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寒天質的生物,一般稱為水母,一般被視為水母的種類多為刺胞動物門下的水蜆蟲綱,立方水母綱,花蟲綱,以及有櫛動物門的有觸手綱

水母的分布--
水母生活在所有水域,包括淡水。


水母的壽命--
小水母的壽命不超過2-3個月,Peiagia屬及海月水母屬壽命不超過一年,而大水母目前我們的瞭解卻仍然有限。


水母的食性--
水母大多棲息於溫暖的淺水海域,飼養時以恆溫較佳。水母會在白天光合作用結束時至海水表面進食浮游植物,飼育上食物來源較為困難;肉食型則於晚上8-12時才開始覓食,可以餵食孵化出的豐年蝦。


水母除了可以餵食剛孵化的豐年蝦外,也可以餵食水蚤或輪蟲。管水母類的身體的觸手都有刺胞,可用來捕食或防禦,有些種類刺到人類時會引起劇痛。

有的身體沒有刺胞,但是身體側面有成列櫛枝,是屬於櫛水母類,屬於外洋性,利用波動而游動,吞食大動物運動時會產生紅色螢光。由於水母與腔腸動物一樣有毒刺細胞,因此除了水母魚外,並不適合與其他魚類飼養在一起。

水母的生殖--
水母基本上有無性生殖及有性生殖兩種類型,無性生殖為出芽生殖,而有性生殖會分為固著的水螅期及漂浮的水母期。

和水母相類似的動物--
有些卷貝,章魚,海鞘的同類類似水母,例如軟水母,水母章魚,紐筋等。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寒天質的生物 - 水母

突然想到海蜇皮....所以就去找資料

我們在酒席上的第一道菜—「冷盤」中,常有「涼拌海蜇皮」這道
菜,而海蜇即是一種食用水母(有時叫「紅蜇」 ),學名叫Rhopilema
esculentum,傘徑一般為50公分左右,最大可達一公尺以上,廣泛分布
於中國大陸南北各海域中,以浙江沿海產量最多;另外還有一種食用水
母叫做「白蜇」(Stomolophus meleagris) ,亦產於大陸沿海,惟產量
較少。有關我國最早吃海蜇的記載,首推為晉朝博物學者張華所著的「博
物志」,書上說:「東海有物,狀如凝血,縱廣數尺周圍,無頭、無眼、
無內腔,眾蝦附之,隨其東西,人煮食之。」 顯然,當時人們即開始烹
煮海蜇食用,並且可知中國人食用海蜇的歷史至少有一千七百年了;然
而一直至明朝李時珍所著的醫書「本草綱目」所述:「人因割取之,浸以
石灰、礬水,去其血汁,其色遂白。其最厚者,謂之蛇頭,味更勝,生
熟皆可食。」自此人們才開始生食海蜇,也是現今「涼拌海蜇皮」製作
的始祖。其實市面上所看到的所謂「海蜇皮」是海蜇的傘,而所謂「海
蜇頭」是懸吊在傘下的口柄、肩板(有八對)和口腕(有八隻)等部分。而
剛捕獲的海蜇嫩如「豬腳凍」,含有大量的水份(大約占體重之百分之九
十五),並不能食用,必須用明礬和食鹽進行醃漬,促其脫水;首先將蜇
體與蜇頭剖開,分別用水洗淨,去血污,並把頭、體連接的筋肉、血衣
膜(即紅皮)和黏液刮淨,最後再用明礬和食鹽反覆醃浸,脫水後即為成
品。市面的「涼拌海蜇皮」即為此成品配上蛋皮絲與胡蘿蔔絲(需鹽醃再
去汁)等配料,再加上糖、醋、醬油、麻油涼拌而成。一般而言,海蜇皮
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膠原蛋白),含量高達百分之七十,並且不含膽固
醇與飽和脂肪酸,中醫認為它有清胃、潤腸、化痰、平喘、消炎、降壓
等功用,實在是一道營養價值很高的水產食品。但由於近年來環境的污
染與大量的捕撈,造成水產資源的破壞,海蜇的產量每況愈下,常有供
不應求的困境,是故,現在銷售於市面上的大部分「海蜇皮」,係來自東
南亞地區所進口的南洋海蜇。

白蜇


紅蜇

希望沒找錯圖片=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寒天質的生物 - 水母

[QUOTE=920]突然想到海蜇皮....所以就去找資料

我們在酒席上的第一道菜—「冷盤」中,常有「涼拌海蜇皮」這道
菜,而海蜇即是一種食用水母(有時叫「紅蜇」 ),學名叫Rhopilema
esculentum,傘徑一般為50公分左右,最大可達一公尺以上,廣泛分布
於中國大陸南北各海域中,以浙江沿海產量最多;另外還有一種食用水.....[/QUOTE]

很喜歡吃海蜇皮

好吃XD

只是沒想過他是水母!
 
當眷戀不再,還剩下什麼......
   



                                          回憶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3 21:54 , Processed in 0.01769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