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陸軍接替AMX-30的新一代戰車研發計畫始於1970年代末期,仍找上西德進行合作,雖然之前兩國在1950年代有合作開發戰車最後卻分道揚鑣的前科(當時雙方最後分別推出豹一與AMX-30)。法國稱此新戰車研發案為拿破崙一世(Napoloon I),西德則稱之為KPI-3。不過歷史再度重演,此項研發案由於意見不合等種種因素於在1982年12月宣告撤銷。而同樣在這段期間內,GIAT也依照AMX-30的基本架構陸續推出AMX-32與AMX-40戰車,不過都未獲法國陸軍採用。「拿破崙一世研」發案告終後,法國決定自立發展新一代的戰車,計畫名稱為發動機導向戰鬥(Engin Principal de Combat,EPC),由GIAT集團負責研發,基本設計在1985年定案,1986年1月正式命名為雷克勒主力戰車,以紀念二次大戰時期首先率軍進入巴黎的法國陸軍名將菲利普.雷克勒(Philippe Francois Marie Leclerc)元帥。雷克勒的第一輛原型車在1989年年底推出,於1990年在聖多利舉行的歐洲陸軍展中首度亮相。法國總共製造了6輛雷克勒原型車進行各項測試,而16輛預量產型則從1991年9月起陸續出廠。與豹二、M-1相同,雷克勒也是一款能同時在火力、機動力與防護力都有出色表現的第一流先進主力戰車,其思想較AMX-30的時代可說是截然不同,當然這是拜科技大幅進步所賜。
副武裝方面,雷克勒擁有一挺12.7mm同軸機槍(本來法國陸軍一向偏好20mm機砲等「重量級」同軸武裝,但為了縮小砲塔構型,只好「屈就」於12.7mm機槍),車上攜有950發12.7mm子彈,而車長與裝填手艙口附近各有一具7.62mm槍架,不過平時只安裝車長用機槍;這兩具槍架的俯仰範圍不大,很難進行防空射擊,主要還是用於壓制地面目標。其實GIAT曾為雷克勒發展了遙控式槍塔,原型車便有裝備,乘員在操作時不用暴露於車外;但是礙於國防預算有限,法國陸軍採購的雷克勒仍使用人力操作的車長機槍,而此種遙控機槍只出現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雷克勒UAE上。除此之外,雷克勒砲塔後段兩側各裝七具新型80mm GALIX多用途拋射器,稱為裝甲車近距離防禦系統(Armoured Vehicle Close Protection,AVCP),能發射煙幕彈、紅外線誘餌、人員殺傷榴彈、人員阻絕地雷等,有效擔負起戰車的近程自衛任務。這些GALIX發射器經過良好的適型安裝設計,均整合於砲塔裝甲之內,受到良好的保護。目前雷克勒的AVCP是由車長操控,未來改良後將與KBCM車載主動防禦系統(詳見下文)結合,在面臨威脅時能自動於第一時間發射。雷克勒的車長席位於主砲後方左側,砲手則位於主砲右側,正好與一般西方戰車相反。
此後GIAT持續精進,推出名為快速導航暨決策支援系統(Fast Information Navigation, Decision and Reporting System,FINDERS)的新型車載戰場管理系統,主要改良項目包括:換裝新的鍵盤式操作介面,操作時更加便利迅速;新增自動與半自動資料處理模式,使各種資訊運用效率提高;擴充新系統介面程式以整合新的裝備,包括DIC戰鬥識別系統、車載主動防禦系統以及Thales研發的戰場敵我識別系統(Battlefield Identification Friend of Foe,BIFF)等。此種改良後的FINDER傳輸能力更強,車長使用鍵盤輸入資訊,再透過標準的PR4G無線電系統就能接上戰術網路,與其他配備FINDER/BMS的車輛或步兵進行資訊交換。FINDER系列首先安裝於1995年售予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雷克勒UAE,稱之為雷克勒戰場管理裝備(Leclerc Battle Management Equipment,LBME)。
根據阿聯雷克勒UAE的操作經驗,GIAT繼續改良FINDER的人體工學、緊致性與操作模式,終於在2002年獲得青睞,正式成為下一代法國陸軍車輛的標準車載戰場管理系統。在這項改良計畫中,安裝FINDER的車輛還會加裝GIAT與EADS Defense Electronics Systems合作研發的熱影像資訊系統(Terminal Information System,TIS),將FINDER與車上的觀測/射控裝備整合,能傳輸包括熱影像資訊在內的多種圖像資訊。其中,用於雷克勒戰車的版本為TIS-ICONE,其餘裝甲車如VBL、VAB、AMX-10RC、VBCI等則使用TIS-V1,兩者主要的差異在於觀測/射控功能。雷克勒的機本通訊系統為兩具Thales的VHF/HF跳頻無線電機。
雷克勒ARV裝甲回收車:此車於1994年推出,任務包括拖救、搶修拋錨在戰場上的雷克勒戰車或其他戰鬥工兵的任務。雷克勒ARV沿用與雷克勒的底盤底盤設計,但車體增長,承載輪增為七對,此外也省略了砲塔。車上的工兵裝備都由萊茵金屬陸地系統部門(Rheinmetall Land System)製造,車頭左側設有一具迴旋範圍達270度的伸縮液壓吊臂,能舉起30ton的物體,故可吊裝雷克勒戰車的動力包件或砲塔總成。車上主絞盤鋼纜長180m,拖曳能力達35ton,輔助絞盤則有1.5ton的拖曳能力。此外,車身前端有一具液壓鏟,能推土構築防禦工事,在使用機械吊臂時則支撐地面以穩定車身。雷克勒ARV的第一個客戶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法國陸軍則打算在雷克勒戰車進行改良、重量增加使現役AMX-30D裝甲回收車無法牽引時,再採購30輛雷克勒ARV來取而代之。
由於法國陸軍預計使用雷克勒至2030年之後,故從2002年起便對雷克勒展開有系統的階段性升級。在2002年,法國陸軍針對現役雷克勒擬定第一階段改良計畫,將持續至2008年,主要是將現役的雷克勒統一提升至Block 2+的水準。此計畫首先改進雷克勒的戰場管理能力與車內滅火系統,其中戰場管理系統的部分乃從2003年起在法國陸軍陣中100輛以上的雷克勒(平均每個戰車排一輛)加裝前述的TIS-ICONE熱影像資訊系統,以數位方式與上級指揮單位的EADS製電腦系統傳輸戰術資料、地圖與作戰指令等,再透過這輛有TIS的戰車與排中其他車輛進行車間資訊傳輸,可增加上級單位與戰車排之間的指揮聯繫效率。在2006年,雷克勒預計完成BIFF敵我識別系統、Isri第二代熱影像儀與輔助防禦系統(Defensive Aids Suite,DAS)的裝設;而2008年的進度則為裝甲升級,以及換裝自動化目標追蹤/瞄準系統以及整合指管通情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