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取自: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學期報

★《伊索寓言》以簡潔的文字、絕妙的比喻,道盡人生哲理。不僅是西方寓言文學的典範,其橫溢的趣味和智慧的機鋒,也令人們津津樂道,魅力迄今不減!

--------------------------------------------------------------------------------

【作者簡介】   伊索,大約生活於西元前六世紀的希臘。
  有關伊索的生平,人們所知有限,僅能從當時希臘的一些文獻當中,想見大師風采。
  相傳伊索是奴隸出身,但是由於聰明機智,而獲得主人賞識,擔任律師或辦事員之類的工作,並得以恢復自由。
  他擅長用比喻的故事來討論或是辯論,這些簡短、精彩又寓意無窮的故事很受當時人們的激賞。
  時至今日,「伊索」幾乎已成了「寓言」的代名詞。《伊索寓言》不但家喻戶曉,其中許多典故也融入了人們日常的俗語中。

--------------------------------------------------------------------------------

【內容簡介】   西元前六世紀,伊索——一位希臘籍的奴隸,以過人的智慧和流利的辯詞,在當時的社會大放異彩。
  伊索擅長說小故事,其中有許多是以動物為主角,並充分利用各種動物的特性來比擬人性,例如狐狸的「狡猾」、獅子的「威武」等等,比喻貼切又寓意深長,帶給人們極多的啟發。
  經後人的彙編、整理,這些故事得以成書,流傳至世界各地,並成為寓言體文學的範本,舉世聞名的《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其中的不少故事是來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的歷史

寓言在世上有三大主要發祥地,即希臘。印度和中國。世界著名的伊索寓言被譽為西方寓言始祖,元是古代希臘流傳的諷刺故事,後人蒐集整理後,歸於公元前六世紀寓言作者伊索的名下,相沿至今。伊索預言無論從內容。形式還是語言風格,都為寓言在文學之林奠定了地位。在歐洲文學史上有著深遠廣泛的影響,成為後世許多寓言創作的藍本。

有證:一位希臘人菲勒瑞亞斯紀錄了大約200個寓言故事,西元30年被一位叫菲德拉斯的奴隸譯成拉丁文。有些寓言故事在伊索生前兩世紀即出現於希臘文學中。

關於「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我們知道的並不多。據說他在紀元前620年左右出生於希臘,而且是個奴隸。他非常聰明,擅於以動物為主角來寫寓言,諷刺人的聰明及愚蠢。

自從奴隸身份解放後,伊索就成為利第亞國國王的臣子。有時候國王會派他到第魯非的阿波羅宮殿去,但第魯非的人們對伊索寓言中的諷刺非常震怒,因此把伊索給殺死了。

「伊索寓言」這本書並不是伊索本人所寫的,而是後世的人將他所比喻的話寫下來。這本書被埋在地下達千年之久,而在1884年被發現。
伊索寓言的作者簡介

二千多年哪!它們的作者伊索(Aesop)是個傳奇性的希臘人,生卒年大概在西元前620年到560年之間,留下數百篇寓言名作,被稱為「希臘寓言之父」。他的故事精短,意涵明確深遠,再加上絕妙的創意,使得《伊索寓言》成為兩年千來最常被用來比喻人生道理的智慧寶庫,人人都能瑯瑯上口的國際成語。就連希臘最有學問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在坐牢期間,都還以把「伊索寓言」改成韻文來打發時間,可見《伊索寓言》的確是不簡單呢!

一般對伊索的生平記載,都會提到他是被轉賣好幾次的奴隸,其實究竟有沒有伊索這個人,到現在都還眾說紛紜。古希臘最著名的傳記作家普魯塔克(Plutarch)曾為他心目中的傳奇人物──伊索寫了一本傳記《伊索的生涯》,上面記載著:「伊索是薩摩斯島上哲學家克桑特斯的奴隸,曾以智慧勝過主人。後來伊索離開薩摩斯島,在巴比羅尼亞王的手下做事,並和埃及王比智慧獲得勝利。不過,在伊索回到德爾菲之後,被人誣指偷竊聖物,背上竊盜罪名,被人從山涯上推下去,就這樣結束了一生。」

關於伊索的傳說也有很多,其中下面這則特別有意思。有一次,伊索和其他奴隸在等候被運到另一個城市賣掉時,主人命令所有的奴隸各背一樣行李。其他的奴隸都揀輕的東西拿,號稱最聰明的伊索卻偏偏挑了最重的麵包箱扛,同伴們笑他笨,他也不理會。沿路走下來,麵包箱裡的麵包越吃越少,箱子的重量也越來越輕,等到了目的地,伊索的手上只剩下一個空箱子,輕鬆又愉快。就連這則傳說都和他的寓言一樣充滿智慧。

希臘文學家:伊 索

能流傳久遠的寓言,它並不是很露骨地諷刺當時人們的愚蠢行為;而是要給予當時及後世人啟示性的勸告。最好的寓言,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的有用性不分古今,不限地域或人種。譬如世界上最有名的寓言家伊索的作品,不僅對於現今世界上各民族有善意的教誨意義,即使千百年後,它存在的價值仍然是有的。

伊索,這位出身微賤的文學家,完全是憑著一根三寸不爛之舌取得了希臘公民的資格。他在沒有取得公民身份以前,因為是奴隸,被人當貨物一樣買來買去的。經過了很多次轉手,所以他曾在希臘各地流浪,至今人們不敢確定他故鄉是何處?

有才學的人總有出人頭地的一天。伊索終於靠著他那聰明與機智、美妙的修辭和巧妙的說故事技巧,從卑微的人群中脫穎而出,扶搖直上,得到了克洛蘇斯王的賞識,竟在政府裡做起官來。每當克洛蘇斯王有重大宴會,總得將他延入上座,在賓客們酒興闌珊之後,伊索總會被邀請當來一兩則寓言以助餘興的。

可憐的伊索會講寓言來奉勸別人;但當事情降到自己頭上時,他卻不懂得善於處理;有一次,克洛蘇斯王命他到特爾費城去料理一筆債務,不巧怎的,他竟和當地民眾發生了爭吵。吵著吵著,這群憤怒的民眾竟將依索抓起來,由幾位彪形大漢抬著,從高崖上向崖下扔,千古聞名大寓言家就此粉身碎骨,一命嗚呼了。

讀希臘史,知道伊索死後兩百年,希臘人紀念他而替他雕刻了一座石像,可惜時間的洪流將他沖走了。如今我們無法鑑賞到它的全貌真象,大家都是憑著伊索寓言給予的印象,去推斷伊索的容貌。因此,伊索被描繪成一個五官不齊,滑稽透頂的人。尤其是在十七世紀英國羅吉爵士的英譯本依索寓言的封面上,那張伊索的畫像,看來簡直笑得死人!

現行的伊索寓言有的是包括三百則故事,有的是四百二十六則。其實屬於依索自己的,恐怕只有兩百則。而其餘的是後人增加進去的。

伊索寓言之所以能永垂不朽,當然有其原因:

第一、他保存了運用故事角色們本身的特質。如像狐狸是狡獪的,獅子是勇敢的,兔子這些動物在虛構的故事中,既不失牠們原有的特質個性,也能恰當地代表人類的感情意識。

第二、每一則故事敘述簡潔,沒有複雜的環境,變化枝節,文短而義長。

第三、故事中所含道德教訓,十分清楚,它與故事本身密切吻合,不致使讀者發生兩可的曲解。

所以,這位希臘寓言之父,被讀譽為人類最具智慧的道德家,是不無理由的。

[ 本文最後由 八雲紫 於 06-6-22 11:23 PM 編輯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肖像被遮蔽

禁止訪問

提示: 作者被封鎖或刪除 內容自動遮蔽
 
簽名被遮蔽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5 06:10 , Processed in 0.01908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