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作者:張愛玲
出版社:皇冠
男女主角:曼楨及世鈞
不完全算是純粹的讀書心得,當時因為一些因素,還看了一點其它關於探討這本書的文章,所以內容可能就都會參考一點,寫到這本書裡面的一些寫作手法。
-------------------------------------------------
像半生緣這類作品,我是第一次接觸,看了小說又看了電影後,覺得經歷了兩次複雜的感受。小說的主要內容是曼楨和世鈞的戀愛過程,他們本身是對平凡的戀人,沒有意外的話,理應有美好的結局,但是卻受制於環境,而無法憑藉一己之努力來獲得幸福,其中以曼楨的遭遇最為可憐。在一開頭,就藉由世鈞說出這部小說的結局將不是圓滿的,其實一看到這邊,我就有股衝動想把書閤上,雖說悲劇總是令人印象較深刻,但或許是我本身不太喜歡悲劇,看到後面曼楨悲慘的遭遇時,我總是要停頓一下,閤上書,一段時間後才能再繼續下去。

在情節進行至三分之一時,一連串的變因已暗中開始醞釀,到最後形成曼楨和連帶數人的悲劇一生,到最後看到作者「對命運所作的無可奈何的諷刺」,以及「對人以僅存的空殼,活在如夢似幻的空虛境界中的描寫」。張愛玲借沈世鈞的口吻說「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份。」,這句話讓我覺得非常的蒼涼,裡頭包含了無限感嘆,愛情成了生活的一部份固然是好事,但是我所看到的是一份殘缺的愛情,是一份只能欷噓造化弄人的愛情,似乎一切只能歸咎於命運,命運真的是天注定好的。「生命卻是比死還可怕的,生命可以無限制地發展下去,變得更壞,更壞,比當初想向最不堪的境界還要不堪。」這句話道盡了曼楨的痛苦,其實哪裡只有曼楨感到痛苦呢?世鈞的婚姻依舊不幸福,他和翠芝兩人因為一時的失意和不經心結了婚,兩人明知雙方沒有愛情的存在,但還是後悔不了了,因此這句話正是形容了書中所有悲劇人物的下半輩子。

當然書中主要人物的個性也是帶給他們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世鈞在遇到可能會成為他情敵的人的畏縮不前,只一昧的相信別人所說的,而不會親自求證於曼楨,在小說前半部時他就是因為這樣而想放棄曼楨,在小說後半他另一個更嚴重的錯誤就是相信了曼璐的話,當然其中他自己已先入為主的認為曼楨就是嫁給豫瑾,說到底,他不信任他們的愛情,也不信任曼楨。再來如曼楨,叔惠,翠芝等人依舊有因為他們的個性而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如叔惠,他認為翠芝是他這一生中唯一深得他心的女人,但是他心動卻不去行動,看著許多機會一步步的流失,也終造成了遺憾。

林柏燕曾針對半生緣中「金錢」的影響提出看法:「在整個悲劇裡,張愛玲對於金錢的力量,始終沒有鬆懈。曼璐淪為舞女,為了錢;嫁給鴻才,雖說不貪他的錢,但講的條件,還是錢。鴻才成了暴發戶,曼璐認為不致虧待曼楨,甚至可共享其福,還是錢壯了膽。顧太太對整件事的態度,聽曼璐的安排,更是為了錢。鴻才潦倒知悔,有了錢,又故態復萌,無異金錢萬惡。至於顧嘯桐的姨太太,動手搶錢,其明目張膽,已不在話下。如果說張愛玲對人生有何『透徹觀察』,大概也只限透徹於金錢以及女性太依靠男人生存下的欷噓吧」在我看來,並不是書中所有女性皆要依附男性而生存,至少曼楨是個例外,她自立更生,不願拖累世鈞,這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對於金錢這方面,仔細地想一想後,真覺得金錢是這小說中也不可忽略的一部份,太多太多情節裡提到金錢,而金錢也導致一連串陰錯陽差的事件發生,不斷地造成未來不可挽回的後果,金錢在這部小說中真的是不祥之物,驅使在書中的人們不好的念頭與行動,一步一步地造成悲劇的產生。

另外,「雨」在這部小說中也是一極具象徵的意象,雨在《半生緣》中自成一個結構,它發揮了不固定、豐富、無窮數的作用。雨在書中第一次出現是在曼楨與叔惠和世鈞三人一同去拍照的時候,在這場場景中,雨的另一個作用是埋下伏筆;在世鈞同叔惠回到南京老家時,也遇上一連串因雨的壞天氣,這一次雨景的描寫也曲曲折折地寫出了叔惠和翠芝將來沒有的好結果,在書中很多場景都有雨的出現來作為背景。在書的前半部,雨只限於做伏筆、宿命的烘托,但是在第八章時,豫瑾的出現引起了一陣旋風,世鈞被兩位顧太太冷眼以待,他本來要走了,但是「聽見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一陣狂風,就把兩扇窗戶嘩啦啦吹開了‧‧‧通到隔壁房間的一扇門也給風吹開了,顧太太在那邊說話,一句句聽得很清楚:『要不然她嫁給豫瑾多好哇,你想,那她也用不著那麼累了‧‧‧』」,這話聽在曼璐和世鈞耳裡,都是又驚又氣。在這裡,雨的象徵作用,首先呈現了變調,從外界進入了角色的內心,到了後半部,雨展示了另一個象徵作用,即是單刀直入,赤裸裸的刻畫出女主角曼楨的心路歷程。我認為其實雨是從頭到尾貫串全書的,雨在《半生緣》中是個徹徹底底敗興的不祥之物,正是所謂的天公不做美。張愛玲寫雨,看來是寫實手法,其實大有象徵主義的意思存在。

張子靜在〈我的姊姊張愛玲〉中說:「張愛玲的小說,常是她宣洩苦悶的一種方法,透過這種宣洩,她赤裸裸揭露沒落豪門中的封建生活,怎樣殘酷地扭曲人性,自相殘殺。」雖然我並沒有多加接觸張愛玲其他部小說,但是從半生緣中,我感覺到的是書中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悲哀,「環境」是這部書中唯一且絕對的主宰者,人定不能勝天,就連親姊妹都自相殘殺;王拓早年的看法說道:「張愛玲在這場悲劇中把人性的弱點與外在環境發生的事情,用文字織成了一張緊密的網,將所有人都網罩了進去。」我覺得說的沒錯,一連串悲劇都是由這兩者所聯合造成的。曼楨在跟祝鴻才的婚姻中她其實已算是個活死人了,他倆的婚姻一點沒有融洽、和諧過,就連他倆唯一的孩子身在其中也多是受苦的,在過了十年後,曼楨有一天突然在街上遇到世鈞,一瞬間她的心好像活了過來,但是她卻不敢見他,甚至連仔細的瞧上一眼都不敢,「似喜似悲,一個身體裡就像浮在大海裡似的,也不知道是在什麼地方。」是那樣的虛幻卻又那麼的真實,因為讓曼楨再次感到痛苦,也讓我再次感受到悲哀。這一生,他們就這樣近距離的錯過多少回了?在這裡,或是在曼楨被關的時候,他倆也是隔著一扇窗的錯過了;在電影中,這幕場景是先由世鈞做一段旁白,這跟書中是不同的,書中沒有描述世鈞的想法與感受,但是電影卻讓我更有感觸,電影中有些地方做出來的效果要遠比小說中更讓我來的印象深刻,例如曼楨在被玷污的那天晚上,曼璐在樓梯下往上看,小鳥在身旁飛來飛去的那一幕,就讓我覺得很悽慘,這本書中人物出場較多次的都是一個個受害者,曼璐就一定是壞人嗎?錯了,她其實也是一個受害人,甚至連世鈞與曼楨的母親都是受害者,那麼,誰能夠稱之為兇手呢?恐怕只有命運了。

老實說在看這本書時,我有好幾次想中途罷手,是因為自己不喜歡這種悲慘的情節吧,再加上又看過了電影,當書中的場景一幕幕的化為具體的影像而被眼睛吸收,這些感觸,就由看倌們自己去體會了。


[ 本文最後由 武藤聖 於 06-8-26 03:01 PM 編輯 ]
 
36雨瑤琴巧韻─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天使.魚 這個會員已被刪除
提示: 作者被封鎖或刪除 內容自動遮蔽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12-12 21:33 , Processed in 0.02759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