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新發表的化石顯示,海棲的爬蟲類可能很早就適應水生環境。  



懷胎的胡氏貴州龍化石。圖中的貴州龍體長約19.6公分,體內有六個胚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某個研究室的角落,有兩份小小的化石靜靜地靠在牆邊。標本箱的一角,標示這份化石的名稱「胡氏貴州龍」(Keichousaurus hui),這是一種在中生代三疊紀晚期的海棲爬蟲類。習慣了博物館大廳中的巨大恐龍骨架,這兩件標本乍看之下並不起眼,但是如果靠近再仔細觀察,可以在肋骨之間發現細緻的骨架化石。很明顯的,這兩隻貴州龍在死亡時,體內已有成形的胚胎。就是這些胚胎,讓貴州龍的化石照片刊登在2004年11月18日出刊的《自然》上。

貴州龍的祖先原本是生活在陸地上的爬蟲類,但是後來有部份爬蟲類重新回到水中生活,在適應水中環境的過程中,演化出鰭狀的四肢,因此這群爬蟲類稱為蜥鰭類群(sauropterygians),意指長得像蜥蜴而又有鰭狀肢的動物,而貴州龍就是其中之一。陸地上的爬蟲類多為卵生,但是在蜥鰭類群中,卻有胎生的現象。早在1846年德國發掘出的魚龍化石中,就發現有母體懷子的現象,之後在2001年從美國發掘的滄龍化石中,也發現了體內的胚胎,不過這兩種蜥鰭類群動物,前者屬於侏儸紀晚期,後者為白堊紀晚期,距離爬蟲類登上陸地都有一段時間了。而貴州龍的化石屬於三疊紀晚期(比侏儸紀與白堊紀早)的記錄,因此貴州龍體內具有胚胎,意味著蜥鰭類群動物很早就以胎生的方式產下牠們的下一代。



貴州龍化石的局部放大圖,可清楚見到體內的胚胎(箭頭所指處)。由於現在的鯨豚類出生時都是尾端先出來,因此學者判定當初蜥鰭類生產時,幼體的尾端應該也會先出來。但從貴州龍體內胚胎肋骨的排列方式判定,這些胚胎的尾朝前端。這個不正常的現象,可能是造成這兩隻貴州龍死亡的原因


貴州龍是胎生的說法,除了胚胎之外,還有解剖學上的證據支持。貴州龍的腰帶是活動的,也就是說牠們的薦椎、薦肋與骨盤中的腸骨並非癒合固定,而是以筋腱彼此相互連結,這使貴州龍能夠更順利產下活的幼體。另外,由於找到具有胚胎的化石,也有助於分辨貴州龍雌、雄個體的差異:雌性貴州龍的肱骨(相當於手臂的骨頭)呈長圓筒狀,而雄性貴州龍的肱骨則有不規則狀的突起。

整理研究並發表這些化石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研究員程延年說:「根據這些化石中骨骼的構造分析,貴州龍不像鱷或龜,能夠爬行到陸地上生活或產卵;反而比較接近鯨豚,完全在水域中生活。而這種生物如何成長、覓食,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本文出自科學人周刊】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5   檢視全部評分
~月狐~    發表於 06-11-19 20:23 聲望 + 5 枚

名望的勇者

忙碌能忘掉嗎?

其實恐龍在生育上

胎生與卵生都有,只是有些好像沒搞清楚吧

恐龍本身的謎,存在著很多。

像是是恆溫動物還是變溫動物,我記得到現在還是沒個定奪。
 
生物板寵物板 歡迎各位參觀~~              鐵傲blo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8 18:48 , Processed in 0.01811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