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樓主: kevin.chang

回覆: 奇幻世界的軍隊編織

法師的話,我會想到張角三兄弟...在三國演義中,張寶在作戰時施法使用幻術,使敵軍慌亂敗走。不過沒有直接的傷害...
甘道夫的法術很明顯的可以克制戒靈,不過他使用的法術多是用來激勵軍心的吧!這比用法術攻擊敵人來的有用多了,畢竟是大規模戰爭。
倒是薩魯曼,好像很會用法術攻擊的樣子...話說這幾個法師都是領導級人物耶..感覺他們的法術比較能提升士氣或打擊敵軍信心之類的..少有現代奇幻裡的那種大規模法術攻擊。而且畢竟法師都是睿智的..而智者的人數想必不會太多。
以上是自己的一點感想啦..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奇幻世界的軍隊編織

其實戰爭部的陣法跟後勤這些雜七雜八的可以分成兩部分,因為必旭考慮到一點:部對不會每次都在同一區作戰,因此主要後勤的畫在後方只要有伊個據點來提供部隊休息和重整,並隨著戰事推進在更前方繼續設立下一個前進基地,而補給隊則是跟著這些一路上所逐的據點前進,這樣才能避免因為補給線過長而補給對遭敵人襲擊的疑慮.

在來就是戰爭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陣型是讓重裝步兵作中央(奇幻世界的人類步兵往往都是擔任這種腳色的),騎兵站兩翼並依戰況投入,後方站弓箭手和攻城武器(攻城武器只有在敵方堡壘前方完全被肅清了才會上到前方的),至於法師部隊則跟弓箭手同一陣線,我個人比較反對拿重裝騎兵來當開路先鋒的打法,因為那無疑是種浪費(雖然對敵人的效果很大),想想讓一堆昂貴的騎兵去當吸收敵人魔法,弓箭的肉頓甚至較他們往長茅堆中衝鋒,一定是死一票的.

因此通常把騎兵部署兩翼,讓重步兵先前進,等跟敵人接觸了之後,兩翼的重騎兵開始朝敵人翼測發動奇襲,而輕騎兵則攻擊後方的主營或弓箭手,法師那些害怕近戰的部隊.

我的打法是比較參照古羅馬的戰法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守護勳爵

回覆: 奇幻世界的軍隊編織

重裝步兵拿來衝鋒當然好用,但是在某些條件允許下(平原,我方法師架起防禦魔法,對方正面非長槍兵之類奇兵剋星等等),重裝騎兵衝鋒是很恐怖的,想想,一隻馬加上重裝甲加人,那質量多大,全速衝撞就算盾牌插入土裡他照樣衝破,沒有多少防線撐的起幾次重裝騎兵衝鋒

一但第一道防線突破,後方步兵進入,這時就很難收拾了,所以重裝騎兵一定有存在的必要,羅馬也有不少重裝騎兵
 
http://blog.roodo.com/yowyowyow123
我的部落格,有興趣來看看吧,想要發文我也可以代貼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奇幻世界的軍隊編織

[quote=玉日比]重裝步兵拿來衝鋒當然好用,但是在某些條件允許下(平原,我方法師架起防禦魔法,對方正面非長槍兵之類奇兵剋星等等),重裝騎兵衝鋒是很恐怖的,想想,一隻馬加上重裝甲加人,那質量多大,全速衝撞就算盾牌插入土裡他照樣衝破,沒有多少防線撐的起幾次重裝騎兵衝鋒

一但第一道防線突破,後方步兵進入,這時就很難收拾了,所以重裝騎兵一定有存在的必要,羅馬也有不少重裝騎兵[/quote]

其實羅馬騎兵很弱的,跟蠻族比起來.

從和迦太基的戰爭開始,羅馬每次遇上擁有騎兵的蠻族如非洲騎兵,歌德,匈奴或塞爾特人,往往都是被打好玩的.

真正開始注重重騎兵的發展是到了東羅馬的拜占庭才開始,拜占庭善於使用重裝騎兵和金甲騎兵的作戰,他們的部隊擅長拉弓射箭.並奔馳於安納托利亞大草原.

如果要比喻,大概有點接近魔戒的洛汗國吧?只是拜占庭的騎兵裝備上稍好,也比較統一.

我所說的步兵主攻的打法也同樣大有缺陷(這是在發文後才想起來的),正如大大所說,步兵對上重騎兵硬闖勝算很低,尤其羅馬人又不太使用長茅構成的方陣.

不過還是有替代方案的,讓騎兵跟步兵分支成兩個部分,再把輕重騎兵分支成兩個部分,步兵作中央,圍繞著法師跟弓箭部隊朝四方作人牆,重騎兵防守部隊兩翼.掩護步兵翼側,輕騎兵在大部隊外圍環繞並擔任警戒,偷襲的任務,用來對付企圖發動偷襲或企圖打游擊的敵方,或是依戰況需求對敵翼側發動突擊或攻擊敵人後方,並再敵方潰逃時追擊.

另外輕騎兵的組成大多數是來自盟幫的部族或邊境民族,不需要自行組建.

而步兵方陣則可依對手的種族作出搭配,上述做法僅適用於同樣的人類或半獸人係,大隻的如巨象或食人妖精則可在方陣中央部署弩砲或頭石車這類的武裝.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守護勳爵

回覆: 奇幻世界的軍隊編織

[quote=GILDOR]其實羅馬騎兵很弱的,跟蠻族比起來.

從和迦太基的戰爭開始,羅馬每次遇上擁有騎兵的蠻族如非洲騎兵,歌德,匈奴或塞爾特人,往往都是被打好玩的.

真正開始注重重騎兵的發展是到了東羅馬的拜占庭才開始,拜占庭善於使用重裝騎兵和金甲騎兵的作戰,他們的部隊擅長拉弓射箭.並奔馳於安納托利亞大草原.

如果要比喻,大概有點接近魔戒的洛汗國吧?只是拜占庭的騎兵裝備上稍好,也比較統一.

我所說的步兵主攻的打法也同樣大有缺陷(這是在發文後才想起來的),正如大大所說,步兵對上重騎兵硬闖勝算很低,尤其羅馬人又不太使用長茅構成的方陣.

不過還是有替代方案的,讓騎兵跟步兵分支成兩個部分,再把輕重騎兵分支成兩...[/quote]

先訂正一下,塞爾特改成居爾特了,之前事發音錯誤

正文開始,有玩戰略遊戲的都知道,單一兵種跟人硬拼是穩死,高手使用的絕對是多兵聯合,正如閣下所言,步兵方陣加輕騎兵兩翼是最常見的,當初羅馬人最有名的就是重裝步兵方陣,幾乎是無所不剋,每出必贏,只是碰上蠻族高速輕騎兵後,兩翼沒防備被電假,所以後來發展出加上騎兵後面弓箭手的模式,這是目前最基本的組合

當然,配合地形氣候等等特殊狀況隨時更改這才是最重要的,不然你就算真的這樣排還是會被電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還是去參考歷史上的軍隊編制,在加入其他奇幻兵種

另外,方陣兵主要用來抵擋弓箭的並非綁在手的的盾牌,注意看盾牌的角度就知道盾牌發揮的效用有限,真正檔箭雨的的是"長槍",這也就是為何後排槍兵要把長槍向上呈45度,主要是希望能由長槍構成的"面"來干擾箭雨,使其失去準頭,真正靠著盾牌來檔箭的為羅馬軍團兵的龜甲陣而非希臘/馬其頓長槍兵的方陣!

羅馬軍團的龜甲陣,缺點當然很大,用了龜甲陣就只有防禦弓箭的能力,幾乎完全失去了戰鬥力
而且陣型的轉換也很花時間,萬一在轉換時被敵人衝進來,就潰散定了

在羅馬--全軍破敵中我幾乎不用這種陣,除了攻城時

方陣雖然有名,但是在亞歷山大戰術中,騎兵才是決定性的力量。方陣主要的目的是牽制敵人,然後由騎兵像銳劍般從側面或背面挿進敵人的弱點。

方陣式微的主要原因是,亞歷山大之後的希臘將領誤解了亞歷山大戰術,過於強調方陣,長槍的長度被加得更長,喪失了原本的靈活性,也喪失了亞歷山大成功的關鍵。

方陣的主要缺點在於,其較不適應崎嶇的地形,因此在皮德那會戰中,馬其頓軍隊雖然一開始占著奇襲與擁有強悍正面接戰力的優勢擊潰了羅馬軍團,但當馬其頓王決定把方陣開上山丘追擊羅馬軍隊時就已注定了失敗的命運,方陣在山坡面上產生了缺口,羅馬軍團在包拉斯的指揮下利用這些缺口,開始滲透、肢解整個方陣。

不過方陣並沒有因此被判死刑,像後來的拜占庭軍隊,即是類似亞歷山大戰術的編組,西班牙的火槍方陣也是一個例子,拿破崙時代的歐洲軍隊主要亦是方陣隊形,國外研究者亦說過,亞歷山大戰術用得好可以在古代橫行兩千年。

投石器這種武器其實很早就出現了,羅馬軍團就大量配備了這類型的武器,凱撒就曾跟龐培各占一座山用這類武器對射過,圖雷真(好像)時代的一個羅馬軍團至少都會裝備有60門自走榴彈砲^^

還有瑞士重裝長槍兵可以視為方陣兵的延伸,而且馬基維利也在他的戰爭藝術裡,建議恢復類似希臘、羅馬的市民﹝或公民﹞軍隊〈更精確的說法,是將當時流行的雇傭兵,建議改成徵兵制〉。     


接下來就要把魔法部隊視為現代的"自走砲",機動力差,射程遠(地圖性魔法),脆弱需要保護,無法近戰,面對蜂擁而上的步兵(TRAIN),大法師還是得趕快用閃現術先走為妙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軍隊編制就得談到陣形

馬其頓的陣法,以方陣為核心,貫徹輕重結合、步騎結合的原則。大體上將重裝步兵作為中堅,縱深16列;作戰時視情況可以排成橫隊(寬度大於縱深)、縱隊(縱深大於寬度)、楔形或菱形,如果受到圍攻,則可收縮為凸半圓形,要圍攻敵人則成凹半圓形。右翼為作戰主力(這是借鑒了伊巴密農達的斜陣),集中重裝騎兵和輕裝兵。左翼一般為輕騎兵。戰線後有時還有少數輕裝步、騎兵。主力陣形前方則為射擊兵。用以攪亂對方和遮蔽我方主要陣形。


  羅馬三列陣,古代最優秀的步兵戰陣,從前3世紀成熟,到3世紀衰落。可以敘述如下:早期的羅馬方陣(西元前4世紀開始),每個羅馬軍團重裝和輕裝的步兵大約4200人,騎兵300人,每個軍團分成30個中隊另2個百人隊,每個百人隊30——60人,其他兵種中隊的編制有所不同。按照士兵的年齡、訓練程度、戰鬥經驗,重裝步兵分成三列,第一列是最年輕和沒有什麼戰鬥經驗的士兵(槍兵),第二列是有成年的有一定戰鬥經驗的士兵組成(主力兵),第三列是年長且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被稱為後備兵。第一列、二列各有10個中隊,每個中隊120人,第三列也是10個中隊,但人數卻只有60人。每列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便於兩列之間的退後或者前進,前2列是主要的戰鬥陣列,所以稍微的靠近點,第三列最遠。另外還有1200名輕步兵和300名騎兵,他們兩列於陣列的最前方或者兩翼。羅馬軍團三列隊法最小戰術單位是中隊,每一中隊為一個小方陣,排成6列,每列20人,兩人之間相隔是1.8米。後來發生的變化主要是取消了軍團中的騎兵。馬略改革之後,三列兵的訓練程度和裝備大體相等,沒有了青年兵、老兵和後備兵的區別。


  騎兵由於其機動性,難以排列較複雜的陣型。在重視衝鋒的歐洲,採取“野豬頭陣型”,其實也就是錐形陣。這種陣勢非常密集,有一種說法是向隊形中拋一個蘋果,都會打中一個人或馬。在輕裝騎射手隊形中,最成功的莫過於蒙古的戰術了。在這種戰術中,輕裝騎射手在敵陣外射箭,不與敵人接觸。而重裝騎兵在遠離戰場的地方,直到敵人崩潰或者忍不住胡亂衝鋒,他們才投入戰鬥,一舉成功。


  古代所有的陣型,都有若干共同點:


 1.方陣或錐形陣用於進攻,圓陣用於防禦。


 2.射擊兵在戰陣前方,以遮蔽本方隊形和攪亂對手。但注意,有的軍隊是所有士兵都有射擊兵器的!如唐代的中國軍隊,每人都有弓——令人不解的是有若干士兵還有弩,東羅馬的甲胄騎兵,除了長矛之外還有弓——在射箭的情況下怎麼放置長矛是個令人困惑的問題。


 3.如果我方少於敵方,一般都拉大單兵之間的距離,減少縱深而增加戰陣寬度。避免被敵人合圍。


 4.一般把輕裝兵置於兩翼,以重裝兵為核心。

在冷兵器時代,作戰的過程大體上是這樣的:


  首先,當得知敵人的所在的時候,軍隊離開營壘。在接近敵人或者有遇到敵人襲擊的危險的時候,從行軍狀態變換為作戰狀態——如果營壘離敵人很近,則一開始就列陣。

在一般情況下,兩軍會大致相同時間發現對手,因此列陣時間大致也相當。所以古代作戰的典型場面是兩軍面對面的對壘。
在這種狀態下,軍隊密度會很大,有的在一平方公里內會有10萬名士兵。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一方沒有及時列好陣型,就遭到了敵人的進攻,往往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但一般的情況是雙方逐步逼近,然後射擊兵發射武器,然後雙方的肉搏戰就開始了。在某些情況下——通常是一方急於求戰——不經過射擊戰就進入了肉搏戰。
這種戰鬥模式一直保留到19世紀初。肉搏戰直接決定著戰鬥的勝負。通常,訓練和裝備較好的軍隊會獲勝。

勇敢也是決定勝負重要的因素。一方突破敵方的陣型,切斷其戰陣之後,通常敵人的崩潰就開始了。因為這就意味著軍隊的一部分得不到指揮,作戰力度大減,造成相鄰的另一部分軍隊受到敵人更大的壓力,如此累加,全軍崩潰。
古代軍隊戰鬥失敗後,大多數的傷亡發生在崩潰和逃跑階段。一般來說,勝者的傷亡要遠遠少於敗者——儘管古代戰爭真正的傷亡很難確定。由於勞累,勝者往往不會窮追敗者,即使追擊,也往往針對敵方的指揮中樞。所以很少會發生“連一個人都沒有剩下”的情況,即使是殲滅戰也如此。


  由於主要通過偵察兵了解敵情,傳令兵傳達命令,要及時掌握敵情,並及時下發命令非常困難。因此古代軍隊一般集合成巨大的隊伍,戰爭一般通過大會戰來決定勝負
而魔法可以當作是扭轉戰局的奇兵之一,但絕對不是特種部隊,類似戰巫這種使用低級(仍有一定殺傷力)但速度快的魔法戰士絕對是可以量產投入戰場,但也不是無敵兵種,這可以參考戰鎚裡面的奇幻部隊設定。
另外絕對不可少掉聖騎士這種能打能治療的神官戰士部隊,這種具有堅定信仰的耐打耐操的芭樂丁,必定是奇幻部隊的中樞角色。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以前的戰爭真的可以用藝術來說...
可是現在呢...
感覺好像就是飛彈轟炸...飛機都先攻擊後...
再來才是步兵和坦克的慢慢推進@Q@


有人到現代戰爭是怎樣嗎?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文由 鈴紘 於 06-6-25 06:03 AM 發表
以前的戰爭真的可以用藝術來說...
可是現在呢...
感覺好像就是飛彈轟炸...飛機都先攻擊後...
再來才是步兵和坦克的慢慢推進@Q@


有人到現代戰爠...

那二次大戰俄國人被德國宰掉近2000萬人還真的是沒道理了.

新武器有新戰術能用,以戰車作比喻.

一戰時戰車是被分散在防線上協助步兵和支援步兵用的.

但到了二戰,戰車開始成為攻擊矛頭,德國首度開始將戰車集中起來對敵人戰線上的一個點做集中突破.

回歸正題,其實戰術思想上很重要一點:不兩面或多面作戰,也就是說你大軍在這,不能同時和來自多方的敵人作戰.因為這麼做耗損會加劇.

同樣的,把敵人圍起來再打,或是朝敵人的單一兵種下手,優先殲滅(比如說先宰光敵人弓兵)來製造對己方有利的態勢.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現在的戰稱其實被稱之為"無硝煙的戰爭"
在政治,經濟,科技層面上的打擊其實比實際的戰爭安全的多
而且也好看的多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12-22 14:20 , Processed in 0.02456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