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1.從鎮台到師團-----最初的七個老牌師團(以及近衛師團)

近衛師團(近衛第二師團)
通稱:宮 編成時期:1891年12月14日,1943年5月14日被改編成爲近衛第二師團
編成地:東京 補給軍區:東京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Medan(Sumatra島)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25軍
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近衛第1(東京),近衛第2(東京),近衛第3(東京),近衛第4(東京)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近衛第3(東京),近衛第4(甲府),近衛第5(佐倉)










歷代師團長(1943年5月14日起爲近衛第2師團長)
1 小松宮彰仁親王(1891年12月14日----1895年1月28日)
2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895年1月28日----1895年11月9日)
3 野津道貫(1895年11月9日----1896年5月10日)
4 佐久間佐馬太(1896年5月10日----1896年10月14日)
5 黑木爲桢(1896年10月14日----1897年10月27日)
6 奧 保鞏(1897年10月27日----1898年1月14日)
7 長谷川好道(1898年1月14日----1904年9月8日)
8 淺田信興(1904年9月8日----1906年7月6日)
9 大島久直(1906年7月6日----1908年12月21日)
10 上田有澤(1908年12月21日----1911年9月6日)
11 閑院宮載仁親王(1911年9月6日----1912年11月27日)
12 山根武亮(1912年11月27日----1915年2月15日)
13 秋山好古(1915年2月15日----1916年8月18日)
14 仁田原重行(1916年8月18日----1917年8月6日)
15 由比光衛(1917年8月6日----1918年8月9日)
16 久彌宮邦彥王(1918年8月9日----1919年11月25日)
17 藤井幸槌(1919年11月25日----1922年2月8日)
18 中島正武(1922年2月8日----1923年8月6日)
19 森岡守成(1923年8月6日----1925年5月1日)
20 田中國重(1925年5月1日----1926年7月28日)
21 津野一輔(1926年7月28日----1928年2月28日)
22 長谷川直敏(1928年2月28日----1929年8月1日)
23 林 銑十郎(1929年8月1日----1930年12月22日)
24 岡本連一郎(1930年12月22日----1932年2月29日)
25 鐮田彌彥(1932年2月29日----1933年8月1日)
26 朝香宮鸠彥王(1933年8月1日----1935年12月2日)
27 橋本虎之助(1935年12月2日----1936年3月23日)
28 香月清司(1936年3月23日----1937年3月1日)
29 西尾壽造(1937年3月1日----1937年8月26日)
30 飯田貞固(1937年8月26日----1939年9月12日)
31 飯田祥二郎(1939年9月12日----1941年6月2日)
32 西村琢磨(1941年6月2日----1942年4月20日)
33 武藤 章(1942年4月20日----1944年10月5日)
34 久野村桃代(1944年10月5日----1945年8月15日)

由禦親兵而轉變成的精銳兵團
近衛”這個詞源自於奈良時代。奈良時代守衛皇宮的“近衛府”就是它的語源。明治時期爲推倒幕府重建皇權而募集的薩摩(現在的南九州)、長州(現在的山口縣)、土佐(現在的高知縣)這三藩的的禦親兵,就是近衛師團的前身。1872年禦親兵被改稱爲近衛兵。1891年12月14日,近衛師團誕生了。
近衛師團的兵員來自本鄉、宇都宮、佐倉、水戶這4個連隊區。而大正時代以後,步兵和騎兵從全國,炮兵、工兵和辎重兵從關東地方的師團管區(第1和第14師團)中抽調精銳。爲了保護皇宮,就要盡量選拔優秀的士兵來組建近衛師團。所以當初被配屬在近衛師團的士兵也被世人看作是精英。如果身邊有親戚在近衛師團服役的話,那麽這家人就會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感覺,那種自豪感也不用說了。
師團被建立後,最初的國外遠征是甲午戰爭。當時的近衛師團只有步兵第1到第4連隊和近衛野炮連隊,其他一概還沒成立。但是師團被動員時候,是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的11個月之前。基本上沒有進行什麽戰鬥,而在條約簽訂後的1895年5月到10月前赴台灣鎮壓叛亂。1904年2月5日,日俄戰爭爆發,全國總動員。3月近衛師團在朝鮮半島的鎮南島登陸。隨著第1軍(黑木爲桢大將)開始北上,參加了遼陽、沙河和奉天會戰。師團回到日本本土是1904年到1905年的短短一年間。
之後近衛師團一直沒有什麽出征的機會。關東大地震(1923年9月1日)的時候擔任了東京都內的警備。至於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的時候,近衛師團也沒有被動員。直到盧溝橋事變和八一三事變爆發,隨著前線的吃緊,近衛師團再也不能夠在東京按兵不動了。
1939年11月1日,以近衛步兵第1、第2連隊和近衛野炮連隊的第3大隊爲基幹,編成了近衛混成旅團(旅團長:櫻田武少將),接而出現在華南的前線,參加了賓陽會戰。近衛步兵第2連隊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後,返回了本土。而近衛混成旅團在這之後就成爲了近衛第1師團的母體。
另一方面,近衛師團在1940年6月3日再次被臨時動員,轉戰於漢口和廣東方面。1941年7月起駐紮在法屬印度支那。這時,爲了取代近衛第1、第2連隊,新的近衛第5連隊被加入了近衛師團。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近衛師團屬山下奉文大將指揮的第25軍,參加了進攻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戰鬥。1941年11月,師團的馬匹編成轉換成了自行車編成。師團配備了大量的自行車,士兵們騎著自行車大舉南下,將英軍趕出了馬來半島。日軍驕傲的稱這些部隊爲“銀輪部隊”。之後,近衛師團在印尼的Sumatra島掃蕩,並擔任當地的警備。
1943年5月14日,近衛師團改稱爲近衛第2師團,近衛第3連隊的主力移駐到Andaman群島,之後不久又回到Sumatra島。師團分散在島的各地,準備迎戰美軍的登陸。但是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的那天到來了。




近衛步兵第2連隊的連隊旗,而步槍是日俄戰爭中使用過的。(攝於1932年近衛第2連隊展示營房




左邊的照片是視察駐紮在皇宮周圍的近衛連隊的昭和天皇裕仁。右邊的照片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對馬來西亞、新加坡發動攻勢的近衛師團的各部隊。騎著自行車長途奔襲英軍。人稱“銀輪部隊”。





[ 本文最後由 jacklf2004 於 07-11-3 12:27 PM 編輯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回覆: 日本陸軍歷史

第一師團(東京師團)
通稱:玉 編成時期:1888年5月14日 編成地:東京 補給軍區:東京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萊特島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14方面軍
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1(東京),第3(東京),第49(甲府),第57(佐倉)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1(東京),第49(甲府),第57(佐倉)










歷代師團長
1 三好重臣(1888年5月14日----1890年6月7日)
2 山地元治(1890年6月7日----1896年10月14日)
3 奧 保鞏(1896年10月14日----1897年10月27日)
4 川村景明(1897年10月27日----1901年4月2日)
5 貞愛親王(1901年4月2日----1904年7月10日)
6 松村務本(1904年7月10日----1905年2月6日)
7 飯田俊助(1905年2月6日----1906年2月3日)
8 載仁親王(1906年2月3日----1911年9月6日)
9 木越安綱(1911年9月6日----1912年12月26日)
10 一戶兵衛(1912年12月26日----1915年2月15日)
11 仙波太郎(1915年2月15日----1916年8月18日)
12 本鄉房太郎(1916年8月18日----1917年8月6日)
13 河合 操(1917年8月6日----1921年1月6日)
14 西川虎次郎(1921年1月6日----1922年8月15日)
15 白川義則(1922年8月15日----1922年10月20日)
16 石光真臣(1922年10月20日----1925年5月1日)
17 和田龜治(1925年5月1日----1928年8月10日)
18 (火田) 英太郎(1928年8月10日----1929年7月1日)
19 真崎甚三郎(1929年7月1日----1931年8月1日)
20 林 仙之(1931年8月1日----1933年3月18日)
21 森 連(1933年3月18日----1934年8月1日)
22 柳川平助(1934年8月1日----1935年12月2日)
23 崛 丈夫(1935年12月2日----1936年3月23日)
24 河村恭輔(1936年3月23日----1938年7月15日)
25 岡部直三郎(1938年7月15日----1939年9月12日)
26 橫山 勇(1939年9月12日----1941年10月15日)
27 中澤三夫(1941年10月15日----1944年3月1日)
28 服部曉太郎(1944年3月1日----1944年8月3日)
29 片岡 薰(1944年8月3日----1945年8月15日)

從滿州到萊特,到全軍覆滅
1888年5月14日以舊的東京鎮台爲母體而改編,第1師團作爲日本帝國陸軍曆史上曆史最悠久的師團而誕生了。1894年甲午戰爭(日方稱之爲:日清戰爭)中,在我遼東半島登陸,參加了進攻金州城和旅順的戰役。
日俄戰爭中,最初所屬於第二軍(軍司令官:奧保鞏大將。“鞏”字實爲“鞏”下面加個“革”字。此人在當時並非長州藩軍閥係,也不是薩摩藩軍閥係,能在名將入雲的當時嶄露頭角實屬不易。並且指揮作戰可以不要參謀長,是個不折不扣的將才,有機會再詳述),參加了金州/南山的攻堅戰。之後被配屬於第3軍(軍司令官:乃木希典大將),再次回到前線參加攻克旅順的戰鬥。具有對比性的是,在甲午戰爭中只花了一天就攻下的旅順,在日俄戰爭中不僅僅是勉強攻下,而且師團的主力損失大半,幾乎被打殘了。
日本的明治末年到大正時期爲止(1890年前後到1920年前後),擔任首都東京的警衛工作。1936年2月22日,師團前往滿洲駐屯的命令被頒布,其中就有第1師團。有人認爲,這是上層有意將那些叫囂著“清君側,絕對王權以及昭和維新”的少壯派軍官遠遠調離中央,是爲了阻止軍人參政。就在這之後,發生了2.26兵變,很多和這次兵變有關的第1師團的青年軍官被判處了死刑。但是這依然不能阻止日本軍人插手幹預政治的步伐。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第1師團的主力被部署在孫吳、齊齊哈爾、北安,擔任北部滿洲的防禦,參加了察哈爾作戰。1939年與蘇聯的諾門坎事件中,從第1師團中抽調了野炮兵第1連隊以及各個步兵連隊的速射炮部隊。但是師團主力在正式與蘇軍交鋒前,就受命停止了進攻。之後爲了防衛蘇軍,繼續駐屯在滿洲。然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戰局一直不見好轉。許多駐屯在滿洲的師團被調入太平洋各島作戰。第1師團就受命被調入萊特島。
1944年11月1日,第1師團奇迹般的在萊特島西岸的奧爾默克登陸,準備北上以卡裏格拉爲據點進攻塔克羅班。但是在東岸登陸的美軍已經完全占領了塔克羅班地區。11月5日美軍和第1師團在李蒙峽谷遭遇,在之後的50天內,第1師團和美軍互有攻守,呈膠著狀。然而最終第1師團因補給不利,無奈撤向李蒙峽谷的西側的坎奇伯特山中。12月25日,第14方面軍司令官的山下奉文大將下達了“自給自足,永久抗戰”的命令。第1師團奉命轉移到色布島上。1945年1月,撤離該島。萊特登陸時有1萬5千名士兵的第1師團此時只剩下800名士兵了。




2.26兵變驚動了整個日本的第1師團於1936年5月進駐滿州北部。這是當時的練兵場。




軍旗紀念日,佐倉的步兵第57連隊在做隊列行進。

第二師團(仙台師團)
通稱:勇 編成時期:1888年5月14日 編成地:仙台 補給軍區:仙台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西貢(越南)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38軍
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4(仙台),第16(新發田),第29(會津若松),第30(高田)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4(仙台),第16(新發田),第29(會津若松)










歷代師團長
1 佐久間佐馬太(1888年5月14日----1895年4月5日)
2 乃木希典(1895年4月5日----1896年10月14日)
3 西 寬二郎(1896年10月14日----1904年9月8日)
4 西島助義(1904年9月8日----1906年7月6日)
5 松永正敏(1906年7月6日----1912年2月27日)
6 仁田原重行(1912年2月27日----1915年2月15日)
7 南部辰內(1915年2月15日----1916年8月18日)
8 河內禮藏(1916年8月18日----1919年7月25日)
9 中島正武(1919年7月25日----1922年2月8日)
10 長坂研介(1922年2月8日----1926年3月2日)
11 井上一次(1926年3月2日----1927年7月26日)
12 赤井春海(1927年7月26日----1930年12月22日)
13 多門二郎(1930年12月22日----1933年8月1日)
14 東久彌宮稔彥王(1933年8月1日----1934年8月1日)
15 秦 真次(1934年8月1日----1935年8月1日)
16 梅津美治郎(1935年8月1日----1936年3月23日)
17 岡村甯次(1936年3月23日----1938年6月23日)
18 安井藤治(1938年6月23日----1939年11月6日)
19 吉本貞一(1939年11月6日----1941年4月10日)
20 丸山政男(1941年4月10日----1943年6月10日)
21 岡崎清三郎(1943年6月10日----1945年3月1日)
22 馬奈木敬信(1945年3月1日----1945年8月15日)

在饑餓中毀滅的東北兵團
第二師團的前身是仙台鎮台(又稱東北鎮台),而東北鎮台是1873年1月設置的,當時的大本營在仙台,第二大本營(分部)在青森。甲午戰爭的時候,第二師團參加了威海衛攻堅戰。而日俄戰爭的時候所屬於黑木爲桢大將的第一軍,轉戰於九連城、遼陽、沙河以及奉天。1931年夏天被調去滿洲駐屯,然而被派去沒多久就爆發了九一八事變。作爲九一八事變的導火線,第二師團作爲主力攻擊了東北軍在奉天的北大營,之後轉戰於長春、吉林、齊齊哈爾和哈爾濱。1933年暫時被派回國整編。於1937年4月再次被派往滿州,駐屯在以哈爾濱爲中心的松花江區域。七七事變爆發,第二師團的第16步兵連隊被抽調出來參加了察哈爾作戰和徐州會戰。1940年秋天再次回國接受整編和補充新兵。
太平洋戰爭一爆發,第二師團立即被配屬給今村均中將的第16軍。1942年在攻陷爪哇之後,被命令在當地警備和掃蕩。但是,第二師團被卷進了與其命運相關的所羅門群島的戰役。1942年8月開始的瓜島攻堅戰,才是第二師團惡夢的開始。爲了奪下瓜島的飛機場,作爲先遣隊,第二師團派出了以步兵第4連隊爲基幹而組成的青葉支隊(支隊長:那須弓雄少將)。爲了與此配合,川口支隊(支隊長:川口清健少將,福岡的第35旅團爲基礎)和青葉支隊一同在瓜島登陸。9月2日,第一次瓜島機場爭奪戰以日軍的失敗而告終。
10月初,第二師團主力在瓜島成功登陸,於24日和25日進行了第二次總攻擊。然而得到的又是慘敗,並且以那須少將爲首,步兵第16和29連隊兩個連隊長都戰死。雪上加霜的是11月3日,步兵第4連隊連隊長又戰死了。這就意味著在瓜島的第二師團失去了他們所有的步兵指揮官。再加上食物和彈藥的補給已經完全被切斷。“瓜”島變成了“餓”島(日語中,“瓜”的發音和“餓”的發音相同),不斷有士兵餓死和逃走。日軍大本營終於決定中止瓜島爭奪戰,1942年下令撤退,而瓜島的第二師團的殘余部隊直到1943年2月才全體正式撤離。
之後,第二師團在菲律賓被重建。1943年9月開始被任命擔任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警備工作。1944年,第二師團被投入到緬甸戰場,而目的是爲了切斷中國與印度之間的補給線。但是作戰還是失敗了。1945年2月,第二師團撤退入法屬印度支那,參加了爲解除當地武裝而進行的“明”號作戰。在西貢迎來了投降的那一天。




會津若松步兵第29連隊駐地的正門




左邊是在瓜島被美軍俘虜的第2師團的士兵。右上是1932年918事變後,占領哈爾濱後的入城儀式。右下是迎接步兵第29連隊陣亡士兵遺骸的會津若松的市民。可以看到士兵們胸前捧著的骨灰盒。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回覆: 日本陸軍歷史

第三師團(名古屋師團)
通稱:幸 編成時期:1888年5月14日 編成地:名古屋 補給軍區:名古屋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鎮江(中國) 投降時所屬部隊:支那派遣軍
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6(名古屋),第18(豐橋),第34(靜岡),第68(歧阜)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6(名古屋),第34(靜岡),第68(歧阜)











歷代師團長
1 黑川通軌(1888年5月14日----1891年6月1日)
2 桂 太郎(1891年6月1日----1896年6月6日)
3 長谷川好道(1896年6月6日----1898年1月14日)
4 兒玉源太郎(1898年1月14日----1898年2月26日)
5 大島義昌(1898年2月26日----1905年10月18日)
6 松永正敏(1905年10月18日----1906年7月6日)
7 大久保春野(1906年7月6日----1908年12月21日)
8 渡邊 章(1908年12月21日----1913年3月1日)
9 上原勇作(1913年3月1日----1913年6月9日)
10 岡 市之助(1913年6月9日----1914年4月17日)
11 仙波太郎(1914年4月17日----1915年2月15日)
12 大庭二郎(1915年2月15日----1919年11月25日)
13 菊池慎之助(1919年11月25日----1921年5月5日)
14 武藤信義(1921年5月5日----1922年11月24日)
15 濱面又助(1922年11月24日----1923年3月10日)
16 井上幾太郎(1923年3月10日----1926年7月28日)
17 安滿欽一(1926年7月28日----1929年8月1日)
18 小泉六一(1929年8月1日----1930年8月1日)
19 坂部十寸穗(1930年8月1日----1930年11月7日)
20 川島義之(1930年11月7日----1932年1月9日)
21 若山善太郎(1932年1月9日----1935年3月15日)
22 岩越恒一(1935年3月15日----1936年3月23日)
23 伊東政喜(1936年3月23日----1937年8月2日)
24 藤田 進(1937年8月2日----1939年10月14日)
25 山脅正隆(1939年10月14日----1940年9月28日)
26 豐島房太郎(1940年9月28日----1941年12月24日)
27 高橋多賀二(1941年12月24日----1943年3月25日)
28 山本三男(1943年3月25日----1945年3月1日)
29 辰已容一(1945年3月1日----1945年8月15日)

八一三事變之後轉戰於中國的老牌師團
第3師團的前身是1873年1月設置的名古屋鎮台。此鎮台與1888年改稱爲第3師團。最初是由第6、7、18、19這4個步兵連隊爲班底。最後定下了第6(名古屋),第18(豐橋),第34(靜岡),第68(歧阜)步兵連隊的體制。
甲午戰爭中跟隨著第1軍(軍司令官原爲山縣有朋大將,中途換爲野津道貫中將)在元山、仁川登陸成功後,接連攻下平壤、海城以及牛莊。日俄戰爭中,隸屬於奧保鞏大將的第2軍,參加了南山、遼陽、沙河和奉天會戰。之後,第3師團被派進入西伯利亞幹涉俄國革命。1918年到1919年約1年間,與蘇俄紅軍作戰,並參加了救援捷克軍的戰鬥。進入昭和年代,田中義一內閣的時候又參加了第3次出兵中國山東(第1次1927年5月,第2次1928年4月,第3次1928年5月)。
1934年,第3師團受命赴滿洲駐屯。約在滿州駐紮了大約2年,1936年回國。回國後第2年,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月戰火燃燒到了被稱爲“東方巴黎”的大都市:上海。以援救在上海的日本僑民爲借口,第3師團和第11師團(善通寺)在上海吳淞登陸。駐紮在吳淞的國軍抵抗得很頑強,使得日本不得不增派3個師團。第9師團(金澤)、第13師團(仙台)、第101師團(東京)。第3師團面對國軍的死守,還是慢慢的打開局面,於10月17日到達蘇州河。隨著第10軍(柳川平助中將)在杭州灣的登陸,國軍的防線總崩潰了。第3師團緊追不舍,接而圍攻南京。南京大屠殺也有第3師團的一份惡迹。1938年5月的徐州會戰,8月開始的武漢會戰,中國戰場上的大仗第3師團都參加了,雙手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第3師團還是駐紮在上海。
太平洋戰爭末期,第3師團參加了日本帝國陸軍戰史上最後的野戰:大陸打通作戰(一號作戰)。我們稱之爲豫湘桂戰役。這次戰役分爲第一期京漢作戰和第二期湘桂作戰(日方的叫法)。而第3師團參加了湘桂作戰。這個作戰的宗旨是:確保從漢口到越南的鐵路沿線,破壞在中國華南地區的B29的機場。作戰雖然成功,但即使確保了鐵路也無法進行運輸物資;即使毀掉了機場也不能阻止B29空襲日本本土。這個作戰的結果變得一點意義都沒有。最後師團在前往上海的路上,迎來了無條件投降的那一天。





名古屋步兵第6連隊的營房。上面是下士官的房間,下面是小賣部。





豐橋的步兵第18連隊上戰場的情景。看日期是1921年3月25日,大概是向西伯利亞派兵幹涉俄國革命吧。





向俄國派兵之前,集結待命的第3師團第34連隊(靜岡)的士兵。

第四師團(大阪師團)
通稱:澱 編成時期:1888年5月14日 編成地:大阪 補給軍區:大阪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Lamphum(泰國)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15軍
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8(大阪),第37(大阪),第61(和歌山),第70(條山)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8(大阪),第37(大阪),第61(和歌山)












歷代師團長
1 高島(革丙)之助(1888年5月14日----1891年6月1日)
2 黑川通軌(1891年6月1日----1893年11月10日)
3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893年11月10日----1895年1月28日)
4 山澤靜吾(1895年1月28日----1897年4月8日)
5 小川又次(1897年4月8日----1904年9月3日)
6 塚本勝嘉(1904年9月3日----1906年7月6日)
7 井上 光(1906年7月6日----1908年12月21日)
8 土屋光春(1908年12月21日----1910年8月26日)
9 淺田信興(1910年8月26日----1911年9月6日)
10 一戶兵衛(1911年9月6日----1912年12月26日)
11 大迫尚道(1912年12月26日----1915年2月15日)
12 仁田原重行(1915年2月15日----1916年8月28日)
13 宇都宮太郎(1916年8月28日----1918年7月24日)
14 立花小一郎(1918年7月24日----1919年4月12日)
15 町田經宇(1919年4月12日----1921年6月15日)
16 鈴木莊六(1921年6月15日----1923年8月6日)
17 村岡長太郎(1923年8月6日----1927年8月26日)
18 菱刈 隆(1927年8月26日----1928年8月10日)
19 林 彌三吉(1928年8月10日----1930年12月22日)
20 阿部信行(1930年12月22日----1932年1月9日)
21 寺內壽一(1932年1月9日----1934年8月1日)
22 東久彌宮稔彥王(1934年8月1日----1935年12月2日)
23 建川美次(1935年12月2日----1936年8月1日)
24 今井 清(1936年8月1日----1937年3月1日)
25 松井 命(1937年3月1日----1938年7月15日)
26 澤田 茂(1938年7月15日----1939年9月23日)
27 山下奉文(1939年9月23日----1940年7月22日)
28 北野憲造(1940年7月22日----1942年7月18日)
29 關 原六(1942年7月18日----1943年9月25日)
30 馬場正郎(1943年9月25日----1944年12月26日)
31 木村松治郎(1944年12月26日----1945年8月15日)

討厭精神至上的奸詐的“商人師團”
1888年5月14日,以大阪鎮台爲母體,第4師團被編成。最初成立的時候,所屬的步兵連隊是第8、9、10連隊和第12連隊。之後很多次步兵連隊被配屬來配屬去,盧溝橋事件爆發之前確定了第8(大阪),第37(大阪),第61(和歌山),第70(條山)這4個步兵連隊的編制。“第8連隊又敗北了,接下來輪到第9連隊(隸屬於第16師團)(敗北)了”這句話在陸軍中盛傳以久。這是嘲笑日俄戰爭中關西的部隊戰鬥力不強,自我傷亡太大的例子。像在大阪、京都這樣的大城市,選拔出來的城市兵也的確與鄉下兵有所不同。他們相比地方部隊來說考慮問題的方法更合理性,換而言之就是更狡詐。從來不願意打硬仗惡仗,不像人們想象中的日軍那樣好鬥成性。也不願意重視精神力量。也就是說不喜歡以寡抵衆,不願意在裝備以及各種條件都占劣勢的情況下背水一戰。這就是軍一級別的指揮官不願意用關西的部隊打頭陣的原因。但也不完全這樣,第16師團(京都)的福知山連隊(東史郎所在部隊)就因強悍而頗受好評。
在甲午戰爭中,在遼東半島登陸之後沒經過什麽大仗,之後就擔任當地警備。日俄戰爭中屬於奧保鞏大將的第2軍,連克金州、南山、得利寺和大石橋等重鎮,但是也都是殲敵八百,自損一千的達到戰略目的的消耗戰。之後參加了遼陽、沙河、奉天會戰。與俄國的議和條約締結之後,1905年末到1936年初之間回國參加整編。1937年2月,師團被受命前往滿州駐紮。之後不久盧溝橋事變爆發,中日之間的戰爭全面化。第4師團在戰爭初期主要在華北和滿州轉戰。1940年7月被派遣到華中,參加了漢水戰役、豫南戰役和江北作戰。1941年9月參加了第一次長沙會戰。
第一次長沙會戰之後,第4師團變成了直屬於大本營的部隊。爲了準備可能到來的南下作戰第4師團奉命在上海集結待命。在此期間,師團由4單位制變成了3單位制,第70步兵連隊被編入了第25師團。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第4師團依然按兵不動。日軍在菲律賓的第一次巴丹半島的攻堅戰以失敗而告終。爲打開局面,大本營就投入了第4師團前往菲律賓。1942年3月Lingayen灣登陸成功,被編入第14軍(本間雅晴中將)。第14軍於4月3日發起了第二次巴丹半島的攻堅戰。美菲聯軍雖拼命的抵抗,但是在日軍的強大炮火下漸漸不支。4月9日在巴丹的美菲聯軍繳械投降。不久Corregidor島也被攻下。5月7日,菲律賓全境的美菲聯軍投降。
之後,第4師團曾一度回國整編。在1943年再次被動員,被派往印尼擔任Sumatra島的警備。最後被派屬給第15軍進駐在泰國。不久在泰國Lamphum無條件投降。





從空中俯瞰大阪的第37步兵連隊的營房。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回覆: 日本陸軍歷史

第五師團(廣島師團)
通稱:鯉 編成時期:1888年5月14日 編成地:廣島 補給軍區:廣島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塞蘭島(印尼)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2軍
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11(廣島),第21(濱田),第41(福山),第42(山口)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11(廣島),第21(濱田),第42(山口)






歷代師團長(1945年8月15日以後師團長代理)
1 野津道貫(1888年5月14日----1894年11月29日)
2 奧 保鞏(1894年11月29日----1896年10月14日)
3 山口素臣(1896年10月14日----1904年3月17日)
4 上田有澤(1904年3月17日----1904年11月2日)
5 木越安綱(1904年11月2日----1909年9月3日)
6 大谷喜久藏(1909年9月3日----1915年5月24日)
7 小原 傳(1915年5月24日----1917年8月6日)
8 福田雅太郎(1917年8月6日----1918年10月10日)
9 山田隆一(1918年10月10日----1919年3月8日)
10 鈴木莊六(1919年3月8日----1921年6月15日)
11 山田陸槌(1921年6月15日----1923年8月6日)
12 岸本鹿太郎(1923年8月6日----1926年7月28日)
13 牧 達之(1926年7月28日----1928年8月10日)
14 原口初太郎(1928年8月10日----1930年8月1日)
15 寺內壽一(1930年8月1日----1932年1月9日)
16 二宮治重(1932年1月9日----1934年3月5日)
17 小矶國昭(1934年3月5日----1935年12月2日)
18 林 桂(1935年12月2日----1937年3月1日)
19 板恒征四郎(1937年3月1日----1938年5月25日)
20 安藤利吉(1938年5月25日----1938年11月9日)
21 今村 均(1938年11月9日----1940年3月9日)
22 中村明人(1940年3月9日----1940年10月15日)
23 松井太久郎(1940年10月15日----1942年5月11日)
24 山本 務(1942年5月11日----1944年10月2日)
25 山田清一(1944年10月2日----1945年8月15日)
26 小崛金城(1945年8月15日----)

明治維新後首次和外國軍隊交火
由原來的六個鎮台(明治時期的戰略單位)之一的廣島鎮台改編成爲第五師團(廣島師團)是1888年春天。當初是由步兵第11、12、21、22,這四個連隊組成的。最後確定了由步兵第11連隊(廣島),第21連隊(濱田),第41連隊(福山),第42連隊(山口)組成步兵旅團的基幹。其中士兵都來自日本本州西部中國地區的廣島、島根、山口的子弟兵部隊。
1894年7月甲午戰爭(日方稱之爲:日清戰爭)爆發。爲此,從第五師團抽調了兩個步兵連隊,以此爲基礎組成了大島混成旅團(旅團長:大島義昌少將),改編之後立即奔赴了朝鮮半島。1894年7月27日,在朝鮮的漢城南面約100公裏處名叫成歡的地方與清朝的淮軍打了個遭遇戰,戰時持續了整整一天,清軍潰敗退入牙山。這場戰役被日本人高度重視,因爲是日本現代陸軍創立以來首次與外國的陸軍對陣,而且運用了現代化的戰術,就是在世界作戰史上也是值得記錄的一筆。之後,大島混成旅團攻陷平壤,參加了鴨綠江渡河戰役、牛莊戰役等等。
十年後的日俄戰爭,第五師團參加了遼陽、沙河、奉天會戰。日俄戰爭之後被命令在滿洲駐屯,直到1911年。1919年到1920年出兵西伯利亞。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第五師團立即被調入中國華北地區。沿著長城內側展開攻勢,參加了察哈爾作戰,太原會戰等等。1938年,參加了徐州會戰,在台兒莊遭到國軍痛擊。之後被調入華南,攻陷廣東周邊地區。1939年參與昆侖關戰役後不久又被調回華北。1940年9月轉調在法屬印度支那(現在的越南)駐屯。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五師團被配屬給山下奉文中將的第25軍,參加進攻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戰鬥。1941年12月8在師團主力在泰國領地的辛格拉,而由步兵第42連隊爲基幹而組成的安藤支隊在帕塔尼一舉登陸。這兩支部隊沿著馬來半島的西海岸南下,合圍並攻陷了吉隆坡。1942年2月25日,在新加坡的英軍投降,英國在遠東最大的軍事據點:新加坡淪陷了。
馬來西亞、新加坡戰役之後,以第41步兵連隊爲基幹組成了東支隊。這支部隊的預定任務是在菲律賓各島執行掃蕩,但是沒過多久就被編入第17軍(軍指揮官:百武晴吉中將)。之後被派遣去參加莫爾茲比港攻堅戰。而莫爾茲比港攻堅戰的慘敗,讓這支隊伍回到平壤參加補給新兵,被編入重建的第30師團。
師團主力在第8方面軍今村均大將的指揮下,轉戰於巴布亞新幾內亞。在現在印尼的塞蘭島1945年8月15日迎來了投降的那一天。接到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電報,師團長山田清一悲憤地切腹自盡。


福山的步兵第41連隊在膏藥旗和歡呼聲中上戰場


濱田的步兵第21連隊的軍旗紀念日(1934年)


甲午戰爭中,打頭陣的大島混成旅團以及成爲其俘虜的清軍。

第六師團(熊本師團)
通稱:明 編成時期:1888年5月12日 編成地:熊本 補給軍區:熊本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Bougainville島(所羅門群島北部)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17軍
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13(熊本),第23(都城),第45(鹿兒島),第47(大分)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13(熊本),第23(都城),第45(鹿兒島)






歷代師團長
1 山地元知(1888年5月14日----1890年6月7日)
2 野崎貞澄(1890年6月7日----1892年12月8日)
3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892年12月8日----1893年11月10日)
4 黑木爲桢(1893年11月10日----1896年10月14日)
5 茨木惟昭(1896年10月14日----1900年4月25日)
6 伊濑知好成(1900年4月25日----1902年5月5日)
7 大久保春野(1902年5月5日----1906年7月6日)
8 西島助義(1906年7月6日----1909年9月3日)
9 木越安綱(1909年9月3日----1911年9月6日)
10 梅澤道治(1911年9月6日----1915年10月4日)
11 明石元二郎(1915年10月4日----1918年6月10日)
12 小池安之(1918年6月10日----1921年6月28日)
13 山田虎夫(1921年6月28日----1922年11月24日)
14 柚原完藏(1922年11月24日----1926年3月2日)
15 福田彥助(1926年3月2日----1929年8月2日)
16 荒木貞夫(1929年8月2日----1931年8月1日)
17 坂本政右衛門(1931年8月1日----1934年3月5日)
18 香椎浩平(1934年3月5日----1935年12月2日)
19 谷 壽夫(1935年12月2日----1937年12月28日)
20 稻葉四郎(1937年12月28日----1939年12月1日)
21 町尻量基(1939年12月1日----1941年4月1日)
22 神田正種(1941年4月1日----1945年4月1日)
23 秋永 力(1945年4月1日----1945年8月15日)

“黑色的皮膚,鮮紅的血” 的南九州勁旅
第6師團(熊本)和第二師團(仙台)並肩被稱爲日本陸軍中最強悍最有戰鬥力的兩支勁旅。它的前身是1873年設置的熊本鎮台,這支部隊在西南戰爭的時候被西鄉隆盛率領的薩摩藩部隊包圍在熊本城內,硬是以堅強的意志頂住了西鄉潮水般的進攻。1988年隨著陸軍改革,鎮台被改稱爲師團,熊本鎮台也就變成了第6師團。
最初的步兵連隊的構成是第13、第14、第23、第24連隊,後來就堅持征招來自熊本、大分、宮崎、鹿兒島這些九州南部的部隊。1940年第47步兵連隊(大分)被編入新設的第48師團。南九州(薩摩)給以人們“黑色的皮膚,鮮紅的血”這一強烈印象。和長州(現在的山口縣)一樣,是明知維新的原動力,而第6師團也繼承了熱情勇猛、積極果斷的傳統。
無論是甲午戰爭還是日俄戰爭,第6師團總是打先鋒。甲午戰爭中,在膠東半島登陸後一舉拿下了威海衛。而在日俄戰爭中,被配屬在第2軍。沙河會戰後被編入第4軍參加了奉天會戰。1923年到1925年這3年中在滿州駐屯。回國之後,於1928年3月第二次在山東出兵。九一八事變後於1932年年末重編參加了熱河作戰。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第6師團轉戰於永定河、保定以及石家莊。之後被配屬給柳川平助中將指揮的第10軍,在杭州灣登陸。但是登陸之前在上海的中國守軍已經全線潰退,退向南京。第6師團也立即與其他部隊一起調轉方向追擊中國守軍,並完成合圍南京。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第6師團正是參與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之後,徐州、武漢會戰也能看到第6師團的赫赫戰功。
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年末第6師團被編入參加瓜島爭奪戰的第17軍(百武晴吉中將)。最初大本營有將第6師團派往瓜島的意向,但是最後仍然決定放棄瓜島。師團主力被派往所羅門群島以北的Bougainville島,而第13連隊被派往以新喬治到爲中心的中部所羅門群島。隨著遭到美軍的頑強抵抗,損失相當大,之後第13連隊於1943年9月下旬也撤回Bougainville島。以第6師團爲主力的第17軍堅守著Bougainville島,但是11月1日美軍在日軍防衛最薄弱的島的西海岸登陸成功,立刻建成了橋頭堡和機場。日軍幾次試圖將美軍趕回海中,但是都以失敗告終。美軍在Bougainville島登陸之後所沒有采取積極的攻擊態勢,但是接美軍班的澳大利亞軍卻毫不手軟,頻頻向第6師團發起攻勢。第6師團節節敗退到布因地區。就在這時候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了。


都城的步兵第23連隊駐地的營門


熊本的步兵第13連隊駐地的營門


上圖是準備在杭州灣登陸的第6師團第45連隊(柳川平助的第10軍)。下圖是在Bougainville島策劃攻勢的“公牛”哈爾西(左起第2人)

第七師團(旭川師團)
通稱:熊 編成時期:1896年5月12日 編成地:劄幌 補給軍區:旭川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帶廣(北海道)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5方面軍
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25(劄幌),第26(旭川),第27(旭川),第28(旭川)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26(旭川),第27(旭川),第28(旭川)






歷代師團長
1 永山武四郎(1896年5月12日----1900年4月25日)
2 大迫尚敏(1900年4月25日----1906年7月6日)
3 上田有澤(1906年7月6日----1908年12月21日)
4 上原勇作(1908年12月21日----1911年9月6日)
5 林 太一郎(1911年9月6日----1914年5月11日)
6 宇都宮太郎(1914年5月11日----1916年8月18日)
7 藤井幸槌(1916年8月18日----1919年11月25日)
8 內野辰次郎(1919年11月25日----1923年8月6日)
9 國司伍七(1923年8月6日----1926年3月2日)
10 渡邊錠太郎(1926年3月2日----1929年3月16日)
11 新井龜太郎(1929年3月16日----1931年8月1日)
12 佐藤子之助(1931年8月1日----1933年8月1日)
13 杉原美代太郎(1933年8月1日----1935年8月1日)
14 宇佐美興屋(1935年8月1日----1936年3月23日)
15 三毛一夫(1936年3月23日----1937年8月2日)
16 園部和一郎(1937年8月2日---1939年8月1日-)
17 國崎 登(1939年8月1日----1941年11月6日)
18 鯉登行一(1941年11月6日----1945年8月15日)

母體爲屯田兵的北國兵團
第7師團的母體是1885年根據《屯田兵條例》成立的在北海道的屯田兵。屯田兵身兼北海道的開發和北方防禦這兩項重任。平時開墾、從事農耕;若有戰事就投入戰鬥的半農半兵的半吊子部隊。和前6個師團不同,被改編成師團是很晚的事。甲午戰爭後的1896年,正式被改編成爲第7師團。連隊從劄幌、旭川、函館和钏路4個連隊區征兵和補充,但是當時北海道的人口很稀少,有時在連隊區一個連隊征不齊的話,只能由東北地區(青森、岩手、山形等)來補充不足的人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盧溝橋事變的爆發。
1904年8月,爲了打開屢攻旅順而不下的不利局面(日俄戰爭),一直養精蓄銳的第7師團就被派上了前線。師團隸屬於乃木係典大將指揮的第3軍,參加了進攻203高地的戰鬥。占領旅順後,跟隨第3軍輾轉於各地,參加了奉天會戰之後於1906年3月回國。
1917年2月開始約有兩年受命駐紮在滿州。其間出兵西伯利亞幹涉了俄國革命。1934年再次被派回駐紮在滿州,這回的滿州駐屯是從1936年到1937年的一年間。
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後,第7師團奉命南下支援各部。其間張鼓峰事件(1938年7月)和諾門坎事變(1941年5月到9月)爆發,第7師團卷進了這兩國邊境沖突。在諾門坎事變中,和蘇軍交鋒遭到了很大的損失。1941年8月第7師團奉命回國。之後,步兵第25連隊(劄幌)被抽調出來編入第88師團,駐紮在薩哈林島。
在太平洋戰爭開始的初期,第7師團還是在北海道擔當他的防衛工作。1942年8月以步兵第28連隊爲基幹而組成的一木支隊(支隊長:一木清直大佐)奉命去爭奪瓜島的飛機場。一木支隊的先頭部隊與8月21日在灘頭陣地上全軍覆沒,支隊長也被當場擊斃。之後和第2師團的川口支隊一起登陸的第二梯隊也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出征的旭川第28連隊的2507名子弟兵中僅有143名生還。
之後第7師團的主力被派往北千島,還是回到了防衛北海道的這個起點。1945年8月15日迎來了投降的那一天。


旭川的第7師團司令部


旭川的步兵第28連隊的軍旗紀念日(1932年)


在瓜島伊爾河的沙灘上全軍覆沒的一木支隊先遣隊的士兵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回覆: 日本陸軍歷史

2.以甲午、日俄戰爭爲契機建立的新師團————21個常備師團的體制

第八師團(弘前師團)
通稱:杉 編成時期:1898年10月1日 編成地:弘前 補給軍區:弘前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呂宋島(菲律賓)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41軍
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5(青森),第17(秋田),第31(弘前),第32(山形)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5(青森),第17(秋田),第31(弘前)












歷代師團長
1 立見尚文(1898年10月1日----1906年7月6日)
2 渡邊 章(1906年7月6日----1908年12月21日)
3 山根武亮(1908年12月21日----1912年1月14日)
4 小泉正保(1912年1月14日----1914年5月11日)
5 大井成元(1914年5月11日----1918年7月2日)
6 白井二郎(1918年7月2日----1921年7月20日)
7 小野寺重太郎(1921年7月20日----1924年2月4日)
8 菱刈 隆(1924年2月4日----1927年8月26日)
9 真崎甚三郎(1927年8月26日----1929年7月1日)
10 三好 一(1929年7月1日----1931年8月1日)
11 西 義一(1931年8月1日----1934年3月5日)
12 中村孝太郎(1934年3月5日----1935年12月2日)
13 下元熊彌(1935年12月2日----1937年8月2日)
14 前田利爲(1937年8月2日----1938年12月10日)
15 塚田 攻(1938年12月10日----1940年10月28日)
16 本多政材(1940年10月28日---1942年6月26日-)
17 橫山靜雄(1942年6月26日----1945年8月15日)

在菲律賓的激戰中繳槍投降
第8師團是在甲午戰爭之後,日本陸軍軍備擴張的産物。甲午戰爭後,日本爲了向海外擴張,新設了6個師團(第7師團----第12師團)。而第8師團就是其中一個。兵員來自青森、岩手、山形和秋田這東北四縣。日本東北的部隊和九州的部隊都是以強悍而有名,第2師團(仙台)和第6師團(熊本)就是最好的例子。這兩個精銳師團的戰鬥力也是被其他部隊都公認的。然而同樣作爲東北的第8師團就有點不一樣,這還要從它的兵員構成來說。作爲第8師團的步兵連隊的兵源,青森人一般比較閉鎖和消極;岩手人做事經常不得要領;秋田人做事磨磨蹭蹭,難下決斷;而山形人土頭土腦,這些評價都給第8師團帶來不少負面的壞影響。但是日本人最顯著的特點:絕對服從這一點在第8師團上顯得尤其突出。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然而對於師團長和連隊長的命令卻是絕對服從,不打任何折扣。做事一板一眼並且很有責任感的優點即使被其日本同行也贊不絕口。在這裏我不禁想到中國的軍隊,這也是爲何當年不能和小鬼子一爭高下的原因。中國的部隊聽命令也要看人的。說的難聽點,聽人不聽命令。最好的例子就是,無論在徐州還是武漢會戰,雜牌的李宗仁就是調不動嫡係湯恩伯和胡宗南的部隊。共軍爲了得天下,將士一心,要比國軍聽命令。但如今共軍軍紀腐敗已盡人皆知,也變得聽人不聽令。何時我軍這軍閥般的作風才能被改掉,做到上下一心,命令絕對服從呢?
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後,在俄、法、德三國的壓力之下,不得不將遼東半島歸還給清政府。這三國幹涉弄得日本和沙皇俄國之間關係很緊張,就因此埋下了日後日俄戰爭的種子。日軍從此以俄軍爲假想敵,嚴格地訓練自己的陸軍。1902年1月,在八甲田山進行耐寒訓練的時候,第8師團有210多名官兵因爲被卷入雪崩而遇難,其中199名死亡。這也是日本軍事曆史上罕見的慘事之一。
八甲田山事故後的兩年後,日俄戰爭終於爆發了。第8師團於1904年6月被動員,但被投入到正面戰場卻很遲。奉天會戰的前哨戰:黑溝台戰役中,第8師團被編入第2軍投入戰鬥。之後,到1913年爲止在朝鮮半島駐屯。1921年出兵幹涉俄國革命後進駐在北薩哈林。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派出了新編成的第4混成旅團(以第17步兵連隊爲核心)作爲先鋒,師團主力與1932年4月派駐滿洲並參加了熱河作戰。1937年正式被命令派駐在滿洲,關特演(關東軍特種演習)中也有第8師團的身影。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還是繼續在滿洲駐屯。在這期間,1939年步兵第32連隊(山形)被編入第24師團。
日軍在太平洋方面節節敗退,戰局對日本越來越不利。1944年7月,第8師團被派往日美決戰的主戰場之一的菲律賓。師團主力前往呂宋島,而以步兵第5連隊爲基幹而組成的高階支隊(支隊長:高階於菟雄大佐)被派往萊特島之後全軍覆沒。師團主力作爲振武集團(後改稱第41軍)的中堅力量,長期和美軍對峙。但是在美軍的強大火力下,第8師團只能龜縮在馬尼拉以東的地區拼死抵抗,不久就迎來了投降的一天。





918事變後隨著混成第4旅團之後來到滿州的第8師團主力。照片是在大連碼頭的第8師團司令部





秋田步兵第17連隊的營門(大正時代)





山形步兵第32連隊的營門

第九師團(金澤師團)
通稱:武 編成時期:1898年10月1日 編成地:金澤 補給軍區:金澤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台灣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10方面軍
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7(金澤),第19(敦賀),第35(富山),第36(“魚青”江)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7(金澤),第19(敦賀),第35(富山)












歷代師團長
1 大島久直(1898年10月1日----1906年7月6日)
2 塚本勝嘉(1906年7月6日----1908年12月21日)
3 神尾光臣(1908年12月21日----1912年12月26日)
4 河村宗五郎(1912年12月26日----1916年3月18日)
5 橋本勝太郎(1916年3月18日----1919年7月25日)
6 松浦寬威(1919年7月25日----1922年11月24日)
7 星野莊三郎(1922年11月24日----1925年5月1日)
8 伊丹松雄(1925年5月1日----1927年7月26日)
9 永井 來(1927年7月26日----1930年12月22日)
10 植田謙吉(1930年12月22日----1932年9月1日)
11 荒莳義勝(1932年9月1日----1934年8月1日)
12 外山豐造(1934年8月1日----1935年12月2日)
13 山岡重厚(1935年12月2日----1936年12月1日)
14 蓮沼 蕃(1936年12月1日----1937年8月26日)
15 吉住良輔(1937年8月26日----1939年12月1日)
16 通口李一郎(1939年12月1日----1942年8月1日-)
17 原 守(1942年8月1日----1945年4月7日)
18 田坂八十八(1945年4月7日----1945年8月15日)

從沖繩到台灣,精銳的遺憾
第9師團是由來自石川、富山、福井這日本北陸三縣的士兵而組成的。第9師團具有日本北陸地區所特有的團結一致的特色。石川縣人相當保守和閉鎖,因此也沈默寡言;富山縣人屬於那種勤儉節約的合理主義者,有很強的實際能力;而在福井縣的“魚青”江和敦賀人相當正直並且吃苦耐勞。從部隊建立以來,從日俄戰爭開始到二次大戰,這支部隊一直在第一線作戰。因此也被稱爲繼第2、第6師團之後舊日本帝國陸軍的一支勁旅,能打硬仗的部隊。
日俄戰爭中,隸屬於乃木希典大將的第3軍,參加了旅順攻堅戰。在旅順攻堅戰中,第9師團往上猛攻了3次,所屬的步兵連隊(第7、第19、第35、第36)的連隊長非死即傷。在遭受那麽大的損失之後,師團沒有經過什麽調整又立即投入到奉天會戰。結果是不言而喻的,兵力損失達到2成,並且所屬的山炮兵第9連隊連隊長也戰死了。
日俄戰爭之後,第9師團在朝鮮駐紮了將近2年。1921年到1922年之間出兵幹涉了俄國革命。1932年因爲128上海事變而緊急出動。1935年開始的兩年間在滿州駐屯。1937年2月師團因爲整編和兵員調動的原因被調回國內整休。但是時隔不久,盧溝橋事變爆發,不到一個月戰火就燒到了上海。第9師團來不及整休又立即投入了戰鬥。9月末在吳淞登陸。守上海大多是國民黨的精銳中央軍,日軍遭受到了頑強抵抗。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日軍陷入苦戰,和國軍打得一進一退、互有攻守,戰線呈膠著狀態。11月4日,柳川平助中將所率領的第10軍在杭州灣登陸成功,這等於在國軍的防線背後插了一刀。守了將近3個月的國軍防線開始崩潰,敗退往南京。第9師團和其他日軍隨即尾隨展開了南京攻堅戰。“魚青”江的步兵第36連隊於12月9日抵達南京的光華門,但是由於國軍的頑強抵抗,到13日爲止未能前進一步。然而隨著在南京城外的雨花台、紫金山等陣地的陷落,南京防線全線潰退。13日日軍占領了南京。除了谷壽夫所在的第6師團,第9師團、第3師團和第16師團等等都是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
之後,師團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於1939年回國,第二年(1940年),步兵第36連隊被編入第28師團,師團成了步兵三個連隊的編成。
1940年,師團再次被任命在滿州駐屯,所分派的任務是滿州地區的警備和對蘇聯的備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第9師團依然駐守在滿州。然而隨著太平洋上日軍的連連敗北,駐紮在滿州的精銳部隊一個個被調上了太平洋前線,第9師團也不例外。
1944年6月美軍在中太平洋的重鎮:塞班一舉登陸。最初,第9師團是被準備作爲抑制美軍在塞班登陸的阻擊部隊而在塞班布防的。7月7日隨著塞班守軍的全軍覆沒,第9師團被編入第32軍(擔任沖繩防衛,指揮官:牛島滿中將)。第9師團在沖繩南部構築了相當規模的阻擊美軍登陸的陣地(事後的事實也證明,讓美軍大嘗其苦頭)。從日俄戰爭開始到二戰,第9師團都是在惡仗、硬仗中披荊斬棘的走過來,對此第32軍的首腦給予第9師團極大的希望。並且按照第9師團的戰術特點,量身訂制了以第9師團爲中心在灘頭給美軍致命一擊的作戰計劃。但是爲了填補部分部隊從台灣調往菲律賓後,在台灣産生的兵力空白,第9師團無奈於12月末奉命前往台灣,盡管在第32軍首腦的強力反對之下。失去第9師團的第32軍放棄了積極的灘頭阻擊作戰,不得已采用了利用地形的持久戰的戰略。1945年4月,美軍跳過台灣直接攻擊沖繩,日本大本營的許多作戰參謀對於當時把第9師團調往台灣的行爲稱之爲“參謀本部這輩子最白癡的行爲”。就這樣,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的第9師團沒有和美軍交過手,就在台灣無奈的投降了。





金澤步兵第7連隊的營門





敦賀第19連隊的營舍





金澤步兵第7連隊在金澤城內行軍





由北陸三縣的子弟兵組成的第9師團也曾出兵西伯利亞幹涉俄國革命,受盡了辛酸。

第十師團(姬路師團)
通稱:鐵 編成時期:1898年10月1日 編成地:姬路 補給軍區:姬路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呂宋島(菲律賓)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14方面軍
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10(岡山),第39(姬路),第40(鳥取),第63(松江)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10(岡山),第39(姬路),第63(松江)












歷代師團長
1 伏見宮貞愛親王(1898年10月1日----1901年4月2日)
2 川村景明(1901年4月2日----1905年1月15日)
3 安東貞美(1905年1月15日----1910年8月26日)
4 小泉正保(1910年8月26日----1912年1月14日)
5 松川敏胤(1912年1月14日----1914年8月8日)
6 山田 勝(1914年8月8日----1916年8月18日)
7 尾野實信(1916年8月18日----1918年8月9日)
8 金久保萬吉(1918年8月9日----1921年3月11日)
9 宇恒一成(1921年3月11日----1922年5月13日)
10 神頭勝彌(1922年5月13日----1924年2月4日)
11 福原佳哉(1924年2月4日----1926年3月2日)
12 長谷川直敏(1926年3月2日----1928年2月29日)
13 本莊 繁(1928年2月29日----1931年8月1日)
14 廣濑壽助(1931年8月1日----1934年6月28日)
15 建川美次(1934年6月28日----1935年12月2日)
16 松浦淳六郎(1935年12月2日---1937年3月1日-)
17 矶谷廉介(1937年3月1日----1938年6月18日)
18 條塚義男(1938年6月18日----1939年9月7日)
19 佐佐木到一(1939年9月7日----1941年3月1日)
20 十川二郎(1941年3月1日----1944年1月7日)
21 岡本保之(1944年1月7日----1945年8月15日)

在呂宋島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
師團司令部設在兵庫縣姬路市的第10師團是在甲午戰爭後的1898年新設立的。由來自兵庫、岡山、鳥取這三縣以及島根縣的一部分的士兵組成的。原來,關西、中國地區的師團是不配有重炮兵部隊的。1936年,預定在岡山新建立野戰炮兵第5旅團司令部和野戰重炮兵第10連隊(96式15公分榴彈炮),但是因爲種種原因終沒有實現。在日俄戰爭中,跟隨著野津道貫大將所率領的第4軍,轉戰於遼陽、沙河和奉天。
1931年918事變爆發後,第10師團立即編成了混成第8旅團於12月出動,入滿之後參加了松花江流域作戰以及吉林省內的討伐作戰,1934年3月正式回國整編。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第10師團又立即被動員起來,被投入到華北戰場。1938年3月左右的徐州會戰中,在台兒莊栽了個大跟頭。面對著十倍於己的西北軍、川軍以及湯恩伯的中央軍,雖說對外聲稱是撤退,但是在日軍勢如破竹的一連串攻勢中未能達到戰術目的,實際上第10師團的確丟盡了面子。徐州會戰之後重振旗鼓,在武漢會戰中稍微挽回了些面子,突破了胡宗南鎮守的羅山防線而直下信陽。到1939年爲止,第10師團一直在華北從事展開討伐作戰。
1939年10月第10師團回國。1940年被命令駐屯滿州。與此同時,步兵第40連隊(鳥取)被抽出來配屬到了第25師團。太平洋戰爭之初第10師團還是在滿州繼續駐屯。1944年2月師團的一部被派往中太平洋,而師團主力於7月前往南太平洋。最初的預定是派往台灣,但是最後還是被抽調去了菲律賓的呂宋島。
第10師團在尚武集團(屬於第14方面軍,指揮官:山下奉文大將)的指揮下,於1945年1月開始與登陸上來的美軍展開了約半年的拼死相搏。面對強大的美軍,第10師團發起一次次的肉搏戰,拼命的抵抗。在物資和火力占有絕對優勢的美軍的攻勢下,第10師團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處於全面崩潰的狀態,於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但是呂宋島全島的日軍投降還是9月2日的事。





可以清楚看到曆史名迹姬路城的步兵第39連隊的營舍





手持連隊旗的鳥取步兵第40連隊的旗手。連隊旗手大多由最優秀的少尉來擔任。





在向滿州出兵之前,步兵第39連隊連隊長在作訓示。





右邊的照片是在呂宋島的俘虜的第10師團的日本兵。左上是追擊日軍的美軍。左下是1945年9月2日,在呂宋島巴吉奧峽谷向美軍投降的山下奉文大將(第14方面軍司令官)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回覆: 日本陸軍歷史

第十一師團(善通寺師團)
通稱:錦 編成時期:1898年10月1日 編成地:善通寺 補給軍區:善通寺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四國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55軍
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12(丸龜),第43(德島),第44(高知),第22(松山)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12(丸龜),第43(德島),第44(高知)










歷代師團長
1 乃木希典(1898年10月1日----1901年5月22日)
2 沖原光孚(1901年5月22日----1902年5月5日)
3 土屋光春(1902年5月5日----1904年12月1日)
4 鲛島重雄(1904年12月1日----1906年7月6日)
5 土屋光春(1906年7月6日----1908年12月21日)
6 伊地知幸介(1908年12月21日----1910年11月30日)
7 依田廣太郎(1910年11月30日----1914年8月8日)
8 蛎崎富三郎(1914年8月8日----1917年8月6日)
9 町田經宇(1917年8月6日----1919年4月12日)
10 齊藤季治郎(1919年4月12日----1921年2月26日)
11 白川義則(1921年2月26日----1922年8月15日)
12 向西兵庫(1922年8月15日----1926年3月2日)
13 小泉六一(1926年3月2日----1929年8月1日)
14 松井石根(1929年8月1日----1931年10月1日)
15 厚東笃太郎(1931年10月1日----1933年3月18日)
16 原田敬一(1933年3月18日----1934年8月1日)
17 古莊幹郎(1934年8月1日----1935年9月21日)
18 田代皖一郎(1935年9月21日----1936年5月11日)
19 多田 駿(1936年5月11日----1937年8月14日)
20 山室宗武(1937年8月14日----1938年7月15日)
21 渡 久雄(1938年7月15日----1939年1月2日)
22 內藤正一(1939年1月2日----1939年11月28日)
23 牛島 滿(1939年11月28日----1941年10月15日)
24 鷹森 孝(1941年10月15日----1945年4月7日)
25 大野廣一(1945年4月7日----1945年8月15日)

與上海有不解之緣的四國勁旅
以四國四縣(香川、德島、愛媛、高知)爲師團管區的第11師團司令部是設在善通寺,是甲午戰爭後日本軍備擴張的産物。第11師團是少有的四國師團。來自面對濑戶內海的香川縣的人大多性格溫和、認真,思考致密;愛媛人很有人情味,感情豐富;德島人勤勉且聰明;高知(土佐)和山口(長州)一樣,作爲明治維新的原動力,高知人從不妥協,表達態度也不暧昧,非常頑固。
日俄戰爭中,在曾是第一代師團長的乃木希典大將的指揮下的第11師團隸屬於第3軍。旅順要塞攻堅戰,以及東雞冠山的惡鬥中都有第11師團的身影。攻破旅順後,第11師團被派屬於鴨綠江軍(指揮官:川村景明大將)參加了奉天會戰。日俄戰爭之後,師團從1909年開始大約兩年間擔任了在滿州駐屯的任務。1920年第11師團出兵西伯利亞,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威)駐屯。而1932年1月至5月的128事變(日本人稱之爲:第一次上海事變)中,第11師團也出動了。
1937年8月,813上海事變再次把第11師團招到上海。在上海羅店附近,中央軍精銳羅卓英的第18軍的堅強防守下,第11師團也嘗到了苦頭。在他們面前是後來被稱爲:“白色鐵牆”的堅固工事。無論是炮擊還是轟炸都不起作用,這個陣地的攻防戰持續了近一個月。第11師團終究用人海戰術成功的突破了“白色鐵牆”。之後,第11師團沒有參加南京攻堅戰,而是途徑台灣回了國。1938年9月被派駐滿州。1939年10月,步兵第22連隊(松山)被抽調出編入了第24師團。
太平洋戰爭初期,第11師團還是在滿州駐屯。1944年2月,第11師團和第1師團的一部分兵力被抽調出來,編成了第6派遣隊並派往關島。這支部隊後來改稱獨立混成第10連隊,在關島全軍覆沒。
之後,師團在滿州駐屯到1945年4月。1945年4月,第11師團和第57師團(弘前)一起被調回本土。第11師團駐守在四國,準備和美軍的本土決戰。在準備中,第11師團迎來了投降的一天。




松山的第22連隊的營門




德島的第43連隊的營門




上海戰線上屈指可數的國軍第18軍堅固工事“白色鐵牆”

第十二師團(久留米師團)
通稱:劍 編成時期:1898年10月1日 編成地:久留米 補給軍區:久留米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台灣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10方面軍
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14(小倉),第24(福岡),第46(大村),第48(久留米)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24(福岡),第46(大村),第48(久留米)










歷代師團長
1 田村寬一(1898年10月1日----1899年3月6日)
2 井上 光(1899年3月6日----1906年7月6日)
3 淺田信興(1906年7月6日----1910年8月26日)
4 安東貞美(1910年8月26日----1912年1月14日)
5 山根武亮(1912年1月14日----1912年11月27日)
6 內山小二郎(1912年11月27日----1913年8月22日)
7 藤井茂太(1913年8月22日----1914年5月11日)
8 柴 五郎(1914年5月11日----1918年7月2日)
9 大井成元(1918年7月2日----1919年8月26日)
10 木下宇三郎(1919年8月26日----1921年7月20日)
11 森岡守成(1921年7月20日----1923年8月6日)
12 矶村 年(1923年8月6----1926年7月28日)
13 竹上常三郎(1926年7月28日----1928年3月8日)
14 金山久松(1928年3月8日----1930年8月1日)
15 木原 清(1930年8月1日----1932年2月29日)
16 杉山 元(1932年2月29日----1933年3月18日)
17 大谷一男(1933年3月18日----1935年3月15日)
18 香月清司(1935年3月15日----1936年3月7日)
19 清水喜重(1936年3月7日----1937年3月1日)
20 山田乙三(1937年3月1日----1938年1月8日)
21 上村清太郎(1938年1月8日----1940年3月9日)
22 河邊正三(1940年3月9日----1941年3月1日)
23 笠原幸雄(1941年3月1日----1942年8月1日)
24 沼田多稼藏(1942年8月1日----1943年10月29日)
25 人見秀三(1943年10月29日----1945年8月15日)

從滿州到台灣,生鏽的寶刀
第12師團在1898年被設立,由來自福岡、佐賀、長崎(九州北部,含大分縣一部分)的官兵構成的。福岡從古代就是和中國、朝鮮有相當程度的交流。福岡人也非常開放和富有人情。佐賀縣以前是鍋島藩,鍋島藩的武士以對君主的忠誠而聞名。另外有著“佐賀武士走過的地方連草都不長”的諺語,象征著佐賀人做事的徹底性。長崎在幕府末期與中國和荷蘭有著很廣泛的經濟和文化上的交流。雖然有接受國際文化的開放性,但是缺乏積極性。
平時編制的第12師團,配屬有野戰重炮兵旅團(野炮兵連隊一個,獨立山炮兵連隊一個,野戰重炮兵連隊二個)和重炮兵連隊(舊要塞炮兵隊)三個、高射炮連隊一個、戰車連隊。作爲對中國大陸展開侵略擴張時的重要師團而存在。
日俄戰爭一爆發,第12師團被編入黑木爲桢大將所率領的第1軍。日俄戰爭之後,從1918年8月開始約一年間,第12師團出兵西伯利亞幹涉了俄國的革命。
1932年的128上海事變中,師團主力雖沒有出動,但是派出了以三個步兵大隊、一個山炮大隊爲基幹組成了混成第24旅團(旅團長:下元熊彌少將)於1932年3月前往上海。旅團在上海的吳淞口登陸成功,與在吳淞鎮—廟行鎮—大場鎮一線固守的國軍張治中的第5軍混戰成一團。混成第24旅團花了將近3個月才占領了廟行鎮。之後與第9師團(金澤)一起攻下了南翔鎮。5月5日,《淞滬停戰協定》被簽訂之後,旅團奉命回國。
1936年4月第12師團奉命到滿州駐屯。1941年7月小倉的第14連隊被編入新設的第25師團。在滿州期間,第12師團的主要任務是討伐當地的抗日遊擊隊。1944年11月師團被派往台灣。第12師團從朝鮮釜山經海路前往台灣,途中載著第12師團的運輸艦中的3艘被美軍的潛水艇擊沈。1945年1月,雖然遭受了一定的損失,第12師團主力陸續到達台灣,在台灣西海岸擔當防衛。就這樣,這支生力軍在沒有和美軍交過手的情況下,在台灣無條件投降了。




久留米的步兵第48連隊的正門(大正時代)

第十三師團(仙台師團)
通稱:鏡 編成時期:1905年4月1日
1925年5月1日取消番號廢止,1937年9月10日重建
編成地:仙台 補給軍區:仙台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長沙 投降時所屬部隊:支那派遣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65(會津若松),第104(仙台),第116(新發田)

歷代師團長
1 原口兼濟(1905年4月1日----1906年7月6日)
2 岡崎生三(1906年7月6日----1910年6月1日)
3 長岡外史(1910年6月1日----1913年1月15日)
4 秋山好古(1913年1月15日----1915年2月15日)
5 安藤嚴水(1915年2月15日----1918年7月24日)
6 西川虎次郎(1918年7月24日----1921年1月6日)
7 河村正彥(1921年1月6日----1923年8月6日)
8 井戶川辰三(1923年8月6日----1925年5月1日廢除)
9 荻洲立兵(1937年8月6日重建----1939年8月1日)
10 田中靜壹(1939年8月1日----1940年9月28日)
11 內山英太郎(1940年9月28日----1942年8月17日)
12 赤鹿 理(1942年8月17日----1945年1月20日)
13 吉田峰太郎(1945年1月20日----1945年8月15日)

日俄戰爭中輕取薩哈林
日俄戰爭末期,日軍在本土的師團都已投入到滿州的前線,而本土一個師團也沒有,相當空虛。在這狀態之下,1905年4月四個師團(第13、14、15、16)被新設立。這時,日本爲了在日俄戰爭之後的議和占有利的局面,所以立即計劃占領薩哈林。編成之後作爲獨立第13師團被派往薩哈林。作爲先鋒的是步兵第25旅團(步兵第49、50連隊和野炮兵第19連隊第1大隊),於7月7日在薩哈林登陸,直撲薩哈林南部。而師團主力於7月24日在薩哈林北部登陸。8月1日薩哈林的俄軍投降,第13師團在薩哈林的戰術任務完成。9月波茲馬斯議和條約被簽訂,南薩哈林變成了日本的領地。
日俄戰爭後,第13師團經過在朝鮮駐屯之後,於1907年成爲了常設師團。自1920年1月到1921年5月爲止出兵西伯利亞幹涉了俄國革命。但是一戰之後世界各國普遍經濟下滑,1925年的裁軍中,4個師團的番號被取消了。而第13師團就是在1925年5月1日被廢除了。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根據前線的需要,第13師團被重建。以仙台的第2師團爲母體,步兵第58(高田,於1942年12月調往第31師團)、第65(會津若松)、第104(仙台)和第116(新發田)這4個連隊構成了重建的第13師團。重建之後不久就被調往813事變的上海前線。
上海事變之後,第13師團轉戰於南京、徐州。在武漢會戰中,第13師團在富金山前舉足不前,成就了國軍71軍、36師和宋希濂、陳瑞河的輝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13師團還是在華中駐屯。1944年5月參加了豫湘桂戰役(大陸打通戰),第二年因爲戰線縮小向長江沿岸後退,在節節敗退中迎來了無條件投降的那一天。




爲了在和俄國的議和中占有利形勢,日方決定打下薩哈林。而肩負這重任的就是第13師團,第2排左起第4個就是原口師團長。

第十四師團(宇都宮師團)
通稱:照 編成時期:1905年7月6日 編成地:宇都宮 補給軍區:宇都宮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帕勞群島 投降時所屬部隊:南方軍屬下的帕勞地區集團
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2(水戶),第15(高崎),第50(松本),第59(宇都宮)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2(水戶),第15(高崎),第59(宇都宮)










歷代師團長
1 土屋光春(1905年7月6日----1906年7月6日)
2 鲛島重雄(1906年7月6日----1911年9月6日)
3 上原勇作(1911年9月6日----1912年4月5日)
4 山田忠三郎(1912年4月5日----1916年1月21日)
5 栗田直八郎(1916年1月21日----1919年11月1日)
6 白水 淡(1919年11月1日----1921年6月3日)
7 朝久野勘十郎(1921年6月3日----1924年2月4日)
8 鈴木孝雄(1924年2月4日----1924年8月20日)
9 大島又彥(1924年8月20日----1926年3月2日)
10 宮地久壽馬(1926年3月2日----1929年8月1日)
11 松木直亮(1929年8月1日----1933年8月1日)
12 火田 俊六(1933年8月1日----1935年12月2日)
13 末松茂治(1935年12月2日----1937年3月1日)
14 土肥原賢二(1937年3月1日----1938年6月18日)
15 井關隆昌(1938年6月18日----1940年3月9日)
16 喜多誠一(1940年3月9日----1941年10月15日)
17 川並 密(1941年10月15日----1942年12月1日)
18 野田謙吾(1942年12月1日----1943年10月1日)
19 井上貞衛(1943年10月1日----1945年8月15日)

讓美軍不寒而栗的抵抗到底
隨著日俄戰爭末期兵力增強的需要,第14師團就是新設立的4個師團中的一個。1905年8月跟隨第3軍(乃木希典大將)進入滿洲。日俄戰爭後擔任遼東半島的警備任務,不久就回國接受整編。
1919年4月到1920年11月爲止第14師團進入西伯利亞幹涉俄國革命。1920年3月在俄國的尼古拉耶夫斯克,日軍的守備隊(步兵第2連隊第3大隊)被當地過激派民兵所虐殺。也就是著名的尼港事件。
1927年開始兩年間,第14師團在滿州駐屯。1932年的128事變(第一次上海事變)時,第14師團奉命前往上海增援。停戰之後,被歸爲關東軍所指揮,參加了滿州境內大大小小的戰鬥。1934年5月回國。
3年後的1937年7月的盧溝橋事件再次讓第14師團踏上了中國的土地。第14師團被部署在華北,渡過了永定河南下,參加了保定會戰和太原會戰。徐州會戰中作爲合圍徐州的策應部隊,第14師團在師團長土肥原賢二的指揮下,切斷了隴海線,在蘭封和商丘拿桂永清和黃傑開了刀,把薛嶽狠狠擺了一道。好在薛嶽在臥薪嘗膽之後在萬家嶺拿松浦淳六郎的第106師團好好出了口惡氣。1939年末到1940年初回國整編。步兵第50連隊被編入了第29師團。
1940年8月,第14師團被任命在滿州永久駐屯,第三次踏上了中國大陸。太平洋戰爭爆發,經過了關特演(關東軍特別演習),師團依然在滿州不動。然而以瓜島的敗北爲轉折點,日軍在太平洋上開始節節敗退。1943年8月,日本大本營策定了絕對國防圈(千島列島、硫磺島、內南洋“馬裏亞那諸島—卡羅林島—馬紹爾群島”、西新幾內亞、緬甸),但是要守這麽漫長的防衛線,太平洋上現有的兵力是不夠的。所以在滿州駐屯的第14師團被抽調出來派往帕勞群島。
第14師團在1944年4月末到達帕勞群島。師團主力擔任帕勞本島的防衛任務,而步兵第2連隊負責擁有機場的佩裏留島的防衛任務。帕勞群島的南端的安加維爾島的防衛則是交給了步兵第59連隊第1大隊。1944年6月美軍攻占塞班。進入9月美軍加強了對帕勞的轟炸。9月15日,美軍海軍陸戰隊第1師開始準備在佩裏留島登陸。美軍誇口:“在4天內拿下佩裏留島。”然而依靠碉堡和洞穴頑強抵抗的步兵第2連隊以實際行動狠狠扇了好大喜功的美軍一個嘴巴,登陸2周後,美軍無可奈何的撤退了。
美軍不斷地投入增援兵力。1944年11月20日,日軍守備隊的指揮官:中川州男大佐(步兵第2連隊長)向大本營發出最後一封訣別電報之後切腹自盡。到11月20日爲止的70天裏,日軍利用洞穴和壕溝展開遊擊戰,讓美軍大吃苦頭。與此同時,安加維爾島的守備隊約1200名官兵在第81師約2萬名美軍的猛攻下,33天後全軍覆沒。在帕勞本島的師團主力雖然沒有遭到美軍的攻擊,在饑餓和空襲的威脅下也損失慘重,無條件投降對他們來說是種解脫。




水戶的第2連隊的營門




在吳淞登陸的第14師團的主力




第14師團約2個連隊在帕勞群島的佩留裏島上拼命抵抗美軍。最後只有30幾個士兵到1947年3月爲止還手持武器潛伏在各地抵抗。照片爲1947年3月的投降儀式。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回覆: 日本陸軍歷史

第十五師團
通稱:祭 編成時期:1905年4月1日
1925年5月1日取消番號廢止,1938年4月4日重建
編成地:名古屋 補給軍區:敦賀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泰國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18方面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51(京都),第60(京都),第67(敦賀)

歷代師團長
1 沖原光孚(1905年7月17日----1906年7月6日)
2 平佐良藏(1906年7月6日----1907年1月28日)
3 中村 覺(1907年1月28日----1908年12月29日)
4 內山小二郎(1908年12月29日----1912年11月27日)
5 井口省吾(1912年11月27日----1915年1月25日)
6 由比光衛(1915年1月25日----1917年8月6日)
7 久彌宮邦彥王(1917年8月6日----1918年8月9日)
8 尾野實信(1918年8月9日----1919年11月25日)
9 市川堅太郎(1919年11月25日----1922年8月15日)
10 田中國重(1922年8月15日----1925年5月1日廢止)
11 岩松義雄(1938年7月15日重建----1940年3月9日)
12 渡邊右文(1940年3月9日----1940年5月28日)
13 熊谷敬一(1940年5月28日----1941年8月20日)
14 酒井直次(1941年8月20日----1942年5月28日)
15 山內正文(1942年5月28日----1944年6月10日)
16 柴田卯一(1944年6月10日----1945年2月20日)
17 山本清衛(1945年2月20日----1945年7月25日)
18 渡 左近(1945年7月25日----1945年8月15日)

英帕爾作戰的苦難
第15師團是日俄戰爭末期被新建的師團。波次馬斯議和條約簽訂之後,在滿州以及朝鮮半島駐屯擔任警備任務。1925年和第13、17、18師團一起被廢止取消了番號。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1938年第15師團被重建。8月份在上海登陸,在中部支那派遣軍(“火田”俊六大將)的麾下,擔任日軍占領地的警備和治安維持的工作。
太平洋戰爭初期,第15師團還是在中國大陸按兵不動。1943年6月被編入在緬甸的第15軍(牟田口廉也中將),在1943年底進入緬甸,參加了牟田口中將提出了英帕爾作戰。
英帕爾作戰的內容是:渡過緬甸境內的大河—清德溫河。再翻過海拔2、3千米的阿拉坎山脈,攻入印度,直搗英印軍在印度的根據地—英帕爾。但是越過阿拉坎山脈有著令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參加作戰的第15、31、33這3個師團的師團長不約而同地反對英帕爾作戰。第15軍的參謀長小“火田”信良也認爲“補給和運輸有嚴重的問題。”,因而向牟田口中將請求計劃的變更。此舉令牟田口中將怒不可抑,竟下令替換了小“火田”參謀長。而緬甸方面軍的河邊正三中將卻同意和支持牟田口的計劃,所以英帕爾作戰被強行執行。
1944年3月15日,第15師團渡過清德溫河,開始英帕爾作戰。師團從北到南:以中央突擊隊(第67連隊)、右突擊隊(第60連隊)、左突擊隊(第51連隊)的陣型展開攻勢。中央突擊隊於3月28日很順利地切斷了科西馬——英帕爾之間的道路,而其他部隊也進展順利。
但是到了4月份,和英印軍真正交手之後,第15師團遇到了麻煩,傷亡不斷增加而沒有什麽大的進展。盡管如此,還是和從南面包抄上來的第33師團會師,完成了對英帕爾的合圍。但是出發時帶的糧食都已經見了底,而且補給部隊又跟不上來。比往年來得早的雨季讓形勢更加雪上加霜。而英印軍接受著空投補給,在彈藥和糧食充足的情況下固守陣地。日軍在饑餓和流行病中掙紮,第15師團到達了離英帕爾10幾公裏的地方,然而再也向前邁不動一步了。
6月22日,第15師團的山內正文中將師團長被解任。一個月之後的7月13日,撤退的命令下來了。日軍官兵撤退的情景是很悲慘的,在英軍的緊追不舍、饑餓、流行病和疲勞的圍攻下,第15師團不斷有戰鬥和非戰鬥減員。撤退的路上滿是日軍的屍體,英軍稱之爲“白骨的街道”。第15師團於1944年撤到伊洛瓦迪河邊,於1945年初在伊洛瓦迪會戰(磐作戰)中又和英軍激烈戰鬥,這次惡鬥使第15師團損失了一半左右的兵員。8月初接到了向泰國撤退的命令,在撤退途中接到了無條件投降的命令。








強行渡過了清德溫河,準備翻越阿拉坎山脈的第15師團的先頭部隊

第十六師團(京都師團)
通稱:恒 編成時期:1905年7月18日 編成地:京都 補給軍區:京都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萊特島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35軍
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9(京都),第20(福知山),第33(津),第38(奈良)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9(京都),第20(福知山),第33(津)


















曆代師團長
1 山中信儀(1905年7月18日----1913年1月15日)
2 長岡外史(1913年1月15日----1914年8月8日)
3 松川敏胤(1914年8月8日----1916年8月18日)
4 山口 勝(1916年8月18日----1917年8月6日)
5 梨本宮守正王(1917年8月6日----1919年11月25日)
6 志歧守治(1919年11月25日----1923年8月6日)
7 山田良之助(1923年8月6日----1926年3月2日)
8 南 次郎(1926年3月2日----1927年3月5日)
9 松井兵三郎(1927年3月5日----1930年8月1日)
10 山本鶴一(1930年8月1日----1933年3月18日)
11 蒲 穆(1933年3月18日----1935年8月1日)
12 涉谷伊之彥(1935年8月1日----1935年12月2日)
13 兒玉友雄(1935年12月2日----1937年8月2日)
14 中島今朝吾(1937年8月2日----1938年7月15日)
15 藤江惠輔(1938年7月15日----1939年8月20日)
16 石原莞爾(1939年8月20日----1941年3月1日)
17 森岡 隼(1941年3月1日----1942年8月1日)
18 大場四平(1942年8月1日----1944年3月1日)
19 牧野四郎(1944年3月1日----1945年8月15日)

在萊特島全軍覆滅的京都兵團
來自京都的第16師團在1905年7月被編成,立即被派往了滿州,一個月後日俄的議和條約被簽訂。然而第16師團是一槍未放留在滿州駐屯。1919年、1929年、1934年三次,每次二年在滿州駐屯。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第16師團被動員並投入到華北前線,隸屬於第2軍(西尾修造中將),參加了牙子河沿岸的戰鬥。11月被轉用到上海戰線,參加了圍攻南京的戰鬥。1938年再次回到華北,主要任務是徐州會戰中隴海線沿線的追擊戰。直到武漢會戰時,進駐華中地區。1939年回國整編。(這一段看《東史郎日記》的話,裏面記述的更加詳細。東史郎是第16師團第20福知山連隊的士兵。)
1941年4月,奈良的步兵第38連隊被抽調出來編入第29師團,第16師團變成了三步兵連隊制的師團。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16師團被編入在進攻菲律賓的第14軍(本間雅晴中將)。師團所屬的步兵第9連隊在林葛安灣,第20連隊在拉孟灣,第33連隊在雷戈斯比這三處分頭登陸。在登陸之後,這三支兵力合圍了馬尼拉。占領馬尼拉之後,參加了第一、第二次巴丹半島的攻堅戰和菲律賓各島的討伐戰,之後便在菲律賓駐屯。
到了1944年,第16師團移駐到了萊特島。10月12日麥克阿瑟率領著盟軍開始在萊特登陸。駐守在萊特的只有第16師團,勢單力孤,阻擋不了美軍四個師的攻擊。第16師團集中兵力死守著塔克羅班機場,但是沒多久就失守了。重新奪回機場的戰鬥也失敗了。
大本營決定在萊特島與美軍決戰,不停地向萊特派遣兵力。萊特地區的第35軍(鈴木宗作中將)的司令部也從塞布島遷到了萊特島。萊特島的攻防戰持續到了12月,日軍傷亡慘重。12月15日,美軍在明德羅島登陸成功,把戰火燒到了呂宋島附近。而萊特島的決戰變得沒有一點意義了。大本營命令在萊特島的日軍“自給自足,永久抗戰”,而這時第16師團也沒多少有生力量了,殘部退到坎基伯特山裏展開了遊擊戰。
戰後,根據日本厚生省(衛生部)的內部資料,第16師團共有13778名官兵參加了萊特島的戰役,其中戰死13158名,幸存者僅620名。牧野四郎師團長也在無條件投降的命令到來前5天戰死了。








在京都的第16師團司令部








津的步兵第33連隊的營門








左上爲在萊特島登陸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左下是在萊特島喪命的第16師團官兵的屍體。右邊是1944年10月20日在菲律賓塔克羅班登陸的麥克阿瑟四星上將。

第十七師團
通稱:月 編成時期:1907年11月30日
1925年5月1日取消番號廢止,1938年4月4日重建
編成地:姬路 補給軍區:姬路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臘包爾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8方面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53(鳥取),第54(岡山),混成第2、6旅團

歷代師團長
1 一戶兵衛(1907年11月30日----1911年9月6日)
2 仙波太郎(1911年9月6日----1914年4月17日)
3 本鄉房太郎(1914年4月17日----1916年8月18日)
4 星野金吾(1916年8月18日----1918年7月24日)
5 古海嚴潮(1918年7月24日----1921年7月20日)
6 大野豐四(1921年7月20日----1925年5月1日廢止)
7 廣野太吉(1938年7月15日重建----1940年8月1日)
8 平林盛人(1940年8月1日----1942年12月1日)
9 酒井 康(1942年12月1日----1945年8月15日)

一年半在臘包爾自給自足
日俄戰爭結束2年之後,1907年11月第17師團和第18師團同時被新設立。之後第17師團約兩年間在滿州駐屯。1925年因大正裁軍而師團番號被取消。
1938年4月4日,隨著日本在中國戰線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第17師團被重建。本來的師團的步兵四連隊制由於戰線拉長、師團數不足的原因,作爲增加師團的手段,步兵四連隊制變成了步兵三連隊制。那時的第17師團是以第53(鳥取)、第54(岡山)、第81(姬路)這3個連隊爲基幹。
師團被重建之後立即被派往中部支那派遣軍,轉戰於無錫、常州、宜興等地。有一部分部隊還參加了武漢會戰。武漢會戰結束後,在各占領地擔任警備和治安任務。1943年,第17師團被派往南太平洋的俾斯麥群島(新布裏登島)。群島的中心:臘包爾有大規模的陸海軍的航空基地。陸軍的第8方面軍(今村均大將)和海軍的東南方面艦隊(草鹿任一中將)的司令部也在臘包爾,是所羅門群島、巴布亞新幾內亞方面的軍事重鎮。
第17師團的布陣是:第53連隊在圖爾布,第54連隊主力在加斯馬達,第81連隊在馬加斯。後來第81連隊被抽掉入了混成第38旅團,被派往Bougainville島。美軍於1943年12月15日在馬加斯登陸,26日在格羅塞斯特登陸,兩個方面的美軍成犄角之勢包圍了臘包爾。臘包爾的兵力越來越弱,於1944年2月20日撤走了剩余的海軍航空兵部隊。而第17師團的官兵堅守著臘包爾和圖爾布,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








左邊是轟擊日軍陣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75mm炮。右上是在格羅塞斯特登陸的美軍。右下是在圖爾布機場被美軍擊毀的日軍飛機。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回覆: 日本陸軍歷史

第十八師團
通稱:菊 編成時期:1907年11月13日
1925年5月1日取消番號廢止,1937年9月9日重建
編成地:久留米 補給軍區:久留米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緬甸南部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33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55(大村),第56(久留米),第114(福岡)

歷代師團長
1 木村有恒(1907年11月13日----1910年11月30日)
2 大迫尚道(1910年11月30日----1912年12月26日)
3 神尾光臣(1912年12月26日----1914年11月26日)
4 齊藤力三郎(1914年11月26日----1915年5月26日)
5 柴 勝三郎(1915年5月26日----1919年7月25日)
6 高山公通(1919年7月25日----1922年8月15日)
7 金谷範三(1922年8月15日----1925年5月1日廢除)
8 牛島貞雄(1937年9月11日重建----1938年7月15日)
9 久納誠一(1938年7月15日----1940年2月10日)
10 百武晴吉(1940年2月10日----1941年4月10日)
11 牟田口廉也(1941年4月10日----1943年3月18日)
12 田中新一(1943年3月18日----1944年9月22日)
13 中 永太郎(1944年9月22日----1945年8月15日)

北緬甸、胡康河谷的血戰
第18師團是日俄戰爭結束後的1907年的11月,和第17師團一起被新設立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作爲獨立第18師團(師團長:神尾光臣中將。另外還被配屬原隸屬於第3師團的第29旅團和重炮部隊)參加了對德軍的中國青島要塞的攻堅戰。
1914年8月23日,日本宣布對德宣戰。第18師團於9月2日在山東半島北岸的龍口一舉登陸。而在大正天皇生日(天長節)的那一天(10月31日)開始了總攻,戰鬥大約進行了一個星期。11月7日,在青島的德軍投降。
之後,隨著1925年的裁軍,第18師團被取消,番號也被廢除。然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的不久,就在1937年9月師團被重建。所屬步兵連隊是:第55(大村)、第56(久留米)、第114(福岡)和第124(福岡)。其中第124(福岡)連隊於1941年11月被編入了步兵第35旅團(旅團長:川口清健少將)之後,前往瓜島。結果和第7師團的一木支隊一樣,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變成3步兵連隊制的第18師團被配屬給了第10軍,在柳川平助中將的指揮下於11月4日在杭州登陸。國軍的防線全面崩潰,敗走向了南京。第18師團隨後緊追不舍,直到打下南京。
南京陷落之後,第18師團歸入中部支那派遣軍的指揮,擔任各地的警備和治安。1938年10月轉往華南戰線,攻下了廣東。攻下廣東後,擔任華南方面的警備工作和切斷國軍的補給線的任務。在日美開戰之前的1941年11月,第18師團被編入山下奉文中將的第25軍。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前的一小時五十分鍾之前,也就是1941年12月7日晚上11時55分(當地時間),由步兵第56連隊爲基幹的佗美支隊(佗美浩少將)在馬來半島登陸,開始日軍對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戰鬥。第18師團的主力於1942年1月23日登陸,替換下因爲急速進攻而疲勞的第5師團,沿著馬來半島西岸迅速南下直撲新加坡。第25軍的進軍出乎意料的順利,到1月31日爲止控制了馬來半島的全部。2月9日在新加坡登陸,15日英軍投降。
新加坡陷落之後,爲了進攻緬甸,第18師團被編入了第15軍(飯田祥二郎中將),4月在仰光登陸成功。5月占領曼德勒。之後,在緬甸各地展開討伐作戰,並擔任了北緬甸的防衛任務。1943年3月,爲了打亂日軍的戰略部署,在奧特/溫蓋特少將的指揮下,英軍的傘兵部隊在緬甸北部胡康河谷附近的伊洛瓦迪河兩岸空降成功。對於這支英軍傘兵部隊,日軍非但沒有及時搜索、殲滅,而10月份約瑟夫/史迪威中將又趁機率著裝備精良的中美聯軍(新一軍,軍長鄭洞國,轄下孫立人新38師廖耀湘新22師)向第18師團發起了牽制攻擊。中美聯軍訓練有素,很快從牽制攻擊(爲保全英軍傘兵而吸引日軍兵力)轉爲正式的攻堅戰。新38師於10月29日占領新平洋,12月29日攻下於邦。胡康河谷的戰鬥持續了將近半年,在中美聯軍的包圍下,第18師團的補給被切斷。在營養失調和瘧疾等各種傳染病的困擾下,面對著全軍覆滅的危機,中美聯軍占領胡康河谷之後,直撲孟共河谷。第18師團拼盡全力於1944年7月開始撤退,此戰鬥期間第18師團失去了約3200名官兵。
同時,在密支那方向擔任防衛和警戒的第18師團步兵第114連隊被以那支幸存下來的英軍傘兵部隊爲首的盟軍所包圍。在水上源藏少將的指揮下,第114連隊試圖向孟共方向突圍。非但沒有成功,相反損失了2000名左右的有生力量。8月,水上源藏少將命令其部下突圍出密支那,而自己在密支那切腹自殺。步兵第114連隊在拉孟雖然還約有400名左右在留守,但在1944年9月7日被全部吃掉。
日軍在1945年2月試圖重新奪回密支那,但是失敗了。第18師團向緬甸的西南面突圍時,遇到了第28軍(櫻井省三中將)才避免了滅頂之災。不久,日本無條件投降了。




フーコン谷地:胡康河谷
イラワジ河:伊洛瓦迪河
ミイトキーナ:密支那
モウガン:孟共
ニンビン:於邦
シンブヤン:新平洋

第十九師團(羅南師團)
通稱:虎 編成時期:1915年12月24日 編成地:羅南 補給軍區:羅南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呂宋島(菲律賓)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14方面軍
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73(羅南),第74(鹹興),第75(會甯),第76(羅南)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73(羅南),第75(會甯),第76(羅南)










歷代師團長
1 立花小一郎(1916年4月1日----1918年7月24日)
2 高島友武(1918年7月24日----1921年7月20日)
3 上田太郎(1921年7月20日----1924年2月4日)
4 竹上常三郎(1924年2月4日----1926年7月28日)
5 渡邊 壽(1926年7月28日----1929年8月1日)
6 川島義之(1929年8月1日----1930年11月7日)
7 森 壽(1930年11月7日----1933年3月18日)
8 牛島貞雄(1933年3月18日----1935年3月15日)
9 鈴木美通(1935年3月15日----1936年3月1日)
10 尾高龜藏(1936年3月1日----1938年11月9日)
11 波田重一(1938年11月9日----1940年9月28日)
12 上月良夫(1940年9月28日----1942年7月1日)
13 尾崎義春(1942年7月1日----1945年8月15日)

遇強不強的高麗師團
日本脅日俄戰爭勝利之余威,於1910年8月22日武力吞並了朝鮮。當時,朝鮮半島的兵力只有從日本本土派遣的一個師團,而且還是輪流更換的。從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在朝鮮半島新設兩個師團的計劃就一直在被國會商討。但是這個方案因爲財政上的困難而難以實現。1915年終於得到認可。第19、20師團也就因此誕生了。(見《從師團番號談日本陸軍編制的曆史》)
第19師團的司令部設在朝鮮半島北部的羅南,由4個步兵連隊組成。兵員的補充不是來在朝鮮半島,而是依賴日本本土。第19師團的是由東北地區的甲種師團負責。征兵完畢,選拔之後送往朝鮮。
1931年918事變爆發之後,第19師團抽出部分兵力與第20師團一起編成了混成第39旅團入滿作戰。這支原屬於第19師團的朝鮮軍在戰鬥結束之後1932年6月爲止駐紮在滿州。
1938年隨著張鼓峰事件的爆發,師團立即被派往前線。然而隨著日本在中國這個戰爭泥潭中越陷越深,日本大本營方面不願將事件擴大也爲了避免對蘇開戰(實際上一點便宜都沒沾到)而於7月26日命令第19師團立即開回駐防地。之後,蘇軍得勢不饒人連下張鼓峰的要地,出於無奈第19師團師團長尾高龜藏中將擅自命令向蘇軍還擊。戰鬥持續了11天,第19師團雖然堅守了陣地,但是損失將近20%的兵力,於8月10日宣布停戰。
太平洋戰爭中第19師團依然在朝鮮半島北部擔任防衛任務。1942年9月步兵第74連隊(鹹興)被抽調編入了第30師團,師團於1944年12月進駐菲律賓的呂宋島。
師團主力屬於尚武集團(屬於第14方面軍,指揮官:山下奉文中將),擔任林葛安灣北部的聖菲爾南多地區的防衛工作。1945年1月9日,第19師團在林葛安灣迎擊了前來登陸的美軍。但是美軍無論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占有絕對優勢,將第19師團趕進了北部的山嶽地帶。當第19師團正準備展開遊擊戰時,日本無條件投降了。




左邊是聖菲爾南多地區追擊日軍的美軍噴火器。右上是在蘇滿國境上首次交火的張鼓峰事件。右下是前往蘇軍駐地商量停火事宜的第19師團的特使。

第二十師團(龍山師團)
通稱:朝 編成時期:1915年12月24日 編成地:龍山 補給軍區:京城(漢城)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巴布亞新幾內亞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18軍
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77(平壤),第78(龍山),第79(龍山),第80(大邱)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78(龍山),第79(龍山),第80(大邱)










歷代師團長
1 淨法寺五郎(1919年4月1日----1922年2月8日)
2 管野尚一(1922年2月8日----1924年8月20日)
3 引田乾作(1924年8月20日----1927年7月26日)
4 上原平太郎(1927年7月26日----1930年8月1日)
5 室 兼次(1930年8月1日----1932年8月8日)
6 梅崎延太郎(1932年8月8日----1935年3月15日)
7 三宅光治(1935年3月15日----1936年12月1日)
8 川岸文三郎(1936年12月1日----1938年6月23日)
9 牛島實常(1938年6月23日----1939年9月7日)
10 七田一郎(1939年9月7日----1941年4月10日)
11 永津佐比重(1941年4月10日----1942年8月17日)
12 青木重誠(1942年8月17日----1943年6月29日)
13 片桐 茂(1943年6月29日----1944年4月28日)
14 中井增太郎(1944年4月28日----1945年8月15日)

新幾內亞的惡戰之後,幸存者僅785名
和前篇介紹過的第19師團(羅南)一樣,第20師團是1915年作爲駐朝鮮的駐屯軍而被編成的。編成正式著手是在1918年,在1921年正式形成戰鬥力,其間足足花了3年的時間。
師團的兵員的補充是日本國內,是由九州、關西地區的甲種師團負責。征兵完畢,選拔之後送往朝鮮。
1931年9月18日的柳條湖事變之後,以師團主力爲基幹編成了混成第39旅團,於9月19日向滿州-朝鮮邊境的新義州移動。在朝鮮軍司令官林銑十郎中將的獨斷指揮下,第39旅團迅速越過了中朝邊境。林中將聲稱918事變的謀劃者是關東軍參謀坂恒征四郎大佐和石原莞爾中佐,而是事變之後的越境行爲也是計劃之一。至於混成第39旅團的越境也是在關東軍的懇請下而出朝入滿的。明眼人都知道,朝鮮軍也想在滿州分一杯羹喝喝。混成第39旅團在9月20日到達奉天,1931年年內第20師團司令部也被暫時移動到滿州。1932年1月協助關東軍攻下錦州之後,於4月回朝鮮整休。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第20師團奉命前往華北前線。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1942年9月,師團的步兵第77連隊被編入第30師團,第20師團變成了3步兵連隊制。1942年年底,被派往太平洋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前線。
1943年1月在維瓦克島登陸成功的師團主力主要把精力放在機場的建設和修築菲尼斯蒂爾山脈沿海地帶的道路上。4月前往麻丹修築道路。9月22日美澳聯軍在芬施哈芬登陸之後,立即與在那裏守備的第80連隊混戰成一團,盡管自然條件惡劣但師團主力還是拼命增援。然而終究不是美澳聯軍的對手,於1943年底撤退到西奧。
1944年1月2日,美澳聯軍在岡比登陸,此舉意圖切斷第20師團的退路。師團無奈退往麻丹。在熱帶叢林中有很多士兵掉了隊,但終於在2月底到達麻丹。然而到了麻丹之後等待第20師團卻的是一紙新的命令:前往愛達培。行軍比在熱帶叢林中更艱苦,大片的沼澤地吞噬了不計其數的官兵,師團長片桐茂也在維瓦克附近戰死。自4月下旬到5月上旬爲止,師團的各個部隊陸續到達維瓦克。但是由於美澳聯軍下手比日軍快了一步,率先在荷蘭蒂亞和愛達培登陸的原因,第20師團變得進退不得。第18軍司令官安達二十三中將爲了得到部隊的生存空間,下令與美澳聯軍決戰。7月開始第20師團在饑餓和疲勞的困擾下,展開了愛達培攻堅戰。但是因爲死傷慘重,戰鬥減員嚴重,於8月3日終止了戰鬥。之後,師團在饑餓、瘧疾等流行病以及澳軍的圍攻下,實際上已經沒有作戰能力了。1945年7月25日,安達中將下令“全員犧牲報國”,但之後不久日本就無條件投降了。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登陸時,第20師團有25572名如狼似虎的官兵,而投降時只有785具連槍都舉不動瘦骨嶙峋的骷髅了。




龍山的第20師團第79連隊的正門




アイタぺ:愛達培
タジ:塔基
トリセリ-山脈:托裏塞利山脈
パウブ:趴吾布
ドリニュモール河:德利紐摩爾河
ヤカルム:亞加爾姆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回覆: 日本陸軍歷史

3.二十字號的師團(用剩余步兵連隊改編,盧溝橋事變後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增設的新師團)

三十字號的師團(駐中國占領區的治安師團)

第二十一師團
通稱:討 編成時期:1938年4月4日 編成地:金澤 補給軍區:金澤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河內(法屬印度支那)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38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62(富山),第82(富山),第83(金澤)





在法屬印度支那的河內(現在的越南)市內行軍的日軍第21師團

歷代師團長
1 鹫津松平(1938年7月15日----1940年9月28日)
2 田中久一(1940年9月28日----1943年3月1日)
3 三國直福(1943年3月1日----1945年8月15日)

從中國打到法屬印度支那的北陸兵團
第二十一師團是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新設立的,於1938年7月15日編成集結完畢。同時被編入北支那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徐州會戰之後,最初被布置在徐州附近擔任警戒任務。1939年2月的蘇北掃蕩作戰和1941年5月的中原會戰,第21師團都參加了。日美開戰之前的1941年12月1日,爲了增強北部法屬印度支那的兵力,第21師團奉命進駐法屬印度支那。1942年2月,成功地登陸。這時,以第21師團屬下的步兵第62連隊和山炮兵第51連隊的第3大隊爲基幹組成了永野支隊(永野龜一郎少將),被派往菲律賓支援第2次巴丹半島的攻堅戰。
1942年12月隨著日軍在法屬印度支那地區勢力的增強,新設了印度支那駐屯軍。第21師團就被配屬到印度支那駐屯軍的麾下。1943年初參加完第2次巴丹半島的攻堅戰的步兵第62連隊歸還第21師團的建制,與師團主力分別擔任了南部印度支那的警備任務。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第21師團沒有參加任何作戰。1945年3月,爲了解除在印度支那地區盟軍的武裝,第21師團參加了“明”號作戰。之後,第21師團爲了防備美軍在法屬印度支那登陸,構築了許多堅固的工事和陣地,但是沒多久就迎來了投降的那一天。

第二十二師團
通稱:原 編成時期:1938年4月4日 編成地:宇都宮 補給軍區:宇都宮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曼谷(泰國)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18方面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84(仙台),第85(會津若松),第86(山形)

歷代師團長
1 土橋次一(1938年7月15日----1941年3月1日)
2 太田勝海(1941年3月1日----1942年3月2日)
3 大城戶三治(1942年3月2日----1942年11月9日)
4 矶田三郎(1942年11月10日----1944年1月7日)
5 平田正判(1944年1月7日----1945年8月15日)

從中國戰場到南方戰線
1938年4月,在宇都宮的留守第14師團的管理下,第22師團被編成。編成完畢,被編入中支那派遣軍(畑俊六大將)之後立刻參加了武漢會戰。武漢會戰後,第22師團被歸爲第13軍(西尾修造大將)指揮在杭州駐屯,同時擔當當地的警備任務。1940年5月的江南作戰、1941年3月的太湖西面掃蕩戰等等,第22師團在頻繁的戰鬥中得到無論是作戰能力還是實戰經驗都得到了加強。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22師團依舊駐紮在中國大陸,並與國軍有頻繁的零星交戰紀錄。1943年第22師團司令部及部分主力替換下守備杭州的第70師團,另一部分主力進駐金華擔任警備和維持治安的任務。
進入1944年,第22師團被編入第23軍(田中久一中將)同時派往香港。在途中第22師團屬下第86步兵連隊(山形)所搭乘的運輸艦群遭到美軍潛艇的魚雷攻擊,大部分被擊沈,損失慘重。進駐香港後不久,第22師團參加了豫湘桂戰役。1945年被轉派到法屬印度支那參加了明號作戰之後,大本營決定將第22師團投入到緬甸方面。然而當第22師團準備開往緬甸,途經泰國的時候,日本就無條件投降了。

第二十三師團
通稱:旭 編成時期:1938年4月4日 編成地:熊本 補給軍區:熊本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呂宋島(菲律賓)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14方面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64(熊本),第71(鹿兒島),第72(都城)





在外蒙古草原上行軍的小松原兵團(諾門坎事件)

歷代師團長
1 小松原道太郎(1938年7月7日----1939年11月6日)
2 井上政吉(1939年11月6日----1941年3月1日)
3 西原貫治(1941年3月1日----1942年11月10日)
4 及川源七(1942年11月10日----1944年1月7日)
5 西山福太郎(1944年1月7日----1945年8月15日)

在諾門坎損失慘重的小松原兵團
第23師團本來是要被投入到中國華北戰線上的。但是原來駐紮在北滿州海拉爾的騎兵集團被抽調南下華北之後,爲彌補滿州的空缺,第23師團立刻被派往了滿州。師團主力擔任海拉爾地區的警備。1939年5月11日,滿州和外蒙古的國境交接地帶:諾門坎附近的蘇蒙軍有越境行爲。小松原師團長按照關東軍制定的方針,立刻向諾門坎派遣了以師團搜索隊爲基幹的東支隊(東八百花中佐)。
當東支隊到達國境的時候,蘇蒙軍已經沒有了蹤影。而當東支隊回到海拉爾的時候,蘇蒙軍又出現在國境附近。對於蘇蒙軍的挑釁行爲,小松原師團長將東支隊和步兵第64連隊合並,組成山縣支隊(山縣武光大佐),再次派往前線。28日的戰鬥中,東中佐戰死。山縣支隊的主力被分隔開,在不能發揮戰鬥力的情況下,不得不後退。之後,關東軍在第64連隊的基礎上,加上了戰車第3、第4連隊編成了安岡支隊(安岡正臣中將),此外第23師團主力也被投入到了前線。7月2日發動對蘇軍的第一次總攻,這次總攻的結果是在損失了一半的戰車部隊之後而不得不開始撤退。在蘇軍的坦克和地面炮火的協防下,日軍傷亡慘重。8月20日,蘇軍由守勢轉爲攻勢,日軍再也沒有還手的機會,主力均撤離了國境。第23師團參加戰鬥的15040名官兵中死傷11950名左右,傷亡率達到近79%,幾乎被打殘了。
諾門坎事變之後,第23師團在滿州被重建。1944年被決定派往台灣。但是在前往台灣途中突然被要求前往菲律賓。1944年2月進駐菲律賓,編入尚武集團(直屬於第14方面軍)。在向菲律賓的運兵途中,步兵第64連隊和野炮兵第17連隊的第1大隊在美軍潛艇的攻擊下葬身魚腹。
1945年1月,美軍開始在呂宋島登陸。在經過1個月的防禦戰之後開始撤退,在展開持久遊擊戰不久以後在呂宋島無條件投降。

第二十四師團
通稱:山 編成時期:1939年10月2日 編成地:滿州 補給軍區:熊本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沖繩(全軍覆沒)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32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22(松山),第32(山形),第89(旭川)





不管男女老幼,日本百姓都被卷進了血雨腥風的沖繩戰役。圖爲還只是乳臭未幹孩子的鐵血勤皇隊隊員。




前往美軍臨時收容所的祖母和孫兒孫女。




遍地孩童的屍骨

歷代師團長
1 黑岩義勝(1939年10月2日----1941年3月1日)
2 根本 博(1941年3月1日----1944年2月7日)
3 雨宮 巽(1944年2月7日----1945年6月30日/全軍覆沒)

從滿州到沖繩
大本營命令編成第24師團是1939年10月6日的事,在滿州哈爾濱不到一天的時間就編成完畢。10月7日編成之後立即配屬給第5軍(土肥原賢二中將)。移駐東安,擔當蘇聯/滿州國境的防衛、警戒工作。直到1942年爲止一直在滿州駐屯。
但是,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之後,日本陸海軍江河日下。8月開始的瓜島攻防戰也以日軍的敗北而告終。1943年9月,大本營宣布了“絕對國防圈”,並漸漸將駐滿州的兵力投入到太平洋前線。第24師團於1944年7月編入牛島滿中將的駐紮在沖繩的第32軍。
進駐沖繩之後,第24師團擔任沖繩島的中部的防衛任務,並開始構築阻擊陣地。1944年末,第32軍的精銳:第9師團被抽調去防守台灣。爲了彌補第9師團離開所造成的空缺,第24師團移駐到第9師團原來的駐地:沖繩島的南部。美軍於1945年3月23日完成對沖繩的包圍圈,在派出艦載轟炸部隊對沖繩狂轟濫炸之後,於4月1日在讀谷村登陸。因爲精銳的第9師團被調走,不得不放棄原先在灘頭陣地痛擊美軍的計劃的第32軍,開始利用沖繩的地形展開戰略持久戰,而第24師團作爲第32軍最後的王牌被雪藏到最後。然而沒多久的4月22日,第32軍司令部決定投入第24師團,去抵抗島西北面(首裏)的美軍的攻勢。
5月4日,日軍對已經登陸的美軍展開了總反攻,那是因爲第32軍的參謀長木谷義雄希望在第32軍主力在沒有遭到美軍重創之前能夠發起大的攻勢來挽回戰機。然而在美軍的強大攻勢下,這顯然是徒勞的。在總反攻中,步兵第32連隊的第1大隊一舉突破美軍防禦縱深,攻下了棚原高地也許是這次反攻中的唯一亮點。之後,日軍放棄首裏,準備退回島的南部展開遊擊戰,於5月29日開始總撤退。第24師團在真璧附近進行了最後大規模的抵抗。6月30日,第24師團長雨宮巽、參謀長木谷義雄等在宇江城城窟切腹自殺。至此師團規模的抵抗徹底結束。

第二十五師團
通稱:國 編成時期:1940年7月10日 編成地:滿州 補給軍區:大阪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小林(九州)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16方面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14(小倉),第40(鳥取),第70(篠山)

歷代師團長
1 桑原四郎(1940年8月1日----1941年10月15日)
2 赤柴八重藏(1941年10月15日----1943年10月29日)
3 加藤憐三(1943年10月29日----1945年8月15日)

從對蘇作戰部隊到本土決戰部隊
1940年7月,第25師團在滿州的東甯編成完畢後,直接受關東軍司令部的指揮。1940年10月,第25師團被編入第5軍(波田重一中將),於1941年7月參加了“關特演”(關東軍特種演習)。“關特演”是以納粹德國閃電戰侵攻蘇聯爲契機,隨著陸軍的上層部和政府的一部分的“北進論”(對蘇開戰)擡頭的必然産物。其目的就是若能形成有利於日本的局面,就不惜一切代價對蘇開戰。
關東軍也托“關特演”的福,兵力一下子膨脹到了70多萬。雖然蘇聯在納粹德國入侵之後的最初階段處於不利的局面,但是在遠東的蘇聯紅軍並沒有如日本所願那樣大部分調往蘇聯的西線區和德國人作戰。遠東的蘇軍兵力並沒有大的變動,對此日本放棄了北上侵攻蘇聯的想法,而是全心致力於南下,準備與英美開戰了。
“關特演”所動員的兵力在“關特演”之後全部留守駐紮在滿州。隨著太平洋上日軍戰局的江河日下,滿州駐屯的部隊依次被挪用到南方戰線上。1945年3月,爲了準備本土決戰,第25師團被調回國進駐九州。4月底第25師團司令部移駐到宮崎縣的小林附近,爲抵抗盟軍登陸而拼命訓練和修築灘頭陣地的工事。但沒有多久就迎來了8月15日無條件投降的那一天。

第二十六師團
通稱:泉 編成時期:1937年9月30日 編成地:華北 補給軍區:名古屋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萊特島(菲律賓)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14方面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獨立第11,獨立第12,獨立第13





參加了綏遠、包頭的攻堅戰之後集體啃玉米棒子的第26師團的士兵








在萊特被美軍俘虜的第26師團士兵

歷代師團長
1 後宮 淳(1937年10月5日----1939年8月1日)
2 黑田重德(1939年8月1日----1941年6月30日)
3 矢野音三郎(1941年6月30日----1942年4月1日)
4 柴山兼四郎(1942年4月1日----1943年4月8日)
5 佐伯文郎(1943年4月8日----1944年7月18日)
6 山縣栗花生(1944年7月18日----1945年2月15日)
7 栗棲猛夫(1945年2月15日----1945年7月17日)

全日本帝國陸軍最初的步兵三連隊制師團
爲了彌補師團數量的不足,日本陸軍將原來的4編制改成了3編制,也就是1個師團所屬的步兵連隊從4個削減爲3個。其中第26師團就是最初誕生的步兵三連隊制師團。
盧溝橋事變之後,關東軍獨斷出兵察哈爾。察哈爾作戰之後,關東軍的察哈爾派遣兵團(東條英機中將)所占領的山西省大同在察哈爾派遣兵團撤退後需要有部隊堅守。在這個目的下,第26師團誕生了。其基本部隊是在滿州的獨立混成第11旅團。因爲基本部隊是獨立旅團,所屬的步兵連隊也被冠於“獨立”的頭銜。
編成之後,師團參加了綏遠、包頭的攻堅戰。於1938年1月被派屬到駐蒙兵團(後來稱爲:駐蒙軍)的麾下。之後第26師團以山西省大同市爲據點,在內蒙古、察哈爾,以及華北各省進行掃蕩討伐作戰。
太平洋戰局已經向美軍一邊倒的1944年7月,第26師團被派往菲律賓。最初的計劃是讓第26師團進駐馬尼拉附近。但是10月21日美軍已經在萊特島登陸成功,爲了阻止美軍的攻勢,第26師團改轉方向前往萊特。首先,以獨立步兵第12連隊爲基幹組成了今崛支隊(今崛夷作大佐)作爲先鋒,於10月末到11月1日左右順利在萊特登陸成功。師團主力因爲在運輸途中遭到美軍空襲,在沒有充足給養裝備的情況下倉促登陸。
第26師團和第16師團一起參加了奪回塔克羅班飛機場的戰鬥,但是在美軍第7步兵師的阻擊下,爭奪飛機場的攻勢立刻被瓦解,第26和第16師團被分割包圍,隨時有全軍覆沒的可能性,奪回機場變得沒有一點意義了。之後第26師團把殘部退回坎基波特山裏展開了遊擊戰。不久和第16師團分兵,在北上途中無條件投降。師團長栗棲猛夫中將於1945年7月17日病死,而且又與大本營失去了聯係,到8月15日投降爲止一直是由今崛大佐代行師團長職務。

第二十七師團
通稱:極 編成時期:1938年6月21日 編成地:華北 補給軍區:東京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南昌(華中) 投降時所屬部隊:支那派遣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支那駐屯第1(佐倉),支那駐屯第2(東京),支那駐屯第3(甲府)

歷代師團長
1 本間雅晴(1938年7月15日----1940年12月2日)
2 富永信政(1940年12月2日----1942年3月2日)
3 原田熊吉(1942年3月2日----1942年11月9日)
4 竹下義晴(1942年11月9日----1944年5月30日)
5 落合甚九郎(1944年5月30日----1945年8月15日)

在中國前線誕生,也在中國結束師團曆史的部隊
第27師團的前身是北支那駐屯混成旅團。1928年4月20日駐紮在天津的支那駐屯第2連隊率先開進濟南,與稍後從日本本土趕來的第6師團一起制造了“濟南慘案”。這支部隊長期駐紮在天津,維持當地的治安。1938年2月,支那駐屯混成旅團被改編成支那駐屯兵團,在同年6月,再次被改編,就成爲了第27師團。
編成之後不久的1938年7月,第27師團被投入到華中的前線。被配屬給第11軍(岡村甯次中將)參加了武漢會戰。萬家嶺戰役中,畑俊六爲營救被包圍的第106師團(淞浦師團)所派出的3個支隊中的佐枝支隊是原屬第106師團編制的。但是畑俊六又從作爲機動預備隊的第27師團中抽出3個精幹的步兵大隊加強給佐枝支隊。武漢會戰之後,第27師團回到華北繼續擔任天津周邊的警備和治安任務。
1939年9月新設了支那派遣軍,第27師團成爲了派遣軍的直轄兵團,但其基本任務還是負責天津周邊的警備和治安。
1943年6月,第27師團被配屬給了關東軍,在滿州駐屯。1944年2月爲了大陸打通作戰再次回到華北。4月的京漢作戰、5月的豫湘桂戰役之後,於1945年進駐廣東。爲了防備盟軍的登陸,支那派遣軍司令部準備強化南京方面的防守力量,將第27師團抽調回南京。第27師團在前往南京途中,在南昌就接到了無條件投降的命令。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回覆: 日本陸軍歷史

第二十八師團
稱:豐 編成時期:1940年7月10日 編成地:滿州 補給軍區:東京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宮古島(沖繩)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32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3(東京),第30(高田),第36(鯖江)






第28師團師團長納見中將代表琉球群島的日本守軍參加投降簽名儀式。圖爲前往沖繩本島嘉手納村投降儀式會場的納見中將(右一)。





與美軍具體商量投降事宜的奄美群島陸海軍司令官多賀四郎少將(談判桌前坐著的)。他的對面是美軍的埃洛伊上校。





代表盟軍在投降書上簽字的史迪威上將。在他身後的那一排日軍軍官中的最左側的是納見敏郎中將。

歷代師團長
1 石黑貞藏(1940年8月1日----1943年3月1日)
2 栉淵宣一(1943年3月1日----1945年1月12日)
3 納見敏郎(1945年1月12日----1945年8月15日)

目送著部下退伍後自殺的納見師團長
第28師團於1940年7月在滿州的新京(長春)被新設立。編成結束之後,被編入關東軍直轄部隊。在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輾轉駐屯,擔任滿州北面的防衛工作。師團所屬的第3(東京),第30(高田),第36(鯖江)步兵連隊都是明治時期創建,擁有悠久曆史傳統的老牌連隊。
太平洋戰爭中第28師團一直都在滿州駐屯,並且爲了準備對蘇開戰,展開了大量對碉堡的攻擊訓練。然而太平洋戰局對日本越來越不利,最終所剩的防衛線被確定爲絕對國防圈。駐紮在滿州的部隊依次被抽調上了南方的前線。1944年2月,第14、第29師團被抽調出來,作爲關東軍派遣的第一支部隊前往南洋。6月15日,美軍在塞班登陸成功。爲奪回塞班,師團所屬的第36連隊被派往塞班。但是途中塞班奪回戰這一計劃被取消,第36連隊一槍未放歸複了第28師團的建制。之後不久,第36連隊又被派駐南、北大東島,一部分進駐沖繩。
6月26日,第28師團主力被命令前往南西諸島駐守。師團司令部移駐南西諸島的宮古島,主力部隊移駐石垣島。日軍猜測美軍在沖繩登陸之前,會預先掃清周圍的障礙(攻取台灣,以及宮古島、石垣島)。將精銳的第9師團從沖繩調往台灣,也是因爲這個錯誤的預測。
大本營要求駐紮在宮古島的第28師團盡快確立防禦陣地以防美軍的來襲。但是1945年4月,美軍出奇兵,跳過台灣、宮古島直接進攻沖繩。宮古島的第28師團被孤立,不久無條件投降。
6月23日,沖繩的第32軍首腦在美軍的強大攻勢下,切腹自殺。這樣一來,在宮古島的南西諸島集團司令官的第28師團納見師團長和奄美群島陸海軍司令官多賀四郎少將一起在投降文件上簽了名。納見中將在目睹宮古島的第28師團官兵被解除武裝,全員退伍之後於12月13日自殺。

第二十九師團
通稱:雷 編成時期:1941年2月25日 編成地:滿州 補給軍區:名古屋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關島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31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18(豐橋),第38(奈良),第50(松本)






第31軍司令長官小畑英良中將和第29師團師團長高品彪中將的自殺地:最後的戰鬥指揮所(叉木山)。80年代初在那裏建立了日軍的慰靈碑。





2戰結束後的第27年,一直躲在關島洞窟中的橫井莊一伍長(下士)被找到並遣送回國。

歷代師團長
1 上村利道(1941年4月1日----1943年10月29日)
2 高品 彪(1943年10月29日----1944年7月28日/全軍覆沒)

在“絕對國防圈”重鎮:關島、提尼安殉國的高品師團
第29師團是由步兵第18(第3師團)、第38(第16師團)、第50(第14師團)這三個步兵連隊在滿州編成的。但是第3師團在華中的前線,而第16師團在本土休整,師團編成的命令是在1941年2月25日,而3個步兵連隊全部歸附第29師團的建制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
編成之後,第29師團直屬於關東軍,擔任滿州北部的防禦以及爲準備對蘇作戰的積極訓練。1943年9月從千島列島到緬甸這一漫長的最終防禦圈,也就是大本營所制定的“絕對國防圈。”爲了防禦這漫長的戰線,第29師團從滿州被抽調出來,編入了第31軍(小畑英良中將),1944年3月被派往“絕對國防圈”的要沖:關島。
但是運送途中,步兵第18連隊乘坐的運輸艦遭到美軍潛水艇的襲擊而葬身魚腹。在塞班,第18連隊雖然被重建後重新派往關島,但是還是留了第1大隊在塞班。此外,步兵第50連隊也被派駐在提尼安島。
6月15日,美軍在塞班登陸,塞班的日本守軍於7月7日被徹底肅清。7月22日,美軍將進攻矛頭指向了原來就是美國領地的關島。在關島的西海岸的阿桑海灘和阿加特海灘(後來被稱爲尼米茲海灘)這兩個海灘駐守的是步兵第38連隊。美軍登陸的第1天,第38連隊就已經被美軍的強大炮火轟的潰不成軍了。
指揮關島防禦戰的是第29師團師團長高品彪中將和第31軍司令長官小畑英良中將。塞班失守,從帕勞歸來的小畑英良中將已經沒有司令部可回了,只能呆在關島。
這2個人在有絕對優勢的美軍攻勢的面前,知道關島陷落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但是依然在7月25日組織力量進行了總反撲。不言而喻,反攻遭到慘敗。8月11日。被美軍逼到關島北部叉木山的第29師團師團長高品彪中將和第31軍司令長官小畑英良中將自殺,日軍有組織的抵抗徹底告一段落。另一方面,美軍於7月24日在提尼安島登陸成功,僅僅花了9天就控制了全島,步兵第50連隊無一生還。另外,角田覺治海軍中將得知美軍在提尼安島上登陸的消息,手拿兩個手榴彈,親自帶了衛隊沖出了藏身的碉堡,再也沒有活著回碉堡。

第三十師團
通稱:豹 編成時期:1943年5月14日 編成地:平壤 補給軍區:平壤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明達納奧島(菲律賓)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35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41(福山),第74(鹹興),第77(平壤)

歷代師團長
1 小林淺三郎(1943年6月10日----1944年3月28日)
2 兩角業作(1944年3月28日----1945年8月15日)

菲律賓南部的垂死掙紮
第30和第31師團不同於一般三十字號的師團。二十、三十字號的師團大多數都是在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太平洋戰爭爆發前設立的。新設師團的命令雖然是1943年5月14日下達的,
但是由於預定編入第30師團的第41步兵連隊(原來自第5師團的福山連隊)被編入了南海支隊,派往東部巴布亞幾內亞的奧恩斯坦利山脈的原因,第30師團始終以2個步兵連隊的編制留在平壤待命。第41步兵連隊在奧恩斯坦利山脈與美軍的苦戰一直持續到1944年初,於1944年2月正式編入第30師團的建制。這樣使第30師團到編成結束爲止花了將近1年的時間。
1944年4月,原先計劃派往菲律賓南部的第32師團被改派到了巴布亞新幾內亞戰區,所留下空缺由第30師團來填補。4月中旬第30師團到達菲律賓的明達納奧島,擔任島北部的防禦。到了8月被編入到防禦整個菲律賓南部的第35軍(鈴木宗作中將)的麾下。
1944年10月12日,美軍在萊特到全面登陸。第30師團立刻派了第41連隊的2個大隊前往正面戰場支援,到了12月又派出了2個大隊。但是在美軍占有兵力、武器以及補給的絕對優勢下,這4個大隊根本沒有能力組織起什麽有規模的抵抗,不久就全軍覆沒。之後師團主力依然駐紮在明達納奧島。1945年4月在開始的美軍強大攻勢下,己方援兵不至並且補給被切斷的情況下,第30師團只能勉勉強強采取守勢,直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第三十一師團
通稱:烈 編成時期:1943年3月22日 編成地:泰國 補給軍區:甲府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泰國 投降時所屬部隊:緬甸方面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58(高田),第128(福岡),第138(奈良)

歷代師團長
1 佐藤幸德(1943年3月25日----1944年7月5日)
2 河田槌太郎(1944年7月5日----1945年8月15日)

科西馬,地獄般的七十天
第31師團在1943年3月在泰國境內被編成。主要組成是,在泰國境內的步兵第26旅團(含第58、第138連隊),和從瓜島撤退回來的川口支隊的第124連隊。再加上在中國編成的炮兵連隊、工兵連隊,就是第31師團的全部家當了。
最初在泰國曼谷的第31師團在1943年5月起兵前往緬甸,參加了第15軍司令官牟田口廉也提出的“英帕爾作戰計劃”。在向英帕爾進攻中,第31師團走了最北面的一條路,而師團的戰術目的是攻下連接英帕爾和迪馬普爾的重鎮:科西馬。
1944年3月15日,師團分爲左、中、右突擊隊3個戰鬥群,而宮崎繁三郎少將親率左突擊隊渡過清德溫河,朝著科西馬進軍。途中,在烏克魯魯、澤薩米和英印聯軍混戰成一團。但宮崎的左突擊隊的先頭部隊還是於4月6日開進了科西馬。其實,日軍並未能全部控制科西馬地區,但是達成了切斷英帕爾以北的歸路這一原定的戰術目的。但是對於第31師團的官兵們來說,超出預想的苦戰才剛剛開始。
占據著戰略要沖的三叉地帶高地的第31師團,遭到英印聯軍猛烈炮火的圍攻,他們只能在科西馬止步不前,再也無法前進一步去英帕爾和第15、第33師團的友軍會師了(實際上第15、第33師團在被圍攻中也自顧不暇)。熱帶、高山這嚴酷的環境讓日軍的補給異常困難,彈藥和糧食都運不上來,補給的缺乏只可能帶來非戰鬥減員。這一時期因傳染病倒下的非戰鬥減員要遠多於戰鬥減員。40天過去了,第31師團已經是強弩之末,宮崎的左突擊隊不得不於5月12日放棄三叉地帶的高地,向後撤退。
5月25日,佐藤幸德師團長向第15軍司令部建議“我部計劃從科西馬撤退到任何可以得到補給的地點”。當然第15軍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將不會同意第31師團這麽做,然而佐藤幸德師團長頂著牟田口廉也中將的壓力,硬是把第31師團撤到了烏克魯魯附近。牟田口廉也中將勃然大怒,以此爲借口將佐藤幸德師團長撤職查辦。
河田槌太郎接過了第31師團的指揮權,宮崎的左突擊隊爲掩護師團主力走在最後。6月20日,英印聯軍重新奪回英帕爾。長達70多天的科西馬戰役告此結束。英帕爾作戰之後,第31師團參加了伊洛瓦迪會戰(磐作戰),之後繼續後退,撤退到泰國境內之後不久就無條件投降了。

第三十二師團
通稱:楓 編成時期:1939年2月7日 編成地:東京 補給軍區:東京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哈爾馬海拉島(印尼)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2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210(甲府),第211(東京),第212(佐倉)

歷代師團長
1 木村兵太郎(1939年3月9日----1940年10月22日)
2 井出鐵藏(1940年10月22日----1942年10月8日)
3 石井嘉穗(1942年10月8日----1945年8月15日)

從中國大陸到印尼的苦戰
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讓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武漢會戰後隨著戰局向長期化、持久化發展,日本決定加強對已占領中國地區的統治。爲了維持占領地的治安和警備,新設了第32師團到第41師團這10個新師團(中國的治安師團),但是裝備就要比一般的師團要差一些。
第32師團在東京編成之後,在華北的山西擔任警備和治安工作。主要負責對山西境內的抗日部隊進行掃蕩作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初,第32師團依然原地不動地從事掃蕩任務。然而太平洋戰局的惡化,讓這些治安師團逐漸走上了南洋的戰場。
1944年4月,第32師團前往菲律賓,並且被配屬給第14軍。最初的計劃是打算讓第32師團在菲律賓的南部駐屯,但是命令得到變更,第32師團被派往哈爾馬海拉島(印尼)。5月中旬,第32師團正式在哈爾馬海拉島登陸成功。但是前往哈爾馬海拉島的運送途中。運輸艦遭到美軍潛艇的攻擊,損失了將近3成兵力。在哈爾馬海拉島登陸後一直爲防備美軍的反攻采取了穩守待攻的防禦姿態,沒多久日本就宣布無條件投降了。

第三十三師團
通稱:弓 編成時期:1939年2月7日 編成地:仙台 補給軍區:宇都宮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泰國 投降時所屬部隊:緬甸方面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213(水戶),第214(宇都宮),第215(高崎)






在最初的緬甸攻略戰中追擊英軍、占領油田地帶的第33師團的主力

歷代師團長
1 甘粕重太郎(1939年3月9日----1941年1月20日)
2 櫻井省三(1941年1月20日----1943年3月11日)
3 柳田元三(1943年3月11日----1944年5月16日)
4 田中信男(1944年5月16日----1945年8月15日)

在英帕爾作戰中遭到沈重打擊的弓兵團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爲了替換下在中國大陸上第一線作戰的甲種野戰師團,才有了三十字號治安師團的誕生。新設立的第33師團就是其中一員。編成之後立即被投入到中國戰線,從事華中地區的警備和維持治安工作。1941年4月以後移駐華北山西省。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33師團參加了緬甸攻堅戰,師團主力於1942年1月進入泰國曼谷,取陸路前往緬甸。最初,日軍輕而易舉的擊破的英印聯軍的防線,第33師團主力迅速北上,追擊撤退的英印聯軍,攻下油田地區後一直在緬甸北部掃蕩討伐。
到了1942年末,英印聯軍爲了重新奪回緬甸,進攻矛頭直指宮脅支隊(以步兵第213連隊爲基幹)防守的阿吉布。而宮脅支隊在得到第15師團支援後,輕松地擊退了英印聯軍的進攻。
1944年3月,第33師團和第15、第31師團一起參加了英帕爾作戰。3月8日,第33師團比其他兵團都要率先起兵,渡過了清德溫河,開始了對英帕爾的攻擊。從南到北,第33師團以:右突擊隊(山本支隊。步兵第213連隊,戰車第4連隊爲基幹)、中突擊隊(步兵第214連隊爲基幹)、左突擊隊(步兵第215連隊爲基幹)這一作戰態勢展開陣型越過海拔2、3千米的高山,從南面接近英帕爾。但是由於英印聯軍的抵抗和糧食的缺乏,第33師團大約損失將近一半的有生力量。雖然有慘重的犧牲,第33師團還是推進到了英帕爾南面約10公裏處。第33師團正準備一鼓作氣攻進英帕爾,但是英印聯軍先發制人,將已經軟弱無力的第33師團擋在距英帕爾10公裏處動彈不得。這時候,在此之前不停地請求停止“英帕爾作戰計劃”的柳田元三師團長被第15軍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將炒了鱿魚。
然而英帕爾作戰還是在7月13日被正式停止,第33師團撤退時遇到了比進攻時更大的困難。到處都可見到死於傳染病和饑餓的第33師團的官兵,在絕望中自盡的官兵也比比皆是。
隨著英帕爾作戰的失敗,日軍基本上失去了對緬甸的控制。第33師團退入泰國後不久,就迎來了無條件投降的那一天。

第三十四師團
通稱:椿 編成時期:1939年2月7日 編成地:大阪 補給軍區:大阪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九江(華中) 投降時所屬部隊:支那派遣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216(大阪),第217(大阪),第218(和歌山)

歷代師團長
1 關 龜治(1939年3月9日----1940年12月2日)
2 大賀 茂(1940年12月2日----1942年10月8日)
3 秦 彥三郎(1942年10月8日----1943年3月25日)
4 伴 健雄(1943年3月25日----1945年8月15日)

爲火力不足而煩惱的中國治安師團
爲了替換下在中國第一線作戰的甲種野戰師團,才有了三十字號治安師團的誕生。在大阪新設立的第34師團就是其中一員。編成之後立即被投入到中國戰線,從事武漢地區的警備和維持治安工作。1939年12月以後移駐南昌。
1941年6月的錦江戰役中,第34師團作爲主力被投入到最前線。但是在這場戰役中師團所屬的野炮兵第34連隊的第8中隊遭遇到國軍大部隊而無一幸免。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34師團依然作爲治安師團駐紮在中國。1943年5月,第34師團由乙種師團降級爲沒有炮兵的丙種師團,所屬的野炮兵第34連隊也被解散。之後,第34師團都是在沒有炮兵的掩護下參加的作戰。1944年5月開始豫湘桂戰役中也有第34師團的身影,但是火力不足,戰鬥力得不到加強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師團的首腦。
豫湘桂戰役結束之後,爲了加強華東方面的防禦力量,第34師團被派往上海/南京地區。進軍途中在九江附近無條件投降。

第三十五師團
通稱:東 編成時期:1939年2月7日 編成地:旭川 補給軍區:東京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索隆(巴布亞新幾內亞)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2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219(東京),第223(甲府),第224(佐倉)

歷代師團長
1 前田 治(1939年3月9日----1940年5月23日)
2 原田熊吉(1940年5月23日----1942年3月2日)
3 重田德松(1942年3月2日----1943年2月28日)
4 坂西一良(1943年2月28日----1944年3月4日)
5 池田浚吉(1944年3月4日----1945年8月15日)

西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死鬥
以東京、甲府、佐倉的步兵連隊和旭川的野炮兵第35連隊爲基幹編成了第35師團。編成後不久成爲北支那方面軍的直屬部隊,在河南省新鄉附近駐屯並負責警備和維持當地的治安。此外也參加了魯西戰役、晉東戰役等掃蕩討伐戰役。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第35師團依舊在華北駐屯。1943年5月1日大本營發出了在中國駐屯的部隊要接受改編的命令。依照這個命令,第35師團將從原來的乙種師團降爲丙種師團,師團所屬的旭川的野炮兵第35連隊也被取消編制。
1944年2月,第35師團受命前往南洋。但是師團缺乏炮兵火力,3月2日從關東軍編制中抽出原駐紮在滿州的獨立山炮兵第4連隊,調撥進了第35師團。
第35師團原來是受命於第31軍(小畑英良中將),預備在中部太平洋的馬裏亞納群島駐紮的。然而命令有變,第35師團被編入第2軍(豐島房太郎中將)前往哈爾馬海拉島。但是運輸船隊在到達哈爾馬海拉島之前遭到美軍潛艇的襲擊,山炮連隊損失了他們幾乎所有的裝備。第35師團登陸以後,師團主力留守在索隆,第219連隊和第221連隊分別前往努恩霍爾島和馬諾克瓦立去建立防線。
美軍於1944年5月27日開始在比約克島登陸。爲了救助在比約克島上的第36師團的葛目支隊,從駐紮在馬諾克瓦立的第221連隊中抽調了1個大隊(之後又抽調了1個大隊)前往比約克島支援。這些部隊不用說,都在美軍的強大炮火下喪生。7月2日,美軍在努恩霍爾島登陸,第219連隊全軍覆沒。
之後,美軍於7月31日在哈爾馬海拉本島登陸,第35師團殘部頂住了美澳聯軍的強大攻勢,還甚至於1945年5月一度奪回索隆。但這之後,隨著補給的困難,第35師團在進退維谷的情況下無條件投降。

第三十六師團
通稱:雪 編成時期:1939年2月7日 編成地:弘前 補給軍區:弘前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薩爾米(巴布亞新幾內亞)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2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222(弘前),第223(青森),第224(秋田)

歷代師團長
1 舞 傳男(1939年3月9日----1940年8月1日)
2 井關 仞(1940年8月1日----1943年2月28日)
3 岡本保之(1943年2月28日----1943年10月1日)
4 田上八郎(1943年10月1日----1945年8月15日)

葛目支隊,在比約克島全軍覆沒
第36師團替換下在中國前線的第一線的野戰師團,主要任務是在中國占領區的警備和維持治安。
在第一線活動、擁有優良裝備的師團被稱爲“甲種師團”。作戰目的主要是警備和治安的師團被稱爲“乙種師團”,裝備上要多少比甲種師團差一些。由三個步兵連隊爲基幹而組成的乙種師團,與原來的4單位制的師團相比。再用兵上稍微有點小家子氣。
1939年4月,第36師團被編入駐紮在華北的第1軍(梅津美治郎中將),替換下第108師團負責山西省附近的治安和警備。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第36師團一直在山西省駐屯,不斷以國軍和八路軍爲對手,展開討伐掃蕩作戰。
1943年春天以後,第36師團的戰鬥任務由警備、治安變成了作對蘇聯作戰的準備。但是隨著太平洋戰局的惡化,第36師團於10月離開山西省,前往南洋。從上海出發,經印尼進駐西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薩爾米和比約克島。
師團主力在薩爾米島登陸,以步兵第222連隊爲基幹組成了葛目支隊(支隊長:葛目直幸大佐,第222連隊連隊長),擔任比約克島的防衛。
1944年4月22日,美軍在荷蘭蒂亞和愛達培登陸,5月17日在薩爾米東部的托姆登陸,將進攻矛頭直指擔任薩爾米正面防守的第224連隊。另一方面,5月27日小規模美軍在比約克島成功登陸。最初,葛目支隊以絕對的兵力優勢幾乎要將美軍趕進大海,但是隨著美軍後繼部隊的到來,葛目支隊漸漸不支。在大約40天的惡戰之後,葛目大佐切腹自盡,葛目支隊全軍覆滅。
與此同時,薩爾米島的戰鬥在繼續。到了6月,第36師團放棄了對美軍發動主動進攻的念頭,而美軍也沒有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就這樣,第36師團所處的戰線還算“小康”,就這樣迎來了投降的那一天。

第三十七師團
通稱:冬 編成時期:1939年2月7日 編成地:久留米 補給軍區:熊本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曼谷(泰國)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38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225(熊本),第226(都城),第227(鹿兒島)






在河邊喝水休息的參加打通大陸交通線作戰的第37師團的官兵(河南)。可以看到在官兵的胸前挂著裝有戰友的遺骨的骨灰盒。





逃避戰亂(豫湘桂戰役)的桂林市民





到處都是逃避戰亂的難民的桂林火車站

歷代師團長
1 平田健吉(1939年3月9日----1940年8月1日)
2 安達二十三(1940年8月1日----1941年10月15日)
3 長野佑一郎(1941年10月15日----1945年4月7日)
4 佐藤賢了(1945年4月7日----1945年8月15日)

從大陸打通作戰到馬來戰線
第32----第36師團都是爲了維持在中國的占領地的治安和警備工作而新編成的。編成之後被配屬在華北的第1軍,換下第20師團擔任了陝西省西南部的警備任務。和其他的治安師團一樣,1939年夏天之後在各地進行掃蕩討伐作戰。
太平洋戰爭初期,第37師團仍在山西省駐屯。1944年2月,第37師團將山西省的駐防地交給前來換防的第69師團,參加了大陸打通作戰(一號作戰)。
3月末,第37師團被編入第12軍(內山英太郎中將),爲打通從北平到漢口的鐵路線,第12軍發動了京漢作戰。7月下旬,第37師團被編入第11軍(橫山勇中將),南下參加了豫湘桂戰役。師團在桂林、柳州、南甯等地輾轉作戰,戰役結束後沒有回華北而是南下被編入印度支那駐屯軍(不久被稱爲第38軍),進駐法屬印度支那。
1945年4月,大本營準備將第37師團投入到緬甸戰線上,師團在進入泰國境內一直待機候命。然而突然受命被調到馬來半島。在前往馬來半島的途中,日本無條件投降了。

第三十八師團
通稱:沼 編成時期:1939年6月30日 編成地:名古屋 補給軍區:名古屋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臘包爾(新不列顛島)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8方面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228(名古屋),第229(岐阜),混成第3






瓜島爭奪戰失敗以後,從Bougainville島撤離的第17軍派遣的侍從武官坪島文雄少將(身披鬥篷正在敬禮的)也視察了第38師團司令部。在門左側敬禮的是第38師團司令部的參謀人員。

歷代師團長
1 藤井洋治(1939年10月2日----1941年6月20日)
2 佐野忠義(1941年6月20日----1943年6月10日)
3 影佐祯昭(1943年6月10日----1945年8月15日)

在瓜島登陸之前遭到毀滅性打擊的第38師團
編成第38師團的目的是爲了在中國占領區的警備和維持治安。治安師團要比一般野戰的師團裝備差一些的乙種師團,人員配備上也有差異。
編成之後第38師團隸屬於第21軍(安藤利吉中將)進駐河南,不久替換下台灣混成旅團進駐廣東佛山。之後頻繁地進行了掃蕩作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同時,第38師團被調至第32軍(酒井隆中將)的麾下,參加了對香港的進攻。最讓日軍頭疼和擔心的九龍要塞的英軍陣地,竟然被步兵第228連隊屬下由若林東一中尉率領的小規模的偵察部隊所輕而易舉的占領。香港攻略戰也在短期內迅速結束。
之後,第38師團以步兵第228連隊爲基幹組成了東方支隊,以步兵第230連隊爲基幹組成了東海林支隊。師團主力、東方支隊、東海林支隊分別行動參加了攻打荷屬東印度(印尼)的戰役。此戰役結束之後,爲了奪回瓜島,第38師團被編入第17軍派遣往瓜島。爪哇攻堅戰之後,第38師團將歸附第38師團建制不久的東海林支隊支援給了第2師團,率先派往瓜島。第2師團以川口支隊(以福岡步兵第35旅團爲基幹)和第38師團的東海林支隊爲先鋒,於1942年10月24日發起了奪回瓜島的總攻。總攻之前,川口清健少將支隊長被臨時撤換,東海林支隊的東海林俊成大佐代替川口擔任了右翼攻擊的指揮任務。但是不言而喻,第一次瓜島爭奪戰是以日軍的告負而結束了。
第38師團主力於11月被正式派往瓜島。但是滿載兵員和物資的運輸艦在前往瓜島的途中,遭到美軍的空襲,因而損失了7艘運輸艦。在登陸的時候再次遭到美軍空襲,裝備物資損失贻盡。雖然保證了部分“有生力量”在瓜島順利登陸,但是這批“有生力量”卻手中空空如也。
第38師團在瓜島登陸,但卻空著雙手。這樣的情況不得不讓日本大本營放棄總攻的原計劃,日軍只能躲在瓜島的角上采取持久戰和遊擊戰。但是日軍的補給線被美軍切斷,島上官兵再也沒法“持久”了,在饑餓和傳染病的圍攻下,一個個倒下去。這時大本營也決定正式放棄瓜島,1943年2月,日軍開始從瓜島撤退。之後第38師團司令部被轉移到新不列顛島,在臘包爾重建了第38師團。同時在臘包爾構築工事以防美軍,最後不得不無條件投降。

第三十九師團
通稱:藤 編成時期:1939年6月30日 編成地:廣島 補給軍區:廣島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四平(滿州)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30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231(廣島),第232(濱田),第233(山口)

歷代師團長
1 村上啓作(1939年10月2日----1941年9月1日)
2 澄田睐四郎(1941年9月3日----1944年11月22日)
3 佐佐真之助(1944年11月22日----1945年8月20日)

蘇聯紅軍侵占滿州後,被扣留在西伯利亞的廣島兵團
爲了維持在中國占領地的治安以及其周邊的警備,第32師團到第37師團(中國占領區的治安師團)這6個師團的編成是在1939年2月命令發布之後立刻執行的。而時隔5個月之後,另4個治安師團(第38師團-----第41師團)又被編成。
第39師團編成後被派往華中,擔任湖北省的警備任務。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1942年11月師團司令部轉移到宜昌,並擔任當地的警備。之後數次輾轉,最後駐紮在武漢,參加了數次掃蕩作戰。1945年4月,美軍在沖繩登陸,日軍認爲有強化上海方面防衛的必要。所以將駐紮在武漢的師團悉數調往華東方面,第39師團在到達上海附近之後於5月末被編入關東軍的編制。7月初進駐滿州的四平,歸第30軍(飯田祥二郎中將)所指揮。
但是沒過一個月,8月9日。爲了在中國東北擴大自己的勢力,蘇聯紅軍開始出兵我國東北,沒多久東北的戰事就告結束。第39師團於8月20日在四平被解除武裝。之後師團的官兵幾乎全被強制押赴西伯利亞進行勞動改造。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7 09:05 , Processed in 0.04904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