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槍械常見問題集

[複製連結] 檢視: 1238|回覆: 0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槍械常見問題集

彈道學
為什麼彈道會呈拋物線?
任何拋射體在地球上飛行時,都會受到重力的影響墜向地面。這個現象,只要打過棒球或籃球就可以瞭解。如果要將球傳給較遠距離的隊友時,必須將球朝前上方投出,當球飛過這段距離後,正好落在隊友手中。

同樣的道理,當射擊時,彈頭飛行的彈道必須要高於瞄準線,才能在飛行數百公尺後,重新和瞄準線的平面相交。因此,槍械瞄準具在設計上必須讓槍管的軸心線和瞄準線呈一夾角,彈頭在離開槍口後,受到重力向下拉墜;但是因為這個夾角的關係,它的彈道大部份會在瞄準線的上方。

所以,彈道跟瞄準線通常會有兩個交點,一為近交點(near zero),另一為遠交點(far zero)。高低歸零的目的就在於調整照門和準星之間的高低關係,進而影響槍管和瞄準線夾角,使彈頭路徑和瞄準線的遠交點正好落在瞄準點上。



什麼是「制止力」?
所謂的「制止力」(stopping power)是一個非常具爭議性的名詞,也沒有確切的定義。在傷害彈道學(wound ballistics)上使用的是「立即喪失行動能力」(immediate incapacitation),跟「制止力」有一段差距。

但是不幸的是,在這種渾沌模糊的背景下,卻有一些槍械作家(請注意,這兒不是用「專家」)開始在槍械雜誌上使用這個名詞,並且使用了一些未經量化的資料和不具科學性的方法來描述有關制止力的「實驗」。他們最常引用的資料來自 EP Marshall 和 EJ. Boulder Sanow 兩個人在 1992 年出版的書 Handgun Stopping Power: The Definitive Study。

這本書受到很多傷害彈道學專家的嚴厲批評,認為其中不論資料的蒐集、分析統計的方法等等完全不具科學性,有點像是在賣狗皮膏藥的味道。但是由於一般大眾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往往無法分辨真偽,多少受到擁護「制止力」這派人士的影響。這是最典型的「謊話說了一百遍就會變成真話」的例子。

如果對於這個話題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一下 FBI 的「手槍傷害因素及有效性」(Handgun Wounding Factors and Effectiveness)報告。

在電影或電視中,我們常看到有人在中彈後向後飛出去,這有可能嗎?
這是電影傳播錯誤概念的一個好例子。如果一粒彈頭可以把一個人打得飛出去,這表示它的能量必須非常高,而這個能量的來源必須是來自發射的槍枝。而牛頓的作用、反作用定律告訴我們,子彈發射時射手也會承受同樣的力。這也就是說,如果目標在中彈後會飛出去,射手自已在開槍時也會飛出去。

開槍時槍口為什麼會上揚?
由於後座力的關係,槍枝會沿著彈頭運動的反方向向後運動。但是由於槍托(步槍)或握把(手槍)的位置通常低於槍管軸線,也就是說跟人體接觸的支點較低,後座力方向跟抗力方向不一致,結果就是槍枝沿這個支點轉動,槍口自然會上揚了。

什麼是 MOA?
所謂的 MOA 是 Minute of Angle 的縮寫,是角度上的一「分」的意思,也就是 一度的 1/60。

這個角度有什麼特色呢?以三角函數來看,一個固定的角度在距參考點不同距離的點上可以代表一定的高度。例如,1 MOA 在 100 碼時的距離是:

tan(1/60 deg)* 100 * 3 * 12 = 1.0471975807 inch
簡化後可推得 1 MOA 在 100 碼的距離時約有 1 英吋大小,在 200 碼時則有 2 英吋,其餘可類推。這個尺寸正好拿來當作彈著群大小的度量:如果把由槍口到 靶上的彈孔間看成直線的話(這當然是假設簡化,實際彈頭飛行其實不是如此),在距槍口 200 碼處的彈著群的大小應該是在 100 碼處的 2 倍,但是如果換算 成 MOA 的話,應該是一樣的(再補充一下,其實距離越遠,越難保持相同的 MOA ,因為在超過 600 公尺以上的長距離射擊時,子彈速度較慢,受到各種變數影響 的程度更大。)

所以,如果一把槍的準確度是 1 MOA,你可以期待當使用特別配 合這把槍的競賽級彈藥射擊時,在 500 碼處的彈著群大小將會是在 5 英吋左右。一般來說,一把好槍配上好的彈藥,要達到 1 MOA 並不是太奢求的事,但是如果 要達到 1/2 MOA 以下,那就不太容易了。

必也正名乎?
什麼是「九0手槍」、「九二手槍」?
台灣的大眾媒體對槍械認識不夠,常常使用一些讓人不知所云的稱呼。

當年美援武器中有大批的柯爾特 M1911 型半自動手槍,使用 .45 ACP (0.45 英吋 Automatic Colt Pistol)口徑的子彈,軍方人士稱之為「四五手槍」,和「三0步槍」(春田 M1903 式步槍)、「五0機槍 」(.50 口徑白朗寧機槍)、「三0機槍」(.30 口徑白朗寧機槍)等一樣用口徑來稱呼武器。後來等到軍警開始使用 9x19mm Luger 口徑的手槍後,就以訛傳訛地模仿「四五手槍」的成例而創造出「九0手槍」這個奇怪的名詞。其實,比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九毫米手槍」。

「九二手槍」就更奇怪了。所謂的「九二手槍」,指的是義大利貝瑞塔廠的 M92 半自動手槍,口徑 9x19mm Luger,所以它應該也可以被稱為「九0手槍」!這個命名,很顯然是把型號直接冠用,讓人啼笑皆非。正確的名稱應該是:「貝瑞塔九二式半自動手槍」。

為什麼叫「左輪槍」?
這是 revolver 的譯名,其實譯得不好。因為,revolver 的彈倉轉動方向並不一定是向左,也有的是向右,所以不該稱為「左輪槍」。正確的名稱應該是「轉輪手槍」。

什麼是「麥格農」?
Magnum 的原意是一種大號的酒瓶,比一般酒瓶(750ml)的容量多一倍,有 1.5 liter 之多。用到槍械上來,指的是某些加長型的彈藥,以及可以發射這些彈藥的槍枝。這些加長型的彈藥由於裝藥量比較大,所以威力也比較大。但是因為機械結構不易設計製造的關係,這些彈藥多半用在轉輪手槍上,在半自動手槍上並不常見(目前比較知名的有沙漠之鷹 Desert Eagle)。最常見的麥格農型彈藥有 .357 Magnum 和 .44 Magnum。

射擊技術
為什麼一把槍要每個射手自己歸零?
每個人在射擊時的狀況都不同:射手的體型、手臂 的長度、肩窩的位置、據槍的姿勢、貼腮的程度、準星位置(sight alignment and hold)、眼睛和照門之間的距離、甚至視力上的差距等等因素都不一樣,自然在瞄準時就多少會有偏差,所以需要每個射手自己歸零。

這個差異的現象在開放式照門或覘孔式照門的槍枝上比較容易看出來,在使用瞄準鏡 的槍枝上不那麼明顯。 以 M16 用的覘孔照門來說,由於槍托 不能調整長度或貼腮高度,眼睛跟照門之間的距離差異影響很大。理論上來說,眼睛只要儘量貼近覘孔,眼睛照理說 會自然地趨向覘孔的中央。但在實際上來說,每個人不可能做到完全一樣,體 型高大的人應該比較容易貼近,體型較小的人就會離得遠些,這自然影響到準在覘孔中看去的位置。所以,歸零必須自己來,不應該假手他人。

腐蝕性的彈藥
所謂腐蝕性彈藥(corrosive ammo)是指燃燒後的裝藥殘渣留在槍管中過久會對槍管起鏽蝕作用,其來源是底火使用的化學成分。這些底火燃燒後產生氯化鉀(Potassium Chloride),跟食鹽(氯化鈉)是類似的東西,附著在槍膛中,吸收空氣中的水分,造成鏽蝕。

美國槍客一般使用的擦槍液(solvent)像是Hoppe's #9,Shooter's Choice等對氯化鉀都不起作用,唯一可行的是熱水。氯化鉀會溶在水中,溫度較高的水則蒸發率較高,引起氧化鏽蝕的機會較少。一般需要把槍膛徹底洗個三遍。

美國本土生產的彈藥自 1927 年後就不再使用腐蝕性底火,所以問題不大。但是其他國家仍然使用,尤以東歐國家為最。這也是 AK47 在生產過程中特地在槍膛中鍍一層鉻的原因。即使到了今天,許多東歐國家的彈藥雖然標示非腐蝕性(non-corrosive),其實還是稍具腐蝕性,所以在使用的時候要小心。

台灣自己生產的彈藥不知如何,至於用肥皂水、蘇打水等來洗槍膛,大概是因為從前也是使用腐蝕性底火的緣故吧?使用柴油來洗,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裝備
「狙擊鏡」或「瞄準鏡」?
這也是翻譯上的問題。在台灣大部份人都沒有接觸使用獵槍的機會,不曉得大部份的 telesopic sight 其實是用在狩獵上;由於受到電影、電視影響,以為使用 telesopic sight 的只有狙擊手,自然而然就把它譯成為「狙擊鏡」。

事實上,比較好的翻法是「瞄準鏡」而不是「狙擊鏡」,前者是比較中立性 的名詞,也不會限制了它的用法。例如,手槍也可以裝瞄準鏡,有的是打獵用,有的是競賽射擊用的,難道也要叫這些是「狙擊鏡」?



瞄準鏡有放大倍率的(用於狩獵、狙擊),也有不放大倍數用於快速攫取目標的(例如用於 IPSC 手槍競賽、散彈槍等)。有的倍率固定,有的倍率可變。 倍率固定的多在 1.5X,2X,4X,6X 這幾個倍率上,可變倍率的比較多種,最普遍的是狩獵用的 3X─9X。他們內部的透鏡組上有一個 reticle,會跟目標的影像平面重疊,在電影上最常見的是黑色十字形的細線,其實各種形狀都有,有單 一黑點的,也有單一垂直黑線的;甚至也有內部有微弱放射性光源讓 reticle 顯出不同顏色以利光線不良時使用的(如加拿大陸軍 M16 用的 Elcan Sight)。



什麼是「內紅點」瞄準器?
年前桃園警方引進所謂的「內紅點」瞄準器,這是屬於電子瞄準器(electricial sight)的一類。它們 的作用原理是用一個發光二極體把 reticle 的影像投射在透鏡上,人眼看去就正好跟目標的視覺平面重疊,不會有 parallex 的問題。因為是利用人眼的錯覺 成像的關係,也沒有良視距(eye relief)的問題,眼睛跟透鏡之間的距離和位置角度都不會影響。由於這些特點,它們非常適合做為快速攫取目標之用,對於 像 IPSC 這種手槍競賽,或是像特勤小組等近距離戰鬥來說是非常適合的瞄準具 。它比雷射標定器好的地方在於不露形跡;也不會有多道雷射到處亂掃、搞不清楚到底自己瞄準位置的問題;在光線較亮的地方也能使用。



第一代的電子瞄準器外型像是一具沒有放大倍率的瞄準鏡,所以常常會跟純光學的瞄準鏡搞混了。新一代的電子瞄準具通常都不再做成長筒型,材質也多改為塑 膠:像 ADCO 的 Vision 2000 做成長方塊,Bushnell HOLOsight 只有一片 外露的透鏡,Tasco ProPoint Optima 2000 甚至還不到一盎司(28.35克)重。它們通常也可以更換 reticle 的形狀,從精確射擊用的 2 MOA 圓點到 IPSC 用 的 20 MOA 圓點、或是圓圈、或是十字,各種都有;顏色也不限於紅色。Bushnell HOLOsight 還可以加一片 2X 的透鏡來放大目標。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9 12:30 , Processed in 0.03740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