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樓主: 瘋狂之聖

尼子三傑  ——熊谷新右衛門、立原久綱、山中鹿之介

尼子七馬士 ——馬井汲之助、馬飼舍人、馬川渡之助、馬路走之助、馬塚登之助、馬山翔右衛門、馬木彥右衛門

尼子九牛党 ——牛井谷右衛門、牛尾幸清、牛岡草之助、牛飼糖右衛門、牛川飛右衛門、牛田源五兵衛、牛田鋤右衛門、牛尿踏右衛門、牛引夫兵衛

尼子十旗  ——赤穴光清、牛尾幸清、大西氏、熊野久家、神西三郎左衛門、諏訪部(三刀屋)久扶、馬來(真木)氏、松田誠保、三澤為幸、米原綱寬(又稱為“尼子十砦”)

尼子十助(介)——秋上伊之助、植田稻葉之助、大谷豬之助、柴橋大力之助、高橋渡之助、寺本生死之助、早川鯰之助、深田泥之助、山中鹿之介、橫道兵庫之助

尼子十勇士 ——山中鹿之介、早(今)川鯰之介、藪中荊之介、秋宅庵之介、橫道兵庫之介、寺元(本)生死之介、尤道理之介、植田早稻(苗)之介、深田泥之介、小倉鼠之介(根據《戰國百科》記載)

蒲生十三勇士——赤座隼人、谷崎忠右衛門、上阪左文、生駒彌五左衛門、阪源次郎、安藤將監直重、上阪源之丞、本多三彌正重、橫山喜內、林五郎左、上野田主計頭、儀俄忠兵衛、後藤喜三郎高治

淺井四翼  ——磯野員昌、大野木國重、野村定元、三田村休俊

清洲三奉行 ——織田信秀、織田因幡守、織田藤左衛門

謙信雙璧  ——柿崎景家、甘糟(粕)景持

三島村上水軍——能島(村上武吉)、來島(來島通康→來島通總)、因島(村上吉充)

三國司   ——伊勢北田氏、土佐一條氏、飛彈姊小路氏

三河三奉行 ——天野康景、高力清長、本多重次

三好三人眾 ——三好長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

攝津三守護 ——池田勝正、伊丹親興、和田惟政

山名四天王 ——田結莊是義、太田垣輝信、垣屋續成、八木豐信

三山城   ——竹腰正信、直江兼續、橫山長知

上田七本槍 ——朝倉藤十郎宣政、齋藤久右衛門利信、鎮目半次郎惟明、什左次右衛門久正、戶田半平光正、中山助六郎照守、小野次郎右衛門忠明

矢中七騎  ——秋山逢殿助、大澤備後、栗原內記、長嶋因幡、福島嘉兵衛、真下下野、松本九郎兵衛(又稱“和田七騎”)

筒井左右近 ——島勝猛(左近)、松倉重信(右近)

桐生七騎  ——芥川能登、荒蒔式部、小曾根築後、高草木築前、東宮民部、松島淡路、松島式部

田山七武士 ——伊丹總堅、長續連、溫井總貞、游佐續光、游佐宗円、平總知、三宅總廣

天下三秀  ——明智光秀、羽柴秀吉、松永久秀

天下七兄弟 ——稻葉正成、可兒才藏、辻小作、谷衛友、中黑道隨、丹羽山城、渡邊勘兵衛

土佐七雄  ——長宗我部、香宗我部、吉良、本山、安芸、津野、大平

武田三彈正 ——高阪昌信(逃彈正)、真田幸隆(攻彈正)、保科正俊(槍彈正)

武田四名臣 ——馬場信房、內藤昌豐、高阪昌信、山縣昌景

武田二十四將——武田勝賴、武田信繁、武田信廉、穴山信君、高阪昌信、馬場信房、真田幸隆、原虎胤、內藤昌豐、原昌胤、秋山信友、板垣信方、山本勘助、三枝守友、小幡虎盛、真田昌幸、飯富虎昌、橫田高松、山縣昌景、土屋昌次、多田滿賴、甘利虎泰、小山田信茂、小幡昌盛

武藏四家  ——成田氏、玉井氏、奈良氏、別府氏

武藏七黨  ——*俁黨、私市党、兒玉党、丹黨、西黨、村山黨、橫山黨

小豆阪七本槍——織田孫三郎信光、織田造酒丞信房、佐佐孫介勝重、佐佐隼人正政次、岡田助左衛門重善、下方左近貞清、中野又兵衛一安

蟹江七本槍 ——阿(安)部忠政、大久保甚四郎忠員、大久保治右衛門忠佐、大久保新八郎忠俊(利)、大久保新十郎忠世、杉浦八郎五郎鎮貞、杉浦物左衛門鎮榮

西美濃十八將——相場國信、衣斐光兼、揖斐光親、岩手道高、輕海光顯、國枝正則、郡家光春、小柿長秀、小彈正國家、高橋治平、竹越守久、竹中半兵衛重治、所信國、林道政、船木義久、松山正定、八居國清、山岸光信

信濃的四大將——木曾義昌、村上義清、小笠原忠實、諏訪賴忠

小倭七人眾 ——稻垣氏、臼木氏、岡村氏、小泉氏、堀山氏、滿賀野氏、吉懸氏

新陰流四天王——丸目藏人佐長惠、柳生但馬守宗嚴、穴澤淨賢、匹田文五郎

一乘谷四奉行——朝倉景連、前波景定、小泉長利、河合吉統

伊賀上忍三家——服部家(服部保長,即服部半藏正成之父)、藤林家(藤林長門守保豐)、百地家(百地丹波守)

越後十七將 ——甘糟(粕)近江守景持、荒川伊豆守、飯盛攝津守、宇佐美定行(盈?)、鬼小島彌太郎、柿崎景家、唐崎左馬之介、齋藤朝信、田(右邊添一“鳥”字)山周防守、神藤出羽守、高梨政賴、直江兼續、直江景綱、永井丹波守、本莊繁長、毛利上總介、桃井贊岐守

宇喜多三老 ——長船貞親、岡利勝、戶川秀安

姊川七本槍 ——渡邊金大夫、門奈左近右衛門、伊達輿兵衛、伏木久內、中山是非之助、吉原又兵衛、林平六

最上八盾  ——天童氏、飯田氏、尾花澤氏、盾岡氏、長靜氏、成生氏、延澤氏、六田氏

齋藤六人眾 ——安藤守就、氏家卜全、竹越尚光、長井衛安、日根野弘就、日比野清美

真田十勇士 ——根津甚八、三好清海、海野六郎、三好伊三、筧十藏、霧隱才藏、猿飛佐助、望月六郎、穴山小助、由利鐮之助

織田雙璧  ——明智光秀、羽柴秀吉

織田四天王 ——柴田勝家、羽柴秀吉、明智光秀、瀧川一益

織田四家老 ——羽柴秀吉、丹羽長秀、柴田勝家、佐久間信盛(歌謠分別稱之為:木棉藤吉,米五郎左,勇敢柴田,倚重佐久間)

織田五奉行 ——菅谷長賴、長谷川秀一、福富秀勝、堀秀政、矢部家定
 
資料出於:http://cc.domaindlx.com/phtk5/pcfa.htm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上杉謙信的性別之謎
第一:歷史記載,上杉謙信死於“婦人病”

說起來,《當代記》這東西咱們中國人知道的不多,連日本人都很少有看過的,但在日本史學界確是小有名頭的史料。作者是伊勢龜山城主松平忠明,他的這部日記裏就寫到,“越後景虎大蟲にて卒す。”

這個嘛,什麽是“大蟲”呢,有人說是老虎,不過日本可沒這種說法。這個詞在日語裏已經是個死語了,但《明解古語辭典》裏卻明確的寫著:“大蟲”就是“婦人の血の道しゃくを起こすもの”,大致而言,就是婦人得的血崩之病吧。現在福井縣官幣神社有“大蟲神社”,就是祭祀掌管婦人病的神祗的。

OK,在堂堂第一手的歷史史料裏記載著“越後的長尾景虎死於婦人病”,上杉謙信能是男人嗎?當然不是,簡直廢話一樣。


第二、上杉謙信奇特的生理周期

這是有大量史料證明的,上杉謙信這傢夥有個很怪的病,就是每月10日前後都會腹痛,而且因此不能騎馬,“X月10日、謙信公腹痛をおこし…”,這樣的記載在上杉家的軍記裏是相當多的,好幾次,還因此取消了出陣。腹痛的原因......不明。

關東出陣的時候,上杉軍已經把北條打的千鈞一髮,6月11日,上杉忽然腹痛而撤退回廊橋城。這在《松平記》裏是記載的清清楚楚的。

上面說謙信死於“大蟲”,還有人記得他倒在茅廁裏是幾月幾號嗎?兩種說法:3月9日或11日,也就是10日前後。

這下完全明白了吧?謙信的詭異定期腹痛,只有用女人的特有生理周期才能解釋,謙信很不幸的,這麽堅強的女人,卻也被痛經折磨,而1580年3月10日前後那一次,不知怎的,造成血崩,竟然就倒在廁所裏——瞧這個倒楣地方,還不說明問題嗎?辦公室裏女職員每月總有幾天上廁所特別勤,爲什麽?

謙信關東出陣的日期一般都定在15日左右,現在諸位曉得是爲什麽了,他要等生理周期差不多要完了再出發,用心良苦啊,可惜有時碰上長期戰爭還是沒辦法。

第四次川中島合戰是在當年9月10日,謙信真不容易,竟然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毅然克服生理病痛單騎沖陣!當然,如果是影武者就另說了。
然而,大家想到沒有?武田信玄這小子真他媽夠陰的,不知如何得到情報,竟然算准了日子搞“啄木鳥戰法”,挑起決戰。男不與女鬥,更何況還利用人家生理弱點,無恥啊無恥。不擇手段無過於此!


第三、這點是常識了,謙信是那樣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物,卻意外的完全戒絕女色。

雖說可以以宗教情結來勉強解釋,但那種聖徒般的情感會存在在一個完全不在乎殺伐的人身上嗎?既不戒殺,何必戒色?而如果以謙信是一個女人來解釋,就簡單的多了。而且,我們都知道,女強人經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欲望特別強的,另一種則近乎無欲,看來謙信屬於後者。


第四、來自外國的記載......

當時的葡萄牙人對日本是有相當的瞭解的,而毗鄰的西班牙正在領導海上霸權的時候,因此也對東方的探索不遺餘力。國王腓力二世,就是組建了無敵艦隊稱雄七海的那位,就曾經派遣過商人到東方,尋找黃金和香料,也考察當地的情況。

其中一個叫ゴンザレス(不知道怎麽拼寫)的人,發回給腓力二世一份報告書,提到了會津上杉景勝(當時上杉已經轉封會津了)。報告中提到:“他(景勝)的Tia曾經開發土地、開鑿金礦,後來將黃金全部運到了現在的領地”。——上杉氏開發的佐渡金大概沒人不知道吧。

這個嘛,衆所周知,上杉謙信實際上是景勝的伯父啦。這就有問題了,因爲西班牙語裏面“伯父”是“Tio”,而“Tia”是“姑姑”......

也就是說,這個外國人不知通過什麽渠道已經知道了:上杉謙信是女人,他是景勝的姑姑而非伯父。 


第五、上杉畫像中的隱喻

那年頭,不少大名、武將都留下了肖像畫。而且除了描繪自己的形貌外,一般也會在背景中反映自己的特點。比如武田信玄吧,他的畫像就在背景中畫著紅蓮之火,自己的身貌更宛如不動明王。

上杉謙信的畫像似乎是成心和武田對著,他選用的是毘沙門天的造型,這大概也很順理成章吧。然而很詭異的,這副畫像中,上杉謙信手持鐵棒,站立雲端——這都是傳統的宗教造型,但他腳下卻畫著一個赤紅色的木杯。

無緣無故畫木杯作甚?

《古語拾遺抄》裏提到,那個時代,用瓶子來象徵男性(我們聯盟的瓶子大人不就是男的嘛),而杯子卻是女性的隱喻......

在自己的畫像中畫上杯子,大概可以折射出性別意識並未泯滅只是遭到強行壓抑的上杉姐姐的痛苦心理吧。


第六、高個兒乎?矮個兒乎?

非常逗的一件事情,上杉謙信研究中的一個難題是他到底是個高個子還是個矮個子?

即使在現代的通俗小說裏都有兩種版本,海音寺潮五郎氏的《天と地と》以及南條範夫的《上杉謙信》都說謙信個子很矮,但津本陽的《武神之階》卻說謙信是個大個兒。

這些作家都不是胡說的,他們都有相關的古代軍記或者隨筆可以做參考。
看來謙信到底是高是矮早就有不同說法。

基本而言,根據考證,上杉謙信的身高是5尺2寸,也就是156公分左右的樣子,無論按什麽時代的標準,確實都不能算高個兒。然而,古代書籍中稱謙信“高大”的記載卻相當多。

爲什麽?其實很好解釋,因爲這些作者大約知道謙信其實是個女人,一個女人有1米56,在戰國時代的日本,絕對可以算高個了。

俺老人家現在1米75,放在男人堆裏誰都不說俺高,如果不幸變性做了女人,嘿,到哪里都高人一等也。一個道理嘛。

高個的謙信,如此而已。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第七、謙信遺骨移葬之迷

上杉景勝時代,隨著秀吉一道命令,上杉氏被迫離開多年稱雄的越後,轉封會津。後來,關原以後,家康一道命令,又轉封米澤。

非常奇怪的是,每次搬遷,上杉家都要把謙信的墓掘開,取出盛放謙信遺骸的壺,一起帶走,到新領地後再重新入葬。

這是爲什麽?按照當時的習俗,祖先的墳墓是不能輕易動的,否則就是不孝不敬。

唯一的解釋:謙信遺骸本身有著大秘密,上杉氏要帶著這個秘密一直在身邊,不允許其脫離自己的控制範圍。

什麽秘密?傻,看了這麽多你還不明白?因爲上杉謙信是個女人。德川時代,特別喜歡在繼承問題上找茬兒廢絕大名,如果讓德川幕府知道上杉家當年的當主是女人,多半就是滅頂之災啊,此事比性命還要緊,當然不可大意。


第七、細膩的書人和詩人謙信

謙信的筆迹是有傳世的,從現存的筆迹看,相當的纖細,與武田信玄剛健強勁的書法恰恰形成對比。甚至可以說,如果是一個男人寫的字,謙信的筆迹有點兒過於纖細陰柔了,完全不象一個八方無礙的名將。

不獨筆迹,謙信的文化品味也很特殊。

《源氏物語》在當時是很少有戰國武將閱讀的,更很少有戰國武將喜好,因爲這是一部戀愛物語,完全與武家之道無關甚至相左。公卿讀之情有可原,今川義元這樣的傢夥讀讀也很正常,不過你們能設想武勇著稱的謙信竟然也是此道的愛好者嗎?然而不幸的是,事實上,謙信不僅僅是《源氏物語》的愛好者,而且這還似乎是他從小閱讀的教科書。這個....
..謙信從小受的教育就很女性化啊。

謙信上洛的時候,曾經向當時的關白近衛前嗣索要和歌集《三智抄》,當時就讓前嗣吃驚不小。越後的田舍大名(鄉巴佬)竟然玩兒和歌,而且要一部以“雅歌”(戀歌)之風情著名的和歌集?!

從謙信的文化風格和文化口味看,至少也可以說是女性化嚴重,或者特“婉約”的那種.......

反正俺沒看出“豪放”來。


第八、《松平記》用“麗”來形容謙信的容貌

《松平記》裏詳細的記述了謙信去世前的樣子。其中有這樣的描寫:“看到主君うるわしき禦様子,諸臣喜上眉梢”(爲了方便理解,留下一處不翻譯),這是謙信已經由直江實綱的夫人爲其整妝(臨死前整容)後又回光返照時群臣的反應。

“うるわしき”據說有“元気な”的意思,也就是寫謙信回光返照,但是,同樣這個詞也可以寫做“麗しき”,如果是那樣,就是群臣被整妝後謙信容顔之“美麗”所感動並感到欣慰了。

用“麗”來形容男人的容顔,無論如何也太過分了點兒,除非是形容男寵、面首這樣的女性化的男人,而這裏居然用來形容謙信。

看來48歲的謙信即使到了奄奄一息的時候,稍微化化妝還是很有魅力的,只不知爲這魅力所吸引的是女人還是.......男人?


第九、謙信的交際

謙信上洛的時候,曾經多次拜謁將軍足利義輝的宅邸。有好幾次,在義輝不在場的情況下進入足利內宅,與其母親和妻子交談,關係相當近密。對此,謙信、義輝、義輝的母親、妻子都處之如常。

謙信確實和義輝頗有交情,但再好的朋友,經常自己跑去和人家的母親、妻子等女眷混在一起,總之是太不避嫌了吧?然而,將軍本人也好,他的女眷也好,無人對此表示過一絲一毫的不滿,甚至覺得是非常自然之事。
這大概是因爲謙信已經告訴足利將軍的內眷:咱們是同性,於是大家心理上自然毫無彆扭之感。

另外,謙信並非吝嗇之人,但他上洛之時,對宮中的女官卻毫無饋贈,甚至沒有什麽接觸。當時的女官留下的《お湯殿の日記》詳細記載了上杉上洛每日的日程,除了拜謁天皇、將軍,就什麽都沒有了。

這也不正常。任誰都知道這幫宮廷裏的女人的重要,後來織田信長上洛,留秀吉守京都,對宮中頗有打點,就差沒勾搭兩個了。威風凜凜的大將謙信,本來應該是很容易討女官的喜歡並因此博得很多額外聲譽的。但他似乎有意回避這些,這是不是又和他女性的心理或多或少有些關係呢?


第十、謙信的心理潔癖

當我們逐漸發現了謙信的本來面目,我們就越來越能理解他爲什麽與武田信玄在感情性格上那樣的格格不入了。

武田信玄不義、殘忍、好色。上杉謙信似乎特別厭惡的就是他的好色和違背倫常。他不是說過嗎?追放父親、殺死妹夫,身爲亂世之人,或者是不得已而爲之,但與侄女通姦,違背人倫,是禽獸也,絕對不能允許!

不義甚至不孝都還好說,好色卻是絕對不能允許的“惡行”,多麽強烈的女性的愛憎!


第十一、白山神社的神像

越後白山神社供奉的正是毘沙門天,而非常奇怪的是,這尊神像卻是一個騎馬的女神,旁邊還懸挂著“毘”字旗幟。

以“毘沙門天”自居的上杉謙信,卻允許自己的領國內有女性的毘沙門天神像存在?


第十二、異性裝扮癖謙信??

謙信最有名的造型是什麽?包著頭巾的樣子,而頭巾是當時女性使用的服飾。另外,在上杉神社中供奉著一件“紅地雪持柳繍襟辻ヶ花染胴服”,據說是謙信生前所穿的服飾


資料出於http://forum.gamebase.com.tw/con ... &top=0&p1=1

這個傳聞最早出自新戰國聯盟的朝倉家,其原作者已承認,這是拿越後之龍開了個玩笑,所以不應當真。

[ 本文最後由 瘋狂之聖 於 06-12-3 05:43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一個忍者的修煉之路

忍術在日本戰國時代盛行一時是因為其極強的實用性。忍術是古代日本忍者所掌握的整
套完善的間諜情報技術體系,包括有:追蹤、偵察、諜報、保鏢、暗殺等多方面的內容
。忍者技藝超人,擅長使用劍、鉤等各種兵器與飛鏢等暗器;他們能飛檐走壁,在沙地
上飛跑不發出一點聲響;在水中屏息可長達五分鐘,如用特殊器具可在水底待上一天一
夜;他們善於在水面和水底搏鬥,甚至能潛到船底,偷聽船上人的對話……這種種的超
人技能是通過非人的磨練才能習得的。

精神修煉:忍術和其他武術流派強調體質訓練不同,它尤其強調精神上的修煉,並將其
整個的訓練體系,建立在超乎想象的精神修煉基礎上。因為忍者所執行的大多是一去不
回的高風險性任務,獨自一人在敵人的巢穴中完成任務要克服對死亡、孤獨、黑暗乃至
於飢餓、寒冷、傷病等諸多困難,所以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是忍術之所以無堅不摧的
真正原因。

作為一名忍者家族的後代,一經降生就必須接受殘酷的命運現實──或者成為忍者,或
者死。忍者從很小的時候起,就被灌輸以對主人絕對忠誠的思想:除了自己的主人,任
何人命令都不會聽哪怕是日本天皇也不行。通過從小開始這種精神洗腦而打造出的忍者
比任何的宗教信徒都更加狂熱,更加無所畏懼。

不過忍者也不是像邪教徒一樣的僵屍般的戰士,它有著一套切實可行的強大精神力量的
訓練方法。這種技術才是忍術的秘中之秘,它就是東密的修行。東密和我國的藏密,印
度的雜密一樣,是佛教中密宗的一個支派,而且東密對於人體念力的開發,向來有著自
己獨特的傳承,在密教界一直以顯著快捷著稱,忍者通過通過東密秘法的修習,錘煉自
己的意志,精神變得無比純粹和堅韌,體內的潛能將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可以完全除去心靈的迷惑和恐懼,全神貫注的投入戰鬥。此外密宗認為人的身體有許多
奧秘和潛能,只要通過密宗法門的不懈努力就能使修行者發揮全部潛力,讓身體與宇宙
溝通達到天人和一的境界,這和忍者追求的極限體術不謀而合。密宗視大日如來為萬物
之主,極力推崇傳承、真言和密咒。我們在一些影視作品或者漫畫中經常可以見到忍者
做出許多古怪的手勢,那便是在表述東密主要修法之一的“九字秘印”:“臨、兵、鬥
、者、皆、陣、列、在、前”這九字真言。

技能訓練:忍者家族的小孩不論男女,都必須繼承祖先的職業傳統,一般從五歲開始就
接受訓練。訓練的種類有五種,即平衡、靈敏、力量、持久及特殊技巧。平衡訓練從走
竹竿開始,當能夠在滾圓的竹竿上行走而不滑下,就將竹竿逐漸升高,最終要升到三四
十尺高,達到奔跑跳躍如履平地的境界,這樣就能在樹上、屋頂及牆頭上下攀援,行走
如飛。靈敏的訓練也是如此跳過插著刀片的繩子,在布滿利刃、槍尖的狹道中拐彎抹角
急速穿行。持久及力量的訓練最為艱苦,如雙手掛在樹上,支持全身,下面放滿暗器,
不容你鬆手跳下,以恐懼來激發體內的潛能作長久的支持。長跑更是忍者的基本功,要
求連續跑上五十公里路而不停下來休息,日行百里是家常便飯。至於特殊技巧訓練就更
令人吃驚。除了上述說過的,還有徒手搏鬥,投毒解毒等。化裝術更是忍者的特長,他
們能制造人皮假臉,改換性別。讓一個忍者在人群中穿行,由幾個人在一旁辨認,結果
各人所見都不相同,高矮胖瘦,不一而足,真可謂“千面人”。還有隱身術,例如說到
電影: [美國忍者-Amrican Ninja] 在煙霧中突然消失就是一種,那是忍者事先挖好
一個地洞,然後趁著煙霧掩護跳入地洞,令追捕者失去目標,以為真有“隱身術”(不
過一般這樣的洞都是挖在樹林等便於遮掩躲藏的地方,像電影裡那樣在水泥地上消失也
太誇張了)。

體質訓練:忍術對於身體訓練的強度也是非常殘忍的。忍術所包括的內容,每一項忍者
都必須精通。並且每項訓練,都全是死亡淘汰賽,無法承受的人是不允許生存的。除了
常規訓練外,忍術還包括多種“怪力訓練”,忍者通過它進一步磨練意志,忍耐力,生
存能力等等。這種怪力訓練諸如連續數天不食不動,殺死自己的同伴,以及與猛獸搏鬥
等,是令人難以想象的。

通過這些死亡率極高毫無人性的修行,忍者從精神到肉體都實現了超人的飛越。獲得了
超越常人的毅力、耐力、戰鬥力。通過忍術的訓練而幸存的忍者,個個都是一部絕對可
靠的全功率戰鬥機器。

轉自:http://home.kimo.com.tw/taiwanshinobi/

[ 本文最後由 瘋狂之聖 於 06-12-3 04:57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歷史上愛使用忍者的武將
一、最愛用忍者的武將--武田信玄

因為信玄非常討厭自己國家的秘密被他人知道,所以喜歡訓練忍者。他最愛驅使自己培養的忍
者(他叫他們為亂波),還有三者(這也是武田家叫忍者的一種稱呼)。亂波的由來是來自於甲、
信、越三地的流浪無業遊民,或是強盜集團把他們組織化,教以山地戰還有其他的戰鬥技巧,
於是這樣就成為忍者啦。此外,三者是間見、見方、還有目付的總稱,這些人是斥候和間諜的
專家。信玄派富田鄉左衛門去統馭三者這些忍者。


二、羽柴秀吉與蜂須賀小六

大家都知道,羽柴秀吉在無路可走時,曾經投靠蜂須賀小六,在他家裡吃白飯。蜂須賀小六
是在美濃地區活躍的"夜盜"(強盜,好聽一點叫做野武士,沒有找到僱用他們的主子的軍隊,
難聽一點就說是趁著夜色出沒搶錢的山大王)。反正幹強盜集團的人通常不窮,所以也就可以
好客讓一些沒飯吃的人投靠他,到他家吃飯。後來這些人因為幫助秀吉築了墨俁城,所以化為
官軍,總算洗脫強盜污名,可是由於信長非常討厭軍紀差的爛軍隊,所以蜂須賀小六從此跟他
的強盜集團再也不幹殺人越貨的事情,可是他們在強盜時期所訓練出來的一身偷雞摸狗好本領
卻成為當忍者的好條件,於是那些人就轉為當成羽柴秀吉軍隊的忍者。而且在各大戰役都有傑
出的表現。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天下之副將軍---奧州之獨眼龍---伊達政宗大傳

伊達政宗,奧州伊達氏第十七代家督,輝宗長子,戰國時代末期的名將,人稱「奧州之獨眼龍」;永祿十年(1567)八月三日出生於米澤城。說起政宗的出生,還頗有傳奇色彩。政宗的母親是當時出羽的大名最上義守之女義姬,最上義光之妹。當時伊達家有意與最上家聯姻,派中野宗時做使者到最上家提親,但有反叛之心的中野宗時與最上義守、義姬密謀假意聯姻,等與輝宗成婚並生下一子後,謀殺輝宗並帶兒子回最上家山形城。兩人成親後,在龜岡文殊堂度蜜月。當晚,義姬夢到獨眼神僧萬海上人希望轉世。因為這個吉瑞之夢而懷孕,於永祿十年(1567)生下了政宗,父親輝宗為愛子起名“梵天丸”。

輝宗深信梵天丸是萬海上人的轉世,給予最好的教育及最佳的助手、近侍,包括請來名僧虎哉禪師為師,命片倉小十郎景綱及族弟伊達藤五郎成實為左右手。

五歲時,政宗得了皰瘡,雖保住性命,但是右眼因此失明。這更使輝宗堅信政宗是獨眼神僧萬海上人轉世,但獨眼的梵天丸卻遭到母親義姬的嫌棄,而把母愛全部轉移到了比政宗小11個月的次男竺丸(政道)的身上;而梵天丸亦因此而感到自卑及不願公開露面。

天正三年(1575),輝宗開始與信長交通,得到不少奧州罕有的南蠻品作為回禮,令梵天丸大開眼界,同時也造就了他放眼全世界的廣大眼光。

天正六年(1578),輝宗正式給梵天丸元服,受領伊達家歷代家督之小名家第九代中興之主政宗之名,全稱伊達藤次郎政宗,可見輝宗對政宗期望之高。天正七年(1579),政宗迎娶了三春城主田村清顯之女愛姬為正室,從而使田村氏納入伊達的勢力。兩年後,即天正九年(1581),輝宗出戰相馬氏,十五歲的政宗迎來了自己的初陣,相馬大敗,政宗於此戰表現出非凡將才,輝宗及重臣們都給予肯定及正面的評價。

由於生母義姬嫌棄政宗的羞陋而疏遠他,轉而溺愛次男小次郎,更希望由竺丸接替家督之位,因此家中分裂成政宗和小次郎兩派。最後為免伊達家分裂,天正十二年(1584)十月,輝宗決定隱居讓位予政宗,當時輝宗年僅四十一,便早早退位隱居,十八歲的政宗接任家督之位。輝宗的決斷,表明了支持政宗、警告義姬的立場,這令義姬幾乎瘋狂,也令政宗對將來兄弟之爭有了心理上的準備。

18歲的政宗繼承了家督,獨創的火槍騎兵隊(騎鐵)作為作戰主力。在歷來重視騎兵的奧州,這種新型戰術立刻顯出威力。繼任家督的政宗一改父親一貫的防禦戰略,開始頻繁與周邊勢力作戰。以政宗的計劃:先平定奧州,再向越後進軍,最終揮師進京,稱霸天下。抱著這種大志,政宗於天正十三年(1585)三月敘任從五位下美作守,五月即展開檜原攻略,八月圍攻大內定綱;大內本來投降,但又反覆無常,政宗不顧家臣反對,憤然攻擊大內的小濱城及其靠山蘆名氏,此時發生了震驚奧羽的小手森屠殺事件,政宗將俘獲的全部小手森城的將士和城中老幼婦孺八百餘人全部格殺,牛馬不留,全城頓時成為死城。時年十九的政宗對敵人放出了豪邁的宣言:「戰敗就會失去一切!」,這嚇破大內定綱,並放棄了小濱城,直接逃往蘆名尋求庇護。

小手森城屠殺事件令奧羽等的大名,包括二本松城的田山義繼深深感到危機,為免成為政宗的新目標﹐義繼起先拜托了政宗的叔父伊達實元,希望能夠與伊達保持和睦,但政宗卻表示除了無條件投降之外,並無其他和睦的可能。義繼因而求助於已隱居的輝宗,輝宗欣然答允,政宗也因輝宗的關係而妥協。當義繼前往輝宗宅邸進行和議時突然發難,挾持輝宗退往人取橋,伊達的武士及家臣從後追趕,義繼無法脫身,輝宗命令(即有政宗命令之說)伊達武士向二人開火,義繼、輝宗相相死亡,這就是人取橋事件。

憤怒的政宗於天正十三年(1585),輝宗死亡七日後,即出兵大舉進攻田山義繼的居城二本松,但以佐竹、蘆名為核心,包括岩城、白川、石川諸氏的大名在此時趕來救援二本松,與伊達勢激戰於人取橋。兵力上的優勢令佐竹、蘆名聯軍很快佔了上風。伊達勢一度陷入崩潰的邊緣,在老將鬼庭良直的犧牲下,政宗成功突圍,與此同時,片倉景綱及伊達成實率領的援軍趕到,加上佐竹勢因領地受里見氏突襲而撤退;伊達勢在這突如其來的"奇蹟"造就下發起了反攻,討死敵將佐竹義政,政宗終在人取橋擊潰三萬餘人的佐竹、蘆名、相馬聯軍,直到很多年後,政宗曾回想道:"能夠從人取橋回來真是個奇蹟!"

 

此後他採取了各個擊破的戰術;天正十四年(1586),政宗再度出兵攻打二本松城,新城主國王丸開城投降,伊達勢力滲入會津,和蘆名氏發生了直接的衝突。兩年後的郡山合戰中,政宗僅以六百人的兵力又一次擊潰了四千人的佐竹、蘆名聯軍,武名震天下。

政宗遂展開蘆名攻略,導致了天正十七年(1589)的摺上原合戰,伊達軍兩萬,蘆名一萬六千,最後以壓倒性的優勢大獲全勝,蘆名義廣逃出黑川城投靠佐竹。蘆名舊領盡為伊達所有,亦得到南奧州的仙道七郡。

蘆名氏滅亡後,伊達勢力已滲入會津,更進一步攻略奧州,領奧羽六十六郡中的三十餘郡,且逼近關東,政宗雖面對越後上杉景勝的威脅;但他的眼光已超出奧州。可惜,政宗的天下人的夢想似乎變成泡影;豐臣秀吉已成為真正的天下人,天正十八年(1590)一月,秀吉催促政宗等奧羽大名參戰討伐小田原北條,事實上就是要政宗臣服,對於是臣服抑或抗戰到底又成了政宗必須面臨的抉擇,而家中也為此分裂成兩派。

在片倉景綱的力勸下,政宗終於決定出發參戰,但剛巧其母保春院(義姬)企圖毒殺政宗,扶植小次郎為新家督;但被政宗識破,最後小次郎被殺,保春院被送回娘家山形城。為此,政宗參陣遲到,令秀吉震怒,並揚言要殺死政宗,但政宗以其機智化解:他以白衣領死的姿態晉見秀吉,並以沙金賄賂其他大名為他說項,終得到了秀吉的赦免,只是舊蘆名領等郡被沒收,自此,秀吉也開始注意政宗的才能。

回到米澤城後,政宗加緊擴大領土,天正十八年(1590),葛西家及大崎家因未有參戰被改易,原先侍奉兩家的大批武士成為浪人,不久爆發了葛西一向一揆;政宗被剛轉封到會津的蒲生氏鄉指為事件的幕後主謀,天正十八年(1590)十月,政宗出兵震壓一揆,但仍然沒有逃脫煽動一揆亂事的嫌疑,政宗又以白衣領死的姿態,只率三十騎前往清洲城謁見秀吉,據說他在隊伍的前面放了個貼著金箔的磔刑的行刑柱,到達清洲城後,政宗與秀吉見面,秀吉質問道:「叛亂所用徽記為何是政宗你的呢?」政宗回答說:「殿下錯了,這個徽記的飛雀的眼部沒有針眼大的小洞。」這一精妙的回答令秀吉大為佩服,政宗又一次逃過一劫。釋清了嫌疑,非但沒有被處分,還獲得了侍從的官位,被允許領羽柴姓。在天正十九年(1591)七月,政宗震壓了葛西大崎領內的一揆,隨後秀吉就沒收了信井、信夫、伊達、田村、刈田、安達諸郡領地,被封至葛西大崎的舊領十二郡,居城也移到了岩手澤城。

後來,秀吉的養子、關白豐臣秀次被秀吉以謀反罪誅殺,被牽連問罪的人不計其數。作為秀次的摯友之一,政宗又陷入危機。這一次政宗故技重演,再次以白衣領死的姿態上洛,不同的是這次先由家臣攜黃金十字架在前,表明與秀次只是借貸金銀關係。結果又一次以稍減領地的處分躲過了劫難。經過這幾次波瀾,秀吉對政宗真是又愛又恨又無可奈何,在戰國大概只有政宗這樣的人物才能做到。

 

政宗參加了文祿、慶長之役,受封從四位下右近衛權少將。慶長三年(1598)八月秀吉在大阪城病逝,這令政宗再一次燃點爭逐天下之雄心,但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的攻略比政宗更快速,隨著實力可與家康匹敵的前田利家於慶長四年(1599)病逝,天下已無家康的敵手,天下分裂成了東西兩方,政宗成為了能夠左右天下大局的重要力量,他無視秀吉生前定下"諸侯之間不得私自通婚"的命令,將長女五郎八姬嫁與家康的六男松平忠輝,與德川建立了強而有力的盟約,在家康的會津征伐戰以及關原合戰中,伊達都站在東軍一邊,並在關原主戰場之外與西軍一百二十萬石的上杉景勝爆發激戰。

慶長五年(1600)七月二十四日家康率軍到達小山開始會津討伐戰,而從大[土反]急返北目城的政宗也在此時接到了家康討伐上杉的命令,開始進攻會津內的白石城,二十五日,白石城守將開城投降。

其間,石田三成嘗試拉攏政宗,更承諾只要加入西軍,關東及奧州盡為伊達所有;同時,家康也許下戰後給予「百萬石書狀」的承諾,但政宗已經鐵定加入東軍。

同年九月,石田三成於畿內舉兵,家康率軍直指關原,會津的上杉景勝藉機命重臣直江兼續進攻出羽最上義光的山形城,爆發長谷堂合戰,在伊達勢的支援下,再加上直江兼續接到西軍在關原戰敗之消息,上杉勢大潰退。十月六日,政宗出兵攻打福島城,在守將本庄繁長負隅頑抗,政宗不能得手而退兵。隨後上杉景勝降於家康,減封到米澤三十萬石。

關原合戰剛完結之際,政宗並沒有立刻退兵,而是把握天下混亂的好機會,首先攻打了信夫、伊達兩郡,又趁南部信直出征在外的機會,煽動南部領地的一揆作亂,這些行動使政宗奪回大片伊達家的舊領。此後德川家康進行了戰後的封賞,正式給予政宗"百萬石書狀",並加常陸、近江合共的兩萬石,達到六十二萬五千石(此後家康又加封政宗之庶長子秀宗宇和島十萬石),是僅次於一百零二萬石的加賀前田家和七十三萬石的薩摩島津家之後的第三大藩。從而奠定了仙台藩的基礎。

回仙台後,政宗積極整頓內政,包括大規模開懇領內土地,令石高增至一百多萬,令奧州米的產量大增,成為江戶的主要用米,又加強了與江戶間的漕運通商,使仙台藩頓時富裕起來,都是政宗的努力而來的。

其次,在外交政策方面,政宗在元和元年(1616)派遣支倉常長等作為遣歐使前往西班牙和羅馬教廷,希望能和西班牙建立貿易協定並由通商學習歐洲的航海、礦山技術等;但政宗的外交因幕府的政策而遭受了挫折,就在派遣歐使不久,幕府開始對國內的天主教徒進行大規模震壓,並禁止人民信仰天主教,政宗在奧州範圍內獎勵天主教傳播和派遣遣歐使的行動有對抗幕府的嫌疑。因而政宗馬上改變了政策,對領內的天主教徒進行了震壓,支倉常長的歐洲之行最後也沒有取得什麼成果,元和六年(1620)歸國。

慶長十九年(1615)的大阪冬夏之陣,政宗所創的騎鐵隊“居功至偉”,片倉景綱之子片倉重長在道明寺一戰中與後藤又兵衛、薄田隼人激戰。所率騎鐵隊射中了後藤又兵衛的胸部,導致了其陣亡。真田幸村也死於政宗的騎鐵隊之下;德川幕府的基礎更加穩固。伊達的勢力天下共知,家康稱政宗為「天下之副將軍」,拜領松平姓,伊達家更冠以「伊達者」的美名;據說家康曾說道:「能挑戰幕府者,惟伊達矣!」

元和偃武之後,德川幕府的幕藩體制漸入軌道;而政宗對染指天下的野心也漸漸淡去了。政宗曾遺撼的表示:願早生二十年,成就信長般之霸業。可惜對於戰國時期想有一番作為的政宗,卻遭到生不逢時的厄運。只能努力經營仙台藩,當藩政漸入了安定期時,政宗也從藩政的一線退出,在二代將軍德川秀忠臨終時,政宗被召到枕邊,並將第三代將軍家光托付予政宗,寬永五年(1628),政宗開始隱居,這位生於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至今仍然健在的人物,已六十歲了,政宗一直居住在江戶的櫻田屋敷,直到四年後,即寬永十三年(1636)在江戶去世,臨終前三代將軍家光親自至床邊守候。

仙台藩素有「險要」之稱,因領內重要之地都修築多個支城,並將其附屬的領地作為知行分封予各重臣,以作為主城的屏障,並得到幕府的默許,正正顯示了仙台藩的重要地位。

伊達政宗死後,二代藩主忠宗仍能保持藩政平穩,但隨著財政拮据及寬文年間(四代將軍綱宗)的「仙台騷亂」,藩政大不如前,慢慢衰竭。到了幕末,因參加奧羽越列藩同盟被天皇新軍圍攻,仙台藩在八百三十一人戰死之後投降,末代(十五)藩主邦宗及其諸子被命前往東京「謹慎」,明治四年(1871)仙台藩被廢藩置縣。


資料出於http://se-n-go-ku.org/friends/datemasamune.htm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日本戰國時代人物的絕命詩
1.西國名將陶晴賢在嚴島合戰慘敗後被迫自殺,臨死時留下絕命詩一首:
莫論勝敗跡,人我暫時情。
一物不生地,山寒海水清。

2.武田名將板垣信形(信方)曾死諫一度沈迷于京都文化的信玄振作起來:
簸外風光分外新,卷簾山色惱吟身。
孱願亦有娥眉趣,一笑靄然如美人。

3.上杉謙信繼任關東管領後作詩一首,從詩歌中並不難發覺他當時的志向:
霜滿軍營秋氣新,數行過雁月三更。
越山並得能州景,遮莫家鄉臆遠征。

4.外史氏山陽有詩一首記載信長於田樂狹間突擊今川義元的詩:
將士銜枚馬結舌,桶狹如桶雷擘裂。
驕龍喪元敗鱗飛,撲面腥風雨耶血。
一戰始開撥亂機,萬古海道戰氛滅,唯見血痕紅紋纈。

5.我國大將李如松在率領大軍包圍平壤城之時作詩一首:
提兵星夜到江幹,為說三韓國未安。
明主日懸旌節報,微臣夜釋酒杯歡。
春來殺氣心猶壯,此去妖氛骨已寒。
探笑敢言非勝算,夢中常憶跨征鞍。

6.明智光秀的絕命詩:
順逆無二門,五十五年夢。
大道澈心源,覺來歸一心。

7.附上幕末名人西鄉隆盛的絕命詩一首:
百戰無效半歲間,首邱幸得返家山。
笑儂向死如仙客,盡日洞中棋響閑。

網址http://www.geocities.com/Athens/Academy/4061/welcome.htm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天下第一陪臣之二---片倉景綱傳

片倉景綱,日本東北的名將、智勇相全之才將,與上杉之直江兼續並稱「天下兩大陪臣」,通稱小十郎。弘治三年(1557)生於米澤,為米澤八幡的神官片倉景重之次男,母為伊達政宗之乳娘。

景綱幼年時已被人稱為異才,在伊達重臣遠藤元信的極力推薦下,成為當時的家督輝宗的侍從。後來輝宗發現景綱的俊才及剛正不阿的性格而非常高興;永祿十年(1567),適時輝宗剛得長子梵天丸(後來的政宗),決定讓他得到最好的教育及保護,天正三年(1575),輝宗把當時十九歲的景綱引為九歲的政宗的近侍,希望景綱的剛毅能感染政宗。

當時政宗於幼年得重病,雖幸不至死,但卻引致右眼生匏瘡,眼球腫露而非常恐怖,家中所有人都不敢直視以致政宗非常內向憂鬱,有見及此,景綱有一天與政宗交談,藉機引開其注意而用小刀把壞眼切除。(也有說是得到政宗的許可)自此之後,政宗再不引此為醜,更把景綱當作最好的知己,給予最大的信賴,成為日後政宗的第一重臣。

天正十二年(1584),鑑於伊達因爭嗣面臨分裂的邊緣,輝宗決定讓家督之位予政宗以表明自己的立場。十八歲的政宗繼位後立刻展開其振興伊達家的攻略,天正十三年(1585),由於大內定綱的無禮,政宗立即揮軍大內定綱,景綱奉命領軍與大內決戰於小瀨川,大勝而回,從而成功佔領小濱城。

同年十一月,輝宗因中二本松義繼的陰謀而同歸於盡。父親的死令政宗憤怒非常,立刻攻打二本繼,引發著名的人取橋合戰。伊達軍八千人面對佐竹、蘆名等三萬聯軍,顯然處於下風,戰事開始後,政宗本陣很快遭到圍攻而瀕臨崩潰的邊緣,在老將鬼庭良直的犧牲下,伊達軍雖暫時得到喘息,但政宗本陣仍然受到猛烈攻擊,景綱有見及此,立刻穿上政宗的後備軍服,騎馬向前大嚷:「我乃伊達政宗!」從而引開敵軍的注意,使政宗有機突圍。最後由於佐竹的領地受里見氏突襲而撤退;伊達勢在這突如其來的「奇蹟」造就下發起了反攻,終在人取橋擊潰三萬餘人的佐竹、蘆名、相馬聯軍。政宗於戰後褒揚景綱的及時相助,也因此得到家裏各臣的敬重。

天正十四年(1586),政宗再次進攻二本松城,最後二本松城陷落,由於有功,景綱成為信夫郡的大森城主,政宗對景綱的信任更加倚重。乘著餘威,政宗遂展開蘆名攻略,天正十七年(1589)爆發摺上原合戰,伊達軍兩萬,蘆名一萬六千,由於景綱的猛攻之下,蘆名未能佔有上風,然而,這也導致景綱本陣的嚴重損失,直到伊達成實的援助之下,重佔上風;景綱更率數十騎乘亂直搗蘆名本陣,令伊達軍士氣高漲,最後以壓倒性的優勢大獲全勝,蘆名義廣逃出黑川城投靠佐竹。蘆名舊領盡為伊達所有;而景綱則論功獲濱崎等五個會津領內的城。

摺上原一戰之後,伊達勢力已滲入會津,更進一步攻略奧州,領奧羽六十六郡中的三十餘郡,逼近關東。但正當政宗以為天下人之夢快可進行第二步的時候,豐臣秀吉已成為真正的天下人,天正十八年(1590)一月,秀吉催促政宗等奧羽大名參戰討伐小田原北條,事實上就是要政宗臣服,對於是臣服抑或抗戰到底又成了政宗必須面臨的抉擇,同時也因政宗的擴充破壞禁止私戰的物無事令,石田三成奉秀吉之命帶罪責書到伊達,命政宗向秀吉解釋,而家中也為此分裂成主戰、主從兩派而發生激辯,成實等主戰派指出:「與秀吉一戰,也不是必定戰敗!」正當政宗猶疑之際,景綱力勸地說:「蒼蠅,你如何的趕走,牠都是始終會來的」又說:「無知的胡亂抵抗,只是無智無謀、對主公絕無好處的,伊達家也會因此而給斷送。」此話立刻令政宗一言驚醒,決定到小田原謁見秀吉。景綱一言,據說政宗曾說「小十郎又做了我的恩人了。」

景綱率一百人陪同政宗前往小田原,雖然摺上原的一齊全部被沒收,但本領的七十萬石則安然無恙。到小田原參見時,秀吉得知是景綱勸服政宗的功臣,說:「我給你五萬石,那你就是一個大名了,如何?」景綱立即回答:「景綱只想做伊達家的家臣,絕無異想」這番話使政宗、秀吉對景綱更加敬重、欣賞。

在天正十九年(1591)七月,政宗震壓了葛西大崎領內的一揆,隨後秀吉就沒收了信井、信夫、伊達、田村、刈田、安達諸郡領地,被封至葛西大崎的舊領十二郡,居城也移到了岩出山城。政宗封景綱為丕理城主,更大力幫助政宗開發領地,使伊達家得到繁榮的基礎。

文祿、慶長之役,由於秀吉對景綱非常欣賞,故特地贈景綱軍船小鷹丸的破格褒獎。回國之後,景綱已是一位出名的大將,人稱「伊達軍師」惜才如命的秀吉於一次接見中,對景綱說:「我想把奧州三春之地五萬石封予伙你,你這次願意吧?」景綱堅辭說:「景綱對少將(政宗)的忠義非常重視,而少將對景綱的恩義,景綱豈能忘記?」秀吉對此回應非常感動,曾歎說「伊達家真是有福啊」

慶長三年(1598)、四年,秀吉、利家相相病死,政宗立刻與德川家康家下聯姻之約,同時因三成與家康的關係惡化,慶長五年(1600)爆發關原合戰,同年初,上杉景勝派重臣直江兼續出兵最上氏,對於義光要求伊達援求一事,景綱力勸政宗出援「山形城一失,對我們都是重大影響,主母(政宗母義姬)也在山形城,主公豈能不顧?這對主公與主母的關係也有好處。」政宗聽後立刻派留守政景出兵援助,成功打敗並趕走上杉軍。慶長七年(1602),由於獻策有功,政宗給予景綱高度的評價,把南部軍事據點白石城及刈田郡一帶一萬三千石封予景綱,從當時來說,已是大名級 ,這表達了政宗對景綱的信任及看重。成為白石城主之後,景綱積極開發城碡町,農業、養蠶、畜牧諸業都有可觀的發展,對於製紙、製麵景綱也十分重視,使仙台藩南部非常繁榮,景綱功不可沒。

政宗曾說:「武勇的首推成實,智睿的只有景綱」,而且景綱、成實及鬼庭綱元被後世稱為「伊達三傑」。景綱對伊達的貢獻,實在無從估計。元和元年(1615)十月,景綱臨終前,把重長託付於政宗後,一生忠對政宗誠不二、出謀獻策的知己於白石城病逝,享年五十九歲,政宗對景綱的死非常痛心,其後有六人為景綱的忠義而殉死。

片倉家可算是伊達家的忠臣及恩人,景綱力勸政宗出陣小田原,以免伊達滅亡的危機,長子重長為伊達立下殊功,討死薄田隼人及名將後藤又兵衛,也曾於戰場上解救政宗。長孫景長為伊達解救「寬文伊達大亂」的危機。之後,伊達重臣富塚內藏對景長謂:「片倉之家救伊達御家之大難既三回也:祖父貞山公備中守景綱說御家前見秀吉之忠諫,一忠也。父重長於大阪忠戰救御家之難,是二忠也。今子救御家之大難(寬文之亂),此忠義是三也。」同席的諸臣都為之大表讚賞。

同為天下兩大陪臣,雖然景綱無兼續的學問及大貢獻,但景綱的忠義、智略,卻是天下聞名,有一次家康接見政宗後,與景綱說「我為你於江戶城做一所房舍,好嗎?」景綱回應道「為主公效力,就是為天下效力,景綱只想為主公奉忠,不需有自己的屋敷」 這令家康對景綱心感佩服,並稱讚他為奧州第一忠義之人,天下第一陪臣於景綱來說,是實至名歸,無可置疑。

資料出於http://se-n-go-ku.or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奧州永不後退之第一猛將---伊達成實傳

伊達成實,奧州之猛將,人稱「第一之勇將」。永祿十一年(1568)生於信夫郡大森城,初名時宗丸,通稱藤五郎。伊達實元嫡長子,母為伊達輝宗之妹,政宗之從兄弟(伯父)。成實出生不久,便被輝宗指名為其愛兒政宗的近侍。

幼年的成實,以果敢剛毅見稱,與政宗出相入對。天正七年(1579)元服,天正十二年(1584)出任大森城主,同年政宗繼位為十七代家督,立刻開展奧州攻略,創立著名的騎鐵隊,命成實為分隊長,天正十三年(1585),政宗開始檜原攻略,出兵攻打大內定綱,十七歲的成實奉命出戰圍攻小手森城。攻克後,政宗下令成實屠殺全城八百餘人,令奧州大名大驚。同年,二本松義繼借輝宗向政宗請降,但遭到政宗嚴正拒絕,引發「栗之巢之亂」義繼挾持輝宗逃出,成實等派兵士追捕,最後於人取川附近,輝宗命令成實開槍打死義繼及自己,成實無奈之下,二人同歸於盡。

憤怒的政宗於輝宗之死七日後,即出兵大舉進攻義繼的居城二本松,成實、景綱等奉命從行。但以佐竹、蘆名為核心的反伊達聯軍,在此時趕來救援二本松,與伊達勢激戰於人取橋。聯軍迅即圍攻政宗之本陣觀音山,政宗勢陷於苦戰之中,幸得鬼庭良直、片倉景綱及成實的奮戰,政宗最後才能突圍而出,伊達勢也因佐竹臨時撤退而獲勝。天正十四年(1586),政宗再度出兵攻打二本松城,城主國王丸開城投降,政宗命成實為二本松城主,負責第一道防線。

同年末,二本松家臣鹿田右衛門進攻涉川城,成實於涉川與敵軍激戰,斬得敵人二百六十三名首級,威振整個奧州,令大名聞風喪膽。天正十六年(1588)六月,由於伊達入侵蘆名,佐竹與蘆名出兵與伊達爆發窪田之戰,成實與景綱守衛窪田城,後來二人到豬苗代城說服猶豫不決的盛胤,使戰爭的優勢轉向伊達,最後在衡量得失,兩軍於幾道交戰後決定和解。同年末,田村氏出現家督爭奪戰,佐竹、伊達都聲稱其人選有繼承權,引發郡山合戰,成實出戰勇猛,使伊達再度勝利,確立了出擊會津的基礎,因此成實受到政宗的褒揚,並命成實為伊達軍主力部隊長,於伊達家已奠立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天正十七年(1589),伊達與蘆名間的矛盾終於引發著名的摺上原合戰,由於爭取到最上及大崎的和睦,政宗於無後顧之憂下全力出戰,以二萬大軍重創蘆名軍,會津郡最終全為伊達所有。正當政宗宏想下一步計劃時,天下人秀吉卻早已先行一步。天正十八年(1590),秀吉出兵討伐小田原北條,要求東北大名參與,實為要求臣服。伊達家為此意見分歧,成實等主戰派指出:「與秀吉一戰,也不是必定戰敗!」正當政宗猶疑之際,景綱力勸地說:「蒼蠅,你如何的趕走,牠都是始終會來的」又說:「無知的胡亂抵抗,只是無智無謀、對主公絕無好處的,伊達家也會因此而給斷送。」此話立刻令政宗一言驚醒,決定到小田原謁見秀吉。雖然成實因此與景綱對立,但最後也接受提議,並自請到黑川城守備,以免東北大名乘機入侵。

小田原之戰後,政宗謁見秀吉,由於遲到參陣,被沒收會津一郡,回到米澤不久,發生葛西一揆,剛轉封至會津的蒲生氏鄉奉命徹查,最後指控政宗為事件的幕後主使人。秀吉得知後大怒,立即命政宗到名古屋解釋,最後政宗以巧妙的回答解釋清楚後,政宗立即回米澤,於天正十九年(1591)震壓葛西一揆,為了表明無叛意,成實自請到蒲生的名生城為人質,以保證政宗的安全及清白。

同年,秀吉改封政宗至岩出山城,為了賞給成實的功勞,政宗封伊具、柴田二郡共三萬石予成實,移到角田城。文祿二年(1593),秀吉命政宗出兵朝鮮援救在朝大名,成實奉命隨行,在戰爭中,由於食糧不足,運輸也非常困難,故政宗到朝鮮後立刻命成實救出日本軍,成實也因此立下重要軍功,但回到伏見之後,政宗立刻遇到另一危機,文祿五年(1594),關白秀次被指謀反,被秀吉給予死刑,由於政宗與秀次有交情,故被牽連在內。有見及此,成實等一眾伊達家臣十九人聯名上書秀吉,為政宗開脫,又表示與政宗共存亡,最後,秀吉也終於因政宗的小狡計而放過政宗,秀吉也曾因此事嘆道「伊達真乃齊心也!」

但齊心的名聲出現陰影,慶長三年(1598),秀吉病死,成實與政宗的關係越發惡化,原因於成實不滿政宗賞給不公,加上經常的意見不合,成實突然出走高野山。政宗得知後非常憤怒,立即命屋代景賴攻打角田城,成實三十名家臣及妻兒全部被殺,角田城也被沒收。而成實則於東北、東海道一帶流浪,上杉景勝有見及此,命直江兼續以五萬石俸給力邀成實出仕,但都受到成實的力拒,並說「藤五郎雖離開御家(政宗),但現已心感愧對之,故不能再叛也!」之後,德川家康又想邀成實出仕,但都是得到同樣回應。

石川昭光、留守政景及片倉景綱得知成實的行縱後,立即趕到並想說服他回去,但成實一貫的拒絕,景綱等便大罵道「汝之愚行,使御家大為不安,眾敵虎視眈眈,汝想再為罪人乎?」。另一方面,景綱等又向政宗說項,求情,最終政宗公開呼籲成實回來,而成實也終於在關原之戰前夕回到仙台。

成實回來不久,旋即爆發關原之戰的前哨戰─上杉討伐戰,政宗立即響應號召攻打白石城,成實立即回復他的勇猛,終於與景綱父子合力之下攻克白石城。關原之戰後,政宗以首功封成實為亙理城主,列為伊達一門眾之列。

大阪之陣前,成實主理亙理城,其間的成實已不是以前的莽撞,發揮了其成熟的一面。後來成實再為大阪之陣上戰,但卻表現出謀略之將的風格,使政宗大為改觀。寬永十三年(1636),政宗於江戶病死,成實位列一門眾之首,為忠宗輔助藩政。元和八年(1622),最上家被改易,成實奉命出兵野邊澤城震壓叛亂,是次為最後一次出陣。寬永十五年(1638),將軍家光慕名邀請成實到江戶謁見,並要求成實講授戰話(奧州諸戰的軍議),家光於聽講後,大讚成實為「勇武無雙、智略冠絕之大將」,下賜時服二十件,火砲十挺為謝。

回到亙理城之後,成實繼續陬揮他的文學修養,分別著成了「成實記」、「政宗記─貞山公治家記錄」及「政宗公御名話語集」,是史家研究伊達史及仙台藩初期的寶貴資料,成實的文武兼具的修為,成能後世宣揚武士道的又一模範。正保三年(1646)成實開始隱居,同年六月四日死於亙理城,享年七十九歲,法名大雄寺殿久山天昌大居士,葬於大雄寺。由於長子已死,次男夭折,故由政宗九男宗實為養子承繼城主。

亙理城位列「伊達仙台十九險要」之一,極具戰略意義,可見政宗自成實回來後,對他的倚重同信賴。成實最令人記述的就是他的具足頭盔上的蟲,代表著「永不後退」的果敢之風,難怪政宗曾說「武勇首推成實,智睿則推景綱」,又曾說「藤五郎乃伊達第一勇將也!」成為伊達三傑之一。另外,成實也是一個豪飲的人,奧州中無人不知,據說可連飲一百大杯不醉!可能這就是成實的「另類勇猛」吧!

資料出於http://se-n-go-ku.or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天下第一陪臣---直江兼續傳

直江兼續,戰國後期的名將,人稱文武兼備、內外皆能之才將,更與伊達之片倉景綱並稱「天下第一陪臣」。永祿三年(1560),生於越後魚沼郡上田莊阪戶城,父親為城主長尾政景長臣[木通]口與三衛門兼豐,初名[木通]口與六重光。

幼年的兼續早已被讚為智勇兼備。初為上杉謙信的近侍,受到謙信的鼓勵,努力研究學問。不久成為景勝近臣,天正六年(1578)三月十三日,謙信病死,上杉家遂爆發「御館之亂」,兼續為景勝贏得了主動,於數日後宣布「謙信之遺命」而立景勝為新家督,並幫助景勝快速佔領春日山城,使景勝勢快速得到壓倒性的優勢,以便攻擊景虎,其間兼續也在亂事中為景勝出謀獻策,其才智謀略為景勝及其他老臣所承認,成為平定亂事的功臣之一。

天正十年(1582),重臣直江信綱因口角被毛利秀廣所殺,一向活躍於上杉的直江氏從此斷後,景勝立刻命兼續娶信綱之妻以入贅直江家,正式改名為直江兼續。從此正式開始輔助景勝治理越後,並且發揮出內政、軍政的才幹,成為上杉的管家。但此時的上杉家面對進退兩難的局面,外有柴田勢猛攻越後,內有新發田之亂,兼續於其間協助景勝一一應付作出不少貢獻。終於隨著本能寺之變及羽柴秀吉的快速行動,間接為景勝舒緩不少困境。天正十一年(1583),景勝與秀吉正式結盟,以牽制柴田勢主將佐佐成政以便秀吉攻打柴田勝家。天正十三年(1585),兼續陪同景勝於越水城會見豐臣秀吉,並立下「越水會盟」正式臣服秀吉,兼續在該時認識了秀吉及其近臣石田三成,後來更成為好友,據說秀吉見到兼續後大加讚賞道:「此人非凡大才,必為天下之能人也!」天正十六年(1588),兼續陪同景勝上洛,敘任從五位下山城守,從此以「直江山城」之名廣知於全日本。

文祿、慶長之役,兼續與景勝出兵朝鮮,並攻下數城,但與其他侵朝大名不同,兼續每下一城,並不姦淫擄掠,而是把所有文獻書籍及圖冊保存以增廣見聞,擴充自身的知識,當時被傳之佳話,也得到秀吉的讚揚。慶長三年(1598),由於蒲生秀行管理會津不善,秀吉改封景勝到會津一百二十萬石,但令人意外的是秀吉外加米澤三十萬石予兼續,當時封地石高多於三十萬石的大名只有十一名,作為大名臣下的兼續因獲得如此豐厚的封賞而名重全日本,使天下人重新對兼續估量一番;也是表現了秀吉對兼續才幹的肯定;另一方面,當時也有人認為秀吉是要分化景勝與兼續的手段。

至征朝以來,石田三成與德川家康的關係惡化,有見及此,石田曾會見兼續,承諾戰後以謙信時代的土地加會津合共二百多萬石的報酬回敬,由於有如此厚報及友情的關係,加上對家康的不滿,兼續最終答應。但隨著秀吉及前田利家於慶長三年、四年(1598-99)相相逝世,家康的勢力冠絕日本,對三成完全不利;加上豐家武臣派對三成不滿良久,利家逝世兩日後,三成立刻被圍攻,在家康的調停下兩方和解,三成被迫隱居佐和山城。兼續得知後,認為時機已到,力勸景勝回會津整建防禦工事,準備開戰。慶長五年(1600),越後堀秀治及戶澤政盛等反直江派及東軍大名指稱景勝謀反,同年四月,家康派豐光寺承兌催促景勝上洛解釋,兼續藉機疾書著名的「直江狀十六箇條」逐點反駁家康的指控,並痛罵家康無視太閤命令等,家康閱後大罵道:「吾生六十三年閱狀無數,此為當中最無禮放肆之書狀!此小子豈人太甚,吾焉能容忍如此之作?」(但有人認為這是家康的詭計)

六月十八日,家康宣布出兵討伐,七月廿四日到達小山制定戰略;同時,兼續與景勝於革籠原佈陣迎戰。但剛巧石田於同日起兵於畿內,八月四日,家康命次男秀康守備,自率大軍到關原對戰西軍。聞得家康西走消息的兼續,立刻勸景勝立即追擊,道:「主公應出兵追剿逆賊,以安天下!」但景勝以不破壞太閤生前「物總事令」的遺訓拒絕,兼續唯有轉以羽州攻略及越後攻略,可惜越後之戰無功而回,而且在對戰最上的長谷堂合戰中,最後被伊達、最上聯軍趕出羽州,幸得前田利益(慶次郎)殿後以爭取時間撤退。兼續同時得知關原大戰西軍戰敗的消息,前功盡棄。

慶長六年(1601)八月,兼續與景勝上洛請罪,最後上杉減封至米澤三十萬石,然而兼續仍被封六萬石俸給,但只自取六千石,其他分給其他大臣。家康知悉後讚嘆道:「能得如此之能臣,取天下可無難矣!」。

由於上杉請罪,兩家的關係得以緩和,慶長九年(1614),家康以重臣本多正信之次男政重過繼為直江家養子。之後的兼續陪同景勝出戰大阪冬、夏之陣,元和五年(1619),令秀吉、家康都稱讚不已的第一陪臣在大群名醫都束手無策之下於江戶病逝,享年六十歲,葬於米澤德昌寺。由於親子景明早逝,兼續養子政重立為家督,後來政重回復本多姓,改侍加賀前田家,從此直江氏永遠消失於歷史上。

直江兼續一直冠以「文武兩兼」的美名,因為他的內政能力早以名重於全日本,從慶長十四年(1609)起,兼續專注於輔助景勝治理米澤,盡心發揮其內政的能耐,十年間把米澤發展成擁有繁榮城下町的豐城,同時修建米澤城,鼓勵農民開荒,並於西北面的鬼面川建築帶刀堰,引水灌溉農作物;並著有關益農業的<<四季農戒書>> 以教導農民正確栽種。

另一方面,兼續於其間撰寫了不少書籍,醫學上,著有以中國醫學為本的<<濟世救方>>三百卷,對日本醫學史及醫學作出重大貢獻。另外,文學上著有以中國秦至三國時代的代表文章彙編<<文選>>卅一冊,日後成為江戶時代最受歡迎的書籍之一。

教育方面,兼續強調教育及學問的重要性,並動用金錢資助米澤禪林寺開辦修堂,又設立禪林文庫,成為不少藩士子弟修學的熱門道場。對日本文化及教育都有深遠、無比的貢獻。

在科技上,兼續於礦山採礦的技術也進行改良,大大提高礦產量;另外,兼續於大炮的技術上也有作出貢獻,與界地商人及近江的造炮技師合作改良,並引進至米澤,使其成為以大炮名聞於日本的藩國,而且得到極高的評價。

直江兼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愛」字頭盔,當時無人不知,人人見到「愛」字盔到聞風而逃,也成為兼續的又一標誌。無論如何,即使他對上杉家減封的事上有一定程度的責任,但無人可以否認,直江兼續對上杉家、米澤藩及全日本的文化科技發展,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此,大正十三年(1924)二月,大正天皇追封直江兼續為從四位,昭和十三年(1938)遷入松岬神社供奉,這就說明日本人對兼續的貢獻作出肯定吧!

資料出於http://se-n-go-ku.or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10-11 15:15 , Processed in 2.76475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