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在華人地區 支那一辭 普遍被認為是貶意 一旦外國人用支那稱呼
馬上被華人圍勦 必須認錯道歉才脫身 但想請問 大家是否有研究這辭
還是只是聽人說 是貶意 就認為是貶意 看到喜愛旅行的網友 將大陸地區的文章
分類為支那 引來大陸網友留言指責 以此為起點 我們來探討支那是不是貶意
-----------------------------------
作者:Sop
格友平台先鋒於2008/10/09回應

你難道不知道“支那”一詞是對中國的一種侮辱性稱呼?

你使用這個詞用作文章分類,你是何用意?


我曾經問過我的日本朋友, 到底這個”支那”是怎麼回事兒? 她很無奈的告訴我: 原來我們都叫China ”支那”, 後來他們不喜歡我們這麼叫, 所以我們現在都改口了.

在'百度知道' 裡也有這麼一段: 1946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日本政府向全國發出《關於回避使用支那稱呼之事宜》的通告,此後“支那”這個詞完全從日本政府的公文、教科書、報刊雜志中消失。( 其實那時他們是將”支那” 正式改為”中華民國”)


抗日戰爭以後,在于右任的倡議下,印度支那改為“中南半島”, 奇怪的是偏偏在 ”百度” 裡, 不認為印度支那是貶詞.



倒過來說, 日本人自稱”大和” 或 ”倭”. “倭” 字本來並無輕藐的意思, 中國人卻莫名其妙的非要人家覺得被貶不可. 然後網上就常常出現類似”我們絕對不容許倭寇叫我們支那” 等的奇怪說法, 都是心裡有鬼, 著著實實的表現了中國人的敏感,缺乏自信和粗魯, 沒有禮貌.

說實在的, 我這人有時真的很鈍. 我用”支那”來作文章分類的時候, 還真不知道支那這詞對中國是一種侮辱的稱呼. 到現在為止, 我明裡暗中也被質問了好幾次. 原則上, 我既沒侮辱中國的意思, 也不想拿我心裡的蒜皮小事(公開的)來作文章. 格友平台先鋒再次的質詢, 引起好友的注意, 特別提醒我一篇作者是清源的文章. 在這裡我就節錄一段, 希望能幫我們 把這個問題理得清楚一點.




對「支那」的誤解

中華文化就像夏日夜空中的銀河一樣璀璨奪目。然而,在文化的承傳之中總是有很多缺憾,讓後人難以理解甚至曲解前人的本意。雖然說文化在這個時代是這個樣子也是合理的,但是我想正本清源也未嘗不可。

我是支那第一人

自 從章詒和 女士的《往事並不如煙》(港版書名為《最後的貴族》)風行海內外之後, 康有為 先生的女公子 康同璧 先生始為我輩所知(最後的貴族——康同璧母女之印像)。說起 康同璧先生不能不提起她那首「捨衛山河歷劫塵,布金壞殿數三巡。若論女士西遊者,我是支那第一人。」的詩句來,然而這個「支那」卻是個麻煩的詞。大陸的朋友都知道,一段時間以來「支那」被認為是日本人對華人的蔑稱,在大陸的網路上幾乎人見人恨,其實是不是呢?我看可能不是的。

支那一詞是如何產生的呢?最早把中國稱為「支那」的並不是日本人,而是漢人自己。古代的印度、希臘和羅馬等地人稱中國為Cina,Thin,Sinae等,或以為皆是秦國的「秦」之對音。漢人從印度引進梵文的佛經以後,懂得梵文的人太少,所以要把佛經譯為漢文。高僧翻譯梵文佛經時,按照音譯把cina翻譯成「支那」,現在中國的佛經中還是用「支那」這個詞稱呼中國。

佛教經籍中稱中國為支那,也寫作至那、脂那等。唐義淨《南海寄歸內法傳-師資之道》:「且如西國名大唐為支那者,直是其名,更無別義。」《宋史-外國傳六-天竺》:「太平興國七年,益州僧光遠至自天竺,以其王沒徙曩表來上。上令天竺僧施護譯雲:『近聞支那國內有大明王,至聖至明,威力自在……伏願支那皇帝福慧圓滿,壽命延長。』」

除佛經之外,在《全宋詩》中有幾處使用「支那」一詞的,但作者都是當時的僧侶。在其它古代文獻中用到「支那」一詞的也基本是與佛教有關的碑文或者禱文。可見,「支那」一詞起源於佛經翻譯是確切可信的。

佛經傳到日本後,也把「支那」這個詞帶入日本。由於發明「支那」這個詞的並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國人自己,所以可以排除日本人假借漢字的會意方式貶損中國的可能性。

其實,在滿清末年的革命者中有很多人使用「支那」一詞的,諸如:章太炎等在日本東京發起《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1904年,宋教仁在東京創辦了名叫《二十世紀之支那》的雜誌,這是後來同盟會黨報《民報》的前身:梁啟超也用「支那少年」為筆名。當時很多中國的革命家使用「支那」這個詞稱呼自己,亦說明那時日本使用「支那」稱呼中國應該是沒有貶義的。

關於「支那」一詞,中日之間還有一個「支那之爭」。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國號「中華民國」並沒有立即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清政府倒台之後,中國內亂頻頻,各省獨立,南方的革命黨在南京成立了「中華民國」的臨時政府,但那時「中華民國」的範圍只限於南方數省,北方的大片土地並不屬於「中華民國」。此時清政府倒台,已不能稱中國為「清國」了;而稱「中華民國」也不合適,一是因為那時「中華民國」還不能代表中國全國;二是因為日本政府一段時間內並沒正式承認「中華民國」。在此情況下,日本政府放棄「清國」的稱呼轉而用民間慣用的「支那」一詞稱呼中國。1913年7月日本政府明文規定:今後不論中國的國號如何變化,日本均以「支那」稱呼中國。1913年10月,袁世凱正式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同時,日本表示正式承認「中華民國」。可是日本政府只是在中文的文書中使用「中華民國」,而在日文的文書中,則使用「支那共和國」稱呼中國。

這就開始了「支那之爭」。「支那之爭」的根本原因就是伴隨中國幾千年曆史的「華夷之辯」。中華正統把東方的異民族稱為東夷(日本人、韓國人),把南方的異民族稱為南蠻,把西方的異民族稱為西戎,把北方的異民族稱為北狄。中華和夷蠻國家的關係不是對等關係,而是上對下的朝貢關係。當新的中國政府以「中華民國」的稱呼出現的時候,已經武功強盛的日本不願為「夷」的思想爆發了!無論「民國政府」如何向日本政府提出交涉要求改「支那」稱呼為「中華」,但日本始終沒有答應,那個意思就是「我怎麼稱呼你,是我的事,不用你來指手畫腳」。日本不用「中國」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這個詞暗示這裡才是中央之國,這樣日本就成了「東夷」。二戰之後,由於日本戰敗,1946年日本政府向全國發出《關於迴避使用支那稱呼之事宜》的通告,此後「支那」這個詞完全從日本政府的公文、教科書、報刊雜誌中消失。中日間這場關於中國國號的爭論,在戰敗日本的全面妥協情況下徹底解決。


那麼「支那」一詞到底是不是蔑稱呢?我想造成大陸華人對這個詞彙非常敏感應該是日本的侵華戰爭,以及內地此類題材的影片中經常出現的「一個惡狠狠的日本人用輕蔑的語氣說『支那人』」所造成的。那麼無論如何,我想這個問題主要取決於被稱呼人的感受,可能說者無意但是聽者有心,雙方都應該注意彼此的態度吧。


最後我想說的是,中國在歷史上已經習慣於用蔑稱稱呼周邊的國家,對日本也是這樣的,比如「倭寇」、「倭奴」、「倭奴國」等等,廣東人現在也還是稱洋人為「鬼佬」,要想別人尊重自己,自己就要先尊重別人。我們是不是也要為此反思呢?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4_120:}本来不是贬义 但 被小日本这么叫 就觉得是歧视 所以。。。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小夥子們,特別是那些先生們,他們喜歡的是女性的誘惑,而不是那些讓他們等得惱火的女人。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文由 HOLMESLEE 於 10-3-29 17:02 發表
新加坡戰役從一開始就沒得拼,因為喪失馬來半島以後,供水就斷絕了,這就算再有戰鬥意志,也無能為力。

所以這就是為何我覺得拼圍城或許比列寧格勒更慘。

[ 本文章最後由 partridge 於 10-3-29 19:13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回覆 21# partridge 的文章

新加坡戰役從一開始就沒得拼,因為喪失馬來半島以後,供水就斷絕了,這就算再有戰鬥意志,也無能為力。
 
Nemo me impune lacessit
當十元被別人拿進口袋時,人們常常記恨一輩子。
當百元被笨蛋丟進碎紙機時,人們很容易就原諒。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記得英印軍之所以退往新加坡就是被日軍被逼的節節敗退,但他們也沒打算乾脆與日軍拼圍城和列席格勒一樣(雖說列席格勒還是能得到些許補給),不過這樣我猜新加坡拼圍城會慘上加慘。
我記得看一篇資料提到,由於日本陸軍從西化以來由於一直無法提供比擬西方的火力,所以反而注重於肉搏戰與人海戰術,日俄戰爭的旅順攻防戰就是精典例子,好像越共人海對美軍的一樣,日本本來也不注重衝鋒槍的能力,陸軍還認為三八式精準打擊就足夠了,記得好像也是在太平洋地區才發配。

國軍部隊長久以來都是「吃苦耐勞」的命............,就算士氣高昂的人給他搞八年誰都意志都大大影響,所以當一號作戰時,抵抗意識都看的出不高。但1944年的戰略局勢日本已經確定無法打擊美國的意志,就算在中國戰場振憾國府,他實際也只拖到一點點時間。連1944冬季歐洲的突出部之役都沒有壓倒美軍,反而美軍恢復冷靜後一擁而上,德軍抵抗雖然激烈,但還是無法勝過美國的意志。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回覆 19# partridge 的文章

新加坡戰役其實英印軍輸得還滿冤的,畢竟沒水沒糧,根本就沒得完。
日軍在陸軍武器的發展上,其實有種奇怪而畸形的傾向,如在輕機槍上安刺刀、把衝鋒槍當輕機槍用之類的,這應該與其戰略思想有關,於是搞不清定位的武器就被不斷製造出來,在戰場上也不能運用自如。
國軍在精神意志上,前期都不差,但後期真的就糟太多了,只是後期裝備的增強補充了精神戰力的損耗(加上也沒太多大規模戰爭),所以損失也就越拉越小。
要以一號作戰就打擊美國的作戰意志當然不可能,但這不過是其整體戰略的一環,另一端還有在太平洋戰場上的作戰,只是最重要的太平洋戰場他們沒有達成目標而已。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文由 HOLMESLEE 於 10-3-29 14:16 發表
二戰日本陸軍大體來說只能說是三流軍隊,除了精神戰力高、訓導扎實外,論裝備則不很理想,制式的村田槍(三八大蓋)性能不及中正式步槍,坦克車裝甲薄弱,只是因為在東亞地區歐洲軍隊戰意與裝備都是該國次等的,加上正面作戰的中國 ...


其實日軍戰力後來在諾門罕統計傷亡等資料,蘇聯的傷亡統計數字可能還大於日軍,只是日軍一直不注重發展戰車技術與步兵協調,相較之下蘇聯就進步許多。雖說三八村田是比中正式破,但日軍仍能人手一把,而日本坦克車裝甲薄弱其實是因為缺乏刺激與軍部不智而拖延發展,在二戰初期與各國比較其實算是有水準的(請看到的朋友們別認為德國一開始就有虎式坦克........),但中國戰場沒有多少反裝甲武器,更不用說坦克制造,所以才出現身上綁炸彈同歸於盡的慘況。而海軍日本其實滿早就了解到航母的強大,本身也有建立龐大艦隊的能力,但日本的海軍內部不少保守派仍偏向於「大炮戰艦主義」。

一般地面作戰自然日軍難比裝備齊全的盟軍部隊,但是相較起來,盟軍在劣勢時發揮的戰力沒有預期的多(雖說無裝甲部隊,但該有的東西還是有),新加坡要賽與東南亞的要衝的抵抗出呼意料的短暫,日軍傷亡輕微,國軍至少在國際城市上海打三個月,反而英軍與美軍的雖然有一定實力,卻沒有發揮他能力對日軍造成重大傷亡,所以我認為就抵抗程度來看,國軍還不錯。

一號作戰想打擊美國的意志,我認為這是完全不可能,美國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一些不影響主要戰局的挫敗跟本難以逼美國屈服,要逼美國與他談判,我建議日本調金手指叫出神盾還比較快。

[ 本文章最後由 partridge 於 10-3-29 15:33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回覆 17# partridge 的文章

二戰日本陸軍大體來說只能說是三流軍隊,除了精神戰力高、訓導扎實外,論裝備則不很理想,制式的村田槍(三八大蓋)性能不及中正式步槍,坦克車裝甲薄弱,只是因為在東亞地區歐洲軍隊戰意與裝備都是該國次等的,加上正面作戰的中國軍隊素質更低(主要來自裝備與訓練),因此日軍往往在一般時候必敗的戰役中,到了中國戰場還不至於失敗(乃至於覆沒)。但若是遇上蘇軍,那日軍幾乎只能被打著玩的。對美軍應多為島嶼作戰,本身對攻方來說難度就高,加上日軍戰鬥意志堅強,大多會打到最後一兵一卒,才使美軍大吃苦頭,但若是在一般地面作戰,日軍就討不到便宜了。
一號作戰本身就是想拖延,以期能在美國沒能自歐洲抽手之前,穩定太平洋戰線,甚或能逼美國與他談判,以換取比較優沃的停戰條件。只是日本在一號作戰雖然打擊黔桂的空軍基地,但沒有打擊到美國繼續作戰的意志,更沒能讓蘇聯成為和事佬,以換取停火的機會,所以日軍除了戰略面得手外,政略上卻幾乎沒撈到。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文由 HOLMESLEE 於 10-3-29 01:45 發表
就戰爭來看,整個徐州會戰,是中國戰敗,但若就徐州會戰的台兒莊之役,是中國取得勝利,這點我想你找任何資料都會這樣說。中華民國在對日抗戰期間,幾場大仗真正取得勝利的並不多,大多是零星的戰役。而宣稱的大捷,也不少是為了宣傳才製造的(嚴格說是誇大)。如就個別的軍隊來看,早期有戰力的軍隊像德械師(87、88)、桂系第7軍、西北軍第29軍(及其後身各軍)等算是精銳,其他表現就不是很理想。而後期則以駐印軍、遠征軍這類接受美式編裝訓練者為精銳,這些部隊的表現是不俗。但若整體來看,國軍戰爭表現就不怎麼好了。 ...

我補充下我對國軍的看法,國軍本身先天不良,要求他整體表現好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個人認為評論國府不能不視當時情況來看,但是在戰略上國軍還是很成功的阻礙日本侵華腳部,例如淞滬會戰、武漢會戰與連續的長沙會戰等大小戰鬥都有這功能。當然我個人也認為有些人用一些很奇怪的例子表示中國的無能有問題,例如宣稱勝利的會戰都無法把日軍徹底消滅,還讓日軍徹離,但事實上,憑國軍的希有裝備和素質還能把人手一支槍與素質高的日軍打跑,這已經是很棒的了,要求國府實施機動作戰包抄完全是不顧當時情勢來看,有失偏迫。國軍沒有很高比例裝備車輛的,更何況戰車少到可怕。

反之英國與美國在東南亞初期的表現反而不如預期堅忍,損失了新加波與菲律賓。論裝備與素質,他們都遠勝於國府。而是到後來美國在太平洋展開反攻開始,日本才明顯的失敗。我對國府的表現認為還算不錯,至少他佔非常糟的劣勢還能堅強的抵抗,這點就算很棒了,拿二次大戰物資充沛的盟軍與國軍比,個人覺得很爭議。

原文由 HOLMESLEE 於 10-3-29 01:45 發表
一號作戰日軍本來就不打算佔領入侵的黔桂地區,這點可證諸戰後公布的戰時日軍檔案(您可上圖書館,國防部史政局有出版翻譯本)。日軍當時只是要摧毀西南地區的空軍基地,以免干擾他們在南太平洋的戰局(主要是希望能從中國抽出部隊,以及防止美軍空軍利用中國西南對日本佔領區進行騷擾).........

日本這個戰略基本上只是垂死掙脫,因為真正產生威脅的是賽班等B-29轟炸機基地,就算破壞黔桂地區的空軍基地,也不影響多少美國的反攻大計,除非美國決定登陸台灣與攻佔大陸南方其他港口地區(因為美國要有港口能進駐軍艦與商船,但選擇很少)並準備配合國軍在西南反攻,黔桂的基地用途才會升高,美國將領雖認同這計畫將可能更快結束戰爭,但也評估美國沒有足夠的兵力在亞洲執行這種大規模作戰,最遲也要等歐洲戰場的兵力回調才有可能,不得不放棄。

[ 本文章最後由 partridge 於 10-3-29 12:54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12-15 00:48 , Processed in 0.02175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