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選賢與能,選賢與能,是的,今天又到了選賢與能的日子,也就是選舉日!

剛剛,我在奇摩新聞,又撇見了一件讓我搖頭的新聞,主要是說,一名總統夫人,與丈夫離婚後稱自己的總統「前夫」好色,不配當總統!

於此,我個人一向市不太贊同!

人說,選賢與能,但是兼具賢能者,在這社會又有多少?

於是乎,我想到了商紂與阿斗!

根據我所知道,紂王其實是個挺賢能的人,至少遇見妲己之前是如此,只是他後來荒淫無道,卻是令人所不齒!

而阿斗,在他一生中,也沒聽過他有哪些大功或大過,為人樂道的就只有他那句「樂不思蜀」與「沒飯吃時可喝粥」!

為什麼想到這兩個呢?

其實後來想想,阿斗確實在的可以列為「庸君」的代表,尤其是他還有一群為蜀盡忠的臣子,與一個頂著大義之名的老子;然而紂王實在有所不足以來形容我所說的「暴君」,或許,用秦王贏政更來的貼切!

暴君有能不賢;庸君賢而無能!

然而在我們的時代中,若由我們來選,會選誰來當我們人民,甚至國家的代表呢?

有能者,其行為偏差,若能不影響其能力與判斷,依然能替社會造福!

但有賢者,名聲再好,卻依然無法為民謀福利!

而我們究竟是想苟且偷安,還是希望社會有所進步?

只是,當我們手握著那根訓獸師的鞭子時,鞭打的卻永遠不是牢籠裡的獅子,而是路邊狂吠的野狗!
 

不寫情詞不寫詩,一番小品望君知

有許多的傷痕,總需要裝瘋賣傻來帶過!
只是卸下面具之後,又有誰敢直視那滿是傷痕的臉龐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守護勳爵

更正一下

劉阿斗扶不起嗎?載於歷史月刊第 215期


劉禪即位時才17歲,當時天下三分,魏有州13,郡91;吳有州5,郡45;蜀只有州2,郡22。就人力財力而言,魏約占天下的65%,吳約占25%,蜀只占10%。以十分之一的力量面對魏、吳兩個強大的對手,不被人家吃掉,已非易事,還談什麼規復中原。阿斗在極其困難的處境下能維持40多年,也可以算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

劉禪前後當了41年的皇帝,從古到今做皇帝能做40年以上的有多少?恐怕不多。再者,蜀漢吏治冠於魏吳兩國,國內亦無權臣專擅,就這一點來說,歷史上更沒有幾個皇帝能夠相比,劉禪被稱之為明主並不為過。至於大家常以『樂不思蜀』一事來指責劉禪,事實上也是非常不公平的一件事。

改朝換代只不過是皇帝換了一個姓,君臣人等是否都有殉國的必要。特別是在大事已定、形勢無可挽回的情況下,是否可以放下武器,停止抵抗,以減少百姓生命財產的損失,又有什麼不好。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總認為投降是一件恥辱的事情,身為國君者應該『國君死社稷』。然而劉禪的投降是以自己的生命來換取蜀中百姓不再受到戰禍之苦。如果為了『面子』而死守抗敵,那麼蜀中百姓的身家性命全都要為此而犧牲,以此來看,劉禪的投降沒什麼不對。

更何況,當年劉備入四川,若不是劉璋開門投降,劉備能夠如此順利的取得益州的統治權嗎?再者,三國時代末期,先是蜀漢對魏投降了;僅僅兩年之後,魏又向晉投降了(形式是禪讓,實質是投降);再過十餘年,東吳又對晉投降了。三國的結局都是一樣,我們有苛責阿斗一人的必要嗎?

至於「樂不思蜀」一事,絕不能簡單地認為是阿斗沒出息大禍可能隨即臨頭。對於司馬昭那種人,應該了解其陰險毒辣,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也。阿斗如果不是裝癡賣傻,而是讓司馬昭了解自己思蜀的真心,其實,前人早就看出阿斗是在裝傻。《三國志集解》一書引于慎行曰:「劉禪之對司馬昭,未為失策也。卻正教之,淺矣!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聞也。」可見,阿斗比卻正聰明,正是面帶傻相,心中明亮。他能騙過陰險狡詐的司馬昭,化險為夷,絕非無能之輩。

若是以「樂不思蜀」來論斷劉禪無能與軟弱,那「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又該如何評價呢?或許在劉禪的心中,真正愚蠢的反而是勸他回答"先人墳墓皆在蜀中,無日不思"的卻正,而不是他。

......................................................................................................................
歷史月刊第 215期 有專題討論,有興趣去附近圖書館借借吧
 
http://blog.roodo.com/yowyowyow123
我的部落格,有興趣來看看吧,想要發文我也可以代貼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文由玉日比 於 08-1-12 03:27 PM 發表


呃,我可以肯定,離我最方便的圖書館中,沒「歷史月刊」這種東西~

因為我就是在那邊上班(茶~

話說,的確,若真的要評斷阿斗,我的說法或許不足!

不過我是引用他對許多人的一般觀感印象,藉此來做「有名聲而受人尊敬(賢),但是卻無力或無法做出實際的績效(能)」的一種譬喻!

至於歷史細節,並不是我所要考舊的地方~

其次,我引用劉禪,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功績並不顯著,但是相對的,他的過失也少有耳聞,這正是我要的,如此一來,他有著「君」的地位,沒有「能」的印象,並且傳承其父劉備的「賢」,而被他的臣民所擁戴,期間並無並無臣子挾權亂政,在他的治理之下,可謂並無顯著功過,所以我才會想到他!

另一方面,秦始皇有能,但是卻以暴政著名,建阿房宮,築長城,焚書坑儒等,皆是歷史慘劇,但是他統一貨幣文字,一統六國,其功績的確震鑠古今!

當然,本來要拿商紂來當對比,是因為我曾聽說他原來是個明君,但是好色,到妲己出現,更是變本加厲,成為一名真正的暴君,只是想想,商紂雖然有能,卻並無廣為人知的功績,所以就只是提起而已!

另外,對於劉禪與蜀,我必須說,個人所知有所落差,而每人皆各自有所領悟,而我對其評價,不好也不壞,因為我覺得哪種回答都對,但是哪種回答也都有他的缺點!

不過這不是這篇我所要表達的地方,我想也不用在這上面多做文章~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說劉蟬庸君.其實真的有點太過

我到覺得讓蜀國提早滅亡的是諸葛亮和姜維

他們在某些理學思想的文人眼裡.討伐沒有正統的魏國.簡直就是正義的化身

以致於到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手裡.諸葛亮是被描述的多麼厲害高深

然而事實就是.孔明現實上是主戰派.不斷要求北伐

然而卻一直被司馬懿給擊敗.在羅貫中眼裡.幫住不是正統的邪惡魏國對抗正義的蜀國

簡直就是可惡到底.而且司馬還一直達到戰略上的成功

讓蜀國無法攻入洛陽

自然羅貫中就把司馬給醜化了.而且為了能發洩自己的怨氣(憑什麼不是正統的司馬懿可以一直獲勝)

故.在演義裡.司馬不是被諸葛所敗.要不然就是個以逸待勞.連空城計都會中計的笨蛋呢

但只用司馬來突顯諸葛亮似乎理由還不充足

所以就故意塑造劉蟬君主昏庸的性格.進而讓諸葛亮和姜維北伐挫敗的原因歸究在

孤臣無力可回天身上

其實論陰謀.諸葛亮篡位的野心證據跡象似乎不會輸司馬太少

而劉蟬.他似乎沒管政治.也是因為他跟本沒法管政治吧

看看劉蟬身邊.都諸葛亮的親近

除了太監黃皓以外.實在不知道有哪個跟劉蟬是一伙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守護勳爵

原文由21215421 於 08-1-15 12:39 AM 發表
說劉蟬庸君.其實真的有點太過

我到覺得讓蜀國提早滅亡的是諸葛亮和姜維

他們在某些理學思想的文人眼裡.討伐沒有正統的魏國.簡直就是正義的化身

以致於到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手裡.諸葛亮是被描述的多麼厲害高深

然而事實 ...

劉關張也是主因之一,大意失荊州 伐吳等破壞諸葛亮的戰略,本來他是想要兩面攻擊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文由玉日比 於 08-1-15 07:49 PM 發表

劉關張也是主因之一,大意失荊州 伐吳等破壞諸葛亮的戰略,本來他是想要兩面攻擊的



這到是還好.因為不久吳國就和蜀和好了

倒是劉備野心真的太大

因為荊州戰略價值很大.要討伐魏國.荊州可以深入魏國腹地

比起攻略雍州而言.從荊州攻略魏國就較簡單多了.因雍州的地勢複雜的關係

蜀國一失去荊州.基本上也等於失去問鼎中原的能力了



不過諸葛亮後來還是用荊州換了一個盟邦.到也不失為一個中策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文由21215421 於 08-1-14 04:39 PM 發表
說劉蟬庸君.其實真的有點太過

我到覺得讓蜀國提早滅亡的是諸葛亮和姜維

他們在某些理學思想的文人眼裡.討伐沒有正統的魏國.簡直就是正義的化身

以致於到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手裡.諸葛亮是被描述的多麼厲害高深

然而事實 ...



司馬懿勝諸葛亮???  (這種戰績??)

亮 使 魏 延、 高 翔 、 吳 班 赴 拒 , 大 破 之 , 獲 甲 首 三 千 級 , 玄 鎧 五 千領 , 角 弩 三 千 一 百 張 , 宣 王 還 保 營 。

九 年 , 亮 復 出 祁 山 , 以 木 牛 運 , 〔 一 〕 糧 盡 退 軍, 與 魏 將 張 郃 交 戰 , 射 殺 郃 。

十 二 年 春 , 亮 悉 大眾 由 斜 谷 出 , 以 流 馬 運 , 據 武 功 五 丈 原 , 與 司 馬 宣 王 對於 渭 南 。 亮 每 患 糧 不 繼 , 使 己 志 不 申 , 是 以 分 兵 屯 田 ,為 久 駐 之 基 。 耕 者 雜 於 渭 濱 居 民 之 間 , 而 百 姓 安 堵 , 軍無 私 焉 。 〔 三 〕 相 持 百 餘 日 。 其 年 八 月 , 亮 疾 病 , 卒 于軍 , 時 年 五 十 四 。

諸葛亮打不到洛陽
這是國力使然
一州之力伐九州之國
對方亦有名君能臣
還能打出這樣的成績
反觀大國之師又如何呢???
陳壽亦點明諸葛亮無法成功的主因

而 所 與 對 敵 , 或 值 人 傑 , 加 眾 寡 不 侔 , 攻 守 異體 , 故 雖 連 年 動 眾 , 未 能 有 克 。 (諸葛亮傳)


另外要說劉禪事有史載請看清楚....

謂 亮 曰 : 「 政 由 葛 氏 , 祭 則 寡 人 。」 (魏 略)

除了黃皓還侍中陳祇
兩人連手立閻宇分姜維權力

[ 本文最後由 深幽之人 於 08-1-15 04:17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文由深幽之人 於 08-1-16 12:07 AM 發表



司馬懿勝諸葛亮???  (這種戰績??)

亮 使 魏 延、 高 翔 、 吳 班 赴 拒 , 大 破 之 , 獲 甲 首 三 千 級 , 玄 鎧 五 千領 , 角 弩 三 千 一 百 張 , 宣 王 還 保 營 。

九 年 , 亮 復 出 祁 山 , 以 木 牛 運 , 〔  ...

戰爭本有輸有贏.

在戰場上.諸葛亮是贏得較多.然其目的未達到.在戰略上是輸的

發動戰爭.是為利益

沒達到目的的戰爭.損國力矣.敗矣



且魏國雖有九州之力.然亦要應付烏丸.西羌及孫吳

而各地亦時有叛變*(公孫淵之亂等)

應付蜀國.豈有九州之力?

[ 本文最後由 21215421 於 08-1-16 12:16 A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quote]原文由21215421 於 08-1-15 04:10 PM 發表

戰爭本有輸有贏.

在戰場上.諸葛亮是贏得較多.然其目的未達到.在戰略上是輸的

發動戰爭.是為利益

沒達到目的的戰爭.損國力矣.敗矣

戰爭的目的在於達成政治目標
以較少的代價來穫得較大的利益
諸葛亮出征
除了開疆擴土
更是與吳國行成夾擊疲敵之勢
進能匡復漢室,退可自保相應,耗敵之糧谷資費

若 大 舉 伐 之 , 使 吳 攻 其 東 , 漢 入 其 西 , 彼 救 西 則 東 虛, 重 東 則 西 輕 , 以 練 實 之 軍 , 乘 虛 輕 之 敵 , 破 之 必 矣 。」 維 從 之 。 (漢 晉 春 秋)



且魏國雖有九州之力.然亦要應付烏丸.西羌及孫吳

而各地亦時有叛變*(公孫淵之亂等)

有趣!!
蜀漢就沒有少數族問題??

為何會有叛變?
為何蜀漢政局相對平穩?

[ 本文最後由 深幽之人 於 08-1-15 04:39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比起魏.蜀的邊族問題比較小

何況南蠻叛變.也因北伐造成國力空虛而導致


另外更正.是晉朝常有叛變才對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26 14:26 , Processed in 0.02219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