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幣
- 221 元
- 文章
- 69 篇
- 聲望
- 67 枚
- 上次登入
- 08-3-23
- 精華
- 1
- 註冊時間
- 06-4-22
- UID
- 252577
|
*戰國末期第一悲情武將-大谷吉繼*
序:
於關原一戰,發揮了這天才的戰爭藝術,可惜的是,即使再怎麼深謀遠慮且詳盡的運幄推籌,仍然不敵那德川軍的幾百艇火槍...
就這槍聲一起,頓時烽火連天,從那山上奔馳而下的敵軍紛紛出現在這雄鷹的面前,數萬大軍只看到一位面蒙白步的大將,振起他的雙手,向西之大坂一揮,眼神放出無比怨恨,似乎是大喊:非戰之罪!!就黯然倒於血泊之中
這光芒的消逝,就連遠在西邊的黃金城都因此而黯淡,這位大將就如此怨恨的消失在戰國之幕,直至明治時代,才讓一位德國將軍使之安息...
筆者深深喜歡上了這氣魄,這種敢與眾多軍隊輪流交戰的氣魄,在德川十萬大軍陣前也不畏懼,就算是時期稍晚的真田幸村,也不及這麻子的氣魄
*大谷吉繼(1559-1600)*
作為戰國末期一顆明亮的將星,吉繼選擇出生在富庶的近江國,幼名紀之介,至於小紀之介的出身可就是十分奇妙了,史界向來有許多說法,如下兩點
1.吉繼出生於近江國,父親是六角家家臣大谷吉房的兒子.但也有父親是大谷庄作這個說法
2.吉繼的父親是大友家家臣-大谷盛治,這又是另一個父親.出身地是九州
個人傾向於出生於近江國,理由是因為吉繼當年在當長濱城主的時候,大力的拉攏近江國的豪族,大谷家自然也是其中之一,至於父親是庄作還是吉房,這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另外一點就是,大友家的衰敗時間,吉繼在天正五年就是秀吉身邊的馬迴眾(親衛隊),而大友家是在一年之後才因為戰爭開始衰敗的,所以說其父在大友家極盛的情況下出奔,不是也滿不合理的嗎?
如果採用吉繼是近江國出生,那麼在六角家遭到織田家攻滅後,吉繼的母親-東殿就成為了織田家重臣-秀吉之妻,日後的北政所(寧寧)的女僕。
約在天正二年,也就是吉繼16歲的時候,在一次的巧合之下,這位不出世的天才被這位在日本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北政所看中,推薦了吉繼當秀吉的小姓(侍童),但,若考慮到大谷家也是近江國的豪族,那麼,或許可以這麼說,吉繼是成了秀吉的準人質吧!
隨著這塊璞玉的日漸成長,這玉的光.亮,已讓天下人秀吉了解到吉繼出眾的能力。先是在清州會議前夕,用那三吋不爛之舌,吉繼說服了織田家宿老-丹羽長秀.幫助秀吉讓信長的嫡孫順利的繼承織田家。
又在賤岳之戰,吉繼用他高超的口才,倒戈了前秀吉居城,也就是在清洲會議被迫割給柴田勝家的長濱城城主-柴田勝豐
這功勞,並不亞於賤岳七本槍的武勳呢!值得傳頌的是,在賤岳之戰,吉繼除了擔任遊說使者外,也身兼檢地奉行.兵站奉行兩職,可說是十分受到看重
也是在這個時期,秀吉說了一句讓吉繼身價暴漲的話「我(秀吉)很想看看吉繼自由統馭百萬大軍的模樣!」可見其才能出眾。
不幸的是,大概在賤岳之戰後,吉繼就染上了痲瘋病,也就是有天罰之刑之稱的不治之症,或許!天才真的會被上天所忌妒吧!筆者不禁為這位英才嘆息,但是換個角度想,也許這樣,吉繼才是吉繼吧....
也是因為天刑病的關係,吉繼變得不被眾人接受,因此,這也有一段千古佳話!!
話說,秀吉有一天開了茶會,讓眾近臣們都參加,雖然吉繼已經必須病到必須蒙著了臉了,但既然是秀吉邀約,吉繼還是拖著身子前去。日本喝茶的習慣是只有一個茶杯,所以眾人必須輪流傳著喝,輪到吉繼的時候,吉繼勉強打開了臉布要喝茶,臉上的病液卻滴入了茶杯中,吉繼顫抖地傳下去,但眾人都不敢接下這杯茶,三成卻搶了過來,一口乾了,因為這件事,讓十分重義氣的吉繼為了三成丟了性命,這也是後話了,總之,兩人結下了極為深厚的友情。
其後,在九州討伐役中,吉繼參與了前線諸多戰事,並在天正十七年,被秀吉封越前敦賀五萬石的小大名,雖然石數不多,但也一躍擠進了大名之列。
如果吉繼真是如黑田之流的名將,為什麼只能得到五萬石呢?
個人推測了一下!!
第一:吉繼沒有極為顯著的功勞,例如三成,就在各項外交內政上有顯著的功勞,以及其他武將也是有在戰場上出身入死的功勞,吉繼卻只是在後方...
第二:地理重要,敦賀五萬石,雖不多,但卻是極為重要之地,這可是近畿要進攻北陸,或是北陸要進攻的重要路徑,從這裡,秀吉可以安心的從畿內調入兵力,也使得東國大名有所畏懼,如此地是非豐系大名所領,那不是很危險嗎? 所以也可說是秀吉予吉繼一個重任!!
隨後,在秀吉統一全日本的最後一場大戰役-小田原討伐戰中,秀吉動用全國上下二十二萬兵馬討伐北條家,並將擔有重責的兵站奉行一職交給了吉繼,吉繼當然也沒有讓秀吉失望。
順帶一提,吉繼也參與了著名的忍城之戰:忍城之戰,是小田原討伐役中的一場小戰役。由於忍城城主-成田氏長進入小田原城協防,所以忍城則是由氏長夫人所率領的農兵來防守,基於戰略因素,秀吉令三成掛帥兩萬七千大軍,準備呈雷霆之勢一舉攻下此城,在兩人精心探查地形,並上報給秀吉後,得來了秀吉下達的水攻指示,但兩人再三考量後,發覺此地形並不能採用水攻,所以兩人聯合上書給秀吉,反對使用水攻戰術,這幾封書信,近年已經被日本學家考證出來,也是替背有妄想效仿秀吉當年水淹高松城罪名的三成洗刷了冤屈,但秀吉卻仍然堅決使用水攻,於是兩人只好聽從秀吉吩咐,採用水攻戰術,後來,卻意外的遭到農兵突襲,導致剛蓄好的水,洪洪的奔向三成軍,導致三成軍大敗,也讓三成被武斷派稱為戰下手
這些是題外話,但不難看出吉繼與三成兩人的眼光深遠,也替蒙冤的三成辯解了一番。
[ 本文最後由 軒轅龍馬 於 06-10-29 01:05 AM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