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戰役期間,德國裝甲兵戰況與波德戰爭中的德軍戰鬥序列
作者:fox
《德國軍事中心》所有,轉載請保留
一、德軍各裝甲師的戰略地位
波蘭戰役是德國裝甲兵在組建後的第一次「小試身手」,而這次戰役也是對德國裝甲部隊由編製、戰術從理論上升為實戰的一次檢驗。
德國在參加波蘭戰役前共編有15個師的機械化快速部隊(7個裝甲師、4個輕型師和4個摩托化步兵師),共編成5個摩托化軍,它們擔任的戰役角色分別敘述如下(由北往南):
東普魯士裝甲部隊(又稱為「肯夫裝甲師」):集結於耐登堡西南,於1939年9月1日對位於索爾道南方波軍姆拉瓦陣地進行突破,其戰車第7團受到嚴重損失;4日抵達那累夫河並渡河東進。7至9日位於隆查西南,12至16日鏖戰於明斯克—馬左、息得爾策一帶,朝盧布林方向前進。戰爭結束時師部位於華沙東南維斯杜拉河。
XIX軍:軍長就是古得裡安,下轄裝3師、第2、20摩托化步兵師集中於東波美拉尼亞擔任第4軍團的先鋒,任務是打通波蘭走廊。1日裝3師率先進入波蘭,前進於突賀爾荒野,在庫爾姆渡過布拉爾河,9月5日於格勞丹茨抵達維斯杜拉河。9月8日XIX軍於東普魯士南部接受了裝10師前身的裝甲單位後,轉移到集團軍左翼,擔任向華沙以東廣大後方區域進行遠距離迂迴的任務。前出到那累夫河與布格河戰區。裝3師、10師於15日抵達布勒斯特—李托夫斯克要塞進行圍攻,並攻陷該要塞。2天後,裝3師前進到弗洛達瓦與從南方向北推進的XXⅡ軍會師,結束戰鬥。
Ⅳ軍:軍長霍特將軍轄輕2、輕3師,隸屬第10軍團。面對著波蘭洛次及克拉考兵團結合部,擔任第10軍的右翼。輕2師從歐普恩躍出進入瓦爾特—皮力卡河戰線,輕3師則出瓦爾他/尼達河戰線。輕2師越過爾策抵達呂薩—哥拉森林西部,而輕3師則抵達森林地帶的南端,參加第10軍團在拉當的包圍戰,俘獲60000名波蘭士兵。
9月12日,輕2、3師轉移到第8軍團指揮,向北進入布楚拉戰線參加庫特諾包圍戰擔任包圍圈的西北翼。
ⅣⅠ軍:軍長霍普納將軍。下轄第1、4、裝甲師,擔任進攻華沙的主要任務。該軍集結於上西裡西亞面對著波蘭軍隊的洛次軍團,隸屬於10軍團。裝1師開戰後進出瓦爾他—皮力卡地區往托馬左夫挺進,9日於華沙南方30公里的哥拉——卡伐利亞抵達維斯杜拉河,戰役後期參加庫特諾包圍戰。
裝4師於9月1日經拉多姆斯克由洛次南方向維斯杜拉河挺進,在戰爭的第8天進抵華沙西郊,於攻城無效後建立防禦陣地,其後遭到來自華沙和布楚拉方面突圍波軍的壓力,而後在布楚拉河及維斯杜拉河防線進行防禦戰和逆襲任務作戰到9月底,最後在庫特諾地區擊潰波軍的波茨南和波摩查兵團,共俘虜波軍17萬人。
XⅣ軍:軍長維特斯海姆將軍,指揮輕1師、第13、29摩步師,隸屬於南集團軍第10軍麾下。輕1師於9月1日自西裡西亞地區之間克羅茲堡地區突出,由維隆向瓦爾他河前進,突破波軍「瓦爾他陣地」後,和XV軍聯合殲滅了拉擋一帶的波軍後,輕1師轉屬到XVI軍麾下參加了華沙的作戰,擔任第10軍團在華沙及莫得林要塞包圍戰的任務。
[ 本文最後由 jacklf2004 於 07-11-3 12:13 PM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