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樓主: Demoniac

回覆: 探討先史文明與台灣關聯性

金字塔的奧妙來自姆帝國

金字塔是全世界性的巨石文化遺跡,最有名的是埃及的金字塔,其次是

中美洲墨西哥馬雅人的金字塔。在太平洋區域中,有日本和台灣。

一九三四年六月,第一位發現日本葦嶽山金字塔的金字塔專家酒井勝軍

,曾到埃及研究金字塔。他發現所謂金字塔是一種收集與增加能量的裝

置,其奇妙處已有許多專家以科學方法檢驗出來。酒井勝軍認為金字塔

未必需要像埃及那樣的巨石構造物,日本原屬山國,根本無需刻意堆積

巨石,可以憑著金字塔型的山脈,並且周圍有巨石遺跡的附屬物品,就

形同具備有整座金字塔形的構造,就能產生所需要的能量。在日本被發

現的金字塔相當多,被認為是金字塔的山附近,都存有巨石構造物及繩

文的遺跡,此事實更足以證實,金字塔可引發一個能量強大的空間,而

且能促進動植物的生長。

埃及地處平坦的沙漠,所以古埃及人必須遠從尼羅河上游挖取巨石來建

造那麼大的金字塔;同樣在中美洲的巨大金字塔也是如此。

在台灣北部的七星山頂,就有一座如酒井勝軍所說的金字塔(詳見後文)

。金字塔的奧妙,至今科學家仍有許多無法瞭解,在人類歷史上找不出

來源,當然必須追溯到先史時代的姆帝國時代,因此我們認為金字塔的

奧妙做為來自已消失姆帝國文明的佐證。

姆大陸之謎的真相究竟如何?雖有眾多人研究出可信度很高的言論,但
仍無人敢下斷言,相信再經幾年的研究,就能使姆大陸文明真相大白。

轉自 何顯榮先生 著作
 
[size=5]請多給予批評指教!![/size]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探討先史文明與台灣關聯性

姆帝國都城消失的描述在台灣島附近

當年邱吉沃德巡迴調查旅行時,可惜未到台灣附近,所以他所畫定的姆

大陸並未包括台灣及附近的島嶼。根據邱吉沃德的推論,姆大陸沈沒的

主因是發生足以使海島或幾座城市沈沒的大規模火山爆發。邱吉沃德所

訂的姆大陸,位處太平洋的中心,應是安全地帶,不會發生大規模火山

爆發。在太平洋上,當時只有日本、台灣及南北美洲沿岸一帶會發生較

激烈的大規模火山和地震。但南北美洲沿岸火山帶、日本四島較為偏北

,距離姆大陸都較遠,應排除在外。因此惟一可能的地區就是在台灣和

琉球附近一帶。所以我們認為姆大陸北部應向西延伸,連接到歐亞大陸

邊緣的西太平洋淺海陸棚,包括到台灣、琉球附近火山群的地帶;例如

,台灣北部的大屯山和七星山區,就是以前爆發過的典型古代火山。

姆帝國起於五萬年前的第四冰河期,冰河在陸地凍結,太平洋的海面也

低於現今約一百四十公尺。歐亞大陸邊緣的西太平洋淺海陸棚,包括台

灣海峽和琉球古陸都成為陸地,在冰河期結束以前,當時所謂的台灣島

附近陸棚平地上,應有許多文明的建築物。姆帝國的都城及城市可能都

建造在台灣附近的平原上,才會發生姆帝國都城及城市的沉沒。城市現

在都沉入漆黑的海底,經歲月的摧殘而被破壞埋沒。倘若邱吉沃德來過

台灣,可能就會將姆大陸的版圖向西延伸到台灣及琉球,並將姆帝國都
城定在附近。

轉自 何顯榮先生 著作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探討先史文明與台灣關聯性

台灣附近是姆帝國都城所在的佐證

由台灣先民遺蹟和地洞可推測姆帝國的都城所在地應在台灣島附近的陸

棚上。台灣附近是否為姆帝國都城所在地,可參閱下列九項作為佐證:

一、台灣是南島語族起源地。

二、台灣先民缺乏「舟船」詞彙。

三、台灣先民遺留的大批冰河期的山洞。

四、台灣是世界各邦聯的「幃幄中心」。

五、史籍中的台灣史資料。

六、澎湖虎井嶼海底十字城及台灣近海的海底遺跡。

七、台灣的巨石文明及其他陸上遺跡。

八、台灣是先史時代南北方文化之樞紐。
九、印度太古時代核戰的核彈原料可能在台灣開採。

轉自 何顯榮先生 著作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探討先史文明與台灣關聯性

一、台灣是南島語族起源地

台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族(Austro-nesian)。這個大語族現今遍布於整個

太平洋及印度洋中的二萬多個島嶼和中南、馬來兩個半島上。包括馬達

加斯加、印尼、菲律賓、台灣、新幾內亞、紐西蘭、夏威夷、麥可羅尼

西亞、麥拉尼西亞、玻利尼西亞等各地島嶼。此外,還有馬來半島上的

馬來語以及中南半島上越南與高棉的占婆語。這個語族的分布是世界最

大、最廣的區域,語言的數目也最多,約有九百種之多。姆大陸的版圖

,大部分包含在南島語族的範圍內;換言之,姆大陸就是南島語族區域

內的一大塊陸地而已。

近代國際南島語言學者似乎有傾向台灣是較複雜的南島語言區域,因此

,也就有最可能的南島語族老家是在台灣看法的趨勢。國內的考古語言

學權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李壬癸,首先提出台灣是南島

語族起源地的看法。最近有二位國際聞名的學者,一位是語言學家

Robert Blust和一位考古學家Peter Bellwood,各於一九八五年和一九九一

年發表有關南島語族的起源地,應該是在台灣的看法。

根據一九九八年八月十日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生物學家張伯斯在他的研

究報告中指出,一項基因研究報告顯示,住在包括夏威夷及紐西蘭在內

等南太平洋島嶼的玻里尼西亞人,祖先很可能來自台灣,證實南島語族

從台灣開始逐島遷移的學說。

一九九八年十月許木柱等學者以體質及遺傳基因的基礎研究,發表研究

報告:「台灣南島族群的生物類緣關係」,指出台灣原住民是單一起源

,證明台灣的原住民是由同一族先民所分出,這一族原住民當然就是台

灣的先民。由人類家族繁衍樹的現象,能繁衍廣及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南

島族,必定有相當高度的文明因素,例如航海技術、生活技能和文化等

力量,綜觀之,最大的因素可能就是姆帝國的力量。如上述,姆帝國有

高超的航行技術,以玻里尼西亞人在世界各地建立許多殖民地和傳播文

明。玻里尼西亞人居然是南島語族,由台灣遷徙出去的,當然姆帝國都
城應當在台灣附近。

轉自 何顯榮先生 著作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探討先史文明與台灣關聯性

二、台灣先民缺乏舟船詞彙。

南島語族從台灣逐島遷移的時間推論為五、六千年前開始,仍未定論。

由於南島語族從台灣逐島遷移出去,時間在六千年前開始的話,當時台

灣四周都是浩瀚的海洋,並且南島民族要從台灣擴散到這麼廣大的海洋

地區,而且在移民之後又能在島嶼之間保持若干來往,他們必須擁有優

良的航海技能和舟船工具,有關這一方面的詞彙也很豐富。這種現象在

現代東部各島嶼上的大洋洲語言固然如此,在西部南島語言(包括菲律賓

、印尼、馬來西亞等地)也大都如此,惟獨台灣地區例外。這些年來研究

比較南島語言的學者,曾對台灣南島語言做過全面性的比較研究,一般

都認為台灣南島語言沒有保存古南島語的舟船同源詞。

台灣土著民族都屬於南島民族,台灣也是太平洋中的一個海島,何以台

灣南島語言卻普遍缺少有關航海或舟船的詞彙呢?現在仍然存活的高山

族語言,居住地大都在內陸遠離海洋,而在內陸居住地並沒有大的河流

或湖泊可供舟船行駛。至於原來居住在沿海一帶的平埔族憑藉近代少數

老人記憶中的語言,語言工作者能夠記錄的語料實在非常有限。因此,

在台灣南島語言中關於舟船的名詞與南島民族的來源有何暗示?中央研

究院副院長張光直認為,假如原住民是一萬年以前,台灣海峽在地球第

四冰河期結束後,海水逐漸進入,被台灣四周出現的海水逐漸困住了,

他們根本就不需要舟船前來台灣,因為他們已在台灣!這是否意味著台

灣就是古南島民族的原始居留地,航海技術要等到從此地擴散時才開始

發展出來的;換句話說,台灣先民早在冰河期結束以前─一萬二千年前

,已從台灣四周的陸地走到台灣,根本不用舟船,而在冰河期結束以後

,台灣的先民移居各島時才用到舟船,開始使用這些詞彙,例如現在的

台北「萬華」,以前名為「艋舺」(意為獨木舟或小舟),也是後人取名的

。至於台灣沒有保存古南島語的舟船同源詞,是否有被遺忘的可能呢?

由於台灣的原住民高山族和平埔族共有近二十族,各族現行的語言各不

相同,不可能恰巧全部將舟船的用詞遺忘吧!因此,先民就是在第四冰

河期結束前已在台灣生活,屬於先史時代,在第四冰河期結束以後,開

始由台灣航行到世界各地,使用到舟船,此後才有舟船詞彙。因此,台 灣可能就是姆

帝國時代的族人發源地,在姆帝國都城的附近。

轉自 何顯榮先生 著作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探討先史文明與台灣關聯性

三、台灣先民遺傳的大批冰河期的山洞。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下旬,台大地理系王鑫教授與其學生楊建夫提出研究

報告,表示經北京大學地理研究所所長崔之久陪同下,進行雪山冰河考

察。六月三十日更與崔之久在三千五百公尺以上的「雪山主峰圈谷群」

坡面,發現冰河作用才有的「冰坎」,以及在學術界爭論長達七十年的

冰河擦痕,初步證實雪山冰河地形的真實性。由此可知台灣確實曾有一

段很長「冰河期」的肆虐。

若以古代地球的生態環境來考量,聰明的人類要渡過冰河期,最好的方

法就是開鑿地洞,躲入洞穴才能生存下來。就如舊石器時代在大陸的山

頂洞人和在台灣東部八仙洞的長濱文化,都是在地洞中被發現的。目前

在台灣發現六十餘處地洞,探討這些山洞,從史籍中搜索,唐朝以來均

未有記載。因此,台灣地洞的開挖也應排除唐朝以後的年代。僅有隋朝

的《隋書流求傳》發現有這一段記載:「琉求國(即台灣)居海中,當建

安郡(今福建建甌縣)東,水行五日而至,土多山洞。」由這句「土多山

洞」,已載明台灣的地洞是在隋朝以前就有的,至於隋朝以前的史料更

缺乏。

因此,我們認為姆大陸的人民,必須經歷五萬鴗@萬年前漫長的嚴寒歲

月,除了較暖和的平地有巨大的神殿、宮殿以及七座大都市外,另有住

在較寒冷山區的人民,他們求生最好的方法,就是開鑿地洞,躲入洞穴

才能生存下來。第四冰河期後,露在水面上的台灣島,仍存有六十餘處

大地洞,可能就是當時遺留下來的。排除採礦坑洞、石灰岩和其他天然

的水蝕洞,在台灣的六十餘處山洞中,北部佔極大部分,可說其人工挖

掘地洞的密集度是全世界最高的地區。因此,我們認為姆帝國都城可能

就在山洞聚集的台灣北部地區的附近。



轉自 何顯榮先生 著作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探討先史文明與台灣關聯性

四、台灣是世界各邦聯的「幃幄中心」。

台灣的六十餘處山洞中,北部佔極大部分,可知第四次冰河時期,先民

大部分集中在台灣北部過活,然而台灣北部正是原住民中的「凱達格蘭

」族所活動的地域。因此我們必須藉著探討「凱達格蘭」族的現有資料

來瞭解最早期先民的來源及文化。

「台灣」一詞是依據十六世紀時,凱達格蘭族原住民母語之名「大惠宛

」或「大大宛」,荷蘭文獻稱「台惠宛」。一六二0年中國明朝稱「大

惠國」,清朝以荷蘭語音「台惠宛」譯成漢字「台灣」,沿用至今。「

大惠宛」一詞原住民的語義是「幃幄中心」。「凱達」一詞是先民祖先

的聖名。「格蘭」一詞,其義為「聯結」,現代語稱為「邦聯」之意。

因此「凱達格蘭」族的居住地──台灣,就是「邦聯幃幄中心」。

拉丁語音的「格蘭」,因在亞洲各地的土著語音略有不同,故其同音同

義異字有「圭籠」、「雞籠」、「基隆」、「雞南」、「吉隆」等,為

表示當地為「邦聯」之地,各以其土音作為當地的地名,都是以台灣為

「邦聯幃幄中心」的「邦聯」地區。台灣有基隆市、台北瑞芳的雞籠山

、台北圓山就是雞南山。中國內地以「雞籠」為地名者,且在隋唐以前

就已被使用而存在的地方有十八處。另有馬來半島的吉隆坡。這些地區

也都是「邦聯」地區,而台灣是各「邦聯」,包括大陸、東南亞、大洋

洲等邦聯的「幃幄中心」。

由台灣原住民與荷蘭官方簽訂的「圭籠合約」書,就是「邦聯合約」,

現仍收藏在荷蘭海牙皇家博物館。當時荷蘭總督曾依合約來檢閱台灣原

住民軍隊的操練。因此,可知台灣就是世界各「邦聯」的「幃幄中心」

,也就是各邦聯運籌帷幄的樞紐。因此,我們可以確認這個「雞籠」就

是「格蘭」─「邦聯」之地。

台灣能夠成為世界各邦聯的「幃幄中心」,與世界各地友善的「邦聯」

來往,我們認為在姆大陸沉沒後,仍住在海平面上的台灣先民,仍然保

有姆帝國的一部分權威與地位,才能成為世界各邦聯的「幃幄中心」,

也作為姆帝國都城在台灣附近的佐證。

轉自 何顯榮先生 著作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探討先史文明與台灣關聯性

五、史籍中的台灣史。

台灣本島的歷史大約始於十七世紀(澎湖更早,始於中國宋代)。清代先

賢連雅堂所著《台灣通史》是台灣最早完成的第一本史書,但是在《台

灣通史》之前的先史時代,在中國的史籍中,仍有一些片斷的記載。

《山海經》云:「蓬萊山在東海中,島上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其物

禽獸盡白,宮闕以黃金銀作成。」日本人尾崎秀真先生對於台灣史的研

究不遺餘力,他斷定蓬萊山即為現在的台灣,並以早在四千二百年前中

國大陸與台灣之間已有文化交流做為論證。

《書經禹貢》揚州之項有:「島夷卉服。厥篚織貝,厥包橘柚,錫貢。

」(註:卉服─綿衣。織貝─鑲有貝殼的布料。錫─承受旨意。)在此

貢物中,尾崎先生認為織貝是台灣北部原住民泰雅族的珠衣。果是如此

,這裡所謂的「島夷」應該是指台灣的原住民。尾崎先生認為台灣在五

、六千年前,即中國的三皇五帝前,中國大陸做為貨幣材料使用的子安

貝,即產於以台灣為中心的黑潮流域的島嶼,所以當時大陸的貨幣材料

全仰賴台灣的供應;換句話說,當時的台灣支配著中國大陸的經濟,因

此當時的台灣(蓬萊)也是中國民族唯一的憧憬之地,才有《山海經》所

載「蓬萊山在東海中,島上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其物禽獸盡白,宮

闕以黃金白銀作成」的敘述。蓬萊山的仙島就是台灣。神仙所居之地稱

為「洞天福地」,台灣的地洞就是古代大陸人所嚮往的「洞天福地」。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齊人徐市(即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

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僊(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

。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僊人。」徐福和數千童男女到達

瀛洲(日本),未到蓬萊仙島,沒有遇到島上諸仙人,求不到長生不老藥

,害怕回國後會被砍頭,因此就在日本定居下來。由此可知,台灣的文

明在當時已相當輝煌,並且超越大陸當時的文明。古代的台灣一定有相

當優越的因素及背景,值得大陸人士的嚮往。這些高度的文明,可能來

自姆帝國流傳下來的。並且台灣原住民是母系家庭,完全承接姆帝國的

遺傳,與世界各地後來發展出的父系社會不同。

至於台灣先民的素養,是否如《山海經》所載「蓬萊山的仙人」一般,

我們可以在《台灣通史》看出端霓。清代先賢林資修在《台灣通史》台

灣開闢紀序云:「臺灣自鄭氏建國以前,寔為太古民族所踞,不耕而飽

,不織而溫,以花開草長驗歲時,以日入月出辨晝夜,岩居谷飲,禽視

獸息,無人事之煩,而有生理之樂,斯非古之所謂仙者歟?」以此來說

明台灣在先史時期,其太古民族的生活、心裡以及生理,就是神仙的樣

式。但是,蓬萊仙島的太古民族一直過著神仙的生活,沒有再追求上進

和發展,漸被其他的民族趕上,並且超越。

日人尾崎秀真認為,約在四千年以前,從周朝開始以銅代替貝幣,台灣

的子安貝不再運送到大陸以後,蓬萊與大陸間的文化交流因而斷絕。從

此蓬萊,即台灣的文化逐漸退化、惡化、衰微,延續到外來民族的侵入

。清代先賢連雅堂在《台灣通史》開闢紀云:「台灣固東番之地,越在

南紀,中倚層巒,四面環海,荒古以來,不通人世,土番魋結,千百成

群,裸體束腰,射飛逐走,猶是游牧之代。」可以看出台灣的太古民族

在長期的走下坡後,一直到外來民族的侵入時,已完全走了樣。同樣在

一部《台灣通史》,二位先賢對台灣先民的不同看法,就道盡台灣先民
文明的興衰。

轉自 何顯榮先生 著作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探討先史文明與台灣關聯性

六、澎湖虎井嶼海底十字城及台灣近海的海底遺跡。

澎湖虎井嶼海底十字型城郭狀構造物(簡稱十字城)是由中華民國潛水協

會創始人謝新曦先生,主導深入海中拍攝所得。根據他的敘述,其構造

物表面長滿海草,和琉球與那國島海底的祭壇遺蹟不同,絕非不受侵蝕

的花崗岩自然物。由其露出海底呈正直角交叉、直線綿延達可能達一百

公尺以上的結構物,已被確定是岩石砌成的城郭狀牆壁體,因非花崗岩

,故牆壁體上端有些部分已被侵蝕而呈凹凸不平。且北端又連接呈現完

整圓形的構造物,其直徑有二十公尺,自然界絕對不可能會形成如此巨

大的圓形構造物,當然顯示出人為的傑作。相信稍有常識的人絕對不會

把這些看成受到海水腐蝕、自然形成的岩礁。

根據謝新曦先生的敘述,十字城的城牆厚度上端約有一.五公尺,底部

約有二.五公尺,城牆高出現在海底部分有的達三公尺,城牆露出海床

部分約五十至八十公尺。圓形構造物的直徑外牆約有二十餘公尺,內牆

約有十五公尺,因上端大部分已坍塌,實際高度未能確定。令人稱奇的

是只有在十字城牆構造物的岩石才長海草,其他的地上岩石都不長海草

。把城牆的海草刮下,可以看到城牆的岩石是玄武岩,與地上的岩石的

岩質不同。再仔細檢視城牆的岩石,發現城牆的岩石有由|砌而成的跡

象,且城牆的岩石與岩石之間銜接得相當完整,與自然岩石受到侵蝕的

凹凸面不同。由此可知十字城構造物的玄武岩是由人工搬運來而堆砌而

成的(請參閱封底彩色照片)。

直徑二十公尺的圓形構造物,該小組推測也是祭壇。但是根據我們的研

究,其與琉球與那國島海底祭壇階梯狀的平台顯然不同,因此我們比對

人類先史文明遺蹟,發現人類最古老的城市──以色列的耶律哥城,距

今約九千年前所建造的市鎮,由其遺蹟發現城牆的一角有直徑十公尺的

瞭望台,與澎湖虎井嶼海底十字城圓形構造物的形狀非常相似,因此我

們認為虎井嶼海底十字城圓形構造物應該也是瞭望台。

我們推測澎湖虎井嶼海底十字城和琉球與那國島海底祭壇,都是冰河時

期在陸棚的平原上所建造的,即是一萬二千年前至八萬年之間。在冰河

期結束時,海平面上升而沉到海底的。此外,另被發現台東太麻里近海

海底二百公尺長的巨石構造物石,墾丁國家公園佳樂水近海海底四邊四

十公尺寬、十五公尺高、上部有十公尺見方祭壇狀平台的金字塔型構造

物、三貂灣海底巨石群以及海底巨樹遺蹟,這些可能都是冰河期的遺物

。這些人造物可能姆大陸沉沒前建造的。由澎湖虎井嶼海底十字型城和

琉球與那國島海底祭壇,以及台北七星山金字塔與祭壇的發現,我們可 以推測姆帝國

都城應該在台灣附近。

轉自 何顯榮先生 著作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探討先史文明與台灣關聯性

七、台灣的巨石文明及其他陸上遺跡。

近年在台北七星山發現的金字塔,是經台灣原住民族文化聯盟總召集人

林勝義先生所發現,曾被學術界存疑。最近已有學者確認是人造物,經

筆者親自現場鑑察,也確認是由石塊壘砌而成。據估算有數萬年之歷史

,由表面壘砌的塊石,已被風雨侵蝕成凹凸不平卻有規則狀、如土丘的

外貌,可以看出構築年代久遠。由其高出基面約二十公尺部分與周圍不

同的覆草顏色,就可分辨出這是人為建造的。誠如金字塔專家酒井勝軍

所言,在前方兩旁排列許多成堆巨石,更在附近有龜石、龜圖、祭壇等

巨石文明遺跡,可以確定七星山由人為疊石而成的狀如土堆的是金字塔

無誤。

在七星山金字塔附近的龜紋圖石雕是屬於龜圖,經地質學家確認是人工

雕琢的花紋,其年代也是數萬年;龜石在頭部有明顯雕刻的眼睛和嘴巴

,龜身也有雕刻精細的六角形龜甲圖形,栩栩如生。祭壇是有狀如恐龍

的二塊巨石嘴對嘴相對,中間架空,下部為人工刮平的祭台,豎立三個

石牌。七星山的這些巨石文明遺跡,屬於先史時代的傑作。最近陽明山

國家公園管理處已著手進行大屯山和七星山古代遺址的考古研究,並且

已獲得初步成果。

另外,在基隆社寮島(今和平島)出土五千年前太古文石碑,現藏於日本

東京歷史博物館。太古文石碑,屬蝙蝠文字,是蝌蚪文的前身,蝌蚪文

又是金文前身,比中國四千二百年歷史的天下第一碑 ─ 「衡山禹王石

碑」,岣摟文字還早得多。草嶺古道虎字碑的石版文、各山頂測量點等

先民遺蹟,這些文明已屬人類歷史遺物。這些先史和歷史時代遺跡,超
越當時人類的文明,因此可能直接來自姆帝國的文明。

轉自 何顯榮先生 著作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12-12 13:07 , Processed in 0.03145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