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德國的紅外線夜視裝備  

轉載:由德國軍事中心同意,經敝人轉載核准。
(內容校字已完成)


從1936年開始,德國通用公司(AEG)被命令開展紅外線夜視裝置的開發研究工作.到1939年,AEG成功的研製出了供Pak35/36式和L45式的37 mm反坦克槍所使用的原型夜視裝置。

到了1942年秋天, 用於Pak40式和L46式的75mm 反戰車炮使用的夜視裝置(帶紅外顯示儀的FG1221型)研製成功,並且該裝置還可以在"貂鼠"2型自行反坦克炮(Marder 2)上裝備.

1943年中期, 通用公司開始嘗試在"豹"式坦克的測距儀和望遠鏡上安裝紅外線夜視裝置 ("賊鷗"型 Nacht Jager ).

當時在"豹"式坦克上安裝和使用的紅外線夜視裝置同時有兩種不同的方案:

方案A -- 代號是"Sperber"(麻雀鷹) :由一個安裝在車頂上的直徑 30 cm 紅外線的探照儀 (有效距離600m) 和只供車長觀察使用的圖像轉換器組成,即 FG1250型.

從 1944年末到1945年三月,在一些 "豹" V 型坦克和"豹"G坦克(以及其他型號的"豹"式坦克) 安裝了FG 1250,以進行進一步測試 。

1945年三月到 1945 年四月間,大約有 50 輛安裝了FG 1250型紅外夜視裝置的"豹" G型坦克( 以及其他型號的"豹"式坦克)在東線和西線上參加了戰鬥,以觀察完整的效果。一般是由裝備紅外線夜視裝置的"豹"式坦克和裝備60厘米紅外探照儀的SdKfz.251/20貓頭鷹式和SdKfz.251/21隼式兩種半履帶車一同行動。

A安裝方案在使用中的表現說明其可以很好的配置在各種裝甲車輛上.

方案B- (這種方案比較複雜)/方案的代號是 "Biwa",

這種方案分別給駕駛員,炮手和車長都各自裝載了30 cm 紅外線探照儀(有效距離 600 m )和圖像轉換器。駕駛員的紅外線探照儀裝在前方車體上,炮手的紅外線的探照儀裝在炮塔防盾上,位於火炮瞄準鏡前方,車長的紅外線探照儀安裝位置則與方案A相同,安裝在車頂上.

"Biwa"也曾在各種型號的"豹"式坦克上進行安裝測試。

據稱這種方案的測試使用是成功的,但是來自東線或西線的戰鬥報告都很少提及這一點.由於缺乏依據,方案B是否存在仍然是值得懷疑的,甚至有人認為"B方案"可能就是虛構的。

有一些作戰單位接收到了裝有紅外裝置的"豹"式坦克. 包括第 116 裝甲師(第 24裝甲團第三連,西線,1944 年夏天),第6SS裝甲集團軍所屬的"豹"式坦克, (匈牙利前線, 1945年上旬) ,以及Muncheberg 師和 Clausewitz師.但是數量並不多,一份由來自第1SS裝甲團(隸屬第1SS裝甲師LSSAH)的一個老兵所寫的作戰報告中指出:在阿登戰事期間 第116 裝甲師只有少量的裝備有紅外線夜視裝置的"豹"坦克投入了戰鬥.

據稱在1945年四月間,裝備了紅外線夜視裝置 (B方案) 的"豹"式坦克加入了Clausewitz師,並且在1945年月中旬在 Uelzen 的附近幾乎殲滅了英國的慧星巡洋坦克的整個排。此外也是在1945年4月 21 日 ,同樣的"豹 "式坦克摧毀了在 威西河- 易北河岸上的一個美國的反坦克陣地。但是這些關於裝備了紅外線夜視裝置(B方案) 的"豹"式坦克的戰鬥報告也並沒有得到證實,甚至也可能是虛構的。

另外,還曾有報告指出一個裝備獵豹坦克殲擊車的單位曾經接收並使用過夜視裝備,這個報告同樣沒有得到證實。






安裝了ZG 1229 Vampir(吸血鬼)紅外夜視裝置的MP44/ StG 44步槍(上)

德國在30年代初開始對夜視裝置這一劃時代科技領域進行了探索,並很快將它應用到戰爭中去。1936年德國武器局試驗六科和AEG公司探討了有關開發供駕駛員使用的偵察、觀瞄光學儀器上的紅外線夜視技術,1942年在「貂鼠II」自行火炮上試驗了紅外線投光器和轉換器。

二戰時德國紅外設備都是基於以下原理而製造出來的:紅外線的反射特性與普通可見光並無不同,而反射回來的紅外光波可以被轉換為可見光。設備基本上有以下兩種:一台帶有濾波裝置的探照燈以發射紅外光線、以及一台將紅外光轉換為可見光的圖像顯示器。每種設備都跟據用途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體積和性能。照射在目標物體上的紅外線反射回來,在陰極放射管的作用下把紅外圖像轉化為肉眼可視圖像。圖像接收裝置的前方通常有類似於擋風玻璃的保護裝置,以免造成機構輕易損壞。跟據紅外設備的不同用途和不同型號,可以添加各類光學設施以進一步提高性能。圖像接收裝置的工作電壓高達17000伏,由HS 5F型高壓變壓器提供能源。一台變壓器可以為幾台不同的圖像接收裝置提供能源,但這時的輸出可能比原來條件下的電壓為高。

夜視裝置從1943年起在法林波斯特坦克軍校做了小規模的試用,得到了部隊一致好評,裝甲兵總監古德裡安命令在新型黑豹坦克上安裝此類裝置。在此要求下,H-蓋特納博士領導武器局試驗八科製成了可以在白天取下的車長夜視裝置,但是這個樣品並不適合黑豹:車長在使用它時必須把腦袋露在指揮塔外邊,而且每次白天都要拆卸則增加工作量。當1944年6月諾曼底戰役爆發後,德軍才發現自己的裝甲集群面對盟國空中打擊毫無辦法。行軍和戰鬥都只有在夜間才有效。基於這一戰場環境,夜視裝置更成為急需品,軍方提出了如下要求:

● 車長能用夜視裝置進行360度偵察
● 車長可通過夜視裝置引導駕駛員夜間行駛
● 夜視裝置必須具有瞄準功能


夜視裝置不只是車長的專利。最近披露的資料證明一些經過改造的黑豹坦克為炮手和駕駛員也配備了夜視裝置,有趣的是它們大多是老舊的D型或A極初期型車輛,因為這些型號有較多的艙蓋和觀察口。在打開駕駛員車體觀察口並取下防彈玻璃後安裝紅外望遠鏡,紅外投光器有時安置在駕駛員左邊,有時兩邊都有;駕駛員可依靠夜視裝置以40~50公里的公路時速夜間行駛,通過螢光屏和1.2倍望遠鏡觀察路面狀況。而炮手的夜視裝置必須安裝在有雙孔式潛望鏡的舊型防盾上,紅外望遠鏡位於右側孔、左側安裝紅外投光器,在白天則拆下投光器利用左側孔正常觀瞄。所有裝夜視裝置的黑豹坦克都改裝了消焰器以便在夜間隱藏尾部排氣消音器。而且乘員們還接到過在棄車時炸毀紅外裝置的命令:第24裝甲團的伯恩哈德先生回憶道:「所有的紅外裝置上都綁著一個手榴彈,引線集中到車長那裡。當他下令棄車時,必須等到最後一個乘員離開車輛後拉響手榴彈炸毀紅外裝置。」這很可能是戰爭即將結束時德國軍方下達的「摧毀一切」命令的一部分。

紅外線缺點

唯一的缺點是紅外線探測距離過短。因此武器局特別使用Sd.Kfz.251半履帶運輸車改造了輔助紅外投光車「貓頭鷹」(UHU,制式編號Sd.Kfz.251/20)。「貓頭鷹」裝備帶有紅外線過濾器的60厘米直徑弧光探照燈與相應的高壓電裝置,等於一個強力紅外投光器。「貓頭鷹」車內的偵察員可以操作投光器進行360度探測,而在行軍的時候可以將它折疊在車內。「貓頭鷹」的投光器為10倍倍率,探照距離達1500米。德軍通常為每5輛夜戰型黑豹配備一輛「貓頭鷹」,通過「貓頭鷹」的原距離探照和夜戰黑豹的紅外轉換器組合使用,可以使黑豹的夜戰距離增進到700米。德軍也計劃用兩個直徑60厘米的500瓦白熾燈作為投光器代替弧光燈,當電壓改為28伏時可達到同樣的探照距離。

為了給夜戰坦克部隊提供防禦,必須由擲彈兵協同作戰-他們同樣裝備帶夜視裝置的MP-44自動步槍。這些擲彈兵乘坐的半履帶運輸車擁有紅外夜視駕駛裝置和裝備紅外裝置的MG-42機槍,被稱為「鷹」(Falke)式運輸車。因此,夜戰黑豹、「貓頭鷹」輔助投光車和乘坐夜戰運輸車的夜戰擲彈兵組成了4位一體的夜戰綜合部隊。AEG公司的車長夜視裝置在戰爭末期已經達到了月產1000具的水平。1944年春天,大約1000套設備交付軍方,但陸軍官員拒絕將其用於實戰!所有的已交付設備都被存放在哈茨山中的一個礦井裡。據說一個總參謀部的將軍曾經說道:「我們不需要這類東西,我們的戰士將以公平的騎士精神贏得這場戰爭」。古德裡安命令將夜戰黑豹部隊集中運用,但是此時德軍坦克零散而且缺乏燃料,結果除了一些零星戰鬥之外並沒有大規模的夜視坦克作戰發生。德國在戰敗時已經建立了60個夜視裝置生產廠,並有600具半成品遺留在生產線上,盟軍在試驗後承認其技術已經成熟並經得起大量投產的考驗。

當然有許多人還是懷疑這種紅外夜視裝置究竟是否用於過實戰,關於這點可以從一些資料裡得到確認。最重要的證據之一來自1957年3月號的《Der deutsche Soldat德國士兵》雜誌,前德國陸軍第24裝甲團第1營的一名坦克修理技師伯恩哈德先生提供了作為目擊者的寶貴陳述。一張由弗蘭茨·施密特先生提供的模糊照片顯示了許多人所不知的細節。還有一本反映在戰爭結束前一個月於德國小鎮維琛所進行血戰的書籍《Der Krieg in der Heimat》也對夜戰裝置在實際戰鬥裡的使用做了詳盡敘述。


夜視裝置雖然在1944年9月下發到部隊使用,卻由於坦克不足或技術故障等原因而從未被大規模使用過。黑豹夜戰部隊的可靠戰鬥記錄亦不多,舉以下幾個例子:

● 德國空軍「赫爾曼-戈林」傘兵裝甲師在1944年11月接收了60輛裝備夜視裝置的黑豹G型坦克,並配備在下屬「戈林」裝甲團第1營(營部4輛,4個連各14輛共56輛)中。但是在投入實戰前,武器局將他們所有的夜視裝置都拆除回收了。

● 1945年初,第24裝甲團第1營((包括第3連在內,起初最少有17輛安裝有紅外夜視系統的黑豹坦克)被派往匈牙利戰線,但和戈林裝甲團一樣,所有的坦克都奉命在離開法林波斯特之前卸下夜視裝置。沒有人知道下達這個命令的原因。

● 1945年3月下旬,為解救在本土魯爾工業區被美軍包圍的裝甲教導師,法林波斯特坦克軍校的師屬預備役部隊被動員起來,徵用軍校裡僅剩的坦克組成了一個小規模的戰鬥群。指揮官為保羅·約瑟夫·舒爾茨少校,此人生於1913年,曾擔任第21裝甲團團長,兩次獲得騎士勳章。1945年4月1日他的戰鬥群編製如下:由他本人指揮5輛有夜視裝置的黑豹G最終型坦克,都是從裝甲驅逐兵實驗連弄來的,而同行的魯道夫·費爾曼中尉則指揮著6輛用新底盤和舊炮塔組合的虎I坦克。在雷登的一起變速機故障使一輛虎I拋錨。只剩10輛坦克的戰鬥群隨即趕往西南。4月7日他們經過寧堡在施多岑瑙和一個裝甲擲彈兵連會合(乘坐2輛半履帶運輸車)。由於有意地進行夜間行軍以躲避盟軍空襲,所以在抵達維薩河西岸的維登施塔爾地區之前一直沒有和盟軍交火。但這也造成了一個有意思的局面:美軍在4月6日就已經渡過維薩河,舒爾茨戰鬥群事實上已經處於美軍後方30公里,並不斷和美軍背道而馳,他們不知道這時候裝甲教導師已經向美第99步兵師投降,還在一直前進。4月9日清晨,舒爾茨少校的5輛夜戰黑豹對維德斯海姆地區的英軍發起攻擊,在英軍頑強的反擊和機械故障之下共有4輛黑豹喪失戰鬥力。到了下午,舒爾茨僅剩的一輛黑豹回到陣地。4月10日,戰鬥群在美軍後方40公里處侵入比克堡的美第5裝甲師戰區,為了躲避美軍,舒爾茨選擇森林和山路行軍,2輛虎I坦克陷入地中,最後那輛夜戰黑豹在托曳虎I時自己也拋錨不起,舒爾茨下令將3輛坦克一起炸毀。

● 組建於1945年3月的「穆欽堡」裝甲師是德國末期比較頑強的一支小部隊,最高統帥部在當月給它的一個裝甲連和一個裝甲擲彈兵連配發紅外線夜視裝置。4月5日,第29裝甲團第1連(連長為拉希姆中尉-Oberlt.Rasim)的10輛黑豹坦克奉命配備了FG1250型夜視裝置。這10輛坦克用於支援原第25裝甲擲彈兵團的一個裝備夜視裝置的連(連長為崔格少尉),該連擁有3輛「貓頭鷹」紅外投光車。在4月初,這個黑豹坦克連參加了一次成功的夜戰。一個例子就是該連的黑豹「211號」(車長霍夫曼技術軍士),該車於1945年4月初參加了柏林西部古紹和希婁地區的戰鬥,其發動機艙上加裝了一塊裝甲柵欄,後面搭載兩名裝備著夜視MP-44自動步槍的裝甲擲彈兵以作夜戰時的近距離防衛。在這次夜戰之後第29裝甲團第1連就再也沒有作為一支整體作戰過。

● 1945年上半年,「克勞塞維茨」裝甲師在法林波斯特地區作戰,奉命打開一條通往哈爾茨山的南去道路。儘管該師擁有「裝甲師」的名號,但實際上坦克很少。兩輛該師的黑豹坦克據稱裝有紅外夜視設備(很可能是雀鷹系統)。一場戰鬥發生在1945年4月21日晚上。「克勞塞維茨」裝甲師的最後10輛坦克在一輛Sd. Kfz. 234/1偵察車的伴隨下出現在美軍位於Weser/Elbe運河邊的一個反坦克陣地附近。美軍裝備的是M2型76毫米反坦克炮。早上2點戰鬥開始,德軍首先攻擊。美軍發出警報後發射了照明彈。第1輛黑豹坦克中彈並翻進了一條溝裡,攻擊被擊退。隨後裝有夜戰黑豹坦克加入了戰鬥。它們捕捉到了反坦克炮的位置,發射了大約20發炮彈。整個陣地被摧毀,美軍炮手和步兵們驚慌失措,轉身就逃。德軍坦克緊跟而來,又在黑夜裡摧毀了一些卡車及其他車輛。

[ 本文最後由 jacklf2004 於 07-7-10 12:32 PM 編輯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12-13 06:20 , Processed in 0.02088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