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一般的居民
名望的居民
名望的鄉紳
一般的勇者
原文由 Zeserta 於 2009-2-27 13:59 發表 本人以曾經學過「歷史」的角度來試著回答。 從上列的問答,大略感覺出對於「歷史」的認識,仍是比較侷限在過往的史實紀錄或政治史,這是沒有錯的,但是不完全。 我曾待在「歷史圈」中,而求學期間在外也拼命打工,在學校和社會兩個生活圈中,深深感覺到,學術圈和一般社會對歷史的認知差距非常大。當學術圈拼命求取歷史的真相時,卻和大眾漸行漸遠,致使社會常難以藉由較「正確」的歷史,來認識過往。這一方面導致大眾對歷史的認知不足;一方面也使得不正確的「某些歷史議題」,一再被政治炒作、操弄,最貼切的例子就是228事件。 當然這情況不能完全歸罪於當今的學術圈,很大一部分還有教育及大環境等因素。 以學術界對歷史的定義及範疇,其實是非常廣的,粗淺來說,可以分做兩個層面: 1、凡是過往的,都可稱作「歷史」,講白一點就是「過去的事實」。 2、人類對過去事實的「認識」。 於是,總和來說,就是「過往的事實中,對人類有重大影響及意義」的,便是「歷史」。 於是,以研究範疇來說,可以有政治史、經濟史、農業史、生活史、科技史……。而一般大眾對歷史的認識常停留在過去的記載或政治史。 不過這也無所謂,因為現代忙碌的生活,我相信即使改善了大環境等很多因素,歷史要被人完全認識,仍是相當困難。 以個人的經驗來說,與其將歷史當作「知識」來認知,不如借由歷史來培養出具有「歷史的眼光」。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有興趣可以找黃仁宇的《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或《中國大歷史》這兩本來看,書不難找,寫的算淺,只是好像仍賣的不好,而且書中某些觀點,學術圈不太認同,但作為想要認識中國歷史的一般讀者,我覺得他寫的很好。 一般在學校中學到,中國近代的悲劇,都怪罪在清朝中、後期的政治腐敗,連串變法運動的失敗等等。而黃仁宇的觀點是,如果將眼光放在中國兩、三千年的歷史發展,可以大略得知,這問題不是清代三百年所衍生出的,此是因為中國氣候、地理、人文環境交互影響下所造成的問題。這也導致了,1.現代中國仍難以發展出「民主制度」。 (不是替共產黨脫罪,而是共產黨仍難以實行民主的歷史因素。) 就本人而言,這就是歷史「有用」的地方,雖然說白一點,這無助於增長你的生活技能, 但是,這一種「歷史的眼光」會漸漸培養出,當你在看問題時,並不是拘泥於各說各話,或者各種表面理由, 你會習慣地將問題拉遠去想;拉長時間、空間、人物來做全盤考慮。 再例如,當你在看台灣政治時,並不會只看到現在的政治紛亂局面,你會看到的是1980年代或甚至更遠的1945以來的台灣政治發展,以此你就會看到,很多政治人物所說的話,根本就是2.「政治話語」,毫無事實根據或根本就是無的放矢。當然,不見得能完全看透每一位政治人物,但是能盡量避免你做出對政治的錯誤判斷。 以上是我對歷史有用的看法,我知道我寫的過多一些,如有問題、錯誤請指教。
原文由 HOLMESLEE 於 09-2-26 10:47 發表 我想問現今我們的社會,對於歷史我們有需求必要嗎?人們常說鑑往知來,但真的可以這麼做嗎? 這問題我曾在知識+回答過,但我想看看更多的意見。 ...
一般的騎士
原文由 HOLMESLEE 於 09-2-26 18:11 發表 除開了解王朝的興衰,難道歷史就完全無用了嗎? 歷史究竟包含了什麼?它的範疇又在哪?
發表回覆 回覆並轉播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8 20:32 , Processed in 0.04478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