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收復失土運動與十字軍運動
隨著穆拉比特人在伊比利半島的擴張(1085-95),收復失土運動也邁入第二個階段。穆拉比特人以宗教為武器,用之爭奪安達魯西亞,這點也影響到基督教王國。教皇承諾要保障其在伊比利半島的權益,同時越來越多外國人西來與穆斯林而戰。在這當中有不少人成為第一次十字軍的參與者,像土魯斯伯爵雷蒙(Raymond)。但我們也不應當忽略了這當中的促使外國參與者前來戰鬥的非宗教因素,無疑地這當中包括了對掠奪與土地的渴望、政治的因素、與其他像與泛西班牙統治者間的封建紐帶之類的原因。在伊比利半島的戰爭仍舊在宗教的對立激化進行,同時也開始擴大其影響範圍到庇里牛斯山外的區域。早在世紀之末,十字軍運動的因子便可在伊比利半島看出端倪了,像是強調為信仰而戰、教廷的強力參與、赦罪的頒布與外國人參與戰鬥。伊比利的局勢似乎都深深地影響到教皇對運用武力對付伊斯蘭世界的態度。然而,它並不能證明收復失土運動直接影響到第一次十字軍的發起,也不能簡單地將這一時期的伊比利戰事為十字軍。一些構成十字軍的因素,此時在西班牙仍不存在。例如,這裡沒有個人的問題,原罪的徹底救贖,也沒有參與戰士要進行宣誓或配掛上十字架。但對於赦罪問題,確實早在征服耶路撒冷以前,便已經存在了:在1096與1099年間,烏爾班二世(Urban II)特別許諾對參與收復加泰隆尼亞城市塔拉戈那(Tarragona)的基督徒,將給予原罪的赦免(remissio peccatorum)。將武力對抗穆斯林與給予完全赦免的概念聯結在一起,首次出現在伊比利半島。
第一次十字軍在伊比利半島的影響
然而,在近東的十字軍特性也傳入西班牙。1101年當亞拉崗國王彼德羅(Pedro)在薩拉戈薩與穆斯林正面遭遇時,便首度在十字旗幟下作戰,他還擁有一個以第一次十字軍戰爭口號為名的市集城鎮(胡斯利沃 Júslivol,源自Deus vult──“神的旨意”)。1114年參與征服巴利阿里群島(Balearic Islands)的基督徒,便顯得具有救贖色彩,不但教皇特使參與其中,參與者也都自發地佩上十字徽號。同樣的,在1118年征服薩拉戈薩時,外國人也被招來幫忙,並給予赦免的承諾。從此時起,至少在教廷與外國戰士眼中,伊比利半島的戰事已經成為十字軍運動的一部份。在概念上一脈相承,於1121年在西班牙的戰士也獲得和在聖地的十字軍戰士相同的赦免許諾;這在1123年第一次拉特蘭會議中,便明確地宣布將賜予佩帶十字徽號“前往耶路撒冷與西班牙服役(in order to go to Jerusalem or Spain)”的人。西班牙也被視為第一次十字軍的目標,以吸引十字軍戰士的參與。幾乎與巴勒斯坦的軍事修會成立同時,“米利提亞斯(militias)”這種結合宗教生活與同穆斯林作戰的組織也出現在西班牙。在利凡特和伊比利半島之間可見到互相的影響。它們均被認為是十字軍戰爭的區域。
文學作品對此一概念亦產生推波助瀾的作用。《羅蘭之歌(chanson de Roland)》、《羅蘭希德(Rolandslied)》和被稱為《特平故事(Pseudo-Turpin)》(《查理大帝與羅蘭傳 Historia Karoli Magni et Rotolandi》)都將查理大帝在三個世紀前在伊比利半島的戰爭,描繪成一次十字軍,而在一些紀功歌(chansons de gesta)則頌詠在西班牙的基督教戰士。事實上,只有少數史料反映了西班牙基督徒十字軍戰士的真實態度。這不令人驚訝。同樣的現象也見於十字軍統治確立後的海外地區(Outremer);對於基督徒生活區域而言,戰事通常被視為邊界戰爭的性質。但對於主要的戰爭,十字軍的使命和熱誠仍可清楚地從一些地方性史料中發現到。
1147-49的戰事
1147/48年看來真的取決於外國十字軍戰士的參與。當十字軍在抵抗大馬士革(Damascus)和在波羅的海地區進行大規模十字軍的同時,泛西班牙的國王們也發起對衰弱的穆拉比特國家一連串攻勢。在葡萄牙,基督徒攻克里斯本(1147年10月);在同月份卡斯提爾國王征服了重要的港市,阿爾梅里亞(Almería)。不久之後,托爾托薩(Tortosa)與列里達(Lleida)的塔伊法斯埃米爾國被合併到加泰隆尼亞-亞拉崗王冠之下(分別在1148年12月和1149年10月)。這些王室的努力均有來自外國的助力。葡萄牙的阿豐索‧恩里克斯一世(Afonso Henriques I,r.1128-85)便在征服里斯本(1147年10月24日)時,得益於來自下萊茵(lower Rhine)和英格蘭要前往聖地的十字軍戰士。幾個月後,部分來自英格蘭的十字軍又參與了巴塞隆納伯爵雷蒙‧貝倫加爾四世(Raymond Berengar IV,r.1131-62)佔領托爾托薩。一支熱那亞艦隊支援他們,並確保了戰事勝利。無疑地,1147/48年的戰事是外國參與收復失土運動的高峰。
在這些勝利之後,伊比利王朝開始採取行動,以對留下的外國十字軍戰士加以約束。這是在利凡特和在伊比利半島十字軍本質上的不同:當近東的拉丁人積極尋求歐洲的教友大量的來援,而在泛西班牙的基督徒顯然沒有那麼渴求來自外界的支援。當然也有像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Louis VII)一樣積極的,他曾企圖加入1159年由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Henry II)支援西班牙基督徒的行動。外國十字軍戰士也參與許多戰役(像1212年的拉斯納瓦斯‧德‧托洛薩 Las Navas de Tolosa,1217年在葡萄牙和1309在直布羅陀的戰役)。但這意謂著1159年的行動將一無所獲,因為本土王朝對此並不支持。一般而言,在收復失土運動中的國際影響,無法和近東的十字軍運動相提並論。這並不代表伊比利半島改變其十字軍區域的性質,它只意謂著兩者在十字軍運動的比重差異。
穆瓦希德人(The Almohads)
安達魯西亞在12世紀中期經歷了改朝換代──穆拉比特人遭到穆瓦希德人所取代。穆瓦希德人(Almohads,阿拉伯文作al-muwahhidun)如同穆拉比特人一樣,屬於遜尼派改革者,但分屬不同柏柏爾部落。他們一開始所領導的聖戰對象是被他們視為生活散漫腐敗與異端的穆拉比特人。他們於1148年以前的一個時期,以殘暴的極端手法征服摩洛哥,並於1172年征服安達魯西亞。在1195年7月9日,穆瓦希德人於阿爾科斯(Alarcos)對抗卡斯提爾國王阿方索八世(Alfonso VIII,r.1158-1214)的軍隊中,獲得重大的勝利。這次的挫敗促使基督徒克服內部的異議,並計劃一次對穆斯林的共同戰爭。教皇英諾森三世(Innocent III)給予強而有力的支持,透過教皇的十字軍詔令、程序和調停祈願,使在西班牙境外的人得知這次的戰役。因此,龐大的外國十字軍隊伍,主要是法蘭西人,加入了卡斯提爾、亞拉崗、納瓦拉的聯軍。雖然許多外國人在被禁止掠奪征服城鎮後離去,但本土的基督徒仍於1212年7月16日在拉斯納瓦斯‧德‧托洛薩擊敗穆瓦希德軍隊。
13世紀的擴張
自拉斯納瓦斯‧德‧托洛薩戰役後,穆斯林在西班牙就不再有重大的勝利。因此,這次戰役被認為是收復失土運動的最終轉捩點,雖然當時的人對此並不甚了了。在此時,教廷開始將收復失土運動和東方的十字軍運動分割開來──英諾森三世打算集中一切力量去進行解放耶路撒冷的戰役。因此,在1213年的十字軍詔令《以何為主(Quai maior)》中,他取消賜予為伊比利半島奮戰的基督徒之赦免。基於這一改變,他取消了自12世紀以來便已隱隱存在,將兩個戰區平等看待的作法。1213年的政策轉變確實扮演了和緩擴張主義的角色。但統治者的更迭和內部的紛爭仍保持了拉斯納瓦斯‧德‧托洛薩大捷以來的擴張勢頭。擴張在20年的“喘息”後,被持續下去。新的攻勢獲得極大的成功:在國王斐迪南三世(Ferdinand III)的領導下,卡斯提爾透過一連串征戰征服了安達魯西亞大多數主要城鎮,其中包括哥多華與塞維爾(分別於1236和1248年)。“征服者”海梅一世(Jaime I , the conqueror,r.1213-76)獲得相似的重大成果──1228年合併馬略卡,並在1238年消滅強大的瓦倫西亞王國。稍晚,1248年葡萄牙擴張至阿爾維加海岸。在近20年間,葡萄牙、卡斯提爾和加泰隆尼亞-亞拉崗諸王國幾乎征服了整個安達魯西亞,因此確立了他們在伊比利半島的霸權。只有在南西班牙多山的內華達山地(Sierra Nevada)地區仍由穆斯林保持統治──格拉納達埃米爾國(the emirate of Granada),由阿拉伯系的奈斯爾王朝(Nasrid)統治著。在這之後的兩個世紀中,這個國家巧妙地利用其位置,周旋於南方的穆斯林國家馬林王朝(Marinid,在今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和北方的基督教國家間。
收復失土運動的結束
在14世紀前半,收復失土運動再次燃起火花。1309年一支亞拉崗-卡斯提爾軍隊自馬林王朝手中拿下直布羅陀,而葡萄牙-卡斯提爾軍隊於1340年10月30日在薩拉多河(river Salado)獲得重大勝利。十字軍戰士在得到赦罪的許諾下,參與了這兩次戰鬥。在稍後的一個時期,基督徒再次翻越庇里牛斯山,前往西班牙同穆斯林作戰;擴張行動此時又附加上了強烈地俠義精神。許多參與的騎士關心其個人的榮譽和冒險精神更勝於精神上的善果。在「天主教國王(Catholic kings)」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和伊莎貝拉(Isabella)治下(1469)達成卡斯提爾和亞拉崗君合後,最後一個位於伊比利土壤上的穆斯林國家,格拉納達,也在經歷10年戰火摧殘後,落入基督徒之手。隨著格拉那達於1492年1月2日投降,收復失土運動終於結束。這個概念仍舊存在,並且成為西班牙在美洲擴張的思想基礎和藉口。
 
Nemo me impune lacessit
當十元被別人拿進口袋時,人們常常記恨一輩子。
當百元被笨蛋丟進碎紙機時,人們很容易就原諒。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26 05:55 , Processed in 0.01723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