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樓主: 上帝使者

名望的勇者

我要回憶,而非失意

此點已有人提到了

我知道前面已經有大大提到

我只是再多做一些補充而已^^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謝謝補充,我的意思是因為有人已提到,所以只能給你2聲望,如果是第一次提到會有5聲望,嘿嘿,沒別的意思,這裏鼓勵發文。
 
人间五十年,
造化天所之。
如梦亦如幻,
生此无常世。
岂有长生者,
终古竟不逝?

人文版遊戲活動先期調查,請各位關注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我要回憶,而非失意

原文由不动如山 於 06-11-5 11:17 PM 發表
謝謝補充,我的意思是因為有人已提到,所以只能給你2聲望,如果是第一次提到會有5聲望,嘿嘿,沒別的意思,這裏鼓勵發文。

志在補充,不在聲望.......XD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我要回憶,而非失意

關羽的心胸、與同僚的關係其實不太好!!

1.馬超: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比誰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
“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當與益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三國志‧關羽傳》

2.黃忠:先主為漢中王,遣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后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
列!”不肯受拜。《三國志‧費詩傳》

3.糜芳、士仁、潘浚:
糜芳字子方,東海人也,為南郡太守。士仁字君義,廣陽人也。為將軍,住公安,統屬關羽。與羽有隙,叛
迎孫權。潘浚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為荊州治中,典留州事,亦與關羽不穆。孫權襲羽,遂入吳
。普至廷尉,浚至太常,封候。《三國志‧楊戲傳》

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叛迎孫權,羽因覆敗。《三國志‧麋竺傳》

4.劉封、孟達: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三國志‧劉封傳》

5.廖立:
后至漢中使關侯身死無孑遺,上庸覆敗,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數喪師
眾也。《三國志‧廖立傳》

===================================================================

從他對馬超以及黃忠加入其陣營時的態度可知,關羽其實是很嫉妒他人的!深怕自己在蜀營的地位會受到考
驗。從糜芳、士仁、潘浚這三人的舉動可看出,關羽的部下對其也很不滿,否則也不會判迎孫權了!從劉封
、孟達、廖立也可看出,其同僚對關羽之作戰方略有些許的不贊同,否則也不會有 "封、達辭以山郡初附,
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以及 "是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數喪師眾也。" 的批評了。

查資料看得眼睛灰茫茫的= =不過還不錯玩^^

[ 本文最後由 神乎其技滴小白 於 06-11-6 03:43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回覆 #34 神乎其技滴小白 的文章

傅士仁 or 士仁
《三國志‧蜀書‧關羽傳》:「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三國志‧蜀書‧楊戲傳》:「糜芳字子方,東海人也,為南郡太守.士仁字君義,廣陽人也,為將軍,住公安,統屬關羽;與羽有隙,叛迎孫權.」
《三國志‧吳書‧吳主權傳》:「閏月,權征羽,先遣呂蒙襲公安,獲將軍士仁.蒙到南郡,南郡太守麋芳以城降.」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

其實《三國志》所有記載傅士仁或士仁的資料,除〈關羽傳〉外,都稱他為士仁,因此他應該姓士,名仁。而〈關羽傳〉所記之傅士仁,其"傅"字,當為傳刻之誤。此誤先為《資治通鑑》所用,司馬光更因此解釋他為姓傅士,名仁。而《三國演義》也採「傅士仁」之說,可能是受到宋代說書人的影響吧!後毛宗崗評《三國演義》時,便以此推演稱「傅士仁」,即暗指他「弗(不)是人」。

另,中研院的瀚典25史系統中,已將「傅士仁」修正為「士仁」,因此若用該系統,將無法搜索到「傅士仁」。
網頁: 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ukey=-1409286125&path=/5

[ 本文最後由 HOLMESLEE 於 06-11-7 01:21 AM 編輯 ]
 
Nemo me impune lacessit
當十元被別人拿進口袋時,人們常常記恨一輩子。
當百元被笨蛋丟進碎紙機時,人們很容易就原諒。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愛我別走

Rank: 3Rank: 3Rank: 3

大家知道空城計其實並不存在嗎?
正史中並無此段歷史,
這是羅貫中先生自己編的,
十分精采,令人誤以為是真的,寫作功力真的讚到不行!
 
愛是一種夢想,或許過於沉重。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我要回憶,而非失意

原文由小月兔 於 06-11-9 08:06 PM 發表
大家知道空城計其實並不存在嗎?
正史中並無此段歷史,
這是羅貫中先生自己編的,
十分精采,令人誤以為是真的,寫作功力真的讚到不行!

我又來補充了.......XD

羅貫中在寫空城記的靈感,應該是來自於趙雲的空營計!!

諸葛亮只有在最後一次北伐時,才有和司馬懿相持對立於渭水。

而羅貫中在寫空城計的時候,是參考自《三國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沖三事”,但它是假的。

當時諸葛亮屯兵於漢中的陽平,司馬懿還只是個荊州都督,根本無實權與諸葛亮抗衡。

(諸葛亮駐兵於現今的陝西安康縣,司馬懿屯兵於現今的河南南陽)

翻開現在的地圖來看,二地相隔之遙遠,空城計又從何而來呢?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曹操並未刺殺董卓,而且捉曹操的不是陳宮,而是中牟亭長,,曹操殺呂伯奢一家在到中牟之前。

正史原文: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魏曰: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世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甯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七擒七縱服孟獲好像也是假的,三國志載諸葛亮於建興三年春季征伐南中到了秋季就平定了,扣除他率大軍從成都出發的一些時日也總共只有五個多月,以諸葛亮的智慧他會這麼兒戲的搞七擒七縱嗎?而所謂七擒七縱只是裴松之在引注漢晉春秋的話,而漢晉春秋的作者的習鑿齒又很崇拜諸葛亮,所以有些學者認為所謂七擒七縱的故事是後人把其他後來擔任治理南中的人的故事加工創造,附加在諸葛亮的頭上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3   檢視全部評分
不动如山    發表於 06-11-29 15:12 聲望 + 3 枚  回覆一般留言

不動如山你大概沒細看我的文章吧?我也有提到七擒七縱的出處,是裴松之引漢晉春秋的話
姑且不論漢晉春秋中所記載的真實性,以當時蜀國的狀況來說雖然與吳國結盟已經回復但仍不穩固,魏國對蜀又虎視眈眈的,古代的行軍打仗向來都注重所謂兵貴神速,七擒七縱曠日費時像是諸葛亮會用的嗎?(比照諸葛亮五出祁山都因軍糧問題而退兵),再說南人不復叛這句話更是鬼扯,照三國志其他曾在南中諸郡任過職的人物傳記中所載,南人復叛的事仍是時有所聞,當然這些都是小弟讀三國史的一己之見而已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2   檢視全部評分
不动如山  謝謝指正  發表於 06-11-29 15:13 聲望 + 2 枚  回覆一般留言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6 23:10 , Processed in 0.02550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