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反潛戰將-四海巡弋的P-3機



  提  要:
一、美國P-3獵戶座是全世界性能最優異的反潛機,由於性能卓越,因此在不同的
需求下發展出多種衍生機型,全方位監控敵蹤,2002年4月1日在中國南海上空與
中國殲八乙擦撞的EP-3E,就是該機衍生的長程電子偵察機。近日報載我國國防部
已啟動「神鷗計畫」,將向美國購買12架P-3B反潛機,性能提昇為更先進的P-3C
,此計畫順利完成後,我國海軍的反潛戰力將大幅躍昇,對中國未來可能的海上
封鎖威脅也有了可觀的反制力量。
二、全世界現役數量最多,性能最佳的海上巡邏機,當屬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
d)的P-3獵戶座(Orion)。獵戶座的原始設計來自洛克希德1950年代的七星式(Ele
ctra)民航機,早在1962年就進入美國海軍服役,且在服役生涯中不斷地改良,因
此外表雖然老舊,內在卻非常現代化。獵戶座的性能及航程均佳,機內空間寬敞
,機翼粗短且具備高昇力,發動機又有足夠的額外推力,因此動作靈活,有著優
異的多用途擴充潛力,故能演進成滿足各種新需求及新任務的飛機,難怪直到今
天,它仍然是許多國家第一線的反潛機、海上巡邏機、及海上偵察機,更是多年
來我國持續向美國爭取軍售的重點項目。

壹、獵戶座的催生
P-3獵戶座的誕生,來自美國海軍為了要取代P-2海王星(Neptune),在1957年提出
新形態規格146(New Type Specification 146),徵求新一代的反潛機。P-2是當
時全球最佳的海上巡邏機及反潛機,裝有最新式的系統及感測器,但由於機體狹
窄,無法增加酬載,缺乏進一步改良的空間。
由於美國海軍規定的設計草案截收時間相當急迫,當時參與競標的洛克希德公司
來不及提出新設計,只好以七星式民航機的機體為基礎,命名為L-185,來競標海
軍的規格。1958年5月8日美國海軍選定洛克希德的設計,並把新飛機暫時命名為
P3V,而洛克希德也將第三架出廠的七星式改裝成飛行驗證機,機尾的磁異偵測器
(Magnetic Anomaly Detector,MAD)和機腹武器艙為實體模型,1958年8月19日試
飛。
L-185後來改裝成正式的YP3V-1原型機,前機身縮短2.1公尺,裝上真正的磁異偵
測器、生產型艾利森(Allison)T-56A-10W渦輪螺旋槳引擎、冷氣空調、代表性空
電及雷達裝備後,1959年11月25日試飛,隨後並製造一批7架讓海軍進行評估,海
軍也迅速發現它許多的優點:機上乘員由7人增加到12人、機內空間寬敞舒適、飛
行速度是P-2的兩倍、飛行高度高、酬載量大、可攜載更多種類型的武器。
1962年8月,美國海軍馬里蘭州派特森河(Patuxent River)基地的VP-8及VP-44反
潛巡邏中隊,接收了數架先導生產型P-3A,正式開啟獵戶座近半個世紀監視海洋
任務的生涯。
1965年P-3B問世,它是P-3A的後續生產型,主要改良為換用推力較大的T-56A-14
渦輪螺旋槳引擎。
1969年P-3C開始服役,主要改良是加裝一套A-NEW資料處理系統,可將所有的反潛
訊息數據資料進行整合、顯示、及傳送,免除例行的手寫紀錄,取代了不少的人
力負荷,機上乘員因而有更多的時間,能進行其他有關戰術方面的決策工作。
1990年4月洛克希德關閉了P-3的生產線,龐代爾(Palmdale)工廠30年的製造生涯
中,共生產了641架的P-3。

貳、美國的獵戶座

P-3C進入美國海軍服役後,為了保持追蹤潛艇的科技優勢,美國海軍不斷地為它
進行性能提昇。1975年美國海軍為31架基本構型的P-3C進行昇級一型(Update I)
性能提昇,主要內容包括:加裝一組新磁鼓(Magnetic Drum),使資料儲存容量增
加7倍、新的多用途電腦語言、亞米茄(Omega)導航裝備、強化指向性聲波頻率分
析紀錄系統(Directional Acoustic Frequency Analysis and Recording)的處理
靈敏度、並在兩座感測器操作台上加裝戰術顯示儀。
1977年後進入生產線的45架P-3C,採用昇級二型(Update II)的標準,加裝紅外線
偵測系統(Infra-Red Detection System)、聲納浮標參考系統(Sonobuoy Refere
nce System )。1977年8月,再加裝魚叉(Harpoon)攻船飛彈射控系統。1981年美
國海軍對36架P-3C進行昇級二點五型(Update II.5)性能提昇,加裝可靠度更佳的
導航暨通訊系統、整合式音聲潛艇通訊資料鏈(IACS)、磁異偵測器補償組配接器
(MAD Compensation Group Adaptor)、標準型機翼派龍、改良式燃油通氣孔、並
以AN/ASH-33數位磁帶系統取代舊有的RD-319磁帶系統。
1984年開始交給美國海軍的最後36架P-3C,為昇級三型(Update Ⅲ)的標準,機上
有全新的整合式反潛系統、聲納浮標處理能量加倍的新IBM音響處理系統、取代指
向性聲波頻率分析紀錄系統的新聲納浮標接收機、改良式動力輔助單元(APU)、高
容量環控系統。1987年美國海軍VP-31反潛中隊18架的舊構型P-3C,以昇級三型器
材包進行修改,通稱為昇級三R型。美國海軍原規劃全軍共138架昇級三型/三R型
P-3C機隊,但由於後來取消了昇級四型(見下文),因此再增加後續109架的規劃數
量,預計到2006年前,全軍將有247架的昇級三型/三R型P-3C。
目前美國海軍現役P-3機僅限P-3C,後備部隊及訓練單位使用的是昇級二型/二點
五型,現役第一線主力是昇級三型。美國海軍曾規劃昇級四型(Update Ⅳ),由波
音防衛暨航太小組(Boeing Defense and Space Group)負責發展,並於1991年12
月進行原型機飛試,但冷戰結束後國防經費大幅縮減,因此美國海軍在1992年10
月14日予以取消。
美國海軍轉而對昇級三型P-3C執行指揮存活性專案(Command Survivability Pro
gram),在機上加裝改良式防禦性輔助裝備。後續又執行了存活率強化專案(Surv
ivability Enhancement Program),以及一系列特定的持續性戰力改良(Continu
ous Capabilities Improvements),這些改良包括:重要電子偵測裝備的性能提
昇,以及加裝一部反相合成孔徑雷達。最近P-3C又執行了反面戰改良專案(Anti-
Surface Warfare Improvement Program),配掛小牛(Maverick)飛彈及遠距攻地
飛彈(Stand Off Land Attack Missile),提昇近海及空對面的戰力。
冷戰結束後,海上反潛任務的重要性隨之大減,但美國海軍並沒有完全放棄反潛
任務,部分P-3C還執行捕熊阱(Beartrap)專案改裝,進一步增強對敵方潛艇定位
、識別、追蹤、甚至接戰的能力,這批改裝的P-3C是美國海軍的反潛主力機隊。
全球使用P-3的國家中,美國擁有的架數最多。美國海軍有12個海上中隊,7個後
備單位,現共擁有約230架的P-3C飛機,以及20多架的EP-3E。另外美國國家海洋
大氣總署(NOAA)有二架,美國海關有16架,代表美國森林服務處(US Forest Ser
vice)的航空聯盟公司(Aero Union Corp.)有8架,而其他國家現役則共約220架。

參、紐澳的獵戶座
澳大利亞在1968年向美國採購10架P-3B,1976年再採購10架P-3C,為了汰除最早
的10架P-3B,1982年又採購10架P-3C,並把1976年所採購的那批P-3C改名為P-3W
,以反映這兩批P-3C間的一些小差異。
澳大利亞汰除的P-3B原本要賣給阿根廷,但因福克蘭群島戰爭而作罷。後來一架
失事,六架賣給葡萄牙,一架賣給紐西蘭,兩架賣給美國海關,被改稱為P-3AEW

澳大利亞在1994年對P-3C和P-3W進行大幅度的性能提昇,賦予電子情蒐的能力,
並延長飛機的服役壽命到2015年。性能提昇的主要內容是:安裝新型高解析度數
位多模式雷達、新型數位式磁異偵測器、新型聲波處理系統、漢尼威爾(Honeywe
ll)環狀雷射陀螺儀/慣性導航系統、部分數位空電。性能提昇後的飛機稱為AP-3
C(A指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另外在1996年接收了美國三架封存的P-3B,並把駕駛艙提昇到P-3C昇級
二點五型的標準,專責飛行訓練,稱為TAP-3,機身內並鋪設地板滑軌,必要時可
執行人員或貨物運輸。
紐西蘭是P-3B的第一個外銷客戶,1966
年向美國採購5架,後來再向澳大利亞購入1架。1981年在參宿七(Rigel)專案下,
這6架P-3B進行大幅度的性能提昇,換裝新雷達、前視紅外線、提昇資料處理及顯
示的能力,改稱為P-3K。1998年這6架服役超過30年的P-3K,在荼隼(Kestrel)專
案下,更新機體內發生疲勞及腐蝕損傷的機翼、水平尾翼、引擎支架…等,以再
延長25年的服役壽命。目前這6架P-3K將再進行戰術系統及通訊/導航系統的性能
提昇。  

[LEFT]圖一 美國海軍P-3C標準武器 – 遠距魚叉反艦飛彈 [/LEFT]


(資料來源:Lockheed P-3 Orion, Air International, July 2003)
[LEFT]圖二  正與美軍潛艇進行任務訓練的美國海軍P-3C [/LEFT]


(資料來源:Lockheed P-3 Orion, Air International, July 2003)
肆、歐洲的獵戶座
挪威很早就有獵戶座,1968年向美國採購5架新的P-3B,1980年再從美國海軍接收
2架二手P-3B。前5架在1989年賣給西班牙,以彌補該國採購P-3C的經費,後兩架
則拆下反潛裝備,但保留紅外線偵測系統、偵察雷達、機艙隔間、座椅滑軌,後
機身安裝一具側視空用雷達或長距離側向照相機,改稱為P-3N,專責海岸防衛隊
護漁及經濟海域巡邏的任務。
挪威另在1989年購入4架P-3C昇級三型新機,並於2001年完成性能提昇改良專案(
Upgrade Improvement Program),在機上安裝新戰術電腦、反相合成孔徑雷達、
電子偵察裝備、以及新的自衛裝備,專責反潛及海上巡邏任務。
西班牙空軍的獵戶座也有悠久的歷史,1973年到1977年間,西班牙接收了7架美國
海軍的P-3A,其中2架和1989年購自挪威的5架P-3B主要負責偵照任務。目前這5架
P-3B正由該國的凱賽航太製造公司(CASA)進行中等程度的性能提昇,安裝包括新
雷達、整合式慣性導航/全球定位系統、電戰裝備、鏈11資料鏈、極高頻通訊系統
…等的全整合式戰術系統(FITS)。第一架已於
2004年初交機,其餘四架分別在2004及
2005年各交機兩架。
葡萄牙在1985年購入澳大利亞的6架P-3B,性能提昇後稱為P-3P,機上混雜了部分
P-3C昇級二型的裝備,如:紅外線偵測系統、反相合成孔徑雷達、電子偵察裝備
、魚叉飛彈射控系統。目前這些飛機正由該國的OGMA飛機維修公司進行新的性能
提昇及延壽計畫,安裝改良式雷達、全球定位系統、雷達警告接收機、飛彈警告
系統、干擾絲散撒器、空對地小牛飛彈射控系統,並將飛機的服役年限延長到20
25年。
希臘原本有意採購多架獵戶座,其中小部分(約8架)執行反潛和海上巡邏任務,其
餘負責人員運輸、傘兵訓練、空中滅火的任務。後來需求減成12架P-3A,6架執行
戰備任務,6架做零件拆用機,採購過渡期間先向美國租用4架P-3B。不過這個想
法很快就改成採購美國封存的6架P-3B,美國另提供4架P-3A當做地面教學及零件
拆用機。P-3A在1995年交機,P-3B則是在1996年5月交機,目前P-3B正規劃進行性
能提昇。
荷蘭原有9架法國達梭(Dassault)生產的大西洋號(Atlantics)反潛機,1984年除
役,由向美國採購的13架P-3C昇級二型取而代之。這批P-3C於1981年交機,先待
在美國訓練荷蘭飛行員,1982年至1984年間返回荷蘭空軍服役,2001年在戰力維
護專案(Capability Upkeep Program)下,13架中的7架安裝新的影像合成孔徑雷
達、衛星通信、電子偵察裝備…等,任務重心由追蹤北大西洋的核子潛艇,轉移
到海岸、海面及地面的偵察;另外6架中的3架負責加勒比海的緝毒及海岸防衛,
3架汰除封存。
在國防經費縮減的壓力下,值勤已逾
20年的P-3C維持費成為荷蘭海軍沉重的負擔,因此荷蘭預定由2005年起予以停飛
,並探詢德、葡兩國的接手意願,日前德、葡已正式通知荷蘭,各自願意承購8架
和5架。

伍、美洲的獵戶座

阿根廷早在1976年就有意採購獵戶座,1982年簽約購買澳大利亞的8架P-3B,但隨
後爆發的福克蘭群島戰爭讓一切歸零。阿根廷最後在1997年獲得了6架美國封存的
P-3B,以汰除舊有的5架L.188海上巡邏機,但仍留下一架L.188電子偵察機繼續服
役。
巴西在2002年向美國採購了12架封存的P-3A,3架當零件拆用機,9架在2003年直
接先交給西班牙的凱賽航太製造公司,進行性能提昇到P-3BR的標準,內容包括:
機體大翻修、更新老舊的結構、加裝新的空電及感測器。第1架完成性能提昇的P
-3BR預定2005年初交回給巴西空軍。
智利在1993年接收了8架美國封存的獵戶座,不過智利要的是海上巡邏機,而這8
架中卻有6架是UP-3A運輸機,另2架是裝備拆得一乾二淨的P-3A。智利把1架P-3A
和1架UP-3A拆解成零件後報廢,2架UP-3A封存,剩下的4架中,1架UP-3A在食人魚
專案(Project Piranha)下,由邁阿密的航太專業服務公司(Aviation Professio
nal Services)改裝成貴賓運輸機,另外3架由紐西蘭航太工程服務公司(Air New
Zealand Engineering Service)進行改裝,安裝規格不詳的新型作戰系統、前視
紅外線、電子偵察裝備,改裝後的機型稱為P-3ACH。
加拿大在1975年選定P-3C,取代該國使用多年的CP-107阿格斯(Argus)海上巡邏機
。加拿大共購買18架P-3C空機,改裝後命名為CP-140曙光女神(Aurora),1982年
正式服役。CP-140的機體雖然是P-3C,內部卻大異其趣,因此有人形容CP-140是
「一架P-3機體內塞進兩架S-3維京人號反潛機」。CP-140的機鼻有一具AN/APS-5
06雷達(原本P-3C是兩具AN/APS-15雷達),機上有加國自製的電子偵察裝備和磁異
偵測器,並重新設計隔間,乘員位置安排成U型,彼此間易於互動。
加拿大擁有全世界最長的海岸線,海上巡邏任務時間超長,因此CP-140的疲勞壽
命消耗得很快,加國原有意再採購6架P-3C,但因冷戰結束國防經費劇減而無功;
想向澳大利亞購買3架P-3B回來改裝,也因花費太貴而作罷。後來加拿大空軍的2
架格魯曼S-2E追蹤者(Tracker)除役,亟需新飛機來擔任護漁和北極區巡邏的任務
,另外也需要教練機來降低CP-140的飛行時數,只好接受洛克希德的建議,在19
92年購入生產線最後3架P-3C,以空機加搜索雷達的構型,交給加拿大的IMP航太
公司(IMP Aerospace Ltd.)改裝成CP-140A牧夫座(Arcturus),擔負海上巡邏、護
漁、搜救、及部分CP-140熟飛訓練的任務。1993年CP-140A正式服役,現計畫在2
004年除役,改裝成地面模擬機。
而服役已逾20年的18架CP-140,現正進行四階段、為期10年的曙光女神漸進式現
代化專案(Aurora Incremental Modernization Project),分階段強化機上的空
電及通訊系統,並以性能提昇將飛機的服役年限延長到2025年。最先完成的兩架
將充做原型機及試飛機,2011年除役當零件拆用機,其餘16架繼續服役。

[LEFT]圖三  P-3C的駕駛艙一覽 [/LEFT]


(資料來源:Lockheed P-3 Orion, Air International, July 2003)

陸、亞洲的獵戶座

伊朗在1975年向美國購買6架標準型的P-3C,改稱為P-3F,整體性能和P-3A/B比較
相近。1979年回教革命後,美國停止了對伊朗的一切軍事援助,伊朗只好採取多
架拼湊及自行試製零件的方式,勉強維持P-3F的正常使用,一般相信它至少有一
架仍在服勤中,但由於維持費奇貴無比,這幾年中將會由伊朗飛機製造企業(Ira
nian Aircraf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取得烏克蘭授權組裝的An-140運輸機
所取代。
日本在1968年進行該國P-2機的更新規劃,1977年8月選定P-3C為該國新世代海上
巡邏機,原本預估需求是45架,但經過四次的修訂後,現在有101架的P-3C。最前
面3架由洛克希德製造,接著5架由洛克希德提供零組件,日本川崎公司組裝,剩
下的105架由川崎製造,最後1架於2000年2月交機。日本的P-3C在生產過程中多次
返廠修改,因此全都是昇級三型的標準。
日本海上自衛隊內多人不喜歡獵戶座,偏愛噴射引擎的機種,因此未來日本的P-
3C不會進行大幅度的性能提昇,直接由噴射機種取代。日本防衛廳在2001年底委
交川崎公司進行P-X機的發展計畫,它是1架用來取代P-3C的四引擎噴射機,需求
數量約為
110架,預定2007年首飛。
P-3C倒數第二次的購案,是1988年巴基斯坦的採購,1990年11月第1架交機,留在
美國VP-30反潛中隊用來訓練巴國空軍飛行員,但由於巴基斯坦拒絕停止發展核子
武器,因此美國終止交機,將飛機封存於亞利桑那州戴維斯夢森(Davis-Monthan
)空軍基地的航太維修與再利用中心(AMARC),直到
1997年才恢復交機。巴國空軍的P-3C混雜著昇級二型和昇級三型的裝備,因此一
般被稱為昇級二點七五型。
洛克希德龐代爾工廠P-3C生產線在
1990年4月關閉,但為了南韓在1990年12月採購的八架P-3C,洛克希德在喬治亞州
瑪莉愛特(Marietta)工廠重開生產線。這批飛機使用新材料、更好的腐蝕防護、
以及最新的生產工藝,正式名稱為P-3C昇級三加型(UpdateⅢ+),機上採用了部分
美國現役P-3C昇級三型上的裝備,包括紅外線偵測系統及魚叉飛彈射控系統,19
95年開始服役。
為了取代24架已屆除役年限的格魯曼S-2E海面偵察巡邏機,在考慮機種共通性及
P-3C生產線已永久關閉的情況下,南韓在
2002年又向美國購買9架封存的P-3B,其中8架正常服勤,一架做零件拆用機。南
韓的P-3C專責反潛任務,海面的巡邏及偵察則交由P-3B負責。
泰國在1992年向美國採購5架封存的P-3A,2架做地面教練機和零件拆用機,3架由
美國海軍依泰國特定需求而改裝,其中2架在機鼻下方裝設紅外線偵測系統、魚叉
飛彈射控系統、新型空電,稱為P-3T;1架保留偵蒐雷達、紅外線偵測系統、電子
反制裝備、戰術電腦…等感測器,但拆除全部的反潛裝備,鋪上座椅滑軌,成為
搜索/運輸兩用機,稱為UP-3T,最近則改名為VP-3T。這3架飛機由1995年開始服
役。

[LEFT]圖四  波音的多用途海上飛機模型 [/LEFT]


(資料來源:Model of a potential Boeing 737 MMA configuration, Jane's All the World's Aircraft, 2003.7.14)
[LEFT]圖五  洛馬的多用途海上飛機外型 [/LEFT]


(資料來源:Lockheed Martin's MMA proposal, Jane's Navy International, 2003.5.13)

柒、獵戶座的老化
美國海軍現役多架P-3C已經逼近結構的疲勞壽限,到2007年及2011年時,將各有
40架及83架必須汰除,除非有替代機種加入,屆時將無法滿足至少需有189架戰備
飛機的最低要求。針對此項顧慮,美國海軍由199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P-3C的結構
強化,在維持飛機復用專案(Sustained Aircraft Recovery Program)下,委由洛
馬(Lockheed Martin Aeronautics Company)執行19架獵戶座的改良及性能提昇。
洛馬因此和沃特飛機公司(Vought Aircraft Industries)簽署協議備忘錄,由該
公司為P-3製造新機翼,估計可讓P-3C的服役壽命再延長25年。沃特已開始籌建生
產線,新的機翼最快可望在2004年出廠。
釜底抽薪之計則是推出新飛機。美國海軍原定以P-7A長程空中反潛機(Long Rang
e Air ASW-Capable Aircraft)取代獵戶座,這是一架全新設計的機體配上昇級四
型的空電,機身、機翼、尾翼都比P-3大一號,外型有稜有角,駕駛艙內有全套的
數位空電,搭載奇異公司效率頗佳的GE-38(T407)渦輪螺旋槳引擎,推動漢米頓公
司(Hamilton)五片槳葉的15WF複材螺旋槳。P-7A的航程遠、續航時間久、酬載多
、但耗油量還比P-3C低25%,原訂由1992年開始為美國海軍生產
125架,1994年開始交機。
不過美國海軍在1990年取消了P-7A的計畫,取而代之的是變動程度較小的P-3H(也
稱為獵戶座第二代),這是在瑪莉愛特生產的P-3C新機體內,裝上昇級四型的空電
,乘員位置安排為密集的U型,可空中加油,具備電子式飛行資訊系統顯示器,以
及防滑複材煞車系統,預定使用奇異(General Electric)的GE-38(T407)或是艾利
森的GMA2100引擎,搭配六槳葉的複材螺旋槳。不過此計畫後來又被多用途海上飛
機(Multi-Mission Maritime Aircraft)所取代。

捌、多用途海上飛機

1997年尾,美國海軍為更換該軍種現役老舊的P-3C、EP-3E、KC-130力士型(Herc
ules)運輸/加油機,進行為期兩年的需求研討。2000年3月美國海軍審查研討結果
後,同年6月以「大範圍海上監視」(Broad Area Maritime Surveillance)為主題
,委請數家飛機製造公司在滿足海軍任務需求的前提下,研究多用途海上飛機的
選擇方案,包括:重新製造P-3C飛機、採用新機體、採用新的飛行平台、或是採
用無人飛機等方案。2002年1月研究結果出爐,建議海軍未來仍需要新的海上飛機
,因為舊設計的P-3C無法滿足多用途海上飛機的性能需求,而無人飛機也無法遂
行海軍所有的任務。
鑒於研究結果顯示發展新飛機勢在必行,美國海軍在2002年9月與波音及洛馬簽訂
先期性組件發展(Component Advanced Development)合約,進行第一階段為期五
個月的概念設計,2003年2月美國海軍由兩家公司提供的多種概念設計中,各挑一
種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為期14個月的後續發展,預定
2004年第二季選出得標廠商,進行新飛機的系統發展驗證(System Development
and Demonstration)以及未來的生產製造。
波音公司的多用途海上飛機以波音737飛機為基礎,由737-800的機翼搭配737-
700的機身,針對海軍的需求加以改良,機翼有外掛點攜帶空對面飛彈,前機身機
腹內為武器艙,機尾貨艙改裝為油箱,機鼻加大以容納搜索雷達,機上並可安裝
全系列的海上偵巡裝備。
洛馬公司的多用途海上飛機仍然以P-3為基礎,基本構型是改良後的P-3C機體搭配
效率更好的普惠(Pratt & Whitney)PW150或艾利森GMA2100渦輪螺旋槳引擎、新型
數位空電、更現代化的空電/任務/電氣/液壓系統,因此整體表現會比P-3C更優異
,更適合海上低空、長時間的巡邏任務。
目前美國海軍P-3的使用率高居不下,海軍擔心在多用途海上飛機尚未服役前,就
會出現嚴重的飛機短缺情況。P-3的原始設計使用壽限為20年或10,000飛行小時,
目前美國海軍已有多架P-3超限使用,為了讓這些飛機能在2020年至2030年間繼續
服勤,飛機結構及系統都陸續回廠進行改良,因此可執行任務的飛機數量將會減
少;另外,這些老舊的P-3維持費越來越昂貴,成為海軍難以承受之重,在這雙重
考慮下,美國海軍希望多用途海上飛機能儘快服役,因此,多用途海上飛機預定
2004年定案,2012年開始服役,被選定的飛機也將是未來全世界P-3使用國家汰換
時的第一選擇。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10 23:25 , Processed in 0.02269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