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最後由 kevin.chang 於 11-2-14 22:00 編輯
此功法的核心在「念」;功能獨特,被稱為「密中之特」
此功法是古代相傳的佛家之法,其所用術語和名詞,除可用現代語言所能代替者已做了更換外,其餘的仍沿用舊的。這是不得已而為之。
除書中的吐吶氣法(一)(二)(三)(四)以外,尚有(五)的「理氣法」,它是吐吶氣法正宗的結尾,但又是「氣可通理全身」的保健醫術。此功法將同以「利已(心中心)」 「利他(心傳心)」為內容的「明心法「編在一起。還有以手印 咒語(特音」 觀想(包括圖或曰譜),三者聯合辨證應用的「三密相應篇」等,將編入「中國禪密氣功全書」內,敬奉參考。
============================我是分隔線====================================
吐吶氣法(一)
訣:渾圓水火一字陰陽氣,排山海,立天地,地動山搖任我意 翻江倒海崑崙臂,指掌氣不息 出入息,法功兩相依
功法分築基法、納氣法,吐氣法
【築基法】 古稱」水火勢」,有靜與動等涵意,是吐納氣法的基礎。氣是物質是能量,有限度,先納(先吸、先接收)繼而後吐(後呼、後發放)是為了無損於己利於人,反之,既有害於己又無益於人,或因微弱無力,時斷時續,滿足不了需要,收不到預期效果,久之,必然要傷己誤人。 納氣是吐氣的前提,納氣必先鬆體(調身),因此,鬆體又是築基功夫的基礎,是基礎的基礎 鬆,是通過意念、呼吸和動作來實現的,操練方法如下: 一、導引動作 1、鬆密處 又稱「酥體」,即放鬆密處,保持一種輕微的「性感」,做到這一點,可以導引全身肌肉和關節鬆散,並可導致精神的安逸,容易入靜和呼吸自然。可「體酥,心融,樂陶陶」 2、三七分力 古稱「三七勢」,即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足尖稍向外撇,全身體重由兩足跟承擔七成,兩腳掌承擔三成,即所謂的「體重落於踵」 3、三點一線 站立時要求天頂、密處和兩腳跟連線的中點,上中下三點垂直一線(坐時天頂與密處兩處的中心點要上下垂直,臥時不限制),以消失腰椎生理性前彎為重點,腋肋空虛,膝關節要不屈、不僵、不直,保持一種滑利感 4、動在脊柱 鬆肩,兩臂自然下垂。由手指和兩腳開始向上和向裡節節蠕動,逐漸波及全身各關節,最後使脊柱前後彎曲呈波浪式蛹動、橫向彎曲呈搖晃式擺動和左右旋轉式扭動或蛹、擺、扭三者混合式蠕動,再過渡到以脊柱為中心軸,帶動全身,即「一種無有不動」 5、全身皆動 在脊柱帶動下,兩臂前平舉、側平舉和下落,交替進行,全身階動,要求「內(內臟器官)外(四肢百骸)相合(齊動)」 以上要求,詳見「築基功」
二、意念活動 集中精神,體察全身關節運動的幅度和力量。留意諸多導引動作中的全身關節,特別是脊柱各椎體是否在鬆在動,是否在一鬆(指密處)無有不鬆(指全身關節和肌肉),一動(指脊柱)無有不動(指全身各部),始終存念於鬆和動的既矛盾又統一之中,既被動分離又主動聯合,既是動靜平分,又在變化萬千,用」意守體內」,專心調動和檢查身軀各部的鬆和動,從而收斂精神,這是調身方法,也是調心方法之一。
三、吐納方法 自然呼吸,或謂「無意息」,「忘息」,即把呼吸忘掉,在自然中形成。
四、要點 1、鬆 身要鬆,特別是鬆密處,在高個過程中貫徹始終,要「念茲、在茲,常惺惺」 2、動 動作緩慢柔和,不停頓不間斷。動是在意的支使下進行,使「心」與身逐漸融化一起。存意於肢體活動,以收斂精神,是訓練入靜的起步功法,特別要注意的是「動中求靜」,動靜兼用,內外相合。 3、息 細心體驗於肢體,必然無意於呼吸,或者會忘掉了呼吸。當然,這時的呼吸會隨著緩慢柔和的導引動作而深勻細長,進而「似有似無」。這是調心、調體、調息三者融會貫通的結果。切忌在動中留念於息。如捨本求末,故意把呼吸拉長、縮短、中間停頓等,均有礙築基。
五、氣感與效應 在鬆的前提下,在動靜結合中,始終一心於身體各部動的形態和鬆的程度,加以平柔舒長的呼吸,體內自會「生氣盎然」。自然先手足後全身產生溫、熱、冷、涼、酸、麻、痛、癢、脹、緊、輕、重、大、小、空、無等氣感。這是氣作用於肌體的良性反應,是「氣在人中」的「內象叢生」。在此階段,要欣然受之,使其繼續生育、成長和壯大,任其充盈、流竄和鼓蕩,久之將蔓延全身,開始生效和受益。
============================我是分隔線====================================
【納氣法】 納氣法有一字勢、陰陽勢、渾圓勢
甲、一字勢 在築基的基礎上,自覺得氣並充盈之後,學練之。 一、導引動作 兩臂由體側平舉(掌心向前),遙視目標(花草樹木、日月星辰或山海天雲等),同時脊柱左右擺動或前後蛹動、兩臂做波浪形合攏,兩掌隨之做對擠(掌心相對)和分離(指尖相對)動作,同時蠕動脊柱(圖89~95)
兩臂也可以上舉過頭(掌心向前)或兩臂前伸平舉(掌心相對),三者輪換交替操練。脊柱或或擺,配合齊動。 以此訓練和加強全身肌肉和關節運動的隨意性、整體性和協調性。
二、意念活動 舉兩臂,兩掌對擠和分離時,始終盯住目標,意想目標及其周圍的「外氣」(物質能)源源不斷自掌心攝入,沿兩臂內側流入腹內,再由腹內經兩腿內側流入地下,接地根,即地之最深處,並且「川流不息」
三、吐納方法 吸氣(納)時有意且長,呼氣(吐)時無意且短。在納氣法中,以吸氣為主。
四、要點: 1、神 注視目標,既要斷屬透視其內部,又要兼顧其外圍,有深度有廣度,要時上、時下、時左、時右、時前、時後地注視目標的各個方面。 2、身 體重落於踵,三七分力,全身一動無有不動,協調一致。 3、意 掌是重要納氣窗品,但需兼顧臂、胸、腹、大腿內側和密處,均在吸吮。 4、氣 體察外氣攝入體內又流入地下的實感 5、息 有意的長吸,外氣可通透全身,無意的短呼,外氣又可川流不息。神(注視目標)、身(導引動作)、意(意念活動)、氣(外氣流入)、息(呼吸方法),五者緊密配合、相互作用,要「以樂之景,及樂之法」,天-人-地,渾圓一體。
五、氣感與效應 手足心、小腹和大腿內側氣感明顯。在不練功時,腳心偶爾或時時、陣陣有溫熱感,密處有輕微電麻感,這是納(補)氣以行(活)血應有的初步效應。
============================我是分隔線==================================== 乙、陰陽勢
一、導引動作 接上勢。左右扭轉身的同時,兩手掌由胯側先後向身後、身側、再向身前劃弧;左右手各3前。最後,收歸胯側(掌心向上。圖96~101)扭動身體時,脊柱稍有蛹動和擺動
二、意念活動 手掌劃弧時,氣由掌入,沿臂的內側,經胸、腹、密處、大腿內側、足心,流入地根,隨著兩掌的連續動作而川流不息。
三、吐納方法 同」一字勢」
四、要點: 1、神 左右扭身時,身轉頭不轉,仍然盯住原目標。 2、身 以脊柱的蛹動或擺動帶動左右扭身和兩掌划動,裡外齊動,一動無有不動。 3、意 不要因導引動作增多,只顧肢體活動,忽略了時時檢查全身鬆和動的綜合性、全面性、整體性 4、氣 同」一字勢」 5、息 吸氣不宜過長,既配合兩掌劃動的次數(8次),又自覺舒適自然。初練時,兩掌向後劃動的次數可左右各1次,逐漸增多。
五、氣感與效應 兩掌划動時,氣由掌入,有實物感。「似花雨,似水流,有味有聲,似穿線,似火團,有形有光。「
六、訣云 「長納短吐長紅水,滔滔向東(向裡)流,流到地祳方到頭,藕斷(改吸為呼時的過渡)絲(氣)尚連,禪足氣走(取於外的效應)」
============================我是分隔線====================================
丙、渾圓勢
一、導引動作 接上勢,收回兩掌,分置於兩腳之上,上下相對(指尖向裡,掌心向下)臂微屈,兩掌輕輕提起,再緩緩下按,以掌心為主,提按3次或6次或9次。最後,兩掌交疊撫於臍下,男左手在裡,女右手在裡,掌心對臍下(圖102~104)
二、意念活動 兩掌上提下按時,瞌目內視手心和足心。兩掌憮於臍下時,內視小腹腔。「耳目並用,察覺內景。」
三、吐納方法 自然呼吸
四、要點 1、兩掌上提下按,要連續做,既不斷力(中間不停頓),又不斷意(始終體察氣感),更不斷氣(始終保持氣感) 2、」察覺內景」,即沿頸椎、胸椎,由上到下巡視各個椎體,通透脊髓,直至腹腔。要耐心等待。直至手足心和全身氣感消失」存神於此,而後與之相亡,神自凝,氣自定,氣自回」 3、」耳目並用」,即」耳聞於內,目凝於中」,以期」攝本歸周」,達得」回陽不漏」之目的,這是操練納氣法和整套吐納氣法完畢後的」收功」方法,是鍛練所得(氣)的儲存功夫,要緩慢、細緻,務求圓滿、順利、徹底、成功。勿忘勿助,既不掉以輕心,又不固執和造作,有道是」弦緩不鳴,弦緊聲絕,緩急得中,諸音普矣」
五、氣感與效應 提按時,手足心有熱、脹或電麻感。內視時,胃腸蠕動增強,有熱感或偶見光團(古視」觀珠」),偶有打嗝或矢氣發生。前者為氣行於內達到四肢未梢的自我感覺;後者,是水(足心、屬腎)火(手心,屬心)相濟,陰陽得調,初步」渾圓歸一」的局部效應。
============================我是分隔線====================================
納氣法運用自如之後,方可學練此部功法。吐氣法有排山勢、立天勢、翻江勢、地動勢、崑崙勢,指掌勢六式。
甲,排山勢 一、導引動作: 先操練築基法,得氣後,橫向擺動脊柱,帶動兩臂由身側平舉與肩同高,男先用左掌向左平推,女先用右掌向右平推,立掌,五指上曉),轉頭,先目視左中指,再視射 遠方目標。然後推右掌(男),先視右中指,再視射遠方目標。 脊柱前後蛹動,兩掌向胸前合攏、對臍,再「合十」,然後指尖向裡轉、下插和下落,再分置於兩腳 之上,手足上下相對(圖105-120)。臂、掌諸動作,均由脊柱帶動和配合進行。
二、意念活動 向橫推掌、目視中指時,氣由地根來,經踵,腰,背、臂,從掌心和中指發出。兩掌對擠,合十轉下插時,氣由天根來,經頭、面、胸、腹、大腿內側、足心直貫地根。
三、吐納方法 兩臂側平舉、兩掌對擠和轉掌下插時吸氣,可短且無意,推掌時呼氣,略長要有意。
四、要點 1、身指尖向裡轉時含胸,下落時要挺胸,以力口強脊柱前後蛹動和吸氣。平推掌,柔中有剛,嚴肅認真,有排山倒海之意。下插時,純柔無剛,輕意粗獷,用好三七分力。 2、息呼吸的長短,要因人而異,逐步延長呼氣,以舒適自然為原則,不強求統一,不做模式規定。 利用手足相對這個暫緩時間,來調整呼吸,兩掌可 做上提下按動作,也可上提時吸氣,下按時呼氣,呼與吸長短相等,連續上提下按幾次,進行調整,直至呼吸恢復常態後,再連續練下次的平推、下插等導引動作和長呼短吸的吐納運動。或者過渡到下項功法的學練。
五、氣感與效應 向橫推掌時,手心和中指有跳動或熱、脹,麻等氣感,並有阻力。合攏、對擠和下插時,有阻力,由面、胸、腹,大腿內側至足心,有熱流或氣體感。這是氣可吐於外,又可納入內,內外相合,共有往來的實感,是吐故納新,內外氣通透全身的結果和效應。
============================我是分隔線====================================
乙,立天勢
一、導引動作 接上勢。橫向擺動脊柱帶動兩臂由身側舉至頭上,兩掌上推(十指相對,掌心向上),目視手背。接著,目視前方,脊柱前後蛹動,兩肘相合,兩手背相對,下落,經面部至胸前,再指尖向裡轉和下落,兩掌再分置於兩腳之上(圖121-127)
二、意念活動 向上推掌時,視線透過手背,氣沖星斗,按天根。兩臂下落兩掌下插時,又覺透過足心,氣貫井泉,接地根。
三、吐納方法 兩臂側平舉和落臂插掌時,短吸,無意,推掌時,長呼、有意,
四、要點 「呼自地根由踵經背到手,吸白天根由頭經腹到足」,是吐納氣法中基本的氣息運行走向和意念導引方法,是「後取於外」所強調和遵循的重嚴途徑。
五、氣感與效應 兩掌上托和下插,連續操練時,自覺氣來自地根沖上天根和來自天根貫入地根,通透全身,川流不息。 「氣在人中,人在氣中」的實感和「外為我用」的實效,山此愈加明顯。
============================我是分隔線====================================
丙,翻江勢
一、導引動作 接上勢。右轉身,左掌經腹前向右劃弧至頭右側的同時(掌心向下),右掌由下向右再向左前方劃弧至左肩前,兩腳尖隨之向左轉,後腿承擔七分體重。脊柱配合前後蛹動的同時,兩掌隨之提高和向前平推各3次。 體重後移的同時,右轉身抽回右掌(掌心向上)。再左轉身抽回左掌(掌心向上),最後轉向前方,兩掌由腹前劃弧收歸兩腳之上 左轉身操練時,動作與右轉身相同,唯方向、左右相反(圖128-144)。
二、意念活動 兩掌上提前推時,氣自地根出,經踵、背,臂,由兩掌心發氣,直射遠方目標。兩掌回抽時,氣由遠方目標回,經掌、臂、胸、腹、大腿內側、足心,貫入地根。 三、吐納方法 兩掌前推時呼,要長呼,呼盡,兩掌回抽時吸,要短吸,要自然。也可呼吸均長並有意,吐納兼練。
四、要點
1、神身轉頭不轉,吐和納都要盯住原目標。「發至彼,收自彼」。
2、身動作要外柔內剛,綿綿不斷,緩慢進行。
3、息吐和納各自的一套動作與一呼一吸相配合,並要一氣呵成。
五、氣感與效應
發氣直射目標時,雙掌有脈衝或熱、脹或電麻感,儀器測試掌部和掌前可見有某種物質,人體特異功能者也偶有所見。
============================我是分隔線====================================
丁,地動勢:
一,導引動作 接上勢。右轉身,左掌經腹前向右劃弧至頭右側的同時(掌心向下),右掌由下向右再向左劃弧至胸前(掌心向下),兩腿尖隨之左轉,後腿承擔七分體重。 脊柱橫向擺動的同時,兩掌十指隨之橫向左右劃動前掃(指尖向前)。 右轉身抽回右掌(掌心向上),再左轉身抽回左掌,最後身軀轉向前方,兩掌由腹前劃弧收回,落於兩腳之上。左轉身操練,動作與右轉身相同,唯方向、左右相反(圖145-161)。
二,意念活動 參照翻江勢。
三、吐納方法 參照翻江勢。
四,要點 脊柱橫向擺動和十指橫向前掃,兩者要協調齊動,以胯部的橫擺來輔助和加強脊柱運動。
五、氣感與效應 十指左右橫劃前掃時,有電麻感,有時可見掌部和掌前有線或條狀氣體
============================我是分隔線====================================
戍、崑崙勢
一,導引動作 接上勢。面向前方。
1、昆勢
左掌(女右掌)由身側提起向上向前劃弧(掌心向右,指尖向前),再落於身側,同時右掌(女左掌)由身側向後提起,再向 上向前劃弧下落。左右掌先後輪換劃弧各三次(圖162-165)。 2、崙勢 接昆勢,左掌(女右掌)由身側自下向前向上劃弧(掌心向右。指尖向前),再從上收回,經耳側下落至身側,同時右掌(女左掌)由身側自下向前向上劃弧,再從上收回,經耳側下落,左右掌先後輪換劃弧各3次,同時脊柱前後踴動。最後兩掌落於 兩腳之上(圖166~173)
二、意念活動 昆勢,氣由地根出,經踵、背、臂、至五指,遠肘目標,色勢,氣由日際回,經掌、臂、胸、腹、大腿內側、足心,貫入地根。
三、吐納方法昆勢長呼,侖勢長吸,各自一一氣呵成。兩掌落於兩腳之上後,上提下按,調整呼吸。
四、要點 1、身雙膝不斷的微屈微伸,以加強脊柱踴動,膝、脊和臂要聯合齊動。 2、息初練時,手掌向前或向後劃弧,可由一次練起逐漸增多,避免動作過多過速而呼吸困難。 五、氣感與效應 隨著手掌前伸或回收和脊柱踴動,脈衝式收發外氣的氣感明顯,功能日增。
============================我是分隔線====================================
己、指掌勢
一、導引動作 接上勢。右轉身,右腳尖轉向目標,成丁字步。右手由身測經過腹前向左向上劃弧,再經過面部向右劃弧停於右肩前(屈臂、沉肘、指尖向前,指與眼同 高),同時左手由身側向外向上劃弧,經面、胸落於小腹前,掌心向內,離腹半尺(圖174 176)。 再左轉身操練,唯方向、左右相反(圖177-179)。 以上,均需配合脊柱蠕動。
二,意念活動 目視停於右(左)肩前的手指後,再穿過指縫,由掌或指發出,遠射目標。 氣由地根來,意行氣走,川流不息。
三、吐納方法 先自然呼吸靜待全身得氣,運氣於手指和手掌遠射目標時,要長呼短吸。 四,要點 單用手指發氣時,應以中指和食指為主,有所側重。 指掌勢,可單練,但 必須在操練前後力口練納氣法。 長呼短吸是吐(發)氣的激勵功法之一,宜少用和慎用。如不當,古人云:「氣是添年藥,天與之,復可取之」。
五、氣感與效應 目之所至,神有所歸,氣必所至。 指掌勢,針對性和實用性較強,是學練吐納氣法的嚴峻考驗階段。重在息,氣來源於法和功,有法又有功為上乘,願共勉之。
============================我是分隔線====================================
庚、收功
按納氣法中「渾圓勢」的要求操練,重整氣息,培育真元,以利再修煉,再運用(圖180~1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