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幣
- 1608 元
- 文章
- 208 篇
- 聲望
- 115 枚
- 上次登入
- 08-6-1
- 精華
- 0
- 註冊時間
- 03-1-13
- UID
- 3717
|
回覆 #1 magicalloveshe 的文章
據我所知, 最早最早, 只有 wav 和 midi 而已~ 那時候 撥放 CD 的時候還得用音源線連接, 透過音效卡才可以撥放得出聲音 >"<
後來才有了 MP3 的出現~ 簡單來說 MP3 就是把 wav 壓縮後的音效檔~ 當然 壓縮過後 就會源生失真的情形~ 不過因為失真的效果很小, 對於人類的耳朵是聽不太多來的~ 固 MP3 才會那麼流行啊~ ^^
原本一首歌 4 min , 如果是 wav 的話, 應該會高達 數百 mb , 但使用 mp3 的話, 只剩下個位數
當然, 這裡面還牽扯到 單聲 雙聲 音效品質取樣(多少khz等等) 會響影到檔案的大小...
而 wma 是微軟出的格式, 因為當時 mp3 很流行, 微軟為了要爭一塊餅, 所以也推出了這種的壓縮格式, 原則上, 失真的效果會比 mp3 小, 但檔案會比較大一些~~
而 CDA 這是在 Windows 上的 CD 格式, 簡單來說就是 CD 音軌檔啦~
Ra 跟 rm 這個是失真最多的壓縮方式, 一開始是用在網路廣撥上...當然 檔案也是最小的..
總規類如下:
Ra & Rm 格式, 音質大約如同 FM 收音機收到的品質, 所以檔案小, 但品質差
MP3 & WMA, 標榜著有 CD 般的品質, 但非原音, 如果耳力好的人還是聽得出來有失真的效果..
CDA 音軌, 這就是原音原唱囉~ 不過檔案可大囉~ 一片CD也只有18首吧...
最近還有個新的格式, 壓縮沒有比 mp3 小, 但是可以完全不失真, 不過檔式名稱忘記惹 QQ
因為還不常見, 所以~ 應該還 ok 啦~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 參考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