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幣
- 998 元
- 文章
- 106 篇
- 聲望
- 342 枚
- 上次登入
- 07-2-10
- 精華
- 14
- 註冊時間
- 06-2-6
- UID
- 228251
|
回覆: 體罰是否應受到質疑
嗯 , 其實我覺得成績好跟用功兩者之間 , 應該是屬於一種交叉關係(註一) , 如"集合"一般 , 兩者之間有交集 , 但也有互不相容的區塊 , 一般來說 , 所謂的成績好 , 大都指在主流價值下的所謂的升學式的學習 , 雖然我也想不這麼承認 , 從自身的經驗 , 再從自己國小國中高中母校 , 以及親人的學習過程來看 , 確實這樣的價值仍然保存 , 在此姑且不論是否好壞 , 然而仔細想想是否曾發現這其中有些許的詭譎呢 .
若說所謂的成績好 , 是在主流價值的升學式學習下所奉行的 , 那麼至少個人認為批判性的價值 , 就是從中給予解套的破解方式 , 人的價值是多元的 , 這是一再被強調的 , 為何必須強加所有人都束縛在同一的價值之下呢 , 是否有人能夠跳脫出這樣的思維 , 從另外的價值中發現自己的最大目的性呢 , 答案是有的 , 不過卻總是被人有意無意的忽視了 .
在此我舉一個小例子 ,
國小時我有一群好朋友 , 大家有著各自興趣 , 有人很喜歡讀書 , 有人喜歡畫畫(還出了一系列的漫畫) , 有人喜歡打扮 , 有人喜歡玩game , 有人喜歡打球 , 當時的國小母校 , 成績並非是一切 , 即便是班上倒數幾名 , 也可能是全班的靈魂人物 .
升上國中後 , 在我所居住的鎮上 , 只有兩間國中 , 其校風便是以標榜著能夠讓學生進入一流的公立高中(如中一中 中女中 等) , 從此時此刻開始 , 似乎就逐漸地決定了所謂的好壞之間的差異 , 我很慶幸當時因為某些人的提倡而禁止了能力分班 , 然而私底下其實仍然可以發現所謂的區塊劃分仍舊存在 , 如所謂的美術班雖然以美術為主 , 但允其這樣講 , 倒不如說是變體的升學班更為貼切 , 每一班雖然都是常態 , 但是在老師的教學中 , 依照著升學式的教學理念 , 也僅有部分人是被注意的 , 其餘的人則成為了如此價值下的邊緣人 , 包括了我幾個好朋友 , 愛畫畫的 , 愛玩的等等 .
高中後 , 開始產生更為具體的劃分 , 技職與普通高中的區分 , 我想這在目前仍舊具有相當的成績劃分的窠舊觀念 , 個人僥倖的地升上了普通高中 , 畢竟對我而言讀書的確是較能引起我興趣 , 且能夠掌握的 , 而那幾的好朋友則逐漸地失去了連絡 , 只在偶而的消息中聽見他們的生活 , 有人休學了 , 有人重考了 , 有人被退學了 , 不斷地在主流價值下掙扎著 , 面對著現實的壓力 , 已有部份人踏入社會開始工作 , 而在當時高中學習的我來說 , 這是相當大的打擊 , 那時的我還天真的認為 , 為什麼他們不好好的努力讀書考上好的學校呢 , 天真的我又豈能知曉他們心中的夢想竟是如此的大 .
最近的一次小學聚會 , 也是畢業後的第一次 , 大家相聚了 , 現在的我是某私立大學的法律系學生 , 正開展了另一斷的學習之路 , 我慶幸自己的求學歷程走的穩地而有目標 , 但當我面對他們時 , 讓我感到震驚卻是他們身上所帶有著那股強烈的批判精神 , 有人成為了髮型設計師 , 在自己的專業下走出一片天地 ; 有人立志於設計 , 本於自己對於畫畫的熱誠 , 重新走入這個領域 , 而我看著他們的作品 , 在看看自己 , 則猛地發現了自己的無知與愚昧 , 人的價值是多元的 , 這是不容抹煞的 , 站在主流價值之下的我們 , 又是否曾瞭解那些被排除於邊緣之人的想法呢 , 在不同的領域之中 , 仍舊有著努力的人 , 而努力則絕非等同於所謂的升學式學習 .
註一 , 概念之間的形式邏輯 ,
一. 同一關係 , 指兩個概念指涉的是相同的性質的事物 , 只是名詞不同 , 如火災與祝融 .
二. 互斥關係 , 指兩個概念指涉的是互不相同的事物 , 沒有交集 , 如狗與豬 .
三. 包涵關係 , 指兩個概念為包涵與被包涵的的關係 , 即上位概念包涵了下位概念 , 如人與女人 .
四. 交叉關係 , 指兩個概念為呈現交集的狀態 , 在交集之中是相同概念 , 但在交集之外則屬於不同的概念 , 如文書與印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