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名望的勇者

忙碌能忘掉嗎?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大紀元12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辛菲綜合報導) 據英國《泰晤士報》昨天(12月1日)報導,今年7月,英國地質考古學家西爾維亞岡扎利茲宣佈在墨西哥中部發現269個人類和動物腳印化石,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地質考古學家保羅裡尼測出這些「史前腳印」事實上具有130萬年的歷史。
潮起潮落,生生息息,歲月記載著歷史的滄桑,古物銘刻著史前的足跡。雖然人們已經習慣了現行教科書講述的歷史,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生物學及考古學的新發現陸續推出,帶來了許多無法解釋的現象。這使人們不得不放開眼界,重新審視人類的歷史和地球上生命的真正起源與發展過程。大量的事實使進化論陷入了真正的危機,許多科學家已經公開承認史前文化的存在。
進化論的假說由達爾文在19世紀提出,達爾文自己也覺得它有許多疑點,科學家也發現達爾文的很多認識其實漏洞百出。美國西雅圖的Discovery Institute認為進化論統治科學界早就應該打破了。宗教界一直也對進化論持質疑態度。繼《聖經》中記載的「諾亞方舟」證據被發現後,路透社於今年1月28日報導意大利都靈耶穌裹屍布的真實性進一步被科學家們所證實。

法老神廟雕直升機圖
據現代快報今年11月報導,埃及考古學家阿蘭.艾爾福德歷經數年來的研究證實:塞蒂一世神廟上的被古埃及藝術家描繪的「直升機」或飛機確信都是真實的。艾爾福德對記者稱,古埃及人描繪的是一個真實的直升機模型,就像他們經常用圖畫描述日常生活一樣。
據報導,一些研究人員相信,古埃及人瞭解航空學的奧秘,並且曾經學會飛行,但後來這一知識卻不知為何失傳了。歷史學家威廉.迪烏奇就曾宣稱,古埃及人能夠通過熱氣球或原始的滑翔機飛入雲層,但只有王室家庭和貴族才能夠享受飛行的特權。迪烏奇甚至宣稱,古埃及少年法老圖坦卡蒙就是在一起「空難事故」中墜毀而死的。
世界聞名的不明飛行物研究專家理查.赫格蘭稱,這些神秘圖像證明,古埃及人可能是曾經訪問過地球的遠古火星人的後裔。
這些實物證實了史前文明的真實存在。專家稱,這一發現不僅使進化論被完全否定,更重要的是人類文明史將被重新改寫。

人類在7萬多年前就具備現代人的智力
據《科學美國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今年7月報導,考古學家發現人類出現現代智力的時間比過去想的更早。
在南非布隆伯斯洞穴(Blombos Cave)出土的介螺殼,據推測是在7萬7千年前由人類採集並鑽孔的,目的是要做一串像珠煉的飾物。考古學家韓薛伍德(Christopher Henshilwood)認為:人類在很早就以現代人的思考方式在思考了。


南非布隆伯斯洞穴(Blombos Cave)出土的介螺殼,據推測是在7萬7千年前由人類採集並鑽孔的,目的是要做一串像珠煉的飾物。(法新社)

南非布隆伯斯洞穴(Blombos Cave)出土的7萬7千年前在一塊赤色礦石(red ochre)上刻有圖案的作品。(法新社)

先前的諸多考古證據早已顯示:人類在更久遠之前就展現了現代人類的思考模式。證據包括在德國舒寧根(Schoningen)出土的三根擲矛(40萬年前),在以色列貝列卡特藍(Berekhat Ram)出土的石人像(23萬3千年前),在以色列奎乃蒂拉(Quneitra)出土的表面刻有同心圓弧的燧石(6萬年前)。
越來越多的新證據顯示,人類在更久遠年代就已經具備現代人的智力行為了。在剛果共和果卡達坦遺址發現了精心製作的骨制魚叉,最晚是在8萬年前製作成的,但它的精緻程度可與2萬5千年前的歐洲魚叉媲美:同時表現在設計上的複雜程度以及原料的選擇上。
布隆伯斯洞穴7萬5千年前的地質中出土了一批先進的工具,包括40件骨器,其中有幾件做工精細的錐子,還有幾百件雙面尖器,以石英巖等石材製造,全是難以敲擊技術製成特定形狀的岩石。發掘人員還找到許多深海魚種的骨骼,證明布隆伯斯人有適當的工具能捕捉重量超過36公斤的海魚。

史前人類足跡
在一發表在去年9月28日的《自然》(Nature)雜誌上的文章中,美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波茲(Richard Potts)與他的研究團隊,研究了河北省泥河灣馬圈溝所挖掘的四層沉積物,在最深的第四層地層中發現了石器,定年結果為一百六十六萬年前。
所有的四層沉積物中均有證據顯示史前人類使用石器擊打其他石塊。在底部的三個地層中,用於製造石器的原巖與上下其他地層不同。另外,在體型與現代馬相近的鹿骨上也有使用石器的痕跡,顯示史前人類可能以鹿肉為食。
據路透社去年12月消息,考古研究人員在德國西南部的Swabian山區洞穴發現了三萬五千年前的笛子。此前還曾經在同一洞穴中發現了一系列逼真的雕塑作品,包括馬頭、水鳥等等。其它的物件包括一些飾物和樂器。


德國西南部的Swabian山區洞穴發現了三万五千年前一系列逼真的象牙雕塑作品。(法新社)

最新考古發現顯示,人類發現美洲大陸的日子可能要比已知的至少早3萬年。據BBC今年7月報導,英國一組古人類學家,經過對墨西哥發現的史前人類足印化石鑑定,估計人類最早於4萬多年前就已經發現了美洲大陸。足印的發現,被科學家視為顛覆傳統理論的有力證據。

距離南非開普頓120公里的Langebaan Lagoon海岸一對有11萬7千年歷史的人類腳印化石﹐因為腳印尺寸小估計是一位女性﹐這就是最著名的被稱為“夏娃的腳印”。(法新社)

據中央社今年8月29日報導,中國大陸的文物工作者在廣西百色盆地發現遠古時代的石器加工場,並發現人類用火遺蹟。專家考證,其年代屬於8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
據新華網2001年4月報導,黑龍江流域一建築工地發掘出土一組人類史前使用過的磨製石器,距今有十多萬年。這組石器包括石錘、石鉤、石刀、石鏟等物品,全部用石礫石打磨而成。其中,石鏟的手柄上還可以清晰地看出打磨過的痕跡,上面印有的手形和現代人手相近。
據中新網2001年4月報導,一批10萬年前的人類打制石器在南京高淳縣發現。石器10多件,類型有石核、石球、砍砸器等。這些石製品埋於丘陵地區的深土層中,用堅硬的石英砂岩製成,剖面梭角明顯有人工加工的痕跡,有的石器刃緣非常鋒利。
據新華網2001年3月報導,山西考古專家在太原市尖草坪區上蘭鎮土堂村附近發現一處人類活動遺址。這一發現使山西太原早期人類活動的時間由此向前推進了至少50萬年左右。

地球曾有半人半獸
據有關媒體今年10月報導,澳洲發現了一處石器時代的巖畫,上面畫的是一些奇怪的半人半獸的生物。考古學家認為這些巖畫是古代「畫家」的寫生畫。
悉尼澳大利亞博物館研究波爾塔孔巖畫的專家和康橋大學的人類學家克里斯托弗奇彭代爾在澳大利亞和南非不僅發現了32000多年前的獸頭人,還有人頭獸的巖畫。
科學家們仔細研究了人類祖先的近5000幅巖畫,並對其出現的頻率和所畫物種的類型加以系統整理,他們認為,文明初期有過包括半人半馬在內的物種,有可能是原始人的鄰居。因為原始人不可能畫出他們沒見過的東西。

史前巖畫留謎團
巖畫被科學家視為遠古人類的作品。近10多年來,考古專家又在寧夏西部中衛縣通過大量實地調查,陸續發現了中衛北山地區遺存的近3000幅古代巖畫。刻畫在岩石或崖壁上的圖畫內涵已塵封了幾千年甚至數萬年,到底有多古老?經歷了怎樣的演變過程?這一切都沒有直接證據可資驗證,而一連串的謎題迄今難解。
報導指出,大麥地遺存的古代巖畫群中,巖畫所表現的內容十分豐富,多方面反映了遠古人類的生活面貌。既有太陽、月亮、河流山石等天體和地物圖形,又有羊、馬、牛、鹿、虎、刀、斧等動物和工具、武器圖形。在平整的巖面上,遠古人敲鑿出稀疏的點狀輪廓線條,僅寥寥數筆,男人、女人、獵人、武士的形象栩栩如生。
據長沙晚報今年3月18日報導,考古專家在岳陽市君山島西部發現一處巖畫,巖畫的形狀、佈局以及岩石的質地,都與被稱為「東方天書」的連雲港市將軍巖畫驚人相似。專家推測,巖畫具有7300年曆史,而其鑿刻內容及工具留下諸多謎團。
君山的這塊巖畫與連雲港的星雲圖有何淵源?在青銅器還沒有發明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又是用甚麼器具在硬度極高的上,刻下了這經歷幾千年風雨侵蝕,至今仍清晰可辨的圖案呢?當地許多人認為,可能是外星人留下的史前文明。
據路透社2001年7月報導,一名業餘洞穴探險家2000年在法國多爾多省屈薩克(Cuss),發現一個有多幅估計有三萬年歷史石刻巖畫的史前洞穴。洞內巖壁上除刻有很多哺乳類動物,如犀牛、馬以及有一些怪異野獸的巖畫外,還有一幅刻有四十個圖像的二十公尺長巖畫,當中一頭野牛的圖像長四公尺,另刻有多幅裸女像。

法國多爾多省屈薩克(Cuss)一個史前洞穴三萬年歷史的石刻巖畫。(法新社)

另外,考古學家在1994年曾在法國阿爾代甚(Ardeche)地區,發現了一批大約有三萬年到三萬二千年曆史的巖畫。法國文化部已把該洞穴列為史前古蹟。


法國阿爾代甚(Ardeche)地區Chauvet洞穴裡大部份史前岩畫﹐所採用的顏料用放射性同位素檢測﹐證實大約有三萬年到三萬二千年曆史。(法新社)

史前巨型動物
恐龍是眾所周知的史前巨型動物,考古學家認為它們在6500萬年前的一場災難中滅絕。考古學家又發現繼恐龍之後的又一巨型動物:恐怖鳥。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今年8月1日報導,在6500萬年前至250萬年前的南美洲大陸,生活著一種身體高達3米,體重500公斤,不能飛翔的鳥類,這個現已滅絕的巨鳥家族被稱為恐怖鳥。它們天性喜好食肉獵殺,可以一口吞下一隻狗,還具有驚人的奔跑速度,甚至現今世界奔跑速度最快的獵豹也無法與之媲美。
事實上,史前文明的存在的類似發現並不局限於恐龍與恐怖鳥。考古學家發現生活在二億八千萬年前的一種古蜻蜓,它的雙翼展有70 公分寬。又比如說,恐龍時代有些蕨類的體型相當巨大,最大型的種類甚至比恐龍還高大 (約30公尺)。
據中央社今年1月報導,德國馬德堡博物館表示,考古人員在本地礦場發現長度二點四公尺、距今十三萬年前的長毛像象牙。象牙基部直徑達三十公分,原先測量達三公尺長,但牙尖處發生斷裂。長毛像生活在歐洲、亞洲與北美洲,一萬年前已絕跡。
據希臘雅典新聞社2002年12月報導,考古學家在愛琴海克里特(Cret)島發現史前巨像殘骸,包括一根長一點四公尺的完整象牙,估算年代在七百萬至九百萬年前,也證實了希臘神話中有關巨獸存在的事實。
2002年8月15日,澳洲科學家在位於澳大利亞中部沙漠地帶的烏托匹亞的埃爾庫塔發掘出史前時期的巨型鵝化石。據估計這種鵝生活在800萬年前。鵝是現代人的家禽。如此巨大的鵝實在令人感到驚異,半噸重的鵝恐怕只有身高五、六米的巨人才養得起。或許它們就是各民族傳說中巨人的家禽。
此前澳洲曾發現史前巨型袋鼠和獅子化石。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史前巨獸可能是在數萬年前滅絕的。
據勁報2001年6月報導,一名薩爾瓦多建築工人在臭水溝旁挖掘出一隻史前時代乳齒像的下顎。古生物學者隨後來到這個地點開挖,挖出了乳齒像、古代豬、古代鹿、史前馬和劍齒虎等各種動物組成的一個800萬年的古生物動物園。
科學家2年前在中國北部遼寧發現一副古代哺乳類動物化石,中國和美國數名科學家在它胃部發現一隻約12厘米長的恐龍殘骸化石。該化石哺乳類動物有1.3億年曆史。該哺乳類動物長約0.65米,重約6.5公斤,眼、翅膀、腳趾等仍清晰可見。
河南省考古工作者2001年1月在新鄉市北站區地礦局施工現場發掘出大批三趾馬化石,約有千塊之多,而且化石出土面積約十幾平方公里,其規模之大國內罕見。三趾馬在有人類史的230萬年以前已經滅絕。
此外,生活在兩、三千萬年前歐亞大陸上的身高6、7米,身長9米,體重30噸的巨犀的化石,在內蒙和新疆都曾被發掘。

考古學家發現500到700萬年前的鯨魚遺骸。(Getty Images)

巨人遺骸
除了動植物之外,考古學家也發現了許多巨人存在的證據。1950年後期,土耳其的山谷地區發現了許多的巨大骨頭化石。經調查證實與人的骨頭十分近似,只是比例出奇地大。其中的一個人大腿骨化石,長達120公分。
據泰國《旅行導報》今年6月2日報導,去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嘯讓遠古巨人浮出水面,一具身高3.1米的遠古巨人遺體在泰國PP島被發現。
報導指出,巨人遺體身高高達3.1米,當時,這具遺體散落在一個石灰岩山洞裡,發現者認為,是能量巨大的印度洋海嘯把遺體從海底沖刷出來。
在世界各個民族傳說中,巨人幾乎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從希臘神話「奧德賽」裡英雄俄底修斯在海島上遇到的獨眼巨人,格林童話裡傑克的豌豆與巨人,一直到格列佛遊記裡的「大人國」,很多故事中都描述了巨人這種生命。
18世紀以後,隨著人類學的研究發展,這類傳說逐漸消失。然而,最近一些關於巨人的考古發現,不禁讓人重新思考,「巨人傳說」是否僅僅是傳說?
巨人也曾出現在史前巨石柱群的神話中,它們可能是世界最著名的巨石建築。早期的英國人稱此石柱為「巨人之舞」,並認為建造者是巨人,建造巨石柱群的人和方式至今仍然是個謎。

矮人遺骨
最近考古研究人員在印尼再次發現了史前矮人化石,從而為矮人的存在增加了新證據。據美聯社今年10月報導,這次發現的是一塊下頜骨,位於印尼東部的弗洛勒斯(Flores)島上一個潮濕的洞穴裡。
大約1年前,澳洲和印尼科學家在同一個島上發現了一具不完全的女性人類骨骼,其身高只有大約1米左右,手臂很長,頭骨大概只有柚子大小,大腦相當於當代人類的四分一。隨後又發現了分別屬於另外6個類似古人的遺骸。
研究人員相信,這是一個以前從未發現過的小型古人種,並稱之為「弗洛勒斯人」。這一發現刊登在去年10月27日的《自然》雜誌上。有學者認為,所謂的矮人化石,可能是屬於患上罕見腦萎縮疾病的普通人,因此腦容量偏低。不過,最新的發現卻強化了這些矮人可能是全新人種的說法。
去年《自然》雜誌還描述了在弗洛勒斯島上發現的一些小工具,其精巧程度與正常人種發明的工具不相上下。而且這些小工具,在當地發現的原始小型像骨中也被發現。由此說明這些小矮人種用其小工具來捕獵小型大象。 另據BBC去年9月8日報導,在印尼發現的一些足跡和頭髮,經嚴格鑑定後發現不屬於任何已知的生物,有可能就是小矮人種留下來的。BBC報導說,在印尼,甚至在100年前還有人見過小矮人的存在。

轉至 http://www.epochtimes.com/b5/5/12/3/n1141118.htm
 
生物板寵物板 歡迎各位參觀~~              鐵傲blog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回覆: 新發現改寫歷史 進化論屢遭質疑

法老神廟雕直升機圖 這還頗奇怪的 要是真是如此的話 那太空梭壁畫又如何解釋

只能說迪烏奇這人還真有想像力 當然古埃及有太多神秘的事了 一切都很難說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忙碌能忘掉嗎?

回覆: 新發現改寫歷史 進化論屢遭質疑

進化論本身的錯誤

(一)脆弱的邏輯基礎

一八五九年,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根據一些零散的事例,鮮明地提出了進化的觀點,認為今天複雜的生物界是從簡單的原始生物一步步進化而來。歷史好像總要在重複中循環前進。隨著科學深入廣泛的發展,歷史流轉到今天,昔日“解決”了的問題又轉了回來,許多人重新陷入古老的疑問:生命到底從何而來?近二十年,大量的事實使進化論陷入了真正的危機。眾多的科學發現使真理的天平明顯地向人們意想不到的地方傾斜了。
比較解剖學,暴露了進化論的邏輯錯誤──循環論證
科學上,如果一個理論的證明違背邏輯,這個理論就不能成立,但是人們對進化論的邏輯錯誤卻不予深究,也是因為深究起來,就沒有證據可言了。許多人對這話感到驚訝?其實,問題的揭示會使你更驚訝。用比較解剖學來論證進化,形象地說就是:“如果人是猿進化來的,人和猿就會有許多相近的特徵;因為人和猿有許多近似之處,所以人就是猿進化來的。”這是典型的“循環論證”,前面在邏輯上沒問題(邏輯上沒問題不等於合乎事實),後面就是狡辯了。換一個通俗的說法更清楚些:“如果甲是乙的弟弟,甲就比乙小;因為甲比乙小,甲就一定是乙的弟弟。”一聽後面就不對,因為甲比乙小,可能甲乙沒有任何親緣,還可能甲是乙的叔叔呢(如果甲輩份大)。循環論證在邏輯上是不能成立的。
然而進化論是歸納法嗎?不是,太多事實歸納不進去
有人曾說進化論是歸納法,這種邏輯思路稍難一些,其實也好理解。歸納法提出一個命題,如果能把涵蓋的所有問題都能歸納進去,那這個命題就是真理。對於進化論,太多的事實歸納不進去!從前面的史前文化來看,從進化的速度、物種爆發式的產生的方式、進化的概率等等許許多多不但歸納不進去,而且都否定了進化論,可見進化論的論證作為歸納法是不能成立的,其實還是循環論證。似是而非的“循環論證”貫穿了整個進化論,人們似乎都對此習以為常了。然而當我們嚴格地分析起來,都會大吃一驚!即便不十分懂邏輯的人也能發現這種證明是在詭辯。
今天,站在對生命本質有了比較深入認識的水平上再看進化論,達爾文用作證據的事例就顯得比較牽強,論證也談不上嚴謹。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舉個例子。在《物種起源》的第一版中,達爾文發表了一個大膽的設想。他認為一種熊可以下到水中,變成水生動物,最後變成像鯨那樣巨大的生物。所以他講,只要有足夠的時間,通過自然選擇,熊可以變成鯨。在以後的修訂版中,達爾文把這個說法去掉了。他重新考慮後,認識到沒有具體證據來證明,所以就刪去了這一條說法。有趣的是,他的這個熊能通過自然選擇變成鯨的觀點,正是整個進化論的中心點──一個物種可以變成另一個物種。而且,鯨魚進化的說法也沿用至今。從達爾文去掉這個例子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對自己這個理論有一定保留意見甚至是疑惑。不難理解,為什麼這些足以給進化論蒙上陰影的部份沒有講出來。

(二)概率計算否定了進化論的核心──基因突變機制
達爾文時代,科學正處於奠基階段,對生命現象的認識還很膚淺。那時的人看到了家養動物的諸多雜種變異,就認為物種也能這樣變成其它種,這就是進化。後來,隨著基因的發現和深入研究,學者們才意識到如果基因不發生根本的變化,不管後代表面與祖先有什麼差異,也沒有進化意義。然而基因又是極其穩定的,只有不正常的“基因突變”才能使之發生改變,那麼“基因突變”也就成了現代進化論的核心了。這是現代所有的進化論者公認的。這裡,我們就集中分析這個核心。
物種的基因的穩定性極難逾越
基因的穩定性是物種保持自身穩定所必須的,同一物種不同個體的基因交流,並不能使此物種變成其它物種。動植物育種專家都知道,一個物種的變化範圍是有限的。最終,培育出的品種不是不育,就是又變成原來的親本。哈佛大學的梅爾教授稱之為基因體內平衡。最常見的就是狗再怎麼雜交育種還是狗。這說明進化論有一個無法跨越的障礙。在理論上,人們把突破這個障礙的可能性寄望於基因突變,這是唯一的可能了。
理論和實際上,基因突變產生高級性狀的機率幾乎是零
基因突變,是一種在基因複製或修復損傷等過程中發生的隨機錯誤,所以又叫隨機突變,本身就是一種病態現象。它發生的機率非常低,大約在萬分之一到十億分之一之間。低等原核生物的突變率較高,大約為千分之一,而高等類型的生物中,許多基因的突變率是十萬分之一到一億分之一。
基因突變能否產生高級特徵(性狀)呢?對基因的深入研究發現: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極低。我們知道一個基因的核心是由幾百到幾千個鹼基排列而成,四種不同的鹼基按照一定規則排列,不同的排列順序形成了非常複雜精密的遺傳密碼。既然基因突變是隨機的差錯,我們就可以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分析──
我們來考慮一下這個問題:一個複雜精密的計算機程序,隨意的改動一兩個字符能夠產生更高級的程序嗎?當然不能。基因突變也是這樣。差錯造成的突變一般是單個鹼基的變化,這種變化造成的結果往往是各種缺陷、畸形、致死,在自然條件下具有生存優勢的沒有發現一例。為了增加突變率用於研究,科學家們使用了各種方法增加突變的機率,製造了大量的突變體,也沒發現向高等方向進化的類型。
概率計算表明,生物進化的可能性小到了絕對不可能的程度
現代進化論用基因隨機突變假說解釋進化的根本原因。我們知道這種突變具有隨機性、低頻率和不定向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學公式和模型普遍應用於生物學領域的今天,進化論者並沒有提出一個全面的公式,計算從基因突變開始到一次進化實現的機率,因為任何一個合理的公式都會否定進化。
許多學者從基因突變發生的機率出發,計算出了產生新物種的概率,發現小得驚人。貝希(Behe, M.J.)的《達爾文的黑匣子》(Darwin's Black Box)一書中,美國生物化學家貝希以血液凝固的一系列生物化學機制為例,講述如此複雜精密的生命現象不可能是進化出來的。其中一個蛋白(TPA)產生的機率是十分之一的十八次方,經過計算至少需要一百億年才能發生。如果同時進化出和它相互作用的蛋白,機率就是十分之一的三十六次方……他說:“很可惜,宇宙沒有時間等待。”
這裡提出一個寬鬆的公式,根據突變機率計算進化產生新物種的概率:

P=(M C R E S) n
通俗地說,就是一個物種的某個體發生了突變(機率M=0.001),並且突變後的基因與自身其它基因在不同層次的產物上可以相容(寬鬆估計C=0.01),而且在生存競爭中該個體能夠存活,有繁殖的機會(R=0.1),而且突變恰好有縱向進化的意義(這種情況至今沒有發現,某些進化論者估計為E=0.001),而且突變基因在種群中得以擴大(寬鬆的估計為S=0.1);因為新物種的形成需要一系列新基因的出現,假設要十個(冪指數n=10,實際物種間絕對沒有這麼小的基因差異)那麼進化出一個新物種的概率為:
P =(0.0010.010.10.0010.1)10=10-100
按照一年繁殖十代,種群個體數為一千,相應的進化所需要的時間極為寬鬆的計算也需要“十的九十六次方”年。目前科學認為宇宙年齡不會超過二百億(二乘十的十次方)年,進化一個新物種的時間,是宇宙的年齡的自乘約十次,足見進化是絕不可能的。
生物最相近的物種也不可能只差十個基因,高等生物和低等生物基因差別上萬,生物從低等到高等進化所需要的時間更是無法想像的。
生命自然產生的機率,如同用颶風能完成裝配飛機一樣都是不可能的任務
對於生命的產生,現代進化論認為也是一個自然過程,認為簡單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在某種特殊條件下進化成複雜的生命大分子,各種複雜的大分子進一步組合演化形成原始生命。讀到這麼多串連的“理想化”過程,讀者恐怕會考慮其中的機率問題了,Fred Hoyley 曾說過:“上述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正如利用席捲整個廢料廠的颶風來裝配七四七噴射機一樣。”
假設和猜測能用作證明嗎?
誰都會回答:“當然不能。”如果一連串(比如五個)的假設來做證明,即使每個可能性有70%,那麼總體(五個70%相乘)可信度只有16.8%了。而進化論的分子進化機制就是一系列假設的組合,已經把可能性降低到宇宙不可能等待的地步了。宇宙還沒等到一個物種的進化就已經毀滅無數次了。進化怎麼可能是對的呢?科學的嚴謹性是不能承認它的。

轉至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新發現改寫歷史 進化論屢遭質疑

我記得生物課有教 !! 那個好像不叫進化論 .. 可是很多人都這樣說
正確來說 我們老師是說 " 演化論 " 因為咧 進化是短時間 演化是長時間 !!
生物中的演變 不都也是 長時間 才完成的嗎 !
總不可能說 今天小P(猴子) 下禮拜就變成人了吧 ( 這才叫進化 )
( 心想 : 我好像是來亂的 XD 先把文看完吧 !! )
 
[COLOR=silver]↑ 圖圖經由更改..好不容易變成這樣 ...((感覺 .. 還不賴))[/COLOR]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23 01:16 , Processed in 0.03012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