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聖─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一七七○年十二月十七日的德國波昂,出生了一位音樂始上不朽的傳奇人物─魯德維‧貝多芬!
貝多芬於1770年生於萊茵河畔的波昂,父親是柯隆選帝侯宮廷樂團的男高音歌手,很早就看出年幼的貝多芬有音樂天份,四歲便開始指導他學習鋼琴、小提琴,教學頗為嚴格。
11歲時貝多芬便輟學回家專門學習音樂,這時在倪富門下正式學習音樂,倪富教貝多芬了解巴哈的平均律古鋼琴集,並介紹他成為波昂宮廷樂團之一員。
17歲那年,貝多芬的母親去世,原本嗜好杯中物的父親開始經常酗酒。一家大小的生計責任全落在貝多芬身上。幸好有鎮上的資產家布魯寧遺孀以及華特斯坦伯爵提供經濟上的支援。
不過,他是個崇尚民主的人,主張藝術家在社會上應有平等的地位,期望打破貴族保護藝術家的習慣,而其音樂也力求解放及更上一層樓,故他可說是第一位職業音樂家。
貝多芬一生的創作時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時期為一八零零年以前。在這一段時間內,貝多芬寫了他的第一、二首鋼琴協奏曲、第一號交響曲...等六首交響樂曲及四首協奏曲樂及。這一時期的樂曲風格大多呈現出古典式風格,獲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痛苦卻有增無減。
第二個時期是貝多芬不幸的開始,一個音樂家最致命的傷害─〝聽力障礙〞,他的聽力28歲時開始嚴重衰退,起初貝多芬並沒有將這件事告訴任何人,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著,使他墜入痛苦的深淵。雖然貝多芬四處求醫,但是病情仍然沒有好轉的跡象,到了一八零二年他已經接近全聾的地步。在這時的貝多芬雖然已是音樂界的第一人,但是他的生活並不幸福,他不僅要和病魔搏鬥,他還身陷於失戀的深淵當中…貝多芬做了首「月光鳴奏曲」,獻給心上人茱麗葉塔,以表愛意,但階級的差距卻使兩人無法交往,這段痛苦的失戀甚至讓貝多芬有以死解脫的傻念頭,這時他讀到了一句格言:『一個人,只要還有一份可以為世人服務的力量,絕不可以任意毀棄自己的生命。』於是貝多芬將悲傷向自然界傾訴,不久變發表優美動聽的「田園奏鳴曲」,以吐露他的哀傷… 後來貝多芬的作曲風格開始出現了很大的轉變,他的音樂變得越來越炙烈,作曲風格越來越大膽,於是不少貝多芬不朽的名作都是在這時候完成的。
西元一八一五年,貝多芬的雙耳全聾了,雖然貝多芬總是在不幸的沙漠中打轉,但他內心裡對音樂的熱情綠洲絲毫沒有乾枯,他下定決心要做出生命中最好的一部曲,努力不懈,無阻於身體的殘疾,終於─完成了「第九號交響曲」,這首代表貝多芬一生勇往直前不為險阻的樂曲整整長達一小時又二十分鐘,劇場響起如雷般的的掌聲,久久不曾間斷!
西元一八一七年以後貝多芬進入了嶄新的創作領域,也就是他一生中的第三階段。這個時期裡貝多芬的創作更富於實驗性,音樂中也含有更深的思想與哲理。從第三時期的傑作合唱交響曲、莊嚴彌撒等作品中可以清楚的看出那偉大而崇高的意境,可以說是以達音樂至高至美的境界。
貝多芬晚年仍非常不幸,一八二六年間,貝多芬染上風寒而轉成肺炎,他一直想完成「第十號交響曲」,但死神卻不讓他完成這個願望,最後到了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死神帶走了貝多芬,因肝病在57歲時與世長辭,他的墓地現在位於維也納中央墓地。
據說貝多芬的葬禮備極哀榮,有兩萬五千名仰慕者去瞻仰他的遺容,出並當天維也納各學校也的停課一天,以表示對他的崇敬。
貝多芬的作品非常多,較有名的有:交響曲第五號「命運」、交響曲第六號「田園」、鋼琴奏鳴曲第八號『悲愴』、鋼琴奏鳴曲第十四號『月光』。
我認為貝多芬真真正正是個偉大的音樂家,小時候他不但不畏懼父親嚴厲的教學,秉持著音樂家的夢想勇敢向前,苦練鋼琴。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貝多芬成為了偉大的音樂家,而且他還以鋼琴的樂聲對聽眾敘述他對音樂的熱情。
當時的音樂多半都是典雅的貴族音樂,但是貝多芬完全不同,貝多芬的音樂不但有著波濤洶湧般氣勢而且還非常熱情,每個聽眾聽完貝多芬震撼的音樂後,每個人都非常感佩貝多芬。後來大家都以「大師」來稱呼貝多芬了!
貝多芬一生雖然短暫,晚年雖然雙耳全聾,但是卻留下千古不朽的巨作,給予世人最大的聽覺享受為永恆的追憶。
現在,讓我們對這位傳奇的音樂大師─魯德維‧貝多芬大師致敬!
文章來源 http://www.aerc.nhctc.edu.tw
編輯者 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