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式戰車一型 | | Panzerkampfwagen VI Tiger Ausf. H/E Sd. Kfz. 181 |
虎式戰車一型簡介: |
1940年德軍對西歐發動閃擊戰,在比利時中部平原、法國北部陸續與聯軍戰出部隊街觸,當時德軍裝甲部隊--由二號輕戰車、主力三號戰車、支援性質的四號戰車所組成,再加上卓越的戰術運用,均將敵手一一殲滅,但也吃足了苦頭。在德軍遭遇的聯軍戰車中,如英軍的瑪提爾達2(Matilda 2)、法軍的S-35、B-1 bis 時都被其厚重裝甲難倒了。(當時英法國家視戰車為支援性兵器,為配合其靜態線性守式思想,故著重防護力)所以德軍三/四號戰車得拼老命仗著優異的機動力衝到聯軍戰車前開砲,此時德軍戰車裝甲不足的弱點即彰顯出來,許多戰車的損失及肇因於此,爾後虎一型戰車厚重裝甲的發展乃西方戰場經之驗影響。
另一個影響虎式戰車發展的因素即是蘇聯的新銳戰車:由於征蘇作戰時,遭遇T34、KV1等戰車的技術奇襲,迫使德軍兵器設計局在防護力、火力的提昇上亦不遺餘力,但由於設計上來不及參考T-34的傾斜車體,所以只好於裝甲防護上加強,這也就是為何德國六號虎式戰車的車體不像五號豹式戰車仍採傳統德式車體的原因。(因為德軍被T-34欺負得受不了,所以才緊急開發五號豹式來對付T-34,所以傾斜車體的模仿味道很重…..)實驗原型車所搭載的標準武裝即將火力即由原裝備的75公釐L/48戰車砲提升至88公釐砲。(由於亨謝爾(Henschel)廠設計的車種擊敗保時捷(Porche)廠獲得軍備局青睞,成為制式車種,而保時捷的車種則移作自走砲平台,日後即為著名的象式驅逐戰車。)而官方所賦予正式編號為「Panzerkampfwagen VI Ausf.E(Sd. Kfz.181)」而一般稱為虎一式戰車(Tiger I)或六號戰車。
巨大圓筒型的砲塔位於中央戰鬥室上方,並搭載一門Kwk36 88公厘56倍徑戰車砲,砲身俯仰為+11至-4度,所使用的40穿甲彈的砲口初速達每秒930公尺,可擊穿1000公尺外傾斜30度的138mm鋼板。
虎一自1942年8月量產,統稱H型;1944年2月27日後生產改稱E型。初初期產量不大,至1944年4月達月產104輛之最高峰,含5輛原型車在內,虎一共生產了1355輛,到了1944年8月即終止生產線。
|
虎式戰車一型性能諸元表: 車重: | 56000kg (初期型)
57000kg (後期型) | 乘員: | 5 | 引擎: | Maybach HL 210 P 45 - 12 cylinder / 600hp (初期型)
Maybach HL 230 P 45 - 12 cylinder / 700hp (後期型) | 油箱: | 534 公升 (4個油箱) | 速度: | 道路: 38km/h
越野: 10-20km/h | 戰鬥範圍: | 道路: 140km | 長度: | 8.45m | 寬度: | 3.4-3.7m | 車高: | 2.93m | 搭載武裝: | 88mm KwK 36 L/56
2 x 7.92mm MG34 (初期型)
3 x 7.92mm MG34/42 (後期型)
6 x NbK 39 90mm 煙幕彈發射器 (初期型) | 彈藥/發: | 88mm / 92
7.92mm / 4500-5700 |
虎式戰車一型主砲的裝甲貫穿力一覽(傾斜30度的防彈板) | 穿甲彈/距離 | 100m | 500m | 1000m | 1500m | 2000m | Panzergranate 39 | 120mm | 110mm | 100mm | 91mm | 84mm | Panzergranate 40 | 171mm | 156mm | 138mm | 123mm | 110mm | | Pzgr.39 (APCBC) - Armor Piercing Composite Ballistic Cap | Pzgr.40 (APCR) - Armor Piercing Composite Rigid (Tungsten Core) |
模型區 | 虎式戰車英雄魏特曼最後的007號座車,1944年8月8日法國北部.虎式戰車一型最終生產型的特色乃是全鋼製路輪,全車塗佈有防磁紋裝甲,標準的三色迷彩塗裝. |
Panzerkampfwagen VI Tiger I initial type (虎式戰車一型 初期生產型) | 圖中為1942年12月"史達林格勒攻防戰"中"的虎式戰車最初生產型.也就是最早生產的虎式戰車一型,首次投入實戰即在1942年冬. |
((文章來自:德國戰車模型))
[ 本文最後由 jacklf2004 於 06-12-23 05:41 PM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