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洪幫最早由「天地會」、「三合會」、「哥老會」等演化而成。洪幫的祖師,歷來有四種說法。
一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謂「洪幫」,就是以朱元璋的年號「洪武」為記而起的名。
二是洪英。洪英,又名洪盛英,公元1631年(明崇禎四年)進士,為人慷慨好義,精明幹練,在任直隸大同參贊軍機時,有不少豪傑之士慕名而來,投奔其門下。
清軍入主中原後,他積極從事抗請活動,曾與炎武等人共同創建「漢留」組織,企圖推翻清政府。
1645年(清順治二年)5月13日,屢戰屢敗的洪英死於安徽蕪湖的三叉河。
「漢留」衍生發展成「洪幫」,尊洪英為祖師。
三說是鄭成功。1661年(順治十八年)鄭成功收復台灣,為了增強義軍團結,創立「金台山」、「遠論堂」,據說是洪門最早的「山」、「堂」組織。
為了發展反清組織,鄭成功派遣蔡德忠等5人化裝潛入福建九蓮山少林寺為僧,在洪門中被尊稱為「前五祖」,這就是第四種說法,世傳洪門的祖師是和尚。

公元1731年(雍正九年),翰林學士陳近南因反對清帝焚燒少林寺而辭官,在四川組織「漢留」,
後又回到湖北故鄉研究道教,與途中結識的蔡德忠等人在紅花亭同盟結義,由陳近南主香,推舉朱洪竹為盟主,
並以「洪」字為結盟之姓,把「洪」字拆為「三八二十一」作為會中暗號。
這次集會稱為「洪家大會」,「漢留」組織從此演化為洪門團體。

洪門的組織名稱很多。
洪門的每一個團體,各有其山名、堂名、水名、香名,內外口號,還有一首詩。
洪門的組織嚴密,內部規則甚多,有21則、10禁、10刑、18律書、10條、10款、議戒10條等等,稱為「家法」。
違背家法的處罰辦法從處以極刑到三刀六洞、40紅棍等等。

洪門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組織,已形成了全國性的幫會,各種支流很多,但都以「洪門」為正宗,
統一於五字真言的口號下:「明大復興一」(倒過來念即為「一心復大明」)形成一股強大的反清力量。

革命先軀孫中山1893年在美國檀香山參加過洪門組織,並利用洪門組織,廣泛聯絡江湖志士,進行推翻帝制的革命活動。
辛亥革命之後,洪門被反動勢力操縱和利用,日趨沒落。

青幫建於洪幫之後,卻後來居上,發展成舊社會最大的幫會組織。
青幫也叫「家理」,入青幫也叫「在家理」。
「家理」中有一句話:「有理(指家理的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即是說,青幫是社會上、江湖中以及各階層和各行業中的「通行證」。

青派的創建者是清朝雍正初年的翁巖、錢堅和潘清等3人,他們都是江浙人,結拜為異姓兄弟,
利用整頓漕運的機會,聯絡了舊有糧幫和天地會,統一了糧幫組織,並被推為首領,
組成了「安清道友會」,或稱「清幫」「清門」。他們大開香堂,廣收門徒,組織迅速擴大。

洪門成員之間是兄弟相稱,而青幫成員之間則是師徒關係,有一套「論資排輩」制度,以便層層控制,秘密活動。
青幫的幫規比洪幫更加完備,也更複雜。
計有十大幫規、十禁、十戒、孝祖規、學法禮帶、暗語暗號等。幫規及其祖爺,家理的底細,都寫在入幫的小冊子中,稱為「海底」。

清朝滅亡後,青幫迅速超過洪幫,成為遍佈全國各地江湖碼頭的黑社會組織,勢力很大。
解放前的大上海,無論是權傾一時的市長還是有靠山的局長廳長等人,上任之前一定要先拜青幫老頭子。
你膽敢不拜,用不了多久,少則一個星期,多則幾個月,就會被趕出上海灘。
那些達官貴人,軍閥顯要,見了上海青幫頭子黃金榮都要矮三分。
蔣介石再有勢力,到了上海後還必須拜黃金榮為師,當了「委員長」還照例去上海給黃金榮拜壽,足見青幫勢力之大。
新中國成立後,青幫組織才逐漸煙消雲散。

(續待)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洪門與青幫

不看真的蠻難想像的.....
比較耳熟能詳的只有天地會吧=0="

委員長.....我想到宋邵卿的相聲......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洪門與青幫

《何謂洪門》
據說:「洪門就是漢門,因為喪失了中原的土地,所以在「漢」字裡要除去『中土』就成為洪字了。」
另有一說:「因為明太祖年號洪武,所以拿洪字來起名的。」據洪門秘冊所載,洪門真主為朱洪竺,軍師為陳近南,大將為萬雲龍諸人,最初起於福建,以少林寺為主動機關。其初少林寺以武技名於世,清朝康熙皇帝嫉妒他們,命少林寺僧侶遠征西域,後來戰勝回來了,乃借事端戕害功臣鄭君達。又派兵焚燬少林寺,一班寺裡的和尚逃出來的不少。其中有個陳近南遂組織天地會,想培植勢力來謀復仇,曾派遣他的部下五大將蔡德忠、方大洪、馬超興、胡德帝、李式開等設立支會,這
就是所謂「前五祖」。
還有一種說法:「明未崇禎皇帝年間,有山西太平縣人殷洪盛,又名洪英,賢明練達,有義氣,有俠腸。四方豪傑,都慕名來歸。當時稱為集賢館。崇禎皇帝殉國後,滿清的軍隊入關,明朝忠臣史可法在揚州督率軍隊抵抗清軍南下,抵抗不住,史可法為國殉難,殷洪盛又投到明朝將官黃得功那裡。後來黃得功又被清兵打敗,黃自刎殉難。殷洪盛率師繼續和清兵打仗,不能勝,被清兵擊斃,他兒子洪旭,和洪盛的人就到杭州投潞王。那知潞王降了清,洪旭乃再投奔鄭成功。洪盛門人蔡得忠、方大洪、胡德帝、李式開、馬超興等都成了鄭成功的部將,繼續和清兵激戰。當他們在史可法領導下和清兵激戰時,被清兵圍攻甚急,史可法殉國。他們突圍而出,共約今後見到面的時候,應報一『洪』字為暗號,繼續奮鬥,有恢復明朝天下的意義。」
洪門的源流,言人人殊,從來不一致,因為它化名特多,有三點會、三合會、三河會、添弟會、致公堂、或紅幫等等;尚有分支別名,不勝枚舉。
但是一致的對外稱曰《天地會》,對內則稱《洪門》。由於清廷對天地會黨徒的嚴刑究辦,殺戳株連,所以洪門集會方式多用囗頭傳述來秘密結社,對來源出處,難免魯魚豕亥,錯綜雜沓了。
洪門創立時間有許多說法:一說是起於康熙甲寅十三年(1674年)3月25日;一說是雍正甲寅十二年(1734年)七月二十五日。以上是根據倫敦大英博物館所藏抄本西魯敘事。


《洪門傳入南洋》
南洋歷史上是我國南方諸省向海外移民的主要地區之一。在南洋華人社會中的洪門組織在支援祖國的辛亥革命和抗日戰爭中均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在華僑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但是洪門究竟何時傳入南洋,史學界一直是眾說紛紜,爭議較大。主要有三種看法。
第一種看法認為,台灣鄭氏政權衰微後就開始傳入南洋。
許地山提出,「自1681年後百餘年間,實為天地會在南洋最光榮的時代」,「自朱一貴、林爽文在台灣舉義失敗後,天地會勢力反漸南行,蔓延於安南、暹羅、緬甸、婆羅洲、蘇門答臘、爪哇一帶」(《天地會研究》序,商務印書館1940年版第6頁)。
戴魏光則提出,「洪門自根據地台灣失陷以後,會中人相繼南遷,南洋群島,遂時有秘密會黨發現矣」(《洪門史》和平出版社1947年版第150頁)。
查1681年,鄭成功之子鄭經去世,部將馮錫范等縊殺繼立的鄭克塽,擁鄭克塽嗣延平王位。自此之後台灣鄭式政權實際落入馮錫范的手中,內部互相傾軋,開始走向衰敗,1683年清軍攻克台灣、鄭克塽出降。
台灣鄭氏政權衰微後洪門開始傳入南洋說的依據是鄭成功創立天地會說,然而遍查檔案史料和天地會秘密文件均不見鄭成功創立天地會的記載,前提既不存在,立論自難站得住腳。
第二種見解是,1770年廣東梅縣石堡人天地會成員羅芳伯率天地會會眾出國到現在印度尼西亞的加裡曼西部山口洋地方,以洪門名義自稱大哥,建立起蘭芳公司(1777年到1884年),最後被荷蘭殖民主義者消滅(參見陳達《浪跡十年》商務印書館版第46至51頁)。
戴魏光也認為「有史可稽」的「天地會在南洋的活動」始於羅芳伯(《洪門史》第151頁)。
上述天地會成中羅芳伯赴南洋的時間和美洲洪門元老司徒美堂的估計十分接近,司徒美堂認為,「1850年後,美州、擅香山、澳州等地已有洪門。南洋一帶的洪門活動,當比美洲早一百年以上」(《祖國與華僑》下冊第132至133頁)。
照此推算洪門傳入南洋在1750年或者更早一些,距羅芳伯抵達南洋僅僅相差20年或20多年。問題是羅芳伯的蘭芳公司並不具備歃血結盟、異姓結拜兄弟、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等天地會最基本的特性,能否算天地會在南洋的分支尚有爭議。
第三種看法是溫雄飛提出來的。他在《南洋華僑通史》第111頁中說:「18世紀之末一年,即1799年,清嘉慶四年,英屬檳榔嶼政府。已有天地會中人舉事的報告。此為南洋群島最早發現天地會之紀錄也。」
吳玉成在《四邑人出國初探》一文中也談到他「曾在下緬甸苒基埠(與榕城隔鄰)見四邑人所建義興館(三點會)有嘉慶四年(1799年)的匾額」(香港《地平線》總21期第23頁)。
然而無論是官方記錄也好,義興館匾額也好,都只能形成在洪門組織傳入當地並且活動已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並不能表示洪門傳入南洋的確切年代。
綜上所述,天地會傳入南洋最初有二種途徑,一是隨華籍移民入南洋,另一種是天地會遭到清政府鎮壓後許多成員被迫逃亡南洋,如1788年台灣林爽文起義失敗後就有不少天地會會員潛逃至南洋。但由於天地會傳入南洋之初仍處於秘密狀態,又沒有留下多少確切的活動記載,所以它何時傳入南洋仍是一個有待探討的歷史難題。


《孫先生與洪門》
孫中山先生對於洪門也有他的說法,在他所著的《孫文學說》裡面有一段記載,原文如下:
「洪門者,創設於明朝遺老,起於康熙時代。蓋康熙以前,明朝之忠烈士,多欲力圖恢復,誓不臣清,捨生赴義,屢起屢蹶,興虜拚命,然卒不能救明朝之亡。迨至康熙之世,清朝已盛,面明朝之忠烈,變殘廢殆盡。二三遺老,見大勢已去,無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義之根苗,流傳後代,故以反清復明的宗旨,結成團體,以待後有起者可藉為資助也。此殆洪門創設之本意。然其事必當極其秘密,乃可防政府之察覺也。夫政府之爪牙為官吏,而官吏之耳目為士紳,故凡所謂士大夫之類,皆所當忌而須嚴為杜絕者,然後其根株乃能保存,而潛滋暗長於異族專制政府之下。以此條件而立會,將以何道而後可?必也以能全群眾心理之事跡,而傳民族國家之思想。故洪門之拜會,則以演戲為之,蓋此最易動群眾之觀聽也。其傳佈思想,以不平之心,復仇之事以表之,此最易使士大夫聞而生厭遠而避之者也。其固結團體,則以博愛施之,使彼此手足相顧,患難相扶,此最合乎江湖旅客無家遊子之需要也。而終乃傳以民族主義,以期達其反清復明之目的焉。」
孫中山在和保皇黨論戰之後,覺得美洲的華僑比檀香山多。預備赴美洲宣傳革命。他知道美洲華僑力量的偉大,要加入洪門,因此在洪門前輩,孫中山的叔父鐘水養介紹,於1903年冬天,毅然加入了檀香山致公堂。
這天同時拜盟的有六十餘人。就在國安會館(同興公司舉行入盟禮節。並由主盟人封孫中山為「洪棍」,洪門稱「元帥」為「洪棍」。)
據傳當時加入洪門的會員名冊,現保存在檀香山。
孫中山到美國舊金山受到歡迎,當地華僑有90%參加洪門致公堂,總部設在三藩市,各埠設有分堂,主張各不一樣,再有保皇黨的人從中欺騙,幾乎忘了反清復明的本來面目,孫中山有見於此,乃建議舉行洪門總註冊,代致公堂擬定新章程,將反清復明的範圍更加擴大。使洪門無形成了一個革命團體。
當時的洪門致公堂的總註冊和孫中山重訂致公堂新章程,對於美洲華僑革命工作關係極為重大。美洲華僑七萬人共捐贈款項約二十一萬元美金,支持了孫中山先生的國內革命之急需。
華僑對祖國革命,有莫大的貢獻,所以稱為華僑為革命之母。而因為華僑有90%名列洪門會藉,亦可稱洪門為華僑之母。因海外華僑,若無洪門,則華僑民族意識,不能如此堅強。


《洪門對國民革命的貢獻》
洪門對國民革命的貢獻,可以把它分為出錢和出力。出力的是國內的會黨盡力最多,出錢的以國外華僑洪門會員最為踴躍。
孫中山自1894年在廣州發動第一次革命起義,在籌備的時候,就利用會黨的力量為基本幹部,在農村表面是一個振興農業團體,實際上還是做些秘密聯絡三合會志士的工作,多活動在順德、香山、北江和潮汕一帶,有會黨志士陳錦勝、李杞、候艾泉、劉裕、吳子材等積極響應孫中山的革命。
1898年孫中山發動第二次革命起義,又有興中會、三合會、哥老會的志士分赴長江一帶活動,開始參與了中國國民革命運動。
後來黃興、馬福益出力為多。1904年,孫中山赴美國進行革命活動,抵達波士頓時,致公黨的元老司徒美堂發動當地洪門人士熱情接待,並安排孫中山在他家住過一段時間。
1909年,廣州新軍起義失敗後的夏天,孫中山經過日本與黃興等商計捲土重來,急需經費15萬元,10月12日在檳榔嶼開秘密會議,南洋各地的洪門會黨成員也到會參加,得知將策劃在廣州發動起義後,當場認捐八千餘元,幾日內達五六萬元。
後來孫中山曾有一信寫給美洲致公堂同志請籌款以應起義,接信後美洲致公堂立即發動籌募捐款,當時以加拿大華僑最為熱烈(因孫中山在加拿大溫哥華和洪門關係密切),以致公堂的樓房抵押款三萬元,共七萬元匯國內。
當時孫中山看到了海外華僑的力量,曾命美國的同盟會員一律加入致公堂,以便於合作,而利籌餉救國(因入堂手續繁重而難)。
同時,南洋各地也派遣洪門成員到內地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工作。


《海外洪門與中國致公黨》
海外洪門組織自開山立堂的宗旨,是愛國家,愛民族,抵禦外來侵略。
300多年來,他們為了保衛祖國而浴血奮戰,抗禦外侮,產除軍閥,進行鬥爭,進行革命。
1923年10月10日,五洲洪門第三次懇親大會在美國舊金山召開。司徒美堂、黃三德及海外不少洪門團體的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
這次大會著重討論了改堂為堂,成立中國致公黨的問題,所
以實際上了也是第一次正式籌備組黨會議,並通過了《中國致公黨黨綱草案》,會議決定成立中國致公黨籌備委員會。
1925年8月籌備委員會總會又發出《通告全體洪門人士書》,就有關建黨的具體事項,通告了全體洪門人士。
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門第四次懇親大會在舊金山召開。來自美洲各地、香港、澳門
和上海等地的洪門組織代表參加了會議。
大會的主要內容是:決定以洪門致公堂為基礎,組織華僑政黨,定名為中國致公黨;通過《中國致公黨黨綱》;選舉陳炯明(1878-1933)、唐繼堯(1883-1927)為黨的正副主席總理。這一次懇親大會為中國致公黨第一次代表大會。
中國致公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告了中國致公黨的成立,標誌著華僑政治力量的新的崛起。
中國致公黨成立後,在美洲凡是有堂的地方都建立了黨的組織,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致公堂組織也實行改堂為黨,使致公黨的組織遍佈亞洲、美洲等30多個國家,但由於洪門之間有較強的獨立性,改堂為黨的決議,未能在海外各地洪門團體中普遍實行,實際上形成了黨堂並存、堂黨不分的格局。在中國致公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後,又決定存堂保黨,以黨領導堂,這一決定和「一大」相比是很大進步。
「九·一八」事變後,致公黨領導廣大黨員投入了抗日救國鬥爭,譴責蔣介石不抵抗政策,並通過致公堂等洪門團體發動華僑積極支持國內一切抗日救亡運動。
司徒美堂也立即聯合各僑團組織,發動了募捐救國,又親自攜帶僑胞及捐贈物資到上海慰問十九路軍。
1937年「七·七」事變後,司徒美堂以古稀之年,奔赴呼號於美國、加拿大、古巴、秘魯、巴西、巴拿馬等國之間,宣傳抗日救國。
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南下侵略南洋各國,激起東南亞各族人民的憤怒反抗,海外的致公黨(堂)組織也運用各種方式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工作,或組織華僑抗日武裝,參加當地人民的抗日軍。
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的洪門人士許志猛、官文森、陳演生秘密組織發動華僑青年回國參加抗戰。


入我洪門莫通風,兩點暗藏革命宗,三山五嶽齊聚義,誓把清妖一掃空---------致公黨 羅豪才


(編輯)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洪門與青幫

青幫與洪門不同的是,洪門顯於外,而青幫隱於市,青幫原稱「漕幫」,擔負反清復明的應徵運糧工作而設幫,但為防清廷猜忌打壓而改幫名為「安清」,因此青幫成員均自稱作「安清(安親)子弟」

由於清王朝採強烈鎮壓行動,因此青幫成員採師徒制,成員秘而不宣,繼而發展出許多複雜的切口、術語、手勢,青幫之後發展很像一般人觀念中的情報系統,負責情資搜集、暗殺等工作,至今仍是擁有神秘色彩的地下組織。

「青門一條線,洪門一大片」,青幫全盛時期擁有128幫半的雄厚勢力,進入民國時代,僅存江淮泗、興武泗、興武六、嘉白、嘉海衛及三杭等六大聯幫,
由於青幫吸收成員方案都是秘密進行,採師徒制單線經營及即使對家人也不得公開身份的「祖訓」。
一位青幫成員表示,外傳青幫在台灣有20萬人,但實際成員究竟有多少人,因為「上不能稟父母,下不傳妻子」的家規,故僅能用推估來計算;
相較於採兄弟制及可揭示身份的洪門而言,洪門人數較能掌握。

然而青幫算不算黑幫?就某種程度而言,青幫是秘密幫派,在清朝及民國初年,因當時複雜政治環境及使命需求,青幫一度被視為黑道幫派或判亂組織,洩露身份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
但在台灣的青幫,因發展組織受限於幫規,導致青幫已漸無昔日色彩,
和現代幫派動輒圍事、聚眾滋事或為害社會治安相比,青幫有如垂垂老者,亦未出現對社會具有嚴重危害的影響力。


師徒如父子 老爺子輩份高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句話可以形容青幫的組成體系結構,採師徒制的青幫,本命師父就如同父親一般,而徒弟若再收弟子,師父就可升級為「老爺子」的輩份,老爺子在幫內的地位崇高,倫理階級分明。
不過收徒並不容易,入幫(青幫術語稱作進家)者,要經過「記名」、「上小香」、「認家禮」、「上大香」及「開山門」等步驟,歷經長時間的觀察與種種考核,有人長達10年的考核後才准進家,有機會瞭解其中奧秘。

特別有趣的是,由於老爺子如同家中祖父般的地位,因此即使徒子、徒孫事業有成,年紀都已五、六十歲了,均對於老爺子恭敬如儀,而一切吃喝則由老爺子張羅負擔。
此與現今幫派都是由老大吃喝徒弟,或由徒弟供養一切開銷的情況背道而馳。

根據青幫內部的家禮規定,安親子弟之間互以「老大」相稱,不過青幫的「老大」與黑道的老大不同,屬於同班輩的互稱用語,對於師父則要尊稱「師父」、「先生」、「老太爺」、「老爺子」或「老頭子」,師父的妻子稱作「師娘」,其父要尊稱作「師爺」,至於師父的兒子則稱作「小老大」,另家禮也規定,師徒不得對坐。

一位李姓青幫成員說,在一次老爺子宴請同門師兄弟及弟子的餐敘中,依規定在老爺子的對座必須要留一個空位,只有與老爺子同等份量的人才能坐,當時有一位搞不清楚狀況的媒體記者,因晚到而一屁股坐了上去,引起眾怒,嚇得這位年輕記者差點屁滾尿流,後來是因為老爺子趕忙宣稱該記者是他剛認的弟弟,才化解這場危機。


海軍軍系多青幫?情治系統才是主力

坊間流傳因青幫起源於中國河川運輸,故在海軍軍系中多藏有青幫的成員,但根據青幫多位大老指出,在民國時期,基於北伐、對日戰爭的需求,已故軍統局局長戴笠將軍尋求有「上海皇帝」之稱的杜月笙幫助,創建情報網,才將青幫成員大量引入,而後這些青幫成員散落在各軍系及警察系統,逐漸增強勢力,因此海軍體系並非青幫成員較多,而是各軍警系統都有,但還是以軍情局為首的情治系統為主力。

根據青幫「家譜」記載,青幫的輩份可分為前廿四代、後廿四代及績廿四代派等三個輩份接續:

前廿四代依序為清、淨、道、德、文、成、佛、法、仁、倫、智、慧、本、來、自、信、元、明、興、理、大、通、悟、學。

後廿四代為萬、象、皈、依、戒、律、傳、寶、化、渡、心、回、臨、持、廣、泰、普、門、開、放、光、照、乾、坤。

續廿四代為緒、結、昆、計、山、芮、克、勤、宣、華、轉、忱、慶、兆、報、魁、宜、執、應、存、挽、香、同、流。

當前在台灣輩份最高的青幫大老是一位屬於前廿四代「通」字輩,已屆80八十高齡的戴老爺子,其次為「悟」字輩的大老,背景均有軍警身份,而最小輩份者已到了後廿四代的「象」字輩。


國家認同成青幫未來隱憂 大老擔心淪為黑幫

加入青幫有什麼好處?青幫人士至今都認為青幫從古至今都是屬於「愛國組織」,因此青幫成員的任務就是要「捍衛國家」,同門之間要有彼此幫忙解難的義氣,但國家定位當前在台灣的不確定性,也讓青幫內部出現了一些分歧,進而出現部分青幫人士「破壞」了祖訓應保密身份及隱於市的規定,並大張旗鼓的在外開山門收徒。

另讓青幫大老們擔心的是,由於年輕一輩對國家認同、定位與如今已五、六十歲的大老漸有出入,再加上企圖心旺盛,許多青幫大老擔心未來該組織會變質,甚至會淪入黑幫一途。

一位青幫老爺子感歎說,以往進家者都標榜「忠肝義膽」,突顯愛國的心不能動搖,但現在的年輕世代幾乎都不理會了,以往幫規甚嚴,犯了十大戒律,就開香堂處以犯戒者「三刀六眼」的自殘處罰,但時代變了,不能再這樣搞了,犯戒律者就逐出家門,召告同門今後不要再理會這個人就好嚕!

(編輯)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洪門與青幫

閱讀中.........


謝謝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洪門與青幫

洪門與青幫最初的宗旨是反清復明
清朝滅亡後.洪門與青幫存在的意義也就沒有了
如果不改變宗旨的話
恐怕如青幫老爺子說的.淪為黑幫一途
不過洪門與青幫的組織
也可以看出中國人在外來異族統治中國時
中國人的團結精神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洪門與青幫

哇~~~~
真詳細~~~~
那現在黑社會跟青幫洪門不知道還有沒有關係耶@@
 
不斷前進,永不停止。 追吧! 追逐自己的夢。 逐夢踏實!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洪門與青幫

[QUOTE=klm]哇~~~~
真詳細~~~~
那現在黑社會跟青幫洪門不知道還有沒有關係耶@@[/QUOTE]有..因為蔣中正根青幫的黃金榮關係良好 所以當他撤退到台灣時,他的軍隊中有70%的將領都是青幫的人
你知道嗎 之前就曾發生過一個軍長必須對一個上士班長下跪的事情 ,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在青幫的輩分比他高 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是我父親眼所見..話說回來 因為父執輩都是青幫 所以四海竹聯幫等創幫大老在創幫時
還引用部分青幫的堂號職稱跟幫規,包含他們拜的祖師都是同樣的,而洪門因為是反清的 所以常常被清朝追趕的沒地方躲,而英租界的香港想當然爾就是他們最好躲的地方..所以香港的黑幫探其源頭跟洪門都有淵源的喔..
 
蠻喜歡這各版的 一向對歷史十分有興趣 希望這各版能重新喚起大家對歷史的重視並能了解歷史已史為鏡能讓自己不犯前人之失而享幸福美滿的生活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洪門與青幫

[QUOTE=roch11]
洪門與青幫最初的宗旨是反清復明
清朝滅亡後.洪門與青幫存在的意義也就沒有了
如果不改變宗旨的話
恐怕如青幫老爺子說的.淪為黑幫一途
不過洪門與青幫的組織
也可以看出中國人在外來異族統治中國時
中國人的團結精神
[/QUOTE]訂正一下  洪門"反清復明"  青幫" 扶清滅洋"
雖然都是秘密組織但是因宗旨不同而有不同的喔..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22 08:17 , Processed in 0.03762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