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波蘭戰役時期的德國裝甲部隊
 
整理蔣晨星
德國軍事中心版權所有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時,陸軍總兵力編為103個師。其中有57個師投入波蘭戰役,33個師部署在德國西部邊界警戒英法聯軍可能採取的軍事行動,另有13個師擔任國防軍總司令部預備隊。國防軍新生力量的機械化部隊編為7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4個機械化步兵師,共計15個師。德軍將當時占陸軍總兵力15%的機械化部隊全部投入東部的波蘭戰場,實質上波蘭戰役期間機械化部隊的比率占總投入兵力的25%強。

裝甲師(Panzer Division)的序列中含第1、第2、第3、第4、第5、第10和「坎普夫」等7個裝甲師,其中新組建的第10裝甲師在戰爭爆發時尚處於人員裝備的磨合階段。戰役初期配屬在二線陣地,其後投入波蘭戰役的第二階段。「坎普夫」裝甲師由駐紮在東普魯士境內數個規模較小的國防軍和黨衛軍(Waffen-SS,以下用SS簡稱)裝甲單位臨時混編而成。其組織結構更類似戰爭中後期的戰鬥群編製,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裝甲師編製。因此一些資料也將「坎普夫」師排除在裝甲師以外(或根據編制內的實際戰鬥力稱之為「坎普夫」裝甲旅)。

根據開戰前「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的設想:裝甲師內編製兩個坦克團,每團由2個坦克營組成。每個營下轄III個裝備3號坦克的輕型裝備連和1個裝備IV號坦克的中型裝備連。即1個裝甲師的的裝甲戰鬥力由12個輕裝連和4個中裝連,共計16個坦克連組成。讓我們根據德國裝甲兵各級單位的最低裝備數推算一下在這種編制內III號坦克和IV號坦克總數。為簡化計算過程,按照每連15輛的最低裝備數量為基數,旅、團、營等各級指揮部的坦克裝備數量不在計算之內。

如此算來,一個裝甲師最少應該擁有180輛III號坦克和60輛IV號坦克,再加上4個輕裝甲師,正在組建階段的第10裝甲師和「坎普夫」裝甲師排除計算之外,那麼陸軍5個正規裝甲師總總共該裝備III號坦克900輛,IV號坦克300輛。

但實際情況又如何呢?現存資料其來源或多或少存在統計差異。但就目前達成的共識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德軍裝備的III號坦克僅有100輛左右,生產時期較早的IV號坦克也只有200輛左右。僅這些新式車輛遠不能滿足個裝甲師的編制,由此產生的空缺只能用I號和II號坦克填補。因此當時的德軍裝甲師實質上是由老式的I號和II號坦克所組成的集團(裝備情況和1935-1939年間處於創建階段的裝甲師相比並未有太多改善)。安裝20毫米機關炮的II號坦克和僅配備兩挺機槍的I號坦克原來就並非為坦克戰而設計,而是作為裝甲兵基礎課程訓練用途設計的。

古德裡安曾在回憶錄中提及「……想到我們的裝甲師得靠這些訓練坦克投入戰鬥,著實是大大出人意料!」但即便是由I號、II號坦克來填補空缺,各裝甲師仍舊無法達到滿額編製。1939年8月,裝甲師內各坦克營不得不缺編一個連,有4個連下降為3個連編製。裝甲師的實際編製由16個連削減為12個坦克連,各型坦克裝備數量約為320輛左右。

但是也存在個別特例:第3裝甲師除了原編制內的兩個坦克團外還追加配屬了1個由裝甲兵學校教官組成的精英部隊——裝甲教導營。裝甲教導營雖然也由3個連組成,但其中2個連全部裝備III號坦克,1個連裝備IV號坦克。名副其實的成為古德裡安當初設想的部隊編制。由15個連組成的第3裝甲師共裝備各型坦克391輛,無論裝備坦克的數量還是質量均遙遙領先於德國陸軍其他裝甲師。但由於這2個連集中配屬了37輛III號坦克,因此能分配到其他裝甲師的剩餘III號坦克數量則更為稀少。

第10裝甲師和「坎普夫」裝甲師則可以成為正規裝甲師的另一種例外情況。這兩個師各僅配屬了1個坦克團(轄兩個營),無論坦克連編製還是坦克裝備數量,均只有其他裝甲師的一半規模分別為150輛和164輛。

輕裝師(Leichte Panzer Division)是代表德國國防軍內傳統勢力的騎兵派和代表新生勢力的裝甲兵派在二戰前的30年代長期競爭的妥協產物。戰爭爆發時德國共擁有第1、第2、第3、第4等4個輕裝師。波蘭戰役結束後均升格為裝甲師,部隊番號依次為陸軍第6至第9裝甲師。

輕裝師編製擁有1個坦克營和2個機械化步兵團(各下轄2個營)。與正規裝甲師相比較,坦克數量只幾前者的25%,步兵人數是前者的兩倍。先撇開步兵的戰鬥力不談,各輕裝師之間實質的坦克戰鬥力存在較大差異。


[ 本文最後由 jacklf2004 於 06-12-3 11:35 AM 編輯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我欣賞這位蔣晨星,欣賞他的文章不只是零零碎碎的東抄西抄。
好!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第1輕裝師除原編制內的第65坦克團外,追加配屬了2個營的第11坦克團,因此共擁有3個坦克營計9個連。戰鬥力較陸軍正規編製的第10裝甲師和「坎普夫」裝甲師均要強一些。第2輕裝師除原先的第66坦克團外,追加配屬了第25坦克團(名稱為坦克團實質上的編制僅為1個營),全師共擁有2個坦克營計6個連。剩下的第3、第4輕裝師則和理論上的編制相同,均為1個營計3個連。

再從裝備的質量進行分析,卻會得到令人詫異的結論。第1輕裝師的主要裝備為捷克制的35t坦克,第3輕裝師的主力裝備同為捷克制的38t坦克。雖然在機械性能和機動力方面不及德制坦克,但僅從武器性能而言則與德軍新式的III號坦克不相上下(波蘭戰役時進入部隊服役的III號坦克均安裝37毫米坦克炮,與捷克制坦克的火力基本持平。安裝50毫米坦克炮的III號坦克裝備部隊要等到法國戰役以後),因此大量採用異國裝備的輕裝師在戰鬥力方面並不比裝備德制III號坦克的正規裝甲師遜色,甚至要遙遙領先於以I號和II號坦克為主力裝備的各師。

輕裝師的坦克單位配屬和裝備均弱於正規裝甲師。但其編制內坦克單位的空缺由機械化步兵單位填補,因此步兵戰鬥力要強於裝甲師。

機械化步兵師是在常規步兵師的人員編制上,以大量的卡車以及摩托代替了傳統的蓄力輸送工具。德軍在開戰時共編有第2、第13、第20、第29等4個師,部隊番號也按照常規步兵師的序列排列。

有關波蘭戰役時期德軍投入各型坦克因資料來源不同而眾說紛紜,試舉其中一例:

截止1939年8月31日德軍裝備坦克總數
I號坦克 1,445輛
II號坦克 1,223輛
III號坦克 98輛
IV號坦克 211輛
35t坦克 196輛
38t坦克 78輛
各型指揮坦克 215輛
總計: 3,466輛

1939年9月1日當天德軍參戰坦克總數
I號坦克 973輛
II號坦克 1,127輛
III號坦克 87輛
IV號坦克 199輛
35t坦克 167輛
各型指揮坦克 138輛
總計: 2,691輛

攻勢開始前的配置情況

面對德軍即將發起的攻勢,波軍決意死守波德邊界,因此將波軍主力沿德國和原捷克斯洛伐克的國境線展開。這種兵力配置方式表明波軍指揮機構錯誤的將德軍的進攻判斷為仍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傳統的正面突破,且進攻方向僅為攻佔德國本土與東普魯士之間的「但澤走廊」,而完全沒有預料到來勢洶洶的德軍竟然會以佔領波蘭全境為戰略目的。

波軍囤重兵於邊境的部署方法卻正中德軍統帥部下懷:突出於波蘭西部的波軍身後留出一大片防守薄弱的開闊地帶,為德軍南北夾擊包圍並殲滅聚集在德波邊界的波軍集團提供絕佳的機會。但德軍面臨的另一重大威脅則來自西面的法國,必須盡快解決波蘭戰事,及時應對法軍可能採取的軍事行動。在這種情況下,精銳的裝甲師承擔起支撐德軍快速攻勢的最主要任務。

德軍方面參戰部隊分屬南北兩大集團軍群,同時在德波邊境展開:

北方集團軍群(馮·包克一級上將指揮)下轄:屈希勒上將指揮的第3集團軍(位於東普魯士)和由馮·克魯格上將指揮的第4集團軍(位於德國本土東波美拉尼亞)。總兵力為21個師,其中5個為機械化快速部隊。第4集團軍配屬古德裡安指揮的第19軍,下轄第3裝甲師,第2、第20機械化步兵師,另有擔任預備隊的第10裝甲師;第3集團軍所屬的第1軍下轄坎普夫少將指揮的混編「坎普夫」裝甲師。北方集團軍群中由第4集團軍負責主攻,第19軍擔任前鋒,迅速突破「但澤走廊」與第3集團軍匯合後,從北面發動攻擊,呼應南方集團軍群的攻勢。

擔任波蘭戰役期間主攻任務的南方集團軍群(由馮·倫德斯泰特一級上將指揮)編制內各
部隊從北至南依次部署:
布拉斯科維茨上將指揮的第8集團軍、馮·賴歇瑙上將指揮的第10集團軍和李斯特上將指揮
的第14集團軍,總兵力為36個師,其中機械化快速部隊10個師。
位於南方集團軍群中央作戰地域的第10集團軍承擔主攻,負責與北方集團軍群部隊協作向
心攻擊波軍。裝甲部隊配置為:第2、第3輕裝甲師配屬霍特指揮的第15軍;第1、第4裝甲師
配屬霍普納指揮的第16軍;第1輕裝師、第13、第29機械化步兵師配屬擔任第10集團軍預備
隊。

位於南方集團軍群南部作戰地域的第14集團軍內裝甲部隊配屬情況為:第2裝甲師,第4輕裝師配屬克萊斯特指揮的第22軍,第5裝甲師配屬布歇指揮的第8軍。


 

 

 

德國軍事中心版權所有

轉載請保留出處


[ 本文最後由 jacklf2004 於 06-11-29 03:09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24 17:29 , Processed in 0.02062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