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C-130 大力神運輸機

根據《世界飛機手冊》、《世界軍用飛機百科大圖鑒1914-1990》、空軍世界相關資料整理

來源:空軍之翼






  在世界各國空軍使用的飛機中,沒有比洛克希德公司的 C-130「大力神」(Hercules)更重要的了。自 1955 年開始生產以來,這種飛機不斷地改進以滿足不同的要求,但它的基本設計非常合理,以至現在的生產型飛機與原型機外型幾乎沒有差別。這種飛機是按照美國空車的要求製造的一種能在簡易機場起降,以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為動力的戰術運輸機。C-130 是美國最成功、最長壽和生產最多的現役運輸機,在美國戰術空運力量中佔有核心的地位,同時也是美戰略空運中重要的輔助力量。Hercules 是希臘神話中大力神的名字。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歷史
  C-130 誕生在「柏林封鎖事件」發生後。「柏林事件」起因是二戰剛剛結束後,由於蘇聯和盟國間矛盾逐漸激化,蘇聯為向西方盟國加壓,封鎖了所有通往西柏林的陸上道路。而西柏林在停戰協議中是盟國的佔領區,當時居民還需要靠盟國救援生存下去。蘇聯認為只要封鎖西柏林一段時間,盟國必將向蘇聯讓步。但盟國立即展開了從空中向西柏林運送救援物資的行動,在長達近一年的封鎖期內向西柏林晝夜不斷的空運物資。這一史無前例的大空運徹底打亂了蘇聯的計劃,最後蘇聯不得不重開封鎖線,倒落得個壞名聲。
柏林空運使各國意識到戰略空運的價值
  「柏林事件」使各國充分認識到空運的重要性,而性能出色的運輸機是空運力量的核心。因此當時剛由美國陸軍獨立出來的美國空軍,於1951年向美國各大飛機製造公司發出關於新型運輸機的技術招標,為期兩個月,其技術要求細節如下:
  運送 92 名步兵或 64 名全副武裝的傘兵時,航程必須達到 1,980 千米;最大載重需達到 13,608 千克,能夠運載當時美軍大多數的裝甲車輛、火炮和卡車等大型貨物;
  貨艙主艙門設計應能使車輛直接進入,必須有空投傘兵用的側艙門;
  可在土質或鋼板平鋪的簡易跑道上進行短距起降;
  為了能進行低空低速空投,必須能在 225 千米/小時的低速條件下做穩定的掠地飛行;
  能在一台發動機失靈的情況下正常飛行。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YC-130 原型機



此後洛克希德公司的先進技術設計部門——即著名的「臭鼬工廠」(Skunk Works)很快地完成代號 L-206 的原型機。L-206 方案於 1952 年 11 月戰勝了其他廠家的設計方案,獲得了空軍的原型機製造試驗合約。原型機 YC-130 於 1954 年 8 月 23 日在加州伯班克完成首次飛行。空軍對兩架原型機的試驗表示滿意,隨後在 1953 和 1954 年訂購了 27 架 C-130。第一架生產型的 C-130A 於 1955 年 4 月 7 日試飛,1956 年 12 月 9 日開始交付美國空軍,第一裝備這種新型運輸機的美國空軍部隊是從 1956 年 12 月開始進駐阿德莫爾空軍基地的第 463 戰術空運聯隊。早期飛機總貨艙淨容積是 12.19×3.05×2.74 立方米。

  C-130 採用上單翼、四發動機、尾部大型貨艙門的機身佈局。這一佈局奠定了戰後的中型運輸機的設計「標準」,此後絕大多數中型運輸機都沒有跳出這個框框。眾多的重型運輸機也採用了相似的設計。因此說 C-130 是當代運輸機的「鼻祖」,也並不太過分。

  C-130 設計上最大的特點是其設計徹底的力求滿足戰術空運的實際要求,因此它非常適合執行各種空運任務。鋁合金半硬殼式結構機身大型的尾部貨艙門就是一個好例子。這一設計起源於二戰中的軍用滑翔機,運輸機中 C-123 是第一種採用這種設計的型號。但是把這一設計完善並推而廣之的是 C-130。C-130 的貨艙門採用了上下兩片開啟的設計,能在空中開閉;在空中艙門放下時是一個很好的貨物空投平台,尤其是掠地平拉空投的時候,在地面又是一個很好的裝卸坡道。而且該艙門也是整機氣密結構中的重要一環。各種 C-130 的貨運型都可以貼地投放 11,000 千克重的貨物。投放時,飛機貼地飛行,後艙門打開,首先拖出一個鉤子,鉤子的另一端與貨盤和貨物相連,當鉤子與地面空投場上的鋼索嚙合時,貨物就被從後艙門拖出。由於貨盤有能量吸收系統,貨物滑行 30 米後停下。當貨物超過 22,000 千克時,需要使用條帶式降落傘將貨物從貨艙中拖出。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從內部看 C-130 的貨艙門
  C-130 的主起落架艙也設計得很巧妙,起落架收起時處在機身左右兩側旁突起的流線型艙室內。這個設計使得起落架艙不會佔用寶貴的主機身空間,大大方便了貨艙的設計,且使得主機身的結構能夠連續而完整,強度大。另外一個好處是這種設計左右主輪距較寬,在不平坦的簡易跑道上穩定性好。當然缺點也很明顯:突起的起落架艙增大了飛行阻力,但總體上利大於弊,因此這一設計也為之後的各種運輸機沿襲。C-130 起落架艙內還裝有用於啟動四台主發動機的輔助動力裝置,在戰地條件下不需要地面設備的幫助就可以起飛或移動。
C-130 的主起落架機輪
  上單翼也是 C-130 的一大特點,當然此佈局第一次被採用不是在 C-130 上。二戰時上單翼的設計並不流行,因為中低翼佈局能令起落架的高度縮短,且製造上較為簡易。但隨著運輸機噸位體積的不斷飆升,中低翼設計的缺點越來越突出:增大的螺旋槳使得機翼離地的距離必須增大,但這樣的話沉重的機身離地距離也增大了,對機身強度、起落架的要求更高了,裝卸貨物也很麻煩。因此上單翼在這個時候就很可貴了:即可留出足夠離地距離給螺旋槳(也包括翼吊式噴氣式發動機),又使得機身能貼近地面。戰後大量運輸機採用了上單翼佈局。C-130 機翼的詳細資料為:翼根翼型為 NACA 64A318,翼尖翼型 NACA 64A412,上反角 2°30′,安裝角翼根 3°,翼尖 0°,1/4 絃線後掠角 0°。全金屬雙梁受力蒙皮結構,機械加工的整體加強變厚度蒙皮壁板,長度 14.63 米。副翼由普通鋁合金製成。串聯式液壓助力器,由兩套獨立的液壓系統供壓。副翼上有調整片。富勒式鋁合金後緣襟翼,機翼前緣用發動機引氣防冰。
  總而言之 C-130 在設計上是相當完美的,這也使得其發展改進的餘地很大。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家族
  C-130 可按需要運送或空降人員以及空投貨物,返航時可從戰場撤離傷員。經過改型後,還可用於高空測繪、氣象探測、搜索救援、森林滅火、空中加油和無人駕駛飛機的發射與引導等多種任務。為了適應不同用途,C-130 有如下各種型別:
  C-130A 第一種生產型。裝 4 台 T56-1A 渦槳發動機,單台功率 2,296 千瓦(3,750 軸馬力)。三槳葉螺旋槳直徑 4.6 米,總燃油量 19,865 升,後又增裝兩個容量各為 1,705 升的翼下副油箱。最大起飛重量 56,337 千克,有效載重 15,876 千克,航程是 3,520 千米。1955 年 4 月 7 日首次試飛,1956 年 12 月開始交付使用,1959 年 2 月停產,共生產 231 架,其中包括澳大利亞空軍使用的 11 架。最初的 27 架使用 AN/AN-42 雷達,後期採用 AN/APN-59,機首因此增大,結果獲得了「小木偶鼻」的外號。
澳大利亞空軍的 C-130A
C-130A 極初期型,沒有突起的機鼻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C-130B 發展型。裝 4 台 T56-A-7A 渦槳發動機,單台功率 3,017 千瓦(4,050 軸馬力)。採用四槳葉漢密爾頓標準螺旋槳。在內側發動機短艙以內的機翼裡增設了油箱,總燃油量從 18,000 千克增加到 20,000 千克。加強了起落架,飛機起飛總重增加到 61,200 千克,為適應更大的起飛重量,機身結構進行了加固,液壓和電子設備也進行了改進。速度增加了 24 千米/小時。1958 年 11 月 20 日首次試飛,1959 年 6 月 12 日開始交付使用。共生產了 230 架,其中包括印度空軍 10 架、加拿大空軍 4 架、巴基斯坦空軍 6 架、南非空軍 7 架;有 4 架改型為 LC-130F,12 架改型為 HC-130G,46 架改為 KC-130F、7 架改成 C-130F。
塗有東南亞迷彩,正在卸貨的 C-130B,此場景很容易讓人想起越南戰場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C-130C 美國空軍附面層控制試驗機,編號 NC-130B。飛機外側發動機為 YT56-A-6 渦輪螺旋槳發動機,起飛時發動機的尾流吹過副翼、襟翼、方向舵和升降舵,可使飛機失速速度減小到 97 千米/小時。起飛總重 45,360 千克時,起飛滑跑距短到 170 米,著陸滑跑距離縮短到 190 米。原型機於 1960 年 2 月首次試飛,後計劃取消。
C-130C 正在 NASA 進行大角度著陸測試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C-130D A 型的改進型。主要用於南北極地,共製造了 12 架。起落架改成機輪滑橇式,可使用助推火箭起飛。為適應去南極的長途飛行,在機翼下增掛兩個容量各為 1,705 升的副油箱,機艙內又增設兩個容量各為 1,890 升的油箱。
美國紐約國警隊第 109 戰術空運大隊帶滑撬的 C-130D 停在格林蘭雷達站旁
C-130D 的滑撬
(待續)


[ 本文最後由 jacklf2004 於 07-3-24 12:41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家族
  C-130E 遠程 C-130E 是為了在 C-141 交付使用前滿足軍事空運局對一種越洋運輸過渡性飛機的需求生產的,基本結構同於 B 型,僅增加航程。裝 4 台 T56-A-7A 渦輪螺槳發動機,這種飛機的內側吊艙中裝有 2 個機翼油箱,每個載油 5,148 升,機內油量也有增加,機身結構得到加強,總重量增加到 70,307 千克。載 9,072 千克有效載荷時航程是 7,411 千米,最大有效載荷是 20,412 千克。加強了起落架。共生產 510 架。美國戰術空軍、海軍、海岸警衛隊及加拿大、伊朗、哥倫比亞、土耳其、巴西、瑞典和阿根廷等 10 多個國家都使用了此型。1961 年 8 月 25 日首次試飛,1962 年 4 月開始交付,1975 年 2 月停產。從 1963 年美國空軍戰術空運司令部得到這種型號飛機後,這種飛機在越南戰場在戰術運輸中首當其衝。從 1965 年至 1969 年,6 架 C-130E 被改裝為 WC-130E。與 WC-130B 相比,WC-130E 航程更大,並增強了數據傳輸線路技術。
1966 年駐泰國烏汶基地的 C-130E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WC-130 在美國空軍氣象勤務部換裝 WC-130B 機隊後,便開啟 WC-130 系列機型長達四十餘年、甚至更延續的服役生涯。雖然 WC-130 是由 C-130 運輸機改裝而來,但與 WB-29、WB-50 截然不同的是 WC-130 在出廠前,已針對氣象勤務部的需求,妥善的將各式氣象裝備安裝在全新的 C-130 機體上,故 WC-130 可視為全新的機種,非若 WB-29、WB-50 是在老舊的機體上進行大幅的改裝工程。  WC-130 系列包括 A、B、E、H 與 J 等機型,不僅在美國空軍使用,也銷售給巴基斯坦、菲律賓、哥倫比亞等九個國家使用,就連英國皇家空軍也曾改裝一架 C-130 為軍事氣象飛機,因此,WC-130 可算是西方世界使用最廣泛的專業軍事氣象飛機。
WC-130E 殘段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9 09:57 , Processed in 0.02114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