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狼——大西洋反潛戰(10) 作者:周明
2001年1月
(十三)比斯開灣封鎖戰
比斯開灣,位於伊比利亞半島和布列塔尼亞半島之間,面積約22.3萬平方千米,最深處4732米,含鹽量35%,整個海灣東北淺,西南深。對於德國海軍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因為以比斯開灣各港口為基地,德軍潛艇可以比從德國本土基地出發經北海,繞過英國北部進入大西洋縮短航程450海里(約合833千米),這樣一來,可以縮短約一周的出航時間,甚至連250噸級的小型潛艇也能進入大西洋作戰,1100噸級的大型潛艇更是可以一直深入到大西洋縱深海域活動。同時隨著航程的縮短,也大大縮短了潛艇往返作戰海域與基地之間的時間,使得潛艇在海上活動的時間大為增加。另一方面,德軍使用比斯開灣各港口的修船廠對從海上返航的潛艇進行維護和修理,又可節約潛艇返回本土基地維護的時間,從而提高潛艇在航率,並能使德國本土的造船廠從繁瑣的日常基本維護中擺脫出來,集中力量建造新潛艇。因此自1940年6月德國佔領法國後,投入大西洋作戰的德軍潛艇有80%以上是從比斯開灣各港口出發的,加之比斯開灣沿岸是德國佔領下的法國和親德的西班牙,安全係數較高,比斯開灣也就成為德軍潛艇進出大西洋最重要的海上走廊。
基於同樣理由,同盟國竭力試圖封鎖比斯開灣,以「釜底抽薪」之法來減少護航船隊在大西洋上的壓力。由於比斯開灣海水較深,單單布設水雷難以形成有效封鎖,所以同盟國投入了航空兵、水面艦艇和潛艇實施空中、海面和水下全方位立體封鎖。而德國海軍也全力進行掃雷,還組織水面艦艇和航空兵護送潛艇進出大西洋,並不斷根據情況改變潛艇通行方法,來突破同盟國封鎖。雙方圍繞著比斯開灣展開了激烈的封鎖與反封鎖的鬥爭。
1941年5月以後,英國就在比斯開灣開始建立以水雷、潛艇和航空兵組成的反潛封鎖區域。
同盟國進行封鎖的主要措施是航空兵封鎖,投入的兵力是英國岸防航空兵,這支部隊行政管理、裝備和訓練由空軍領導,作戰指揮則是由海軍負責,在1941年7月後開始以第十九大隊為主搜索並攻擊進出比斯開灣的德軍潛艇,具體戰術是在英軍潛艇巡邏線西經6度以西設立兩條巡邏線,由單機採取交叉搜索法進行連續巡邏,戰果很不理想,至1941年12月總共才擊沉潛艇1艘,擊傷3艘,其中德軍潛艇在12月間有71艘次進出比斯開灣,無一被發現。
1942年4月,第十九大隊的兵力有所增加,開始以錫利島為起點,對比斯開灣實施全晝夜扇形搜索巡邏。
1942年7月又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以西海域設立補充巡邏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