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前衛搖滾介紹─前衛金屬的前輩
1. 前衛搖滾 (Progressive Rock) 的起源
a. '68年英國的搖滾歌曲幾乎又回到從前約3分鐘左右的路線,樂團有The Idle Race, Nirvana, Jethro Tull, Spooky Tooth, Ten Years After等,相對的前衛搖滾第一道曙光,如Audience, Arcadium等團就作出不同於上的長篇幅作品,連Pink Floyd也放棄迷幻搖滾第一大團的資格轉而投入前衛搖滾的領域。
b. '67年The Beatles的<Sgt. Pepper's Loney Hearts Club Band>為搖滾樂注入一道新生命,因為其音樂架構及詞意上都有概念性的重大突破,為當時了無新意的搖滾樂開起了一條新道路,於是新上路前衛搖滾就在其影響之下紛紛在概念、意境、技巧、編曲上大力革命,豐富了當時的搖滾樂,因此也就被歸在「前衛」這個名詞裡。
c. '60年代的黑膠唱片的容量未被充分利用也是原因之一,因為3分鐘不到的歌曲充其量也只用到10首歌約30分鐘左右,前衛搖滾適時地將長篇幅歌曲注入使唱片的長度充分被利用。
d. 音樂這個東西為何會那麼迷人的原因之一是它的不斷創新與進步,以古典樂的演進為例就可得知音樂是一直在變的,各個樂派都有它主要所要表達的重點,不管是技巧上或是意境上的,都有其各領風騷的特點;搖滾樂也是如此,尤其是在現在資訊高度發達的時代,所謂的某某團效應的蔓延速度之驚人更是古代音樂所不及,當The Beatles出現時,有多少copy團跟進,而當一種音樂類型的過度飽和也會造成音樂市場的重新洗牌,如之前的小紅莓式唱腔,已經造成極大的copy風潮,前衛搖滾在當時也是如此冒出的。
e. Bob Moog是前衛搖滾的始作甬者之一,他在'60年代末期發明了Moog Synthesizer (一種電子音響裝置,可模擬出音樂及非音樂的任何音),使得前衛搖滾在音樂創作上如虎添翼。
2. 前衛搖滾的風格
由於synthessizer的運用使前衛團的音樂表達到了無止境的地步,當要表達天文宇宙的浩瀚時用哲理的詞意配上synthesizer的音效功能形成最佳的詮釋,當要將文學歷史題材融入音樂時也是如此,甚至連古典樂器及整個交響樂團都被用在前衛搖滾的一環。相對於前衛搖滾風格的是punk,因為搞前衛的是重演奏技巧與複雜的編曲架構,並且常用到爵士樂及古典樂的樂理編曲,歌詞所要表達的是非政治社會的意念,這樣的理念與punk小子的叛逆訴求是南轅北轍的對立,雖然如此,後來punk還是將前衛搖滾革命掉,除了風水輪流轉的因素外,前衛團所要表達的意念已經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其音樂之深奧已不是大多數年青人所能理解,而越作越前衛已失去搖滾樂的味道,所以後來的前衛樂手紛紛改走new age, jazz, classical路線不是沒有道理的。
當然樂器的演奏也是一大特點,鍵盤類樂器是一大主角,它能在歌曲後面作音效氣氛也能在前面大彈solo,古典的爵士的都難不倒,吉他與貝斯所跑的音階、和弦也如同鍵盤般的多變,沒有真正的功力是無法達到前衛搖滾所要求的複雜度的,鼓手也是不得混的,它不像一般搖滾樂只要打出基本節拍即可,而是要有精準的鼓點,經常的變拍與過門的技巧,鼓打的有弦律技巧是前衛搖滾與一般搖滾樂較不同處,主唱部分倒不像一般搖滾樂來的重要,主要還是用來詮釋意境,就算整張都是演奏專輯也不奇怪,雖然如此還是出了不少著名的主唱,如歇斯底里般的Pink Floyd主唱Roger Water,Marillion主唱Fish及不食人間煙火般的飄緲音色─Yes主唱Jon Anderson,都是不可多得的特殊唱腔主唱。
3. 代表樂團Yes簡介
'69年出道的Yes還是受The Beatles的影響,並翻唱一曲<Every Little Thing>,到了'71年吉他手Steve Howe的加入並錄了<The Yes Album>後使Yes確定朝前衛路線進發,'72年鍵盤手Rick Wakeman的入團且完成<Fragile>後殿定Yes在前衛搖滾界的重要地位,「五虎將」黃金陣容也正式確立,分別為主唱Jon Anderson,吉他手Steve Howe,鼓手Bill Bruford,貝士手Chris Squire及鍵盤手Rick Wakeman。以上團員都有古典音樂的基礎 (Bill Bruford經通爵士樂),且都有個人專輯的出版,不但如此連其他團員也照出不誤,如吉他手Travor Rabin,鼓手Alan White,鍵盤手Patrick Moraz都有個人專輯,內容當然與Yes一樣包含古典及爵士的樂理,而專輯數量包含Yes的話超過一百張是跑不掉的,沒有一個團是可與Yes這個怪物樂團相比的。
Yes的音樂內容只能以「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沒有政治社會議題的包袱,如專輯<Tales From The Topographic Ocaen>所探討的神秘東方色彩,及<Relayer>同樣具有濃厚的東方文化,至於專輯封面則是另一大特色,Yes有專門的藝術家Roger Dean為他們設計唱片封面,而內容也是與音樂相結合的,這種搭配方式也是前衛搖滾的特色之一。
如要介紹Yes團員的個人作品可能要花數天數夜的時間,以Rick Wakeman為例,大約出過50張以上的專輯,他最有名的作品有三,<The Six Wives Of Henry Viii>、<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及<The Myths And Legends Of KIng Arthur And The 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亨利8世的6個妻子>是搖滾演奏配上Rick精實的古典樂鍵盤功力,並且依每位皇后的特點各別編曲,<地心之旅>是根據同名小說改成音樂來發表,Rick動用倫敦交響樂團及英國室內合唱團來完成他的交響大作,<亞瑟王與圓桌武士的神話與傳說>則是另一個搖滾與古典相結合的經典作品,中期後的作品則朝向福音及New Age方向進展,當然還有像早期的文學音樂作品,如<King John And The Magna Carta>及<Phantom Power (歌劇魅影)>等作品。
4. 其他代表樂團
a. '70年代前半全盛期
Pink Floyd: 由迷幻到前衛,由「進駐」精神病院的主唱Syd Barrett到帶領Pink Floyd至顛峰的歇斯底里式主唱Roger Water,及不可或缺的吉他手David Gilmour,是前衛搖滾界少數的常青樂團。

King Crimson: 吉他手Robert Fripp為主的樂團,實驗風格為其特色,Robert並且與Andy Summer (Police吉他手) 及Brian Eno等人私下大玩電子實驗音樂,並有發表專輯。Yes的鼓手Bill Bruford也來參與數張作品。
Eemeson, Lake & Palmer (ELP): 古典造詣高深的鍵盤手Keith Emerson與Rick Wakeman (Yes) 及Jon Lord (Deep Purple) 並稱搖滾界三大鍵盤手,Keith Emerson有作一曲<Piano Concerto No.1>與另兩名鍵盤手相揮映。來自Atomic Rooster的鼓手有爵士樂的功力,及來自King Crimson的貝斯兼主唱Greg Lake都不是省油的燈。
Genesis: 具人文素養的領導者主唱Peter Gabriel,及具有深厚音樂實力的吉他手Steve Hackett主導著Genesis的前衛走向及舞台視覺效果,當鼓手取代了Peter Gabriel及Steve Hackett離團後已漸向商業市場低頭,不再有前衛色彩。
其他: Camel, Curved Air, Renaissance, Greenslade, VDGG, P.F.M. (義大利), Magma (法國), Eloy (德國)...等團也是其中的代表,'70年代前衛團太多了。
b. '80年代的Neo-Progressive: 第二代前衛搖滾樂派Marillion: 主唱Fish有第二個Peter Gabriel之稱,同樣具有人文素養及作曲能力,鼓手Ian Mosley則是來自Curved Air這個以電小提琴為主的前衛團,Marillion的樂風已不像 '70年代前衛團的講究艱深,而是以平易近人的手法去探討事物,主題專輯依然存在但已無天文地理般的深奧,樂手的素質則是維持著一定的水準。Fish的離團使Marillion的音樂缺少了最重要的靈魂部分,雖然Marillion還存在著,但感覺就像Deep Purple沒有Ritchie Blackmore一樣的失落。
新前衛樂派的樂團有I.Q., Galahad, Pendragon, Moria Falls, Arena, Iluvatar, Divae, Moongarden...等團,也是在世界各地到處蔓延著。
c. '80中後期至今的前衛金屬樂派: 具有3名柏克萊音樂學院出身的Dream Theater是將前衛金屬帶領至顛峰的樂團,身負著超強音樂編曲實力及所向披靡的演奏技巧是他們成功的因素之一,與重金屬結合也是前衛搖滾的趨勢之一,繁複的轉調及變拍加上概念式的編曲再度令人想起前衛搖滾的精神所在,現代化的處理方式使前衛搖滾/金屬脫離舊的模式迎向令一片發展天空,Dream Theater的成就相當於Yes般的有內涵有實力 (個人見解)。從早期的Fates Farning, Queensryche, Crimson Glory,一直到後來的Shadow Gallery, Evil Wings, Athena, Ivanhoe, Equinox等,至今已有上百個團如雨後春筍般的浮現。
5. 從前衛搖滾到前衛金屬
對於老一輩的前衛樂搖滾迷而言,前衛金屬已不是他們所知的前衛,因為太偏重金屬了,相對於新一代的前衛金屬族,前衛搖滾似乎離他們很遠,因為太軟太深了,這又是一種音樂世代上的認知差距,老實說,前衛金屬已不像前衛搖滾來的有內容有深度,但相同的理念還是著重在技巧、編曲及概念,例如在拍子、音調、行進模式上的變化,及較長的演奏表現,都是一脈相承的。
9年的前衛搖滾之旅不算長,可算是前衛金屬萌牙時期的人物,也因此在這兩種音樂上都能兼顧,不過我還是先喜歡上前衛搖滾後才去接觸前衛金屬,這樣的方式相信才是聽前衛搖滾的正確路線,如果想要瞭解搖滾樂的不同之處,前衛搖滾是一個博大精深且令人著迷的音樂之一。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每週一物-歌德(Gothic)文化與歌德搖滾/金屬樂

歌德金屬(Gothic Metal)可說是歐洲金屬樂界近年來聲勢逐漸上揚的一支樂派,儘管相較於速度金屬(Power/Speed Metal)、前衛金屬(Progressive Metal)和旋律死金屬(Melodic Death Metal)等樂派的主流地位而言,勢力仍不算龐大,不過從每年這些新興歌德團的成長速度和發片量來看,歌德金屬已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LEFT]在本文中,我將從歌德(Gothic)在藝術文化上的起源和發展,到其對於搖滾重金屬音樂的影響,以及歌德派金屬樂的發展做一詳盡的介紹。由於我對gothic流派聆聽的範圍集中在Gothic Metal,對於早期的Gothic Rock,及其後衍生的Darkwave較不熟悉,何謂「gothic」?首先,從字面上來解釋,它包含了三種意義,第一,在建築上的歌德式建築如大教堂(Cathedral),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高大的樑柱和尖拱形的天花板與結構;第二,在文學上歌德是用以形容那些以黑暗寂寞地點(如荒廢城堡)為背景的奇異、神祕之冒險故事;第三,歌德也代表一種字體相當華麗的印刷或書寫風格。[/LEFT]
最早「gothic」這個字是起於文藝復興時期被用來區分中世紀時期(Middle Ages,5~15世紀)的藝術風格,它的源由是來自於曾於西元3~5世紀侵略義大利並瓦解羅馬帝國的德國歌德族人,在15世紀時,義大利人有了振興古羅馬文化的念頭因而掀起了燦爛的文藝復興運動,由於義大利人對於歌德族摧毀羅馬帝國的這段歷史情仇始終難以釋懷,因此為了與這段時期有所區隔,他們便將中世紀時期的藝術風格稱呼為gothic,對他們而言即意味著野蠻。僅管gothic這個字原始上是帶有負面的意涵,但事實上為數可觀的美麗藝術作品都在此時被創作出來。
12世紀時,由於建築技術的精進,因而造就了大量歌德式教堂的誕生,其中最著名的就屬巴黎的聖母院大教堂(Notre Dame)。當然,歌德式風格也不僅止於建築,諸如雕刻、玻璃製品、裝飾品和彩繒圖稿等等,都深受影響,這類藝術創作從12世紀中到16世紀初一直綿延不斷。事實上宗教在歌德藝術上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不論是畫家或雕刻家,在他們的作品上都喜愛以宗教為題,對於寫實的題材則不甚感興趣。
約在西元1800年左右登場的浪漫主義運動(Romantic Movement),歌德與中世紀文化再度受到人們的親睞而得以復甦,浪漫主義可說是對於啟蒙運動(the Enlightenment)理性主義(rationalism)的反動,感性、非理性的態度是這個運動的中心,而在這個時期,歌德開始與黑暗、奇異、古怪扯上關係,事實上浪漫派的許多象徵和主題都和這些歌德次文化相當類似,這時期的一些作家十分熱衷於描寫人心的黑暗、空虛面,性妄想、恐怖、神祕的題材都在文學作品中被廣泛地運用。此外,在視覺藝術上,浪漫派的畫家同樣偏愛黑暗、淒涼的景緻。在歌德小說中最典型的象徵就是吸血鬼(vampire),經典作品Bram Stoker的「Dracula」甚至在書中加入了吸血鬼的圖象,其可謂為發19世紀歌德文學以吸血鬼為題的濫觴。(以上幾段大致是翻譯自參考資料[1])
時間來到1970年代中期,此刻的英國正值於龐克(Punk)風潮的堀起,在70年代末期,Punk之後,由Post Punk/New Wave浪潮接續登場,而在Post Punk短暫的歷史當中,卻出現了一支極為重要與極具影響力的搖滾樂團Joy Division,其以Bass做為音樂主調的演奏模式和深沉的演唱風格,使其音樂中瀰漫著不安、焦慮、悲觀和灰暗的氣氛,此一灰暗低調式的搖滾樂風,可謂是此後歌德搖滾(Gothic Rock)的雛型。
Joy Division靈魂人物兼主唱Ian Curtis於1981年自殺身亡的時間點,也正是Gothic Rock時代的開始。受到Joy Division音樂風格的強烈影響,並再納入歌德黑闇、詭魅、死亡、宗教和神祕儀式等的題材,歌德搖滾終於由英國的歌德搖滾教主Bauhaus所確立,歌德精神也開始在音樂上展現其影響力,就音樂風格來說,Gothic Rock除了前述的這些負面、低調、黑闇的要素外,開始在搖滾樂中加入大量鍵盤合成器的運用,甚至也帶有電子味。歌德音樂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在黑闇、深沈、絕望的音樂中,還能夠呈現出一種優美感。
除了音樂上的表現,歌德派的藝人團體亦在視覺上展現死亡美學,如臉色畫以慘白,著黑色服裝,或是英國19世紀維多利亞式的褶邊服裝,而中古世紀的廢墟、歌德式建築亦被廣泛運用。英國的歌德搖滾在80年代中期達到了最高峰,最具代表性的樂團為Bauhaus、The Sisters of Mercy、The Mission和Fields of the Nephilim等等。另一方面,在此同時的美國,則出了首支的Gothic/Death Rock樂團Christians Death,其在歌德歷史中同樣佔有重要地位。
往後的Gothic Rock則逐漸驅向電子樂發展,同為英國樂團的Dead Can Dance亦成為影響日後Darkwave樂派的首要樂團。此外,Gothic Rock在傳入美國後則結合噪音(noise),進一步發展出Industrial Rock(工業搖滾)的分支,著名的團體有Ministry和Nine Inch Nail等。
而雖然Gothic Rock最後是由Darkwave接手,並朝向電子樂發展,但事實上歌德式的金屬樂也在90年代初期開始蘊釀,並終於在1995年由挪威名團Theatre of Tragedy的首張同名專輯昭告了歌德氣氛金屬時代的來臨。
不過在開始談歌德金屬前,我們不得不先從毀滅金屬(Doom Metal)講起,Doom Metal是一種沈重、黑暗、緩慢、憂鬱而哀傷的金屬音樂型態,一般認為Doom Metal最早的始祖正是金屬教父Black Sabbath,不過真正Doom Metal風格的確立則是從瑞典名團Candlemass於1986年發表的<Epicus Doomicus Metallicus>專輯開始,相當多的Doom Metal樂團都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時誕生,隨後更由被喻為英國三大Doom Metal樂團的My Dying Bride、Paradise Lost和Anathema所發揚光大,其中My Dying Bride將小提琴的編制納入其中,成為日後淒涼派Gothic/Doom Metal樂團借鏡的先驅。
Doom Metal在90年代後開始有多方面的發展,英國的重量級樂團Paradise Lost於91年所發表的專輯<Gothic>中,便是受到Gothic Rock的啟發,而嘗試將少許女音vocal和弦樂襯底運用到金屬樂中,成為Gothic Metal的先驅,不過此作法也僅是點到為止。隨後,挪威的Theatre of Tragedy更是將Doom Metal與gothic元素徹底融合,進而開創並確立了新一派的Gothic Doom Metal,而TOT也可說是為金屬樂帶起了歌德風的首要功臣,TOT的成功使得這股歌德金屬風潮由北歐開始迅速向外蔓延。
Theatre of Tragedy的幾項特色都成為此後歌德派金屬的基本要素,尤其是已成為今日主流風格的Gothic Death Metal,如採death metal殘暴男腔(甚至是black metal的尖吼黑腔)搭配柔美女音的對唱形式,這正是闇色浪漫的歌德精神,這種對比作風亦象徵著黑暗(死腔和金屬樂部份)與光明、生命及愛(女音、鋼琴和交響部份之間的對抗。而TOT女高音主唱Liv Kristine Espenas輕柔、不食人間煙火的曼妙唱腔也不知早已征服多少鋼鐵男子的心了。
不過歐洲各國因為文化的差異,使得Gothic Metal亦發展甚至延伸出許多不同的形態,除了Gothic Death/Doom外,在荷蘭則由The Gathering奠立了以優美女音做為主唱、著重心靈感受的美聲派Gothic Metal,其主唱Anneke van Giersbergen飄渺而渾美的音色,可說是Gothic Metal界的完美典範,在稍後的另外兩支荷蘭樂團Within TemptationAfter Forever,也都以擁有音色、唱腔類似Anneke的女主唱著稱,足見The Gathering對荷蘭歌德金屬的影響力。不過The Gathering卻在近期逐漸轉變風格,金屬成份已愈來愈淡。
另外,北歐樂團則進一步地將一些Black Metal元素融入gothic當中而成為Gothic Black,著名的樂團有同為來自挪威的TristaniaThe Sins of Thy Beloved等,然而,事實上gothic在北歐的發展,已是將gothic、doom、death、black融為一體,所以已難以將之歸類於單一風格,如Tristania除了盛大的交響氣勢外,甚至採用clean男腔、黑死腔加上聲樂女主唱和唱詩班的大合唱。
當然北歐樂團的音樂思維也不僅此而已,瑞典的Therion便與眾不同地發展出以管弦樂器﹝合成器取樣音色或真實guest樂手﹞與金屬樂器並重式的交響歌劇金屬,其在演唱部份於近期已全然採用專業的男女歌劇唱詩班。另外,芬蘭的As Divine Grace則以沈靜淡雅的atmosphere gothic予人一種看盡世間繁華的感受。
而說到傳統的歌德吸血鬼文化,不能不提的當然是英國的Cradle of Filth,其運用大量的鍵盤,營造出極度陰森黑暗、邪惡而詭譎的氣氛,並成功地將這股歌德氣氛融入殘虐的Black Metal當中,而樹立起Vampire Black metal,COF的這項成就,使其在Black Metal界享有極崇高的地位。
在德國方面則發展出結合古典交響及民族樂的Symphonic Gothic與Gothic Folk,如LacrimosaHaggard等,這些團體除了合成器外,更採用了真實的管弦樂器,因此古典交響味相當濃厚,在歌德界享有盛名的Lacrimosa,近期甚至與倫敦交響樂團合作,而喜好中古氣氛的Haggard,團員包含管弦樂手甚至達到20人,古典化的程度相當深。
義大利近年來以前衛金屬和交響速彈金屬揚威於全歐洲,不過其在歌德金屬方面的發展亦不落人後,Inner Shrine、Macbeth即是箇中翹楚,前者氣氛淒涼哀美,後者則充滿浪漫感與動人旋律。另外還有一些專注於氣氛營造的樂團,如充滿中古世紀感的Dunwich和Crown of Autumn,其中Dunwich更運用了中古樂器和僧侶唱詩班。
至於其他的歐洲國家也都有代表性的樂團,如波蘭的Sirrah,匈牙利的Even Song,羅馬尼亞的On Thorns I Lay等,風格上皆完全不同。
然而,Gothic Metal發展至90年代末卻也開始呈現兩極化的走向,一方面是繼續延續gothic death路線或是加重交響感,但另一方面則是轉向電子樂、工業味的Darkwave路線,甚至是回歸早期的Gothic Rock,這種現象在一些大團身上特別明顯,如除了前述的The Gathering外,曾是Doom Metal大老的Paradise Lost,近期風格也已完全轉變為主流色彩濃厚的電子歌德搖滾,連Theatre of Tragedy在2000年的專輯<musique>都已幾乎褪去Gothic Death Metal的色彩,而變為一個工業電子搖滾樂團,同時一些昔日的Doom Metal樂團也都同樣慢慢地在音樂中加入電子樂。
從以上的介紹可以了解到,歌德派的金屬樂已得到全面性的發展,不再跼限於單一風格,而歌德不單是一種音樂型態,它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歌德是一個可以讓人逃離現實而進入的幻想世界,一個黑暗而浪漫的世界,歌德精神除了可以表現在音樂上,也同時表現在衣著、藝術和文學上,帶有大量蕾絲的衣服、象徵浪漫的玫瑰,墳墓、吸血鬼、女巫,廢墟、雕像、歌德大教堂等等,這些種種都是歌德的符號象徵。當然,純就音樂上來說,一般喜好強烈直接的金屬樂迷,或許會對速度緩慢、著重氣氛發揮的歌德金屬較難以接受,不過若是能從根本上去了解這種樂派的背景和其所欲呈現的意境,適度地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或許就能體會到另一種不同的聆聽感受與樂趣。

參考資料:
1. Gothic: A dark and wondrous world, http://members.tripod.lycos.nl/HansD/
2. Doom-metal netguide, http://members.xoom.com/doomguide/
3. The guide to atmospheric metal, http://www.multimania.com/ericlestrade/index2.html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每週一物-Progressive/Art Rock Overview泛前衛/藝術搖滾概述

Progressive/Art Rock Overview - 泛前衛/藝術搖滾概述

相關樂風:art rock(藝術搖滾)、progressive rock(前衛搖滾)、theatre rock(劇場搖滾)、space rock(空間搖滾)、classical rock(古典搖滾)、jazz-rock fusion(爵士搖滾、融合爵士樂)、pomp rock(華麗搖滾)、kraut rock(德國實驗搖滾)、neo prog(新前衛)、prog metal(前衛金屬)、post rock(後搖滾)
興起背景:
1.時代因素  2.消費型態  3.兼容並蓄的折衷主義  4.錄音技巧進步   5.唱片設計概念躍進

衰退原因:
1.時代因素  2.樂壇風氣  3.名詞混淆的折衷主義  4.發展已趨極致   5.早么的新前衛運動

形容prog正面屬性的十個詞彙:
abstract(抽象美學的)、ambitious(企圖強的)、conceptual(概念的)、conscious(意識型態的)、cosmic(宇宙論的)、dramatic (戲劇化的)、inspired(有創意的)、metaphorical(隱喻性的)、surrealistic(超現實的)、technical(科技的)

形容prog負面屬性的十個詞彙:
artistic(雕琢的)、bombastic(過於誇飾的)、cynic(犬儒的)、idealistic(空想的)、insensitive(無感情的)、paranoiac(偏執的)、self-absorbed(自我耽溺的)、self-indulgent(自我放縱的)、sour(冷僻的)、uninspired(無創意的)


筆者所認為的前衛/藝術搖滾是以六十年代末期英美搖滾樂團在作品理念的突破性與整體形象上延伸發展為主。在歐陸則以空間概念的實驗曲風另成一格,而後來都受到國民樂派與現代音樂的影響的音樂形式。我對它採取的概略定義:前代的art rock是採古典音樂與當代文學的元素、注重專輯概念的使用,代表團E.L.P、Renaissance;prog. rock則有融合爵士樂及迷幻搖滾的味道,注重即興效果與新聲音的開發,典型代表是Yes及King Crimson。這數十年當中樂評家與樂迷更依照地域、時間、樂風歸納了更多不同的樂團,與其它音樂類型同樣有松柏長青也有曇花一現的,有持批判態度的樂評指出所謂的前衛搖滾其實只是一種折衷而不精確的音樂表現方式,由於追求商業化與走火入魔而告失敗。我想,這或許說明了一些現象,但仍不應抹煞有才氣的音樂家對於音樂形式與內涵做不斷擴大與深化的努力,及其所獲致的成果。關鍵點仍在於音樂本身能否不斷地與時並進,不被新科技或新思維所淘汰。因為創新的觀念與理論學說同樣是一直可以被印證或欣賞,並不因為時間而失去其價值。
何謂前衛/藝術搖滾?什麼時候開始及何人定義的?每個人都沒有一致答案。比較令人信服的起點或許是The Beatles於1967年發表的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因為它是所謂「概念專輯」的先驅。從歌詞內容來看從與標題同名曲(不再走紅的隱憂)到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無從宣洩的寂寥)、When I'm sixty four(對真愛的些許嘲諷)、最後實驗性質濃厚的終曲A day in life(無聊的一天發生的超幻覺偶發事件),隱約地串連起一幅景象描述害怕過時或孤獨的現代文明病症候群的產生。光從時代意義上就已無人能比,何況當時這是第一張在唱片封套上耗費大筆工夫的作品。音樂部份從直接了當的重搖滾到輕柔的散拍吟唱小品,最後來一個層層迫進的鋼琴音牆赫然結束。如經歷場眩目萬花筒般的音樂旅程,只不過內容的嚴肅性是讓人不敢直視的。
同年(1967)還有另一個成就非凡的作品,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香蕉專輯。The Velvet Underground在美國東岸同樣以音樂與概念的開創性獨領風騷。說他們是另類搖滾的先驅也罷,只有短短五年的存續期間,每個成員在未來音樂事業卻更有成就及地位。而相較英國的優雅或含蘊,VU毋寧以更寫實、更露骨地白色實驗噪音或黑色幽默歌詞拓展前衛藝術(Avant-garde)不同領域的空間。除了音樂的強大對比,Andy Warhol的先進美學概念或魅惑氣質的陰性定位(Lou Reed+Nico)替普普藝術與後女性主義運動帶來揮灑的園地。Frank Zappa與其率領的The Mothers of Invention不改以顛覆搞怪為職志,1967年發行的Freak Out!從簡單的R&B與doo-wop唱愚蠢的情歌發展到長篇且不協調的音樂拼貼隱喻個人對社會疏離的困境。証明搖滾樂能有很嚴肅的主題但更可以詼諧打渾的方式去體現,樂團本身龐雜支節毫無章法的組織卻又安於其中就是對國家機器作最深刻的譏諷。
還有很多証據顯示1967的確是前衛搖滾的元年。來自英國伯明罕的Moody Blues只由於一紙無心插柳的錄音室契約而從單純的R&B樂團成為交響樂與搖滾結合的先鋒。Days of future passed依據一天時間運行來推展曲目順序,更重要的是他們請來一個真正的交響樂團伴奏。Jimi Hendrix Experience首張專輯Are you experienced讓世人看到了原來吉它也有這樣彈法,耐心的話可以從裡面聽到您從來都不曾期望聽到的聲響。Procol Harum的首張專輯A Whiter Shade Of Pale邀請超現實主義色彩濃厚的詩人為其作品寫詞,原來搖滾也可以與文學結合。Jefferson Airplane嚴格來說不算前衛搖滾,但Surrealistic Pillow也算是定義了一家之言,迷幻搖滾重視即興演奏與舞台效果給後起之秀的前衛搖滾些許啟發。上述作品都發表於1967年。
1967年後,主要發基於英國,前衛(包括被別人認定或自己號稱)搖滾的風潮便一發不可收拾般地蔓延開。Yes是一個應該大書特書的好團,每個團員都有兩下子但來來去去的讓人難以掌握,不過仍以原團名延續了三十多年到現在聲名依舊不墜。King Crimson人員變動的敘述也長到可以出本專書,樂器從早期加入管樂器到絃樂器、鍵盤樂器,樂風從爵士到重金屬,態度從聲音的實驗到現在玩編曲結構。只要有靈魂人物Robert Fripp似乎也就夠了。Genesis在Peter Gabriel時期舞台效果興味十足,每回表演都會讓人大大驚喜,可惜的是大家時常忽略他們所創造出結構嚴謹、旋律美妙的音樂。來自Canterbury並引領當地的爵士+民謠+迷幻搖滾運動,Soft Machine或許是史上最被低估其影響力的爵士搖滾樂團。每張專輯都會有人事上的變動,但都具備著即興創造的風格與峰迴路轉的表現方式,其核心團員Robert Wyatt、Kevin Ayers現在仍被樂界敬重著。Emerson, Lake and Palmer是三個成名的巨星所組成的超級團體,其翻奏國民樂派的作品相當受歡迎。Jethro Tull以藍調與硬式搖滾為根基,偏好高深玄妙的音樂概念,當然還有Ian Anderson頗具特色的長笛。Vander Graaff Generator也是喜歡不按牌理出牌的風格,主角Peter Hammill戲劇性與富想像力的嗓音讓人印象深刻。Renaissance華麗的鋼琴演奏演奏加上女高音主唱Annie Haslam,有著與一般搖滾的陽剛氣息截然不同的風味。Gentle Giant則有著不受羈絆的流暢演奏功力與歇斯底里的英倫唱腔。Traffic創造出一種迷幻、英國傳統民俗音樂與爵士的綜合體。來自美洲大陸的樂團則不以冗長的演奏或高遠莫測的佈局取勝,而是在樂曲本身爆發力與巧思的結合。來自加拿大的勁爆三人組Rush預見了前衛金屬的誕生,美國的Kansas、Boston、Styx則意圖在藝術與商業取得折衷。
歐陸方面,尤其是德國,對於前衛搖滾也多有貢獻。所謂的Kraut Rock系樂團,如融入funky音樂元素的Can、有德意志velvet underground之稱的實驗噪音巨匠Faust、預見八十年代新浪漫鍵盤舞曲樂風的Kraftwerk、電子與環境音樂先驅Tangerine Dream。她們從早期合成樂器的摸索使用到混紡jazz與minimal編曲概念的自成一家,成為更後來後搖滾的啟蒙。還有幾個不是那麼主流的歐陸邊陲區其實也挺值得我們注意,如荷蘭出了一個大玩爵士與搖滾的純器樂團Focus、兼具女高音美聲與樂器音效實驗的Earth&Fire、和聲與編曲極像早期Yes的Kayak。比利時有偏哥德低調與極微主義的Univers Zero。法國有長篇擬交響樂曲化的演奏團體Fusion與其演化而來的Shylock、容納Soft Machine前團員同樣在玩融合爵士的的多國籍組合Gong。及由鼓手兼作曲家Christian Vander領軍,滲入Bartok、Stravinsky作曲精神與六十年代中期John Coltrane的即興揮灑,只有在現場演出才能見真章的傳奇團體Magma。眾多學院派的作曲家或多或少也從搖滾樂文化或前衛運動得到啟示,從七十年代起藉由其餘藝術表現型式(電影、劇場等)的相互碰撞中把前衛音樂增加了不同的可能性。也許不再稱為搖滾了,各種crossover林立、歌德美學再現、或強調簡約美學的極微主義(minimalism)使現有樂風越來越難以被歸類。後者有Mike Oldfield的Tubular Bells與Steve Reich的Music For 18 Musicians可做為標竿。
筆者還想說說另一個或許不大能稱之為前衛搖滾,但前衛樂迷都很喜歡把他列入討論範圍的,就是所謂主要與搖滾交融而成的融合樂(FUSION)。Miles Davis於六十年代末期發表數張融合爵士的典範專輯,試圖打破早期爵士的艱澀,它讓傳統爵士樂手明瞭了插了電的爵士也可以很有活力兼具創造性的。從那以後由Miles Davis Quartet出來的多名樂師就相繼開始了實驗之路。或許是由於爵士樂在經歷Be-Bop、Free-form等形式與內涵上的實驗後所必然的發展途徑,也可能是眾家好手投靠商業市場的變節表現。但我是一直相信前者存在的必然性的,至少在七十年代中晚期前,一群卓越的fusion演奏家前仆後繼找尋可能的發展方式。從樂風上可融合拉丁音樂與震天價響的搖滾,理性與感性兼備的Chick Corea與Return to Forever。與Jimi Hendrex齊名的吉他手John Mclaughlin,及其所領導大編制的Mahavishnu Orchestra更是一個影響深遠的名字,從藍調搖滾到與交響樂團結合最後還加上了印度音樂。還有Weather Report,是all-star的演奏團體,也是與流行音符叩關的先鋒,不過早期專輯的開創性同樣令人著迷。其餘各家令人興奮的組合,如天才鼓手Tony Williams(甫於數年前過世)領導的Lifetime、擅長原音吉他的Larry Coryell(一家人都是音樂好手)的Eleventh House、來自奧勒岡州以融合世界音樂聞名的Oregon,都擅長表演出搖滾樂的活力與爵士樂的恬適。當然,還有絕佳的演奏技巧,都是喜歡特殊風格的搖滾樂迷不聽可惜的。
在亞洲,全球第二大單一國家經濟體的日本,也有一群人在創意與搞怪的分際上作出了不少新鮮的東西。在較主流的一方面,由細野晴臣、松本隆、鈴木茂等人創立的Happy End是第一支融合日本歌謠音色與西洋搖滾演奏的神奇組合﹔細野晴臣(Haruomi Hosono)接下來與林立夫、松任谷正隆等人成立以實驗搞笑為職志的不定組合Tin Pan Alley發行了一連串亞熱帶風情濃厚的放客爵士專輯。而後又與阪本龍一、高橋幸宏組成在創造深度與實驗雅量都僅次於Kraftwerk的電子三人行Yellow Magic Orchestra。細野單飛後的專輯風格更是琳瑯滿目,從八十年代替動畫電影源式物語配樂到九十年代轉型成Ambient、Techno舞曲,先驅地位無庸置疑。在代表異端的另方面,東京的另類廠牌P.S.F.專發重型迷幻噪音吵死人不償命的作品。她們不約而同地受到七十年代歐美Kraut Rock、Space Rock的影響,在封套設計與樂器使用上加入東方意境奇特詭密的氛圍,代表團有東方沙羅、High Rises、Acid Mothers Temple、Musica Transonic(南條麻人+河端一+吉田達也)。其他在西方已具知名度的極端恐怖噪音怪人有Ground Zero(大友良英)、Merzbow(秋田昌美)跟作品一籮筐的灰野敬二。
第一代前衛搖滾從六十年代中末期一群學院派樂手的嘗試到七十年代百家爭鳴,最後因龐克風潮崛起而式微。創意枯竭的原因也許存在,但就撇開單一樂團的長期表現來看,後繼一直有新秀試圖以創造為職志。或許定義的樂風變了,精神是不會改變的。筆者認為並不是因為這種樂風了無新意遭到唾棄而失去活力,而是彼時另一種對於音樂價值觀的反動所導致的。每一種樂風大抵上都有其生命週期,都是因當時社會潮流的轉變而造成一個階段的結束。這段十多年的發展期間有過許多實驗,不同新樂器的使用、各種融合曲風、樂曲結構的擴充、概念專輯的運用它曾帶給我們無數樂迷新觀念與新鮮感。所以他們也帶給繼起的音樂潮流創意的來源。
八十年代後老團Yes、Kansas、King Crimson、Pink Floyd仍繼續出專輯,若以縱的時間走向來看可能都沒辦法突破自己開拓新局了。以橫切面來看當時竄起所謂的新前衛Neo-progressive rock如IQ、Marillion、Pallas也紛紛出線短時間盛況再現彷彿是前衛王朝重生;九十年代至今的演進似乎告訴我們當時只是一時漣漪,現在貴為潮流的是把各種樂風的藩籬打破的可能性,再加以重組與拼貼(collage)。電子合成樂器、混音工程的運用(ambient or big beat or technno or trance)、新迷幻(neo-pschedelic)與無法做任何歸類乾脆安上個後搖滾(post rock)的標籤。只是,誰能保證世紀末的前衛潮流呢?我認為,前衛音樂不死,只是實驗手法與流行潮流的改變。僅管不是市場主流,他們大多也還亦步亦趨的向前行進。
筆者在最後想提到的是近幾年在前衛圈中前衛金屬(progressive metal)的興起,的確,可廣泛地融合各式不同樂風或賦予複雜概念的金屬作品是讓人感到期待的。在搖滾樂不再主導流行的今天,理論上應更曲高和寡的前衛金屬在世界各地反倒有為數不少的死忠樂迷。這些樂團多半離不開如Rush、Queen、Genesis等影響,但大都能創造出更具勁道的同時兼顧敘事結構的作品。更特別的是很多以地域別為特色的團體都能發展出屬於自己本土的聲音在市場上佔一席之地,如中北歐、南歐、南美、東亞等迥異於傳統主流發源地的英美使得其金屬樂自成一格。多元文化角度的受重視是由於傳播媒介的發達與有形疆域的模糊化所造成的,這或許也映證了Marshall Mcluhan預測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觀念。當然長遠來看能否成氣候還得要看眾家樂團的表現了。

五十張代表性樂團/專輯
迷幻樂與先驅探索
Beatles /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Velvet Underground / Peel Slowly and See
Frank Zappa and Mothers of Invention / Freak Out!!
Procol Harum / A Whiter Shade of Pale
Moody Blues / Days of Future Passed
The Who / Tommy
King Crimson / In the Court of Crimson King
Pink Floyd / Dark Side of the Moon

精緻藝術與類型實驗(主流時期)
Yes / Close to the Edge
Genesis / Selling England by the Ponds
Jethro Tull / Aqualung
Renaissance / Prologue
Emerson, Lake, and Palmer / Picture at an Exhibition
Gentle Giant / Free Hand
Van Der Graaf Generator / The Quiet Zone Pleasure Dome
Roxy Music / For Your Pleasure
Alan Parsons Project / Tales of Mystery and Imagination

德國新前衛搖滾運動(Kraut Rock)
Kraftwerk / Autobahn
Can / Tago Mago
Faust / So far
Tangerine Dream / Dream Sequence
Ash Ra Tempel / Starring Rosi
Amon Duul / Psychedelic Underground
Popul Vuh / Hosianna Mantra

融合樂與爵士搖滾(Fusion)
Miles Davis / In a Silent Way
Eleventh House / Introducing Larry Coryell & The 11th House
Mahavishnu Orcestra / Inner Mounting Flame
Chick Corea / Return to Forever
Weather Report / Heavy Weather
Oregon / Crossing

歐陸采風 (希臘、義大利、法國、荷蘭、西班牙)
Aphrodite's Child / 666
Premiata Forneria Marconi / Photos of Ghosts
Magma / MEKANOK DESTRUCTOW KOMMANDOH
Focus / Hamburger Concerto
Fusioon / Minorisa

英倫迷幻與爵士綜合體(Canterbury Scene)
Soft Machine / Soft Machine
Gong / You
Hatfield and The North / The Rotter's Club

商業與口碑並陳的新前衛(八十年代)
Asia / Asia
Marilion / Script for a Jester's Tear
Kansas / The Best of Kansas

前衛金屬
Rush / 2112
Queensryche / Operation: Mindcrime
Dream Theater / Image & Words

日本前衛(搞怪南洋風情、電音舞曲、PSF究極噪音)
Tin Pan Alley / History
Yellow Magic Orchestra / YMO Complete Best
Musica Transonic with 灰野敬二 / Incubation

後搖滾
Tortoise / Millions Now Living Will Never Die
Mogwai / Young Team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 Slow Riot for New Zero Kanada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每週一物-義大利的重金屬音樂發展

在藝術文化與古典音樂上擁有無數資產和歷史成就的文明古國─義大利,於二十世紀末興起的歐陸重金屬樂浪潮中,自然也沒有缺席,雖然起步稍晚,但憑著義大利人無比的熱情及歷史文化資產的奧援,奮起直追之下,金屬音樂的發展也逐漸開花結果,今日的義大利樂團在重金屬音樂的世界舞台上,也已開始展露頭角並佔有一席之地![LEFT]歐洲大陸從80年代中後期開始,一直到今天,其在重金屬音樂上澎渤發展的盛況可以用「燦爛輝煌」來形容!各式樂派都接續登場,並得到充份的支持和穩定發展,相對於美國在90年代中期之後金屬樂的逐漸式微,歐洲的金屬音樂環境則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像。

80年代後期,由Helloween所催生的德式Speed Metal可說是首先帶起新一代歐陸金屬熱潮的指標樂派,如今也成為最受歡迎的一種金屬樂型式。對於義大利而言,90年代之前的搖滾金屬樂歷史也並非完全空白,相反的,事實上在1970年代前衛搖滾樂﹝Progressive Rock﹞的全盛時期,義大利便誕生了成千上百個前衛/藝衛搖滾樂團,豐富的音樂創作為搖滾音樂史中留下了寶貴的資產。然而隨著前衛搖滾的勢微,義大利的音樂環境則逐漸被迪斯可潮流所淹沒,搖滾音樂被迫轉入地下發展。
80年代中後期,搖滾金屬樂團開始蠢蠢欲動,只不過由於環境尚未成熟,多數樂團仍處在地下樂界活動的狀態,不過抬面上倒還是出現了一支意識形態極度駭人的樂團Death SS,團員皆做殭屍、木乃伊、獸人或惡魔的裝扮來呈現黑闇恐怖氣氛,甚至連Black Metal中貫用的符號象徵都被採用,不過這時期其在音樂風格上則仍不脫傳統重金屬的範疇。
Helloween/Keeper of The Seven Keys專輯的揚名歐洲,為義大利金屬音樂的甦醒帶來了第一道曙光!接著,由Queensryche、Dream Theater所帶起的前衛金屬音樂型式,也對義大利樂團產生強烈衝擊,兩種樂派的相互交擊之下,使得義大利的金屬洪流逐漸開始高漲,而終於一發不可收拾!
前衛金屬﹝Progressive Metal﹞樂派
90年代初期,義大利樂團選擇了以進入門檻較高的前衛金屬樂,在歐洲的金屬樂舞台登場,而成為歐陸前衛金屬樂派率先發難的國度,前衛金屬在歐洲的發展,可說是以義大利與德國為首,如今義、德兩國出產的前衛金屬樂團可說佔了整個歐陸前金樂團的大宗,其中又以義大利樂團最為積極,產量也最多,不過接續而來的德國樂團近期已有逐步趕上的態勢,當然,這也跟義大利樂團轉向Symphonic Metal發展的情勢有關,而有趣的是,德國Speed Metal的龍頭地位反而也遭到義大利這股新堀起的Symphonic Speed Metal勢力所挑戰。[/LEFT]

Moon of Steel─可說是義大利速彈/前衛金屬樂的重要先驅樂團,早在1989年就已發表的首張專輯<Passions>,MOS已經是個頗具架勢由雙吉他與高音主唱掛帥的Speed﹝類Progressive﹞Metal樂團,在speed中融入前衛多變曲式的手法在當時的金屬樂界算是相當創新的作法,同時雖然是speed,但味道卻和德派有明顯的差異。然而當時還顯得稚氣的MOS,卻在發表了這張頗具歷史意義的專輯之後,便意外地從義大利金屬樂壇中消聲暱跡,而徒留下這張唯一的專輯受樂迷們所傳頌,<Passions>也在1995年時經過re-master後獲得重新發行。不過消失了近10年的MOS,又在99年時再度復出,但創始團員僅剩下團長bass手Moon與吉他手Gianluca Oliveri兩人在籍。[RIGHT]
[/RIGHT]


Moon Of Steel/Passions


[LEFT]首支成名的義大利前衛金屬樂團為Black Jester,其於1992年發表的首張專輯<Diary of A Blind Angel>即於歐洲獲到不錯的迴響,不過BJ真正備受推崇的,則是94年的第二張專輯<Welcome To The Moonlight Circus>,BJ成功地將DT式流暢吉他、鍵盤對奏和多變節奏的編曲形式,與義大利式秀逸旋律相結合,並再注入華麗鍵盤速彈,以及盛大的交響式﹝Symphonic﹞鍵盤襯底,而定義出了新的義式金屬風格,甚至可稱得上是開啟義式交響式金屬之門的精神導師!然而主唱虛弱渙散的唱腔也一直飽受批評,樂團終於在99年宣告解散,部份團員則以Moonlight Circus之名於2000年時重新出發。[/LEFT]



[LEFT]另一支極為重要的樂團為Evil Wings,其在94年所發表的首張同名專輯是張完全技術導向的經典名盤,專輯中充滿大量變拍與高複雜性的器樂對奏,極盡複雜之能事卻又能兼備音樂流暢性的編曲實力,令人為之折服!而少許點綴的大提琴和女高音也是新鮮嘗試。緊接Evil Wings腳步的,則有曲風強勁的Power Prog樂團Eldritch,暢快淋漓的吉他、鍵盤演奏與豐富多變的雙大鼓節奏,使得Eldritch成為義大利名氣響亮的前衛金屬樂團。[/LEFT]





義大利前金概念式專輯代表作─Time Machine/Act II: Galileo
說到對於義大利前衛金屬質感提升具有重要貢獻的樂團,當然不能不提Time Machine,95年發表的<Act II: Galileo>可說是義大利首張曲式一氣呵成的前金概念式專輯,嚴謹紮實的大格局編曲、優美旋律鋪陳、美聲主唱和絕佳的氣氛烘托,述盡天文學家伽俐略的傳奇一生。而Mystere De Notre Dame在96年發表的同名專輯,則是一張將複雜編曲與義式美旋律特色完美融合的Melodic Prog代表作,極度優美動人的旋律與器樂演奏,加上音質出色的高音主唱,是張體驗義式美學概念不容錯過之作![LEFT]接下來從Midian、Hyaena、Madsword、Athena、Arkhe,到近期的Helreid、Zen、River of Change、Empty Tremor,都接續傳承義大利的前衛金屬血統,而義式前衛金屬短短幾年的發展,也已呈現出與美式前衛金屬另一番不同的風味,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義大利樂團對於優美感的重視,以及交響式鍵盤的偏好。然而自從Labyrinth和Rhapsody開始揚名全歐洲之後,義大利的金屬態式開始產生轉變,一股新的交響速彈金屬熱潮開始發燒,大批的新生代樂團蜂擁投向交響速金,相對地,前衛金屬方面的聲勢則有逐漸下滑的傾向,以至於在2000年時,義大利前衛金屬界不若98、99年的盛況而顯得有些冷清,讓許多前金樂迷著實快悶壞了。
[LEFT]Symphonic/Epic/Power/Speed Metal樂派
現在再來談談義大利在Speed方面的發展,前面提到Moon of Steel算是義式Speed Metal的開路先鋒,不過義大利在speed方面的投入一直不若前衛積極,直到Labyrinth在96年時以石破天驚之姿,發表了首張專輯<No Limits>後,不但讓義大利的speed勢力一舉在國際上揚眉吐氣,更對義大利速金樂團的士氣帶來莫大的鼓舞!Labyrinth以堅強的樂器實力,實現了兼具Power感與優美氣勢的義式新速彈風,驃悍的雙吉他協奏、強勁的變拍雙大鼓、鮮活流暢的keyboard,加上高音主唱的傑出唱功,及義式秀逸旋律的極致發揮,使得此張專輯成為義式Power Speed Metal里程碑上重要的代表作![/LEFT]
除了Labyrinth這掛Power Speed派之外,另一股重要力量則屬由Skylark所帶起的Symphonic Speed路線, 97年Skylark發表了經典作品<Dragon's Secrets>,由深受古典音樂影響的鍵盤手兼創作核心Eddy Antonini所領導的Skylark,展現出了高格調的音樂水準,長篇大格局的編曲結構,以及大量各式管弦樂器的融入和史詩題材的結合,使得專輯充滿濃濃的古典味,兼具狂暴速度感和豐富戲劇張力的編曲手法也成為Skylark的註冊商標。 當然,真正在歐洲金屬樂壇投下一顆超級震撼彈的,則已是無人不知的Rhapsody,由深受古典樂薰陶的吉他手Luca Turilli及鍵盤手Alex Staropoli所領軍的Rhapsody,一直苦心於創作出結合古典交響樂、民族樂、史詩故事與優美旋律的重金屬樂,經過多年努力,終於在97年誕生了史詩鉅作<Legendary Tales>!


[/LEFT]


[RIGHT]由鍵盤主導的Skylark/ Gate Of Hell專輯 [/RIGHT]




Rhapsody團員照

Rhapsody的音樂可說是將過去所有被運用過的古典/旋律金屬樂元素,全部發揮到極致的成果!包括古典交響樂﹝Angra﹞、Epic史詩感與故事題材﹝Manilla Road─Epic Power Metal史祖80年代傳奇樂團、Virgin Steele﹞、日耳曼式大合唱﹝Blind Guardian﹞,並與管弦樂手共同合作,進而為金屬樂開創出了嶄新的境界!如此華麗優美而高能量的金屬樂型式,也立即掀起一股倣效跟進的風潮,而凝聚成為了Symphonic/Epic Metal樂派。 其實Symphonic Speed Metal樂派的成形,也不能完全歸因於Rhapsody的成功,或許應該說是義大利金屬樂歷經多年發展而水到渠成的一種結果。

[LEFT]不論如何,如今由Labyrinth、Skylark與Rhapsody所構成的堅強鐵三角,承續此一音樂路線的新生代樂團可說不計其數,其中表現較為出色的,包括了Secret Sphere、Shadow Of Steel、Athena、Projecto、Wonderland等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由於義大利多數樂團的活動範圍多集中在米蘭或羅馬,所以不少樂團彼此之間都有交情,也因此常會見到一些樂手們為不同樂團跨刀或是跳槽的情況。
[LEFT]其他樂派[/LEFT]

重金屬音樂在歐洲的發展,都因各國國情與文化的差異而呈現出不同的風貌,以義大利的歷史背景來說,會走向融合古典樂、史詩神話題材、高樂器技術、歌劇、優美旋律,這樣充滿光明感的金屬樂型式,應是不難想像得到的!不過,雖然義大利樂團大多偏好光明的音樂素材,但依然是存在著有不同想法的樂團,其中不乏鑽研於中古世紀闇黑神祕色彩,甚至結合文學或藝術畫作的氣氛式金屬樂團或實驗性組合,如Malombra、Dunwich、Lordian Guard、Crown of Autumn等,另外也有以女歌劇主唱為主角的Presence,其專輯<Black Opera>甚至還改編了威爾第的歌劇名曲。而Gothic Metal樂團Inner Shrine、Macbeth,也已在國際上闖出名號,Dark Lunacy則是支為Melodic Death加入重份量提琴演出、歌德女音及少許歌劇表現的罕見樂團,當然,還有備受讚譽的淒美狂暴Gothic Black樂團Graveworm,甚至是玩標準Black Metal的樂團同樣存在於義大利。事實上,分析這些不同風格的義大利樂團,仍是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擁有相當的優美感![RIGHT]
[/RIGHT]

[RIGHT]充滿濃烈藝術感的謎樣兩人樂團Crown Of Autumn[/RIGHT]
[/LEFT]


[LEFT]義大利樂團對於前衛/交響金屬樂的推波助瀾確實有相當大的貢獻,然而,面對如今金屬樂壇百花爭鳴的情況,相信樂迷也漸漸不再能滿足於過於制式化缺乏創新的東西,瑞典已出了一支屌團Pain Of Salvation,為前衛金屬開創出新的格局,目前的義大利則仍欠缺像POS這樣能擁有新思維並引領新局的樂團。另一方面,交響式編曲也已成為歐陸金屬樂無法抵擋的一股風潮,愈來愈多的樂團都對鍵盤運用愈益重視,和真實管弦樂手(團)合作也變得司空見慣,愈來愈華麗的編曲,也將樂迷的胃口愈養愈大,而不可否認的,交響速彈派一窩蜂的跟進風潮,已造成了音樂型式的過於雷同與公式化。不過我仍是對義大利樂團未來的表現充滿相當的信心,事實上義大利本地的金屬市場可說是相當地小,因此還能夠誕生出這麼多優秀的金屬樂團更顯得難能可貴!搖滾金屬樂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逐漸朝向精緻化與藝術化發展,義大利樂團還能帶給世人什麼樣的驚喜,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資料http://www.koprogmetal.com/music.htm
[/LEFT]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每週一物-搖滾&重金屬

太詳細了~~~

整理的真好...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6 02:01 , Processed in 0.03062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