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幣
- 1009 元
- 文章
- 3590 篇
- 聲望
- 3779 枚
- 上次登入
- 11-4-21
- 精華
- 26
- 註冊時間
- 05-9-9
- UID
- 193762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
回覆: 安全環境與軍事情勢
[LEFT]第二章 亞太軍事情勢
亞太軍事情勢,因中國軍力的不斷成長,使得區域內各國加深對美國的依賴。美國為因應伊拉克戰後重建、北韓核武、東南亞恐怖活動、南海主權爭議、印巴衝突及中國軍力擴張等問題,積極調整在東北亞的兵力部署,並且在關島增設重兵。另透過美日、美韓、美澳等安保協防機制,以及「台灣關係法」的運作,進一步強化彼此關係,藉以掌控西太平洋整體安全情勢,維護地區穩定。[/LEFT]
[LEFT]第一節 亞太戰略環境
亞太區域,係由中國大陸與東北亞、東南亞及環太平洋群島所形成,屬於多元化的社群。區域內各國,因受太平洋及區域海域的隔離,以致在種族、文化、政治、宗教信仰與風俗習慣上,各不相同;而為確保國家的生存與安全,各國一般都以經濟發展為重;在軍事上,則朝向多元化型態發展。[/LEFT]
[LEFT]一、美國太平洋情勢 [/LEFT]
(一)亞太安全戰略
[LEFT]美國轉採「先制攻擊」的戰略思維,因應日漸擴增的國際恐怖及區域性威脅,藉超強軍事優勢,確保其國家安全與地區戰略利益。其採取措施如後:
1.維持各區域強權間的穩定與軍力平衡。[/LEFT]
[LEFT]2.維持亞太區域海上航線的安全。
3.維持美國在全球性與區域性組織間所扮演的領導角色。
[LEFT]4.和平解決台海與朝鮮半島問題。
5.避免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擴散。
6.確保中南半島與中南亞的安全。
7.打擊恐怖主義及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 [/LEFT]
[LEFT](二)亞太軍事情勢[/LEFT]
[/LEFT]
[LEFT]亞太軍事情勢隨著中國軍力的提升,正逐漸改變區域內的軍力平衡,直接影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國家利益,致使亞太區域成為美國關注的焦點。為確保其在亞太區域的主導地位,美國將過往以歐洲為重心的戰略思維,漸次轉移至亞洲,並逐步調整區域軍力部署。基於「911恐怖攻擊事件」的經驗,美國承認恐怖主義為當前最嚴重的安全威脅,故主動發起對阿富汗及伊拉克的戰爭,期剷除恐怖威脅來源。而朝鮮半島的北韓核武事件,雖經由「六方會談」的外交斡旋,情勢暫趨和緩,但仍是美國關切的焦點。
[LEFT](三)關島、夏威夷與紐西蘭、澳大利亞戰略地位[/LEFT]
關島位處第二島鏈),與夏威夷同為美國在太平洋的重要軍事基地,戰略地位重要。為反制中國軍力的擴張,與確保美國在亞太的戰略利益,美國除大幅調整關島基地的海空兵力外,並已在2003年11月,完成整建夏威夷海軍航空母艦基地,使此兩處基地的戰略地位,與日俱增。另紐西蘭、澳洲積極介入國際事務,並配合美國與聯合國的要求,參與東帝汶、伊拉克維和任務和經援太平洋諸島國,希望藉此強化、主導區域事務的影響力,提升國際地位。
[LEFT]二、東北亞情勢[/LEFT]
[LEFT](一)軍事情勢[/LEFT]
[/LEFT]
[LEFT]美國為減低其在亞太區域軍力的負荷,支持日本建軍、修法及參與國際維和任務,並強化雙方安保同盟關係。朝鮮半島南、北韓雙方,仍持續軍事對峙;南韓繼續更新和發展軍備,以因應可能發生的戰爭;北韓亦不斷試射飛彈,而且不放棄研發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其核武問題,仍為區域軍事安全的潛在威脅。
[LEFT](二)潛在危機[/LEFT]
[/LEFT]
[LEFT]俄羅斯與日本在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領土主權問題,爭執已久,至今仍未簽署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敵對關係的和平條約。日本曾倡議擱置主權爭議,合作開發經濟,但不被俄羅斯接受,雙方對此問題,進展有限。中國與南、北韓東海劃界,由於涉及三方經濟水域利益和漁民生計問題,曾爆發多次因漁船非法越界作業,導致緊張對峙的情形,惟在三方克制下,未衍生大型衝突事件。另中國與日本目前在東海海域的天然氣資源探勘問題上,已出現齟齬,爭端浮現;日本與南韓的獨島(竹島)爭執,仍無解決方案,獨島位於南韓管轄範圍內,除於此興建碼頭、派遣警力駐防巡守外,亦透過國際宣傳,以彰顯其領轄事實。釣魚台列嶼,為我國固有領土,然中國與日本亦宣稱擁有其主權,一方面,中國透過海洋測繪和大陸礁層調查,彰顯其主權;另一方面,日本則「出租」該島給民間,並劃入二百浬專屬經濟海域範圍內,使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更為複雜。
[LEFT]三、東南亞情勢[/LEFT]
[LEFT](一)軍事情勢[/LEFT]
[/LEFT]
[LEFT]1.東南亞各國的軍事活動,現以打擊恐怖活動及分離組織為主;「東南亞國協」(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於馬來西亞成立「東南亞地區反恐中心」(Counter-Terror Center Southeast Asia),以彰顯區域各國反恐的決心。2003年10月,「東協」召開第九屆高峰會議,中國與「東協」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並同意召開由軍事人員參與的「安全政策會議」,發表「中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藉此化解「東協」對「中國威脅論」的疑慮。印度、日本亦陸續與「東協」簽署「友好合作條約」,顯見東南亞區域已深受各國重視,對區域軍事安全將有所助益。
[LEFT]2.南海問題複雜且具爭議性,目前各國在南海島嶼派駐的兵力,以越南約2千人最多,中國約6百人居次。而在南海主權爭議上,相關各國則依「南海各方行為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Conduct of Par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的精神,努力尋求建立相互信任機制,為和平解決彼此歧見,創造有利條件。[/LEFT]
[LEFT](二)潛在危機[/LEFT]
[/LEFT]
[LEFT]區域內國家雖大多政情穩定,無立即衝突威脅,然部分國家間仍存有糾紛(如星、馬之白礁主權及供水問題),不過,受到「東協」體制的約束,尚能自我克制,不致訴諸武力。越南政府曾在2004年4月,以觀光名義組織旅遊團赴南沙群島,並由其軍方決定在南威島修復軍用機場,此舉曾引起我國、中國及菲律賓政府的抗議,為南海問題的和平解決再添變數。
[LEFT]四、中亞情勢[/LEFT]
[LEFT](一)軍事情勢[/LEFT]
[/LEFT]
[LEFT]中亞地處歐亞大陸腹地,為連接歐亞之橋樑,對中國西面與俄羅斯南側安全的屏障,影響甚大,並因具豐富戰略油氣資源,地緣位置極為重要,向為兵家必爭之地。近年來美國、俄羅斯、中國等國,藉反恐大力加強與此區國家的軍事、安全合作,積極介入中亞事務,爭奪勢力範圍意圖明顯。強權間的利益爭奪,勢將衝擊地區的軍事安全情勢。
[LEFT](二)潛在危機[/LEFT]
[/LEFT]
[LEFT]美國在中亞地區的軍事勢力,直接對俄羅斯與中共造成重大威脅。俄羅斯為爭取戰略空間與安全,重新對中亞進行軍事部署,以防範美國在該地區的軍力擴張。中國為鞏固其影響力,近兩年透過「上海合作組織」機制,與組織成員國舉行聯合反恐軍演,強化反恐經驗交流,未來可能循此模式舉行區域性的聯合軍事演習,積極介入區域軍事事務。另地區的宗教紛爭、族群衝突及領土爭端,如哈薩克與俄羅斯、塔吉克與中國間的邊界爭議等,均將對地區安全情勢造成影響。
[LEFT]五、南亞情勢[/LEFT]
[LEFT](一)軍事情勢[/LEFT]
[/LEFT]
[LEFT]長期以來,印度與巴基斯坦除為爭取邊界地區喀什米爾省的歸屬產生對抗外,雙方並致力於核武競賽。南亞地區的穩定,對亞太地區安全具有重大意義,中國在此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2003年10月,中國與巴基斯坦兩國海軍,在上海外海舉行首次聯合軍演;次月,中國海軍復於同一地點,與印度海軍實施演習,明顯展現中國對促進雙方軍事合作的企圖。印度軍方原本「反中」的色彩濃厚,現則明顯改變,以往公開以中國為假想敵的態度已趨於保守,兩國軍事交流、互動頻繁。未來雙方軍事合作關係將更日益密切,有助南亞安全情勢的穩定。
[LEFT](二)潛在危機[/LEFT]
[/LEFT]
[LEFT]1.中、印邊界衝突:中國與印度兩國邊界長達2千公里,雙方雖成立邊界問題聯合工作小組,並完成交換中段邊界地區地圖,惟在解決東、西段領土的爭議上尚無進展。2003年10月迄今,中國與印度雙方曾就邊境問題舉行兩次協商,雖未取得重大突破,但有助於雙方和平解決邊境問題。
[LEFT]2.印、巴衝突:自2003年4月印度提出「印、巴關係正常化」,雙方關係已獲大幅改善;10月印度再度提出推動民間交往的「十二點和平倡議」,亦獲巴國政府正面回應;11月兩國外交部發表共同聲明,同意在喀什米爾地區實行停火。2004年1月印度前總理瓦巴義與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於伊斯蘭堡舉行「南亞高峰會」,兩國就喀什米爾等問題深入探討,並達成展開全面對話的共識;5、6月印、巴雙方就核武信心建立措施的對話與原則交換意見,對解決彼此有關喀什米爾問題的最終談判及軍備競賽有所助益。[/LEFT]
[LEFT]第二節 各國軍事動向
亞太地區係全球爆發衝突點最多的區域,美國推翻伊拉克海珊政權後,即積極介入亞太事務與調整兵力部署。2004年8月16日美國總統布希對外宣布未來十年駐防歐、亞等地之美軍,將分別調整駐地及指揮結構,同時將其戰略中心由歐陸轉移亞太,期藉調整地區同盟國關係,以遏制區域衝突發生。另中國軍備擴張,對我武力威脅始終未減,美國、日本、韓國等國軍事動向,均將牽動台海局勢,並對我產生深遠影響。
[LEFT]一、美國[/LEFT]
[/LEFT]
[/LEFT]
[LEFT](一)亞太軍力[/LEFT]
[LEFT]1.駐日美軍現況:總兵力約4萬餘人。主要水面艦艇計17艘(含駐橫須賀作戰艦11艘、駐佐世保兩棲艦6艘)。基地有橫田、琉球等8處,主要分駐於橫須賀、佐世保等基地。戰機包括F-15、F-16、C-130等機種約350架。地面部隊駐琉球陸戰隊約2萬人,並設有38處軍事訓練與後勤設施。2004年4月起,美軍駐琉球陸戰隊陸續派遣部分兵力(3,600餘名)前往伊拉克支援維和任務。
[LEFT]2.駐韓美軍現況:總兵力約3萬餘人。戰機包括F-15、F-16、A-10等機種約150餘架;戰甲車包括M1A1、M-2、M-3等350餘輛;各型火砲約84門。主要基地有漢城、板門店等8處。另美軍將調整駐韓部隊,除陸軍第二步兵師一部兵力抽調派赴伊拉克外,餘自2004年起陸續撤出漢江以北非軍事區,並向南遷至烏山、平澤基地。[/LEFT]
[LEFT]3.駐紐、澳美軍現況:澳洲駐有美軍百餘人及早期預警系統之衛星接收站,為配合美國的亞太駐軍調整,澳洲同意美軍使用其軍事訓練設施。
(二)軍事動向[/LEFT]
[/LEFT]
[LEFT]1.東北亞地區:日本方面調整航空自衛隊總隊部與駐日美軍司令部同駐橫田基地,以強化軍事互動;太平洋總部艦隊偵察大隊情報中心於2003年11月進駐日本三澤空軍基地;原駐日本琉球之美陸戰隊部分單位將移至澳洲。韓國方面則區分二階段將美軍由非軍事區逐步南遷,並積極強化駐韓美軍戰力,除增駐阿帕契攻擊直升機、F-117戰機、愛國者三型飛彈、闢建烏山空軍基地跑道及增加部署重裝旅戰甲車百餘輛外,未來4年將投入110億美元,強化軍事與情蒐能力。
[LEFT]2.東南亞地區:擴建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並在泰國暹羅灣、印尼納土納群島設置海上浮動軍事基地和後勤補給維修基地;期進一步取得泰國的烏打拋空軍基地和梭桃邑海軍基地、印尼的莫羅泰島和比亞克島的租用權;另與越南、印度接觸,謀求設立軍事據點的可能性。並積極與新加坡展開雙方「戰略合作關係框架協定」談判,期為美軍調整駐軍與戰略部署鋪路。[/LEFT]
[LEFT]3.南亞地區:進駐阿富汗境內巴格蘭及坎達哈2個機場,及取得印度、巴基斯坦部分機場、港口使用權。[/LEFT]
[LEFT]4.中亞地區:將向烏茲別克、塔吉克租用3個機場,並擴建吉爾吉斯瑪納斯機場。
[LEFT]5.西太平洋地區:整建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以利戰略轟炸機及屯儲空射型巡弋飛彈;擴建阿普拉軍港並進駐核子攻擊潛艦等。為強化對太平洋各地的打擊能力,預劃增加部署1個航空母艦戰鬥支隊,並可能以關島或夏威夷為基地。[/LEFT]
[LEFT]二、東北亞地區[/LEFT]
[LEFT](一)日本[/LEFT]
[/LEFT]
[/LEFT]
[LEFT]1.軍力現況:自衛隊總兵力約23萬9千人。陸上自衛隊約14萬8千人,計有主戰車1,020餘輛、各型火砲750餘門;海上自衛隊約4萬5千人,計有各型作戰艦54艘、潛艦16艘、戰機80架、武裝直升機102架;航空自衛隊約4萬6千人,計有各型戰機270架。
[LEFT]2.軍事動向:藉海外派兵支援及修法等具體作為,表達對美國攻伊軍事行動及戰後重建計畫的支持,以強化美、日同盟關係,提升日本的國際聲望;企藉修訂「防衛計畫大綱」(Japan's National Defense Program Outline),調整國防策略、提升自衛隊位階為軍隊,以確立因應緊急事件與捍衛國防的正當性。力圖擺脫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所受的軍事制約,提升參與國際事務層次,向軍事大國目標邁進。 [/LEFT]
[LEFT](二)南韓[/LEFT]
[LEFT]1.軍力現況:總兵力約68萬6千人。陸軍約56萬人,計有主戰車2,300餘輛、各型火砲6,400餘門、攻擊直升機110餘架;海軍約6萬3千人,計有主要作戰艦39艘、潛艦20艘、戰機16架、武裝直升機43架;空軍約6萬3千人,計有各型戰機530餘架。
2.軍事動向:因應北韓大規模毀滅性軍備威脅,增編國防預算、強化軍備採購,並置重點於研發與增強未來核心戰力,凸顯其致力緩和與北韓政治關係的同時,仍落實軍事應變的準備。另為維繫與美國的軍事同盟關係,極力避免民間反美情緒影響到政府聯美決策,使能維持因應緊急狀況的協同處理能力。[/LEFT]
[LEFT](三)北韓[/LEFT]
[LEFT]1.軍力現況:總兵力約108萬2千人。陸軍約95萬人,計有各型主戰車3,500餘輛、各型火砲2萬餘門、飛彈(含飛毛腿、勞動、大浦洞)1萬餘枚;海軍約4萬6千人,計有作戰艦3艘、各型潛艦(艇)92艘;空軍約8萬6千人,計有各型戰機600餘架、武裝直升機24架。
2.軍事動向:仍維持以金正日為核心的政治領導與軍事指揮架構,強調軍事優先於政治,積極提升飛彈與核武數量,作為提高國家地位及爭取國際援助的重要手段。[/LEFT]
[LEFT](四)俄羅斯[/LEFT]
[LEFT]1.軍力現況:總兵力約96萬餘人。陸軍約32萬1千人,計有各型主戰車2萬1,870餘輛、火砲2萬746門及飛彈2,870餘枚;海軍約15萬5千人,計有航空母艦1艘、潛艦53艘、各型作戰艦31艘及各型巡邏作戰艦88艘、戰機217架;空軍約18萬4千6百人,計有各型戰機1,984架、武裝直升機700架、各型後勤支援機2,678架;戰略部隊約10萬餘人,計有洲際飛彈738枚、反彈道飛彈100餘枚;直屬單位(含維和部隊及境外駐軍)約20萬人。
2.軍事動向:俄羅斯為改善經濟狀況,不斷向中國及第三世界國家輸出武器裝備,藉軍售改善國內經濟、發展國防工業及充實軍備,致力於軍事改革,期建立專業及機動快速的武裝力量,以保軍力優勢。普丁總統並提出2010年實現武裝力量現代化的中期發展戰略,其安全戰略目標是「憑藉強大軍事實力,在第一時間內發現威脅,鞏固傳統勢力範圍,維護國家安全與穩定,確保經濟不受影響」。[/LEFT]
[LEFT]三、東南亞地區[/LEFT]
[LEFT](一)軍力現況:[/LEFT]
[LEFT]東南亞印尼、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汶萊、寮國、越南、柬埔寨、緬甸等國總兵力約188萬人。地區各國雖有心擴建軍備提升軍力,然仍處於金融風暴恢復期,經濟尚待復原,除新加坡、馬來西亞二國尚維持一定軍力外,餘各國軍事能力無明顯增長。
(二)軍事動向:菲律賓、印尼等國,因境內恐怖組織及分離活動活躍,投入大量軍力清剿打擊。由於中國軍事強權的陰影,造成「東協」地區安全的疑慮,為此,中國提出「睦鄰、安鄰及富鄰」的政策主張,並採取包括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與「東協」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等措施,企圖消弭「中國威脅論」,鞏固與區域周邊國家的關係,擴大在東南亞區域的影響力。
「911恐怖攻擊事件」後,東南亞成為恐怖組織活躍區域;美國為利執行反恐任務,加強與地區內國家的軍事合作關係,先後將菲律賓、泰國列為「非北約主要盟邦」,與新加坡協議展開「戰略合作關係框架協定」談判,不但為其全球駐軍調整進行舖路,亦對中國與「東協」國家簽訂的「東南亞友好條約」展現制衡作用。另俄羅斯撤出越南金蘭灣後,在東南亞已無據點,以致軍事影響力減弱,但仍藉由軍售關係與東南亞國家維持軍事合作關係。[/LEFT]
[LEFT]四、中亞地區
(一)軍力現況: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5國,總兵力約16萬餘人。陸軍兵力計12萬6千人,計有主戰車2,227輛;海軍兵力計1千人,船艦5艘;空軍兵力計約3萬5千人,計有戰機428架,武裝直升機約80架。
(二)軍事動向:中亞地區面臨毒品走私、宗教極端組織及恐怖份子等威脅,區域內國家積極促使獨立國協集體安全條約遂行整合,2002年10月獨立國協集體安全條約會員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亞美尼亞)決議通過軍事組織章程,並在2003年4月底,成立集體快速反應部隊,及於年底舉行「2003南方之盾」反恐演習。另由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與烏茲別克等6國組成「上海合作組織」,於2002年10月及2003年8月,由成員國分別舉行聯合反恐軍演。[/LEFT]
[LEFT]第三節 對區域安全的影響[/LEFT]
[LEFT]亞太地區係全球爆發衝突點最多的區域,由於中國軍力不斷擴張,致使地區各國對「中國威脅論」的疑慮益形加深。美國在面對伊拉克戰後重建、朝鮮半島核武問題、台海局勢、印巴衝突及中國軍力擴張等狀況下,其在軍事上,已採「先制攻擊」的戰略思維,並藉調整亞太駐軍、強化與周邊國家的協防機制,以維持區域的和平穩定。[/LEFT]
[LEFT]由於美國全球軍力戰略調整的重新部署,致使亞太軍事戰略環境受到影響,並牽動區域內各國軍事動向的轉變。而隨著中國總體國力增長,逐漸引起世界各國關注,美國與中國為維護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雙方勢必持續進行角力競爭,對爾後世界局勢的發展影響甚大。[/LEFT]
[LEFT]我國因位於中國東出西太平洋第一島鏈樞紐位置,對平衡亞太區域均勢,具有保障依托功能;我若善於掌握此一優勢,勢必有助於國家的安全與發展。而基於維護我自身的安全與利益,應以強化我國在西太平洋地區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加速推動軍事事務革新、兵力轉型,以及聯合區域內友我之軍事力量,建立策略聯盟,並持續依循「預防戰爭、國土防衛、反恐制變」的基本目標,維持區域穩定,確保國家安全,以適應多變的西太平洋局勢。[/LEFT]
[/LEF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