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艦載攻擊機
艦載攻擊機的主要任務,是對敵方海上和陸上目標實施轟炸和攻擊,它是航空母艦的主要攻擊力量。其特點是:①攻擊火力強,攻擊武器是魚雷、導彈和炸彈;②機動靈活,它比一般轟炸機的體積小、重量輕,能作低空和超低空飛行,有的能垂直/短距起降,十分靈活;③既能轟炸,又能空戰;④航程較遠
△美國A-6「入侵者」攻擊機。該機是並列雙座、雙發的高亞音速艦載攻擊機,善長低空和夜間攻擊,1963年開始服役。機長16.69米,機高4.93米,翼展16.15米(機翼折疊後為7.72米);空重12132公斤,最大起飛重量28.58噸;機內載油量7.23噸,外掛燃油4558公斤;海平面平飛速度1037公里/小時,巡航速度763公里/小時;實用升限12925米,最大爬升率39米/秒;航程1627公里;有5個外掛架,每個掛1633公斤,最大外掛載荷8165公斤,可裝載28顆226.8公斤炸彈或3顆907公斤炸彈和2個1135升副油箱,還可攜帶「響尾蛇」空對空導彈進行自衛,因而俯衝攻擊目標的破壞能力很強;裝有2台發動機,單台推力41.4千牛;裝備有多功能導航和攻擊雷達、導航和攻擊計算機,攻擊效果攝像機、慣性和多普勒導航設備、多功能顯示器、前視紅外裝置、激光照示器及一整套通信系統和儀表。A-6「入侵者」攻擊機具有水平攻擊,俯衝攻擊、躍升攻擊、上仰攻擊和甩損攻擊等多種攻擊方式。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有48架A-6E和30架EA-6B參戰。
△美國A-7「海盜」攻擊機。A-7是美國凌·特姆科·沃特公司研製的亞音速攻擊機。首批A-7攻擊機1968年開始交付使用,共生產459架,是美國海軍和空軍都在使用的攻擊機。主要執行輕型攻擊、近距支援和阻擊等戰術任務。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主要遂行淺近遮斷攻擊任務。機長14.06米,機高4.9米,翼展11.8米,外翼折疊後為7.24米;空重8.68噸,最大起飛重量19.05噸;最大平飛速度110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769~855公里/小時;實用升限14780米,活動半徑約600~900公里;裝有2門20毫米航炮、1門20毫米6管炮,機外有8個掛架,可選掛導彈、電視和激光制導炸彈、普通炸彈、火箭彈等,最大載彈量為8346公斤;電子設備有1台導航/武器投放電子計算機、多普勒雷達及顯示器等。
A-7攻擊機有A、B、C、D、E、H、K等型號。其中A-7E是海軍艦載攻擊機的主要改型,裝有紅外線探測器和平視裝置,提高了夜間活動能力。進氣口位於機頭雷達下方,後掠式機翼有明顯的下反角,水平尾翼上端切去一角,以減小機高,便於在航空母艦上停放。
△美國A-12隱身艦載攻擊機。該型機又稱「復仇者」2型,採用三角機翼外形,尾翼呈直線形狀,沒有垂直尾翼,僅為F/A-18雷達反射截面積的20%;機長11.58米,翼展約20.2米,雙翼可折疊到10.5米;起飛重量50噸;採用了先進的數字式航空電子設備和先進的發動機;可攜帶12噸有效負載飛行1500海里;它可攜帶激光制導導彈、高速反輻射導彈、「魚叉」反艦導彈、「小牛」空對地導彈、「快速打擊」水雷和「捕手」反潛魚雷等;可以打擊地面目標和海上艦隻,摧毀岸上活動目標,完成布設水雷、反潛、反空襲作戰、海上偵察、電子干擾及其他多種任務。A-12能否裝備航空母艦,並取代A-6,目前仍是個未知數。
△美國F/A-18「大黃蜂」戰鬥/攻擊機。F/A-18「大黃蜂」是美國麥道和諾思羅普飛機公司為美海軍研製的艦載單座超音速多用途戰鬥及攻擊機。主要用於艦隊防空,也可實施對地攻擊。第1架原型機於1978年11月首次試飛。該型機於1983年開始裝備部隊,正式服役。該機研製經費21.12億美元,是美國海灣戰爭中的主力飛機之一。機身長17.07米,翼展11.43米(機翼折疊時為8.38米),機高4.66米;起飛重量16651公斤;實用升限1.5萬米;最大平飛速度1910公里/小時,作戰半徑740公里;裝有1門20毫米6管機炮,備彈570發,9個武器掛架可掛2枚「響尾蛇」空對空導彈,2個「麻雀」中距空對空導彈或各種空對地武器,其他掛點可掛導彈、副油箱或其他武器;裝有2台渦扇發動機,其加力推力共計2x71.2千牛。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有148架F/A-18「大黃蜂」參戰,共計投放了17500多噸彈藥,攻擊了伊拉克共和國衛隊、防空陣地、彈藥庫等多種目標,而自己僅戰損1架(非戰鬥損失2架);另有6架被伊軍地面防空武器擊傷,但均安全返航,並在48小時內又重新投入戰鬥。F/A-18「大黃蜂」到1998年將生產1650架,其中美國海軍將裝備945架。
△法國「超軍旗」艦載輕型攻擊機。「超軍旗」艦載機法國海軍航母上服役的唯一固定翼攻擊機,主要承擔對艦隊實施空中掩護,保護艦隊不受敵海軍艦隻攻擊以及打擊地面目標、照相偵察等任務。該機是50年代最流行的後掠翼型飛機,採用了下垂式前緣和雙縫襟翼,雖使飛機重量增大,但卻使其著艦速度減至230公里/小時。1978年,首批「超軍旗」交付法國海軍使用。機身長14.30米,機高3.86米,翼展9.6米(折疊後為7.8米);最大起飛重量12噸,機內燃油3.2千升,外掛副油箱(機翼下2個1100升的副油箱,機身下1個600升副油箱)2.8千升;最大平飛速度1060公里/小時,低空速度1204公里/小時;實用升限1.37萬米;1台不加力渦噴發動機,推力49千牛。武器為2門30毫米航炮,每門帶彈125發;機身、機翼下共有5個掛架,可掛當量1.5萬噸級的核航彈、400公斤和250公斤炸彈和火箭發射巢等;裝有慣性導航/攻擊系統和大氣數據計算機、先進的平視顯示器和數字自動武器投射系統。在1982年的英阿馬島衝突中,阿根廷海軍使用攜帶「飛魚」空艦導彈的「超軍旗」攻擊機,曾一舉擊傷英國數艘艦艇,其中包括先進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從此使其名聲大振。
△英國「海鷂」艦載戰鬥/攻擊機。「海鷂」是英國由「鷂」改型發展的多用途艦載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攻擊機。1978年首飛,1979年9月裝備海軍服役。該機曾在9個國家近40艘艦船上試用,甚至可以在西班牙海軍木質甲板的軍艦上使用。試用證明,「海鷂」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其主要作戰任務是:遠程海上巡邏、艦隊防空、攻擊海上和地面目標、偵察和反潛等。機長14.50米(機頭折轉後為12.88米),機高3.71米,翼展7.70米;最大平飛速度1330公里/小時(高空)、1185公里/小時(低空),低空巡航速度650~833公里/小時;機翼外側掛架可掛2枚「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內側掛架可掛「魚鷹」或「魚叉」空對艦導彈。「海鷂」的空戰能力十分突出,所裝備的「藍狐」雷達可遠距離發現目標,能全天候作戰,推力換向裝置使之具有特殊的格鬥能力。為了縮短「海鷂」在艦船甲板上起飛滑跑距離,英國於80年代初成功地開發了飛機在艦上的「斜曲面躍飛」技術。通過在甲板前端設置27米×24米斜板,讓飛機滑跑躍飛,再利用推力轉向,使飛機在推力不足的情況下仍能在空中穩定加速。1982年英阿馬島海戰中,英國2艘航空母艦上共搭載了34架「海鷂」飛機,出動1500多架次,擊落阿根廷飛機31架,而自己卻一架也未被擊落。
[ 本文最後由 jacklf2004 於 07-1-29 06:11 PM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