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的勇者
將我的願望傳到天空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一般的騎士
入不出兮我心傷--諸葛亮的自白 作為一個出生在漢末亂世的普通百姓,我是不幸的;但是,我擁有諸葛玄這樣一位叔父,又是我的大幸。由於我這位叔父與荊州牧劉表的故舊關係,我們 得以從故鄉琅邪遷來較為安定的荊州,在襄陽城西的隆中有了一塊土地定居下來。我叔父去世後,我和我弟弟諸葛均便以耕讀為業,還交上了崔州平、徐元直等幾個 可稱為一時人傑的朋友,日子倒也過得逍遙。雖然我在當地也還有一點微名,甚至被人謬稱為“臥龍”,但我沒有想到去入仕做一番事業,以求聞達于諸侯。只想安 安靜靜地隱居於壟畝之中,與一家人平平安安地苟全性命於亂世。 可是,事情就壞在我的朋友徐元直的身上。他自己去投奔了流落到荊州的左將軍、皇叔劉備,又不能善始善終,臨離開劉備之前又鄭重其事地向劉備推薦 了我。我知道這個劉備一直是想打著“興複漢室”的旗號來爭奪天下的,只不過是當時力量太弱小,鋒芒還沒有暴露出來而已。而曹操已消滅袁紹、呂布等割據勢 力,挾天子以令諸侯,再加上他本人的出眾韜略,統一天下只是略需時日了。我當然不願出來趟這河渾水,逆天命而行,再讓天下生民遭受戰亂之苦。因此劉備前兩 次造訪我的茅廬的時候,我事先都故意回避了。可惜,他第三次去的時候,我沒有得到資訊,正好在家裏被他撞個正著。劉備的謙恭有禮,誠心誠意也確實感動了 我。況且,想到先賢們所說的“君子之仕,行其義也”,建功立業的欲望使我昏昏然了。於是,歷史上又多了一個風雲際會的美好傳說。我當時就在我的茅廬裏發表 了那個有名的“隆中對”,給劉備今後的奮鬥指明了方向。隨後,在劉備的苦苦哀求下,我答應了隨他入仕,輔助他實現“興複漢室”的願望。 我平素最仰慕的人,其實並不是管仲和樂毅,而是“漢三傑”之一的張良。張良輔助高皇帝奪得了天下,不貪功,不戀位,既能入更能出,全身而退,得 以盡享其天年。不像另一傑的韓信,入而不能出,最終身死未央宮一婦人之手,哀哉!我並不是貪戀祿位的人,因此,我當時還有一個如意算盤:以張良為榜樣,待 功成名就之後即全身而退。 可是,我的算盤打錯了。直我入仕之後,屢屢處於危難之中。先是赤壁一戰,幸虧我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江東孫權,結成孫吳聯軍,又得上天助我,吹得 好東風,這才一把火把曹操燒回北方,得以形成鼎足三分的局面。後來,龐統助劉備入川,貪功而操之過急,被張任射死在落鳳坡,劉備在川中進退兩難,我不得不 把荊州交給我並不放心的關羽而親自入川相助。剛剛奪得川中地區不久,志大才疏的關羽又失去了荊州並身死人手,使吳蜀聯盟被破壞,更使我在“隆中對”中所制 定的戰略方針再也無法實行。隨後,劉備不聽勸告,執意要伐吳為關羽報仇,以致在夷陵被東吳陸遜打得大敗,損失幾十萬大軍,嚴重動搖了國家的根本,蜀國從此 一蹶不振。在這些時候,我欲退不甘,也根本不可能抽身而退。劉備死後,我受託孤之重任,為全名節,我更不可能全身而退了。只能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鞠躬盡 瘁,死而後已。 現在,我快要走到我的生命的盡頭了,回顧我的一輩子,我後悔我不該入仕,更不該入而不出,一切無非“是非成敗轉頭空”。我雖然能入乎其內,一輩 子風雲激蕩,虎虎有生氣,可我畢竟不能出乎其外,終究缺乏張良那樣真正的高人高致。更讓我痛心的是歷史沒有逃出“中原代有英雄出,各苦生民數十年”的惡性 迴圈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我給天下百姓特別是川中百姓多帶來了幾十年的戰亂!希望我能入而不能出的教訓能給後代的“英雄們”以啟示,不要逆天命而行, 徒使天下生靈塗炭!知我罪我,任由後人吧!乃作歌曰: 油盡燈枯兮吾將亡,驀然回首兮心彷徨。 汲汲營營兮興劉夢,勞苦百姓兮上戰場。 入不出兮三十載,使天下紛亂兮斷人腸!
發表回覆 回覆並轉播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12-16 03:54 , Processed in 0.02609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