噸, 而在日本時代分配最多水泥的記錄則是給海軍修建新港口之用, 數量也不過每月四五千噸.
此外, 日本政府也總是把水泥基本上平均分配給私人和政府以應付他們的需求. 由於工業的脫序, 失業也就成了嚴重問題.
當然了,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 實在需要讓私人企業盡可能地維持運轉. 事實上, 失業問題也是后來導致暴亂的因素之一.
對於私人企業僱員減少的情況很難估計, 一般來說, 一家私人企業員工減少到原來的十分之一並非不平常之事.
像一家原來經營幾家工廠僱用一千多名工人的公司, 在一九四七年時只剩下三十五名工人而且還苦苦掙扎, 公司屬下也只剩一家機械工具店.
但盡管有這些困難, 台灣工業界還是盡量利用台灣島現存的大量廢原料, 其中包括被擊沉的船支, 所有形式的廢鐵, 廢鋼和廢鋁. 從沉船上取下的鋼板被切割成條, 加熱后制成鐵條和鐵線.
廢鐵和廢鋼在電極式的小電爐里被熔化后, 用來鑄造.
曾經有估計認為台灣有大約一百家小型工廠從事和鋁有關的工業, 每星期使用大約三百噸的廢鋁,而這些廢鋁大部分是從廢鋁制品再熔化后取得的.
*** 死要錢 ***
國民黨政府總是要錢, 由於政府本身的壟斷使得他們索價非常高, 這就倒過來損害了他們控制的其他工業.
日本人曾經在台灣發展了世界最廉價之一的供電系統. 但是在國民黨統治下, 台灣的電價卻非常昂貴.
由於許多主要工業都得仰賴廉價電力, 因此當然也就有必要改變這種價格才可能使某些工業繼續營運.
國民黨政府壟斷的海路運輸收費也極昂貴. 曾經有一度, 從基隆用船運煤到高雄的價格, 居然是用鐵路運輸的三倍.
一般的正常情況當然應該是用船運輸的價格遠比鐵路運輸來得便宜. [台灣水泥公司] 曾經嘗試把一千噸水泥運到上海.
因為在上海一噸水泥已經賣到十萬元 [中國國幣].
然而, 這些台灣水泥光是運費就需要六萬九千 [中國國幣], 此外 還得再加上手續費和保險費.
對於從中國大陸運送磷礦到台灣生產肥料, 國民黨政府獨占的 [中國航運公司] 索價每噸三十二美元, 但是當他們發現這種價格會扼殺在台灣生產肥料的計劃后, 幾經磋商, 才把價格降下到每噸四美元.
煉鋁和水泥工業在美國專家的協助下恢復, 在水泥工業方面, [聯合國救災及重建署] 提供了價值一百四十萬美元的設備, 並且在有關專家協助下迅速有效地完成了重建工作.
木材工業受到和其他工業一樣的困擾.
舉例來說, [台灣林務局] 局長黃為言因為從管制的木材價格里收取紅包而下獄.
木材的價格有兩種, 一種是政府控制的價格, 一種是市場價格.
商人們付給黃為言每十立方英尺五百到一千圓, 以換取他們可以以市場價格出售木材.
這位林務局局長在東窗事發前, 因此而收取的賄賂總額高達八千萬圓.
*** 假公濟私 ***
如果要說明國民黨政府如何扼殺所有私人木材公司, 也許可以舉 [聯合國救災及重建署] 的經驗作為例子.
我們首先發現和私人木材業聯系困難, 於是我們就在台灣所有重要報紙上刊登廣告, 表明只要他們的需要合理, 我們就可以提供伐木和鋸木設備.
需要者可以向 [聯合國救災重建署] 提出申請.
但我們發現, 實際上根本沒有從報紙廣告得到消息而前來的申請, 當暴亂不久發生后, 國民黨當局更禁止任何人尋這條管道做任何進一步探尋. 六個月后, 我們終於和木材工業的許多私人公司聯系上.
這些公司立刻表示他們需要所有這類工具, 而當我們問他們為什麼不對我們在報紙上刊登的廣告做出回應提出申請時, 他們回答說, 他們曾經向 [聯合國救災及重建署] 詢問, 但得到的答案是, 能供應的設備非常少, 而且由于政府當局更需要, 所以他們大可不必浪費時間提出申請. 最后由于 [聯合國救災及重建署] 強烈表示只有他們才對這些設備的分配擁有決定權, 國民黨當局才對這件事手.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 在 [聯合國救災及重建署] 結束以前, 他們已經對台灣的私人木材工業做出了非常有用的貢獻.
*** 盲目破壞森林 ***
雖然國民黨政府大致遵循日本人在台灣森林地區建立起來的伐木控制系統, 但是有明顯証據顯示, 在那些容易到達的山區, 伐起木來可是完全不按章法, 一視同仁地砍伐.
經常可以看到的一幅景象是, 苦力們用肩膀顫顫巍巍地把新砍下來的木材從山上扛下來.
為了水土保持減少山洪對灌溉系統的威脅, 日本人曾經在伐過木的地方植樹, 然而在那些日本人曾經植樹的地方, 現在已有大片被翻動的土壤露出來, 而且還有打算在上面種植農作物的痕跡.
很顯然, 現在只需要一兩場大雨, 山坡上的土壤就會被沖光. 而這對山下的稻田可是一件嚴重之事.
換句話說, 如果這樣的盲目濫伐繼續下去, 台灣平原地區高產量的稻田就有變成荒地的危險. [聯合國救災及重建署] 的農業專家對此非常關切, 而且再三希望台灣 [林務局] 注意這點.
台灣的農業狀況在國民黨中國人接管時在許多方面也變得混亂.
台灣的主要農業活動是種植水稻. 台灣水稻一年可以收獲兩次. 由於對土壤的使用持續不斷, 因此台灣的農田需要廣泛施肥.
日本人深切了解這點, 所以在台灣興建了幾座肥料工廠, 甚至在戰爭結束時, 還有一家肥料工廠仍在興建之中.
但是無論如何在戰爭結束時, 台灣已沒有化學肥料可資供應, 最后的結果當然也就是稻米產量減少.
[聯合國救災及重建署] 盡快的及時介入這個空檔, 給台灣提供大量化學肥料, 從而產生非常令人滿意的結果.
這里所謂令人非常滿意的結果是從增加稻米產量的角度而言.
*** 稻米之外 ***
日本人其實對台灣農業也實施了某種產量控制, 規定農民必須生產某種作物, 即使從農人的眼光認為這些作物無利可圖.
甘蔗, [住] 麻和黃麻就是其中最顯著的例子.
種植甘蔗的利潤不如種植稻米, 台灣的大部分農地又都適合這兩種農作物.
因此, 日本人要求種植一定數量的甘蔗, 雖然這些甘蔗的價格能夠支付生產成本, 但是所余的利潤卻非常有限.
當然了, 日本人的想法是把蔗糖價格盡量壓低, 其中一個理由是, 如果蔗糖價格太高, 台灣龐大的鳳梨罐頭工業就不可能維持這麼大的經濟價值, 就不可能在世界市場占據這麼優勢的地位.
因此當日本人的控制解除后, 台灣農人就不太種甘蔗, 加上由於甘蔗需要十八個月時間才能成熟, 所以對台灣那些已經存在的制糖工廠來說, 原料供應就非常缺乏了.
在目前, 大部分甘蔗生產由制糖工廠自己決定, 獨立的農人更著重于稻米的生產, 除此以外, 化學肥料的短缺也對甘蔗生長造成了影響.
[住] 麻的種子從日本進口, 由於種植 [住] 麻對農人來說並不是那麼[滑]算, 日本人就使用強迫手段取得這種必須的農作物.
更有盛者, [住] 麻雖然在台灣種植, 但進一步的 [住] 麻加工則只在日本進行.
[住] 麻在兩期稻作之間生長的很好, 台灣的氣候也似乎非常適合 [住] 麻的生長. 但是無論如何, 由于和日本停止貿易往來使得 [住] 麻種子缺貨, 加上農人們擔心 [住] 麻會減少下一期稻作的生長, 因此戰后台灣農人種植 [住] 麻的情形已大為減少.
同樣情形也發生在黃麻上. 黃麻在日本時代也是被迫種植的.
在日本統治時代, 黃麻的種植面積為大約十八萬英畝, 到一九四六年時, 種植黃麻的面積只剩下八千四百英畝.
黃麻的用途主要可以分成兩種, 一種是拿來做粗布袋, 一種是拿來做繩索. 就這個層面來說, [住]麻和黃麻都適合做粗布袋 , 但是由于 [住] 麻已經非常短缺, 因此為了生產足夠的黃麻布袋, 就得完全砍下現有的黃麻而且還得立刻制作不可.
如果把黃麻砍下任其倒在田里, 這種黃麻會變成所謂的 [嬰兒黃麻], 這種嬰兒黃麻只適合用來制作繩索.
為了得到適合做粗布袋的黃麻就必須在黃麻一收成時立刻向農民購買, 然而不幸的是, 當時的黃麻工廠沒有錢購買, 因此只好讓收割下來的黃麻躺在田里變成 [嬰兒黃麻] 了.
更有甚者, 所有收割都必須在黃麻結子以前完成, 那些留下來為了結子用的黃麻既不適合黃麻工廠生產粗布袋, 甚至也不適合生產繩索.
農人於是要求政府補助生長黃麻種子. 當這些補助得不到時, 自然沒有可為未來種植黃麻用的種子. 連帶地, 作為稻米和砂糖主要包裝材料的粗布袋當然也就嚴重短缺了.
稱霸世界的台灣鳳梨 ***
由于米價和糖價高昂, 鳳梨工業也受到同樣打擊. 實事上, 鳳梨工業大部分已經停擺.
台灣鳳梨曾經擁有的廣大市場已經喪失, 上海現在成為台灣鳳梨的主要市場, 但即使是上海也由于通貨膨脹的關系削減了購買力, 使得對鳳梨的需求也跟著下降.
不過真正最主要的問題還是生產鳳梨罐頭所需的馬口鐵的供應和價格.
即使供應不成問題, 當時馬口鐵的成本占了鳳梨工廠生產成本的百分之六十, 糖則占了百分之十.
由于盟軍轟炸的關系, 三分之一的鳳梨工廠被毀.
但是就好象許多其他工業一樣, 鳳梨罐頭工廠里的機器事先都被拆遷到其他地點, 因此受到損失很少, 在重新裝置后已能繼續生產.
現在, 由于鳳梨短缺, 一家鳳梨工廠在一九四六年八月生產季結束時, 生產了兩萬箱鳳梨罐頭.
這個數量在戰前只需要兩天時間就可以完成.
日本人盡了很大努力希望台灣的燃料能夠自給自足, 為此還興建了一些可以用蜜糖或番薯生產酒精的工廠.
你經常會發現一間酒精工廠就比鄰在一家制糖工廠旁邊邊.
不過無論如何, 在嘉義, [中國石油公司] 屬下一家大工廠也在日本人協助下生產丁醇, 丙酮和一般酒精.
[中國石油公司] 當時是屬於國民黨中國 [國家資源委員會] 的一個分支機構.
丁醇是用來生產辛烷值一百的揮發性汽油.
很自然的, 這類工廠曾經受到盟軍轟炸的特別注意, 再加上火勢延燒, 使百分九十的這類工廠都被摧毀.
在這種情況下, 嘉義這個城鎮也受到打擊而且損害非常嚴重.
這家工廠過去在完全生產的情況下僱用了三千二百名員工, 但是在台灣主權易手后, 這家工廠僱用的人數逐漸減少到大約一百三十人. 因此嘉義這個城鎮的失業情況也就可想而知, 周圍那些為了這家工廠生產番薯的農人自然也跟著連帶受罪, 日子難過.
因為這家工廠的規模原來是全遠東地區最大的, 嘉義的五分之一人口靠它而生活.
國民黨中國當局對這家工廠采取非常謹慎的態度, 由於他們沒有資金, 所以無法讓這座工廠有效營運, 甚至連讓這座工廠殘存設備免於惡化的維修工作都辦不到.
此外也有許多清理工作要做, 許多經過清理的廢物事實上也可以出售給台灣其他工業使用.
等著瞧 ***
國民黨政府的這種 [等著瞧] 的政策激惱了嘉義鎮民, 因為嘉義的另外一項主要工業---木材業因為短缺工具也深陷泥沼. 嘉義人民致力於恢復他們被盟軍摧毀的房舍, 但是大部分人僅能居住在用廢材料搭建的破爛房子里.
很常見的現象是, 全家人居住在連乳農都不認為適合乳牛居住的建築物里.
但是國民黨當局對嘉義鎮民的困苦卻顯然無動於衷.
台灣在日本時代曾經擁有良好的煤礦業, 但就像其他工業一樣, 由於設備的耗損加上戰爭破壞, 現在也一蹶不振.
事實上, 盟軍的轟炸只些微損害了台灣的煤礦業.
但轟炸卻對煤礦造成了間接影響. 因為轟炸嚴重破壞了電力供應, 使得煤礦抽水邦浦無法運作, 最后造成煤礦積水.
戰爭期間由於對煤炭的需求越來越高, 有些煤礦開始采用露天辦法開采.
但不久就發現, 積水的情況嚴重到邦浦根本無法處理的地步, 使得露天開采也根本不可行.
正如前面已經指出的, 國民黨政府控制了所有大型煤礦, 至於私人擁有的煤礦則在老舊的設備和日增的規章加上令人窒息的官僚作風下掙扎.
再一次, [聯合國救災及重建署] 又碰上國民黨當局把 [聯合國救災及重建署] 提供的設備挪至政府擁有的煤礦, 而致犧牲了私人煤礦.
當然這不是在公開情況下做出的.
這一次, 國民黨當局想方設法把設備的價格盡可能提高, 提高到私人煤礦負擔不起的地步.
至於政府煤礦購買這些設備則只不過國民黨政府機構和 [聯合國救災及重建署] 之間形式上的文書往來罷了.
雖然 [聯合國救災及重建署] 花了好多時間希望維持合理的價格.
但是無論如何, 還有比這種取消私人所有權更好的辦法, 那就是, 對於那些 (契) 需修理的煤礦遲遲不發許可, 如此一來, 新設備也就成了次要問題.
有一度, 煤炭必須經由政府機構才可以在市場出售, 國民黨當局還成立了一個所謂的 [煤炭控制委員會], 其職責就是把煤炭分發給各種不同的消費者.
但是盡管煤炭普遍短缺, 這個委員會還是成立沒有多久就失去功能.
表面的理由是 [沒錢運轉], 但真正了解內情的人指出,這個委員會曾經為收取賄款提供了絕佳機會.
因為私人煤礦必須以固定的低價將煤炭出售給國民黨政府機構, 這就使效益差的煤礦經營不下去.
特別是對那些必須購買新工具或新設備的私人煤礦來說, 這些新工具或新設備的價格又遠遠高出舊有的價格.
管制出口 ***
不過, 最厲害的招數還是對煤炭管制出口.
在這種情況下, 煤礦主必須將他的煤炭出售給一間政府機構, 然后這間政府機構才最后把煤炭在上海市場出售.
賣給政府的煤炭價格僅僅夠支付煤礦營運的費用, 但是煤礦主得到國民黨政府當局保証, 他們可以獲得出售利潤的百分之五十, 他們也了解這些在上海市場出售的煤炭利潤的確很大.
但煤礦主不知道這個國民黨在台政府的機構打算把煤炭出售給一間中央政府機構, 也就是這個中央政府機構把這些煤炭在上海市場出售而賺取巨大利潤.
從技術層面說, 這個台灣政府的機構把煤炭出售給中央政府的機構沒有任何利潤.
因此這些煤礦主發現, 這個轉手買賣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利潤, 他們的所有回饋 (包括幻想中的利潤), 僅僅只夠支付煤炭的成本而已.
金礦和銅礦也有同樣情形, 只是數量沒有這麼大罷了.
一九四三年時日本人下令一處礦廠將工作人員裁減一半, 到一九四五年三月時, 更因為戰爭造成的缺乏而將整個礦廠關閉.
一九四五年四月到七月, 有一千兩百噸的鐵路物資, 炸藥和電氣設備被軍事用途征用, 其他礦廠也遭到類似對待.
一間礦廠在一九四三年的時候僱用大約一萬人, 但是現在只僱用了大約一千人.
幾千名失業礦工現在自行通過那些已經沒有使用的礦井進入礦場工作, 並且用步槍和機關槍保護他們自己.
而據我所知, 警方也無力阻止這種現象.
由於台灣多山, 這個地區(譯注: 即金瓜石)的居民幾乎完全依靠金礦維生.
因此這里的窮困是不堪設想的, 這里的父母殺死家人再自殺也時有所聞.
換句話說, 這里的情況已到了絕望地步, 對于一九四七年初爆發的暴亂只不過再添上高爆炸力的燃料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