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大陸海軍怎樣攔截台軍的“雄風”反艦導彈



攔截台灣"雄風"反艦導彈
【轉自環球縱橫 www.globbs.com】

  《艦載武器》
  作者:巡撫

  "雄風"2型導彈是台灣海空軍裝備數量最多的反艦導彈,是攻擊大陸海軍艦隊的主要武器係統。大陸海軍艦載防空係統抗擊"雄風"2導彈當是很典型的反導作戰樣式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發送圖片到手機,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本圖片縮小為原圖的77.38%,在本文字框內點一下恢復原尺寸。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描述:圖02 裝備"雄風"1導彈的台灣"海鷗"級導彈艇。在遠離台灣本島的海域難以構成對大陸艦隊的威脅
圖片: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發送圖片到手機,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轉自環球縱橫 www.globbs.com】
台灣海軍戰略與"雄風"2導彈

  70年代,台灣海軍艦艇大量裝備了以色列生産的"伽伯列"導彈及仿制的"雄風"1導彈,雖然實現了艦艇導彈化,但是這種導彈采用半主動雷達制導,發射後艦艇必須保持制導雷達照射目標。以色列之所以采用半主動雷達制導,是因爲開發"伽伯列"1、2型導彈的主要目的是對付埃及的導彈艇。由於埃及的蘇制"蚊子"級和"黃蜂"級導彈艇目標小,尤其是高速航行時艇體側面投影很大一部分埋在浪谷中,雷達信號非常弱,加之當時雷達器件性能局限,采用主動雷達很難在低空近程上捕捉目標。以色列人用大功率的半主動雷達進行瞄準線制導,實際上是借助艇上係統增強目標信號回波,采用人工瞄準線幹預控制將導彈導向目標。這正是1973年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的"伽伯列"命中率達百分之八十三的秘訣。當時,采用主動雷達制導的埃及"冥河"導彈發射54枚無一命中,正是由於該導彈對小長度艇體跟蹤性能不足所致。後來,以色列又安裝了紅外光電瞄準係統,並在導彈上加裝指令接收機,以備在嚴重電子幹擾和雷達失效條件下制導導彈。
  以色列這種對付埃及導彈艇的實用設計與台灣國民黨海軍70年代的作戰需求相吻合。當時,大陸大量裝備了在"蚊子"和"黃蜂"級基礎上仿制改進的6621和6623導彈艇,而建造的051型驅逐艦也采用"冥河"導彈,台灣海軍的如意算盤是利用這個性能差異,用"雄風"1占據對大陸海軍艦艇的作戰優勢。台灣在建造"海鷗"級導彈艇時也遵循這個原則,盡量縮小尺寸。後來,台灣國民黨當局看到了大陸海軍艦艇向大型化發展的趨勢,導彈技術也在不斷進步,遠距離交戰已成必然。"雄風"1導彈的這種制導方式以及40千米的短射程,難以完成遠距離作戰的使命,研制新型導彈係統成爲燃眉之急。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發送圖片到手機,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本圖片縮小為原圖的77.38%,在本文字框內點一下恢復原尺寸。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描述:圖04 台灣空軍A-3教練攻擊機。能攜帶"雄風"2導彈,由於電子設備簡陋,難以單獨執行攻擊使命
圖片: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發送圖片到手機,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描述:圖05 台灣IDF戰鬥機全部具有攜帶"雄風"2導彈的能力,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能夠獨立完成對目標的搜索和攻擊,是目前最具威脅的反艦平台
圖片: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發送圖片到手機,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台灣中科院於1983年開始研制計劃,設計方案是模仿美國"捕鯨叉"導彈係統方案,用目標指示雷達測量目標運動要素,火控係統據此計算諸元、裝定並發射導彈,飛行中段采用慣性制導,末段爲紅外和雷達主動複合制導模式。台灣中科院將該導彈命名爲"雄風"2導彈係統,岸防型號爲MGB-2A,艦射型號爲MGB-2B,後出現的空射型號爲MGB-2C。當時,台灣工業體係尚不能全部提供"雄風"2所需的配套裝置,關鍵部件需要外購。
  "雄風"2型導彈采用一台法國許可生産的Arbizon Ⅳ型渦輪噴氣發動機,據稱推力比"捕鯨叉"導彈使用的發動機大百分之十左右,台灣中科院在"捕鯨叉"導彈進氣道結構基礎上,重新設計了發動機進氣口。"雄風"2導彈是第一種真正采用主動雷達與紅外複合制導的導彈係統,紅外導引頭設於彈體前上方,直徑約70毫米,與彈體中下方的外凸式進氣口形成不對稱設計外型。早期"雄風"2型的紅外導引頭爲外購,後來由島內坤儀公司生産,後續的"雄風"2型均改用台灣自制的導引頭。台灣中科院的設計采用了類似美制"捕鯨叉"導彈的折疊式彈翼,導彈發射後彈翼自動展開。導彈裝有助推固體火箭發動機,工作3至5秒後自動脫離。

  1988年,"雄風"2導彈在"陽"字號驅逐艦上試射成功,1990年1月正式結束研制。艦射型MGB-2B已自1991年開始量産,是台灣海軍反艦導彈中的主力彈種,也是台灣數量最多的一型反艦導彈,目前台灣中科院的生産線上仍在持續制造此型導彈。除了部署在台灣海軍"成功"級、"康定"級護衛艦二代艦外,台灣海軍現有的7艘"武進"3型驅逐艦(除"遼陽"號外)後來也都在艦的左舷加裝1具四聯裝"雄風"2型導彈發射器。近年來台灣中科院對"雄風"2導彈係統進行了多項改進,其中一項是采用了新型燃料,將150千米的最大射程提高到170千米。此外,"雄風"2的對陸攻擊型號也在研制中。

  MGB-2A陸射型從90年代中期開始研制,替代各岸防反艦導彈發射陣地中原有的"雄風"1型導彈,采用較少見的三聯裝發射器發射。目前尚未見有車載機動型出現,各處岸基陣地部署的均爲固定陣地型式,但是台灣擁有發達的公路網和很多適合改造的車型,如果要發展車載型"雄風"2導彈也並非難事。
  "雄風"2空射型號MGB-2C最早裝備AT-3攻擊機,但是這種飛機的電子設備相對簡陋。在引進了法國"幻影2000"和美國F-16戰鬥機後,台灣自行研制的IDF戰鬥機因機動性能不足退居二線,但是其機載係統性能不錯,是攜帶"雄風"2導彈的理想平台。台灣已經完成了"金龍"53火控雷達係統與"雄風"2導彈的整合,IDF比AT-3攻擊機能更好地執行反艦任務。



描述:圖06 康定級承德號護衛艦【轉自環球縱橫 www.globbs.com】
圖片: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發送圖片到手機,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本圖片縮小為原圖的82.31%,在本文字框內點一下恢復原尺寸。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系統與作戰過程

  由於台灣不生産全套艦用係統,因而台灣中科院設計"雄風"2時考慮了相關雷達和火控係統的整合情況。台灣缺乏自主産權的艦用雷達和火控係統,因此艦射型MGB-2B導彈需要整合的問題最多。在"成功"級上配備MGB-2B導彈時,利用了艦上AN/SPS-55對海和低空搜索雷達,單艦遂行反艦作戰時采用這種雷達進行搜索和目標指示,而AN/UYK-43型火控計算機對雷達探測參數進行解算,同時自動檢測導彈,形成一定格式的射擊諸元,裝定給導彈。台灣爲獲取"成功"級火控係統接口協議與美國進行了合作,而台灣與法國的合作卻不如與美國這樣順利。由於法國不提供火控係統的接口,以致安裝在"康定"級上的MGB-2B導彈無法直接裝定諸元,而要依靠岸基雷達或空中預警機指示目標,采用專門的火控輔助裝置進行解算和裝定。基於台灣雄厚的軟件和電子技術基礎,很有可能已經自行解決了"康定"級的係統不兼容問題。

  "雄風"2導彈裝定後,火控係統給出的彈道水平投影相對目標有個提前量,稱爲前置角。只要按下發射按鈕,助推發動機即點火,導彈升空。在助推起飛過程中,導彈被推出發射管,折疊彈翼限制器彈脫,彈翼展開,同時進氣口打開,氣流沖入進氣道吹動渦輪,動力係統開始增壓並向燃燒室噴霧化油氣。3至5秒後,助推發動機脫落,渦輪發動機點火。台灣有關資料稱導彈升高到300米高度時下降,然後保持100米高度巡航。而大陸根據情報推斷,導彈在迎角小於零度時,高度表接管導彈高度控制,操縱導彈下降到巡航高度。另有情報表明,"雄風"2導彈有很大轉角的射面指令(也就是轉入巡航後導彈轉向瞄準方向的指令),這樣導彈就能夠在艦艇處於任何方向時都能向目標發射,而且該導彈還能將巡航彈道設置成三個拐點的曲線,用以隱瞞發射艦所在位置,使對手不能憑借導彈彈道逆推發射艦位。

  末自導裝置開機時間一到,靜默方式即首先接通紅外標的係統,並預熱雷達,以免觸發目標的被動探測係統。如果紅外係統沒有信號或信號紊亂,則雷達接通,開始搜索水面。通常方式是兩種末制導係統同時開機搜索。一旦捕捉到目標,紅外和雷達係統即進行比對,一致程度達到期望值則鎖定目標。隨之,彈上控制係統發出戰鬥指令,將導彈飛行方向轉向目標並開始加速。此時,節流閥自動開大,向燃燒室內大量噴油,在距離目標5000米左右時,導彈下降到5至7米左右高度。在距目標500米距離時,導彈開始俯沖直至命中目標。

  空射MGB-2C是依靠載機機載雷達對目標運動要素進行探測。與艦射型不同之處是導彈發射是從挂架投下的,由於初速高而無需助推發動機。投下後,導彈發動機進氣口被釋放,飛行中的強大氣流使渦輪增壓達到點火轉速,然後在設定高度點火,隨之進入巡航。據估計,空射型最低發射高度可能在700米左右。余下作戰過程與艦射型MGB-2B相同。


描述:圖07 中國海軍053H和053H3導彈護衛艦采用每側兩門37毫米自動炮配置,其中053H3安裝"海紅旗"7近程防空導彈【轉自環球縱橫 www.globbs.com】
圖片: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發送圖片到手機,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武器與反導

  大陸海軍艦隊的遠程攔截武器主要是防空導彈。目前已知的區域防空導彈爲俄羅斯的9M38或9M38E導彈,近程防空導彈爲"海紅旗"7型。區域防空驅逐艦通常與近程防空導彈驅逐艦混合編隊,發現來襲導彈後,區域防空導彈首先開火,而近程防空導彈實施預瞄和警戒。反艦導彈進入自導段前都在裝定的航路飛行,因此在自導段前飛行是很呆板的,只要及時發現,用區域防空導彈攔截成功率很高。9M38導彈係統反應時間爲16秒,因此在進入有敵情海域時,係統需要提前啓動並預瞄重點方向,這樣能將反應時間縮短到3至5秒,在"雄風"2導彈距艦12千米左右時進行攔截,而采用9M38E導彈可在20千米距離上攔截毀傷"雄風"2導彈。采取前出部署潛艇低空警戒哨,或用預警機直接提供空情,大陸艦隊就能夠在區域防空導彈最大射程附近攔截"雄風"2導彈。9M38係列導彈高爆戰鬥部重達70千克,采用預制破片,威力巨大,在"雄風"2導彈附近爆炸,能夠徹底擊毀整枚導彈。

  據有關資料,"雄風"2導彈紅外導引頭實際自導距離約在15千米以內,而雷達搜索距離大約在20千米以內,因此其截獲目標、開始執行戰鬥指令大約在8至12千米距離。反艦導彈開始執行戰鬥指令後,多數會因調整航向急劇機動,以便對準目標。這種劇烈機動對艦艇防空係統有一定影響,使係統跟蹤動態誤差增大,但還遠不至於超出允許範圍。有人觀察到"雄風"2導彈末段進行過機動,因此認爲其戰鬥指令不光是調整航向,還包含戰術規避機動飛行,這個看法或許有問題。"雄風"2導彈執行戰鬥指令時,已經距離目標很近,在如此近的距離上和超低空紊亂的氣流中,高速飛行的導彈再去執行所謂主動機動,恐怕難以控制導彈本身的跟蹤誤差,更難以控制導彈再回到命中航線上來,而且這種呆板的機動對艦艇防空係統的影響非常有限,因此該觀點很可能是將導彈轉向機動誤爲戰術主動機動。
  大陸海軍的"海紅旗"7導彈係統攔截範圍在10千米左右。大陸海軍的戰術一般是在某反導係統跟蹤打擊目標時,其他係統同時進行預瞄預跟蹤,這樣一旦"雄風"2進入射程或區域防空導彈出現火力空白,則會立即發射導彈。"海紅旗"7導彈是精度很高的先進係統,甚至可以直接擊中目標。"海紅旗"7導彈機動過載達20g以上,"雄風"2導彈幾個g的機動是很難擺脫"海紅旗"7導彈攔截的。大陸海軍艦艇內層防禦采用各種口徑的艦炮,其中數量較多的是37毫米炮。據稱這種炮采用雙重命中體制。大陸海軍護衛艦以上作戰艦艇都保持一側有兩門雙聯裝37毫米炮和1至2個火控通道。目前,大陸艦艇安裝的37毫米自動炮射速高達每分鍾800發,兩門炮能在攔截"窗口"1000至3000米距離上打出1200至1600發炮彈,形成大量的破片、彈丸混合彈幕。由於其射速低於美國的"密集陣"和歐洲的"守門員"係統,因此要求火控雷達係統有很好的跟蹤精度和動態性能,並且火控係統有良好的動態預測算法,能用少量的彈藥命中目標。大陸科研院所在這方面已經與西方進行了近20年的合作,以滿足76A型37炮打擊掠海低空小目標的要求。此外,大陸海軍正在用新型的7管30毫米近防係統替代37毫米自動炮,內層攔截水平將達到西方標準,在射程和彈丸威力上超過美國海軍艦艇。
  80年代以來,大陸海軍艦艇普遍安裝了電子對抗係統,其中多管幹擾火箭係統與歐洲"烏鴉座"係統相近。在2000年的國際武器技術展覽中,大陸産的各種幹擾器材已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同時,大陸産的電子對抗係統和裝置在90年代的國際沖突中經曆過實戰檢驗,取得很好的效果,而這些係統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海軍艦艇。對台灣"雄風"2導彈來說,瞬間引爆的紅外煙幕能夠改變目標尺寸和形狀,引起導引頭瞄準重心改變。大陸艦艇可能一進入危險海區就打開主動幹擾裝置,迫使台灣"雄風"2導彈不得不采用複合制導模式,從而增加大陸反導係統將其截獲的距離。



對抗飽和攻擊【轉自環球縱橫 www.globbs.com】

  盡管台灣與大陸之間的戰爭是戰役級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在聯合打擊下台灣發動大規模飽和攻擊的可能性不大,但大陸艦隊武器係統依舊充分考慮了抗擊飽和攻擊的需要。大陸通用型區域防空導彈驅逐艦通常在一側裝備3台制導雷達,每台雷達能夠制導兩枚導彈,采取適當的技術和戰術運籌後,火控通道可能效率更高。一艘通用型區域防空驅逐艦和1至2艘驅逐艦、護衛艦搭配,能夠同時對6至10枚"雄風"2導彈形成有效的攔截。大陸和台灣發生戰爭的海區有高密度的航空兵和遠程戰術導彈,台灣空軍要保障這樣一個編隊的戰鬥機發動對艦攻擊,至少要動用2至3個制空戰鬥機編隊阻擋大陸航空兵的截擊,這將演變成占用台灣空軍百分之十以上兵力的大規模空戰。而大陸艦艇編隊與航空兵協同,更可能借此構築對台灣戰鬥機的伏擊陷阱,台灣海空軍難免不陷入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凡爾登"絞肉機"的困境。因此,台灣發動所謂飽和攻擊的能力不足,對大陸海軍艦隊而言只是一種潛在的可能。大陸海軍新型宙斯頓區域防空驅逐艦交付使用後,對抗飽和攻擊的能力更加強大,屆時海軍艦隊可能要執行進攻性防空作戰,限制台灣空軍的活動,並與大陸航空兵協同,遮斷整個登陸場或水面艦艇交戰空域。
  "雄風"2反艦導彈是一種很有特色的導彈,較"捕鯨叉"導彈對抗難度更大,攔截"雄風"2導彈有普遍的戰術意義。盡管在幾次試驗中"雄風"2命中率不如"捕鯨叉"導彈,但台灣的技術力量足以解決這些問題。台灣分裂勢力的悲劇並不是武器係統的缺陷和數量不足,而是台灣太小,與大陸血緣太親,離龐然大物般的大陸太近太近。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大陸海軍怎樣攔截台軍的“雄風”反艦導彈

毆毆!!
雄風好帥喔。
真希望不要再有戰爭了,
這對大家都是不好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回覆: 大陸海軍怎樣攔截台軍的“雄風”反艦導彈

[quote=hon0001]毆毆!!
雄風好帥喔。
真希望不要再有戰爭了,
這對大家都是不好的。[/quote]

被打了就要討回來~

難不成還笑臉迎人~

嗯~我想應該沒有人有耶穌的胸襟吧~!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肖像被遮蔽

禁止訪問

提示: 作者被封鎖或刪除 內容自動遮蔽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24 23:17 , Processed in 0.02170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