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名望的騎士

☆☆☆☆☆☆☆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802這天是我們烏鴉邦學生社會學社在暑假社員大會前的前置活動第二場期日,這系列的前置活動意義有二:首先是助於潛在新社員瞭解烏鴉邦的活動內容、理念,以及作為社員大會當天討論內容之參考(*1);再者則是,挑戰新的活動方針,以因應團隊終極價值(*2)。

  這場「與社會邊緣人聊起來」活動企劃(*3)的設計初衷,在於包含街友、團體中被排擠者、生活困窘的人,都是我自高中以來不斷思考的群體對象,「我很同情他們」是我對他們最直觀與坦白的感受描述,然而我不知所措,沒有改變的能力也沒有方法與勇氣,外觀上看起來就像「視而不見」,其實我很掙扎。我希望藉由這次活動機會探尋大家的看法,以及讓自己積極一點面對這個議題。

  在宜蘭,或者在比較小型的都會,到處都能見到撿回收物的中老年人,即便新聞偶見有人因為作資源回收而擁有好幾棟房子,我也不相信那普遍可以養活一個家,高中時代的玩笑話:「別看他們這樣,其實他們搞不好都很有錢。」是嚴肅的媒體造孽影響世人觀感;我的學校要求班級,若有發現校外人士突擊教室收刮保特瓶,要即刻通知老師驅趕他們,那可能是犯罪沒錯,問題是,就只是這樣而已嗎?

  這讓我想到最近supertramp在裏想箱對環保議題的回應(*4),城鄉差距帶來的貧困,讓居民們不得不從事破壞環境獲取利潤的商業行為,以及為了得到補助款,讓核廢料進家鄉承擔風險,supertramp的結論我很贊同,這是政府的虧欠,譴責的對象不該是種檳榔或「不自愛」的鄉親,他們不是某些人所想像的勢利分子。蘇花高帶來的爭議,反對者也應該仔細思考相似的問題。

  這次802活動內容比較導向心理學與社會工作的範疇,晨星所區分的「助人者」與「改變者」讓我更看清楚這個活動的可能輪廓。烏鴉邦的社會參與比較像是改變者的實踐,打擊的是問題根源;助人者的角色則是給予改善性援助,讓已經發生的災難得以紓緩。那麼,這場活動定位在哪裡?

  我的思考沒有這麼深入,因為我打從心裡認為這場活動應該很難發生「讓社會產生改變,或者讓參與者有所行動」,這也許跟議題性質有關,好比關心樂生老人的想法與權益,拒絕政府拆遷樂生院,行動是具體可見的,然而不管站在助人者或者改變者的角色,面對社會邊緣人議題,尤其是街友這塊,我很難想像能有什麼具體行動,既有的相關社會團體所做的是「助人者」,像是「順手捐發票,救救老殘窮」,政治面也許是社會福利的支援而已,這類的助人者行動應該需要的是長期投資,而很難是一行動可欲見效的方案。

  若欲站在改變者的角度來檢視街友議題,困難度也來得更高,「什麼是造就街友現象的原因?」問題根源大概很難釐清,即便是經濟繁榮的國家,也會有沒有家的人(房價、激烈競爭的學歷社會)。好手好腳不去工作?沒有地方可以洗澡、沒有適當的衣服誰願意雇用呢?加上社會大眾對街友的印象大概不離神經質、難以相處,脫離階級的機會也就更少。面對偏見與歧視的壓力,自我改變的動機會被壓抑;世人的眼光也是改變的一環,但這需要幾十年的教育與社會風氣改造工程?

  這類比較深入的行動(不管是助人者或改變者的角色),在議題性質上的挑戰度太高,我不認為行得通;然而,街友是社會邊緣人中比較極端的例子,站在助人者的角度上,對生活同儕中社會邊緣人的協助並非是個困難的任務,甚至也許我們還能挖掘到作為改變者的具體方法。

  但是,我不打算把這次活動的行動實踐(也就是團隊的終極目標)定位在生活同儕中的社會邊緣人,即便我們也會在活動中處理這塊;我比較在意的還是在於「建構方法」的這個過程,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直接在活動中「做些什麼」,是社會參與的一種態樣。任何社會參與都需要這個階段,透過思考找出最恰當或最有效的行動方針,甚至是找出很容易做得到、有行動綱領的方案,以提升參與者親自實作與說服他人實作的動機,那就更能貼近所謂「可預見的未來行動(*5)」的團隊構想。

  「建構方法」的對象我初步設定在街友以及生活同儕的社會邊緣人(比如班上的被排擠者),角色上要是助人者或改變者都好,而我也安排了實作階段,讓參與人可以在活動中與街友碰面。但是這個「與街友碰面」的環節是有些爭議,包含了這樣的接觸不管在助人者或改變者的角色都難以實踐,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讓參與者突破心防的接觸契機,而無法幫助或改變什麼,這樣一來,對街友議題的建構過程會與實作產生落差,但這不打緊,因為我們仍然可以分開談(*6);再者是晨星提出的,關於錄音對話的倫理問題;以及社心老師給予的建議(*7),雖然我相信我們的操作方式會是自然的對話(旁觀者也必須做到如同路人一樣),而不會讓街友感受到有人意圖觀察,並且在能力上,大概不會處理到要求街友們說出心情故事或對政府給予他們福利的看法(如同我前面說的,這段接觸很可能只是一個讓參與者突破心防的過程而已),然而,即便街友感受不到,我想我們的行為可能還是有倫理問題的疑慮。(*8)

  關於倫理問題,我目前思考後的立場是錄音對話大概不太能做,因為有違法之虞(未經同意擅自錄製私人談話),取而代之的可能只能是轉達對話內容;至於觀察活動的行為(包含旁觀以及接觸對話),我目前心裡頭的反問是,當沒有讓街友察覺的情況下,做出這類非基於惡意的舉動,其實不就是最開始想要接觸這塊議題、同情他們的人在做的事嗎?如果有倫理問題,那麼議題接觸應該怎麼「開始」?

  「同情者」的想法我很瞭解,因為我目前也處在這個階段;最近接觸社會邊緣人的經驗有兩次,一次在台中學校附近,另一次在台北的公車總站。在台中霧峰的接觸經驗發生於半夜,那時候我走路去住處附近的便利商店買東西,出來時遇到一位老先生拉著類似腳踏車改造的車(上面寫著麻糬之類的字眼,應該是賣食物),他穿著的衣服有點髒,然後隨口問我現在幾點,那時候是半夜兩點多。我曾經看過幾次他在附近停頓賣食物,但從未見過有人消費。

  在公車總站的經驗是賣香花串(我一直搞不清楚那到底是不是夜來香)的阿婆,這玩意雖然成本比較低,但比賣口香糖難賺,日成交量也許幾乎是零。她來跟我推銷時我問她怎麼賣,她說有分30元、50元跟100元,我選擇購買50元,她也順勢推銷問我要不要就買100的,我拒絕了,因為我不是多喜歡那個味道,而買這麼多也用不著,50元成交,這也許是她這一天僅有的收入也說不定。

  弱勢買賣者的態度有很多種,有些和顏悅色、有些會賣到不耐煩、有些面無表情或機械式反應,有些則是懇求路人購買;不管何者,我認為那都是合理的反應,苛求態度問題應該發生在資本主義下自由競爭的獲利者,弱勢買賣談不上這種層次的話題;在金錢允許下,我選擇儘量購買,這是我目前唯一做得到的事。

  高中時代在補習班,曾經有幾位女同學在談論某個路邊攤賣雞蛋糕的老爺爺的事,她們揚言道以後要多多去捧場,因為認為那個很難賺,老爺爺好可憐。這類「同情心」的發揚都起因於打量、觀察與接觸,我很難認為這有背於倫理之虞。

  街友是社會上生活品質最差的人,社會援助看似效果不彰,也不見有哪位政治人物或政策在協助處理這個議題;當我們發現許多責任應該在社會而非個人時,想辦法解決問題就是政治義務,而政治掌握在眾人手上,轉用supertramp的論點:「這是政府虧欠他們的。」期待活動中與大家相見。(DUST,2009.07.21)


‧‧‧



註腳:

1. 社員大會之目的除了培訓既有成員與討論未來活動方針,尚有招收新成員之構想,這次的社員大會係對外開放,參加者即視為加入社團,並且可以先藉由幾場前置活動瞭解烏鴉邦在做的事,以供社員大會期間對討論問題有所掌握。

2. 這方面最近在團隊內部有點爭議,我認為問題不大。一者這次前置活動的企劃原本就是嘗試性作業,晨星也提醒了我,即便我的這場活動最後討論結果是辦不成,那也是一個設計活動的寶貴經驗;二者,社會參與是循序漸進的,觀察→瞭解→學習與思考→做出價值判斷→行動與反思,我們是不是只能做必須達成「最終效果(讓社會有所改變,或者讓對象有所行動)」的活動?除了成員各自能力上的問題外,議題本身的性質,以及背景知識的累積,都是必須考量的環節,例如一個極左的成員,以及相對偏右的成員,對某些議題的意見不見得會一致,當我們嘗試讓更多人參與社會,我們必定會有價值選擇(選擇某個立場予以行動),不可避諱地我們都要經過思辯(我很喜歡用這個詞)與學習,一場活動的效益是否能做到從頭到尾樣樣都包?起碼我不太樂觀。因此,即便是沒有達成最終目標的活動,我不認為那就是我們不該做的(一個讓大家想問題、瞭解社會黑暗的討論會,是知識能力累積的方式,網路討論也是一樣),我們該想的也許是如何延續,以及我們還能做哪些其他可以觸及到目標的活動,而非封殺它們。

3. 原始企劃書請見: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197/3740429259_f0c24a9b8a_b.jpg

4. 討論主題網址:http://dreambox.why3s.tw/viewthread.php?tid=700

5. 這個「可預見的未來行動」的意思是,一場活動結束後,我們可以預見參與者實踐行動(從事社會參與)的可能性很高。這是一種檢視活動企劃有沒有符合團隊目標的指標之一。

6. 我的意思是,我們可以一方面思考實作階段與街友碰面的方法,以及一方面思考並非這樣一次碰面就能達成效果的行動方針來處理這個議題。

7. 以下是原文部分節錄:「必須站在他們(她們)的角度思考以下的問題:是否有像動物園的動物被觀察的感受(當然我知道你們的本意並非如此)?這些來旁觀(指沒有互動的情形)的人是誰?心態是什麼(就你們自身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旁觀式的觀察又能看出什麼)?對這些不只是來旁觀,甚至想來跟我聊聊的人到底是誰?我為何要跟他聊?我為何要把我的心事/故事告訴他?」

8. 換句話說,搞不好我跟晨星會決定把這段接觸街友的活動程序砍掉;加上討論場地更換的問題,砍掉的可能性很大。也是基於這個不確定的因素,我一直不知道應該怎麼發佈活動內容的訊息。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6 05:26 , Processed in 0.01656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