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從中國潛艦出沒西太平洋探討反潛機之需求
   
提  要:  

一、隨著國際局勢及海洋資源的競爭,臨海國家與海島國增強海洋領域的意識,加劇對海洋的爭奪與控制,中國將防禦的重點由陸地轉向海洋;把控制海洋和擴大海域戰略防禦縱深列為重要的軍事戰略目標。
二、長久以來中國被美國、日本、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澳洲這條島鏈封鎖。為突破島鏈封鎖,已作出長遠戰略規劃,未來十年的戰略任務,主要在於取得500浬絕對的制海權,以保衛其利益。為實現此願望,近年不斷派出海洋調查船,積極進行海洋調查研究,最主要目的是蒐集電波參數及潛艦(艇)作戰時必要的水文地理資料和作戰情報,並於去年11月派遣漢級核子潛艦首度穿越第二島鏈,軍事評論家認為中國透過在太平洋部署潛艦的軍事手段,終極目標絕對是「武力統一臺灣」。
三、近年中國軍事預算逐年增加,軍力持續增長,對我國及鄰國威脅最大應為其快速擴建之潛艦,預估2010年末擁有現代化和戰力中等潛艦之數量,可能會超越美國在執行全球任務時所能動用的攻擊潛艦。有鑑於此,未來反潛作為應刻不容緩。但因國際局勢的限制,很難在短時間內買到質與量都適合於本國的潛艦,自行研發製造也緩不濟急,要突破關鍵技術及關鍵零組件的限制也是困難重重,短時間內反潛作戰依然是以水面艦艇和反潛機為主,而本國的水面艦艇在質與量上已有一定的水平,且現役的反潛機S-2T因機齡過高,零組件不易籌補將嚴重影響機隊妥善率,所以急需尋求替代機種,西方國家多數採用P-3C獵戶座反潛機應是海軍最屬意的機型。

壹、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對當時的蘇聯和中國等國家實施戰略封鎖,與許多國家簽訂安保條約,形成所謂的「第一島鏈」及「第二島鏈」。其中「第一島鏈」包括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臺灣、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第二島鏈」包括日本列島,經小笠原群島、硫黃群島、馬裏亞納群島、雅浦群島、帛琉群島,延至關島及哈馬黑拉馬等島群。
         冷戰以前,國際海權的主要宣示是根據歷史和傳統。依據國家對海域或海島實施管轄權,便有權對該地區提出主權宣示。1994年11月16日聯合國正式通過1992年制定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該公約確認「專屬經濟區」的概念,並確定其寬度不應超過200浬。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弱小國家的海上權益,但也為新一輪的海權爭奪埋下
種子。
         隨著國際局勢及海洋資源的競爭,臨海國家與海島國增強海洋領域的意識,加劇對海洋的爭奪與控制。中國的「制海權」理論是依據美國海軍理論家馬漢提出的戰略理論,將防禦重點由陸地轉向海洋;把控制海洋和擴大海域戰略防禦縱深,列為重要軍事的戰略目標;把沿海經濟資源、海上交通要道和國家海洋權益,做為首要任務。將制海權從戰時海上決戰,擴展到平時海上部署,強調控制權由近海向遠洋發展,並要求空軍加強近海和遠洋防空。
        長久以來中國因國情、經濟及科技等因素,被島鏈封鎖。中國海軍僅有近海防衛的能力,為突破島鏈封鎖,已做出長遠戰略規劃。未來十年,中國海軍的戰略任務,為保衛沿海經濟圈,取得500浬的絕對制海權。美國「華盛頓觀察周刊」報導其海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主任波拉克博士,對於中國海軍急欲衝出美、日封鎖的第一島鏈,控制沿岸500浬絕對制海權的海洋戰略,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有道理的戰略」,但這個夢想「不會一蹴可幾,需要很多訓練、摸索和實踐操作,會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但是勢在必行」。
         為實現此願望,中國積極擴建海軍軍力,其範圍包含自製與俄製的船艦、戰轟機,還有新增闢的基地。同時還有跡象顯示處心積慮要建造大型的傳統動力航空母艦,艦上初期將配備俄造蘇愷式戰轟機。但對我國、美國、日本及亞洲國家威脅最大應為其快速擴建之潛艦,包括核子與傳統潛艦。中國從1996年軍事威嚇臺灣時,遭到美軍航母艦隊的阻止,就意識到潛艦的重要性。潛艦具有良好的隱蔽性、較大的自給力、續航力和較強的突擊威力;主要用於攻擊大、中型水面艦艇和潛艦(艇),襲擊敵方海岸設施和陸上重要目標,以及佈雷、偵察、輸送偵察分隊登陸等戰術。目前中國第3艘093型的二代潛艦正在建造中,而且採用比較先進的技術,可望裝置新式對地攻擊巡弋導彈。在2010年結束前,中國還將建造3艘此型潛艦。此外,中國將繼續增加傳統潛艦數量,預估至2007年為止,中國海軍將擁有12艘俄製基洛級傳統潛艦、另將建造10至15艘新式039A型「宋級」傳統潛艦。消息顯示2004年6月間還著手建造另一級潛艦,美國海軍將其稱為「元級」,此型潛艦的性能可能優於宋級,甚至可能超越基洛級,因其運用現代化絕氣推進系統,可延長持續潛航的時間。目前,中共現仍擁有20艘左右的035型「明級」潛艦,未來可能會動用多數服役中的此型潛艦在我國四周進行封鎖。在2010年末,中國海軍可能將擁有50至60艘服役中的現代化和戰力中等潛艦,而這可能會超越美國在執行全球任務時所能動用的攻擊潛艦數量,也將大幅凌駕日本的18艘傳統潛艦。
貳、海洋調查船與潛艦出沒西太平洋之說明  

        為突破島鏈封鎖及實現絕對制海權的願望,中共近年不斷派出海洋調查船,積極在其近海的太平洋區域進行海洋調查研究。其出現的目的有三:
        一、測試鄰國政府的反應。
        二、測試鄰國的情報敏感度。
        三、宣示和擴大其海洋領域。

         中國目前擁有多艘優異的海洋調查船,包括「大地」級、「向陽紅」級系列等。這些海調船噸位不一,有測聲儀、海流計、自動分析儀、衛星導航儀等配備,從事海洋參數的探測與資料蒐集。中共海洋調查船,早期執行的任務海域以台灣海峽和東海周邊海域為主,近幾年來擴大範圍,不僅進入日本海,甚至遠赴印度洋與穿越第一島鏈。其主要的情報蒐集船及非軍方名義下的海洋調查船相關配屬與特徵如表一。
         1999年5月14日及19日,中國東海艦隊及海洋調查船分別在釣魚台列島進行大規模軍事訓練與海洋探勘,引起日本高度關切。根據日本軍事評論家—杏林大學教授平松茂雄的長期觀察,中共類似的活動由來已久,可追溯到1995年5月「向陽紅九號」在東海海域奄美大島西方海域釣魚台群島之間,進行海底調查,此後就密集地在這個海域進行調查研究。據平松茂雄的分析,其特徵和目的有三〔註八〕:
(一)調查東海中間線(日、中)日本這一側的海域及奄美大島西方海域,這個地方是地震震源地帶,中國的海洋調查以地震探勘為由,同時也進行大陸棚的石油探勘,以及海底、海域調查。
(二)從東海到宮古海峽通往太平洋海域之調查。中國在此被日本發現曾用圓筒形觀測機器進行海域水溫、成份的分析及研究船舶、潛艦(艇)的航行。據推斷中國在此海域的活動,主要是搜集潛艦(艇)作戰時參考之情資。
(三)在釣魚台群島周邊海域之調查。此海域是東海大陸棚中最有希望開採到石油的地方,中國在此海域的活動推斷是石油探勘、地震探查以及將來進行潛艦(艇)所需水文地理資料和作戰情資之蒐集。
        據2004年8月23日東森新聞報刊載:「行政院游錫院長22日表示,中國海測船去年接近日本海域多達14次,今年迄今也有7次,到台灣東岸更有N次,對亞太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國防部資料指出,每逢台灣有重要演訓中國向陽紅情報船都會適時出現,其目的不只是在蒐集台灣電戰參數資料而已,而是在替解放軍突破西太平洋第一島鏈預做鋪路。年來迭以「向陽紅、海洋系列」海測船,繞經台灣東部海域,蒐集國軍漢光系列演訓活動,偵測我電子參數。其中「向陽紅14」號,曾多次侵入台灣東部12浬內的蘭嶼附近從事水下探測與調查。我國、美國及日本軍方均認為,中國海洋調查船頻頻在我國或是日本近海出沒,主要是探測這些地區的海流等情報,這些情報當然會轉做軍事用途,如潛艦巡航所需要的參數資料。
         2004年11月10日中央日報刊載:「疑似中國海軍的不明潛艦,於11月10日清晨五時左右侵犯日本領海。當時正處於潛航狀態,被偵測時位於沖繩縣宮古列島的多良間島附近。海上自衛隊P-3C反潛機追蹤確認後,日相立刻指示防衛廳下達『海上警備行動命令,由於潛艦入侵日本領海的位置附近,包括日本、中國及我國三方各自宣稱擁有主權的『尖閣諸島』(釣魚台島),日方擔心同1艘潛艦可能再度侵犯領海,除原有兩架P-3C反潛機持續追蹤監控外,還增派2艘護衛艦和直升機追蹤」。


        日本「朝日新聞」披露11月10日中國潛艦入侵日本領海事件全程跟蹤實錄。由美軍和日本自衛隊及海上保安廳全程跟蹤監視這艘潛艦行動,利用偵察衛星和反潛機跟蹤記錄下這艘潛艦從出港到入港卅多天行蹤。顯示這艘中國海軍漢級核子潛艦於10月中旬從中國海軍北海艦隊潛艦基地、青島姜哥莊出港,之後一路執行上浮和下潛動作。先從東海南下,10月下旬穿過琉球本島和宮古島之間駛向太平洋;之後向東南方航行,11月初抵達關島。此潛艦到達關島後,還以離島約150公里的距離繞行關島一周。之後,潛艦朝西北方向回航,再度接近日本海。11月10日,此潛艦侵入日本石垣島附近的日本領海。然後經由東海北上,11月16日回到姜哥莊基地。中國當局從1996年台海危機起,就體認到在台灣東側及早展開潛艦部署的重要性。隨後積極在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間蒐集水文資料,並進行航行訓練;但像此次直接穿越第二島鏈中的關島還是首次發生。日本方面判斷這應是中國為防止美軍介入台海情勢的作戰訓練。日本軍事評論家平松茂雄認為,依中國軍隊傳統模式,一旦採取行動,只要對方沒有強烈反應,往後勢必逐漸擴大強化行動。另一位研究中國軍事專家—拓殖大學教授茅原郁生,針對中共海軍潛艦出沒日本沿海,係為了牽制擁有強大實力的美軍,不惜讓潛艦巡弋太平洋又暴露行為,堪稱是一項冒險的舉動。而平松茂雄和茅原郁生不約而同表示,透過在太平洋部署潛艦的軍事手段,中共著眼的終極目標絕對是「武力統一臺灣」。由圖一顯示中國海軍漢級核子潛艦路線圖。
參、反潛作為  
        我國並非缺乏反制能力,但反潛能力不足卻是海軍在新一代兵力整建時,必須面臨的問題。反潛作戰大致可分為以下三方面:
一、水下部分
    (一)從周邊海域水文資料、地形與地質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資料庫。善用資料庫中不同季節環境狀態下的水文變化,地形與地質環境,以利反潛作戰之遂行。
    (二)反潛最有利的武器就是潛艦,因為潛艦本身就是一種嚇阻的戰略,如果我國在潛艦質與量兩方面皆能滿足戰略需求,相信中國在執行潛艦封鎖時,需先考慮本身及大陸沿海地區是否會遭受攻擊。但由於國際環境的現實,使得我國在採購潛艦屢遭打壓,很難買到適合的潛艦(艇),更不用提後續各項作為。而自行研發製造潛艦(艇)也不是一蹴可幾,所以至少在下一代兵力成軍之前,我國的反潛作戰,無法有效以潛艦來進行戰略嚇阻、反封鎖。


二、水面部分
      「成功級」和「諾克斯」級飛彈巡防艦為主。
    (一)「成功級」巡防艦兩側各裝有一座三聯裝的魚雷發射管,可發射Mk-46型反潛魚雷,並配合艦載的S-70C直升機進行較遠距離的反潛作戰;另「陽字號」艦配合艦載的500MD直升機也是反潛作戰的利器。
    (二)「諾克斯」巡防艦本身在設計上就是以反潛為主。
三、空中部分
    (一)由於反潛作戰的提昇,已威脅到核潛艦的戰略目的。核潛艦雖擁有較佳的航海速度,但無法與反潛直升機或反潛機的速度相提並論。以反潛直升機的壓倒性高速配合反潛驅逐艦作戰,由水域探索、探測、識別、定位以至攻擊只需數分鐘,除水面艦艇外,空中反潛作戰是爭取戰略優勢非常重要的一環。
    (二)我國海軍除了反潛直升機外,已從空軍移編而來的S-2T反潛機,也是海軍反潛作戰的一員,負責執行遠距離的海面偵測,惟S-2T受限於機齡老舊、妥善率不佳、滯空及承載能力的不足〔註十七〕。採購美國對我國軍售之P-3C反潛巡邏機可彌補目前S-2T之缺點。

肆、我國反潛機的需求
         因應國際局勢的限制,很難在短時間內買到質與量都適合於我國的潛艦(艇),自行研發製造也緩不濟急,更何況要突破關鍵技術及關鍵零組件的限制也是困難重重。短時間內我國反潛作戰依然是以水面艦艇和反潛機為主,而水面艦艇與反潛機就數量、時效與經濟上的考量做比較,水面艦艇無疑已具有一定水平,故反潛機應是較經濟、有效率且最急迫的投資。
        就目前本國擁有的反潛機(直升機)與P-3C反潛機之基本性能如表二。

        國軍現有反潛機S-2T,性能、機體老舊,妥善率不佳(國防部「政策說明書」),已無法適應作戰需要,急需更新淘汰。在新式8艘潛艦、4艘反潛紀德艦尚未加入反潛行列之前,更新老舊的S-2T反潛機,或再提昇性能及妥善率應是勢在必行。
        洛克希德馬汀公司因應美國海軍要求,發展能夠取代P2V型海王星式反潛機並於1958年得標,三個月後第一架原型機即出廠試飛。1962年8月即製造出數架P-3A移交美國海軍正式服役。P-3C是以民用客機為基礎所改進的反潛飛機,綽號為「獵戶」。「獵戶」迄今歷經四十年。儘管已是一員老將,但在海灣戰爭中,還是披掛上陣,為多國部隊提供大量的情資。自第一架「獵戶」誕生迄今,它經過多次改進,其核心設備是一台電子計算機。指揮著機上所有電子設備,包括通信導航系統、數據傳輸系統、敵我識別系統、電子對抗系統、反潛探測系統等等。「獵戶」就是一架巨大的電子飛行平臺,但在歷經多項改進之後,P-3C反潛機至今仍是全球最先進的固定翼反潛偵察機,也是美國海軍空中反潛的主力軍。以最先進的P-3CUpdateIIIAIP為例,機上配備有全球定位系統、AN/APS-137B(V)5搜索雷達、AN/AVX-1光電感測系統、AN/AAS-36A紅外線偵測系統、過濾聲納信號的AN/UYS-1(V)先進信號處理系統、以及CP-2044計算機。機上還可攜帶多達9噸的Mk46/50魚雷、深水炸彈、水雷、火箭、兩枚魚叉導彈、兩枚小牛飛彈和87個聲納浮標。做為可執行搜索和攻擊潛艦(艇)任務的飛機。P-3C可用於反潛警戒巡邏,協同其他船艦構成一條反潛警戒線;引導其他反潛船艦或自行對敵方潛艦(艇)實施攻擊,它的最大作戰半徑為3,800公里。由於我國四面環海的地理特點,擁有先進的反潛飛機對於我國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故美國對我國軍售清單中12架P-3C獵戶座式反潛飛機是具有高度的價值。未來若「紀德艦」交貨後,再配上P-3C反潛飛機,我國海軍將擴大作戰縱深,有助於突破中國可能對我實施的潛艦封鎖。
        我國位於「第一島鏈」的中央,為第一島鏈「封鎖鏈條」中最具有關鍵的戰略位置。因此能掌握本島,就能有效地扼控東海與南海間的咽喉戰略通道,也具有通往「第二島鏈」內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遠洋的便捷之路。因此我國周邊的反潛應是區域聯防任務,從各國零散情報的整合成完整戰場的全景,到任務交接各自獵殺責任區域,大家都需各盡所能,任何一個環節疏漏都將造成全盤防衛的危機。此次P-3C在大洋中連續不斷追蹤定位,中國海軍漢級核子潛艦從出港到入港卅多天行蹤得以掌握,也只有此種飛機具備持續作業能力,因此,引進P-3C已不單純是借重其性能而已,更是建立參與聯防的基本條件,不僅如此,還需積極籌建其他與區域合作有關的反潛設施。

伍、結語
        由上述中國為突破島鏈封鎖,潛艦出沒於西太平洋在第一島鏈線和第二島鏈線間進行航行訓練;並直接穿越第二島鏈中的關島,不論其目的為何,近年中國軍事預算逐年增加,軍力持續增長已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海軍潛艦,故我國在反潛方面得加強以下工作:
        一、空中反潛作戰是爭取戰略優勢的重要一環,反潛機應是較經濟、有效率且最急迫的投資,面對S-2T機齡   老舊維修不易、滯空及承載能力的不足,取得長程高性能反潛機,尤其目前還是性能最強的反潛艦作戰機P-3C應是海軍最屬意的機型,其長程的特性使得飛機滯空時間長,精密的感測器使得深度低的潛艦無所遁形,對中共潛艦將構成最大威脅。
        二、建立完整精確的水文資料庫,以了解中國潛艦可能藏匿的地點。

        三、反潛最佳武器仍是潛艦,由於國際局勢使得無法取得所需之潛艦,為因應軍事威脅,購買適合潛艦仍是反潛中重要的工作。
        四、盡力培植國內軍方與民間科技研發機構,致力核心技術之研發,增加基礎研究,發展高科技及高品質產品,並轉換成為國家重要的資源,以達成國防自主的目標。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8 19:51 , Processed in 0.04150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