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百科全書版 - 蜜蜂

[複製連結] 檢視: 13565|回覆: 3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蜜蜂
蜜蜂.jpg
蜜蜂的分類

以分類地位而言,蜜蜂屬於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昆蟲綱(InsccLa)、膜翅目(Hymenoptera)、蜜蜂科(Apidae) 、蜜蜂屬(Apis)。蜜蜂屬之下的蜜蜂種類,全世界只有四種。分別敘述如下

(一)大蜜蜂
學名為 Apis dorsata Fabricius。又稱為巨形印度蜜蜂、印度大蜂 (gaint honey bee; large honey bee ) 或岩壁蜂、岩蜂(rock bee )。

(二)小蜜蜂
學名為 Apis florea (Fabricius)。又稱為矮蜜蜂、印度小蜂 (dwarf honey bee; little honey bee )。

(三)東方蜜蜂   
學名為 Apis cerana Fabricius。又稱為東方蜂、東洋蜂 (eastern honey bee)。通常 Apis cerena 與 Apis indica 視為同種,因而也稱為印度蜂。我國學者稱之為中國蜂、中華蜜蜂、或更簡化為中蜂。

(四)西方蜜蜂   
學名為 Apis mellifera Linneac。 又稱為西方蜂、西洋蜂 (western honeybee)。早期我國由國外引進的蜂種大 多數來自義大利品種,因而多以義大利蜂稱呼。學者們對於蜜蜂的分類持不同看法,有些學者分為五種、六 種,我國昆虫分類學專家馬駿超分為二十四種,把地理種也提升為種。有關蜂種的研究,以 Ruttner和 Brother Adam二人的貢獻最大,其報告值得參研。


蜜蜂的分佈

Michener認為蜜蜂原產地在歐亞及非洲,包括太平洋的島國,如日本、 臺灣、菲律賓及印度等地。對於蜜蜂的原產地,學者仍有很多爭議,但是大蜜蜂 、小蜜蜂及東方蜜蜂原產於東南亞地區,則是大家所公認。美洲、澳洲及紐西蘭 地區沒有原產蜜蜂,該區的蜜蜂皆由其它地區所引進。


蜜蜂的原產地

(一)大蜜蜂及小蜜蜂:   
此二種蜜蜂原產於亞洲的南部,包括其間的島國如斯里蘭卡、印度東方諸島 及菲律賓群島。大蜜蜂的分布在南亞、東南亞及中國南方的廣東、 廣西及雲南等地。東方的界限可能越過澳亞之間的華萊斯線(Wallace line)到凱島 (Kei Island)東力的提摩(Timor),最西的分布不十分清楚,可能到阿富汗及巴斯 坦,不超過巴基斯坦境內的印度河。垂直分布自海拔 1,000 公尺到1,500-1,7公 尺之間。

小蜜蜂分布的東方界限在印尼,最西到伊朗東部及阿拉伯半島南方的阿曼。菲律賓的大多數島嶼及喜馬拉雅山區都沒有蜜蜂。
小蜜蜂的垂直分布最高可達1,500 公尺。菲律賓的大多數島嶼遍布東方蜜蜂及大蜜蜂。
阿曼的北方及伊朗的南方只有小蜜蜂,沒有東方蜜蜂及大蜜蜂分布,這是二個特殊的情形。

(二)東方蜜蜂   
東方蜜蜂的適應溫度範圍較大,分布地區較廣。原產地東方的界限起自於日 本,西方到伊朗的東部。也有學者認為到伊朗、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交界。南方 起於熱帶的印尼,北方至中國大陸的烏蘇里。Morse認為蒙古地區也有東方蜜蜂。Ruttner發現產於 亞洲北方、阿富汗及喜馬拉雅山區的東方蜜蜂,體型較分布於南方地區為大。  

(三)西方蜜蜂   
Michener認為西方蜜蜂原產於歐洲、亞洲西部及非洲地區(不含沙漠地區)。向東的分布可達伊朗的西部及波斯灣。伊朗境內的沙漠及山脈是天然的界 線,便西方蜜蜂無法越界。阿富汗、中國北方及蒙古的山脈可能是阻止蜜蜂向東 方及南方分布的屏障。但是在蘇俄發現西方蜜蜂使許多學者無法解釋。

地中海東岸與高加索之間地帶的西方蜜蜂,體型較大,因而Deodikar 推論西方蜜蜂可能源自於喜馬拉 雅山區的東方蜜蜂。雖然東方蜜蜂及西方蜜蜂兩種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無法雜交, 確實是兩個分離的種。


蜜蜂分布的近況

西方蜜蜂已被引進到世界上所有的養蜂國家,如美國、澳洲、紐西蘭、日本 、中國大陸、臺灣等地。引進到亞洲地區的西方蜜蜂,在某些地區繁殖的不甚理 想,可能遭到嚴重的蜂瞞為害之故。西方蜜蜂的非洲品種,殖情況良好,向未有引來亞洲地區的報導。Morse認為或許把西方蜜蜂的非洲品種引種到亞洲地區,比引進西方蜜蜂的其他品種更為理想,因為他們的特性能 適應於亞洲熱帶區的氣候及環境。

其地三種蜜蜂分布的變化較少,近年來日木、韓國、中國大陸已經逐步用 西方蜜蜂取代東方蜜蜂。1980年代中國大陸的蜂蜜能進入世界蜂蜜市場,是靠大量飼養西方蜜蜂的結果。benton 於 1880 年 1905 年曾嚐試把亞洲的蜜蟀引到北美洲。他們對大蜜蜂比較有興趣,因為大蜜蜂的體型較大、產 蜜量很有潛力。


實際上大蜜蜂的產蜜量比西方蜜蜂要少的很多。東力蜜蜂及小蜜蜂也曾被引到 歐洲做研究之用,但是可能同時引進了亞洲地區的蜜蜂病蟲害。Morse (1978) 認為對於亞洲蜜蜂的病蟲害瞭解 不夠深入,不宜引種到其他地區。


蜜蜂的生活及行為

蜜蜂是一種營社會性生活的昆蟲,數至數萬個體共同棲息於一巢中,儼然一個大家族,井然有序,亦繞富趣味

(一)蜂群的組成    
蜂群大小因棲環境與季節而異,由數千隻至數萬隻個體所組成,蜂群中包括一隻蜂王(queen),少數雄蜂(drone),其餘皆為工蜂(worker)。

(二)蜂王
一個蜂群中,只有一隻蜂王,專司產卵.繁殖後代之職責,蜂王台內 完成發育,從卵至新蜂王出房共需十六,日即卵期三天,幼蟲期五又二分之一天,蛹期七又二分之一天,新王羽化後首先的工作便是巡視全巢,毀其他的王台,刺殺其蜂王,如蜂群有分封趨勢,則工蜂對其他王台會加以保護,阻止蜂王搗毀。

(三)雄蜂    
雄蜂較蜂王及工蜂為粗壯,口器及足皆未特化,故不能在花中採集花蜜及花米刀,在蜂群中不負任 何工作,其唯一功用是與女蜂王交尾。蜂群通常在春末夏初之際繁殖雄蜂,數目視蜂大小及巢情況而不 同,數百隻至上千隻不等;巢脾因而修補,雄蜂房較多,雄蜂從卵至成共需時二十四天,雄蜂房之封蓋較突出,出極易辨別。

(四)工蜂     
工蜂雖亦由受精卵發育而成,但育幼蜂對其照料不若對蜂王幼王幼蟲那樣周到,僅在孵化後的頭 三天內飼餵蜂王乳,自第四天起就只餵蜜與粉混合飼料,因為這種飼料營養不如蜂王乳,缺乏促進卵巢發 育的淚素,因此工蜂羽化後卵巢內微管數甚少失去正常的生殖能。

工蜂擔任巢內巢外大量的工作,尤其在繁殖季節(春末夏初之際),甚為忙碌,壽命極為短暫,通常在四十天左右;越冬前羽化之工蜂壽命較長,可達半年之久。



蜜蜂的特性

(一)天敵
蜘蛛及食蟲虻、鳥類、鼠類、獼猴、青蛙及蜥蜴都是蜜蜂的天敵。當蜜蜂碰到敵人時,若打不過牠們,便會用螫針當武器,只不過這麼一螫,沒多久生命也就告終結。

(二)蜜蜂會迷路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助理教授楊恩誠新研究證實,低溫是蜜蜂的剋星,泡過冰水後,牠被冰昏後,會因喪失學習記憶而迷路,平均過了三十分鐘至一小時,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三)蜂針
螫針是蜜蜂的防衛武器,其末端連接毒囊,螫刺敵人後,螫針因具倒鉤而無法拔出,因此被蜜蜂螫刺後可發現患部留有螫針與毒囊,而蜜蜂則因腹部臟器受損,不久便會死亡。蜜蜂的毒囊具有自主神經與肌肉系統,螫刺後會持續收縮10-15分鐘將毒液注入敵入體內。只有工蜂才以螫針攻擊敵人,蜂后的螫針主司產卵,雄蜂則沒有螫針。工蜂工的守衛蜂(15-20日齡)含毒液量0.3mg最高,此後毒腺細胞退化不再製造毒液。


蜜蜂的外部型態

蜜蜂的軀體和其他昆蟲相同,分別由頭部(Head)、胸部(Thorax)和腹部(Abdomen)等三部所構成。

(一)頭部(Head):
蜜蜂頭部有觸角(Antenna)、複眼(Compound eyes)及單眼(Simple eye)等器官。
觸角由基節(Scape)和鞭節(Flagellum)構成。雄蜂鞭節有12節,工蜂為11節,蜂王鞭節較長;觸角具有感覺毛,具敏銳的感覺功能。複眼位於頭部左右兩側,雄蜂的複眼較工蜂和蜂王為大。單眼有3個,工蜂和蜂王的單眼位於頭頂上,雄蜂因其複眼間距離十分接近,所以位於頭頂下方。

昆蟲囗器基本形式由上唇(Labrum)、大顎(Mandible)、小顎 (Maxilla)及下唇(Labium)等四部所構成。大顎在造巢時用來咬嚼蠟片或修補和搬運食物之用。小顎和下唇特化延伸形成口吻(Proboscis),適於液體的吸收;蜜蜂小顎的外瓣(Galea)特化呈縑狀,尖端銳利。

下唇自頭部中央由小顎間伸出外力,在近頂端有鬚狀小節稱為下唇鬚(Labial palpus)。在口吻中間有舌(Tongue)或稱中舌(Glossa),口吻平時不用則捲曲藏於頭內,吸取花蜜和水分時則伸出頭部外力,小顎和下唇則聚集而成管狀,以便吸食液體食物之用。


(二)胸部(Thorax):
蜜蜂的胸部密佈微細絨毛,不容易觀察清楚。但和其他昆蟲相同,由前胸(Prothorax)、中胸(Mesothorax)、和後胸(Metathorax)等三部構成。這三個胸節各有足一對,計6足。翅有2 對,看生中胸背方者稱為前翅(Fore wing),著生後胸背方者稱為後翅(Hind wing)。各胸環節背方的骨片為背板(Tergum),腹面者稱為腹板(Sternum),兩側者則稱為側板(Steuron)。

蜜蜂有2對翅(Wing),從胸部背板向兩側延伸,呈膜質、透明,翅面上佈有許多由氣管特化的翅脈,前翅較大,後翅較小。翅脈分為縱脈(Longitudinal vein)和橫板(Cross vein),又在此兩脈之間有小室形成,稱為翅室(Cell)。縱脈由前方數起計有前緣脈(Costa;C )、亞前緣脈(Sub-costa;Sc)、徑脈(Radius;R)、中脈(Media;M )、肘脈(Cubitus;Cu)、臀脈(Anal;A )等。

飛行時前翅和後翅緊密相連,係以後翅前緣部的翅鉤(Ma-rginal hooks)和前翅的後緣部褶璧(Marginal fold)相連接,使前後翅行動一致,對蜜蜂飛行極為有利。在各胸節側方,各著生足一對,位於前胸耆稱為前足(Fore leg),中胸者稱為中足(Mid leg),後胸者為後足(Hind leg)。每足皆由基節(Coxa)、轉節(Trochanter)、腿節(Fe-mur)、脛節(Tibia)和胕節(Tarsus)等五節組成,末端有爪 (Claw)。

工蜂足的構造為搬運和貯藏花粉的需要,三對足上具有特殊發達且適於採集花粉的器官。蜜蜂前足脛節和第一對胕節間有觸角清潔器(Antenna cleaner)構造,即在脛節下端基部內側半圓形凹陷處生一列細毛,用以清掃附著觸角上的花粉。中足脛節端部生有又長又大的一列刺毛(Spine of tibia),用以撥落足上所攜帶的花粉團在巢片上。後足脛節外側存在數列長而硬的刺毛,供為支持固看花粉團(Pollen ldad)之用,其下部和中央亦有一長刺(Single hair )用作支柱,以防止花粉團滑落,脛節和第一胕節間有關節,且有彎曲部,該處專為製造花粉團塊之用,後足第一節內側密生數列短毛;亦為捻製花粉團時使用。


(三)腹部(Abdomen):
工蜂、蜂王腹部由八節組成,雄蜂則有九節。腹節第一節和胸部緊接,腹部各節均由背板(Tergum)和腹板(Sternum)所成。第1-7腹節側面各生有氣孔(Spiracle)一對,第4-7腹節腹面有蠟腺(Wax gland)能分泌蜜蠟供作造巢原料,表面則形成小蠟片。

工蜂蠟腺最發達,蜂王顯著退化,雄蜂缺如。在腹部第7節背面有臭腺(Scent gland)由大形細胞群所構成。蜜蜂的毒針(Sting)和其他昆蟲的產卵管構造相同,因此雄蜂則不具此種構造。工蜂的毒針為一種自衛用的武器,蜂王具有產卵管專為產卵之用。

內部解剖

蜜蜂內部構造主要部分計有:消化系統(Digestive system)、排泄系統(Excretory system)、循環系統(Circulatory system)、呼吸系統(Respiratory system)、神經系統(Nervous system)、感覺系統(Sensory system)、生殖系統(Reproductivesystem)等。此等器官構造基本上和其他昆蟲相同,惟有蜜蜂的消化器官和生殖器官比較特殊,可能其生態環境及習性有密切關係,變化非常顯著。

(一)消化系統(Digestive system)
蜜蜂的消化器官和其他昆蟲類比較,有顯著特異的特徵。尤其囗腔(Mouthcavity)內有特殊構造的瓣狀物和強韌的肌肉,以增加囗腔本身的容積,並能自由調節大小,所以口腔有吸取液體唧筒(Sucking pump)的作用。

口腔後方緊接細長管狀食道(Oesophagus),食道之後由薄膜形成較寬闊的蜜胃(Honey stomach)。在蜜胃最後方具有特殊的瓣狀構造,必要時可阻止花蜜流入小腸,蜜蜂吸食花蜜後,即迅速地送入蜜胃內眝藏,蜜胃盛滿花蜜時,重量約達50毫克。蜜蜂真正的胃位於蜜胃後方即為前腸(Proventriculus)與胃(Stomach);前腸短而狹,胃則寬大。腸分小腸(Intestine)、直腸(Rectum)和最後開囗的肛門 (Anus)為止。

蜜蜂的消化道上連接二種重要器官:其一位於頭部,稱為下咽頭腺(Hypopharyngeal glands),能分泌蜂王乳(Royal jelly)。在胸部前方有胸腺(Thoracic salivry glands),其他則為排泄器官,小腸前方有200餘條馬氏管(Malpighiantuble)。


(二)排泄系統(Secretory system)
蜜蜂主要的排泄器官為馬氏管,馬氏管末端閉塞游離於腹腔中,從血液中吸收尿酸及鹽類,經大腸排出體外。

(三)循環系統(Circulatory system)
蜜蜂的循環系統為簡單的管狀構造,位於腹腔背壁中央腺上,心臟(Heart)部分,為主要的博動器官。由此部向前延伸經胸部而至頭部,為開放式的管狀構造,稱為大動脈(Aorta),血液無色。


(四)呼吸系統 (Respiratory system)
此器官為由膜質管狀構造所形成的氣管系統,形狀很不規則,末端開口於體部壁上稱為氣孔(Spiracle),為體內外空氣的交換通道。


(五)神經系統 (Nervous system)
蜜蜂頭部有腦(Brain),胸部和腹部的各環節腹面有神經球,除觸角和複眼外,有很多發達的感覺器宮(Sensory system)。


(六)感覺系統(Sensory system)
蜜蜂之感覺器官甚為發達,視覺器即為單眼及複眼,對光之感覺與人類視覺不同,蜜蜂只能分辨黃、青、藍及紫外線四種顏色,無法區別橙、黃、綠三色,蜜蜂是紅色盲,蜜蜂這種辨別光線能力乃和自然界花朵顏色相適應,蜜蜂複眼尚能辨識偏光,故當太陽被雲或其他物體遮住時,只要能看到一角藍天,便能由反射的偏光而知太陽的方位。
蜜蜂的觸覺和嗅覺氣器亦極發達,這是由分布全身的感覺毛,及觸角末端鞭節上的許多圓錐形嗅覺器,及板狀嗅覺器所職司。


(七)生殖系統 (Reproductive System)
蜂王和工蜂都是雌性蜂,惟有蜂王的生殖器正常向且最完備。工蜂的產卵管顯著退化。蜂王腹腔大部被卵巢所佔據,卵巢連接一對輸卵管(Oviduct),開囗於總卵管,總卵管的背部有發達的貯精囊(Spermatheca)。
蜂王羽化後10天,交尾飛行1-3次,共與6-10隻雄蜂交配,自雄蜂所接受的精子貯藏在貯精囊中,內藏精子量可高達700萬粒,蜂王生存期間,貯精囊內的精子保有生命力而且活潑,視情況需要可隨時釋放精子到輸卵管中以便卵受精用。所以蜂王交尾完畢立刻開始產卵,以後蜂王不再交尾。而工蜂的貯精囊極度退化,僅留有痕跡,由發達的毐囊代替。



蜜蜂的生態功能

傳授花粉

養蜂過程中除了生產蜂蜜、蜂王乳、花粉等蜂產品外,蜜蜂在訪花採集的過程中,也間接替農作物授粉。因為大多數的農作物、蔬菜、瓜果,均為異花授粉植物,其中部分作物更需要藉助異株授粉或異品種授粉才能正常結果,蜜蜂在這方面確實提供了偉大的貢獻。

植物成長、開花後,成熟的花就會分泌花蜜及散發粉香,藉以吸引授粉昆蟲,產生果實與種子,蜜蜂在採集花蜜及花粉的同時,往往將雄花花藥上的花粉粒,從這一朵花傳遞到另一株雌花柱頭上,就這樣完成了授精的過程;因此,我們說利用蜜蜂來採集並傳遞花粉,即稱為蜜蜂授粉。

事實上,在自然界中默默為植物提供授粉服務的昆蟲除蜜蜂外,還包括蠅類、蝶類、甲蟲類、螞蟻等,蜜蜂只是其中之一罷了。由於蜜蜂的活動力特強,飛行速度快、範圍廣,而且數量龐大,因而成為昆蟲授粉媒介中最重要的一種。
至於蜂類授粉中,根據田間授粉調查發現,除西洋蜂外,還包括胡蜂類、野生蜂(中國蜂)及熊蜂等,目前除西洋蜂為人類大量飼養並提供授粉之外,其餘大部份均為野生(包括中國蜂),受氣候和環境影響因素很大,人類很難加以有效控制利用。


採集花粉

蜜蜂是社會性群體生活的昆蟲,蜜蜂形體適中,全身滿佈絨毛,極易粘附花粉,其腳上有特殊收集花粉器官,如前足的花粉梳和後足的花粉籃,其所攜附的花粉最多,一次採集估計最多可達五百萬粒,再加上牠們敏銳的嗅覺,大大提高了尋找蜜源植物的能力,每箱平均超過兩萬隻以上的龐大蜂群,對大面積農作物的授粉需求確實助益甚大。

當然,蜜蜂在間接完成授粉工作之同時,也為牠們帶來豐厚的採集效益。其中又以工蜂居功厥偉,因為在蜂的世界裡,這些工蜂才是屬於勞苦功高、默默奉獻的一群。工蜂在花穗欉中採集花粉之精華,並暫藏於後足間的花粉籃裡,再帶回蜂巢做為大家的存糧,同時供應蜂王享用,工蜂在世勞碌約一個月後即告往生,留下甜美的蜂蜜與花粉,成為人類坐享漁利的保健聖品,工蜂犧牲自己、照亮別人的精神,焉能不令人敬佩。


採集花蜜

一群群的工蜂每天忙進忙出,除了間接促成授粉、採集花粉的目的外,對人類而言,其最大的功能確是採蜜,坦白說,如果蜜蜂不採蜜,我們大概也不會將它們稱之為「蜜蜂」,而可能改稱為「花蜂」或「粉蜂」了。

其實,工蜂出勤的主要任務,就是採花粉或花蜜,授粉只是間接促成,算是附屬動作吧。絕大多數的植物在開花期,均會分泌微量的花蜜,雖然每一朵花分泌的蜜計不多,但經由工蜂群努力收集,尤期在春天花兒成開時,蜜源比其它季節豐富,因而成了養蜂人採收蜂蜜的最佳時機。

或許有人會問,蜜蜂採收的蜜究竟要供誰食用?是不是專為人類而忙?事實上,對蜜蜂來說,花粉與花蜜都是牠們的主要食物來源,尤其要孝敬蜂巢中等著享受的「老大」蜂后及雄蜂。時序進入秋冬後,蜜源植物逐漸不開花,花粉與花蜜來源減少,即使是春天開花期,若遇上長時間方的下雨,花粉與花蜜遭雨水侵襲流失,此刻,數萬隻蜂群就只能靠蜂巢中的存糧度日。

自從人類懂得坐失漁翁得利的技巧後,開始透過人工飼養蜜蜂的方式,由蜜蜂替人類採花粉與花蜜,春天開花期,將大批蜂箱移往蜜源植物較蜜集的果園中,由蜜蜂馬不停蹄地採蜜,滿足人類的需求。不過,當進入秋冬季節,在蜜源不繼之際,養蜂人還是會以人工蔗糖或果糖回饋給這些勞苦功高的蜜蜂,否則萬一因食物不繼而大量死亡,來年就沒有足夠的「人手」幫人類採蜜了。


蜂群的組織

一個蜂群由三種階級組成,包括一種雌性的蜂王,數十隻或數百隻的雄蜂及二到五萬隻的工蜂。
蜜蜂的家族中,蜂王是唯一真正能生產子代的雌蜂,也是蜂群的大家長,全群之母。其它的工蜂、雄蜂都是牠的子民。所以也有人稱牠為蜂后。早期的人們都誤認牠為雄性,直到十六世紀才發現它是女紅妝。飛舞在田野的小蜜蜂雖也都是雌蜂,但是生殖系統發育不完全,不能生育,產卵管變成螫針。牠們不辭辛勞,終生為族群服務,所以稱為工蜂。雄蜂在蜂群中不容易見到,只有在食物充足、溫度事宜的繁殖季節裡,才會神秘的出現。尤其在四季分明的地區,雄蜂按季節出現的狀況非常明顯。


蜜蜂的發育與壽命

蜜蜂是完全變態的昆蟲,蜜蜂的發育必須經過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時期。
當一顆蜂卵被蜂王產下的一剎那,決定了牠的命運。如果這顆卵產在較大的巢房中,因為蜂王體內的儲精囊(交尾後精子存在蜂王體內,約可存一年)為受擠壓、不放出精子,卵通過產卵管未能授精,就會發育成雄蜂。如果卵產到一般巢房中,巢房較小,蜂王腹部受到擠壓,蜂王的儲精囊放出精子與卵結合,形成授精卵,發育出來的就是工蜂。同樣是授精卵,如果產悼亡台中,將來可發育成新的蜂王。

相同的授精卵,產在不同的防室中,蜜蜂餵的食物也不同。蜂王幼蟲天天可時蜂王乳,工蜂吉雄蜂的幼蟲只能時用三天蜂王乳,第四天改食蜂糧。由於後天食物的營養不同,而使工蜂的生殖腺無法正常發育,最後發育成不同個體,並造成不同階級。這種因營養不同而發育成不同個體的現象,是生物學上一種很特殊的例子。蜜蜂各階級的發育天數都不相同,壽命也有長短之別。

長腳蜂及虎頭蜂是胡蜂家族的成員,兩者均擅長獵食其他昆蟲,以嚼碎的肉泥餵哺巢中的幼蟲。長腳蜂會在野外啃咬樹皮,腐木或落葉,再混合唾液,糊成紙質的開放性窩巢,一般築在草叢,樹叢,或岩壁下方,建築物中也很常見。虎頭蜂的蜂巢材質與長腳蜂類似,但是因族群龐大(數量達五百隻以上),規模大很多,有的直徑甚至可達一公尺,且巢外部有厚壁包裹形成封閉的形式,進出須經過巢門,多半在樹叢或地底築巢,建築物的屋簷下也可找到。


長腳蜂的性情較溫和,虎頭蜂較凶悍。一旦誤闖虎頭蜂巢的勢力範圍(以巢為中心,按照家族規模畫出50-100公尺範圍為警戒區),負責巡邏警衛的前哨蜂會將他們視為來犯的敵人進行攻擊,並招引更多蜂群加入禦敵的行列。此時,若往後退就沒事。若繼續前進,會引來更多守衛蜂,一有激烈動作,如:揮手、奔跑,他們便開始攻擊。所以必須卯足全力奔跑,逃離警戒區一段距離就安全了。特別要注意的是,奔跑時若穿著寬大的衣服,或留著長髮,最好用手按緊,因為虎頭蜂最大的攻擊目標,是產生不正常氣流及明暗度激烈變化的對象。

工蜂在飛行時會整理自己身上的花粉,將這些花粉集中在後足的花粉籃上,花粉籃中央有一根長毛,可固定花粉,它是蜜蜂從田野攜帶花粉回巢的特殊構造。蜜蜂把收集的花粉送入花粉籃是很有趣的動作:先用一側的花粉梳清理花粉後,左右側花粉梳相並合,有花粉一側向上拉,另一側的花粉耙就把花粉刮到同側的花粉籃內,再把花粉籃內的花粉壓緊。蜜蜂回巢後,用中足把花粉籃內的花粉團放入巢房中。巢房中的花粉需要儲存時,蜜蜂用大顎及前足搬動花粉團並壓緊。

蜜蜂工蜂的螫針是產卵管退化形成,位於腹部的末端。平時收於內部,螫人或攻擊時伸出。當螫針刺入人體後,由於兩根針的相互收縮,使螫針慢慢滑入皮膚內。螫針後方連有毒囊,囊內有毒液。剛羽化的年輕蜜蜂毒液較少。螫人後因倒鉤作用,會使螫針連毒囊一并拉出蜜蜂體外,蜜蜂因失去螫針於一兩日死亡。螫針和毒腺留在皮膚上,繼續抽動達30-60分鐘,不斷放出毒液。因此,被蜂螫後應立即把螫針及毒囊用小鉗子拔除或用硬葉片自側面刮除,千萬不要在拔螫針時又把毒液擠入體內。


蜜蜂是一種有用昆蟲,牠們來往花叢中,為植物傳播花粉,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及品質。蜜蜂的產品,如蜂蜜、蜂王乳、蜂花粉等都是價值很高的營養品。因而,人們對於蜜蜂有一種特別的感情。蜂蜜是由蜜蜂採集花蜜,攜回巢房中,經過儲存、釀製、熟化後採出的甜美食物。養蜂者採收蜂蜜的過程,是把存滿蜜的巢脾放於離心機中,利用離心力將蜜於巢脾中分離出,經過濾、濃縮、裝瓶即可上市。蜂蜜因蜂種、蜜源、環境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最主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含少量蔗糖、麥芽糖、樹膠等。

蜜蜂從特定植物的樹皮、樹枝及樹芽上,以口器咬破植物株而使得植物株流出一種樹脂狀物質,接著蜜蜂便以口器配合前足,將樹脂搓揉成小塊狀,再經由中足的傳遞,最後放入後足的花粉籃,攜回蜂巢,交給工蜂加工。工蜂會在樹脂狀物質混入牠的大顎腺分泌物,此分泌物使得樹脂狀物質易與蜂臘、花粉等物質結合而製成蜂膠。蜜蜂利用蜂膠修補巢房、黏固巢框、縮小巢門、封閉病變幼蟲巢房等,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擴散;另外,蜜蜂還會把蜂膠塗佈於幼蟲生長的巢房上,用以抑制病原在巢房中滋生,使幼蟲得以正常地生長。蜜蜂將蜂膠塗在巢內四壁及出入口使蜂巢達到近於完全無菌的狀態以保護蜂卵及幼蜂。

蜂王乳亦稱蜂王漿或蜂皇漿,是蜂房中專為蜂王製造的乳白色食物,由工蜂下咽頭線和大顎腺分泌,用以餵食蜂后成蟲與幼蟲的食物。工蜂與蜂后都是蜜蜂受精卵發育而成,如果幼蟲完全以蜂王乳為食物,則會發育為蜂后;如取食一般的食物,則發育成工蜂。


其他種類介紹:

黃長腳蜂(膜翅目胡蜂科)
特 徵:體長:18-23mm 。體色:鮮黃色。最大特徵:各腳有黑黃相間斑紋。無近似種。
生態習性:除冬季以外,成蟲均可見,生活在低、中海拔山區。習慣築巢於樹叢或建築物屋簷等場所。

棕長腳蜂(膜翅目胡蜂科)
特 徵:體長:22-40mm 。體色:單純紅褐色,有較亮的光澤。本種是台灣體型最大的長腳蜂。
生態習性:除冬季以外,成蟲均可見,生活在低、中海拔山區。個性溫和,不會主動攻擊人。

黃腰虎頭蜂(膜翅目胡蜂科)
特 徵:體長20 –28mm 。腹部前半段鮮黃色,後半段黑色。無近似種。
生態習性:除冬季以外,成蟲出現在平地、低海拔山區,常在住家附近的屋簷或樹叢間築巢。蜂群個性較溫和,若人不騷擾蜂群,很少有主動攻擊性。但由於和人類生活環境關係近,螫人率是所有虎頭蜂中最高的。

蜜蜂(膜翅目蜜蜂科)
特 徵:體長10~20mm。成蜂的體表由數百片幾丁質的硬片構成,硬片上有許多濃密的毛。胸部有細絨毛,腹部多具深色橫紋。觸角呈曲膝狀。蜂王及工蜂體型較瘦,複眼較小成啞鈴狀、在頭的兩側,腹部末端較尖、有螫針。產卵的蜂王腹部約比工蜂長一倍,容易辨認。雄蜂體型較圓胖,複眼較大成半球形,在頭的上方相接,腹部末端較圓有很多毛,沒螫針。
生態習性:是最常見的蜂類。絕大多數由人飼養。目前本省飼養的蜜蜂種類,以義大利蜂為主,少數飼養中國蜂,較不具攻擊性。

中國蜂(膜翅目蜜蜂科)
特 徵:體長13~15mm。頭部、胸部的絨毛是較深的黃褐色,腹部的黑色橫紋較發達。
生態習性:本種屬於台灣既有野生種蜜蜂,生產的蜂蜜被稱為野蜂蜜,活躍於戶外山區,成蟲全年可見。

● 巢房
巢房分為大小兩種,大多數較小的房室,是養育工蜂幼蟲的地方。較大的房室是飼育雄蜂的房室。
● 蜂巢
蜜蜂的巢房是令人驚嘆的神奇天然建築物。巢房是一個個六角形房室。
● 六角結構
蜜蜂是社會性生活的昆蟲,以六角形房室的建築是最常見。
● 王台
蜂王幼蟲居住的房間。
● 分封
當工蜂太多,蜂王所分泌的蜂王質無法傳遍整個蜂群時,便會引起分封。

蜂王:在春天花期前後產卵量最高。
   任務:產卵
   體型:細長而穩重
   功能:可控制工蜂的行為,

雄蜂:完全不事生產,故英文名稱為DRONE,即懶惰之意。
   任務:負責和蜂王交配
   體型:較工蜂大
   功能:除交配繁殖後代外,無特殊貢獻。

工蜂:工蜂的數量決定於蜂群的興盛與否。
   任務:採集食物、防衛蜂巢、清理蜂巢、分泌蜜蠟、修
      築蜂巢、育幼。
   體型:身材最嬌小但身手最矯健。
   功能:除了可以攻擊敵人,遇巢中缺乏食物時會將雄蜂
      趕出巢外。

★ 忠心
小蜜蜂的忠心護主,自不待言。當糧食不足,蜂群有餓死之虞,蜜蜂應付這種危機所採取的步驟,第一是驅逐雄蜂和拖出雄蜂幼蟲,第二是限制蜂皇產蛋,第三是拖出工蜂幼蟲。她們驅逐雄蜂的理由是直接減少糧食消耗。她們拖出雄蜂和工蜂幼蟲的理由是與其見將來的幼蜂因營養不足而呈衰弱現象,無寧現在拋棄,以節省糧食。
最後牠們會以自身分泌營養素,口對口餵食蜂王。至油盡燈枯犧牲自己性命,換取蜂王繼續存活,延續族群任務。養蜂者見過一群蜜蜂全犧牲殆盡,剩下一隻蜂王存活。 (蜜蜂的忠心是人類所不及的)。

★ 友愛
蜜蜂也像人類一樣,創造溫暖,比較容易,而且價廉。但產生清涼,就不簡單,蜜蜂需要巢結成蜂球,消耗若干蜂蜜,熱量就產生出來了。但要她們使巢箱裏面涼爽就不容易了。巢箱裏的溫度超過了攝氏三十六度以上,幼蟲就要受損。蜜蜂要在炎夏維持巢箱內的溫度在攝氏三十六度以下,工蜂不分日齡大小,要無限制的搧風,要無限制的採水回來蒸發,這要消耗大量的糧食和生命力。不管代價是多麼高,蜜蜂決不妥協,堅守其生存界線。

★ 互助
蜂巢門口的守衛蜂當遇到較大的敵害,一隻守衛蜂不足以應付時,這一隻首先發現敵害的守衛蜂絲毫沒有畏縮之態,毅然決然向對方攻擊,同時發出一種驚人之聲和刺鼻的臭味警覺全群戒備。附近守衛蜂最早獲得通知,紛紛加入戰鬥。底板上的守衛蜂衝巢門協同作戰,巢脾上工蜂不分日齡,湧到底板上填補空缺,其餘的工蜂分別保護糧食和蜂皇,這就所謂總動員是也。
如虎頭蜂在攻擊蜜蜂時,蜜蜂發揮團隊精神,以小搏大,全力抵抗,將虎頭蜂包圍著,體溫瞬間上升到四十七度,活活把虎頭蜂悶死,俗稱「烤黃蜂」。

★ 團結
蜂王、雄蜂和工蜂衣其身體的不同秉賦分工合作,以繁衍其種族,工蜂一裀約略依據年齡配合其群當前之需要再分工為餵蟲、守衛、築巢、保溫、通風、清潔、侍王、採集和分封等項,非常團結協調。

★ 合群
一蜂群宛如一國家,內有蜂王、工蜂、雄蜂三階級,並分內勤蜂、外勤蜂,更有守衛蜂,遇有來敵,群起攻擊,攻擊後留下螫刺及毒囊,犧牲小我,保全大我,精神可畏。

★ 勤勞
百花盛開的溫暖季節,工蜂每於清晨,東方魚肚白時,即外出採集,晨起行至群間,已見蜂群一片繁忙,即至夜裡,尚聞蜂群內嗡嗡作響,原來是工蜂白天採集,夜間釀蜜,毫不停息。

==題外話===

只知道老爸把蜂窩、蜂、蜂蛹、幼蟲拿來泡過酒(汗

小時候記憶中,老爸好像喜歡生吃幼蟲的樣子

說什摩有大量的蛋白質?

[ 本文最後由 幻想始作者 於 07-8-21 12:05 PM 編輯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全世界蜜蜂都在減少

蜜蜂減少的現象在全世界都嚴重存在,與2003年相比,亞洲和歐洲2004年的蜂群數量分別減少了27320群和90108群。除中國外,美國、阿根廷、墨西哥、俄羅斯和土耳其等養蜂大國都出現了蜜蜂減少的現象:美國自1994年來,野生蜜蜂減少了95%,人工飼養的蜜蜂減少了50%;法國蜂群數量已經從1994年的150萬群減少到現在的100萬群;1981年,墨西哥發生了壁虱病、蜂蟎等蜜蜂疾病,蜂群數量也大為減少;受國家解體的嚴重影響,曾是世界第一大蜂蜜出口國的俄羅斯,蜂群數量大大下降,其生產的蜂蜜也僅能滿足國內需求,還需少量進口。

生態惡化是根本原因

造成全世界蜜蜂減少的原因很多,其中固然有自然災害、天敵捕食、病害肆虐等自然因素,但蜂群一般尚能承受,保持總數平衡;但人為因素的加入,使蜜蜂不堪忍受,數量大減。種種人為因素包括盲目引進、濫施農藥、人造轉基因作物、電磁波干擾甚至戰爭等。

中國早在1896年就引進了西方蜜蜂,20世紀30年代和60年代又兩次大規模引進西方蜜蜂。由於對物種引進的後果缺乏足夠的科學認識,引進的西方蜜蜂仗著“模子大”,野蠻地盜取中華蜜蜂的蜂蜜,干擾中華蜜蜂的交尾,並帶進了囊狀幼蟲病、成蜂麻痹病等,使原來在中國呈優勢分佈的中華蜜蜂種群數量減少了80%以上,目前飼養的中華蜜蜂不足100萬群,山林中已很難找到野生中華蜜蜂群。這樣的情況在西班牙、阿根廷、墨西哥等國也嚴重存在。

現如今,施用農藥是件太普通的事兒了,樹木花草、瓜果花卉、糧棉作物長蟲了,農藥一噴了事;家禽家畜、各類寵物及居住環境長蟲了,還是農藥一噴了事。化學農藥頻繁使用的結果,是造成包括蜜蜂在內的昆蟲大量死亡。據報導,美國大約有20%的蜂群損失是由農藥直接造成的,我國多處地方因噴灑農藥造成蜜蜂被殺死,最嚴重的蜜蜂損失達90%以上。法國曾因蜜蜂大量死亡而要求禁止使用某品牌的外國化學農藥。

說起轉基因作物,不少專家信誓旦旦地保證其“對人類和生態環境無害”。但據《英國自然雜誌》報導,英國科學家進行了長達5年的全球規模最大的轉基因作物測試,發現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地裏,蝴蝶數量減少了2/3,蜜蜂數量則減少了一半。
存在于大自然中和人工環境中的電磁波,使美國的蜜蜂大受損失,美國媒體對此曾有報導。至於說到戰爭對蜜蜂的損害,有個現成的例子:
上個世紀90年代末發生在科索沃的戰爭結束後,科索沃養蜂人訴苦說,他們飼養的蜜蜂以前性情溫和,專心采蜜,而現在則變得脾氣暴躁和富有攻擊性,有時甚至“六親不認”,對主人也要發起進攻,不少蜜蜂還沒怎麼采蜜,就在攻擊中死去。


沒有蜜蜂將怎樣?

如果沒有了蜜蜂,人類還能存在多久?愛因斯坦曾預言:“如果蜜蜂從世界上消失了,人類也將僅僅剩下4年的光陰!” 因為,在人類所利用的1330種作物中,有1000多種需要蜜蜂授粉。如果蜜蜂太少了,人們將告別多少糧棉、油料、瓜果?
法國《科學與生活》雜誌為此發表文章,標題就是“蜜蜂減少,誘發生態系統劇變”。該文章說,蜂群數量銳減,有可能引發生物鏈斷裂。


專家也說,中華蜜蜂對中國的生態具有平衡的作用,特別是對高寒山區的種群有影響。如果沒有蜜蜂,高寒山區植物的授粉就受影響,由植物種類眾多的雜木林向植物單調的松杉林轉化。植物多樣性的減少,將導致以植物為生存條件的昆蟲種類減少,進一步使鳥類減少等……

據悉,美國養蜂業的首要目的是為農作物授粉,美國農民是花錢請蜂農授粉。1980年,美國公佈的數位顯示,以蜂授粉使農作物增產200億美元。1994年,美國發出授粉蜂短缺,農業將受到嚴重影響的預警。2003年,歐盟投入700萬美元進行蜜蜂基因測序,把蜜蜂作為研究人類免疫、過敏、抗生素的抗性、發育、智力、長壽、遺傳、老化過程、X染色體疾病等有關人類健康問題的重要模式。

人類食物中約1/3是直接和間接來源於昆蟲授粉的植物。蜜蜂是主要授粉昆蟲,占授粉總量的60%以上。
蜜蜂對生態具有平衡作用,特別是對高寒山區的種群有影響。如果沒有蜜蜂,這類植物的受粉就受影響。由於多種原因導致蜜蜂的減少或絕滅,破壞了固有的自然生態體系,使植物多樣性減少,從而影響其他生物種群的變化。如由植物種類眾多的雜木林森林向植物單調的松杉林轉化,導致依靠植物生存的昆蟲種類減少,以及使鳥類減少等,從而引發害蟲大量發生。

近年來,養蜂業依靠的洋槐、野壩子等蜜源植物被大量砍伐,致使原本是大宗商品蜜的蜜種成為稀有蜜種;“銳勁特”等對蜜蜂具有高毒的農藥在大田廣泛使用,致使大量蜜蜂成群死亡。
對此,很多人看到的只是經濟損失,而沒有意識到蜂業的衰退給農業和生態所帶來的災難。專家提醒說,蜜蜂的減少和蜜源植物的大量砍伐已給全世界生態敲響了警鐘。國際頂級刊物《自然》和《科學》相繼報導了類似的消息,當年愛因斯坦關於“蜜蜂減少將誘發生態巨變”的預言今天在一些地方得到印證。


蜂箱(Bee Hive)

現今雖然仍有使用樹段、泥甕、草簍等原始設備飼養蜜蜂以收取蜂蜜,其取蜜方式幾乎全為「毀脾取蜜」。但企業養蜂者皆採用木製蜂箱,此種蜂箱有統一規格,搬運方便,管理容易等優點。

美國養蜂家郎格屈什氏(L. L. Langstroth) 發現蜂巢中蜂蜜的通路,即俗稱之蜂路(Bee space),最適合之間格為3/8吋(9.525毫米),標準蜂箱之制定,便是根據此距離。
普通採用之蜂箱分為單箱式即可加繼箱之多層式,每箱可容十框巢脾。
單巢式蜂箱之前後方箱壁上通常開有可啟閉之通風窗。
製作蜂箱及巢脾之木料,要選用堅固、質輕、充分乾燥者,大多以杉木為宜。

現今雖然仍有使用樹段、泥甕、草簍等原始設備飼養蜜蜂以收取蜂蜜,其取蜜方式幾乎全為「毀脾取蜜」。但企業養蜂者皆採用木製蜂箱,此種蜂箱有統一規格,搬運方便,管理容易等優點。


古代養蜂史

蜜蜂最早的化石紀錄:四千萬年前的【始新世末期】。
蜜蜂成為甜食的最早記載是在舊石器時代,西班牙東部的瓦倫西亞的城市 “Cuevas de La Arana” 岩石洞窟上,就發現了蜜蜂的史蹟。

公元前3100年第一位埃及的法老王用一種虎頭蜂作為下(南)埃及的象徵,並以植物代表上(北)埃及。
關於蜜蜂的古老紀載:聖經舊約出埃及記23章28節:「上帝要打發黃蜂非在你前面,把希未人、迦南人、郝人攆出去」。
最早的養蜂中心,是在炎熱而乾燥的中東國家。
約於紀元前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人們利用陶製的容器養蜂。
紀元前1450年,古埃及和其他地中海國家利用泥土、黏土或其他物質,做成長管型的蜂巢平放著養蜂。
古希臘人用陶製的蜂箱養蜂,為了防熱可能把蜂箱鑲在牆上,或堆積在地上。
古埃及人:以陶瓷做養蜂的容器
歐洲地區:以草繩編織養蜂的容器
亞洲地區:利用木材製養蜂的木筒

中國養蜂史

兩千萬年前就有蜜蜂的記載出現!
西周:蜜蜂一辭最早記載出現於西元前三世紀的「山海經」中,此時蜜蜂多為野生
秦至西漢:人工飼養蜜蜂的開始
東漢:歷史上第一位養蜂專家的出現
西晉至南北朝:最早詳細記述養蜂及誘蜂方法古籍出現---郭璞的「博物志」
唐朝:家庭養蜂業蓬勃發展
宋朝:人工養蜂發展最重要階段,最飼養蜜蜂的興盛期
元朝:專業蜂場的出現
明朝:地方誌中開始記載養蜂情形
清朝:中國第一部養蜂專著出現---郝懿行的「蜂衙小記」
清末民國後:西方蜜蜂及新式養蜂技術引進

台灣養蜂史

台灣最早紀錄的蜜蜂種類是中國蜂,當時稱為野蜂。蜂群是從岩石縫隙或是樹洞捕捉回來,飼養再非常簡單的蜂箱中。
蜂箱用竹片作成,蜂面敷泥土或水泥即可使用,樹幹及其他容器都可當成蜂箱。

20世紀初,在清康熙年間,由呂、賴、林三姓家族最早自大陸引進養蜂方法。1910年,首次引進來自的西方蜂,包括義大利蜂、美國蜂、喀尼阿蘭蜂等。

台灣地處亞熱帶,四季如春,蜜源植物豐富,最理想的蜜蜂生存環境。台灣養蜂的發源地是嘉義關子嶺一帶,分布地區以嘉義、台南、屏東最多。而垂直分布範圍則再海拔一千至四、五千公尺。

1913年的資料記載,蜂蜜佔當時經濟性農產物的第四位,次於竹荀、龍眼、竹紙。
民國38-49年間,因搬運不易、技術不良、食用者少,蜜蜂銷售因難。
民國50-51年間,開始蜂王乳的採收,至55年,蜂王乳開始外銷日本。
民國58年,台灣省養蜂協會正式成立。
根據民國75年台灣省養蜂協會的統計資料,全省養蜂戶約有2000戶,蜂群235,000箱。蜂蜜年產量4230噸,價值新台幣507,600,000元;蜂王乳的年產量199,750公斤,價值新台幣399,500,000元;蜂花粉年產量188,000公斤,價值84,600,000元。不但為農民帶來大筆財富,更為國家爭取可觀外匯。

歐美養蜂史

十七世紀前,人類開始直接從樹洞及岩洞的蜂巢中收取蜂蜜食用,期盼採蜜期的來臨。
十七世紀初至十九世紀中期,因蜜蜂基本知識的研究開始、養蜂技術的改良,蜜蜂始由舊世界傳播到世界各地。
1861年活動式巢脾的蜂箱普遍使用
十七世紀初到1851年間蜜蜂基本知識的重要現(養蜂學發展史)
年代-國別-重要發現
1568-德國-蜜蜂由卵發育為幼蟲,最後成為蜂王
1586-西班牙-蜂王為雌性,會產卵,且為一群之母
1609-英國-蜂群中有雄蜂
1625-義大利-顯微鏡下繪製蜜蜂詳圖
1637-英國-工蜂是雌性
1668-1673-荷蘭-繪製蜂王、雄蜂及工蜂詳圖
1684-德國-工蜂腹部蠟腺分泌蠟片
1717-法國-花的蜜腺生產花蜜
1739-法國-蜜蜂採集蜂膠,及利用芽蟲產生蜜露
1744-德國-蜜蜂的蠟腺及生產蜂蠟的情形
1750-愛爾蘭-蜜蜂採集雄花的花粉傳播到雌蕊,幫助花授粉,蜂王有貯精囊
1771-塞維尼亞-蜂王與雄蜂交尾的紀錄
1788-德國-蜜蜂跳舞傳達訊息
1792-史瓦濟蘭瑞士-工蜂有卵巢會產卵
「盲人蜂農」出版「觀察」一書,為現代蜜蜂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1793-美國-紀錄蜜蜂授粉的功能
1851年後蜜蜂基本知識的重要發現(養蜂學發展史)

年代-國別-重要發現
1851-美國-活動巢脾蜂箱
1857-德國-蜂蠟巢礎
1863-美國-郵寄蜂王
1865-奧地利-離心採蜜機
1870-美國-長距離寄送蜂王,從美國到歐州
1873-美國-滾筒巢礎機
1875-美國-噴煙器
1879-美國-論斤售蜂,為包裏蜂的前身
1883-美國-蜂王銷售商業化
1889-美國-人工王台育王
1891-美國-脫蜂器 [採蜜用]
1892-美國-有效控制分封
1895-美國-蜜蜂用於作物授粉
1920-美國-巢礎中埋鋼絲
1926-美國-蜂王人工授精成功


食用蜂蜜:

蜂蜜依季節分有重陽節至過年間採集的冬蜜,及年後至端午節前夕採集的春蜜2種,冬蜜量少容易結晶且品質也沒有春蜜好,大多作為中醫師的藥引。春天萬物盛開的季節,依蜜源的不同分為:龍眼蜜、荔枝、柑桔、百花蜜等、以龍眼及荔枝蜜產量最大,但荔枝蜜容易結晶以往消費者誤以為會產生結晶的蜂蜜品質不良,故市場上購買意願不高百花蜜大約在夏末為多,目前市場上可見的多為龍眼蜜及柑桔蜜,辨識方法大同小異龍眼蜜成琥珀色、質地滑潤、香味濃郁,一台巾約250~300元。柑桔蜜由文旦、柳丁、椪柑、金柑花採集而來,成淺琥珀色,芳香味甜微酸,一台斤約200~250元。

辨識:

(透明度):純正蜂蜜會有些許混濁,手指放在瓶身後會不清五指加糖則較為清澈透明

(氣泡):純正蜂蜜在相對溼度為百分之58,可以維持蜂蜜含水量百分之20的標準,但通常空氣中的溼度都會高於百分之58,蜂蜜會吸附空氣中水分,開始發酵所以表面會有些許細緻的氣泡加糖蜜表面不會自然生成氣泡,若經搖晃多也只會有空氣易破泡。
蜂蜜沖泡冷開水並搖晃後,表面會有氣泡且呈現些許混濁狀,加糖的清澈透明。

(結晶):蜂蜜含天然的葡萄糖和水分,在13~14度間容易產生細緻成乳白色的結晶。
可將蜂蜜放冰箱約1個月,若產生結晶,就是真蜜,而加糖蜂蜜的果糖及糖漿中的葡萄糖含量不足以結晶,低溫冷藏也不會有結晶

(氣味):沖泡60度以上的熱水,蜂蜜中的活性酵素會是放開,喝來會香甜帶酸。

(保存):因含水分低,不易壞,未開封可保存2年,開封後將瓶蓋鎖盡量在1個月內飲用完。
勿放於pe塑膠品製品,因其酸性會與容器產生化學變化。

蜂蜜的成份

蜂蜜是營養豐富,芳香甜美的天然食品,除水分外,主要以糖類為主、並含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及酵素類等。糖類佔蜂蜜總量70~80%,主要以果、葡萄糖為主,佔總糖類的80~90%,此外尚含少量的麥芽糖、蔗糖、廿露糖等。

礦物質平均含量為0.04%~0.06%主要以鉀、鈣、鐵、鈉、錳、矽等鹽類,被認為是鹼性食物,其中鉀含量最多約250ppm以上;維生素含量低而種類多,如維生素B1、B2、B6、C、H、K等;氨基酸含10餘種;酵素種類多,主要有澱粉X、轉化X、過氧化氫X、磷酸酯X、葡萄糖氧化X、酯X等,這些酵素都是在釀蜜過程中,由腺體分泌加入的,是天然食物中素含量最多的一種,酵素是幫助人體消化、吸收和一系列物質代謝及化學變化的促進物。

乙醯膽鹼每100公克蜂蜜約含有1,200~1,500微克,有振奮精神、消除疲勞的功效。此外還有含有生物激素、葉綠素的衍生物、葉黃素等。

蜂蜜基本成分含量

項目 龍眼蜜 荔枝蜜
水分% 18.9 18.6
灰分% 0.3 0.3

粗脂肪% 未能檢出 未能檢出
粗蛋白質% 0.3 0.3

粗纖維% 未能檢出 未能檢出
碳水化合物% 80.5 80.8
熱量Kcal1/100g 323 324
鈉mg/100g 1.0 0.7

註:不同採收地區及次數之成分略有差異,本表僅供參考。

中華民國

成份 甲級 乙級
水分(%) <=20 <=23
還原糖(%) >=70 >=60
蔗糖(%) <=1 <=5
灰分(%) <=0.4 <=0.6
酸度megH/1000g <=30 <=40
澱粉X值(diastase)(單位) >=8 <=3
羥甲基糠醛(HMF)ppm  <=30 <=40


蜂蜜養生保健功效

用蜂子製造的藥片,可促進食慾、鎮靜安定、消除關節炎症、加強造血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並對放射療法和化學療法引起的白血球減少症有恢復功能。

「神農本草經」中將蜂子列為上品:「蜂幼蟲氣味甘平,微寒無毒,主治頭痛,除蠹毒,補虛嬴傷中,久服令人光澤、好顏色不老」。

梁代「名醫別錄」中亦有「將蜂子酒漬後敷面令人悅白」的記載。

宋朝蘇頌的「圖經本草」中記載:今處處有之,及蜜蜂子也。再蜜脾中如蠶蛹而白色,嶺南人取頭足未成者炒食之。唐朝劉恂的「蛉表錄異」中也提到取食蜂子的方法。非洲、亞洲及美洲都有用煙燻走蜜蜂後,採收蜂蜜及其幼蟲取食的記載。

中國很早就把蜂蜜用來作食品和藥用,<神農本草經>:把蜜列為有益於人的上品:<本草綱目>記載:其入藥功能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能調和百藥而與落草同功。<羅氏會約醫鏡>記載:調榮衛,解諸毒,安五臟,和百藥,止咳,止痢,通大便秘,除火傷,止心腹允內瘡諸痛<雷以炮制藥性解>也記載:主益氣補中,潤燥解毒,卻邪空經,養脾氣。 

除心煩,通便秘,解虛熱,療心痛,稅顏色,和百藥,除眾病。

綜合而言,中醫認為蜂蜜具有:補脾腎、潤腸、潤肺、解毒、殺菌防腐等功效,主治脾胃虛弱、病後體虛、腸燥便祕、口乾咽燥、乾咳無痰、脘腹疼痛、解烏頭中毒等。

用蜂蜜來治病的民間偏方很多,今介紹以下幾種供參考:
(1)潤腸通便:用蜂蜜30克、精鹽1-3克,加涼開水調服,每天早晚一次,有潤腸通便之效果。
(2)胃病(泛酸、瘍、飢飽皆痛):每晨空腹服蜂蜜20克或丹參15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煎汁沖蜂蜜服。
(3)虛火咳嗽:大梨一個,蜂蜜20克,梨挖洞去核,裝蜂蜜,加蓋蒸熟睡前食用,連續數次有效。
(4) 高血壓、神經衰弱:空腹時,用溫往進沖蜂宓20克,每日2次,長期服用有效。
(5) 心臟病:冠狀動脈硬化、肝藏病:每日服蜂蜜2-3次,每次至少2-3匙勺。
(6) 寧心安神:用蜂蜜30克,炒棗仁15克,分二次沖水飲用,可治心慌、失眠、多夢,如再加五味子9克、柏子仁9克還可增強記憶力,改善健忘。

[ 本文最後由 幻想始作者 於 07-8-13 11:30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蜂蜜食用方法

蜂蜜是含果糖和葡萄糖的高糖度液,每天的食用量一般約在100公克,最多不可超過150公克,以免超過機體的耐糖量,如用於治療,每天可分早、中、晚三次食用,每次20~30公克,可將蜂蜜用涼或溫開水直接稀釋後飲用,也可作為京糖替代品加入牛奶、果汁、茶汁、豆漿、酒等,也可滴加在水果上,或將蜂蜜及結晶蜂蜜真接塗抹麵包、餅乾、鏝頭,也可將蜂蜜經發酵釀造成蜜酒、蜜醋飲用,以下介紹三種蜂產品混合使用保健的食用方式供參考:

1.蜂蜜檸檬:將蜂蜜加冷開水稀釋約12-15倍,加入少許皮新鮮切片檸檬浸泡,放入冰箱隨時取用,對解渴、消除疲勞、養顏美容、預防感冒、增強免疫功能有幫助。

2.蜂蜜花粉:每天早晨調一杯蜂蜜汁(約250~300),內加入約5公克的花粉,放數分鐘後攪散飲用,也可以上列的比例一次調配1,500ml存放冰箱內,隨時或每天飲用,對養顏美容、潤腸通便改善便秘均有幫助,也能補充一天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成份。

3.蜂蜜王漿:每天早晨調一杯蜂蜜汁(約250~300ml ),加入3-5公克蜂王漿(約一茶匙),混合拌勻後喝下,對消除疲勞,養顏美容、增強免疫功能等有幫助,也可照蜂蜜花粉之調配方式,先調配好放入冰箱保存,每天或隨時取用,一次調配量以一週內可用完為原則。
 


蜂王漿來源及特性

蜂王漿又名蜂皇漿,簡稱王漿,俗稱蜂王乳,是11~21日齡青年工蜂發達的下咽頭腺和大顎腺所分泌,蜂王漿為乳白色或淡黃色,半透明微黏稠的漿狀物,有特殊香味,味酸澀辛略甜,主要為蜂王的終身食物及養育工蜂幼蟲,由於蜂王與工蜂都是由同一受精卵發育而來,而蜂王終身食用王漿其壽命比工蜂長達10倍以上,且蜂王每日能產下2,000粒卵,其總卵重幾乎與蜂王體重相近,可見蜂王漿是多麼神奇的物質,蜂群自然情形下當王台杯內有幼蟲時,工蜂便會分泌蜂王漿去餵食蜂王幼蟲,因此只要在仿照自然王台大小作成的塑料王杯(王台)內,即可誘使工蜂在王杯內分泌蜂王漿,待移蟲後三日,杯內王漿達到最高量(約250mg~450mg)時,即可採收,先用攝子小心將幼蟲夾出,再用竹片來挖取杯內的王漿,也可以採用機器採收增加工作效率,一般一群一次可放入60~100個人造王杯,一次能產漿30~50公克,一年平均便可生產2.4~4公斤王漿,產量不高。


蜂王漿的成分

蜂王漿的化學成分極為復雜,新鮮蜂王漿含水65-68%、蛋白質11-14%、脂類6%、碳水化合物14-17%、灰分1%、未確定物質3%,一般成分含量。

王漿中的蛋白質約占乾物重的50%,其中2/3為白蛋白(清蛋白),45%為球蛋白,此和人類血液中的清球蛋白的比值大致相似,目前已知王漿中含多種活性蛋白質,主要:有活性多、類胰島素、球蛋白和X類四種。王漿中氨基酸約佔乾物重的0.8%、相當鮮王漿的0.28%、已測出至少含有18種氨基酸,有8種是人體必需氨基酸,主要種類依次為脯氨酸55%、賴氨酸25%、谷氨酸7%、精氨酸4%等。

王漿中含大量水溶性維生素,以B1、B2、B6、B12等B族含量最多,其中以B1含量最豐富,亦含一定量脂性維性素A、D、E及菸鹼酸、泛酸、生物素、股醇、乙醯鹼等。維生素B族可促進體內蛋白質、脂肪、醣類等三大營養素的消化和吸收,所以有輔素的功能,維生素B1對人體疲勞、倦怠、睡眼障礙、肌肉痙戀、神經痛等有明顯的功效,維生素B2對促進發育、強壯身體、防止研老有直接作用,與碳水化物、脂肪及氨基酸的代謝有切關係,全部的磷酸和核酸等的結合活性也與維生素B2有關。


菸鹼酸是兩種輔X的成分,對保護皮膚、造血機能及治療神經炎症有效,乙醯膽鹼是王漿中的活性物質,是天然食品中含量最高的一種,主要以乙醯膽的形式存在,在體內可直接被吸收利用,是記憶和神經信息傳達的支柱,和腦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的提高和改有種要作用。


蜂王漿基本成分含量

項目 含量

水分% 66.4

灰分% 1.1

粗脂肪% 2.4

粗蛋白質% 13.5

粗纖維% 0.3

碳水化合物% 16.3

熱量Kcal1/100g 13.1

鈉mg/100g

I註:不同季節及蜜源之成分略有差別,本表僅供參考。


有機酸中主要是脂肪酸,至少含有26種游離脂肪酸,其中有一種特殊有機酸,稱為10-羥基-2-癸烯酸((E)-10hydroxy-2-decenoic acid),又稱王漿酸,簡稱癸烯酸(10-HDA),天然食物中只在蜂王漿內發現,是一種非常穩定的物質,具有抗菌和抑製腫瘤細胞生長的效果。

此外王漿尚有數種具生物活性的類腮腺激素 (PArotin)及類固醇激素,類腮腺激素含量多,是人體唾液腺重要成分,具有活化皮膚、肌肉、軟骨組織的功能,可預止赦化及血管疾病;類固醇激素主要有:17-羥固醇、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這些激素都是人體生理代謝不可少的物質,它可隨時提供及補充體內激素的來源,但含量輕微,不必擔心會造成超量的副作用。


蜂王漿養生保健功效

(一)增強抵抗力及免疫功能

王漿可以增強體質,抵抗外界不良環境的侵襲和提高適應惡劣環境的能力,減少對機體所造成的損害。餵食王漿可明顯提高老鼠的耐游泳能力,及在缺氧情形下存活的較久,也能提高老鼠在40度C高溫及0度C寒冷環境中的適應能力,鼠體解剖上,發現血液中的巨噬細胞,其吞噬能力增加一倍以上,顯非王漿能明顯提高非特異性的免疫功能;試驗表明,王漿可使老年小鼠臟形成體及恢復血球細胞數。

(二)促進組織再生能力

在生活中常感覺年輕時對病後的恢復及傷口的愈合能力比年紀大時快,此被認為與組織的再生能力有很大關係,目前發現食用王漿可使血中紅血球增加,衷老的細胞被新生的細胞所替代。將大白鼠肝藏組織部分除後餵食王漿,發現體重及血清蛋白均較對照(未除者)增加,肝功能亦較佳,切片檢查肝細胞再生明顯,另將大白鼠的一側腎組織切除亦有再生現象,這表明蜂王漿能促水組織細胞的再生及細胞的新陳代謝。

(三)預防癌症及抗腫瘤

加拿大Townsend博士將王漿注紙於有癌細胞的老鼠內,發現體內的癌細胞被抑製,而未注射王漿的鼠體,不久即因硉細胞蔓而死亡,認靈其中的癸烯酸可抑製癌細胞的生長發育,同時服用王漿對癌症患者的紅血球、血紅素、血小板均有曾加趨勢,倦怠感、食慾不振等症狀亦有明顯改善。

(四)對內分泌的影響

1.促性腺激素的作用:王漿對內分泌有明顯影響,具有多種激素生物效應,同時也能使機體各懂機能維持平衡狀態,雌雄小白鼠皮下注射王漿連續五天,可促進卵泡的成熟,並增加卵巢及精囊的重量。也可使失去產蛋能力的老母恢復生蛋。

2.降低血糖:試驗證明王漿能降低糖連病高血糖及代謝性高血糖,此可能王漿中含有少量胰島素樣類成份,可降低血糖所致。

(五)對心血管的影響

以王漿(0.1-1mg/kg)靜脈注射貓、狗、鼠等實驗動物,能立即使血壓下降,普很快得以恢復正常,其作用方式與乙醯膽鹼的降壓模式相島,故初步認為降壓作用與類似乙膽鹼樣物質所致。根據試驗,長期食用王漿(10mg/kg),可防止實驗動物的動脈粥樣硬化損害的發展,可降低血脂、血膽固醇,並對冠心病也有預防作用。

(六)抗衷老作用

蜂王與工蜂壽命相差甚多主要在於取食王漿的緣故,顯示王漿具有延年長壽的功效,餵食王漿的果蠅也能延長壽斂,而人體的衷老主要因是細胞再生能力下降和活細胞數目減少所致,而蜂王漿有促進組織再生的能力,研老和受損的組織細胞靈新的細胞所替代,而恢復功能,達到延緩衷老之功效,王漿具有活化人體間腦細胞的能力,可延緩老化並可減少更年期障礙發生。近代研究發現王漿中含有醣蛋白質(Apicine),分子量約35萬單位,佔水性蛋白質約50%,能顯著促進人類細胞的增殖及延緩細胞的老化死亡,顯示蜂王漿有抗衷老及延年長壽是有根據的。王漿中也含超氧化物岐化X(SOD),含量約為0.403ng/g,SOD是體內主要自由基清除劑,可補充人體研老時體內SOD 的下降,而達到抗衷老。

(七)消炎抗菌作用

王漿的消帶抗菌作用是明顯的,可明顯抑制大腸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芽胞桿菌等的生長。

綜合以上資料王漿對機體的作用主要有P:降低肇壓、血脂、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血糖,增強記憶能力、促進造血機能、詰整內分泌和代、延衰老、增強組織再生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預防感冒、癌症、肝炎、神經衰弱、增強組織再生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預防感冒、癌症肝炎、神經衰弱、失眠、更年期障礙等。由於它是蜂王唯一的食物,使蜂王如此神奇的活力,勘稱最珍貴的帝王食品,由於生產技術的改進及蜂種的改良使產量提高,才能讓人類來享用,目前的售價已大眾化,不妨多加利用,使您能健康長壽和擁有蜂王般的活力。


蜂王漿食用方法與保存

新鮮王漿因營養豐富而多樣,常溫下放置極易變質,故必需保存在冰箱因冷凍庫內,食用時取出挖一小塊,含在口中,為了完全吸收,最好在早晨空腹和晚上臨前食用,每次3-5公克,食用方式以舌下吸收方式最佳,即將王漿置於舌下或含在口中5-10分鐘,待完全溶化後和口中分泌的唾液緩緩一起吞下。由於王漿有澀辛刺激味,如口味不能接受時,可在溶化後加入少許(約1/3至1/4)的蜂蜜攪拌混合後再冷凍食用。另市面上也有以除陳乾燥方式的濃縮粉膠囊及錠劑,方便外出攜帶及食用。


表演特技

┌穿蜂衣┘是把蜜蜂當衣服穿在身上,基本原理是利用蜜蜂戀王的習性,把蜜蜂引誘到身上。

穿蜂衣要選擇晴朗的天氣,一批熟練的助手,調整好蜜蜂的蜂群,管理蜜蜂的基本工具,萬全的緊急處理準備,再來就是調適心情,立正站好準備穿蜂衣了。

「幽王籠」

先將蜂王從蜂群中捉出,裝在小的「幽王籠」裡,掛在頸上。接著將一箱一箱的蜜蜂刷到空箱中,然後就把蜜蜂往表演者身上倒。蜜蜂先是滿天飛舞,滿地爬行,然後就循著蜂王所發出的分泌物「費洛蒙」往表演者身上停駐。

刺激騷動

眼睛的眨動、鼻子的呼吸,嘴巴發癢所引起的的任何騷動都會刺激蜜蜂。蜜蜂互相推擠時有時候也會伸出螫針,把毒針刺到表演著的皮膚去,助手要馬上把蜂螫拔去,用煙燻蜜蜂。

萬頭鑽動

蜜蜂如千軍萬馬、萬頭鑽動、挺拔前進、聲勢驚人,這時是對表演者最大的考驗。

蜜蜂爬到身上的感覺熱熱、麻麻、酥酥、癢癢的,表演者絕對不能動、搖,更不可打噴嚏,稍一不慎就要挨蜂螫了。


蜜蜂是怎麼知道哪兒有花蜜的呢?你知道這個小秘密嗎?

蜜蜂王國中的“偵察兵”出去採花蜜以前,先由幾隻“偵察兵”飛出去尋找哪兒有花。如果它們發現了花叢,就急忙飛回來用舞蹈向大家報告消息。

(一)它們跳圓圈舞,就是告訴大家離不遠的地方有花叢。

(二)它們跳“8”字擺尾舞,就是告訴大家花叢離家很遠。

(三)它們跳舞時頭向上,就是告訴大家要朝著太陽的方向飛。

(四)它們跳舞時頭向下,就是告訴大家要朝背著太陽的方向飛。

以上這些舞蹈方式就是蜜蜂的語言。

小蜜蜂得到了“偵察兵”報告的消息,就知道哪兒有花蜜了。


轉載於: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50500052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43001928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7041603054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51104427

內容整理:自己

基本資料已補完

[ 本文最後由 幻想始作者 於 07-8-13 11:40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小幻~~辛苦了~
話說我很怕蜜蜂地說=.=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8 17:19 , Processed in 0.02792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