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名望的騎士

☆☆☆☆☆☆☆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前言: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說明:
1. 什麼是字詞與概念的對應(指涉)
2. 在討論中爲什麼釐清字詞與概念的對應(指涉)是重要的?
內文:

什麼是概念?

  一般公認的認知是,「x的概念」就是指「看到或者想到x的時候,浮現在腦子裡的那個東西」。
  例如現在我們考慮「戰爭」這個詞。看到「戰爭」這個詞的時候,在我心裡會浮現一個東西,而我在和其他人討論這個東西的時候我是這樣說的:「『戰爭』如此這般」或者「『戰爭』如此那般」。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使用「戰爭」這個詞來表達(指涉)我心裡的那個「戰爭」的概念。

  在任何討論中,我們必定使用概念(當然,在討論中概念是以指涉該概念的字詞的模樣出現)。
  或者這樣講,概念是思考的材料,而思考的結果是討論的材料。

  討論時如果雙方對於同一個詞指涉的概念的認知不同,容易造成麻煩。

以下舉例說明:

A:1這個世界不公平,因為這個世界不完美。

B:2這個世界有可能是公平的,因為只要有人覺得公平,就達到了公平。
  這兩個命題看起來互相衝突的。而兩造也通常會繼續激辯這個世界公不公平,直到累了之後回家睡覺。

  雖然雙方可能討論得很爽,不過事實上這樣的討論是沒有交集的討論(沒有討論到東西),因為雙方根本就沒有攻擊到對方,因為這兩個人的想法是沒有衝突的。

(在這裡定義一下我提到的「衝突」:兩個人的討論(或想法、立場)有衝突,當且僅當這兩個人所各自認同的命題不可能同時為真。

  因為當A說「這個世界不公平,因為這個世界不完美。」的時候,A使用的「公平」這個詞,指涉的是「客觀上的公平」這個概念。
  所以1的意思事實上是3「這個世界沒有達到客觀上的公平」

  而當B說「這個世界有可能是公平的,因為只要有人覺得公平,就達到了公平。」的時候,B使用的「公平」這個詞,指涉的是「主觀的判斷下達到公平」這個概念。
  所以2的意思事實上是4「這個世界有可能在主觀的判斷下達到公平」

  而我們整理出3與4,發現這兩個命題可以同時為真而不產生矛盾。
(也就是說,這個世界可能在客觀上並不公平的情況下依然在某人的主觀判斷下達到公平)於是,A和B的想法事實上是沒有衝突的。

  很顯然,當下要解決的問題應該是釐清字詞與概念的對應:

  當我們提到「公平」時,這一個「公平」應該是「客觀上的公平」還是「主觀判斷的公平」?

  然而事實上,接下來會發生的事仍然是討論者依然對於雙方使用同一字詞來表示不同概念的這件事恍然不知(或者因為不知道什麼原因而故意忽略它),接著根據自己定義的「公平」繼續沒有交集的討論。

  為了達成有收穫的討論,這樣的情形應該要避免。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對話錄》裡蘇格拉底和眾人討論的情形,裡面的每一篇幾乎都包含字詞與概念對應關係的釐清。

附錄:

以下舉例幾種自以為有達到交集的討論,請大家不要重蹈覆轍:


A:「時間是存在的」
B:「不對,時間是不存在的」
(雙方沒有對「時間」和「存在」和「不存在」的內涵做討論)
A:「價值是主觀的」
B:「不對,價值是客觀的」
(雙方沒有對「價值」和「主觀」和「客觀」的內涵做討論)
———————————————

對於我們常常對自己的表達能力評價過高這點上,我最近又有了新的體悟...

以下是前一陣子跟某人msn的時候,一段很長的獨白。

我那個時候正在試圖說服對方說,如果他想要讓我理解他問的問題,額外的說明是必要的。

為了保持原汁原味,除了修改了幾個詞之外,對於複製上來的段落,我不加以整理。

白鹿

我這學期
修了研所的真理論
真理論,就是探討真理的本質
不過這樣說不夠清楚
歷史上有許多哲學家,提出關於真理的本質的主張
我所使用的課本,是一個研究真理論多年的哲學家寫的
他在前言裡說,真理論的討論之所以模糊不清
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提出真理論的主張的哲學家們相信自己在解決同一個問題
也就是真理的本質的問題
但是,在分析了各個哲學家的主張
他發現
其實每個哲學家在討論的,並不是同一個問題
也就是說,如果他是對的的話,幾百年來,那些自以為談的是同一件事,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概念,並且還互相辯論得很爽的哲學家們,討論的居然不是同一件事,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概念
根據作者的分析,各個哲學家們所提出來的主張所要解決的問題,一共有八種
也就是說,長久以來被大家相信的"真理的本質"事實上是八種概念
這並不是說,真理的本質有八個
而是說,當一個哲學家宣稱自己在研究真理的本質的時候,他可能是在研究那八個概念中的其中一個
而另一個哲學家也宣稱自己在研究真理的本質的時候,他可能是在研究那八個概念中的另外一個
而當他們發現彼此的主張不相容(不能同時為真)時,馬上辯論得難分難解
然而,他們不知道,因為他們的主張根本是在解決不一樣的問題,所以當他們以為他們的主張是在解決同一個問題時,當然會不相容
真理這個概念,是多少年來,多少睿智的哲學家思索的焦點,卻依然出現這樣的情況
當我們說出一句話時,是不是應該更小心更謙虛一點,以避免模糊的涵義影響討論的順利呢



—————
本文轉貼自:http://www.student.tw/db/showthread.php?t=69454
作者:白鹿

[ 本文最後由 DUST1987 於 07-7-10 08:46 AM 編輯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其實我的敏銳度蠻高的
聽別人說話時都會用「心」去體會
也就避免了這部份的問題:大笑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文由hekateseed 於 07-7-13 20:03 發表
其實我的敏銳度蠻高的
聽別人說話時都會用「心」去體會
也就避免了這部份的問題:大笑


你要怎麼證明你真的規避了那部分的問題?
 
人生無常 不如吃吃大腸包小腸 以解腹腔無腸

決定死於未來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用「心」去體會阿
我舉個例子:
有時我家的鳥在叫
我會聆聽鳥兒的叫聲
大致分得出
鳥兒是飼料沒了
還是水喝光了
或者是想出來玩
就是這樣~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26 00:04 , Processed in 0.02558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