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士
古田織部(1544~1615): 幼名左介,初名景安、重然。生於天文十三年,是美濃國山口城主古田重安之弟重定的長男,後來進入主家成爲養子。成人後,成爲織田信長的側近,並拜當時的 「茶頭」千利休爲師。本能寺之變爆發後,參與討伐明智光秀的山崎合戰,戰後即成爲秀吉的家臣,,獲得三萬五千石領地,在此同時敘任爲織部正。千利休逝世 後,在秀吉的任命下成爲茶頭,登上茶人的最高地位。他對日本茶道與茶道關連之藝術皆有深遠影響力,甚至擴及茶室建築、花道等藝術,還曾經指導濑戶地區備前 窯的陶業,生産所謂的織部陶,特點是自然純樸、不造作。秀吉去世,織部之父重定殉死,而織部則將家督一職讓給長男重嗣,自己退隱。關原合戰暴發之際,在德 川家康的邀請下,織部重回政界但在慶長二十年大阪夏之陣結束後,他卻突然因反逆罪而被捕,並且一族男子都被命令切腹。古田家因此而絕家。
酒井田柿右衛門(1596~1666): 江戶時代著名的陶藝家,他是第一位成功開發精致陶瓷器「赤繪」的陶工。當時日本的技術,只能將藍色上在磁器上。某日,酒井田突然發現花園裏的熟柿子在黃昏 燦爛紅霞輝映下,顔色光鮮照人,於是決心要把潤紅燒在陶器上。他花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研發,終於在五十歲時成功研發出赤繪。所謂的赤繪,就是上了紅、綠、 黃三色的陶制品 。後人認爲酒井田的赤繪具有高雅的特質,和以奶油色爲背景,用色活潑生動的狩野派同出一格。他的許多作品曾被輸向南亞和歐洲,對當地的陶業影響甚巨。當時 某籓主相當欣賞酒井田精心燒制的柿色裝飾花紋,所以賜給「柿右衛門」的名號,代代相傳。
中井正清(1565~?): 奈良法隆寺的大工,父親正吉曾仕於豊臣秀吉,並參與大坂築城以及方廣寺大佛殿的興建。天正十六年,正清二十四歲時被家康所召,同時獲得五百石俸祿。慶長八 年,家康就任征夷大將軍之際,正清開始進行二條城的興建工事(其第一次參與的大型工事)。慶長十一年,正清因功敘任從五位下大和守,不久即奉命將江戶城、 智恩院、增上寺及駿府城等與德川家有關的建物予以增築。正清畢生仕於德川家康,其最後的仕事,是遵照家康遺言興建日光東照宮。
藤原惺窩(1561~1619): 冷泉爲純的第三子,出生後被稱爲神童,幼年在播州龍野剃發,自號宗舜。十八歲時,因父親爲純被三木城主別所長治攻滅,宗舜爲了報仇及再興家名,曾投至羽柴 秀吉設於姬路的本陣。戰後,宗舜上洛向叔父泉和尚(相國寺)學習儒學,專門研究朱子學。他開創了學術獨立之端,其所著的「假名性理」、「四書五經倭訓」, 是最早用日文撰寫的宣揚宋儒的書籍,爲日本儒家擺脫宗教教條立下基礎。由於宗舜的學問好,因此甚受幕府尊重,德川家康曾以二千石俸祿欲將宗舜召出,但卻被 婉拒。慶長九年,他四十四歲時,德川三百年官學之祖林羅山入門。翌十年,當家康在京都二條城召見宗舜,並詢問仕官的意願時,他立即推薦林羅山代其仕官。元 和五年九月十二日,藤原惺窩去世,享年五十九歲,並葬於相國寺。其門下弟子中,林羅山、石川丈山、松永尺五、那波活所、堀杏庵都極爲傑出,有「五大天王」 的美譽。
林羅山(1583~1657): 藤原惺窩的首席弟子,出仕幕府後,司幕府學政。他將儒家的理論與日本社會相結合,力倡「君有君道,父有父道,爲臣盡忠,爲子盡孝,其尊卑賤貴之位,古今不 可亂」,替德川家的統治提供理論依據,並且符合幕府在當時所倡導的和平精神,因此倍受家康器重。其子春齋、孫信笃等皆繼承其業,使林家一直掌握幕府文教之 權,直至幕末。
中江藤樹(1607~1648): 名原,字惟命,通稱與右衛門,號顧軒,門人稱之爲藤樹先生。江戶前期的儒者,近江人。他十一歲讀《大學》,十五歲出仕於伊豫之大洲藩加藤家,爲中級武士, 俸祿百石,十六歲從京都禅僧學《論語》,後又精研《四書大全》,開始信奉朱子學。二十七歲私自離開伊豫,抛棄武士身份,返鄉侍養老母。回故鄉後著《翁問 答》,認爲儒道即士道,亦即站在儒學之教導與武士道一致之立場來思考武士生存之道,將武士精神和朱子學結合在一起。因德高望重被世人稱爲「近江聖人」。三 十七歲讀《王陽明全書》,轉而認爲只有王陽明才繼承了孔子的真髓,成爲日本陽明學的首倡者。他根據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注重學問的實踐,開創獨特的日本藤 樹學。其高足有熊澤蕃山、淵岡山等。著述甚多,主要有:《孝經啓蒙》、《古本大學全解》、《大學解》、《中庸解》、《中庸續解》、《論語解》等,收於《藤 樹先生全集》中。
千利休(1522~1591): 安土桃山時代的茶道名家,千與兵衛之子,1522年生於堺的今市町。他對父親及富商友人所舉行的娛樂性豪華茶會,感到虛妄與不足,十五六歲時即跟隨當時一 流的茶人北向道學習所謂的「書院台子」茶道,後又拜武野紹鷗爲師,學習「人+宅」茶。他後來綜合兩派的特色,創造出一套具有獨特色采的喝茶禮儀。十九歲時 父親與兵衛去世,利休改名成千宗易,並繼承家業。後與今井宗久、津田宗及二人,並成爲織田信長的「茶頭」。豐臣秀吉掌權後,更拔擢宗易爲第一茶頭。然而他 所獨創的美學意識,卻摧毀了信長、秀吉展現文化權勢的根據地,因此漸受秀吉的冷眼看待。1591年,一向擁護「人+宅」茶,又以利休保護者自居的豐臣秀長 病死後,秀吉便命令利休「滾回堺的街道去」,不久,京都大德寺的禅宗寺山門口,又發生利休的木雕像事件,秀吉得知此事後,在放逐令下,又追加一道切腹賜死 的命令。2月28日,利休從容地切腹自殺。死後,他的兒子設立了表千家、裏千家及武者小路千家三所茶道師資養成教室。
法蘭西斯哥·薩比爾(Franciso Xarier): 耶蘇會傳教士,天文十八年(1549)8月自鹿兒島登陸,越明年11月離日其間,曾往平戶、博多、山口、堺、京都、豐後府內等地,致力布教工作。島津貴久 以薩比爾所傳宗教爲新天竺之教而對它表崇敬之義,並命家臣予以禮拜。自此之後,西方傳教士便接踵來到日本,順著日本的禮法以確立其布教政策,來鞏固教會的 基礎。
松尾芭蕉(1644~1694): 名宗房,別號桃青、釣月軒等。伊賀人,俳句大師。他初仕上野藩藤良忠。1672年到江戶,先從北村季吟學松永貞德派俳諧,後效仿談林派。曾隱居深川的芭蕉 庵,潛心研究俳諧的風雅之道。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抒發感情,文筆淡然自放,超曠空靈,表現了一種幽雅的無我境界,給俳諧帶來革新。後世稱其風格爲「蕉風」。 作品主要收入《俳諧七部集》中。
井原西鶴(1642~1693): 本名平山藤五,號鶴永、西鵬、松風軒、松壽軒、四千翁、二萬翁等,筆名西鶴。大坂人,江戶初期小說家、俳人。初入西山宗因門下,學談林派,曾一晝夜獨吟兩 萬三千五百句,創作速度之快,爲衆俳人所不及。1682年西山宗因殁後,開始轉向小說創作,並於同年發表長篇小說《好色一代男》,首創町人文學。此後十余 年間,發表了數量驚人的作品,內容多反應商人和市民階層的生活,突破過去以貴族、武士生活爲中心的文學傳統。題材可分爲「好色小說」、「武家小說」、「町 人小說」「雜話小說」等四大類。代表作有《好色一代女》、《好色五人女》、《日本永代藏》、《諸國咄》、《本朝二十不孝》、《武家義理物語》、《世間胸算 用》等。他以大膽手法描寫當時一般人的生活情態,對義理人情等刻劃入微,給小說界開創新局面,其小說和屬此一係統的作品皆稱做浮世草紙。
一休(1394~1481): 室町時代的禅僧,出生在一平凡人家,不過有流言說他是天皇的私生子。六歲出家入禅院,十六歲批判禅宗的日漸腐敗,二十七歲便稱頓悟,從此致力於傳播禅宗的 道理給廣大的大衆。一休小時候曾被招進幕府,足利義滿將軍開玩笑地命令他用繩子把屏風上的老虎圈住,一休笑答:「只要將軍把老虎從畫裏牽出,我就立刻行 動。」他常攜帶一把短劍,人問其理由,他答道:「這把木劍是假貨,不能殺人,現今的佛教也是假貨,不能普渡衆生。」每到過年當天,他就會帶著骷髅頭柱杖 說:「新年的確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但是人們每慶祝一個新年,就等於往死亡邁進一步,所以人要在這一天,好好計劃未來的人生道路。」一休在京都大德寺的禅 房沒有障子可防風雪雨水,這正說明他的想法:「人的心靈除了大自然美的滋潤外,還需受嚴格的磨練!」他在任何禅院停留的時間都不長,一生幾乎都在四處遊 曆,據說偏好棲身於破舊的禅院,是因爲認爲大禅院都以營利爲目的。
呼 用好了!
[ 本文最後由 雷斯魔 於 06-11-26 10:28 PM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